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中國的內政外交_第1頁
3新中國的內政外交_第2頁
3新中國的內政外交_第3頁
3新中國的內政外交_第4頁
3新中國的內政外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中國內政和外交(1949-1955)第一單元第三課蒙城六中

王老師一、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周恩來與萬隆會議穩定物價土地改革1950-1952抗美援朝1950-1953知識回放鞏固政權內政、外交成就(建國初期)走向社會主義之路一、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大的最高權力機關。1954年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標記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其主要職權有:①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才有修改憲法的權力,其他任何國家機關和政黨、組織都沒有這項權力。②制定和修改國家的基本法律。③選舉、確定、罷免國家機構組成人員。選舉和罷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和委員;選舉和罷免國家主席、副主席;依據國家主席提名,確定國務院總理人選。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中國的政體。它最干脆反映中國的性質,體現中國各族人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子翁地位。小資料

1、一屆人大的召開1954年9月2、內容:◆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的頒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要點:◆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時間:機構:名稱:內容:意義: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誕生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家性質、根本政治制度、人民的權利和義務體現民主原則,社會主義原則,代表人民意志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革命成功的總結和建設社會主義的保證想一想1、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利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從而確立了我國的根本制止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段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其次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氣,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殲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誕生一屆人大召開1954年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其次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它規定了國家的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性質: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國家的性質: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制。對比兩次會議的不同會議名稱召開時間地點重要文件文件內容選舉國家領導人意義第一屆政協會議第一屆人大會議1949、91954、9北平北京《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家名稱和性質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政府主席:毛澤東國家主席:毛澤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籌建新中國通過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毛澤東當選為國家主席周恩來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地提出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影響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地提出——1953年12月我國政府與印度代表談會談時提出。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影響◆此后為很多國家所接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互敬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擾,互不干涉內政,同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1953.12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最早提出)—中國外交成熟標記—國際事務解決國與國在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問題探究1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的成就由哪些?課外補充:

1950年2月,中國和蘇聯兩國政府在莫斯科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毛澤東和斯大林出席簽字儀式。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在條約上簽字。這是新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互敬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擾、互不干涉內政、同等互利、和平共處。周恩來提出了什么外交政策?自學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期間,同印、緬兩國總理共同提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圖為周總理訪印時在機場受到尼赫魯總理的歡迎。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的周恩來第一次亮相國際舞臺,周恩來所帶來的確定是超乎想象的精彩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目的:相互敬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擾互不干涉內政同等互利和平共處發展同鄰國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友好關系內容:意義:標記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成為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之一1、會議的召開:時間地點中國政府代表2、會議的性質:3、會議的主題:三、周恩來與萬隆會議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亞非國家自己實行的國際會議。會議對象:亞非29國1955、4印度尼西亞萬隆

周恩來

主要探討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經濟等共同關切的問題4、周恩來對萬隆會議最大的貢獻: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呼吁加強團結合作,從而會議取得圓滿成功。“求同存異”的意思:“同”,共同關切的國際問題(和平、獨立、發展問題—會議主題)。“異”,亞非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建設道路不同。周恩來對萬隆會議最大的貢獻:深入探究萬隆會議的召開1955年4月,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萬隆亞非會議。會議期間,周總理提出“求同存異”原則。圖為周總理在會議上發言。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2、周恩來的外交活動◆由于國情不同,有些國家對新中國有看法,會議出現分歧。◆周恩來剛好而顯明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呼吁各國放棄分歧,共同合作,從而推動了大會圓滿成功。閱讀下列材料:亞非的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照舊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地災難和苦痛。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地。從解除殖民主義苦痛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簡潔相互了解和敬重,相互憐憫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慮和恐驚,相互排斥和對立。我們的會議應當求同存異。會議應當將這些共同愿望和和要求確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摘自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講話回答:(1)亞非會議何時召開?這次會議有何特點?(2)周恩來在講話中說“應當求同存異”,你認為亞非各國有何共同之處?(3)“存異”的含義是什么?(4)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闡明白解決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的基本準則,得到了與會者的贊同和擁護。基本準則主要有哪些?(1)亞非國家于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其特點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與下自行召開的會議。(2)亞非國家有共同的閱歷,即受著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掠奪和統治;還有共同的愿望,就是要解除殖民主義的奴役和災難。(3)指各國可以實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4)基本準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相互敬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擾、互不干涉內政、同等互利、和平共處國家利益國家性質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國際環境走向國際舞臺中蘇建交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與日內瓦會議參與萬隆會議新中國的外交活動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成就有哪些:A、第一年與蘇聯等17國建立了外交關系,英國等8國承認新中國。B、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打破帝國主義孤立封鎖(最突出的成就)C、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展睦鄰友好關系。D、以世界五大國地位參與了日內瓦會議,提高國際聲譽。E、參與亞非29國萬隆會議,促成會議圓滿成功。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首次提出是在A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B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緬甸時C1954年日內瓦會議D1955年萬隆會議1、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國的地位參與的國際會議是A巴黎和會B華盛頓會議C日內瓦會議D萬隆會議[邊學邊練]3、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A中國和印度兩國總理聯合聲明中B中國和緬甸總理聯合聲明中C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D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4、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與的國際會議是()A亞非國際會議B日內瓦國際會議C不結盟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D第26屆聯合國大會BC4、使中國變更了過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對外關系的外交方針的是()A“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B“另起爐灶”C“一邊倒”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關于1954年日內瓦國際會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會議主題是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B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與的國際會議C會議就朝鮮問題達成了協議D會議達成了《關于復原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BC5、新中國“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最早提出是在()A中印聯合聲明B《中美聯合公報》C日內瓦國際會議D萬隆會議6、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顯明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的背景不包括()A帝國主義對會議的干擾和破壞B與會國之間的沖突分歧C一些國家對新中國懷有誤會和疑慮D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對會議的干擾和破壞DD7、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定,其重要意義在于()A沖破了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B標記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C加強了中國同東歐社會主義國之間的聯系D為新中國的建設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8、標記著新中國外交成熟的是()A確立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C周恩來明確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D日內瓦會議堅持和平解決印度支那問題BA10、按時間依次排列下列事務①亞非會議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②日內瓦會議④與蘇聯建交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9、建國初期,國際關系最突出的特點是()A.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被嚴峻減弱B.社會主義世界體系形成C.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D.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陣營對立和斗爭11、鑒于新中國成立后的國際環境和歷史條件,面對兩大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