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蒙牛“致癌門”事件的調查_第1頁
關于蒙牛“致癌門”事件的調查_第2頁
關于蒙牛“致癌門”事件的調查_第3頁
關于蒙牛“致癌門”事件的調查_第4頁
關于蒙牛“致癌門”事件的調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蒙牛“致癌門”事件——新聞調查209小組

(一)事件介紹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12月24日公布了近期對200種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抽查發現蒙牛、長富純牛奶兩種產品黃曲霉毒素M1項目不符合標準的規定;其中,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對此,12月25日蒙牛在其官網承認這一檢測結果并“向全國消費者鄭重致歉”,此外表示對該批次全部產品進行了封存和銷毀。《關于蒙牛眉山工廠產品抽檢的情況說明》據悉,國家質檢總局是在今年10月對涉及21個省市128家企業生產的200種液體乳產品展開的抽查,涉及蛋白質、酸度、鉛、無機砷、總汞、鉻、黃曲霉毒素M1、金黃色葡萄球菌、三聚氰胺等18個項目。

質檢總局發布的檢測報告顯示,蒙牛乳業此批次超標產品由國家加工食品質量監督福州檢驗中心檢出。被檢測出黃曲霉毒素M1實測值為1.2μg/kg,國家規定的最高值為0.5μg/kg,蒙牛該批次產品超標140%。蒙牛該批次超標的產品為該集團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250ML/盒包裝的純牛奶產品。公開資料顯示,黃曲霉毒素M1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強的致癌性。在黃曲霉毒素M1超標事件曝光之后的第三天,蒙牛乳業前日回應表示,事件原因已經查明,是奶牛食用霉變飼料引發的。蒙牛眉山的奶源構成是怎樣的?蒙牛軍并未向記者介紹。他只是表示,蒙牛整個奶源供給的構成是80%來自牧場,20%來自農戶奶站。公開資料顯示,眉山基地是蒙牛的第24個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區的首個生產基地,設計日處理鮮奶800噸。(二)蒙牛的態度(1)及時道歉:對于“致癌門”的出現,2011年12月25日凌晨一點,蒙牛在官網發表了《關于蒙牛眉山工廠產品抽檢的情況說明》,第一時間向全國消費者做出了鄭重道歉,并表示公司立即對該批次全部產品進行了封存和銷毀。隨后,蒙牛在12月25日晚九點半再次發表《關于蒙牛眉山工廠抽檢情況的進一步說明》,除再向消費者道歉之外,再次保證,市場上銷售的蒙牛所有產品均為合格產品。2011年12月25日記者聯系蒙牛乳業副總裁盧建軍,他表示,該批次產品為福州質檢機構到蒙牛的四川眉山工廠里檢測出來的,所以產品都還沒銷售出去;在檢測出有問題后企業進行了封存和銷毀處理,因此不涉及召回等一系列問題。2011年12月25日晚21時30分,蒙牛乳業對此事件再次發布聲明強調,該批次產品在接受抽檢時尚未出庫.(2)徹查原因:蒙牛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造成產品不合格的原因,是當地奶牛飼料因天氣潮濕發生霉變,奶牛在食用這些飼料后,原奶中的黃曲霉毒素超標。該負責人稱,由于眉山工廠原奶質檢員在前期的原奶檢驗上出現失誤,導致這一批次原奶中超標的黃曲霉毒素未能檢出,而長期以來公司一直在查驗該指標。“黃曲霉毒素超標的發生是小概率事件,這次確實是在最初原奶質檢上的疏忽導致了問題的發生。”其表示,“在19日這一問題被查出后,蒙牛在全國的工廠已經實行自查,沒有查出類似問題。”(3)解釋疑問:另一矛盾在于,盧建軍先前曾表示,國家質檢中心在10月5日入廠抽檢,該批次產品仍處于保溫期工藝流程中,產品下線不是馬上入庫,而需要經歷7-14天的保溫期這道工藝。但國家質檢總局表示,質檢中心是在蒙牛眉山公司的成品庫中抽取液體乳樣品進行檢測。這意味著產品已入庫。一位蒙牛眉山離職員工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成品庫中并沒有工藝程序,只需等待最終檢測結果。“成品庫是常溫庫房,沒有保溫工藝。”28日,又有消費者已購買到蒙牛10月18日生產的產品,證明其已流入市場。不過,盧建軍解釋,18日會生產很多批次的產品,而產生問題的產品只有一個批次。至于為何時隔兩個多月才對外告知此事,蒙牛副總裁盧建軍認為,如果企業自身能夠發現并解決問題,就沒有必要對外披露。那么,蒙牛是否應該承擔相當責任?盧建軍并沒有正面回答記者的提問,只是表示,“蒙牛將會在內部控制中盡早發現問題,在工作中也會更加認真”。蒙牛集團為消除消費者內心的不安以及市場產品的消極反應,蒙牛邀請了營養與食品專家、質檢總局等就針對黃曲霉素進行了解釋,以下是從蒙牛官網的截圖: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指出,蒙牛對外所說的“由于眉山工廠原奶質檢員在前期的原奶檢驗上出現失誤,導致這一批次原奶中超標的黃曲霉毒素未能檢出”太過牽強。“原奶質檢員的工作應該是最為嚴謹的,出現這個問題,一個‘疏忽’就能夠解釋嗎?”王丁棉說,“以前蒙牛的廣告宣稱奶制品有層層檢驗關,原奶質檢員出現疏忽,難道其他檢驗關也出現疏忽了?”對于以上質疑,有記者曾多次聯系蒙牛多位副總裁,對方未接聽電話、回復短信。(三)致癌物質介紹黃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其中黃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強,而黃曲霉毒素M1是黃曲霉毒素B1的代謝物。衛生部官網一份有關食物中毒的說明文件指出,黃曲霉毒素主要損傷肝臟,致癌性很強,我國乳及乳制品中規定黃曲霉毒素M1限量為0.5微克/公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顧中一說,谷物很容易出現黃曲霉素污染,尤其是玉米和花生。就毒性來看,黃曲霉素的危害要比三聚氰胺嚴重。(四)媒體反應媒體的主流反應:光靠道歉遠遠不夠,僅僅表態“把好質量關”,也有事后諸葛之嫌,并不能打消消費者的焦慮與疑懼。1,牛奶致癌物超標,蒙牛道歉難言"鄭重"

在“情況說明”中,蒙牛稱“將認真吸取這一事件的重大教訓,誠懇地接受國家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監督,嚴格執行國家和企業的各項質量和檢測標準,從每一個環節入手,切實把好質量關”。然而,類似的話,三聚氰胺事件后說過,特侖蘇事件后也說過。如果真的“認真吸取”、“嚴格執行”,這一而再、再而三的質量安全問題就不應產生。

和前幾次比,此次蒙牛只隔一天便刊出“情況說明”,顯然在危機公關方面,他們還是下了工夫。另一家企業至今沒有表態。然而,公眾要的不是道歉,也不是公關,他們要的是喝上放心奶。

2,丑聞頻現,蒙牛檢出致癌物僅靠道歉還不夠

眾所周知,這不是蒙牛公司第一次道歉,比如,在三鹿問題奶粉事件曝光之后,蒙牛集團營銷總裁趙遠花公開向消費者致歉,并現場潸然淚下,態度不可謂不真誠,但為何仍然出現問題產品?如果第一次出現問題產品就真正痛定思痛,刮骨療傷,何以有此后的問題頻出?如果徹底梳理內部機制,避免內部管理出現瑕疵,并提高預警水平,也許就不會有這次的超標事件了。

據不完全統計,蒙牛公司已經遭遇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的特侖蘇事件、2011年的小學生飲用蒙牛純牛奶集體中毒事件,以及如今的超標風波。一次次地摔跟頭,一次次地被質疑,又一次次地道歉,仿佛陷入了知錯就改、改了再犯的怪圈。

3,食品安全不容小視蒙牛犯錯須重罰

傳聞說蒙牛銷往香港的產品質量要高于內地,只是傳聞而已,無法確證。但最近國新辦發布的《中國的對外貿易》白皮書顯示,中國出口商品質量總體上不斷提高,2010年中國出口美國的食品合格率99.53%,出口歐盟的食品合格率99.78%。由此可見,我國的食品質量標準、企業的執行能力和政府的監管機制,還是可行的。那為什么,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總是頻頻曝出,而類似的蒙牛企業們又總是能死而復生呢?只有一個答案:食品企業犯錯的代價太低了。

4,蒙牛問題奶應接受第三方監督力量徹查

當下消費者最關心的恐怕不是蒙牛方面的道歉態度如何真誠,而最關心的是是否有含黃曲霉素超標的牛奶流入到了社會上,這才是問題所在,而現在僅僅是蒙牛單方面的宣布沒有流出,沒有第三方的監督和證實,消費者的心還是惴惴不安。因此在當下,蒙牛應該在第三方監督力量介入的情況下,徹底的檢查這個批次的牛奶以及當前市場上正在銷售的奶制品中是否有類似情況,然后發布一個有第三方證實的有可信度的聲明,確保市場上銷售的蒙牛奶制品沒有出現類似的質量問題。5,監管部門刻意縱容所致蒙牛之所以屢次出事,在很大程度上恰是監管部門刻意縱容所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眾多奶企都在“保護民族企業”的名義下,躲過了懲罰。特侖蘇涉嫌虛假宣傳,也不見蒙牛受到什么問責。包括這次,也未見相關部門采取針對性懲罰。監管不下狠勁,蒙牛不長記性。刻意袒護奶企,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不利于相關行業的正常發展。要想拯救國內奶制品行業,不僅要從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責任意識開始,更要從加強行業監管入手。否則等待這個行業的將會是更大的危機。(五)各方說法一、專家說法:1.奶源問題: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國乳業狀況得到一定改善,但并未觸及根本。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多位專家學者認為,乳業的核心問題在于奶源。沒有大規模集約化的養殖,很難保證規范養殖與奶源品質。“奶源是制約中國乳業發展的根本問題。但是監管部門做了什么?奶農的利益受到損失就補償幾百塊錢。”雷永軍表示,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根本不能解決問題。更為夸張的是頭痛醫腳。“問題的根本在于奶源,而監管部門卻在生產廠方面進行了諸多規定。”2.中國乳業"標準缺失":魏榮祿也指出,目前中國乳業仍然是“標準缺失”。乳業安全需要三個標準。一是原輔材料標準。在各種添加劑方面有明確的標準。二是生產工藝流程標準。規定了各種流程工藝和殺菌溫度等。三是產品標準。前兩個標準比第三個標準更為重要。董金獅認為,本次蒙牛等產品再陷“致癌門”,整個行業應吸取上次三聚氰胺事件教訓,及時完善相關措施以免再次陷入行業危機。首先,應該對蒙牛未抽檢的其他批次乳品進行檢測,不能由公司自己直接聲稱其他產品均為合格,同時,無法排除其他乳企產品安全,故所有乳企應進行普查。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高級乳業分析師陳連芳也向早報記者表示,蒙牛事件說明其把關不嚴,“首先第一責任應該是企業,承擔更大的責任。”陳連芳認為,消費者對于此事會很快遺忘,對蒙牛不會有太大影響,對行業沖擊也不會很大。但前提是要企業能承擔責任,并在內部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3.公眾不必恐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陳君石院士:蒙牛此次的黃曲霉素超標確實是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但公眾沒必要驚慌,因為大家不會天天吃到含黃曲霉素的食品。超標的食品還要看超過多少量和吃多長時間,短期食用是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的。目前我們國家對食品監管的力度是全世界空前的。蒙牛此次的黃曲霉素超標問題,確實是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第一,超標的物質是明確的可致癌的物質,第二,超標的量比較大,所以,假如天天喝這樣的牛奶,肯定有比較高的健康風險。但對于此次事件,公眾沒有必要驚慌,因為大家不會天天吃到含黃曲霉素的食品。4.蒙牛事件非行業普遍現象乳業專家王丁棉昨日表示,牛奶中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雖然以前也發生過,但不能就此說這是行業里的普遍現象,這一事件在整個乳業中發生的概率并不高。只要企業控制嚴格,這個問題就可以避免。他介紹,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對牛奶和其制品中的黃曲霉毒素M1設下限量標準,所以是生產原材料樣品和成品的必檢項目。“飼料新鮮度的把控及企業的原奶自檢,這兩個問題把握好,黃曲霉毒素M1超標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王丁棉說。二、供應商說法:現代牧業總裁高麗娜昨日稱,現代牧業在四川眉山的奶場的確有供應奶源給蒙牛,“現在我們每天供給蒙牛大約80噸到90噸原奶。”但她強調,現代牧業的奶一般用作高端產品系列,而今次出事的純牛奶為低端產品系列。高麗娜又稱,現代牧業的奶出廠前,全部有自行檢驗,包括針對黃曲霉素的檢驗,至今未發現超標等情況。蒙牛出事后,高麗娜透露,眉山質監局的人員曾在周一來廠房調查,未有發現問題。三、質檢總局說法:質檢總局要求各地質監部門密切關注、堅持加強乳制品黃曲霉毒素M1監督檢查,一旦發現黃曲霉毒素M1超標的乳制品,必須責令企業立即召回并全部銷毀,依法嚴格處理。同時,質檢總局還要求所有乳制品生產企業加強原料乳監控,對原料乳必須檢測黃曲霉毒素M1項目,嚴格生產加工各環節質量管理,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確保乳制品質量安全。截至目前,尚未接到液體乳中黃曲霉毒素M1超標的新的報告。四:超市說法:北京多家超市的蒙牛產品銷售如常,蒙牛純牛奶等系列產品仍有售,家樂福負責人說,眉山的問題產品目前沒波及到北京,銷量是否有變化暫時看不出來。一些超市表示,會考慮讓蒙牛出示一些最新的產品檢測報告來證明產品的安全,但目前沒接到任何官方和公司總部的通知,暫時不會對蒙牛產品下架。(六)新聞受眾態度1,受眾態度分析——關于牛奶致癌物超標,蒙牛道歉難言“鄭重”的調查報告分析針對新聞新秦調查網在2011年12月26日從“蒙牛純牛奶檢出強致癌物,你還敢喝嗎?”“蒙牛已在聲明中致歉,你還會信任蒙牛嗎?”等幾個方面在全國范圍內對998位受訪者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受訪者年齡,性別等比例基本與互聯網人群分布相同。(1)蒙牛純牛奶檢出強致癌物,你還敢喝嗎18.14%的受訪者認為“敢喝,這只是蒙牛生產中的一次意外事故”,其中20歲以下、女性受訪者所占的比例比較高。55.51%的受訪者認為“不敢再喝,不知道以前喝的牛奶是否也含有致癌物”,其中20歲以下、男性受訪者所占的比例比較高。26.35%的受訪者認為“不得不喝,有更好的國產奶嗎?”其中50歲以上、男性受訪者所占的比例比較高。(2)蒙牛已在聲明中致歉,你還會信任蒙牛嗎20.54%的受訪者認為“會信任,蒙牛敢于認錯且知錯就改”,其中20歲以下、女性受訪者所占的比例比較高。46.19%的受訪者認為“不會信任,如果國家質監總局沒有查出來,這批牛奶就會上市坑害百姓”,其中35-39歲、男性受訪者所占的比例比較高。33.27%的受訪者認為“不好說,看后續處理情況”,其中30-34歲、女性受訪者所占的比例比較高。(3)您如何看到國產“毒牛奶”頻發的事件25.55%的受訪者認為“企業監管不嚴,存在疏忽”,其中45-49歲、女性受訪者所占的比例比較高。27.35%的受訪者認為“企業過度追求利潤導致”,其中20-24歲、男性受訪者所占的比例比較高。29.56%的受訪者認為“懲罰不力導致一犯再犯”,其中50歲以上、女性受訪者所占的比例比較高。17.54%的受訪者認為“其它原因”,其中20歲以下、男性受訪者所占的比例比較高。

2,受眾態度分析

(1)信任危機——中國乳業與消費者漸行漸遠

一直宣傳企業定位于“致力于人類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務商”的蒙牛,卻在2011年12月24日的國家質檢總局公布近期對全國液體乳產品進行抽檢的結果公告中,被爆出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產日期為2011年10月18日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黃曲霉毒素M1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強的致癌性。而在對香港媒體的新聞發布會上,蒙牛解釋道:我們銷售到香港的產品,其質量和出口的產品是一樣的,保證比內地(大陸)的產品質量更好、更安全!同一廠家,不同標準,更是令國人一片嘩然!

而一直宣傳質量方針是“好牛好奶、滴滴精彩、天天新鮮、人人信賴"的光明乳業,繼11年8月被爆出鮮奶瓶中喝出蛆蟲的新聞后,12月29日又被爆出山東青島劉姓消費者買了在保質期內卻變臭的光明酸奶,而廠家卻表示,變質有一定幾率,很正常!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各大乳業巨頭宣布,2012年一月一日起,部分乳制品開始漲價,從宣布的品種來看,主要為目前受眾面最廣的袋裝奶,以及入戶鮮奶和酸奶。

對于企業來說一個精彩的經營邏輯,一個企業的總利潤=單位產品價格*銷量—成本,消費者知道,這是企業把由于誠信缺失信任危機而造成的銷量下降,和因為各種產品質量事故而帶來的額外的公關成本統統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通過提價來試圖實現保證企業的總體利潤水平。只是在這樣一場又有健康風險,又要多花錢的游戲中,中國消費者真的承擔不起;既然國產乳制品并不是唯一的乳制品供應商,消費者對于中國乳業的信任快到崩潰邊緣,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無奈之舉就是多花錢、買放心,慢慢放棄中國乳業,轉向國外廠商的柜臺。嬰兒奶粉的半壁江山已經淪陷了,消費者看不到其它產品的前景如何。

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人們常說“嚴是愛,寬是害,嚴整治家家興旺”。治家如此,治理企業,治理行業更是如此。乳制品新國標的“世界最差”稱號,深層次里是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導致的社會與消費者不信任情緒,和由此可能引發的產業危機。究竟應該如何扶植民族產業,幫助國內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獲勝,國家主管部門是到時候來清醒反思,采取行動了,不要讓消費者對中國乳業的信任到崩潰的邊緣,讓消費者放棄信任。

(2)態度消極——消費者還有多少寬容可以付出

很早就有人無奈地表示,“中國人在食品中完成了科學掃盲”。果然。“黃曲霉毒素M1”這種普通人可能聞所未聞的詞匯,就又是以這種令人難過的方式走入了百姓的視野。

三鹿事件的爆發,使國內乳制品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其造成的創傷至今尚未完全平復。而隨后接二連三發生的“特侖蘇OMP”、“性早熟”、“中國乳業標準被大企業綁架”等事件,更是令國產乳制品廣受質疑。而此次蒙牛“致癌門”無疑會雪上加霜,不僅會給涉事企業帶來新的信任危機,甚至會對整個乳制品行業乃至食品行業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消費者萬幸這批不合格的蒙牛奶粉還沒有銷售,否則,不知道會有多少消費者將稀里糊涂被戕害而不自知!可是,有一些消費者問題卻還是不得不問:產品中的黃曲霉毒素M1到底是從何而來?到底是哪個生產環節出了問題?此次問題是由質檢部門發現的,蒙牛自身的檢測為何形同虛設?如果上述問題得不到解答,消費者就有理由懷疑蒙牛道歉的誠意和把好質量關的決心。

中國有句古訓: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本以為一而再、再而三出現嚴重問題之后,中國的乳制品企業都能痛定思痛、浴火重生,把質量和誠信放在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高度予以重視。可萬萬沒有想到,在相關企業信誓旦旦的“保證”和“承諾”聲中,“黃曲霉毒素M1”這種神秘的物質卻無情地跳出來給了消費者當頭一棒。消費國產乳制品,竟然成了令人膽戰心驚的“大冒險”。消費者在承受了一次次的傷害后,還有多少寬容可以付出?

要想讓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要靠自律,更要依靠完善的外部監督和嚴厲的問責制度。蒙牛“致癌門”再次敲響了食品安全警鐘。市場不相信眼淚,更不需要同情和憐憫,只有依靠嚴格的法律制度,讓違規者付出最沉重的代價,才是對老百姓最好的保護、才是對行業最好的呵護。(七)影響1,官網被黑,不滿情緒居高不下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近日蒙牛乳業深陷"毒奶門"事件,引發網民強烈反應,12月28日晚間又爆出蒙牛官方網站被黑事件,讓蒙牛致癌事件再度升級。被黑的蒙牛官網底色全黑,頁面有十四行字,其中十三行字顏色為白色,內容為譴責蒙牛乳業不負責任,最后一行為紅色,內容是"來自憤怒的SIT小組(SimpleInternationalInfosecTeam)原SST小組(SimpleSafetyTeam)"。網頁顯示,“我們是一家人,你卻自己坑害自己家人。你有良心嗎?”甚至還留有“這是我們民族的恥辱”這樣強烈的字眼。截至2011年12月29日,蒙牛乳業官網仍未恢復正常。2,股票暴跌,殃及A股同類上市公司蒙牛乳業今早開盤后跳空低開23.95%,跌破牛熊線,盤中低見19.46元,創27個月新低。蒙牛事件"殃及A股(人民幣普通股票)食品飲料板塊昨日跌幅居首位,由于圣誕休市,雖然蒙牛乳業(02319.HK)旗下產品被檢測出致癌物事件尚未影響到其股價,但已波及到A股同類上市公司。伊利股份(600887.SH)昨日收盤跌幅已超過5%。據國家質檢總局24日在其網站上公布的近期對液體乳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蒙牛該批次超標的產品為該集團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250ml/盒包裝的純牛奶產品,該批次產品黃曲霉毒素超標140%。

該事件一出,昨日A股食品飲料板塊也成為當日跌幅最大板塊。據資訊統計,以證監會行業分類,食品飲料行業昨日跌幅2.31%,而以申萬一級行業分類,食品飲料行業跌幅達2.44%。其中,伊利股份受到影響最大,當日盤中最大跌幅達8.13%,并最終以5.36%的跌幅收盤。而光明乳業(600597.SH)僅有微幅下跌,三元股份(600429.SH)則收漲0.75%。

3,同行“兄弟”詭異漲價,消費者欲放棄牛奶選豆漿蒙牛同行“兄弟“趁勢調價迎接春運,乳制品迎來了集體漲價潮。早在去年底蒙牛“致癌”事件尚未落腳時,有媒體報道了三元、伊利部分乳制品計劃從今年1月1日起開始漲價的消息,漲價幅度為每箱1-2元。隨后,北京華堂超市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已經接到了三元和蒙牛漲價的書面通知和伊利的口頭漲價通知。據該負責人介紹,蒙牛特朱古力牛奶(243毫升)原售價3.4元漲至4.2元;蒙牛未來星(190毫升)原售價3.3元漲至3.55元。不僅是華堂,北京各大超市都在近期接到了乳企的漲價通知,且北京華堂超市已經從2011年12月30日起就開始了調價。據悉,多家奶企明年欲提價的消息發布后,很多網友都抱以不理解、甚至憤怒的態度。有網友直言道:“這些乳企不知道抓質量,就只知道提價。”也有網友表示:“現在什么都漲價,本來牛奶提出漲價,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問題是,價格漲上去了,質量卻沒有進步,這些奶企拿什么良心對得起國民?”

據了解,受到近年來牛奶安全事件頻發和價格上漲的影響,不少市民選擇以豆漿代替牛奶。網絡上一項調查表明,在早餐的選擇中,47%的人選擇豆漿,26%選擇牛奶,剩下的則選擇粥。

4,蒙牛銷量下滑三四成

從事件發生后,蒙牛牛奶銷量下滑30%左右。來自多家大型連鎖超市的數據顯示,蒙牛牛奶在京銷量平均下滑了三至四成,更有一些超市店內蒙牛純牛奶銷量減少達50%左右。一些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蒙牛牛奶"致癌門"事件影響很大,我們已經決定暫時減少對蒙牛純牛奶的采購,需要時甚至會暫停采購。”據介紹,在北京,“致癌門”事件發生后,多家連鎖超市已經收到蒙牛方面發的函,蒙牛強調稱“北京市場從未銷售眉山工廠任何產品”,并且希望超市作為蒙牛的零售商伙伴,“配合蒙牛集團做好與消費者的溝通工作,確保蒙牛產品的正常銷售。”

據該負責人介紹,雖然超市蒙牛系列產品銷量下滑,但在售的部分產品還在醞釀漲價。超市已經收到蒙牛方面的調價通知單,從近日開始,蒙牛系列牛奶開始調價,漲幅從0.2至0.8元不等。(八)新聞觀察1.食品企業犯錯的代價太低:傳聞說蒙牛銷往香港的產品質量要高于內地,只是傳聞而已,無法確證。但最近國新辦發布的《中國的對外貿易》白皮書顯示,中國出口商品質量總體上不斷提高,2010年中國出口美國的食品合格率99.53%,出口歐盟的食品合格率99.78%。由此可見,我國的食品質量標準、企業的執行能力和政府的監管機制,還是可行的。那為什么,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總是頻頻曝出,而類似的蒙牛企業們又總是能死而復生呢?只有一個答案:食品企業犯錯的代價太低了。2004年,韓國曝出“垃圾餃子”風波,一名企業負責人自殺謝罪,該國法律規定,造毒食品10年內禁止營業;而在巴西,食品企業如果是重犯,案件直接進入司法程序,企業負責人將以食品造假罪起訴。在大多數國家,食品企業如果曝出質量安全問題,這家企業基本上死定了。2.鮮奶供應源難以負荷乳制品飛速的發展步伐:乳制品的質量問題與信任危機大多與奶源供應如影隨形,面對層出不窮的各類丑聞,公眾有理由懷疑,是否因為奶源供應的嚴重不足,導致了旨在跑馬圈地的乳制品行業泥沙俱下?“蒙牛速度”只是國內乳制品行業急劇擴張的一個縮影,正本清源構建奶源防火墻是解決后患的當務之急。源頭失守意味著滿盤皆輸。飛速發展的乳制品企業,請停一停急劇擴張的腳步,等一等氣喘吁吁的奶源供應。3.蒙牛問題奶應接受第三方監督力量徹查:當下消費者最關心的恐怕不是蒙牛方面的道歉態度如何真誠,而最關心的是是否有含黃曲霉素超標的牛奶流入到了社會上,這才是問題所在,而現在僅僅是蒙牛單方面的宣布沒有流出,沒有第三方的監督和證實,消費者的心還是惴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