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湖南省邵陽市岳峰高級中學高一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下列有關19世紀末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蘇綸紗廠是其代表B.為維新變法運動提供了經濟基礎C.仍然無力與外國資本和商品競爭D.列強資本輸出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資本參考答案:D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是依靠外國資本,故D項錯誤,符合題意;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初步發展機會,為維新變法運動提供了經濟基礎,B正確,不符合題意;A和C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正確表述,排除。2.一位生活在19世紀末的德國人介紹了他的生活情景,其中與史實不符的是(
)A.乘汽車在馬路上奔馳
B.他經常乘坐飛機外出旅游C.他家安裝了電燈
D.電話成為重要的通訊工具參考答案:B3.“貢院”,就是選拔人才貢獻給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簡稱,民間稱之為“考棚”。當時選拔人才的制度是
A.世卿世祿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參考答案:D4.“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該詩中的“去年”是指()A.1840年B.1900年C.1937年D.1895年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干中“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的《馬關條約》中割臺灣給日本,故此題答案選D項,ABC不符合題意。考點:近代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列強的侵華戰爭·《馬關條約》5.法國18世紀著名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把國家的政體分為共和、君主和專制三種。他指出:“共和政體是全體人民或僅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權力的政體。”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的標志是(
)A.1789年巴黎人民革命的勝利
B.法國《1791年憲法》的頒布C.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成立
D.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通過參考答案:D法國政體的確立。法國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這一體制是通過1875年憲法鞏固下來的,即第三共和國憲法。故選D。6.唐朝時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尚,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科舉制度的推行
B.社會經濟的繁榮C.學校體系的完備
D.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參考答案:A7.1956年7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第一批國產解放牌載貨汽車出廠,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建設熱情。這一成就的取得是由于A.一五計劃的實行 B.中共八大方針的指導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D.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的提出參考答案:A根據題干中“1956年7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試制的第一批國產解放牌載貨汽車出廠”,結合所學可以知道,這是新中國實施一五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的結果,故A項正確;中共八大召開是在1956年9月,與題干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大躍進運動的開展是在195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八字方針是在1960年提出的,與題干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名師點睛】本題考查一五計劃,抓住關鍵信息“1956年7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第一批國產解放牌載貨汽車出廠”,運用所學一五計劃相關知識解答即可。8.自以為功過三皇,德兼五帝,創立皇帝稱號的是()A.大禹 B.成湯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參考答案:考點:17: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分析:本題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考查皇帝制度.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運用能力.解答:結合所學可知,秦王嬴政統一全國后,認為以前的稱號“王”不能與自己的功績相匹配,自稱朕,命令稱詔,為皇帝專稱,任何人不得使用,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故D項正確.A項是原始社會的部落首領,應排除.BC兩項是商周時期的統治者,當時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應排除.故選D.9.漸江巡撫劉韻珂在道光二十ニ年二月上奏論道:與其消耗大量軍餉調集大軍與英軍作戰,不如一次性向英國賠款,后者不過是白銀幾千萬兩,而前者很可能就是無底洞,最終道光皇帝接受《南京條約》的賠款要求,而放棄了與英軍繼續戰斗下去的決心,這段史料直接表明A.《南京條約》是清政府在平衡利益下做出的選擇B.《南京條約》的簽訂表明清政府雖敗猶勝C.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己意識到中國國際地位的喪失D.地方官員蒙混皇帝導致《南京條約》的簽訂參考答案:A【詳解】“道光皇帝接受《南京條約》的賠款要求,而放棄了與英軍健續戰斗下去的決心”說明清政府在權衡利弊基礎上簽訂《南京條約》,A正確。材料并沒有說明對于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態度,B錯誤。材料不能說明政府此時已經意識到國際地位喪失,C錯誤。地方官員的前瞻性不能說是蒙混皇帝,D錯誤。10.“夏朝設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設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們既是神權的掌握者,又是國家的重要執政官,權位顯赫。”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按照血緣親疏分配政治權力
B.形成內外相輔的地方政權體制C.實行神權與政權相結合的制度
D.國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結合參考答案:C11.據測算,清康熙二十四年,全國耕地總面積為6億畝,到乾隆去世已增至105億畝,農作物總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道光年間,種植玉米的地區已擴展至20省354府州縣。材料說明了A.政府鼓勵農民開屏荒地B.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C.傳統農業仍未實現轉型D.高產作物對抗災有重要作用參考答案:C【詳解】據材料由康熙二十四年到道光年間,清代全國耕地面積和種植玉米地區不斷擴展,可以看出傳統農耕經濟不斷發展,故C正確;材料雖然反映了全國耕地面積不斷發展,但是材料沒有涉及政府的措施,A錯誤;材料不僅涉及康熙、乾隆,還涉及到道光,也沒有體現康乾盛世,B錯誤;材料只反映了清代全國耕地面積和種植玉米地區不斷擴展,沒有涉及高產作物對抗災有作用,D錯誤。【點睛】隨著新航路的開辟,美洲高產農作物玉米、甘薯等在明代引進中國,在清代不斷推廣種植,這對于養活更多的人口,騰出更多的土地種植經濟作物,促進農業生產商品化,有重要意義。12.1919年6月25日下午,在長沙一個靠擺攤維持生計家庭的9歲孩子放學回家,忽將攤上所擺仁丹、洋火及其父母所用的洋磁盆、牙膏等,凡屬日貨,一律掀擲于地,用腳踢毀。父母責罵,孩童則對罵父母是“冷血動物賣國賊”。影響孩子的事件可能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 D.首次國共合作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給出重要的時間點——1919年6月25日。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我們知道這個時間點上中國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辛亥革命發生于1911年;首次國共合作發生在1924年;新文化運動發生在1915到1923年,雖然時間符合,但是描述的現象是有關五四運動的。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考點:近代中國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13.羅馬法發展到完備階段的標志是
A.《十二銅表法》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漢謨拉比法典》
D.萬民法參考答案:B14.公元前4世紀時,羅馬的某法官接了個案件,“一個仁慈的貴族羅莫洛,也是羅馬一支軍隊的首領。生前立遺囑,希望把他一半的財產捐給那些跟隨他作戰受傷或戰死士兵的家人。但羅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卻不履行羅莫洛的遺囑”。法官最后判定羅莫洛的家人敗訴。他依據的是()A.未成文的習慣法 B.《十二銅表法》C.《萬民法》 D.《自然法》參考答案:考點:4E:《十二銅表法》.分析:本題考查《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羅馬法的淵源.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從“公元前4世紀時羅馬的某法官接了一個案件”得知當時羅馬適用的法律是《十二銅表法》,故B正確;A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5.下列關于我國古代手工業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商周時期青銅制造繁榮B.東漢燒制出成熟的青瓷C.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D.私營手工業始終代表技藝最高水平參考答案: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商周時期被稱為“青銅時代”,青銅制造極為繁榮,故A項正確,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青瓷在東漢時期燒制成功,故B項正確,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北宋時期的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都,故C項正確,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明朝中后期以前官營手工業代表了手工業的最高水平,故D項錯誤,但是符合題意。所以本題答案為D項。16.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8世紀末葉,歐洲人對中國的欽佩開始消逝……歐洲人開始對中國的自然資源比對中國的文化更感興趣。”歐洲人對中國的態度發生轉變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開辟
B.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C.工業革命的開展
D.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加深參考答案:C17.中共十四大閉幕后不久,外電評論道:“這是一次加速和外國接軌的會議,中國必然會進一步影響世界。”這一評論主要著眼于十四大的哪一項內容A.闡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B.提出了20世紀90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C.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新目標D.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同志參考答案:C18.小明駕駛時光機器回到1918年,碰巧遇見狀元實業家張謇。張謇開心地對他說:“這幾年的生意特別好!”小明幫助張謇分析了生意好的最主要原因,他應該說的是(
)A.張謇自身善于經營 B.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C.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掠奪
D.他是狀元,身份特殊參考答案:C19.明朝規定入內閣大學士者既有“格心之學”,又有“濟世之才”,通過經筵日講“格君心之非”,引導皇帝的行為合乎“正道”。據此可知,明代內閣A.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機構B.有助于規范君主執政C.受到了陸王心學操控D.確保中央的決策正確參考答案:B【詳解】據材料“內閣大學士者……通過經筵日講‘格君心之非’,引導皇帝的行為合乎‘正道’”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明代內閣引導皇帝規范執政,故B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內閣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機構,故A排除;材料無法體現內閣受到了陸王心學操控,故C排除;引導皇帝規范執政并不等于確保中央的決策正確,故D排除。20.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現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確的一組是()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岡山”精神④“長征”精神。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參考答案:考點:9H:新民主主義革命.分析: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需要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精神的時間.解題的關鍵是對“五四”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出現時間的識記.解答:結合所學可知,“五四”精神是1919年;“延安”精神是抗日戰爭時期;“井岡山”精神是1927年;“長征”精神是1934﹣1936年,因此先后順序是①③④②,故C項正確.故選C.21.李鴻章說:“古今國勢,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據這一思想,李鴻章創辦的近代企業是A.江南制造總局B.繼昌隆繅絲廠C.福州船政局D.輪船招商局參考答案:D【詳解】材料信息“古今國勢,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反映的是以“求富”為口號的洋務企業中的民用企業。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輪船招商局符合題意,故D項正確;江南制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是軍事工業,故AC錯誤;繼昌隆繅絲廠是近代資本主義企業,故B項錯誤。22.“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合,大聯合。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齊奮斗,齊奮斗!”以上是北伐軍歌的歌詞,據此我們可以判斷北伐戰爭的時代新特點有①各革命階級階層實現大聯合②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③共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④革命志士前赴后繼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參考答案:D23.梁啟超說:“我國蚩蚩四億之眾,數千年受治于民賊政體之下,如盲魚生長黑壑,不知天地間有(
)二字。”省略的兩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B.民權
C.西學
D.科學參考答案:B24.下列語句出自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或歷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當的是
甲:“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乙:“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
丙:“商籍農而立,農賴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
A.甲乙的觀點相似,都認為農業涉及民生,應加以重視B.乙丙的觀點相對立,乙強調農本,丙強調農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觀點相對立,丙強調農商相互依存,丁強調工商為末D.甲丁的觀點相對立,甲強調農本,丁強調工商皆本參考答案:C25.太平天國控制南京之時,居民抱怨太平天國對經濟生活的改變,建立圣庫制度,管理市場,將人們按照性別和職業分離,以及強化嚴格管束人們行為的法令。人們通過逃離、為朝廷做奸細,或叛投清朝等方式消極反抗太平天國。這說明太平天國A.對民眾的管理過于嚴苛B.未能關注農民階級的利益C.失敗是歷史的必然結果D.缺乏科學的政權建設綱領參考答案:D【詳解】材料中說明天平天國運動時期實行政策不得人心導致民眾紛紛外逃,可見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實行的政策缺乏科學的依據,故D項正確;“對民眾的管理過于嚴苛”只是材料體現出部分信息,故A項錯誤;材料說明天平天國綱領的落后性,《天朝田畝制度》的主張涉及關注農民的利益,故B項錯誤;材料并不是分析天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故C項錯誤。26.二戰后許多西方國家實施福利制度,其作用不包括A.緩和社會矛盾B.擴大社會消費C.減少政府支出D.保障弱勢群體的生活參考答案:C27.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中,諸侯因義務所在,蜂擁而至勤王。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縣制
D.
王位世襲制參考答案:B28.路遙小說《平凡世界》描述了石乞節公社雙水村生產隊隊長孫少安為改變家鄉農業落后面貌,實行包產到戶。以此為核心的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措施是()A.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B.實行農業集體化運動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參考答案:C【詳解】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為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首先在農村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故答案為C。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損傷農民生產積極性,A錯誤。BD都是建國初期的政策,不是改革開放時期政策,排除。29.清朝學者萬斯大說:“古之時,諸侯之嫡長子為世子,嗣為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類繁多,懼其散而無統也,因制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說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緣關系
B.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權力C.各級政權被一家一姓所掌握
D.宗法關系是維系政權的紐帶參考答案:D30.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單區笫一屆人大代表的構成統計表。它突出反映了()類別政府黨派團體駐區機關工人文教衛生私營工商業少數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數964853241313442比例5.11%3.41%2.29%4.55%30.11%13.64%7.39%7.39%2.27%23.86%A.第一屆人大代表來源高度集中B.文化落后的農民階級無法擔任代表C.國家政權中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D.人大代表選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參考答案:考點:第一屆全國人大和54憲法.分析:本題考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第一部憲法頒布,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開.代表總人數1226人(其中女代表147人,少數民族代表178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致開幕詞.會議聽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劉少奇《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偉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從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下面,最后也從資本主義的束縛和小生產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國的生產力,使我國國民經濟能夠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而得到有計劃的迅速的發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鞏固我們國家的獨立和安全.”解答:從表格中可以看出,第一屆人大代表包括各個階級階層的人物,故A錯誤;農民是我國公民也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也能成為人大代表,故B錯誤;各方面代表中,工人代表所占比例最大,故C正確;D項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D錯誤.故選C.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試寫出中國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主獨立的主要歷程。(按時間先后,不得有遺漏)參考答案:略本題屬于簡答題,結合近代民主革命中各個階層救亡運動從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以及無產階級進行的爭取民都獨立活動回答即可。點睛: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兩大革命事件;1919—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經歷了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誕生、國民大革命、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五大階段,中國共產黨擔負起領導重任,其間先后克服了右傾、“左”傾錯誤,由幼稚走向了成熟,建立了真正獨立自主的新中國。32.【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美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關系到美國能否真正建設成為一個獨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問題;第二次改革(19世紀上半葉),關系到一個“一國兩制”的美國的走向:是帶有前資本主義、早期資本主義色彩的,還是工業資本主義的近代化道路;第三次改革(19世紀末),涉及自由資本主義能否平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材料二(美國)在現代史上的另外五次改革浪潮,是確保美國在20世紀處于領先地位。第一次在20世紀最初20年,它涉及能否有效調節壟斷資本主義和自由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運轉問題,核心在于解決現代化進程中許多經濟和社會政策問題……第二次浪潮在三十年代,……它挽救了現代資本主義和美國。第三次改革浪潮發生在戰后初期1/4世紀,……是第二次改革的深化,伴隨這一改革浪潮的,是美國成為超級經濟大國。第四次改革浪潮在70年代以來,被稱為保守主義改革浪潮……又一次挽救了當代資本主義,從而免受滯脹經濟之苦。第五次改革浪潮是90年代克林頓的新經濟改革,使得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穩居超級霸權國家地位。——黃安年《美國經濟發展史專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美國如何發展資本主義的?(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改革浪潮是怎樣挽救現代資本主義和美國的?與第三次改革浪潮相比,第四次改革浪潮在手段上有什么變化?
參考答案:(1)第一次政治上確立三權分立的聯邦共和制為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二次通過南北戰爭廢除奴隸制度,提高了勞動力;第三次通過生產關系局部調整,產生壟斷,促進生產力發展(2)挽救美國:緩和了經濟危機,走出了低谷;緩和了美國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資本主義:告別了自由放任政策,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變化:為解決滯漲,由普遍奉行國家干預到逐漸減少國家干預(1)從材料“第一次改革,關系到美國能否真正建設成為一個獨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問題;第二次改革(19世紀上半葉)……第三次改革(19世紀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分析出答案。(2)根據材料“第二次浪潮在三十年代”可以得出,第二次改革浪潮羅斯福新政;結合羅斯福新政的影響分析出第一小問的答案。從材料“第四次改革浪潮在70年代以來,……免受滯脹經濟之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分析出答案。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這是黃梅戲《天仙配》中的著名唱詞。(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戲中主人公向往的是怎樣的生活?材料二、鐵器逐步推廣到各個生產領域,特別是農業生產領域大量鐵制農具的使用引來了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場革命。——《國史概要》(2)材料二中所說的“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場革命”始于何時?對當時農業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材料三、明清時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過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時期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江東犁,到明清時已被鐵塔(農具名)所取代。鐵塔用人,而江東犁用牛。《天工開物》記載:“吳郡力田者,以鋤代耜,不蓄牛力。會計牛值與水草之資,竊盜死病之變,不著人力之便。”——《太湖地區農業史》(3)根據材料三說明明清時期耕作方式變化的表現及原因。參考答案:(1)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夫妻恩愛。(2)春秋戰國。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農經濟逐步形成。(3)表現:牛耕大量退出;江東犁被鐵塔取代;人力取代蓄力。原因:明清時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34.農耕文明時代中國手工業發達,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為中華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卻沒能成功地過渡到工業文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鎮有官窯58座,資金充足,設備先進,民窯不過20座。但官窯管理腐敗、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為完成上貢任務,只好改行“官搭民燒”,由民窯燒造。從事商品生產的民窯迅速崛起,明末達到二三百座……(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手工業發展在明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力安全教育課件
- 模具設計師資格考試復習策略
- 2024年青海省公務員考試行測歷年真題試題試卷答案解析
- 了解趨勢裁判員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游泳救生員技能相關試題
- 2024年足球裁判員如何建立良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試題及答案
- 2023-2024年江蘇省考公務員結構化面試真題ABC崗試題試卷答案解析
- 2024年籃球裁判員應急方案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模具設計師考試大綱的全面解讀試題及答案
- 學習重點 2024年體育經紀人考試知識點分解試題及答案
- 3DMAX創建之美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 2024屆九省聯考英語試題(含答案解析、MP3及錄音稿)
- 醫院新技術項目鑒定審批表
- 【MOOC】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2024年司法考試刑法真題及答案
- 2024年天津市高考化學試卷(含答案逐題解析)
- 《工程倫理》練習題集
- 大型活動策劃與管理第十一章 大型活動后勤保障
- 港航實務 皮丹丹 教材精講班課件 52-第2章-2.5.3-鋪面面層施工-2.5.4-鋪面連接施工-2.5.5-堆場構筑物施工
- 危險品倉儲危險品貯運車輛考核試卷
- 酒店工作安全培訓(共60張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