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發達國家管道運輸發展狀況概述管道運輸
管道運輸(Pipelinetransport)是用管道作為運輸工具的一種長距離輸送液體和氣體物資的輸方式,是一種專門由生產地向市場輸送石油、煤和化學產品的運輸方式,是統一運輸網中干線運輸的特殊組成部分。有時候,氣動管(pneumatictube)也可以做到類似工作,以壓縮氣體輸送固體艙,而內里裝著貨物。管道運輸石油產品比水運費用高,但仍然比鐵路運輸便宜。大部分管道都是被其所有者用來運輸自有產品。
管道運輸系統分為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天然氣管道以及煤漿、礦漿管道。管道運輸的發展
早在公元前3世紀,中國就用竹子連接成管道輸送鹵水,可以說這是世界管道運輸的開端。從19世紀中葉起,隨著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量的增加,現代的管道運輸開始發展起來。初期的管道運輸,主要輸送石油和天然氣,美國、蘇聯以及中東的伊朗等盛產石油的國家管道運輸發展較快。20世紀50年代以來,工業發達國家如美國、蘇聯等國,還用管道輸送煤炭和鐵礦砂等固體物料。
管道運輸的優點(1)運量大。(2)占地少。(3)管道運輸建設周期短、費用低(4)管道運輸安全可靠、連續性強。(5)管道運輸耗能少、成本低、效益好。管道運輸的缺點(1)靈活性較差。(2)運輸對象單一,不具有通用性。(3)如一旦油田產量遞減或枯竭,則該段原油管道即報廢,而不像其他運輸工具可移往他處使用。(4)自管道投產之日起,管內即充滿所輸的介質,直到停止運行之日止,有一部分介質長期積存在管道中,其費用占去部分運輸成本。
世界油氣管道建設蓬勃發展
這些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穩步增長以及世界各國對能源需求的快速發展,全球油氣管道的建設步伐加快,建設規模和建設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石油天然氣雜志》在2008年初發表說:“相較于2007年,管道工程建設計劃在2008年提升了將近三分之一。”美國和亞太地區大量的原油運輸需求引起了管道工程建設的增長。事實是,僅在2008年,全球完工的管道長度就達21552km,其中天然氣管道長度為12070km,原油管道長度為6549km,成品油管道長度為2933km;其中管徑為4-10英寸的管線長度為1030km,管徑為12-20英寸的管線長度為5953km,管徑為22-30英寸的管線長度為3609km,管徑為32英寸以上的管線長度為10960km。在2008年開始建設,預計在2009年之后完工的管道長度達115385km,其中,天然氣管道長度為86470km,原油管道長度為19082km,成品油管道長度為9833km;管徑為4-10英寸的管線長度為1403km,管徑為12-20英寸的管線長度為12510km,管徑為22-30英寸的管線長度為16463km,管徑為30英寸以上的管線長度為85009km。
除此之外,可以預見到需要修建的管道長度達到136938km,其中包括亞太地區的45789km,中東地區的14854km,歐洲的16729km,非洲的5790km,加拿大的8613km,美國的35323km以及南美的9840km。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世界油氣管道建設速度不斷加快。2009年計劃修建的管道長度是2008年完工管道的5倍之多。2009年以來,世界范圍內能源運輸需求的不斷增加,使運營商對管道建設的要求不斷提高,管線長度不斷增加、運輸量不斷提高、管徑不斷增大,這對管道工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上70%以上的出口原油產自陸上油田,這些油田所產的原油必須先用管道將原油輸往港口終端裝船外運。除了中東和西非一些海上油田直接在平臺上裝船外運以外,海上油田一般也是通過海底管道將石油運輸到陸上油庫,處理后再裝船外運。所以,海運原油的數量雖多,也不能脫離管道運輸獨立進行,可以說油輪運多少油,管道也運多少油。世界洲際貿易中也有大量商品原油是直接通過跨國管道輸送的,如加拿大到美國,前蘇聯到德國,挪威經海底管道到德國等。洲內、國內陸地大宗原油運輸(從油田到煉油廠),基本上也都是采用管道運輸。世界油氣管道分布中東地區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區和石油出口區,也是油氣管道密布的地區。沙特在1987年建成了東起波斯灣沿岸的阿卜凱克,向西橫越阿拉伯半島后到達紅海岸邊的延布港,全長1200km、管徑1219mm的大口徑長輸原油管道,該管道僅在1988年輸油量即達1.1億噸,至今年輸量仍保持在9000多萬噸,是世界上運量最大的石油管道。伊朗的阿瓦士-阿加賈里-加拉維管道,盡管全長僅248km,其第一期工程年輸量就達到了7500萬噸。中東地區比較重要的管道,還有從伊拉克北方油田基爾庫克到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城市杰伊漢的跨國石油管道。伊拉克戰爭前,該管道每天的輸油能力高達90萬桶,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后,該管道被迫關閉。2003年8月該管道短暫重啟時,曾導致國際油價每桶暴跌1美元左右。
美洲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主要的生產國之一,石油消費的一半以上依賴進口,由于本國石油資源高度集中在墨西哥灣沿岸和阿拉斯加的北冰洋沿岸地區,為了向非產油區供應油氣,美國修建了長達29萬多公里的輸油管道和30多萬公里的輸氣管道,其各類管道總長度位居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管道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3年,美國就修建了兩條當時世界上最長的管道:一條是從得克薩斯州到賓夕法尼亞州的原油管道,全長2158km,管徑600mm;另一條是從得克薩斯州到新澤西州的成品油管道,全長2745km,管徑500mm。二次大戰后,美國的管道運輸業繼續高速發展,目前其管道運輸量已占到了全國貨運總量的20%以上,是世界上管道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北美省際輸油管道是北美地區最長的原油管道,它北起加拿大的埃德蒙頓,南到美國的布法羅,貫穿了加拿大和美國,全長2856km,沿全線分布著眾多泵站,管道日輸量達3000多萬升。1977年,美國建成了縱貫阿拉斯加州的輸油管道,這是一條在高緯度嚴寒地區修建的大口徑管道,它伸入了北極圈,當時吸引了全世界的矚目。阿拉斯加管道北起北冰洋沿岸的普拉德霍灣(這里的石油占美國石油可開采量的1/3),南至太平洋沿岸的瓦爾迪茲港,穿越了3條山脈、300多條大小河流和近650km的凍土帶,全長1287km,管徑1220mm,年輸量在4000萬噸以上,全線采用計算機控制,是美國最大的現代化輸油管道,也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管道之一。美國的科洛尼爾成品油管道系統,全長4610km,是世界上最長的成品油管道。
加拿大的油氣管道業也十分發達。加拿大擁有總長超過35000km的輸油管道,密集的管網把落基山東麓的產油區與消費區(中央諸省和太平洋沿岸)聯結起來,并與美國的管道網相連。加拿大還擁有橫貫全國的泛加輸氣管道,管道總長8500km,管徑從500到1000mm,年輸氣量達300億立方米,是世界上最長的輸氣管道。歐洲地區
在歐洲主要發達國家,油氣運輸已實現管網化。自北海油田發現后,歐洲陸續新建了一批大口徑(管徑在1000mm以上)的高壓力管道,管道長度已超過10000km,目前仍是世界上油氣管道建設的熱點地區之一。前蘇聯的管道建設在上個世紀發展特別快。20世紀50年代時,前蘇聯共有管道7700km,此后即以每年6000~7000km的速度遞增。上個世紀下半葉,前蘇聯在極短的時期內建成了輸送天然氣、原油和成品油的干線管道系統,干線管道的總長度達21.5萬公里,堪稱20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管道工程。其中6條超大型輸氣管道系統,總長合計近20000km,管徑在1220~1420mm,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復雜的輸氣管道網絡。目前,獨聯體各國管道的總長度約20多萬公里,其中輸油管道8萬多公里。上世紀60到70年代,前蘇聯和東歐國家間建設了友誼輸油管道。是世界上最長的輸油管道。前蘇聯解體后,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該管線目前的運力和運量都不大。俄羅斯自己現有的石油管網總長5萬多公里,由于國土遼闊,橫貫俄羅斯大陸的每條輸油管道的干線長度一般均在3500至4000km左右。但由于許多輸油管道都已老化或超期服役,目前俄羅斯輸油管道系統的運行效率偏低,為了適應本國大規模出口原油的需要,這些管道大都需要進行大修和綜合改造。
中國
我國的油氣資源大部分分布在東北和西北地區,而消費市場絕大部分在東南沿海和中南部的大中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區,這種產銷市場的嚴重分離使油氣產品的輸送成為油氣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最大障礙。管道運輸正是突破這一障礙的最佳手段。我國自1959年建成新疆克拉瑪依至獨山子輸油管道以來,隨著大慶、勝利、四川、華北、中原、青海、塔里木和吐哈等油氣田的相繼開發建設,我國油氣管道建設事業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截至2003年,我國已相繼建成長輸油氣管道35000km,其中天然氣管道總長為22000km,已初步形成了“北油南運”、“西油東進”、“西氣東輸”、“海氣登陸”的油氣輸送格局。近年,我國政府又將“加強輸油氣管道建設,形成管道運輸網”的發展戰略列入了“十五”發展規劃。根據有關方面的規劃,未來10年內,我國將建成14條油氣輸送管道,形成“兩縱、兩橫、四樞紐、五氣庫”,總長超過萬公里的油氣管輸格局。這預示著我國即將迎來油氣管道建設的又一高峰期。
幾個主要發達國家地下物流系統發展現狀
英國
地下物流在英國的應用由來已久。自1928年以來在倫敦街道下面20米處就運行著一個郵件軌道系統,連接
Paddington和White
chapel之間10.5公里雙軌線上的9個州,每天處理400多萬件的信件和包裹,如今他們又計劃利用該系統向牛津街上的大商店配送貨物2。另外,在倫敦還有一條新的自動化地下管道運輸系統管道的內徑為2.74米每輛運輸車的運輸能力為1噸,行駛速度可達60km/h。英國在管道運輸系統方面的研究開始得最早,也是迄今為止應用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其主要特點是充分利用管道系統,包括氣力管道系統(PCP)和水力管道系統(HCP)。優點在于能夠合理利用現有管道運輸的動力能量,在此之上搭配其他貨物運輸,從而將現有資源合理地整合利用起來;它的局限性在于一般的氣力和水力管道管廊的橫截面積不是很大,因此一般只運送體積不大的貨物,且水力管道系統需要在目的地將貨物與液體分離開來,程序相對要復雜一些。
德國
德國主要致力于將傳統的地面交通和城市地下軌道交通共同組成未來城市立體化交通運輸系統的研究與應用。目前,德國正在研究Cargo
Cap地下管道運輸和供應系統,該系統快捷方便,能達到36km/h的恒定運輸速度。它的主要特點是將地下物流系統與城市交通結合起來規劃建設。其優點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地下軌道交通已有的各種便利設施來開展地下物流運輸配送,不需要重復建造地下物流系統所需要的軌道設施,從而達到“一物兩用”的效果。系統充分體現了軌道運輸的優點,即污染物零排放、對環境無污染、無噪聲污染,且系統運行能耗低、成本低,運輸工具壽命長、不需要頻繁維修;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城市地下軌道交通與專業地下物流系統不完全相同,它以交通為主,若想要利用城市現有交通設施必須在保證滿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再來規劃設計物流運輸配送,這種限制下的規劃不如全新的地下物流系統那樣毫無限制。
荷蘭
建立專業的地下物流系統是荷蘭發展城市地下物流系統的顯著特點。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著世界上最大的花卉供應市場,往返在機場和花卉市場的貨物供應與配送完全依靠公路,對于一些時間性很高的貨物(如空運貨物、鮮花、水果等),擁擠的公路交通將是巨大的威脅,供應和配送的滯期會嚴重影響貨物的質量(鮮花耽擱1天貶值15%)因此,人們計劃在機場和花卉市場之間建立一個專業的地下物流系統,整個花卉的運輸過程全部在地下進行,只在目的地才露出地面,以期達到快捷、安全的運輸效果4。它的特點是服務對象明確,針對性強,因此要求系統設計、構建和運行等過程必須全部按照貨物質量要求的標準來規劃;其局限性在于建造費用高,工程量大。日本
地下物流技術在相對人口集中、國土狹小的日本得到了廣泛的關注。2000年日本將地下物流技術列為未來10年政府重點研發的高新技術領域之一,主要致力于研究開通物流專用隧道并實現網絡化,建立集散中心,形成地下物流系統。日本建設廳的公共設施研究院對東京的地下物流系統進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研究內容涉及了東京地區地下物流系統的交通模擬、經濟環境因素的作用分析以及地下物流系統的構建方式等諸多方面。擬建系統地下通道總長度達到201km,設有106個倉儲設施,通過這些設施可以將地下物流系統與地上物流系統連接起來。系統建成之后能承擔整個東京地區將近36%的貨運,地面車輛運行速度提高30%左右;運輸網絡分析結果顯示每天將會有超過32萬輛的車輛使用該系統,成本效益分析預計系統每年的總收益能達到12億日元,其中包括降低車輛運行成本、行駛時間和事故發生率以及減少二氧化碳和氮化物的排放量帶來的綜合效益5。該系統規模大、涵蓋范圍廣,它的優點在于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并與地理信息系統(GIS)緊密結合,前期研究深入、透徹,保證了地下物流系統的高效率、高質量、高經濟效益以及高社會效益。
美國俄羅斯管道發展狀況美國
1859年8月27日,美國賓夕法尼亞的泰特斯維爾誕生了美國第一個油田。不到半年,就有了24口生產井。1860年一年,這里產出原油9萬噸,1866年產量27萬噸。最早的第一條外輸管道,或叫做“長輸管道”,是賓夕法尼亞產油區的一部分石油生產商聯合建造的“潮水”(TideWater)管道。它建于1879年5月,從賓州的格里維爾到威廉港,全長90英里(約145千米),管徑6英寸,日輸油能力10000桶(約50萬噸/年)。管道翻越了阿列漢尼山脈。
《石油、金錢、權力》一書稱,這是“全世界第一條長途輸油管線”。但是,美國油氣雜志(OGJ)美國石油工業100周年專輯報道:“世界第一條管道干線是1874年建成的從賓夕法尼亞油田到匹茨堡的管線,屬于哥倫比亞管道公司,管子直徑76.2毫米,全長60英里(約96.5千米),日輸能力3500桶(約17.5萬噸/年)。當時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為阻擋它建成,不允許它穿越鐵路。為此,只得在鐵路兩側各建一座終端,在鐵路上方架起高架橋。”
1907—1910年,在美國,從俄克拉何馬州產油區到得克薩斯墨西哥灣海濱建成了兩條8英寸(約20厘米)的輸油管道。
1923年,從懷俄明州的茶壺山到中陸地區建成了一條管徑10英寸(約25.4厘米)和12英寸(約30厘米)的輸油管道。/questionDetail.do?id=18997
美國約有15萬公里的成品油管道,成品油管道運輸比例達到47%(公路29%,水運23%),管道運輸是成品油輸送的主要方式。
低溫熱管用于跨阿拉斯加管道系統
跨阿拉斯加管道系統,通常被稱為alyeska管道在阿拉斯加或阿拉斯加管道在其他地方,是美國的主要石油管道連接油田在阿拉斯加北部一個港口那里的石油可以運到較低的48個國家精煉。主跨阿拉斯加管道背道而馳北到南,幾乎800英里(1300公里),從北冰洋在普拉德霍灣,阿拉斯加灣在阿拉斯加瓦爾迪茲,阿拉斯加,通過近幾阿拉斯加城鎮,其中包括懷斯曼,bettles,Livengood),狐貍,費爾班克斯,并格倫納倫[見地圖]。建造該管道提出了重大的挑戰,由于地處偏僻,地形和嚴酷的環境,它已通過。北極阿拉斯加瓦爾迪茲,有三個山脈,活躍的斷層線,英里的不穩定,濕軟的地面之下與霜凍,與遷移路徑的馴鹿和駝鹿。地質活動破壞了管道幾次。自其完成于1977年,管道運輸已超過15億桶(2.4鉈)的原油。石油管道運輸系統和煉油廠工人成美國最賺錢行業之一
美國石油管道運輸系統和煉油廠工人的平均年薪大約為56990美元,平均小時工資為27.37美元,石油管道運輸系統和煉油廠工人收入最高前10%人群的年薪超過78020美元。在美國各州中,阿拉斯加州的石油管道運輸系統和煉油廠工人收入最好。美國管道運輸乙醇:帶來希望的夢想
目前,乙醇在美國是與汽油混合使用,約占美國汽車燃油配比的5%,每加侖汽油中加入的乙醇也不超過10%。根據2020年使用360億加侖乙醇的目標,乙醇占全國汽車燃油配比將提高到22%,這一法案的通過和推行,無疑將促進美國乙醇燃料的大發展。美國玉米主要產區集中在中西部的12個州,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的乙醇生產商基本分布在中部,而消費市場卻在千里之外的沿海地帶。大量乙醇通過卡車或者火車,從遙遠的中西部運送到東北部的康涅狄格州、緬因州、馬薩諸塞州、新澤西州、新罕布什爾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得島州以及弗吉尼亞州這九個美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但伴隨著乙醇消耗量的不斷增長,現有的公路和鐵路運輸已經不能滿足乙醇的運輸需求,經濟而有效的管道運輸無疑是較好的運輸方式之一。即將進入高速發展期的美國乙醇工業,一直試圖使用現有的石油管道運輸這種新型燃料。在幾年前這無疑是瘋狂和近乎天方夜譚般的想法。相對石油管道來說,運輸乙醇的管道及附屬設備對技術和質量要求更高:乙醇是一種酸性物質,會電離出氫離子,易腐蝕管道,更易泄漏;乙醇相對于傳統燃料易揮發,泄漏后很快聚集大量的可燃氣體,帶來爆炸和火災危險;乙醇與汽油的溶解能力不同,它可把管道里汽油不能溶解的垢溶解,污染油品,這一切都是用管道運輸乙醇亟待解決的問題。管道的運營商卻更關心乙醇的吸水性和腐蝕性對管道造成的腐蝕,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即系統安全性。但是伴隨著管道工業的發展,這一系列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事實上,就現在的研究情況來看,距離用管道進行安全高效運輸的夢想實現已經為期不遠。/newsite/readnews.aspx?id=41907巴西
國營的巴西石油公司負責人12日表示,如果與日本達成酒精燃料出口協議,巴西將計劃修建世界上第一條乙醇輸送管道。
負責巴西石油公司下游業務的保羅·羅伯托·科斯塔說,公司將根據與日本的供貨協議制訂長期計劃,對巴西乙醇業來說,這是一個潛在的大市場。
科斯塔表示,目前管道的修建位置還沒完全確定,管道及終端設備也需要投資。據報道,擬議中的乙醇輸送管道網預計耗資6億美元,它將把巴西生產甘蔗的島嶼與港口連接起來。
巴西石油公司預計,日本的乙醇進口將不斷增加,特別是如果亞洲國家不斷推進汽油與乙醇混合燃料的使用計劃,日本每年的乙醇進口需求將增加70億升。
巴西能源和礦業部長西拉斯·龍多11日曾表示,巴西希望到2010年將乙醇出口量從目前的每年30億升提高到80億升。
/newsdetail2784.html2011-11-20俄羅斯
管道干線運輸是俄羅斯燃料綜合體最重要的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俄羅斯的輸氣干線、原油干線和成品油干線以及連接它們的支線分布在全國各地,形成發達的油氣管網。
當今管道運輸
俄羅斯的管道干線總長度為21.7萬公里,其中輸氣干線包括成品氣管道15.1萬公里,原油干線4.67萬公里,成品油管道1.93萬公里。/cnodc/syxx/cnodc_xl.jsp?bsm=03AB6C83A.00000153.5387&db=cnodcsykj
俄羅斯已完成或正在實施一系列燃料動力綜合體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這些項目有:“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Северныйпоток)、“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Южныйпоток)、里海沿岸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亞馬爾-歐洲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Ямал-Европа)、“藍色氣流”天然氣管道項目(Голубойпоток)和自保加利亞的布爾加斯港至希臘的亞歷山道波力斯港的石油管道項目(нефтепроводБургас-Александруполис)。
/zehz/scdt/t20080423_297005.htm俄羅斯原油管道運輸系統
(1)波羅的海管道運輸系統(BTC)。
20世紀90年代初,獨立后的波羅的海三國對過境的俄羅斯石油制定了高昂的運費,俄為此每年損失數億美元。為降低對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等輸送管線的依賴,俄從1997年正式開始建設波羅的海管道運輸系統。管道東起雅羅斯拉夫爾,西到波羅的海邊的普里摩爾斯克港,長709千米,將俄羅斯季曼—伯朝拉地區、西西伯利亞、烏拉爾和伏爾加河沿岸等地區生產的石油運至列寧格勒州的普里摩爾斯克港,然后再用油輪運至歐洲主要的石油貿易和加工中心。2006年4月工程全部竣工,石油年輸送規模將達到6500萬噸的最大設計量。俄羅斯能源界人士認為,該管道運輸系統有助于維護俄的經濟和戰略利益。它的建成使俄可以主要通過本國港口出口石油,這不僅節省了俄石油出口的過境費用,還減輕了石油出口對相關國家過境服務的依賴性。該系統的運營商是國有的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
(2)友誼管道系統。
俄羅斯原油向歐洲出口主要是通過友誼管道系統。1959年,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民主德國等經互會成員簽署了共同建設友誼管道的協議,并于1964年建成該管道。其主干線從俄羅斯中部伏爾加河沿岸的薩馬拉州開始向西延伸,途經八個州,最終從布良斯克州進入白俄羅斯。主干線在白俄羅斯的莫濟廖夫市形成北部和南部支線,北部支線從白俄羅斯延伸至波蘭和德國,南部支線從白俄羅斯經烏克蘭延伸至斯洛伐克、捷克和匈牙利,管道單線長度近8900千米。此外,該輸油管道從俄羅斯布良斯克州的烏涅恰市還分出一條經過白俄羅斯通往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支線。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石油產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作物種子生態環境適應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國全自動落地式拉邊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跨界合作與體育經紀人試題及答案
- 無人機飛行高度與距離的規定試題及答案
- 足球裁判員考試中的團隊合作精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體育經紀人的知識體系框架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業植保員試題及答案備考指南
- 2024年裁判員考試常見問題及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作物種子經濟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無人機操作安全要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貴航貴陽醫院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廣州民用房屋租賃合同樣本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求職信撰寫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金融云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家庭暖通合同協議
- 心力衰竭填空試題及答案
- 全新機房搬遷協議合同
- 企業品牌部管理制度
- 2025年04月包頭醫學院公開招聘28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美的電器審計案例》課件
- 2025-2030中國冰鞋行業市場發展分析與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