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題_第1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題_第2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題_第3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題_第4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題(一)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我來自元謀,你來自周口,牽起你毛茸茸的手,愛讓我們直立行走。”這是網絡上頗為流行的詩句。下列遠古人類,生活在云南省的是A.半坡人B.北京人C.元謀人D.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前,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經會使用天然火。”根據這些特點,請你判斷他屬于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原始人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不同的房屋。建造不同房屋的決定因素應是A.生活習慣B.生產工具C.勞動技術D.自然條件下列原始人類出現的先后順序是半坡遺址②元謀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遺址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下列原始居民種植粟的是A.山頂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北京奧運會的場館鳥巢、水立方等設計精巧,已經成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大約7000年前的我國原始人類建造的房屋也令人驚嘆,看右圖房屋結構,結合地理環境因素,說出它是哪一遠古居民的房子:A.元謀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新來的歷史老師在自我介紹時說:“我的姓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國家的名稱一樣。”請問新來的歷史老師姓什么?A.秦B.夏C.商D.周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建立的時間是A.公元前202年B.公元后221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9年從夏、商的滅亡中,可以說明一個朝代的衰亡往往與下列哪個因素有直接關系A.外族的入侵B.當政者的暴政C.國家的分裂D.民族關系不融洽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朝開始。A夏朝B商朝C半坡原始居民D西周“孔子周游列國”“烽火戲諸侯”,與“列國”,“諸侯”相關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行省制關于春秋的爭霸戰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爭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目的是為了維護周天子的威信③爭霸的實質是獲取周天子過去的政治、經濟特權④爭霸戰爭具有兩面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東周分兩半,春秋和戰國”從春秋到戰國的過渡中,發生的重大變故有①三家分晉②商湯滅夏③武王伐紂④田氏代齊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下面對西周分封制的敘述正確的有①目的是為了鞏固政權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給諸侯讓他們鎮守疆土,保衛王室③諸侯國受分封同時必須向周天子盡義務④分封制使周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A.使用的鐵農具最多B.使用牛耕最普遍C.興修水利工程最多D.商鞅變法最徹底修筑于戰國時期,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靈渠C.大運河D.長城商鞅變法時期,某百姓辛勤耕作,生產出許多糧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被A、免除徭役B、授予爵位C、授予田宅D、允許經商下列戰役與項羽有關的是()A、長平之戰B、巨鹿之戰C、馬陵之戰D、桂陵之戰19、 追求與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墨子思想體現這一特點的主張是A.“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B.“兼愛”、“非攻”C.“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D.“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反映了西周()A.實行禪讓制 B.確立世襲制C.實行分封制D.推行郡縣制秦統一后,某商人要到廣東沿海收購農產品,他應該帶哪種貨幣才行?A.B.C.D.A.圓形方孔錢B.蟻鼻錢C.鏟形幣D.刀形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各地前向各地頒發圣旨,讓各地作迎駕準備。請問圣旨上文字的書寫應該是A.金文B.甲骨文C.楷書D.小篆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權制的指導思想接近于: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歷史作用而言應該基本否定的是A.推行郡縣B.統一貨幣、度量衡C.焚書坑儒D.統一文字25、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這首詩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陳勝、吳廣起義B.楚漢之爭C.商鞅變法D.秦統一六國第二部分非選擇題(本部分共4小題,50分。)(共10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人類發展的追求之一。根據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學習。步驟一走進人與自然和諧歷史(1) 圖一圖二是我國原始居民適應自然、征服自然的結果。圖一、二的房屋名稱叫什么?(2分)導致這兩種不同房屋結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步驟二認識人與自然和諧事例(2)遠古時期,人類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1分)戰國時期,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1分)步驟三感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3)有和諧就有不和諧。試舉出現實中人與自然不和諧發展的事例兩個。(2分)(4)反思古人的做法與主張,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問題上,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應該怎么做?(2分)27、(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請回答:(1)材料反映是哪次變法內容?這次變法發生于哪一年?在誰的支持下進行?(3分)(2)變法中促進農業生產的措施是什么?(2分)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2分)(3)材料中最能反映出這次變法性質的內容是什么?(2分)(4)商鞅在秦國的變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5)商鞅變法給我們什么啟示?(4分)(15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毛澤東《沁園春?雪》材料二:請回答:(1) 材料一中毛澤東在詞中提到的“秦皇”是指什么人?(2分)(2) 秦皇的最偉大功績是什么?(2分)(3) 材料二中反映的是秦朝為鞏固統一而采取的措施。你知道是什么措施嗎?(1分)秦朝為鞏固統一又采取哪些措施?(4分)這些措施對國家的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4分)(4)秦皇采取的哪項措施產生了消極影響?(2分)29、(9分)材料一:材料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①材料一人物是誰?(1分)是哪一學派的創始人?(1分)教育上有何貢獻?(3分)材料二這段話是誰的?(1分)他的主張是什么?(3分)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題(二)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5分)1、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A、元謀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頂洞人2、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東周3、歷史學家認為我國長江下游是亞洲水稻的起源地之一,下列遺址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是()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半坡遺址D、河姆渡遺址4、孫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這樣說道:“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孫中山這里贊揚的是()A、女媧B、黃帝C、炎帝D、大禹5、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過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原始農業的出現B、火的使用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6、 商朝在歷史上又稱為“殷商”或“殷”,原因是()A、商朝建立后定都于殷B、名叫殷的商王規定的C、商王盤庚遷都到殷D、“殷”字吉利7、 “小說《封神榜》中有關“炮烙之刑”“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的描寫,反映了統治者的極度暴虐腐朽。這與哪位統治者有關?()A、夏王桀B、商王紂C、周厲王D、周幽王8、 下列朝代更替順序正確的是()A、夏一商一東周一西周B、夏一商一西周一東周C、夏一西周一東周一商D、商一夏一西周一東周9、 關于春秋爭霸戰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爭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目的是為了維護周天子的威信爭霸的實質是獲取周天子過去的政治、經濟特權④爭霸戰爭具有兩面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10、下列哪一家的學說對戰國時期封建統治者最有用?()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11、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天府之國”,并經受住了2008年汶川地震考驗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治理黃河C、白渠D、鄭國渠12、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的稱呼最早出現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3、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14、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A、夏朝B、秦朝C、漢朝D、商朝15、 在楚漢之爭中取得最終勝利的是()A、秦王B、周厲王C、項羽D、劉邦得分閱卷人二、非選擇題:(共35分)16、 [中國境內早期的人類活動](6分)右圖所示的是哪種遠古人類?(1分)材料一:他們用石塊、獸骨和鹿角等制作各類工具,他們制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類型的工具,如尖狀器、刮削器、石錘……——七上《中國歷史》材料一反映了右圖所示的人類使用的工具有什么特征?(1分)材料二:從右圖反映的遠古人類生活過的遺址中發現有灰燼、燒石和燒骨材料二的考古發現說明了什么?(1分)考古學家發現圖片所示的這種古人類有何重要影響?(1分)(5)在部落聯盟時期,誰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解除了水患?從他的治水事跡上我們可以學到什么精神?(2分)17、[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8分)(1)哪個王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1分)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一一《禮記禮運》(2) 材料一中,“天下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的開始?(2分)材料二:見右圖:(3) 材料二的圖片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1分)(4) 諸侯要對周天子盡哪些義務?材料二反映的這種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材料三: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史記?周本紀》(5) 春秋時期諸侯取代周王室操縱了國家政治,使得整個國家處于什么樣的狀態?(1分)(6) 結合所學的知識,總結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分)18、【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歷來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精神財富。請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7分)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一一《論語》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傾鄰國而雄諸侯《漢書?食貨志》(1)以上兩則材料依次反映了我國古代史上哪兩次政治改革?(2分)(2)材料一的改革促使誰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1分)(3)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說出觀點并用史實說明理由。(2分)(4)通過以上問題,請你寫出一場改革或變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備哪些條件?(寫兩點)(2分)19、【秦朝的統一和滅亡】(7分)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諸侯。”一一《史記?秦始皇本紀》(1) 秦始皇為了克服“諸侯”的弊端,在地方上實行了什么制度?(1分)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史記?秦始皇本紀》(2) 除統一貨幣、度量衡外,材料二還反映了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哪些措施?(2分)材料三: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長城,路上遇大雨…不能按期到達,…領隊人殺死了押隊的軍官,大家熱烈響應,他們斬木為武器,舉起反抗的旗幟。在攻占陳縣后,建立了“張楚”政權。——七上《中國歷史》(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有同學認為:若沒有發生下雨誤期的事,反抗就不會爆發,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3分)(4) 材料三反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