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百舸爭流的思想(新授課)(答案)_第1頁
第2課百舸爭流的思想(新授課)(答案)_第2頁
第2課百舸爭流的思想(新授課)(答案)_第3頁
第2課百舸爭流的思想(新授課)(答案)_第4頁
第2課百舸爭流的思想(新授課)(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百舸爭流的思想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又稱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答案:思維=意識=主觀VS存在=物質=客觀)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例如,笛卡爾:我思故我在VS我在固我思)(答案:思=人的意識;在=人的軀體(即物質)。(拓展: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答案:①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既可以是物質決定意識;也可以是意識決定物質。②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2)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可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例如,①馬克思“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VS②康德、休謨“我們的知覺是我們的唯一對象。人的認識不能超出感覺的范圍,至于在感覺之外客觀事物是否存在,這是無法知道的。”)

★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2)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可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它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思考:我們是讓學習計劃去適應我們的學習實際,還是讓學習實際去迎合學習計劃?)(答案:學習計劃=思維(意識)

學習實際=存在(物質)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2、它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例如,所有哲學都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三、什么是唯物主義?

1、唯物主義認為,物質

是本原,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

意識

。(注:物質(存在)→意識(思維)2、唯物主義基本形態:(3種)三、什么是唯物主義?

①泰勒斯:水是萬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②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③范縝: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注:“形”指人的肉體,“神”指人的精神)④王充: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基本形態主要觀點局限性或優點代表人物(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水、火、氣等

具體的物質形態。局限性:只是一種猜測,沒有科學根據。泰勒斯、五行說、范縝、王充、荀子、王夫之三、什么是唯物主義?

⑤荀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注:這里的“天”指自然界等客觀物質世界)⑥王夫之:氣者,理之依也。(注:“氣”是客觀物質世界,“理”是一種主宰世界的普遍理念或規律)基本形態基本觀點局限性或優點代表人物(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水、火、氣等

具體的物質形態。局限性:只是一種猜測,沒有科學根據。泰勒斯、五行說、范縝、王充、荀子、王夫之三、什么是唯物主義?

①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即原子),是基本元素。②費爾巴哈:半截子唯物主義=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即唯心史觀)

基本形態基本觀點局限性或優點代表人物(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局限性:①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但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用片面、孤立、靜止的觀點看問題)。②在歷史觀上是

唯心

主義(即唯心史觀)

,認為歷史是少數英雄人物創造的。培根、費爾巴哈三、什么是唯物主義?

(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和意識的關系①毛澤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②馬克思: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被人的頭腦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基本形態基本觀點局限性或優點代表人物(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①物質是從具體物質形態中抽象出來的客觀實在。②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于物質。優點:①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用全面、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有機結合。②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毛澤東、馬克思★三、什么是唯物主義?

基本形態★基本觀點★局限性或優點代表人物(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水、火、氣、土等具體的物質形態。局限性:只是一種猜測,沒有科學根據。泰勒斯、五行說、范縝、王充、荀子、王夫之(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局限性:①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但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用片面、孤立、靜止的觀點看問題)。②在歷史觀上是

唯心主義,認為歷史是少數英雄人物創造的。培根、費爾巴哈(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①物質是從具體物質形態中抽象出來的

客觀實在。②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于物質。優點:①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用全面、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有機統一。②唯物辯證的

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

歷史觀的有機統一。毛澤東、馬克思四、什么是唯心主義?1、唯心主義認為,

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注:意識(思維)→物質(存在)2、唯心主義基本形態:(2種)四、什么是唯心主義?①笛卡爾:我思故我在。②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③杜威: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活動,我的經驗。④叔本華:萬物是我們的表象。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基本形態基本觀點

代表人物(1)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笛卡爾、貝克萊、杜威、叔本華、孟子、陸象山、王守仁、慧能、休謨、康德四、什么是唯心主義?⑤孟子:萬物皆備于我。陸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⑥王守仁:心外無物。慧能:不是風動,不是帆動,仁者心動。⑦休謨:我們的知覺是我們的唯一對象。(注:這也是不可知論的觀點)⑧康德:理性為自然界立法。(注:這里的理性主要指“人的理性”)基本形態基本觀點

代表人物(1)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笛卡爾、貝克萊、杜威、叔本華、孟子、陸象山、王守仁、慧能、休謨、康德四、什么是唯心主義?①中外神創論:盤古開天辟地,上帝創世紀。(注:這里的“上帝”只是人創造的偶像)②子夏: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注:這里的“天”指天命。)③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注:“道”是一種主宰世界的普遍理念)④朱熹:理生萬物。未有此氣,先有此理。(注:“氣”是客觀物質世界,“理”是一種主宰世界的普遍理念)⑤黑格爾:世界的發展是“絕對觀念”的自我運動。“絕對觀念”是一切事物的本質。基本形態基本觀點代表人物(2)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中外神創論(例如基督教)、子夏、老子、朱熹、黑格爾★四、什么是唯心主義?基本形態★基本觀點代表人物(1)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笛卡爾、貝克萊、杜威、叔本華、孟子、陸象山、王守仁、慧能、休謨、康德(2)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中外神創論(例如基督教)、子夏、老子、朱熹、黑格爾五、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分別指什么?1、第一個“對子”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例如,所有哲學都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包括笛卡爾:二元論→全能的上帝)

五、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分別指什么?2、第二個“對子”是:辯證法(用全面、聯系、發展

的觀點看問題)和形而上學(用片面、孤立、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的對立。但他們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例如,“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VS“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五、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分別指什么?1、第一個“對子”是:唯物主義VS唯心主義2、第二個“對子”是:辯證法(全面、聯系、發展

)VS形而上學(片面、孤立、靜止)但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綜合訓練參考答案25、材料一明·王守仁認為,“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宋·朱熹認為,“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未有這事,先有這理”;“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材料三戰國·荀子認為,“天地之變,陰陽之化”,“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1)上述三人的觀點分別屬于什么樣的世界觀?(6分)(2)簡要評析上述三人的所屬的世界觀。(12分)綜合訓練參考答案25、[答案]:(1)王守仁“心外無物”的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朱熹“理生萬物”的觀點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荀子“天地合而萬物生”的觀點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6分)(2)①王守仁所屬的主觀唯心主義,主張把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這種觀點否認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本質上是錯誤的。(4分)②朱熹所屬的客觀唯心主義,主張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這種觀點否認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本質上是錯誤的。(4分)③荀子所屬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這種觀點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它主張把物質歸結為“天”和“地”等具體的物質形態,卻是沒有科學根據的。(4分)綜合訓練參考答案26、辨析: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物主義,強調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義。(13分)26、[答案]:①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因此,劃分唯物與唯心的唯一標準是對物質和意識何為本源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質利益,或者是否強調精神文明。(6分)②追求物質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義,如果違背社會發展規律,不顧客觀條件,盲目地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心主義;強調精神文明不一定就是唯心主義,如果在承認物質的決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視意識的作用,強調精神力量的作用,這不但不是唯心主義,而且恰恰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表現。(6分)③題目中的觀點缺乏必要的前提,混淆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基本概念及其劃分的標準。(1分)綜合訓練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ADDCBCBCA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ABDCDDAB題號21222324答案BCBC1、(2013·天津卷)近年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探索不斷取得新的進展,2012年3月,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織宣布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有助于破解反物質消失之謎,2013年3月,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宣布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譽為“一個諾貝爾獎級別的發現”。科學家的這些發現再次證明()A.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 D.哲學源于對世界的驚異1、【解析】A。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探索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如中微子振蕩、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證明了客觀世界是可知的,A正確。B選項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不選。D選項錯誤,哲學的智慧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C選項表述正確但與材料無關。2、英國哲學家休謨認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過是人們的一些主觀感覺和印象。因此,人們在認識中只能和感覺發生關系,不能超出感覺之外。在感覺之外有什么東西,人們無法知道。我們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上述觀點屬于()①唯物主義②唯心主義③不可知論④可知論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解析:D。休謨認為,感覺決定外部事物,人們無法認識外部事物,故②③符合題意。)3、下列表述,不能體現對哲學基本問題回答的是()A.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B.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C.量力而行,盡力而為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3、【解析】D。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ABC都吻合。D強調的矛盾對立統一。4、下列說法中最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觀點的是()A.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B.進山問樵,入水問漁C.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D.安不忘危,存不忘亡4、解析:C。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C項說明了這一點,即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A項揭示了物質決定意識。B項說明實踐決定認識。D項蘊含矛盾的統一性。)5、“氣者,理之依也。”下列說法與該觀點相一致的是()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B.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C.未有此氣,已有此理D.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5、解析:選B。“氣者,理之依也”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B與之相符。A是否定相對靜止的錯誤觀點,C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D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均與題意不符。)6、(2011·廣東卷)“道,獨行也;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與此哲學觀點相通的是()A.自然從來不飛躍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

D.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6、解析:選C。題目中有關鍵詞句是“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其意思是說:氣這種物質是變化的,它的生生不息,就是道。這與”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是一致的。題目中的“道”不能理解成為老子的“道”,不能理解成唯心主義。)7、“人是一部機器,所以人對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種照相式活動”的觀點屬于()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B.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D.歷史唯物主義7、解析:選B。本題考查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把人的反映看作是機械的照相活動,屬于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8、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提出,夢是人在白天活動時產生的潛意識轉化而成的情境。下列與該觀點體現的哲理一致的是()A.物是觀念的集合 B.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C.無其器,則無其道

D.未有此事,先有此理8、【解析】C。材料體現的哲理是物質決定意識,屬于唯物主義。其他幾項屬于唯心主義。9、(2010·山東卷)有一首英語兒歌這樣唱道:“告訴我為什么星辰閃耀,告訴我為什么常春藤纏繞……因為上帝創造星辰閃耀,因為上帝創造常春藤纏繞……”美國一位著名科普作家這樣改動了歌詞:“核聚變讓星辰閃耀,向性運動讓常春藤纏繞……”這一改動反映了()①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 ②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的區別③科學精神與宗教精神的區別 ④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區別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9、【解析】A。兒歌中的“上帝”,屬于唯心主義,是宗教精神的體現。科普作家屬于唯物主義,是科學精神的體現。②④與題意無關。10、(2014·江蘇卷)我國的許多成語蘊含著樸素的哲學道理。下列每組成語中,所體現的哲學觀點相近的是()A.胸有成竹一葉障目B.掩耳盜鈴畫餅充饑C.盲人摸象唇亡齒寒D.拔苗助長刻舟求劍10、【解析】B。A項中“胸有成竹”體現了意識是對客觀事物的能動的反映,具有主觀能動性,“一葉障目”體現的是孤立、片面看問題的觀點,A項排除。C項“盲人摸象”反映的是沒有從整體上而是孤立看問題的觀點,“唇亡齒寒”體現的是聯系的普遍性,故也排除。“拔苗助長”違背了規律的普遍性客觀性,“刻舟求劍”否認了物質是運動的,運動具有絕對性,排除D項。B項中兩個成語蘊含的均為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符合題意。11、“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與“萬物森然于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所蘊含的哲理()A.前者是樸素唯物主義,后者是主觀唯心主義B.前者是主觀唯心主義,后者是客觀唯心主義C.前者揭示辯證發展觀,后者揭示辯證聯系觀D.兩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發展的客觀規律性11、解析:A。前者把“氣”當做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后者是宋代陸九淵的觀點,認為“心”是世界的本原,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12、王守仁認為,“人者,天地萬物之心也;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下列名言與王守仁的觀點同屬一個哲學派別的是()①鬼神沒我的靈明,誰去辨他吉兇災祥②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③“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質,“自我”周圍的現實世界是“自我”創造的“非我”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A.①②B.②④C.①③ D.③④12、解析:C。題中王守仁的觀點,表明他堅持把心靈作為萬物之本原,這屬于主觀唯心主義。①的意思是,世界上的吉兇災祥都是由“我”的意志決定的;③把“自我”當作萬物本原,“自我”創造“非我”。①③均把人自身的意識當作世界的本原,都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符合題意。②把理當作宇宙的根本,天地因理而存在,屬于客觀唯心主義。④不涉及世界的本原問題。)13、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說,“世界是自我創造的非我”。下列與此哲學觀點相通的是()A.萬物是我們的表象B.氣者,理之依也C.知識就是存在的映象D.水是萬物的始基13、解析:A。費希特把“自我”這種主觀精神性的東西看做是第一性的,認為“自我”是世界的本原。“自我”是能動的、自由的,“自我”之外的“非我”即“現象世界”、“自然”等是被動的,是“自我”創造的,能動者“自我”是原因,被動者“非我”是結果,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B、C、D三項均屬于唯物主義范疇,排除。萬物是我們的表象,即整個世界只是單一意志的表象,意志是人的本性,是萬物的基礎。叔本華的這一觀點與題干中費希特的觀點同是主觀唯心主義,A項入選。)14、黑格爾說:“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下列四個選項與之蘊涵的哲學思想一致的是()A.運偉大之思者,必行偉大之迷途B.世界歷史無非是自由意識的進展C.絕對的光明,如同絕對的黑暗D.太陽下面沒有新事物14、解析:B。“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中的“理念”是指客觀精神,該觀點屬于客觀唯心主義;“世界歷史無非是自由意識的進展”同樣屬于唯心主義觀點,故選B。)15、漫畫《“石”來運轉》中的當事人()A.犯了不可知論的錯誤B.正確發揮了意識的能動作用C.堅持了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D.將客觀精神作為世界的主宰15、解析:D。本題以漫畫《“石”來運轉》為切入點,考查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把“石”等同于“時”,并將“時”看作是推動事物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屬于客觀唯心主義。)16、如今許多企業招聘時,不看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而是看屬相、八字等。如漫畫中的這一做法,從哲學上看,是()①唯物主義觀點②唯心主義觀點③唯物辯證法觀點④形而上學觀點⑤主觀臆造的聯系A.①②⑤ B.②④⑤C.②⑤D.②④16、解析:C。本題考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漫畫中的這一做法屬于封建迷信,是一種唯心主義觀點和主觀臆造的聯系,故選②⑤。)17、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萬物皆備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想。這兩種思想的共同點是()A.都承認客觀世界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B.都承認客觀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認思維決定存在D.都否認存在決定思維17、解析:選D。“萬物皆備于我”,即萬事萬物都是為我所準備的,顯然,這一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否認了存在決定思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萬物是由“道”演變而來,顯然,這一觀點屬于客觀唯心主義,也是否認了存在決定思維。)18、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牗,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這句話包含()A.形而上學思想B.唯物主義思想C.辯證法思想D.唯心主義思想18、解析:選D。“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屬于唯心主義觀點。)19、從哲學上看,漫畫《安全知識競賽》(下圖)中的做法()A.是唯心主義與形式主義的結合B.體現了不可知論與可知論的分歧C.是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結合D.體現了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的分歧19、【解析】A。漫畫中學生是在一個危房中進行安全競賽。20、下列哲學觀點中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是()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B.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C.子不語怪、力、亂、神D.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20、【解析】B。B項強調的各種“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