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本-中醫學基礎4氣血津液_第1頁
藥學本-中醫學基礎4氣血津液_第2頁
藥學本-中醫學基礎4氣血津液_第3頁
藥學本-中醫學基礎4氣血津液_第4頁
藥學本-中醫學基礎4氣血津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氣血津液

目的要求一、掌握氣的概念、生成、運動、分類和生理功能二、掌握血的概念、生成、循行和主要生理功能三、掌握津液的概念、生成、輸布、排泄和主要生理功能。四、掌握氣、血、精、津、液之間的關系。氣、血、津液的含義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既是人體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產物。第一節氣一、氣的概念二、氣的生成三、氣的功能四、氣的運動五、氣的分類第一節氣氣—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并以氣的運動變化來闡釋人體的生命活動一.氣的概念

物質屬性功能屬性氣是物質與功能辨證統一的概念。中醫學之氣有兩個含義: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水谷之氣等。臟腑、經絡等的生理功能—臟腑之氣,經絡之氣等

二者相互聯系第一節氣一.氣的概念

綜合作用而成先天之精氣腎來源于父母來源于后天水谷之精氣自然界之清氣脾胃肺第一節氣二.氣的生成氣的生成與臟腑的關系五臟系統綜合作用。尤以肺、脾、胃、腎為要第一節氣二.氣的生成—腎的納氣作用肺的呼吸功能脾胃的運化功能—腎的封藏作用--自然環境飲食營養先天稟賦秉受父母之精氣水谷之清氣自然界之清氣第一節氣三、氣的功能(一)推動作用含義:氣具有激發和促進作用作用:

激發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推動、激發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肺主呼吸,脾主運化,肝主疏泄推動血的生成、運行。推動津液的輸布、排泄。第一節氣(二)溫煦作用含義:對機體有溫暖、熏蒸的功能,是人體熱量的來源。作用:維持人體恒定的體溫。維持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腎陽、脾陽、心陽,膀胱經)維持血、津液等液態物質的正常運行“得溫而行,得寒而凝”

。第一節氣三、氣的功能(三)防御作用含義:既能護衛肌表、防御外邪的侵犯,又能與侵入人體的病邪作斗爭,祛邪外出使身體康復。第一節氣三、氣的功能防御正常----邪氣不易侵入,或侵入也不易發病,或即使發病易于治愈防御減弱----抗邪能力下降,易感疾病,且病后難愈“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四)固攝作用含義:對體內的液態物質有統攝、控制的作用,對體內的臟腑有固攝的作用。作用:

固攝血液-----脾不統血導致出血固攝汗液-----自汗固攝精液-----遺精、滑精固攝經、胎、帶固攝內臟-----胃下垂、腎下垂固攝作用與推動作用相輔相成。第一節氣三、氣的功能(五)氣化作用含義: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變化。實質: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飲食物轉化為精、氣、血、津液津液代謝為汗和尿液食物殘渣轉化為糞便第一節氣三、氣的功能四、氣的運動氣機: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稱為氣機。氣機的形式:升、降、出、入氣機的意義:各種生理活動的基礎。臟腑之氣的運動規律:雖然各臟腑的形式各有側重,但整體要協調平衡第一節氣心肺脾胃腎肝脾胃為氣機升降的樞紐五臟規律:第一節氣四、氣的運動氣的運動平衡----氣機調暢氣機運動失調----氣機失調

第一節氣氣滯:氣運行不暢,阻滯不通。氣逆:氣的上升太過,下降不及。氣陷:氣的下降太過,升發不及。氣脫:氣的失于內守,而外泄。氣閉:氣失于外達,阻閉于內。四、氣的運動第一節氣臟腑氣機失調肺失宣降,脾氣下陷,胃氣上逆,腎不納氣,肝氣郁結等。四、氣的運動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一身之氣元氣谷氣自然界清氣宗氣腎為生氣之根肺為生氣之主脾為生氣之源第一節氣第一節氣五.氣的分類根據生成、分布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

以三焦為通道(一)元氣概念:又稱原氣、真氣。

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人體最重要、最基本的氣。生成根源于腎中精氣依賴脾胃的充養先天之精氣后天之精氣分布分布全身功能1.推動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先天稟賦)2.溫煦激發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久病耗損)第一節氣(二)宗氣含義:又名大氣,積于胸中之氣。生成結合于胸中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氣分布:聚于胸中,上出息道,注于心和丹田,走胃經下行于足第一節氣“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

《靈樞·邪客》功能

第一節氣行呼吸:宗氣上走吸道,推動肺的呼吸;與呼吸、語言、聲音有關行氣血:貫注于心脈之中,促進心臟推動血流運行;心搏、血行、肢體運動有關資先天:后天資先天;(二)宗氣宗氣呼吸道助肺司呼吸心脈助心行血氣丹田資助先天元氣宗氣的分布與功能示意圖第一節氣(三)營氣

是血脈之中,具有營養作用的氣。又稱“榮氣”、“營陰”、“營血”。生成----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中精華部分化生。分布----行于脈中。功能----化生血液;營養周身。第一節氣“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靈樞.邪客》)(四)衛氣

是運行于脈外,具有防御作用的氣,又稱“衛陽”生成----脾胃水谷精微中活力很強的部分分布----行于脈外,布散全身

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功能----

1.護衛體表,抵御外邪,驅邪外出

2.溫煦臟腑,潤澤皮毛

3.調節肌腠的開合,控制汗液的排泄、維持體溫恒定。第一節氣(四)衛氣功能----與睡眠覺醒的關系

第一節氣“晝日行于陽二十五周,夜行于陰二十五周,周于五藏”(《靈樞.衛氣行篇》)

白天行于體表,夜晚則行于內臟,與營氣相合,共助五臟之精,以涵養五臟之神,神安則能寐。衛氣這種有規律的行陽入陰,與自然界陽氣的晝夜變化相一致,在生理上表現為白晝目張而寤,體表溫熱,機能旺盛,防御外邪能力亦較強,而夜晚則臟腑安和,目瞑而寐。營氣衛氣生成脾胃水谷精微所化生分布行于脈中行于脈外功能營養周身生化氣血保衛體表溫煦臟腑調節腠理的開合屬性陰陽第一節氣營氣與衛氣的關系營氣衛氣一身之氣先天之氣元氣后天之氣水谷之氣自然界清氣宗氣藏于腎,經三焦布全身脈中脈外第一節氣五.氣的分類積于胸中,出喉嚨,貫心脈,蓄丹田,下行足臟腑之氣經絡之氣第一節氣小結概念: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生成:先天之精【腎】

后天之精(水谷精微,自然清氣)【脾,肺】運行:氣機(升降出入)

規律:升降平衡功能:(一)推動作用(臟腑功能,營養物質)(二)溫煦作用(體溫,臟腑經絡功能,營養物質)(三)防御作用(抵御、祛除、康復)(四)固攝作用(臟腑器官、營養物質)(五)氣化作用(物質和能量的轉化)第一節氣小結分類:(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元氣---推動臟腑功能宗氣---行呼吸、行氣血營氣---化血、營養衛氣---防御、溫煦氣的病理改變氣機失調—氣滯、氣逆、氣陷、氣閉、氣脫虛—氣虛第二節血氣與血在生命物質氣、血、津液系統中氣與血常并稱為氣血氣與血相比較:氣無形,血有形氣屬陽,血屬陰一般視氣和血為生命兩大基本物質。第二節血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脈中的富有營養的紅色液態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有營養滋潤全身的作用。二、血的生成第二節血營氣津液精脾胃運化水谷精微腎所藏之精

心肺

血脈脈脾胃運化水谷精微二、血的生成(一)營氣、津液化血1.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通過生成水谷精微生成營氣、津液)2.與心肺有關(二)腎精化血與腎精有關:精血互化第二節血(心肺氣化)飲食水谷水谷精微脾胃之氣營氣腎精心脈血清氣肺髓心氣津液二、血的生成第二節血1.心主血脈----動力2.肺朝百脈,調節氣機----匯聚,布散3.脾主統血----不溢出脈道4.肝主疏泄、主藏血:條件:第二節血三、血的運行主疏泄——氣行血行主藏血——調節血量第二節血

血液充盈與質量

脈道完整通暢寒熱因素條件:三、血的運行四、血的功能

1.營養和滋潤全身:營養全身臟腑組織“血主濡之”;

病理——面色不華或萎黃、肌膚干燥、肢體麻木、運動不靈活

2.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

神志、思維等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病理——驚悸、失眠、多夢,煩躁、昏迷等

第二節血四、血的功能

1.營養和滋潤全身;2.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

“血主濡之”----------《難經》

第二節血面色肌肉皮膚神志活動(血者,神氣也)1.面色紅潤2.肌肉豐滿壯實

3.肌膚毛發光滑4.感覺靈敏、活動自如,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毛發血的濡養功能面色萎黃四、血的功能第二節血1、血虛:指血液(量)不足,血的濡養和滋潤(質)功能減弱,以致臟腑百脈,形體官竅等失養的病理狀態。血虛的成因與脾胃、腎的關系較為密切,但其臨床功能紊亂則因心、肝兩臟為多,并伴有氣虛的癥狀。失血過多,新生之血補充不及(急、慢出血)化源不足(脾胃虛弱,運化不足,飲食營養不足)原因腎精虧損,精髓不充,精不化血久病不愈,長期消耗營血四、血的功能第二節血2、血運失常(包括血瘀、出血)的病機。(1)血瘀、:指血液的運行遲緩,流行不暢,甚則血運停滯的病理狀態。

氣滯或氣虛(氣行不暢或受阻,以及推動無力,血行遲緩)邪熱入血,煎熬津血,血粘稠不行痰濁阻滯脈道,血行阻澀不利外力扭挫傷及脈絡。局部氣血流通受阻產后惡露不下或不凈,瘀血內停原因寒邪侵入血分四、血的功能第二節血2、血運失常(包括血瘀、出血)的病機。(2)出血:指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干擾下,血液運行不循常道,以致逸出血脈的病理狀態。

臨床表現有吐血、衄血、尿血、皮膚癍疹、月經期前量多。熱入于血分(外感溫熱病邪入于血分,或外感寒邪入里化熱傷及血分、情志郁結,五志過激化火,內火熾盛郁于血分,或陰虛火旺而致血熱)外傷損傷脈絡瘀血內阻氣虛(脾氣虛損,氣不攝血)原因第三節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

除血液外,所有正常的液體:胃液、腸液、淚液、汗液、尿液。津與液的區別和聯系分類質地分布生理功能津清稀、流動性大肌表、孔竅、血脈滋潤皮毛、充養肌肉、化生血液

液稠厚,流動性小關節、臟腑、腦髓滑利關節、濡養臟腑、充養腦髓都來源于飲食水谷第三節津液二、津液的代謝(生成、輸布、排泄):第三節津液二、津液的代謝(生成、輸布、排泄):《素問.經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與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水谷胃小腸大腸脾游溢精氣別濁分清大便A.脾胃運化B.小腸主液C.大腸主津吸收第三節津液二、津液的代謝(生成、輸布、排泄):第三節津液二、津液的代謝(生成、輸布、排泄):由脾、肺、腎、心、肝、三焦等綜合作用而完成。津液輸布脾運化水液——脾氣散精肺主行水——通調水道腎主水液——蒸騰氣化肝主疏泄——氣行水行三焦決瀆——水液通道心主血脈——津化血液、行于脈中第三節津液二、津液的代謝(生成、輸布、排泄):第三節津液二、津液的代謝(生成、輸布、排泄):由脾、肺、腎、心、肝、三焦等綜合作用而完成。大腸D.大便水谷胃小腸脾游溢精氣別濁分清肺C.尿膀胱A.汗、B.呼氣肝三焦全身腎清中之濁濁中之清肺脾水液胃小腸(主液)大腸(主津)糞便脾肺腎膀胱尿液頭面肌表臟腑組織三焦肝膽口鼻呼氣汗液溫煦水之下源水之中州水之上源第三節津液三、津液的功能滋潤濡養肌膚毛發;五官七竅;骨髓腦;關節;臟腑參與血液生成,調節血液濃度由于津液與血液的這種相互滲透和轉化,而且又都同源于水谷精微,故有“津血同源”之說。排泄廢物廢物—病因;津液也是氣的載體之一。第三節津液四、津液代謝失常:(一)津液的不足:津液不足是指津液在數量上的虧少,進而導致內在臟腑,外表孔竅、皮毛,失于濡潤、滋養、充盈和中和運載功能,從而產生一系列干燥枯澀的病理狀態。

熱盛傷津(外感、內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