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第六章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_第1頁
免疫學第六章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_第2頁
免疫學第六章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_第3頁
免疫學第六章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_第4頁
免疫學第六章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免疫學第六章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第一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免疫應答過程中涉及多種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包括細胞間直接接觸和通過分泌細胞因子或其它活性分子介導的作用。免疫細胞之間相互識別的物質基礎是表達于細胞膜表面的免疫分子,通常被稱為細胞表面標志(surfacemarker),包括細胞表面的多種抗原、受體和其他分子。第三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顯微鏡下的淋巴細胞第四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白細胞分化抗原白細胞分化抗原(leukocytedifferentiationantigens,LDA)是指不同譜系的血細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階段及細胞活化過程中,出現或消失的細胞表面標志。第五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LDA廣泛分布于:粒細胞系、紅細胞系和巨核細胞/血小板譜系以及非造血細胞(如血管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上皮細胞、神經-內分泌細胞等)表面,大都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區、跨膜區和胞漿區。第六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七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首次關于人類白細胞分化抗原國際協作組會議(HLDAWorkshop)于1982年召開,會議決定應用以單克隆抗體鑒定為主的聚類分析法,將不同實驗室所鑒別的同一白細胞分化抗原歸為同一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即用CD代替以往的命名。第八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目前人的CD編號已從CD1命名至CD350,可大致劃分為T細胞、B細胞、髓樣細胞、NK細胞、血小板、黏附分子、內皮細胞、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受體、糖類結構、樹突狀細胞、基質細胞、紅細胞、干(袓)細胞和非譜系等14個組。第九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一、與T細胞識別、黏附和活化過程有關的CD分子參與T細胞識別、黏附和活化過程的CD分子主要有:CD2、CD3、CD4、CD8、CD58、CD28/CD152和CD154等。第十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一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二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如CD4為HIV的受體, CD4-gp120第十三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二、與B細胞識別、黏附和活化過程有關的CD分子

參與B細胞識別、黏附和活化過程的CD分子主要有:CD79a、CD79b、CD19、CD21、CD81、CD80、CD86和CD40等。第十四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五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六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三、參與免疫效應的CD分子(一)構成免疫球蛋白Fc段受體的CD分子屬于CD分子的Fc受體有FcγR、FcαR和FcεR。其中:FcγR分為FcγRⅠ、FcγRⅡ和FcγRⅢ三類;FcεR分為FcεRⅠ和FcεRⅡ兩類。

第十七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八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九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二)細胞凋亡相關的CD分子1.CD95(Fas)2.CD178(FasL)第二十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一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二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黏附分子黏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AM)是一類介導細胞與細胞之間或細胞與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matrix,ECM)之間相互接觸和結合的分子。第二十三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黏附分子以受體-配體結合的形式發揮作用,使細胞與細胞間、細胞與基質間或細胞與基質細胞間發生黏附,參與細胞的識別,細胞的活化和信號轉導,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細胞的伸展與移動,是免疫應答、炎癥發生、凝血、腫瘤轉移以及創傷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過程的分子基礎。第二十四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醫學免疫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免疫教研室粘附分子一、概述1.概念第二十五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一、黏附分子類別及其特點黏附分子根據其結構特點可分為:整合素家族、選擇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鈣黏蛋白家族,此外還有一些尚未歸類的黏附分子?,F主要介紹以下幾類:第二十六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1.整合素家族(integrinfamily)結構與分類:為α和β鏈組成的二聚體,按β亞單位的不同分8個組。

功能:主要介導細胞與基質粘附,以及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粘附等。

第二十七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2.選擇素家族(selectinfamily)包括L-、P-、E-選擇素,配體是寡糖基團。功能:主要介導血液流動狀態下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局部粘附等。第二十八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3.鈣黏蛋白家族該家族主要包括E-cadherin,N-cadherin,P-cadherin等亞類。主要功能參與介導同型細胞間的粘附作用。第二十九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CDIgSFAM43211區:有CD編號的AM(CD2、CD28)2區:有CD編號的具IgSF結構的分子(CD16、CD32)3區:AM中具IgSF結構無CD編號的分子(MHC-Ⅰ、Ⅱ類分子)4區:有CD編號屬AM且具IgSF結構的分子(CD4、CD8)CD:側重抗原性;AM:側重功能;IgSF:側重結構CD、AM、IgSF的關系第三十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二、黏附分子的生物學作用(一)參與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二)參與炎癥反應(三)參與淋巴細胞歸巢(四)其他作用黏附分子還具有其他多種重要的生物學功能。第三十一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APC與T細胞間協同刺激分子及相應配體相互作用產生第二信號第三十二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三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四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五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參與淋巴細胞歸巢(lymphocytehoming)指淋巴細胞的定向移動。包括:淋巴細胞再循環,白細胞向炎癥部位遷移以及成熟淋巴細胞遷往外周淋巴器官;分子基礎:淋巴細胞歸巢受體(lymphocytehomingreceptor,LHR),血管地址素。第三十六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七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八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節CD和黏附分子的臨床應用一、闡明發病機制1、白細胞黏附缺陷癥(LAD)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嚴重感染。分為:LAD-1,LAD-2;LAD-1

病因:CD18基因缺陷。第三十九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病例廖某,男,14歲,因左足掌外傷后腫痛而入院。患者自出生后6天起出現發熱、臍部感染,隨后反復發熱、腹瀉、牙齦紅腫和口腔潰瘍。3歲后全身多處軟組織反復感染、慢性牙周炎,一點輕微外傷也會引起感染。14年來曾多次就診,但始終無法確診。體查:體溫38.1℃,脈搏103次/分,發育稍差,貧血貌,左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咽部稍紅。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數目明顯增高,流式細胞分析外周血白細胞表面CD18分子陽性率小于1%(正常值≥95%)第四十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2、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CD95(Fas)/FasL正常胰島細胞不表達Fas,在胰島素依賴糖尿病發病過程中,胰腺局部產生IL-1和NO等可誘導β細胞表達Fas,而局部激活的CTL則高表達FasL,從而使β細胞遭到破壞。第四十一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3、黏附分子與腫瘤

黏附分子通過不同機制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如大腸癌、乳腺癌等多種腫瘤細胞表面E-cadherin表達明顯減少或缺失,細胞間附著力減弱,腫瘤細胞與其它細胞脫離,導致腫瘤細胞浸潤及轉移。第四十二頁,共四十五頁,2022年,8月28日二、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CD4與HIV第四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