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課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課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課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課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課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歐洲文化的形成

古希臘、羅馬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源頭。右圖是一幅從意大利古城龐貝出土的馬賽克鑲嵌畫,創作于公元前1世紀早期,描繪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與學生討論哲學問題的情景。它反映了古希臘文化在古羅馬的傳承。

——教材21頁思考1:該圖是否創作于希臘古典時代?思考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典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的地位及表現否,古典時代——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氛圍:平等、寬松形式:對話一、歐洲文化的源頭——古典希臘與羅馬文化哲學、人本思想項目時間杰出人物及成就特征古希臘的“古典”時代”BC5—BC4上半葉①哲學:三大哲人②文學:《荷馬》、戲劇③雕塑:《擲》、帕④史學:《歷》、《伯》人本思想用理性思維認識解釋世界;文學藝術追求莊重典雅古羅馬文化BC6—5C①法律:《十二》②文學:《羅》、《編》③建筑:萬神、大競技④歷法:儒略歷繼承并發展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法律、文學...等多有建樹一、歐洲文化的源頭——古典希臘與羅馬文化蘇格拉底(BC470—BC399)柏拉圖(BC427—BC347)亞里士多德(BC384—BC322)“百科全書式的學者”著作涉及多個領域,對歐洲科學知識系統形成重要影響致力于探討人生哲理和社會倫理,用對話形式提出哲學思想由學生記錄下來,流傳后世。創建“學園”將哲學與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在幾何學發展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為《幾何原本》奠定基礎。一、歐洲文化的源頭——古典希臘與羅馬文化

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采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羅念生譯《詩學》《擲鐵餅者》(復制品)文學藝術追求莊重典雅一、歐洲文化的源頭——古典希臘與羅馬文化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古羅馬萬神殿古希臘建筑最大的特點是它的柱式風格。古羅馬建筑在繼承希臘建筑風格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這集中體現在它對圓頂和拱券的運用。古希臘、羅馬的建筑風格對后世影響深遠。——《選擇性必修三.歷史學習圖冊》一、歐洲文化的源頭——古典希臘與羅馬文化時間:公元前450年地位: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內容:包括債務法、繼承法、婚姻法以及訴訟程序等多個方面評價:積極——限制貴族濫用權力,規范了社會契約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消極——內容以維護貴族和富人財產利益為核心一、歐洲文化的源頭——古典希臘與羅馬文化?BC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BC5BC4希臘“古典時代”BC27年羅馬帝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496年法蘭克國王皈依基督教756年加洛林王朝,形成王權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6C《羅馬民法大全》10C基輔羅斯進入基督教文化圈1054基督教分裂12C《伊戈爾》1453拜占庭帝國滅亡“5—15世紀一般被稱為“中古時期”。”思考3:根據時間軸及教材分析中古西歐文化呈現出的特征。特征2:以基督教文化為特征二、歐洲文化的形成——中古西歐文化特征1:以希臘羅馬文化為源頭中古西歐特征1:以希臘羅馬文化為源頭歷史縱橫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騎士文學大多反映騎士階層的道德和理想。抒情詩和敘事詩是騎士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抒情詩的愛情主題是對教會禁欲主義的挑戰。敘事詩主要頌揚國王的武功偉業和騎士英雄的傳奇。歌頌騎士英雄羅蘭的《羅蘭之歌》是騎士文學的代表作。市民文學主要敘述市民家庭的愛情生活和悲歡離合,抨擊貴族的專橫和教士的貪婪。市民文學體裁多樣,有寓言、詩歌和戲劇等,代表作有《列那狐的故事》。——教材23頁

雖然中古西歐文化受到教會控制,少有科學成就,但它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的哲學、法律和科學知識傳統,為后來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礎。——教材23頁

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編纂的《羅馬民法大全》,是古羅馬法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選必教材49頁》人本思想法律傳承二、歐洲文化的形成——中古西歐文化出生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禮結婚由教父主持婚禮臨終教父主持涂香油儀式,以求靈魂能夠入天堂死后葬禮在教堂舉行,遺體被葬教堂附屬墓地

教堂星羅棋布,人們既是國家的臣民,又是教會的子民,一個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教會。——《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63頁二、歐洲文化的形成——中古西歐文化中古西歐文化特征2:以基督教文化為特征

在西歐封建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過程中,基督教會與世俗王權互相利用、競爭共存。基督教信仰成為西歐地區普遍的文化符號。基督教會控制著西歐社會的精神生活。基督教文化的載體是闡述教義的《圣經》以及研究教義的神學。神學家用形式邏輯論證證基督教教義,維護基督教會和封建主的統治。他們的思維方式源自古希臘哲學,對西歐思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教材23頁

什一稅是歐洲基督教會向居民征收的宗教捐稅。公元6世紀,教會利用《圣經》中農牧產品的1/10“屬于上帝”的說法,開始向基督教信徒征收此稅。公元779年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規定:繳納什一稅是每個法蘭克王國居民的義務。10世紀中葉,西歐各國相繼仿行。——百度百科中古西歐文化特征2:以基督教文化為特征經濟:教會擁有大量收入;政治:封建割據,王權薄弱,與教會相互利用;思想:利用《圣經》控制西歐社會生活思考4:根據材料,分析中古時期西歐地區形成以基督教為文化特征的地域文化的原因。二、歐洲文化的形成——中古西歐文化BC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BC5BC4希臘“古典時代”BC27年羅馬帝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496年法蘭克國王皈依基督教756年加洛林王朝,形成王權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6C《羅馬民法大全》10C基輔羅斯進入基督教文化圈1054基督教分裂12C《伊戈爾》1453拜占庭帝國滅亡“5—15世紀一般被稱為“中古時期”。”思考5:根據時間軸及教材分析東羅馬帝國文化呈現出的特征。特征1:以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為源頭特征2:形成東正教文明區域二、歐洲文化的形成——中古西歐文化

圣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國的主教堂,位于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因巨大的圓頂而聞名于世,乃拜占庭建筑最光輝的代表、東正教的中心教堂、拜占庭帝國極盛時代的紀念碑。它是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的第三所教堂。以其羅馬式穹頂而聞名。

拜占庭文化特征1:以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為源頭三、歐洲文化的形成——拜占庭、俄羅斯文化三、歐洲文化的形成——拜占庭、俄羅斯文化拜占庭文化特征2:形成東正教文明區域1、發端于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環境。1至5世紀是基督教創立并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區域時期。2、476年羅馬帝國分裂至1453年,隨著東西羅馬分裂,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3、14—16世紀發生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產生出脫離脫離天主教會的基督新教。4、宗教改革至今,基督教向外迅速傳播。基督教發展四階段:

同樣作為古典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的傳承者,拜占庭帝國的的文化類型與中古西歐的基督教文化有所區別。兩者的區別首先表現在教會組織和教義、教規的分歧上。東正教除有自己特殊的教義和教規外,還作為拜占庭帝國的國教,與王權合而為一,發揮了與西歐基督教不同的作用。——《教師教學用書.歷史選擇性必修3》第59頁拜占庭文化特征3:兼收并蓄、獨具一格

由于地處歐、亞、非三洲交界處,拜占庭帝國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融匯了基督教文化和來自西亞、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教材24頁項目時間杰出人物及成就特征古希臘的“古典”時代”BC5—BC4上半葉①哲學:三大哲人②文學:《荷馬》、戲劇③雕塑:《擲》、帕④史學:《歷》、《伯》人本思想用理性思維認識解釋世界;文學藝術追求莊重典雅古羅馬文化BC6—5C①法律:《十二》②文學:《羅》、《編》③建筑:萬神、大競技④歷法:儒略歷繼承并發展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法律、文學...等多有建樹中古西歐文化4C—15C①宗教:基督教圣經②哲學:托《神學大全》③騎士和市民:《羅蘭》、《列那》以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