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社戲》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第1課《社戲》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第1課《社戲》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第1課《社戲》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第1課《社戲》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時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東方的歌劇,是華夏兒女心中的國粹。從戲曲中我們可以欣賞到唱腔的音韻美、臉譜的繪畫美、服裝的造型美。今天我們學習《社戲》,領略一下魯迅先生筆下江南水鄉的風土人情。作者介紹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譽為“民族魂”。1918年5月,他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且介亭雜文》等。資料拓展

“社”原指土地廟。從前,在紹興,“社”是一種區域名稱,相當于“村莊”。社中有“廟”,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廟里每年一定時間都要演戲,這就叫做“社戲”。“社戲”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規戲”。給下列劃線的字的注音:憚

)撮

)擼

)歸省(

攛掇()鳧水(

行輩(

)欺侮(

蘊藻(

)家眷(

皎潔

字詞積累dàncháncuō

xǐngfúwǔjuànhángzhàocuānduo

yùnzǎojiǎolǔjiù1、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什么?整體感知第一部分1-3第一層(1):交代看社戲的時間、地點和機緣。第二層(2):平橋村村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和不拘禮教的民情風俗。第三層(3):寫在平橋村的樂事:釣蝦、放牛——為看社戲做了鋪墊。寫“我”隨母親回平橋村省親,交代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和人物。1、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什么?整體感知第二部分4-30寫去看社戲的全過程。第一層(4-9):寫看社戲前的波折和轉機。第二層(10-13):寫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第三層(14-21):寫在趙莊看社戲。第四層(22-30):寫看社戲后深夜歸航偷豆。第三部分31-40寫看戲后的余波和“我”對社戲的懷念。課文講解1.本文的線索是什么?課文圍繞這個線索寫了哪幾件事?(請用四字短語概括)本文的線索是看社戲。圍繞這個線索寫了七件事:①隨母歸省;②釣蝦放牛;③戲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頭看戲;⑥月夜歸航;⑦六一送豆。課文講解2.上述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詳寫的是③④⑤⑥,略寫的是①②⑦。因為文章主要內容是看社戲,所以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在趙莊看社戲、看社戲后歸航“偷”豆等詳寫,其他情節略寫。課文講解3.作者在“看戲”這部分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寫得起伏有致。如寫看戲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轉機。請概括出三次波折、三次轉機分別是哪些事,并思考這樣寫的好處。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母親不準“我”和別人去;③怕外祖母擔心。三次轉機:①八叔的航船回來了;②小伙伴們與“我”同去;③雙喜寫包票保證不出事。好處:①筆法曲折,文氣搖曳,為看社戲做好充分的鋪墊;②初步表現雙喜等小伙伴熱情、能干的特點。平橋村的自然美景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戲”這部分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寫得起伏有致。如第一層就寫了看戲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轉機。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來,并思考這樣寫的好處。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準和別人去;③外祖母要擔心。三次轉機:①八叔公的船回來了;②與我同去;③保證不出事。好處1)筆法曲折,文氣搖曳,為看社戲做好充分的鋪墊;2)初步表現小伙伴的熱情、能干等特點,尤其是“雙喜”。這戲直看得小歐伙伴們吁氣打哈欠,直看得雙喜破口喃喃罵用一個字概括小伙伴們看戲的感受:船頭看戲

倦“社戲”到底好不好看?為什么?

社戲不好看。理由:①想看“鐵頭老生”翻筋斗,但那老生卻不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③“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另外,大家“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這些表現,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第11段作者是怎樣來寫月夜下的山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在行船上看山這一特定的情景,“踴躍”在這里是跳躍的意思,使得靜態的山呈現出動態;“淡黑”寫出夜間山巒的顏色,“起伏”寫出山連著山且高低不平的形態;“我”在望到戲臺時的心情怎樣?“鐵的”與“淡黑”一詞相呼應,“獸脊”的比喻切合“起伏”;“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不寫船行,而寫山跑,符合在船上的視覺狀況,突出了行船之快。“但我卻還以為船慢”突出了“我”急于看社戲的激動心情。

在作者筆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么?

不好看。①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于出了臺”,并不停地唱著。

還有文中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孩子的神態描寫,也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分角色朗讀24~30段,討論:寫偷豆要表現什么

這里,作者重點描寫的是“偷”豆,通過對孩子們“摸”、“摘”、“煮”、“吃”等幾個細節的描寫,表現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優秀品質。阿發在地里“往來的換了一回”的獨特動作和“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的個性化的語言,充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的性格特征。通過對“偷豆”和用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的處理,表現了雙喜的聰明、果斷、正直的性格特征。分析言行概括人物形象1.結合雙喜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特點。(1)當“我”看社戲卻面臨叫不到船的問題時,雙喜提議坐八叔的航船的提議——表現雙喜聰明。(2)當外祖母擔心都是孩子不可靠時,雙喜為“我”寫包票,保證不出事——表現雙喜反應靈敏、考慮周到、善解人意、辦事果斷。(3)看戲時,雙喜分析“鐵頭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現雙喜聰明、細心。(4)歸航“偷”豆時,征求豆主人阿發的意見。吃豆后,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并考慮好對策——表現雙喜考慮周到;(5)雙喜送“我”回到家——表現雙喜做事有始有終。總結:雙喜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好孩子頭”。2.六一公公是怎樣的一個老人?從原文中找出語句,并進行分析。

六一公公是一個寬厚、善良、淳樸、熱情、好客的老人。

從以下方面可以看出:

①“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對于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他們踏壞了莊稼——表現六一公公善良、寬厚。

②“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還問“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現六一公公淳樸、好客。

③“我今天也要送些給我們的姑奶奶嘗嘗去……”“待到母親叫我回去吃晚飯的時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羅漢豆”——表現六一公公熱情好客。3.阿發和桂生在“偷”豆一節中表現出了哪些性格特點?阿發憨厚、無私。桂生機靈、勤快。魯迅先生的小說《社戲》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令人沉醉的江南水鄉純樸氣質和淳厚人情的風情畫卷。文末一句激起多少讀者追憶童年的神思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