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閱讀之寫作手法【備課精講精研】 中考語文一輪復習 (全國通用)_第1頁
記敘文閱讀之寫作手法【備課精講精研】 中考語文一輪復習 (全國通用)_第2頁
記敘文閱讀之寫作手法【備課精講精研】 中考語文一輪復習 (全國通用)_第3頁
記敘文閱讀之寫作手法【備課精講精研】 中考語文一輪復習 (全國通用)_第4頁
記敘文閱讀之寫作手法【備課精講精研】 中考語文一輪復習 (全國通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6:記敘文閱讀——寫作手法復習目標1.明確中考記敘文閱讀的常見題型及問法,了解寫作手法的作用。2.通過歸納和概括,掌握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及描寫方法的答題思路、解題步驟。3.通過掌握寫作手法的作用,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鑒賞美文的語感能力,激發學生發現生活中美的潛能。課標解讀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3)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命題趨勢

中考的選文都力圖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以鮮活的時代材料為命題素材,以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樹立“生活即語文”的學習觀,注重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導向,注重考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整體把握,注重考查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閱讀試題突出文化性和語文特色。命題始終體現核心內容,始終關注學習過程中呈現問題。因此,中考試題并不是高深莫測,漫無邊際,只要用心思考,認真揣摩,就會發現中考試題有規律可循,只要找出這些規律,記敘文的閱讀就不再是難事。重點考向考向一: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類題目的設問中通常還有關鍵詞“如何表現”“怎樣表現”等或直接點明表現手法,可以從結構安排、選材、文章主旨、寫作目的等角度進行分析。具體步驟如下:1.審題干,看題干中是否明確指出表現手法。2.結合文章內容,從文章主旨、寫作目的、結構安排、選材等角度分析。3.根據對文章的理解和對表現手法的分析,總結出答題特點。重點考向表現手法作用/答題格式舉例照應

……與……相互照應,為下文……情節做鋪墊,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朱自清《背影》中首段的一句話“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與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話“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二者前后照應,使文章渾然一體,中心突出。抑揚(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作者的本意是……,而先……,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現的對象形象更豐滿,更鮮明。魯迅《阿長與〈山海經〉》中,作者開始寫對阿長“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及“睡覺擺‘大’字”的討厭,而后面她買來《山海經》,作者又心生敬意。這樣欲揚先抑,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常見的表現手法及作用重點考向托物言志

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畫,間接表現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魯迅《雪》中作者借“北方的雪”表現一種不甘沉淪、昂揚向上、執著抗爭的精神。對比運用對比,把……和……巧妙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很自然地從對比中感覺到……的變化(或說優劣好壞),從而鮮明地表現或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變色龍》中的奧楚蔑洛夫在剛得知狗咬人之事時,一個公正廉潔、執法嚴明的警察形象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之后的多“變”則是對他極大的諷刺,前后形成鮮明對比,更好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襯托(正襯/反襯)突出表現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點等,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魯迅《阿長與〈山海經〉》中“我”渴慕得到繪圖的《山海經》,用遠房叔祖的疏懶,別人“不肯真實地回答我”襯托了長媽媽主動來問并神奇地買到了,突出了長媽媽的善良和對“我”細致入微的關愛。重點考向烘托把表現對象……的心理,放在一個……的環境里,更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伏筆和鋪墊(常作答案要點)使得內容前后照應,情節嚴絲合縫。魯迅《孔乙己》中寫道:“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文中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暗示當時天氣已經很冷了,為下文寫孔乙己的悲慘遭遇做了鋪墊。懸念(常作答案要點)先把……拋給讀者而又不說明原因,層層設疑,緊緊地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以達到更好地表達主題的目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父親總是要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這句話為下文故事情節的發展設置了懸念,易于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過描寫……(景物),表達了作者……情感,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朱自清《春》中景物描寫細膩而富有情致,將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典例引領閱讀《守門的小男孩》一文,完成下面小題。守門的小男孩

①中午時分,一個小男孩站在院子門口攔住下班回家的人,問:“張云龍叔叔是住在這兒嗎?”這個小男孩看上去只有十三四歲,像個鄉下人。

②有人告訴小男孩,張云龍住在3樓301房。小男孩就上到了3樓,找到301房。301房門關著,小男孩敲了幾下門,門沒開,他就站在門口。

③住在302房的是王先生和王太太,他們見301房門口站著個小男孩,又生疑又奇怪。

④小男孩在門口站了好長時間。王先生開門探出頭看,見小男孩仍站在門口,王先生便說:“你不用等了,張云龍出差去了,明天才回來。”小男孩一聽,下了樓走到院子門口,想了想,又返了回來,回到301門口,雙手抱著腿坐下。

⑤下午上班時,王先生見小男孩還在門口,并且坐著,便把窗戶關好,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回來,把門反鎖好,邊去上班邊嘀咕道:“又不知道誰該倒霉了。”以前,這幢樓有好幾家住戶被人偷過,多半是那些十來歲不大不小的男孩干的。

⑥上下樓的人見301房門口坐著小男孩,也加多了一些防備,有老人在家的,叮嚀老人多加小心,盯住這個小男孩,別讓他偷自家的東西。典例引領

⑦到下午下班回家,這個小男孩仍坐在301房門口。王先生見了,有點生氣,說道:“我都說過張云龍出差去了,要明天才回來。你干嗎還不走?”小男孩說:“我不走,我要等張叔叔回來。”

⑧天漸漸黑了,王先生越想越感到奇怪,看來這個小男孩要在門口坐一夜了,小男孩在這里坐一夜,這幢樓就不得安寧一夜,如果是小偷,誰知道他會什么時候下手?王先生想報警,王太太攔住,說:“如果人家小男孩是真等人,你不是冤枉他了?再說人家在門口坐也沒罪,他是小偷只是你們想出來的。”夜里,王太太心腸好,給了小男孩三個面包和兩片蚊香。

⑨第二天早上上班的時候,小男孩還在門口,在301房門守了一夜。中午回來的時候,小男孩不見了,但張云龍在家。王先生好奇地問起那個小男孩,張云龍告訴王先生,三年前他下鄉扶貧時,給了這小男孩200元錢讀書,人家一家人還念著恩。他還說,村里有個人叫二狗子,他認識的,二狗子說要到城里來找他借點錢花,小男孩家里人怕他不知道二狗子現在是個騙子,大老遠地讓小男孩從鄉下趕來,守了一天一夜,等他回來,告訴他二狗子是個騙子,叫他千萬別借錢給他。

⑩整幢樓的人知道后,都感嘆不已:做人做個好人,總會有人替你守門。小男孩就是個守門人,替張云龍守門擋住了騙子。典例引領【試題】小說在謀篇布局的突出特征是運用了懸念和伏筆的手法。請任選其一,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其表達效果。示例:懸念:小說只交代了小男孩為張云龍守門的事,卻不說明守門的原因,這就巧妙地設下了懸念:小男孩到底想干什么?直到張云龍說明了真相,才使人恍然大悟。懸念的設置使文章情節更為曲折離奇、更加引人人勝,極大地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伏筆:一開篇,小男孩向人打聽“張云龍叔叔”,說明他與張云龍很熟悉;小男孩聽從王先生的勸說而離開,想了想后又返回來;小男孩在張云龍家門口守了整整一天……這些內容都為后文揭示的真相——小男孩不是小偷埋下了伏筆。伏筆的運用使文章結構嚴謹,充分顯示了作者的匠心。典例引領【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寫法的理解。文章中懸念迭起,前8段只寫小男孩為張云龍守門的事,卻不說明守門的原因,讀了讓人心生疑惑,這樣就是設置了懸念,極大地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文中有幾處伏筆,能分析出在何處設置了伏筆,有什么效果即可。比如開篇小男孩向人打聽“張云龍叔叔”,說明他與張云龍很熟悉,為后文揭示真相埋下了伏筆。運用伏筆可以使文章結構嚴謹。據此分析作答即可。重點考向考向二: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包括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解答該題目時,通常可以從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等角度進行分析。具體步驟如下:1.審題干,明確題干要求。看題干中是否給出明確的表達方式,若已給出則直接分析所用的表達方式的作用。若沒有給出則提取相關內容進行分析。2.聯系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等分析作用3.結合題干,總結出答題要點作答。重點考向記敘作者對人物的經歷、事件的發展和環境所做的敘說和交代。(中招真題多以記敘為主,其中插敘、倒敘重點考查)描寫將人物、事件和景物表現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作用:具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坦率真摯,質樸誠懇,頗能打動人心。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作用:含蓄委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議論直接點明和深化所寫事物的意義。一般是先敘后議,深化讀者對所敘述事物的認識,深化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議后敘,使讀者很快進入對要敘述事物的思考,引起對下文的密切關注。說明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清楚事物的特征、性質等,使文章生動具體,有說服力。主要用在說明文中。表達方式及作用重點考向考向三:描寫方法

描寫方法是中考高頻考點,主要分為人物描寫方法及環境描寫。具體步驟如下:1.審題干,明確題干要求答題范圍。2.分析相關語句,看是人物描寫還是環境描寫,是直接描寫還是間接描寫,根據不同的角度和內容確定分析的方向。3.整理答題要點,分點答題。重點考向人物描寫

外貌描寫

作用以“形”傳“神”,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質、精神風貌、性格特征、身份、社會地位等。舉例《老王》:“他面色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神態描寫

作用更加凸顯人物個性,給讀者以真實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動形象。舉例《孔乙己》:“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揭示了孔乙己的自尊被戳痛時的痛苦不安。心理描寫

作用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感情基礎和行動的內在依據,表現人物豐富而復雜的感情。舉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想掉頭回去,但知道我絕對回不去了。這太遠,也太危險了;在懸崖的中途,我會逐漸感到虛弱、無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頂部的路看起來更糟——更高,更陡,更變化莫測,我肯定上不去。”細膩、真實地刻畫了“我”處在進退兩難、孤立無援的境地時內心強烈的恐懼與焦躁不安。重點考向人物描寫

動作描寫

作用突出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等,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舉例《孔乙己》:“(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錢。”“排”刻畫出孔乙己擺闊氣、炫耀的神氣,也從深層揭示出他的窮酸本相。語言描寫

作用言為心聲,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豐滿鮮活,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舉例《劉姥姥進大觀園》:“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刻畫出劉姥姥粗野的行為,進而表現其大智若愚的形象。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一只墨水瓶改裝的煤油燈①小時候、我在村里學堂讀書。學堂坐落在一個土丘上,周圍除生長著三棵棗樹和兩株柳樹外看不見更多植物。木條的窗欞,灰塵密布。屋項的瓦,長滿荒草。這是一個缺少色彩的、黯淡的世界。②但那一抹朝陽般的色彩,被裝在一只墨水瓶里,放在老師的講桌上。它照亮了我的眼睛,溫了我的童年。每天上課,我的注意力都會被這只瓶子吸引。我喜歡看老師批改作業時的樣子,三根頭拈住筆柄,將筆尖朝墨水瓶中沾沾,再在瓶口刮刮。瀟灑地在作業本上劃下“√”或“×”。老師自然成了我的偶像——他不但可以判斷知識的對錯,還能判斷心靈的美丑,甚至預測一個人的未來。從老師身上,我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③我知道,要成為老師那樣的人,不容易。老師是喝過大量墨水的人,文化人都是墨水浸泡出來的。姐姐說,誰墨水喝得越多,文化就越高,人就越聰明。姐姐的話,堅定了我在苦難中的信念——擁有一瓶墨水,學做一個文化人。但我不敢將這個想法告訴父母,他們能養活我們姐弟,并送我們中的一個進學堂,已屬不易。典例引領

④那是一個黃昏,放學后,教室里空蕩蕩的。躲在教室門后的我,似一只等待覓食的老鼠,心跳鼓點般起伏。顫抖著雙手,拿走了講桌上那只墨水瓶。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那瓶墨水轉化成我的血液,我成了一位老師。⑤沒想到,我偷回來的這只墨水瓶,會給姐姐精神上制造一場災難。姐姐比我更加珍視那只瓶子,每晚睡覺前,都要將其捧在手心,端詳半天,仿佛她那蒼白的青春琴弦上,跳出幾個明快的音符。這只墨水瓶,也激活了姐姐熾熱的夢想。很多時候,她坐在桌前,望著墨水瓶發呆,還會從我的書包里,抽出一本書來,一邊翻閱,一邊在紙上寫寫畫畫。我知道,姐姐是在用那支簡陋的墨水筆描繪她多彩的人生。⑥父親看出了姐姐的心思,每天早晨,故意提高嗓門說:“蘭蘭,你去送弟弟上學吧。”姐姐聽父親這么一說,頓時神采飛揚,宛如一只蝴蝶看見了菜花。但姐姐同樣是懂父親的,即使在送我去上學的路上,她也背個籮筐,割草或撿柴。任何時候,她都沒忘記幫助父母支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每次,她只將我送至學堂對面。對自己無法擁有的東西,她從來只存敬畏和仰望。一次不經意地回頭,我看見姐姐在目送我走向學堂時,臉上壓抑的憂傷。典例引領

⑦迫于生活。姐姐嫁給了鄰村的一個窮木匠。那只墨水瓶安靜地留在我家桌子上。姐姐的出嫁讓我們這個家籠罩上陰影。在學堂、在家里,我滿腦子都是姐姐的影子。父親常站在姐姐離去的路口發愣。一想起姐姐,母親就忍不住掉淚。姐姐為我們這個家,付出得太多了。

⑧許是為姐姐祈禱,亦或是想重新點燃我們生活的希望,母親把那只墨水瓶改裝成了一盞煤油燈。入夜,母親將燈芯挑得長長的,桔黃色的火焰,仿佛姐姐如花的笑靨。溫暖重又彌漫我們的屋子。父親伴著燈光,編籮筐;母親坐在燈下,納鞋墊;我趴在燈旁,看書寫字。

⑨長夜漫漫,燈火煌煌。我獨自坐在深夜,把一本本書翻得破損不堪。疲勞時,只要一想到姐姐,想到父母的辛勞,我內心的倔強,又春草般蘇醒了。我終于從那盞煤油燈下,走了出來。多年后,我師范畢業,站上了講臺。當看到講臺下孩子們渴求的眼神時,我在想——他們將會把我視作下一個自己嗎?

⑩再次見到姐姐時,她已經是一個母親了。生活的貧困讓皺紋過早地爬上了她的臉龐。那一刻,我的心里涌起一股酸楚,姐姐卻生活得平靜、安詳。身后的籮筐一次次壓彎她的脊背,姐姐就一次次挺起腰板。她不再對一只墨水瓶抱有幻想,在經歷過風雨之后的她看來,喝清水也能增加血液的濃度,讓人成為精神上的強者。姐姐正用自己的雙手捧起屬于她的那盞燈——她的孩子,這足以讓她活得有希望和信念,就像母親改裝的那只煤油燈,雖然光源微弱,卻足以照亮一個世界。典例引領典例引領試題:本文多處運用對比,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其作用。(寫出兩處即可)典例引領示例1:文章開頭將“我”生活環境缺少色彩、暗淡,與墨水瓶的色彩絢麗了“我”的童年進行對比,突出了墨水瓶給“我”以方向和目標,為下文“偷墨水瓶”做鋪墊。示例2:墨水瓶激發了姐姐的熾熱夢想,和迫于生活夢想的破滅形成對比,突出姐姐為家庭放棄夢想的無私,表達了“我”對姐姐的感激和愧疚。示例3:姐姐送“我”去學堂時的興奮,與她在學堂外的憂傷形成對比,突出了姐姐精神上強烈的落差,表達了“我”對姐姐的同情。示例4:同樣懷有夢想,“我”的實現和姐姐的破滅形成對比,突出了姐姐為家庭無私的付出,表達了“我”對姐姐的感激和愧疚。評分意見:本題6分。每處對比占3分。其中結合內容占1分,分析表達作用占2分。跟蹤訓練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珍惜那些麻煩你的人

①父親在老家算是半拉木匠,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父親師出無門,所有木工活兒的手藝皆屬自學成才。而讓我曾一度頗為不解的是,父親雖不以此為業,但卻頗喜歡置辦工具,錛鑿斧鋸,樣樣俱全。如此一來,倒是大大方便了四鄰八舍的鄉親們。誰家要是鋸塊木頭、安個鋤把啥的,便會很順腳的來我們家借。每每父親不但笑臉相迎,而且一旦遇到有點技術含量的活兒對方卻一竅不通的主兒,還會連人帶工具一塊被“借”走。

②每次被幫的那人,都會很感激地說著客套話:真不好意思,又給你添麻煩了。

③“不麻煩,順手的事兒。”父親爽朗地笑著,隨后便大步流星的跟著人家走了。

④因為有時候恰巧趕上吃飯,或者自己手頭也正有活兒在忙,父親卻二話不說,立馬就走。所以母親難免會嘮叨兩句。父親并不急,還很耐心地對母親說:“這樣做原因有二,一是舉手之勞給人幫幫忙,其次便是對咱這些工具的一種保護。另外咱不要怕麻煩,人家之所以肯來麻煩你,那就說明人家覺得你這人還行。不就是搭會兒功夫的事兒嗎,再說你那工具閑著也是閑著,長期不用,弄不好還會生銹呢。”

⑤母親雖尚有余怨,但卻不再嘮叨。而讓母親以及我們全家人都徹底折服的是在我十二歲那年,家里蓋房時的“盛況”。那也是我記事以來我們家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興土木。跟蹤訓練

⑥眾所周知,修房蓋屋和婚喪嫁娶乃鄉下人的兩件頭等大事。那是上世紀80年代初,還沒有什么包工頭和建筑隊啥的,所以誰家建房蓋屋的都是靠鄉親們義務來幫忙,東家只需盡其所能地管管飯就可。記得那年村里同時蓋屋的有兩家,一是我們家,還有一家就是村西頭的奎爺。奎爺當時在鎮上的供銷社干經理,整天大背頭梳得錚亮,走路老愛仰著頭背著手,很有派的樣子。大概是總覺得自己無求于這些窮鄉親吧,反正他只要一進家,就馬上大門緊閉,跟村里人鮮有來往。

⑦奎爺不但走南闖北的見過大世面,而且還是我們村的首富。所以一不小心跟他家趕在一塊蓋屋,母親甚是發愁。因為同樣是幫忙,人家奎爺家喊出的伙食是豬肉白菜燉豆腐加凈面的大白饅頭,而且還有好酒好煙好茶葉隨便享用。而我們家的條件卻只能是玉米面的窩頭加不見丁點兒葷腥的菠菜湯。煙酒倒也備了,不過只能是旱煙和廉價的散白酒。

⑧可是,出乎母親預料的是,那天一大早鄉親們就好像相互約好了似的,呼啦啦地涌進了我們的家院,有的懷里還抱著兩棵白菜,或者幾棵大蔥,一把香菜。大家連水都沒喝一口,就開始熱火朝天地干起來。而聽他們議論說,那天西頭的奎爺家卻只有兩三個人過去,而且還都是他自家的族親。

⑨也正是這件事情之后,父親的形象在我們全家人的面前,一下子就高大起來。變化最大的當屬母親,再遇父親連人帶工具一塊被“借”走的事情時,不但毫無怨言,而且還會笑臉相送。

⑩后來,我參軍離開家鄉,然后又轉業到了現在居住的這個城市。受父親影響,平日里不管是對同樓而居的鄰居,還是同舟共濟的同事,亦或素未平生的路人,只要有求于我,我都盡力為之,能力所及的事兒自不必說,無能為力的事情我也會實言相告。尤其那些老家來的親戚或者發小、同學和戰友,只要找到我,我都會熱情款待,最起碼讓他們在異鄉,多多少少也能體會到一絲舉目有親的溫暖。跟蹤訓練

?每當目送他們滿意而歸的背影,我都感動地想:一個人在世間行走,其實就是生活在相互的麻煩之中,在麻煩之中解決事情,在事情之中化解麻煩,繼而在麻煩與被麻煩中加深感情,體現價值,這就是生活,不要怕,更不必躲,因為倘若果真有一天,當孩子不麻煩你的時候,可能已經長大成人遠離你了;當父母不麻煩你的時候,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當朋友不再麻煩你的時候,可能已經有隔閡了。

?所以,請好好珍惜身邊那些麻煩過你和曾經被你麻煩過,亦或正在麻煩著你的人吧!因為正是這些“麻煩”才讓你的人生因此變得更加豐盈,也更有況味。跟蹤訓練1.結合全文,圍繞我們家人對父親為人處世的態度變化來補充故事情節。①父親熱心助人,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母親有余怨卻不再嘮叨。→③鄰居助我家蓋房后,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寫奎爺和我家同一天蓋房的目的是什么?3.請簡要分析本文從“我”的視角來敘述故事的好處。4.文章第??兩段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跟蹤訓練【答案】1.母親嘮叨,不滿父親解釋原因我們全家“徹底折服”,母親毫無怨言支持父親我深受父親影響,待人處事都以父親為榜樣。2.①鄉親們知恩圖報幫我家修房蓋屋的言行,側面表現了父親熱心無私,樂于助人的高大形象。②蓋房事件是我們全家對父親平時熱心助人的做法徹底折服的關鍵,為下文“我”待人接物深受父親影響的情節做鋪墊。③鄉親們對待奎爺和我家蓋房時的表現一冷一熱,對比鮮明,反映了奎爺和父親平時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帶來的不同結果,突出了文章“助人也是助己”的主旨。3.①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和親切感,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②“我”既是父親毫無怨言熱心幫助鄉親們的見證者,也是父親無私助人,樂于奉獻精神的繼承者,從“我”的視角來敘述故事,既能表明父親的所作所為對“我”為人處世產生的深遠影響,也能由“我”的感動和思考,水到渠成、恰到好處地點明文章的主旨。4.抒情和議論,表達了“我”對“麻煩”的理解與思考,抒發了“我”內心的感動和滿足,照應題目,卒章顯志,巧妙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即在相互幫助、相互依賴中充實人生,體現人生價值。跟蹤訓練【解析】1.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①根據第四段中的“因為有時候恰巧趕上吃飯,或者自己手頭也正有活兒在忙,父親卻二話不說,立馬就走。所以母親難免會嘮叨兩句”可得:母親嘮叨,不滿。②根據第四段中的記敘可知,父親向母親介紹了自己這樣做的兩個原因,聽了父親的解釋,母親雖尚有余怨,但卻不再嘮叨。可概括為:父親解釋原因。③根據第五段中的“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