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古文閱讀_第1頁
九上古文閱讀_第2頁
九上古文閱讀_第3頁
九上古文閱讀_第4頁
九上古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30分)

(1)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現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

》,作者__________(2分)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進亦憂,退亦憂

B、號呼而轉徙,人不知而不慍

C、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D、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3、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語。(4分)

未若(

)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謹食之,時(

)而獻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則久已病(

)矣

以俟(

)夫觀人風者得焉

4、理解文段內容,按要求填空。

(1)段文字引述的是蔣氏悲痛的哭訴,表明全段答話核心的一句話是:()(2分)

蔣氏把自己跟鄉鄰的遭遇作了兩次對比,請各用一句話(盡可能利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回答對比的結果。

第一次:

(2分)

第二次

(2分)

5、對下面句子分析有誤的一項(

)(2分)

A、“蔣氏大戚,汪然出涕。”蔣氏聽說要恢復他的賦稅竟然大哭起來,“賦斂之毒”可知矣。

B、“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引起下文,直貫至“捕蛇獨存。極言賦斂之苦。

C、后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應這樣劃分:而/鄉鄰之生/日蹙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的意思是:(獻蛇)回來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著那土地上所有的東西,以滿足我牙齒的需要。

6、蔣氏捕蛇九死一生,卻不以捕蛇為苦,反而自得其樂(“熙熙而樂”)。造成這種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請用一句話回答(不超過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從選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用\'___

\'畫出。“吾嘗疑乎是”的“是”是指

(4分)

9.如果你是\'觀人風者\',看到《捕蛇者說》后會有何感想?(提示:可從蔣氏、作者、朝廷、觀人風者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談感想。)

(3分)

10.下面是《苛政猛子虎》中的一段話,請用\'/\'給這段話斷句。(不點標點)

(3分)

苛政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秋水》(14分)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釋劃橫線的詞語:(2.5分)

秋水時至

)百川灌河

河伯始旋其面目

)少仲尼之聞(

)見笑于大方之家(

2、翻譯:(6分)

(1)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2)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3)始吾弗信

3、給下列文字加標點(1.5)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4、就“望洋興嘆”,“見笑大方”二詞(可以二詞皆用,也可只用其一)的意思,發揮自己的想像,寫一短文,200字左右。(4分)

三、閱讀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題

《魚我所欲也》《孟子》(21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官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句中加橫線詞的含義(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茍得:)

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辟:

③鄉為身死而不受。(鄉: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⑤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8分)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分)

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分)

③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2分)

④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2分)

(3)簡答題(5分)

①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

論證和

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合)。(3分)

②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2分)

(一)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7.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則久已病矣(病:

)死者相藉(藉:

)

又安敢毒邪(毒:

)之生日蹙(蹙:

)

8.翻譯下列句子。

(1)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2)謹食之,時而獻焉。

(3)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9.寫出這段文字的中心句。

10.文中蔣氏把自己和鄉鄰的遭遇作對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⑴回顧過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結果:鄉鄰是,而蔣氏卻。

(2)敘述現在,眼下情況是“悍吏之來吾鄉”鬧得鄉鄰,而蔣氏卻·

(3)從一年的情況看,蔣氏是,而鄉鄰是“旦旦有是”。

11.對“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蔣氏不敢怨恨捕蛇這件事,因為這是太醫以皇帝的命令發的。

B.此句與上段作者的問話“若毒之乎”相呼應,使一篇血淚斑斑的控訴,帶上“哀而不傷”的色調,蘊含更加深刻。

C.蔣氏在控訴捕蛇給他一家三代帶來的不幸。

D、蔣氏不敢怨恨“復若賦”這件事,因為他知道“復賦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二)

閱讀下列兩則文言文,完成練習。(2004年寧德試題)

炳燭①夜讀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釋】①炳燭:點燭。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2、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晉平公問于師曠”的“于”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B、于廳事之東北角

C、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13、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戲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⑷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________

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⑵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經:指儒家經典。博士:指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可不譯。)

15、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呂蒙不愿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每處所填不超過5字)

16、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后你得到什么啟發?請寫在下面。

(一)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莢,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7.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⑴向為身死而不受(向:

)

⑵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得:

⑶萬鐘則不辨禮義(辨:

)

⑷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

8.翻譯下列句子。

(1)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2)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9.文中所用的論證方法是

l0.“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的后果又是什么?

11.“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有什么關系?

12.陳毅有一句代用“舍生取義”的詩句,請寫出來。

(二)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①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②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注釋]①凍餒:挨餓受凍。②士師:古代的司法官,其下有鄉士、遂士等屬官。

13、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

①比(比:)其反(反:)也

②則如之何(如之何:

③王曰:“已之。”(已之:

④王顧左右(左右:

)而言他

14、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

A、其:則凍餒其妻子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十則》)

B、而:而之楚游者學而時習ā丁綽塾鎩凳頡罰?br>C、而:王顧左右而言他溫故而知新(《〈論語〉十則》)

15、用“/”表示下面句子的語意停頓并翻譯句子。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翻譯:

16、有個成語,常用來比喻對方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故意扯些不相干的事,或與對方交談時,有意離題,說到別的事情上去了。這個成語就出自本篇短文,它是:。

(三)

入蛟川城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簡束書從。時西日沉山,晚煙縈樹,望城二里許,因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熟視小奚,應曰:“

。”予慍為戲。趨行及半,小奚仆,束斷書崩,啼未及起。理書就束,而前門已牡下矣。

17、作者寫“西日沉山,晚煙縈樹”一句的用意是()

A、描寫蛟川城郊景色的優美動人。

B、說明時間緊迫。

C、強調時間尚早,為渡者主張“徐行”做輔墊。

D、強調天色已晚,為下文渡者\'熟視小奚\'埋下伏筆。

18、“渡者孰視小奚”是因為()

A、渡者覺得小奚有趣B、渡者感到問得奇怪

C、渡者善于觀察思考D、渡者一時難以回答

19、文中橫線原有4句話,選出句序正確的一項()

①徐行之②速進③尚開也④則闔

A、①④②③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D、①③②④

20、“予慍為戲”的意思是()

A、我和氣地跟他玩了一會兒。

B、我惱怒地戲弄了他一番。

C、我生氣地認為他是同我開玩笑。

D、我生氣地知道他是在戲弄我。

21、這篇短文講明的道理,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是()

A、欲速則不達B、日暮途窮C、不恥下問D、半途而廢

(三)閱讀〈秋水〉回答下列問題(16分)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3分)秋水時至(

百川灌河(

望洋向若而嘆曰(

不辯牛馬(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河伯始旋其面目(

)2翻譯下列句子(4分)“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3寫出與本段文字有關的兩個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解釋下列一字多義(4分)我之謂也(

)吾非至于子之門(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5請你談談讀完這則寓言受到的啟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閱讀一、1、《捕蛇者說》柳宗元2、C3、沒有像、到時候、困苦不堪

期待4、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之不幸甚也、第一次:鄉鄰們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卻“以捕蛇獨存”。第二次:鄉鄰們雞犬不寧,自己則“弛然而臥”“熙熙而樂”。5、D

6、苛政猛于虎,或者:賦斂之毒甚于蛇。7、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是真實可信的。8、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苛政猛于虎9、

二、1、按時,黃河,面孔,見識,得大道的人2、(1)把天下的美景看成都在自己這里。(2)俗語有這樣的話:“聽到了一些道理,就以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這是說我啊!(3)開始我不相信這一點。4、天,者,也。]

三、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茍且偷生”不得分)。③禍患,災難;“辟”通“避”,躲避。③“鄉”通“向”,從前。④停止,放棄。⑤天性,天良。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②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③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見了)“萬鐘”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

3、簡答題

①道理

舉例(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來入侵,失敗被俘后,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學習的列舉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確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困苦不堪;連接著;怨恨;困苦8.⑴喧鬧叫嚷著驚擾(鄉村的氣勢),即使雞狗也不得安寧啊!⑵我小心地喂養著它,到規定的時候把它交上去。⑶哪里像我的鄰居們天天有這樣的事啊!9.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10.⑴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⑵雖雞狗不得寧焉;馳然而臥⑶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11.B12.C13、①遲、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14、(1)年少而學,(就)如同初升的太陽。(2)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而成為博士嗎?15、年紀大;事務多。(意思正確即可)16、從熱愛學習、珍惜時間、善于引導、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等方面闡述均可。(語意明確、句子通順、所答內容與文段有關即可)7、略8、略9、舉例論證、對比論證10、原因在于自己沒有恪守善性,為物所欲,向惡去善。“失其本心”后,人就會見利忘義,甚至不仁不義。11、有“義”才有善惡之心,有丑惡之心,只有恪守“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義”。12、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13.⑴比,及、等到;反,通“返”⑵如之何,該怎么辦⑶已之,免掉他⑷左右,齊宣王周圍的人14、B15、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翻譯:您有一位臣子把妻子兒女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游覽。16、顧左右而言他17.B18、C19、D20、C21、A1按時;黃河;抬頭仰望的樣子;通辨,辨別;危險;旋轉,掉轉2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人,就的就是我啊;我必定會永遠受到有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3望洋興嘆,貽笑大方面軍

4賓語前置的標志,的;看見,被

5略一、基礎訓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涇流()渚崖()仲尼()伐紂()伯夷()

2、下列加點字注釋有誤的是()

A、不見水端端:盡頭。

B、旋其面目旋:旋轉,掉轉。

C、望洋向若而嘆曰望洋:看著大海。

D、大方之家方:道。

3、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是()

A、河伯欣然自喜:河伯樂滋滋的高興起來。

B、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C、望洋向若而嘆曰:抬頭仰望向著河神若嘆說。

D、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認為天下的美事自己都占了。

4、填寫:

⑴《秋水》中寫河伯驕傲自大的句子是

⑵河伯見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語有之曰:“

。”

⑶由本文引出的兩個成語是

5、用現代漢語寫出你對下列詞語的理解。

⑴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以:

⑵于是焉(于:

⑶百川灌河(灌:

⑷秋水時至(時:

6、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順流而東行。

⑵河伯始旋其面目。

⑶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7、學習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二、同步解讀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8、將本段文字劃分層次,并歸納層意。

9、文中劃線句子體現了河伯怎樣的心理?

10、試解釋下列成語:

⑴望洋興嘆:

⑵貽笑大方:

11、譯句。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12、你怎樣看待河伯?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30分)

(1)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現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

》,作者__________(2分)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進亦憂,退亦憂

B、號呼而轉徙,人不知而不慍

C、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D、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3、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語。(4分)

未若(

)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謹食之,時(

)而獻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則久已病(

)矣

以俟(

)夫觀人風者得焉

4、理解文段內容,按要求填空。

(1)段文字引述的是蔣氏悲痛的哭訴,表明全段答話核心的一句話是:

(2分)

蔣氏把自己跟鄉鄰的遭遇作了兩次對比,請各用一句話(盡可能利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回答對比的結果。

第一次:

(2分)

第二次

(2分)

5、對下面句子分析有誤的一項(

)(2分)

A、“蔣氏大戚,汪然出涕。”蔣氏聽說要恢復他的賦稅竟然大哭起來,“賦斂之毒”可知矣。

B、“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引起下文,直貫至“捕蛇獨存。極言賦斂之苦。

C、后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應這樣劃分:而/鄉鄰之生/日蹙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的意思是:(獻蛇)回來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著那土地上所有的東西,以滿足我牙齒的需要。

6、蔣氏捕蛇九死一生,卻不以捕蛇為苦,反而自得其樂(“熙熙而樂”)。造成這種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請用一句話回答(不超過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從選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用\'___

\'畫出。“吾嘗疑乎是”的“是”是指

(4分)

9.如果你是\'觀人風者\',看到《捕蛇者說》后會有何感想?(提示:可從蔣氏、作者、朝廷、觀人風者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談感想。)

(3分)

10.下面是《苛政猛子虎》中的一段話,請用\'/\'給這段話斷句。(不點標點)

(3分)

苛政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秋水》(14分)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釋劃橫線的詞語:(2.5分)

秋水時至

)百川灌河

河伯始旋其面目

)少仲尼之聞(

)見笑于大方之家(

2、翻譯:(6分)

(1)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2)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3)始吾弗信

3、給下列文字加標點(1.5)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4、就“望洋興嘆”,“見笑大方”二詞(可以二詞皆用,也可只用其一)的意思,發揮自己的想像,寫一短文,200字左右。(4分)

三、閱讀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題

魚我所欲也《孟子》(21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官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句中加橫線詞的含義(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茍得:)

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辟:

③鄉為身死而不受。(鄉: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⑤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8分)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分)

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分)

③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2分)

④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2分)

(3)簡答題(5分)

①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

論證和

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合)。(3分)

②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2分)答案:閱讀一、1、《捕蛇者說》柳宗元2、C3、沒有像、到時候、困苦不堪

期待4、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之不幸甚也、第一次:鄉鄰們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卻“以捕蛇獨存”。第二次:鄉鄰們雞犬不寧,自己則“弛然而臥”“熙熙而樂”。5、D

6、苛政猛于虎,或者:賦斂之毒甚于蛇。7、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是真實可信的。8、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苛政猛于虎9、

二、1、按時,黃河,面孔,見識,得大道的人2、(1)把天下的美景看成都在自己這里。(2)俗語有這樣的話:“聽到了一些道理,就以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這是說我啊!(3)開始我不相信這一點。4、天,者,也。]

三、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茍且偷生”不得分)。③禍患,災難;“辟”通“避”,躲避。③“鄉”通“向”,從前。④停止,放棄。⑤天性,天良。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②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③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見了)“萬鐘”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

3、簡答題

①道理

舉例(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來入侵,失敗被俘后,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學習的列舉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確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趣填“春”字詩:(在下列詩句中填上含“春”字的詞語)

⑴紅豆生南國,發幾枝。

⑵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更護花。

⑶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⑷竹外桃花三兩枝,水暖鴨先知。

⑸簫鼓追隨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⑹人閑桂花落,夜靜空。

⑺月出驚山鳥,時鳴中。

⑻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⑼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千。

⑽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⑾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⑿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

第二部分:

(一)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莢,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