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簡案_第1頁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簡案_第2頁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簡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設計思路:本節課應該著重體現從生物圈的角度認識細菌和真菌的教材編寫思路。教師課前培訓學習小組部分成員,熟悉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然后小組之間分配任務,完成“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探究實驗,在展示交流探究實驗的過程中,認識菌落的特點。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自我感受,去體驗細菌和真菌的廣泛分布,認識細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樂于探索的精神,并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健康的生活態度。教學策略:小組探究——展示交流——梳理整合——診斷評價過程:小組探究:教師課前培訓學習小組部分成員,提供小組探究學習提綱:如何進行細菌和真菌的培養?提出你要探究的問題,設計“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探究方案。小組合作實施探究計劃。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點?細菌和真菌需要什么樣的生活條件?什么是菌落?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各有什么特點?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培訓成員為中心,依據教師提供的學習提綱進行學習和探究。通過小組內的表達交流、質疑答疑,生成知識技能,生成本組內的疑難困惑。對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組長記錄下來,留在“展示交流”環節提交到全班討論。2.展示交流:各學習小組以抽簽的形式確定展示題目,組內推選代表進行班內交流。展示(1):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包括:①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②高溫滅菌;③接種;④恒溫中培養。質疑:配制好的培養基為什么一定要進行高溫處理?回答:配制好的培養基一定要進行高溫滅菌的處理,因為經過高溫處理后,可以將培養基內混有的其它細菌或真菌等殺死,只培養接種的細菌或者真菌,這樣就排除了實驗外其他因素的干擾。質疑:什么是接種?回答:將少量細菌或者真菌放在培養基上的過程叫做接種。展示(2):我們探究的問題是“經常使用的教材有沒有細菌”。我們準備了兩套同樣的培養基,分別編號為1號和2號。將教材封面的一角放在編號為1號的培養基上輕輕按了一下,接著蓋上蓋;而編號為2號的培養皿沒有作任何變動。編號為1號的培養皿里長出了許多菌落(實物投影儀展示實驗結果),而編號為2號的培養皿沒有菌落。質疑:編號為2號的培養皿為什么沒有菌落呢?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展開討論,達成共識。回答:編號為2號的培養皿經過嚴格的高溫滅菌,已經沒有細菌和真菌的存在。在這個探究實驗中,又一直處于密封狀態中,所有沒有菌落的形成。展示(3):展示(4):……在展示交流過程中,教師要視具體情況給予適當提示,參與爭辯討論并給予鼓勵性評價;同時還要針對學生沒有涉及到的新問題、新方法、新思路及時進行啟發點撥,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討論等方式進行再學習,然后再展示交流新的收獲。3.梳理整合:學生獨立思考,將上述環節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完善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在班內展示知識網絡,其他同學對其進行補充并加以完善。4.診斷評價:教師以試卷的形式展示題目,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學生獨立完成。對存在的問題采取學生自救、生生互助、教師點撥等方式給予補償教學。【項目資源】細菌的菌落和菌落形態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繁殖時,形成肉眼可見的群體稱為菌落。不同種類的細菌具有不同的菌落形態,因此在描述細菌形態時應該包括對菌落形態的描述。細菌的菌落形態包括大小、形狀、邊緣、隆起、光澤、質地、顏色等。細菌菌落大小不一,小的不到一毫米,大的可以鋪滿整個培養皿。菌落形狀有圓形的,也有不規則的,卷發狀的,假根狀的等。菌落的邊緣有整齊的,也有波狀的,圓鋸齒狀等。菌落的隆起形狀有擴展的,臺狀的、低凸的、乳頭狀的等。有的菌落有光澤,有些沒有。有些菌落較粘,有些較脆。菌落一般呈灰色,但也有白色、黃色、綠色、棕色等。霉菌的形態結構霉菌菌絲一般寬3~10微米,比一般細菌和放線菌的寬度大幾倍到幾十倍,與酵母菌的寬度相似。菌絲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其他內含物。細胞壁厚約100~250納米,多數細胞壁含幾丁質,少數低等的水生霉菌,則以纖維素為主。細胞核的直徑為0.7~3微米,細胞質中有線粒體和核糖體及顆粒狀的內含物,如糖原、脂肪顆粒等。幼齡時細胞質均勻,老熟時出現液泡。霉菌的菌落由分枝狀菌絲組成。由于菌絲較粗而長,形成的菌落較疏松,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一般比細菌和放線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有些霉菌在固體培養上生長能迅速擴展,以致于菌落沒有固定大小,有些則有局限性。由于霉菌孢子有不同形狀、構造和色素,所以菌落表面往往呈現出肉眼可見的不同結構和色澤,如綠、黃、青、棕、橙等。有些霉菌的菌絲還能分泌色素擴散到培養基內。同一種霉菌在不同成分的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變化,但各種霉菌在一定的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征是穩定的,因此菌落特征是鑒定霉菌的重要依據之一。培養基1.培養基的配制原則。科研人員根據多年以來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了培養基配制的幾個基本原則:第一,目的要明確。這就是說,要根據所培養的微生物的種類、培養的目的等,選擇原料配制培養基。第二,營養要協調。配制培養基時,必須注意各種營養物質的濃度和比例,否則會產生不良后果。例如,蔗糖是多種微生物的主要營養物質,但高濃度的蔗糖反而會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第三,pH要適宜。這是由于各種微生物適宜生長的pH范圍不同,如細菌的最適pH為~。超出此范圍細菌的生長則會受到影響。2.細菌和真菌培養基的配制(1)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牛肉膏:3克

蛋白胨:10克NaCl:5克瓊脂:15克水:1000mL

pH:~1kg/cm2蒸汽壓滅菌30分鐘。用于培養細菌(也能培養真菌)。(2)玉米淀粉培養基:玉米粉:60克

瓊脂:20克水:1000mL玉米粉用水調成糊狀,加水500mL,文火煮1小時;另用500mL水加瓊脂,煮沸熔化,倒入煮好的玉米糊中,攪勻,補足水量,自然pH,用1kg/cm2蒸汽壓滅菌30分鐘。用于培養霉菌。分布廣,種類多的微生物高等動物的分布區域常有明顯的地理限制,它們分布范圍的擴大常常靠人類和其他大型生物的散播。而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等)因其體積小、重量輕,因此可以到處傳播,以致達到無孔不入的地步,只要生活條件合適,它們就可以大量繁殖起來。地球上除了火山的中心區域外,從土壤圈、水圈、大氣圈直至巖石圈,到處都有微生物家族的蹤跡。讓我們來看幾個代表性的例子;(1)人體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在人體腸道中,經常棲居著100種至400種不同種類的微生物,估計它們的個體總數大于100萬億,重量約等于糞便干重的1/3。目前知道的,其中數量最多的是一類厭氧菌,主要是脆弱擬桿菌,數量達到1010~1011/g。(2)萬米深海底部的耐熱流細菌。1974年4月和1997年2月,美國科學家發現,在東太平洋加拉帕斯群島東部,深度達1萬米的海底溫泉中,有一個不依賴太陽能的獨特生態系統;其中的生產者硫細菌,每毫升海水中含量達100萬-100億個,它們以地殼中溢出的硫化氫氣體為能源,以二氧化碳為碳源,在厭氧條件下靠自養生活;它們既耐高溫,又耐高壓。(3)幾萬米高空中的微生物。人類的正常活動高度是有限的,即使乘飛機。1976年創飛行高度記錄的美國“黑鳥”,也未超過26千米。可是,微生物的活動范圍要高的多。70年代末,人們用地球物理火箭從74千米的高空采集到微生物;后來又從85千米的高空處找到了微生物。(4)地層下的微生物。有人在南極洲的羅斯島和泰羅爾盆地128米和427米的深積巖芯中,找到了活細菌;前蘇聯科學家在南極洲冰川進行鉆探時,在至293米不同深度的巖芯中多次發現有球菌、桿菌和微小的細菌。以上例子,說明了微生物分布的廣泛。對于種類,我們所知道的動物約有150萬種,植物約有50萬種,微生物約有10萬種。從種數來看,由于微生物發現比植物遲的多,加上鑒定種的工作以及劃分種類的標準較為困難,所以著重研究的首先是對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那些種。目前較為肯定的微生物大約有10種。隨著分離,培養方法的改進和研究工作的伸入,微生物的新中、新屬、新科甚至新目、新綱屢見不鮮。以下數字可以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