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 17741-1999 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是中國關于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估的國家標準,旨在為各類工程建設提供科學依據,確保工程項目在設計和施工階段能有效抵抗地震影響,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該規范詳細規定了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時應遵循的方法、程序、內容及技術要求,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 適用范圍:明確了本規范適用于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的地震安全性評價,涉及工業與民用建筑、水利水電、交通運輸、能源、通信等多個領域。

  2. 基本規定:規定了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基本原則,包括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以及考慮區域地震活動性、地震地質環境、場地條件等因素。

  3. 地震危險性分析:要求對工程場地及周邊地區的地震活動性進行分析,確定地震烈度、設計基準地震動參數等,作為工程抗震設計的基礎。這包括歷史地震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地震構造環境的評價及潛在震源的界定等。

  4. 場地地震效應評價:評估場地的地震反應特征,如場地類別劃分、場地土層的震動特性(如剪切波速)、場地放大效應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響應。

  5. 地震災害預測與風險評估:基于地震危險性和場地地震效應的分析結果,預測可能的地震災害類型及程度,評估工程遭受地震破壞的風險,為制定減災措施提供依據。

  6. 抗震設防標準與措施建議:根據上述評價結果,提出工程的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地震動參數及相應的抗震設計和施工措施建議,確保工程滿足抗震安全要求。

  7. 報告編制與審查:規范了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內容、格式及審查流程,確保評價工作質量,報告需包含評價目的、方法、數據來源、分析結果、結論與建議等。

  8. 質量控制與管理:強調了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質量控制重要性,要求實施單位具備相應資質,執行人員應具備專業知識,并對評價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和監督。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建議下載現行標準GB 17741-2005
  • 1999-04-26 頒布
  • 1999-11-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 17741-1999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_第1頁
GB 17741-1999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_第2頁
GB 17741-1999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_第3頁
GB 17741-1999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 17741-1999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TC5.91.120.25p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CB17741-1999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Codeforseismicsafetyevaluationorengineeringsites1999-04-26發布1999-11-01實施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愛布

GB17741-1999目前言·………………·1范圍2引用標準3定義4符號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分級5區域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6。。近場及場區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場地工程地震條件。。9地震烈度與地震動衰減關系10)地震危險性的確定性分析…11地震危險性的概率分析………區域性地震區劃…133場地地震動參數確定和地震地質災害評價14:地震動小區劃……·

GB17741--1999前本標準是根據中國地震局現行《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規范》和該規范1994年實施以來所積累的經驗制定的。制定本標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切實做好建設工程場地及區域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制定本標準時.廣泛聽取了我國工程界、地震界技術專家和管理專家,以及國家地震烈度評定委員會委員的意見。本標準由中國地震局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質研究所、工程力學研究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胡聿賢、時振梁、馮啟民、張裕明、金嚴、杜瑋、吳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7741-1999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Codeforseismicsafetyevaluationofengineeringsites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技術要求和技術方法·適用于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大型廠礦企業、大城市和經濟建設開發區的選址、確定抗震設防要求、制定發展規劃和防震減災對策。2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50267—1997核電廠抗震設計規范GBJ7—1989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JGJ83-1991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勤察規范3定義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3.1本底地震backgroundearthquake-定地區內沒有明顯構造標志的最大地震。3.2場地相關反應譜site-specifieresponsespectrum考慮地震環境及場地條件影響得到的地震反應譜。3.3地震帶seismicbelt地震活動性與地震構造條件密切相關的地帶。3.4地震地質災害earthquakeinducedgeologicaldisaster在地震作用下,地質體變形或破壞所引起的災害。3.5地震動參數groundmotionparameter地震引起地面運動的物理參數,包括加速度、反應譜等。3.6地震構造seismicstructure與地震孕育和發生有關的地質構造。3.7地震構造區seismicstructurezone具有同樣地質構造和地震活動性的地理區域。3.8地震活動斷層seismo-activefault曾發生和可能再發生地震的斷層。3.9地震區seismicregion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