標準解讀

《GB/T 11915-1989 水質 詞匯 第三部分~第七部分》是中國關于水質評估和監測的標準之一,該標準詳細定義了一系列與水質相關的專業術語,旨在為水資源管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及工業應用等領域提供統一的術語基礎。此標準分為多個部分,這里重點介紹第三部分至第七部分的內容。

第三部分:物理性及感官性指標

這部分主要定義了描述水質物理特性和感官屬性的術語,包括但不限于色度、濁度、透明度、電導率、溫度、嗅和味等。例如,色度是指水體因溶解或懸浮物質產生的顏色強度;濁度衡量的是水中懸浮顆粒物對光透過性的影響程度。

第四部分:化學性指標

此部分涵蓋了反映水中化學成分和含量的術語,如pH值、溶解氧、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總磷、總氮、硬度、堿度等。這些指標對于評估水體的污染狀況、自凈能力以及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第五部分:微生物學指標

專注于定義與水中微生物存在及其活動相關的術語,包括細菌總數、大腸菌群數、糞大腸菌群等。這些指標是衡量水質衛生狀況和潛在健康風險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在飲用水安全和水環境污染評價中。

第六部分:放射性指標

定義了與水中放射性物質相關的術語,如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特定放射性核素濃度等。這些指標有助于監控水體受放射性污染的程度,對于保護環境和公眾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第七部分:特殊污染物指標

涉及一些特定或新出現的水質關注點,可能包括有機污染物(如多環芳烴、農藥殘留)、重金屬(鉛、汞、鎘等)、內分泌干擾物等的術語定義。隨著工業發展和環境污染復雜性的增加,這部分指標對于識別和控制新型水質污染問題尤為關鍵。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
  • 1989-12-25 頒布
  • 1990-07-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1915-1989水質詞匯第三部分~第七部分_第1頁
GB/T 11915-1989水質詞匯第三部分~第七部分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1915-1989水質詞匯第三部分~第七部分-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UDC628.19:001.4Z0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1915—89水質詞匯第三部分~第七部分Waterquality-VocabularyPart3~71989-12-25發布1990-07-01實施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水質詞匯GB11915-89第三部分~第七部分Waterquality-VocabularyPart3~7本部分詞匯所制訂的定義是專為水質特征提供的標準化術語。內容有水質詞匯三、四、五、六、七部分的術語及定義(包括對應的英文術語).它與目前國內外出版的名詞術語可能相同.但應用于不同領域時,它們的定義也可能不同。本部分詞匯等效采用國際標準1SO6107.3一1984水質一詞匯-第3部分》~ISO6107.7一1986《水質一詞匯一第7部分》。第三部分引水abstraction將水從任何水源永久或暫時地轉移,使它不再是該地區水資源的一部分;或者轉移到該地區內的另·水源。活性炭處理用活性炭吸附去除水和廢水中溶解的或膠態的有機物的過程。。例如:用以改善水的味、臭和色3附聚(作用)agglomeration繁狀或顆粒懸浮物聚結形成較易沉降或浮起的較大絮體或顆粒。4系數在活性污泥污水處理設備中,混合波與清潔水中氧傳遞系數之比、氨的氣提ammoniastripping通過堿化和通氣去除水中氮化合物的-種方法.含水層H:aquifer能敏保持和提供相當水量的由巖石、砂或礫石構成的滲透層:7自養細菌(化學無機能細菌autotrophicbacteriachemolithotrophicbacteria)利用無機物作為唯一的碳、氮源而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