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我來說之安慶_第1頁
我的家鄉我來說之安慶_第2頁
我的家鄉我來說之安慶_第3頁
我的家鄉我來說之安慶_第4頁
我的家鄉我來說之安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慶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走進安慶安慶名片安慶名人安慶旅游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第一篇:走進安慶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

安慶古稱舒州,別稱宜城,簡稱“宜”。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處,安慶素有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素有中國“黃梅戲鄉”之稱,國粹京劇的起源地。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地理位置:

安慶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上段北岸。長江流經市境200余公里。其四周為:隔江與江西省九江、湖口、彭澤和安徽省東至、貴池、銅陵等地相望;北、西綿亙大別山南脈,與安徽省霍山和湖北省英山、蘄春、黃梅等地峰壑相通;東北與安徽省無為、廬江、舒城等相接。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第二篇:安慶名片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一、黃梅戲之鄉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黃梅戲是安慶市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戲曲劇種,是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名揚海內外,已成為安慶市標志性的文化形象。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二、桐城派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桐城派

清代中葉一個很有影響的散文流派。以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均是安徽安慶桐城人而得名。他們提倡古文,強調學習《左傳》、《史記》等先秦兩漢散文和唐宋八大家散文,講究所謂“義法”,即注重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他們還主張“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并重。在語言上追求“雅潔”,并以陽剛陰柔辨析文章風格。桐城派所寫的主要是應用文學,尤以碑志、傳狀為最多,此外還有一些議論文以及記事小品和描寫山水景物的文章,成就以后者為高。他們的文章大都文理清順,簡潔明了,語言通暢。有些作品還具有一定的戰斗性。當然,也有一些作品內容比較貧薄,生動性不夠。桐城派文風是由程朱的理學思想、韓歐的文章法度和八股時文的巨大影響三種因素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桐城派其他成員還有魯絜非、吳嘉賓、歐陽兆熊、梅曾亮、管同、姚瑩、方東樹、曾國藩、吳汝綸、黎庶昌、林紓等。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三.安慶小吃1.江毛水餃2.岳西茯苓3.墨子酥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第三篇:安慶名人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

陳獨秀(1879-1942)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建人之一,“五四運動”總司令。安徽安慶懷寧人,中共“一大”至“五大”均當選為中央委員,歷任中央執行委員長、總書記。鄧稼先

1924-1986

物理學家,“兩彈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安慶懷寧人。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為中國核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作家詩人---海子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安慶懷寧人,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后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顆圣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9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書法作品書法作品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第四篇:安慶旅游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天柱山位于安慶市潛山縣境內的天柱山是安徽之源,國家5A級旅游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國最早五岳之南岳(古南岳),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天柱山主景區面積82.46平方公里,分8個景區和3個外圍景點,有45峰、17嶺、18崖、22洞、86怪石、18瀑、17泉。主要景點有煉丹湖、飛來峰、天柱峰、薛家崗古文化遺址、龍潭河、三祖禪寺、石牛古洞、神秘谷、大天門等。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批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10年獲“AAAAA”旅游區稱號。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迎江寺

迎江寺位于安慶市區樅陽門外長江邊上,古稱護國永昌禪寺,又名萬佛寺。始建于北宋開寶七年(974)。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邑紳阮自華募資重修,殿宇華麗,氣勢恢宏,為沿江名剎。寺由殿、堂、閣、樓、房、塔、園等古建筑群組合而成,占地2.2萬平方米。臨江的山門上嵌有清朝光緒皇帝手書的”迎江寺”三個金字。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千年文山---浮山浮山

又名浮渡山,古名符度山,亦作浮度山。它與黃山、九華、天柱、瑯琊、齊云并列,為安徽省歷史名山。它是一個以火山巖洞和摩崖石刻為特色,山水清淑,巖壑靈奇,是一個以火山巖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