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職能分類_第1頁
第六章城市職能分類_第2頁
第六章城市職能分類_第3頁
第六章城市職能分類_第4頁
第六章城市職能分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城市職能分類1、經濟活動的兩種基本類型:農業非農業2、按生產活動發展順序對經濟結構的劃分:三次產業分類法

第一產業是指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部門分類只說明城市產品和勞務的生產,不能說明這些產品和勞務的消費在什么地方。(服務的對象是本地、外地?產品銷售到哪里?本地、外地?)而城市經濟活動的另一分類,基本非基本部分劃分則既包含城市產品和勞務的生產,又包含產品和勞務的消費。城市發展的經濟基礎理論認為:城市的經濟活動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為本地居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即非基本活動部分;另一部分具有超越本地的區域意義,為外地服務。稱基本活動部分1、城市的基本活動部分―――是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務的。為外地服務的部分,是從城市以外為城市所創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經濟基礎,這一部分活動稱為城市的基本活動部分。如山西的高等院校、山西電視臺、山西報社、省政府。

基本活動部分是導致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城市發展的內部機制――城市怎樣由小到大發展起來。(外部機制-城市為什么在這個地方發展而非別的地方,即城市形成發展的條件)一個部門的B\N比求取辦法:1、可按該部門產品在外地和本地消費的比例來求取。例如,一個城市的鋼鐵工業,其產品的80%供給外地,20%在本城市消費,則鋼鐵工業部門在本市的B/N比是1:0.25,就是100:25。2、也可以按該部門產品從外地和從本地獲得的收入來求取B/N比。3更多情況下是折合成勞動力來表示B/N。整個城市的B/N求取方法:如果城市各經濟部門把從業職工劃分成基本和非基本兩部分,即可得到整個城市的B/N。有時也把以基本活動部分占明顯優勢的經濟部門叫做基本部門。以非基本活動部分占明顯優勢的經濟部門叫非基本部門。通過發調查表和現場訪問獲得每一個企業和單位基本和非基本活動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職工數,進而得到整個城市的B/N。優點:結果比較準確,缺點:調查過程非常繁瑣、冗長和乏味、費時費力。經驗性、主觀性

Bi為剩余職工指數。Bi小于0,則此部門只為本地服務;Bi大于0,則為i部門從事基本活動的職工數。

B為城市中從事基本活動的總職工數。

(1)K值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區是有差別的。經濟發展較早,制造業高度專門化的美國東北部城市,除了制造業以外,其它部門的非基本部分的比重(K值)低。發展歷史較晚、城市密度相對較小的南部和西部(K值)高

。經濟越發達基本部分所占比重越大,反之非基本部分越大K值的地域差與規模差①他們認為城市經濟的存在對各部門的需要有一個最小勞動力的比例,這個比例近似于城市本身的服務需求,一個城市超過這個最小需要比例的部分近似于城市的基本部分;在正常城市法里,取第五個百分位的城市職工比重。在最小需要量法里取所在規模組里職工比重最低或次低的那個城市的比重或建回歸模型取得。總的來講,區分基本非基本活動的方法在不斷完善。1、城市規模2、在規模相似的城市B/N與城市職能、城市發展歷史長短、是否獨立等有關3、城市經濟的B/N的結構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有變化4、城市人口在年齡構成、性別構成、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別對城市經濟的基本/非基本結構也都有影響。城市越大,城市內部各種經濟活動之間的依存關系越密切,城市內的交換量越多;城市居民對各種消費和服務的要求也越高;城市也越有可能建立較為齊全的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各種行業和設施。而小城市一般只有很小一部分的生產和服務是維持本身需要的,基本活動部分比重較高。2、經濟基礎理論對城市發展機制的解釋這里的m就是乘數,它表示基本活動職工增加一個單位,引起城市總職工的增加量是基本職工增加的m倍。如果我們知道城市非基本職工(NBE)與它所服務的總人口(P)之間的系數β,則NBE=βP(β<1)

(6)那么,從(l)、(4)、(6)三式可以得到以下三個經濟基礎方程式,將(4)(6)代入(l)得(7)E=(1-aβ)-1BE

將(7)代入(4)得(8)P=a(1-aβ

)-1BE將(8)代入得(9)NBE=a(1-aβ)-1BE結論:表現在人口規模的擴大和就業機會增加方面的城市發展是由城市基本部分的變動所決定的。根據這樣的原理,假如基本活動的職工數一旦確定,就可以計算出相應的非基本部分職工和城市人口。利用這個結果,人們可預測由于基本人口的增加,所需增加的新住宅單元數、中小學的班次、電話門數、公共交通和上下水道設施等等。

P=α·E=α·(BE+NBE)=α·(1+β·P/BE)·BE證明:

(1+β·P/BE)=1/(1-α·β)(BE+β·P)=BE/(1-α·β)(1-α·β)·(BE+β·P)=BEBE-BE·α·β+β·P-α·β2·P=BEβ·P=BE·α·β+α·β2·P=α·β·(BE+β·P)P=α·(BE+β·P)∵NBE=β·P,∴P=α·(BE+NBE)∵E=BE+NBE,∴P=α·E容易使人們忽視城市非基本活動的重要性。例如:我國變消費城市為生產性城市“先生產后生活”導致基礎設施社會服務設施滯后。嚴重制約了城市發展。1、

按城市發展不同歷史階段特點進行分類(世界我國)2、按城市地貌地形條件的分類3、

按城市結構進行分類(單中心、多中心)4、

按城市形態進行分類(塊狀、帶狀、星狀)5、

我國按行政隸屬關系(中央直轄市、省轄市、縣級市)按行政管理等級分類(首都-直轄市-副省級市-省會-地區中心或省轄市-縣級市或縣城-建制鎮)6、

按地理位置分類(沿海城市、沿邊城市、沿江城市、內地城市)7、

按城市人口規模進行分類(>2000人->2500人大都市帶)8、按城市的經濟功能分類(綜合性城市、專業性城市)9、從經濟角度將城市劃分:(經濟超級發達、經濟發達、經濟次發達、經濟欠發達)10、按城市職能進行的分類(最重要)內地城市--既不靠海、又不靠邊界的內陸城市。另一種觀點認為:城市的經濟活動是由基本、非基本兩部分組成的。這兩部分活動的發展常常互相交織在一起,但主動和主導的因素一般來說總是前者。城市職能概念的著眼點就是城市的基本活動部分。有人把城市對內、對外進行的各種生產和服務活動都歸入城市職能范疇,這是不夠嚴密的。如周一星認為:北京、上海有很發達的高等教育和中小學教育,它們的高等教育面向全國,本地學生只有一小部分,因此高等教育是北京、上海的重要的城市職能之一,盡管中小學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卻不能說是北京、上海的城市職能。聯系在于城市性質是城市主要職能的概括,指一個城市在全國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個性、特點和發展方向。確定城市性質一定要進行城市職能分析。1、城市職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現狀資料,得到的是現狀職能,城市性質一般是表示城市規劃期里希望達到的目標或方向;說明城市性質指的是未來城市的地位、作用,未來城市的發展的方向。2、城市職能可能有好幾個,職能強度和影響的范圍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質關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質的職能;方案:太原市的城市性質如何表述?研究給出了三個方案:方案一,山西省省會,歷史文化城市,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我國中西部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方案二,山西省省會,以晉陽文化為特色的悠久歷史城市,全國重要的優質冶金、清潔能源和裝備制造業基地連接環渤海經濟區與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方案三,山西省省會,是國內重要的優質冶金、清潔能源和裝備制造業基地。華北西部的物流中心,以晉陽文化為特色的環境宜人的國內旅游服務中心城市。20世紀時:50年代:內陸地區新興重工業城市80年代:太原市是山西省省會,是全省科技文教中心,是以冶金、機械、煤炭、化工為主的重工業城市

90年代::“太原是山西的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的中心,是以冶金、機械、能源、化工為支柱的重工業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

21世紀初::“太原市是山西省省會,是以能源、重化工為主的工業基地,華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第六章城市職能分類第二節城市職能及其分類在實踐中要避免如下一些傾向:(1)既要避免把現狀城市職能原封不動地照搬到規劃的城市性質上,又要避免脫離現狀城市職能的完全理想化地確定城市性質。(2)城市性質的確定一要跳出就城市論城市的狹隘觀念,在方法上一定要眼睛向外,運用區域分析方法-分析城市在區域中的獨特的作用、城市間對比的方法-與職能不同的城市作橫向對比,與職能相似的城市作縱向對比、城市經濟結構分析的方法-對比的重點是城市經濟結構。北京城市性質: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國際城市。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年至2020年上海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和航運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將逐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除山西省省會外,太原還將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業基地,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總體規劃》定位太原的城市主要職能是,國家煤炭能源服務中心、煤炭商品交易中心;國家重要的煤炭科技創新基地、機械裝備制造業基地;黃河中游經濟區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中部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山西省旅游服務基地;山西省文化娛樂中心。《太原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

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臨汾市是以精細化工和旅游服務為支柱產業的晉南地區重要中心城市。《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城市性質

唐堯文明圣地:新興產業之都:和諧宜居城市:

由研究者首先確定一個城市類別的體系,以描述性的名稱加以命名,然后研究者根據自己對每個城市的了解,分別把城市歸入各個類別。P145表6-5中國城市職能分類(方案)

一、同濟大學方案

《城市規劃原理》:根據城市性質將我國城市分為五類七級:

工業城市:以工業生產為主,工業用地及對外交通用地占有較大比重。多種工業城市;單一工業城市。交通港口城市:這類城市往往是由對外交通運輸發展起來的,交通用地占有較大比重。鐵路樞紐城市;海港城市;內河港埠城市。省和地區的中心城市:這類城市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經濟機構的主要職能,也的經濟方面的職能。縣城:這類城市是聯系廣大農村與城市的紐帶,工農業物資的集散地,工業以支農工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特殊職能城市:革命紀念地、風景旅游城市。二、宋家泰、崔功豪方案《城市總體規劃》,根據城市性質將我國的城市劃分三大類若干小類:各級行政中心城市:包括首都、省會、市、縣城及集鎮。除首都具有全國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意義外,其它多具有政治、經濟中心的特點。以某種經濟職能為主的城市:包括工業、交通、風景旅游及其它單一性和綜合性的經濟職能城市、經濟特區城市。其它特殊職能的城市:包括革命紀念地、休養、療養地和邊防重鎮。7、特殊職能城市(革命紀念地、風景旅游、休療養為主城市、邊貿城市)表5-5山西省城市職能結構規劃職能等級職能類型城市名稱省域中心綜合型太原市區域性中心綜合型大同市、長治市區域性次中心綜合型陽泉市、朔州市、晉城市、臨汾市、

運城市、離石市、忻州市交通樞紐--

加工工業型介休市、侯馬市、晉中市(太原都市區分區中心)地方性

中心縣級市工礦型原平、古交、河津、陽城、霍州、孝義、襄垣、懷仁、靈石、聞喜綜合型高平、永濟、盂縣、汾陽、太谷、洪洞、祁縣、寧武旅游型平遙、五臺山、渾源縣城工礦主導型婁煩、陽高、繁峙、偏關、定襄、保德、柳林、

翼城、中陽、交口、古縣、鄉寧、絳縣、垣曲輕型工業

主導型天鎮、廣靈、靈丘、屯留、長子、壺關、平順、黎城、武鄉、沁源、沁水、山陰、右玉、靜樂、岢嵐、壽陽、昔陽、和順、左權、榆社、興縣、嵐縣、交城、文水、石樓、臨縣、方山、襄汾、安澤、浮山、蒲縣、大寧、永和、隰縣、汾西、芮城、臨猗、萬榮、稷山、平陸、夏縣旅游主導型陵川、應縣、河曲、代縣、新降、吉縣城郊型清徐、陽曲、大同、長治交通--商貿

主導型沁縣、神池、五寨用勞動力結構的資料為城市主導職能規定一個定量指標,顯然比一般描述法前進了一步。后人一再借用。帶有主觀性。例如,74%、45%、60%、2.2倍、l/3等等是憑經驗作出的主觀決定,只有作者知道其含義,不易被他人所理解。仍然沒有超脫描述性分類的范疇,不同的只是由以前的定性描述變成了數量描述。另外,除了增加了綜合性城市類外,仍然沒有解決一個城市只反映一個主導職能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城市職能的復雜性。如紐約、芝加哥是美國的主要批發業、制造業、交通、教育中心城市,僅歸為綜合性城市,這些職能沒能反映出來。缺點:

平均值(M)與標準差(δ)

M=

δ

=

城市職能專業化水平的三級標準

M+δM+2δM+3δXi∑(Xi-x)2nn他首先用厄爾曼和達西的最小需要量法計算出了加拿大80個城市13個經濟部門職工的最小需要量,在總職工結構中扣除掉城市的非基本職工,得到每個城市基本部分的職工結構。產生背景:隨著統計資料越來越豐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城市的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在以上背景下,一種不同于傳統方法的多變量分析法發展起來了。20世紀60年代這種城市分類方法最盛行的時候。代表性分類:貝里1968年的美國城市分類。他收集了1762個城市的97個變量。將美國城市職能類型分為:加工工業城鎮、學院城、軍事基地、服務中心。

圖4-2城市多變量分析流程圖

資料矩陣列相關系數矩陣行相關系數矩陣因子分析歸并技術歸并技術分類SPSS統計分析軟件

應用SAS軟件應用進行回歸分析(6)、新的動態基于長波理論的城市職能分類----貝里利用城市形態進行城市職能分類

1、

1988年周一星、布雷特肖“中國城市的工業職能分類:理論、方法和結果

2、

1990張文奎、劉繼生、王力(東北師大)論中國城市的職能分類、人文地理、第5期3、

1991田文祝、周一星“中國城市體系的工業職能結構”地理研究第10期

4、

1997年周一星、孫則昕“再論中國城市職能分類”地理研究第1期孫盤壽先生的“西南三省城鎮的職能類型”是我國研究中最早且比較深入系統的一個例子。分類的對象:包括四川、貴州、云南三省22個城市和515個非農業人口

2000人以上的鎮(包括部分鄉村中心)。一是把22個城市和515個鎮的職能類型分別處理,重點放在城市;二是在城市的職能分類中,對城市的基本類型和城市的工業類型又分別處理,然后加以綜合。

主要借用納爾遜的平均值加一個標準差。但發現有許多不理想的地方。例如,符合分類標準進入工業城市的只有個舊、東川;分入運輸城市的有西昌、宜賓、內江、綿陽;分入科教文衛城市的有南充、綿陽、自貢;分入機關團體類行政職能的城市有樂山、綿陽、西昌……一共是九個城市;其余象重慶、成都、昆明、貴陽等13個城市都屬于綜合性城市。

為了彌補不足之處,對納爾遜方法的分類結果作了大幅度的調整如:分類的定量標準(表6-9)西南三省城市職能分類系統對地(州)縣駐地中心鎮(占了515個鎮中的64.7%。)根據非農業人口的規模,細分為大、中、小三個等級。其它城鎮,參考工礦企業分布及有關文字資料,定性地歸入工商業鎮、礦業鎮、加工工業鎮、郊區鎮、區中心和鄉中心等類。465個城市9個行業部門產值的百分比值和人口規模變量,組465×10的資料矩陣首先借助于沃德誤差法的多變量聚類分析取得科學、客觀的分類結果

再借助于納爾遜統計分析的原理對分類結果進行特征概括和類別命名。3、資料矩陣北京(超大\行政0.5旅游1其它三產2.0建筑0.5\電子0.5文教0.5)忻州(小\行政1其它三產0.5交通0.5商業建筑\建材0.5)地方貿易、對外貿易城市貿易中心城市以流通職能為主的城市食品、紡織、森林、皮革、造紙等工業城市輕型工業城市旅游、歷史文化名城、科學城旅游中心城市北、上、西、廣、杭特殊職能城市煤礦、石油、冶金、電力、化學、建材、機械電子工業城市(深圳、珠海)重型工業城市以工業職能為主的城市水運口岸上海、重慶、陸運口岸憑祥深圳空運口岸烏魯木齊口岸城市以交通職能為主的城市鐵路樞紐城市港口城市部門交通樞紐城市水陸空型上海、廣州水陸型枝城、衡陽、陸空型北京成都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天津、大連、青島、重慶地方性中心城市大同縣城和縣級市孝義區域性中心城市太原全國性中心城市北京行政中心城市以行政職能為主的綜合性城市城市基本職能類型地域主導作用以行政職能為主的綜合性城市城市職能地域組合類型主要區域職能組合結構工礦和重加工工業型遼中南(沈陽為中心)鋼鐵、煤炭山西陜北內蒙古西部(太原)煤炭、冶金中原地區(鄭州)煤炭、電力、機械西北地區(西安、鄭州)原材料、重化工機械化工工業型東北中部地區(長春、吉林)機械、化工東北北部地區(哈爾濱、齊齊哈爾)石油、化工、機械

機械化工輕加工型長三角(上海)機械、化學、電子、農產品加工業珠三角(廣州)電子、農產品加工、化學閩南沿海經濟開放區電子、輕加工綜合型山東半島地區(濟南)石油、煤炭、冶金、機械、化工、輕工華中地區(武漢)冶金、機械、輕工西南地區冶金、化工、機械、輕工中國城市職能地域組合類型三、近期動態利用經濟基礎理論的原理進行分類利用神經網絡模型(SOM)中的Kohonen網絡的聚類功能替代傳統的統計系統聚類法.表6-10中國城市工業職能分類系統表第一節城市經濟活動類型一、城市經濟活動的基本部分與非基本部分(一)基本部分與非基本部分基本部分:為本城市以外的需求服務的部分非基本部分:為本城市的需求服務的部分(二)基本部門與非基本部門基本部門:以基本部分為主的經濟部門非基本部門:以非基本部分為主的經濟部門(三)基本與非基本比(B/N)

二、城市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的劃分方法(一)普查法:準確、繁瑣(二)殘差法:經驗性、主觀性

公式

B=B0+

(4-1)(三)區位商法:假設條件

Li=

(i=1,2,3,···,n)(4-2)

B=∑Bi(Bi>0)(4-3)

其中:Bi=ei-et(4-4)N02eietEiEtEiEt

(四)正常城市法:經驗性阿氏K值與莫氏K值兩個重要結論:K值的地域差與規模差(五)最小需求量法最小需求量?兩個假設一個結論(表4-3)兩個問題對最小需求量法的修正

三、基本/非基本比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一)影響基本/非基本比的因素城市規模專業化程度城市發展歷史(二)基本/非基本比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城市發展乘數效應(表4-1)(表4-2)

①城市就業:

E=BE+NBE(4-5)其中:

E為城市就業總人口

BE

為基本部分就業人口

NBE非基本部分就業人口

E=(1+)·BE

(4-6)設:

(1+)=m(4-7)則:

E=m·BE

(4-8)

②城市人口:

P=α·E(α>1)

(4-9)NBEBENBEBE

其中:P為城市總人口

α為帶眷系數

E為城市就業總人口

P=α·

(1+

)·BE(4-10)

設:NBE=β·P(β<1)(4-11)

其中:β為可變系數根據公式(4-5)、(4-8)、(4-10)可以得到三個公式:

E=(1-α·β)-1·

BE(4-12)NBEBE

P=α·

(1-α·β)

-1

·BE

(4-13)

NBE=α·β·(1-α·β)-1

·BE

(4-14)

結論:表現在人口規模的擴大和就業機會增加方面的城市發展是由城市基本部分的變動所決定的。第二節城市職能分類方法一、城市職能的概念

城市在國家或區域所承擔的地域分工。城市職能與城市性質的區別與聯系

二、城市職能分類方法(一)定性描述方法(表4-4)奧隆索(M.Auronsseau)的城市職能分類城市職能專門化:在城市諸多職能中,地位相對突出,具有一定區際意義的重要職能。關于定性描述方法的討論(二)統計描述方法(表4-5)

哈里斯(C.D.Harris)的城市職能分類

臨界值:城市職能專門化的定量指標

關于統計描述方法的討論(三)統計分析方法(表4-6)納爾遜(H.J.Nelson)的城市職能分類

平均值(M)與標準差(δ)

M=

δ

=

√(4-15)

城市職能專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