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四川省遂寧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第二輪測試卷(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50題)1.生態系統的功能是()。A.物質循環B.能量流動C.信息傳遞D.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
2.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屬于典型沉積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3.冬季太陽能蔬菜大棚,主要改善了蔬菜生長的()
A.濕度條件B.CO2濃度C.光照強度D.溫度條件
4.下列因子中,屬于密度制約因子的是()。
A.溫度B.降水C.干旱D.植物對光的競爭
5.經驗證明,要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態環境比較優越,其森林覆蓋率要達到()。A.0.1B.0.2C.0.3D.0.4
6.下列能導致某一種群呈指數增長的條件之一是()
A.多個種群共存B.種群對環境適應性強C.環境資源不受限制D.環境資源是有限的
7.有效積溫法則的公式K=N(T-C)中,N為()
A.平均溫度B.生物學零度C.有效積溫D.發育天數
8.海洋中植物的分布隨著海洋深度而變化,高山上植物的分布隨海拔升高而變化,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生態因素依次是()。
A.光照、溫度B.溫度、光照C.光照、海拔D.溫度、海拔
9.下列群落中,動物種類最豐富的是()
A.熱帶雨林B.常綠闊葉林C.落葉闊葉林D.草原
10.在一個特定氣候區域內,由于局部氣候條件較差(熱、干燥)而產生的穩定群落是()。A.前頂極B.后頂極C.分頂極D.亞頂極
11.植物的密度效應指的是()。A.作為構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構件問的相互影響
B.同一種群的植物鄰接個體間的相互影響
C.不同種群的植物問的相互影響
D.植物種群不同集群間的相互影響
12.從裸巖開始的旱生演替又屬于()。A.內因性演替B.快速演替C.次生演替D.外因性演替
13.首次提出“生態系統”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爾C.奧德姆D.坦斯利
14.()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A.紅光B.藍光C.紅外光D.紫外光
15.某一時刻單位面積上積存的有機物質的總量稱為()。A.周轉率B.生物量C.生產量D.生產力
16.生物群落除具有一定的種類組成的特征外,還具有一系列的結構特點。表現為()。
A.森林群落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被層分別有著各自的優勢種
B.組成群落的各種植物常常具有極不相同的外貌
C.群落中全部物種個體數目的分配均勻
D.在群落中,不同物種在群落內形成斑塊相間
17.下列哪種方式是生物為適應低溫環境而采取的措施()。A.夏眠B.穴居C.遷移D.晝伏夜出
18.最有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結構是()。A.塊狀結構B.片狀結構C.團粒結構D.柱狀結構
19.在溫帶地區,影響秋天樹木落葉的最重要因素是()
A.溫度的變化B.水分的變化C.日照長度的變化D.光照強度的變化
20.某一物種的個體樣方數占全部樣方數的百分比,屬于群落數量特征中的()
A.多度B.密度C.頻度D.優勢度
21.公元前200年以前,記載江淮平原沼澤植物的帶狀分布與水文土質的生態關系的我國古籍是()
A.《管子·地員篇》B.《齊民要術》C.《本草綱目》D.《爾雅》
22.下列有關海風和陸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海風是從海中向海岸上吹的風B.陸風是從陸地向海中吹的風C.海風含有較多的水蒸氣D.陸風含有較多的水蒸氣
23.有效積溫法則中,T0(或C)的含義是()
A.物理零度B.生物學零度C.最低溫度D.平均溫度
24.引起種群數量非周期波動的主要原因是()
A.水因子B.光因子C.氣候因子D.土壤因子
25.一般高山植物莖干短矮,葉面小,茸毛發達,葉綠素多,葉莖含有花青素,花色鮮艷,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A.高山上綠、紫光和紫外線較強烈
B.高山上藍、綠光和紫外線較強烈
C.高山上藍、紅光和紫外線較強烈
D.高山上藍、紫光和紫外線較強烈
26.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能量特征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生態演替初期,群落的能量輸入小于耗散
B.生態演替初期,群落的能量輸入大于耗散
C.生態演替后期,群落的能量輸入小于耗散
D.生態演替后期,群落的能量輸入大于耗散
27.苔蘚、蘑菇、白蟻、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為生,這些生物組成了()
A.種群B.群落C.生態系統D.食物鏈
28.在農田生態系統中,經常在簡單的食物鏈上引入新的環節來加強對農副產品的轉化和利用。蜜蜂引進農田,用花粉生產王漿、蜂蜜等產品,這種做法屬于引入()。
A.生產環B.增益環C.減耗環D.復合環
29.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理論上第一營養級的能量最多有()流入了第五營養級。A.1/1000B.2/10000C.1/625D.1/125
30.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種組成最簡單的是()。A.常綠闊葉林B.落葉闊葉林C.熱帶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31.經典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是()。A.生物個體B.生物種群C.生物群落D.生態系統
32.生態學的基本視角是()。
A.整體觀和綜合觀B.統計分析和模型研究C.與其他科學結合D.向宏觀和微觀兩個方向發展
33.在生物群落中,物種對環境的潛在綜合適應范圍屬于該物種的()。A.棲息地B.生境C.現實生態位D.基礎生態位
34.地質大循環的特點是()
A.時間長B.范圍廣C.閉合式D.以上三者都是
35.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占地球總水量的比例約為()
A.3%
B、0.5%
C、20%
D、萬分之一
36.在對某生物群落調查中,共調查了100個樣方,某物種出現在80個樣方中,則80%指的是該物種在該群落中的()。A.蓋度B.頻度C.密度D.重要值
37.一般高山植物莖干短矮,葉面縮小,絨毛發達,葉綠素多,葉莖含花青素,花色鮮艷,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A.高山上藍、綠光和紫外線較強烈
B.高山上綠、紫光和紫外線較強烈
C.高山上綠、紅光和紫外線較強烈
D.高山上藍、紫光和紫外線較強烈
38.克列門茨提出的群落演替頂級理論是
A.單元頂極理論B.多元頂極理論C.頂極格局假說D.A、B、C都不是()
39.裸巖→地衣→草本→灌木→喬木的演替過程,按其代謝特征為()
A.自養性演替B.異養性演替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
40.從種群數量變動的角度來看,沿海的"赤潮"現象,屬于()
A.周期性波動
B.種群爆發
C.不規則波動
D.季節性消長2
41.下列不屬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黃瓜C.大D.玉米
42.食物鏈“草一兔一鷹”中的鷹處于()。A.第一營養級B.第二營養級C.第三營養級D.第四營養級
43.對植物群落的結構和環境形成起主導作用的物種是()。A.稀有種B.伴生種C.優勢種D.亞優勢種
44.在生態農業中,稻田養魚體現了()原理。
A.整體效應B.生物種群相生相克C.物質循環與再生D.生態位
45.生理生態學研究的基本內容同哪個選項相當
A.個體生態學B.種群生態學C.群落生態學D.生態系統生態學
46.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美國學者______提出了著名的生態金字塔定律。()
A.海克爾B.坦斯利C.林德曼D.奧德姆
47.群落演替到成熟階段()。A.總生產量遠小于總呼吸量B.總生產量和凈生產量達到最大C.總生產量遠大于總呼吸量D.總生產量與總呼吸量大體相等
48.下列不屬于二氧化碳引起的生態問題的是()。A.海平面上升B.氣候變暖C.氣候帶北移D.平均溫度降低
49.群落與環境的關系為()。A.環境促成群落的形成B.群落造成了環境C.相互影響和制約D.無關
50.景觀生態學研究的對象是()
A.種群B.群落C.生態系統D.景觀
二、填空題(20題)51.種群的分布狀態及其形式,稱為______或內分布型。
52.三基點溫度包括最低溫度、____________和最高溫度。
53.在演替過程中,隨著物種多樣性的增加,各物種之間在數量上的差異逐漸______。
54.世界人口的增長狀況,是符合______式增長模型。
55.種內互作包括種群的領域性和______。
56.由于人類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某種生物帶人適宜于其棲息和繁衍的地區,種群不斷擴大,分布區逐步穩定地擴展,這種過程稱______。
57.恒溫動物的生長效率低于變溫動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8.根據生境類型,生態學可分為陸地生態學、海洋生態學、淡水生態學和______四類。
59.制定《京都議定書》的目的是為了限制______的排放,以減輕溫室效應。
60.環境中的某些生態因子,如______、______、______等對生物類型、生長和分布起直接的作用,
61.生態型是同一種植物對不同環境條件的趨異反應,而生活型是植物對環境的一種_______反應。
62.在種群的進化與適應過程中,兩種最基本的生態對策是r對策和________。
63.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空間內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過______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單位。
64.種群密度的變化影響種內競爭,引起出生率、死亡率等種群參數的變化,這樣的種群調節方式為______。
65.反饋控制是生態系統的穩態機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饋才能控制種群密度過度增長。
66.生態系統中存在著能流、物流和______。
67.根據質地,可將土壤分為沙土、壤土和______。
68.簡言之,生態系統=______+生物群體及其全部關系。
69.具有相似生態習性的生物種群,在對資源的需要和獲取資源的手段上,都是十分劇烈的,特別是在密度過大時______就更為劇烈。
70.種群增長的基本型有______和______。
三、判斷題(10題)71.生物生活的具體場所稱為生境,又稱棲息地。
A.正確B.錯誤
72.蝗災是由于蝗蟲數量的季節消長引起的。[]
A.正確B.錯誤
73.全球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是全球陸地和全球海洋。()
A.正確B.錯誤
74.冬小麥必須經過一定的低溫階段才能開花,這種現象稱為休眠。()
75.趨同適應的結果是使同種生物形成多種生態型。
A.正確B.錯誤
76.沿海“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爆發性增殖引起的水色異常現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富營養化。()
77.亂砍濫伐森林會引起土壤的退化。()
A.正確B.錯誤
78.現代生態學的特點是種群生態學。()
A.正確B.錯誤
79.相對于限制因子來說,改善主導因子獲得的效益最大。[]
A.正確B.錯誤
80.植物群落所處的環境溫暖濕潤,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就較高。()
A.否B.是
四、簡答題(5題)81.什么是光周期現象?試舉例說明光周期現象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82.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是什么關系?
83.簡述土壤的生態學意義。
84.簡述土壤組成及其特性。
85.簡述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和轉化遵循的定律。
五、論述題(2題)86.論述濕地的生態功能。
87.說明細胞分裂過程中核膜破裂和重裝配的調節機制。
六、單選題(0題)88.根據生態學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鏈傳遞時損失最小,人類應該采取的食物結構是()
A.牛奶、牛肉B.禽蛋C.水產D.谷物
參考答案
1.D
2.C地球上大多數礦質元素如磷、鈣、鉀、鎂、錳、鐵、銅等屬于沉積型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3.D
4.D解析:密度制約因子是種群內部的因素,四項中只有D項符合,故選D。
5.C
6.C
7.D
8.A
9.A
10.B超頂極也稱后頂級,是在一個特定氣候區域內,南于局部氣候條件較差(熱、干燥)而產生的穩定群落。例如,草原區內出現的荒漠植被片段。
11.B
12.A在裸巖上最先登陸的先鋒群落為地衣和苔蘚,以后又漸漸長出一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等。內因演替的顯著特點是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動首先是它的生境發生改變。
13.D
14.B
15.B
16.B
17.C
18.C團粒結構是土壤中的腐殖質與礦質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團塊,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礎。
19.C
20.D
21.A
22.D
23.B
24.C
25.D
26.A解析:在生態演替初期,群落生產量小,能量輸入小于耗散,到了后期,群落趨于穩定,能量輸入等于耗散,故選A。
27.B
28.A
29.C
30.D
31.D生態系統是生態學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屬于經典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
32.A
33.D
34.D
35.B
36.B頻度是指某個物種在調查范圍內出現的頻率F1(頻率)=ni(某物種出現的樣本數)/N(樣本總數)×100%。
37.D
38.A
39.A
40.B
41.B煙草、大豆、水稻、芝麻、牽牛、蒼耳和菌類屬于短日照植物,黃瓜屬于中間植物。
42.C
43.C
44.D解析:稻田養魚充分利用了農田的空間生態環境,體現了生態位原理,即物種在生態系統時空上的位置及相互關系,故選D。
45.A
46.C
47.D
48.D
49.C
50.D
51.種群空間格局種群空間格局
52.【正確答案】:
最適溫度
53.減小減小
54.指數指數
55.社會等級
56.生態入侵
57.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
58.島嶼生態學
59.二氧化碳
60.光照、溫度、水分光照、溫度、水分
61.趨同
62.K對策
63.能量流動和物質流動
64.自動調節自動調節
65.負
66.信息流
67.粘土
68.生物群體環境生物群體環境
69.競爭競爭
70.J型增長;S型增長
71.A
72.B
73.B
74.N冬小麥經過一定低溫階段才能開花是春化現象。
75.B
76.Y
77.A
78.B
79.B
80.Y
81.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論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個交替稱一個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動植物長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環境中在自然選擇和進化中形成了各類生物所特有的對日照長度的反應方式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現象。園藝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時間來滿足某些花卉的需要達到控制開花時間的目的;養雞場利用增加光照來增加產蛋量。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論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個交替稱一個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動植物長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環境中,在自然選擇和進化中形成了各類生物所特有的對日照長度的反應方式,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現象。園藝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時間來滿足某些花卉的需要,達到控制開花時間的目的;養雞場利用增加光照來增加產蛋量。
82.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態系統的能量在各營養級間進行流動是通過物質作為載體。當太陽能輸入生態系統后能量以存在于食物中的化學能的形式不斷地沿著生產者、草食動物、一級肉食動物、二級肉食動物等逐級流動。能量的流動是物質循環的動力。伴隨能量的傳遞物質才能夠完成在生態系統中的循環。二者是相互依賴密不可分的。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態系統的能量在各營養級間進行流動是通過物質作為載體。當太陽能輸入生態系統后,能量以存在于食物中的化學能的形式不斷地沿著生產者、草食動物、一級肉食動物、二級肉食動物等逐級流動。能量的流動是物質循環的動力。伴隨能量的傳遞,物質才能夠完成在生態系統中的循環。二者是相互依賴,密不可分的。
83.土壤是所有陸地生態系統的基礎,具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1)土壤是許多生物棲居的場所;(2)土壤是生物進化的過渡環境;(3)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基質和營養庫;(4)土壤是污染物轉化的重要場地。
84.土壤是由固體、液體和氣體組成的三相復合系統。包含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以及特定的微生物區系。土壤的特性:①土壤物理性質:土壤母質、土壤質地和土壤結構;②土壤化學性質:土壤有機質、土壤無機質、土壤酸堿度;③土壤生物性質: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85.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轉化,嚴格遵循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1)熱力學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義是:能量既不能消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38205.1-2025液壓傳動16 MPa系列單出桿缸的安裝尺寸第1部分:中型系列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分數加減法巧算練習200道及答案
- 認真對待項目管理考試中的試題及答案
- 學習與反思結合提高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的能力試題及答案
- 項目組建過程中的決策設計試題及答案
- 醫院感染控制與微生物檢驗及試題及答案
- 行政機關合同糾紛處理新機制
- 廉政談話時的表態發言稿
- 股票投資策略相關試題及答案
- 室內空氣質量提升措施計劃
- 對患者入院評估的系統化方法試題及答案
- 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七年級英語下學期期中押題預測卷(深圳專用)(原卷版)
- 2024年貴州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DB11-T 2397-2025 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數據庫表結構
- 多式聯運模式在跨境電商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中藥學(士)基礎知識押題密卷1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1401-1536題)
- 2025中考語文常考作文押題(10大主題+10篇范文)
- 2024安康市專職消防員招聘考試題目及答案
- 2024年湖北省中考滿分作文《滿樹繁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