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事故應急總預案PAGEPAGE15目錄TOC\o"1-2"\h\z\u197261.編制依據 1235142.指導思想 1163033.應急預案原則 1227024.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 183625.應急預案對象 1119026.組織保障 2142336.1組織機構 263236.2小組職責 29176.3應急職責 3199797.事故應急與救援 4277207.1應急程序 4317157.2應急設備 493548.應急預案處置原則 484148.1以防為主原則 448538.2以人為本原則 4270508.3快速有效原則 4307408.4統一協調、互相配合原則 422819.應急響應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5182210.防范措施 5296710.1防火措施 5340910.2防中毒措施 53004810.3施工安全重點作業項目防范措施 52596811.應急救援演練 6325412.救援器材、設備、車輛等的落實 6818113.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終止和終止后工作恢復 61554114.應急救援流程 71994615.各類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72537015.1觸電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7296115.2火災和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102119115.3坍塌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12441615.4施工機械設備挖斷各種管線所引發的事故預防及預案 132245715.5食物中毒及傳染性疾病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14104616.應急救援信息傳遞 15121196.1項目部應急救援聯絡電話 15198376.2應急救援外部聯絡 15165096.3醫療急救中心路線圖 151.編制依據為加強對施工生產安全、環境事故的防范,及時做好安全事故發生后的救援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結合市政工程建設的實際,制定施工生產安全、環境事故應急總預案。2.指導思想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以對國家、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按照以人為本、避免傷亡原則和以防為主、防救結合的方針,建立健全各種預案,做到責任明確、程序簡潔、分工合理、反應迅速,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類險情及緊急情況,控制事態的擴大,減少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確保施工生產順利進行。3.應急預案原則3.1安全第一,安全責任重于泰山;3.2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3.3以人為本,優先保護大多數人,優先保護貴重財產。4.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為了更好地適應法律和經濟活動的要求,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圍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各種應急反應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反應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反應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反應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5.應急預案對象本預案重點針對鳳新快線內生產、生活場所可能發生的重、特大突發性事件(事故);根據市政工程施工的特點,特確定以下為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應急對象
5.1土方坍塌事故:包括深基坑(槽)、堆置物、高邊坡塌方、泥石流等;5.2觸電:包括雷擊傷害;5.3高處墜物、墜落傷人、機械傷人等5.4火災爆炸;5.5管道破損物質泄漏引發的事故(自來水、燃氣、煤氣等泄漏);5.6夏天高溫中暑昏倒事故;5.7食物中毒;傳染性疾病等6.組織保障6.1組織機構為加強對突發性事件(事故)應急反應的組織領導工作,項目部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織指揮重特大突發性事件(事故)的救援、搶險工作;確保救援、搶險工作反應迅速、組織有序、成效顯著。救援、搶險隊:第一大隊50人,第二大隊50人。6.1.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趙宇副組長:陳曦、陳勇泉組員:龔科、高帥、鄭殿澤、吳洪飛6.1.2應急救援前線指揮組組長:趙宇組員:龔科、高帥、鄭殿澤6.1.3應急救援技術組組長:陳勇泉組員:龔科、李智6.1.4應急救援物資組組長:吳洪飛組員:王冬冬、劉文江6.1.5應急救援后勤組組長:吳洪飛組員:王冬冬、鄭殿澤6.2小組職責6.2.1領導小組職責:在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領導和指揮下,對鳳新快線工程安全生產險情及緊急情況組織搶險救援。6.2.2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負責應急救援準備工作的日常檢查和救援搶險中的信息傳遞。6.2.3應急救援前線指揮組負責組織、指揮和協調前線各單位的搶險工作。6.2.4應急救援技術組負責搶險救援中技術方案的制定,確保其科學、有效和快捷。6.2.5應急救援物資組負責搶險物資的供應,及時提供現場所需的各類物資,保證其質量和數量。6.2.6應急救援后勤組負責協助對員工、傷員的轉移等后勤工作。6.3應急職責6.3.1組長職責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啟動。負責事故應急行動期間各單位的運作協調,按照應急預案合理部署應急策略,保證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完成。6.3.2副組長職責負責對事故現場的控制,協調應急隊員的救援工作,識別危險物質及存在的潛在危險并對事故現場進行分析,執行有效的應急操作,保證應急行動隊員的個人安全,并負責事故后的現場清除工作;保持與組長的聯絡。6.3.3信息管理人員(由工程技術部)職責負責接收事故報警信息,并在事故應急期間向事故應急者提供他們所需的信息,負責各應急小組之間的通訊聯系。6.3.4搶險人員職責應積極參與緊急救護工作,服從指揮人員的指揮與調度,有救護經驗的人員要及時趕到事故現場,參加對傷員的救護,其他人員應保持現場的秩序,配合救護人員工作,并注意保護事故現場,事后配合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6.3.5調查人員職責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及經濟損失等,調查情況及時上報公司。7.事故應急與救援7.1應急程序報告聯絡有關人員(緊急時立刻報警,打求助電話)→成立指揮部(組)→必要時向社會發出救援請求→實施應急救援、保護事故現場、上報有關部門等→善后處理。7.2應急設備擔架兩幅,醫療保健箱一個、尼龍繩100米四根,鐵鍬20把、干粉滅火器5個、挖土機(隨時調度)、錘10把、切割機3臺等。8.應急預案處置原則8.1以防為主原則雪災、寒潮、火災、中毒和施工安全重在預防,要早做準備,嚴密組織、嚴格措施,加強預測、預控,做到常備不懈。8.2以人為本原則8.2.1面對強大的自然力,應在加強人員防護的基礎上科學組織防、抗和應急救助。進入災害多發季節之前,施工平臺、高空作業和地下作業等危險位置的人員必須全部撤離,巡視人員要精心挑選,并須穿戴好救生衣等防護用品,且須2人以上,并保持不間斷聯絡。8.2.2面對火災、施工中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要立即組織危險區域的人員撤離,進行安全防護,組織搶險救災。8.2.3對中毒事件,要立即護送傷員就近就醫,封存食品,協助調查。8.3快速有效原則應急反應必須快速有效,采取措施和報告必須是第一時間,以爭取搶險和施救的時間,人、財、物均需以最快速度到達現場,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8.4統一協調、互相配合原則各部門的應急救援工作必須服從項目經理部、當地有關部門的統一協調,顧全大局、相互配合,形成防、抗、搶險的合力,提高搶險、救助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9.應急響應中必須遵循的原則9.1緊急事故發生后,發現人應立即報告。9.2項目部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組織自救隊伍,按事先制定的應急方案立即自救;若事態情況嚴重,難以控制和處理,應立即在自救的同時向專業救援隊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隊伍。9.3疏通事故發生現場道路,保證救援工作順利進行;疏散人群到安全地帶。9.4在急救過程中,遇到威脅人身安全情況時,應首先確保人身安全,迅速組織脫離危險區域或場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9.5截斷電源、可燃氣體(液體)的輸送,防止事態擴大。9.6項目部設緊急聯絡員一名,負責緊急事物的聯絡工作,明確聯絡地址和電話。9.7緊急事故處理結束后,部門負責人應填寫記錄,并召集相關人員研究防止事故再次發生的對策。10.防范措施10.1防火措施10.1.1加強對員工的安全防火教育,提高安全意識。10.1.2嚴禁私自搭設電線、使用電器設備。10.1.3加強對線路、配電房等的檢查,確保其保持良好狀態。10.1.4易燃易爆場所,加強看守,嚴禁火源。10.1.5對生活區、易燃物資區等必須配置滅火器、砂料和水池等必備的消防器材。10.2防中毒措施10.2.1加強對廚師的食品衛生和思想覺悟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覺悟。10.2.2采購蔬菜、食品必須新鮮衛生。10.2.3操作間要保持清潔衛生。10.2.4非操作人員嚴禁進入廚房。10.2.5加強對廚房的管理和日常檢查工作。10.3施工安全重點作業項目防范措施10.3.1作業平臺和鉆機必須確保其安全穩定。10.3.2跨公路交叉作業,嚴格制定施工方案和交通疏解方案并按程序經監理、地方交通部門和業主審批同意后方可實施。施工中進行封閉,加強安全防護。10.3.3腳手架作業,重點控制腳手架檢算和地基處理,確保腳手架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并進行100%的試壓,使其滿足設計荷載要求。10.3.4高空作業。設置欄桿和安全網,高處作業人員進行身體檢查,高血壓、心臟病人嚴禁高處作業,嚴禁從高處拋下工、料具。10.3.5起吊運輸作業,起吊設備必須經過驗收合格,加強日常檢查維護。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嚴格執行操作規程。11.應急救援演練實施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并組織其他有關人員參與演練。項目部應根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可定期不定期演習預案,定期檢查施工現場內的設施、機具及消防器材。演習或事故發生后,對應急預案的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必要時進行修訂。12.救援器材、設備、車輛等的落實根據施工生產的性質、特點以及應急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有選擇地配備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對應急救援器材、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不得挪做他用。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后,企業的機械設備、運輸車輛統一納入應急救援工作之中。13.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終止和終止后工作恢復當事故的評估預測達到起動應急救援預案條件時,由應急總指揮啟動應急反應預案令。對事故現場經過應急救援預案實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險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現場人員均得到清點;不存在其它影響應急救援預案終止的因素。應急救援行動已完全轉化為社會公共救援,應急總指揮認為事故的發展狀態必須終止的,應急總指揮下達應急終止令。應急救援預案實施終止后,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和物證,經有關部門認可后可恢復施工生產。應急救援預案實施的全過程,認真科學地作出總結,完善應急救援預案中的不足和缺陷,為今后的預案建立、制訂、修改提供經驗和完善的依據。14.應急救援流程應急救援工作流程出現突發事件出現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開始工作報告現場監理報告業主加強監測分析原因制定應急處理方案、措施實施應急處理方案觀察處理效果調整應急處理方案、措施完成應急處理實施應急處理方案急救中心地方主管部門15.各類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15.1觸電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觸電事故和其它事故比較,其特點是事故的預兆性不直觀、不明顯,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當流經人體電流小于10mA時,人體不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但當流經人體電流大于10mA時,人體將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并隨著電流的增大、時間的增長將會產生心室纖維性顫動,仍至人體窒息(“假死”狀態),在瞬間或在三分鐘內就奪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護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下,人體觸電傷害事故是極易發生的。所以,施工中必須做好預防工作,發生觸電事故時要正確處理,搶救傷者。15.1.1防止觸電傷害的基本安全要求:根據安全用電“裝得安全,拆得徹底,用得正確,修得及時”的基本要求,為防止發生觸電事故,在日常施工(生產)用電中要嚴格執行JGJ46—201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中有關用電的安全要求。15.1.1.1一切線路敷設必須按技術規程進行,按規范保持安全距離,距離不足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隔離防護。15.1.1.2非電工嚴禁接拆電氣線路、插頭、插座、電氣設備、電燈等。15.1.1.3根據不同的環境,正確選用相應額定值的安全電壓作為供電電壓。安全電壓必須由雙繞組變壓器降壓獲得。
15.1.1.4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其它設施之間、工作人員與帶電體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距離不足時,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隔離防護。15.1.1.5在有觸電危險的處所或容易產生誤判斷、誤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現場,設置醒目的文字或圖形標志,提醒人們識別、警惕危險因素。15.1.1.6采取適當的絕緣防護措施將帶電導體封護或隔離起來,使電氣設備及線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觸電。15.1.1.7采用適當的保護接地措施,將電氣裝置中平時不帶電,但可能因絕緣損壞而帶上危險的對地電壓的外露導電部分(設備的金屬外殼或金屬結構)與大地作電氣連接,減輕觸電的危險。15.1.1.8施工現場供電必須采用TN—S或TT的三相五線的保護接零系統,把工作零線和保護零線區分開,通過保護接零作為防止間接觸電的安全技術措施,同一工地不能同時存在TN—S或TT兩個供電系統。注意事項有:(1)在同一臺變壓器供電的系統中,不得將一部分設備做保護接零,而將另一部設備做保護接地。(2)采用保護接零的系統,總電房配電柜兩側做重復接地,配電箱(二級)及開關箱(三級)均應做重復接地。其工作接地裝置必須可靠,接地電阻值4≤Ω。(3)所有振動設備的重復接地必須有兩個接地點。(4)保護接零必須有靈敏可靠的短路保護裝置配合。(5)電動設備和機具一機、一閘、一漏電、一箱保護,嚴禁一閘多機,閘刀開關選用合格的熔絲,嚴禁用銅絲或鐵絲代替保險熔絲。按規定選用合格的漏電保護裝置并定期進行檢查。(6)電源線必須通過漏電開關,開關箱漏電開關控制電源線長度≯30m。15.1.1.9發生觸電事故的應急措施:(1)觸電急救的要點是動作迅速,救護得法,切不可驚慌失措,束手無策。要貫徹“迅速、就地、正確、堅持”的觸電急救八字方針。發現有人觸電,首先要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然后根據觸電者的具體癥狀進行對癥施救。(2)脫離電源的基本方法有:①將出事附近電源開關閘刀拉掉、或將電源插頭拔掉,以切斷電源。②用干燥的絕緣木棒、竹竿、布帶等物將電源線從觸電者身上撥離或者將觸電者撥離電源。③必要時可用絕緣工具(如帶有絕緣柄的電工鉗、木柄斧頭以及鋤頭)切斷電源線。④救護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纏干燥的衣服、圍巾、帽子等絕緣物品拖拽觸電者,使之脫離電源。⑤如果觸電者由于痙攣手指導線纏繞在身上,救護人先用干燥的木板塞進觸電者身下使其與地絕緣來隔斷入地電流,然后再采取其它辦法把電源切斷。⑥如果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上的帶電高壓導線,且尚未確證線路無電之前,救護人員不得進入斷落地點8~10米的范圍內,以防止跨步電壓觸電。進入該范圍的救護人員應穿上絕緣靴或臨時雙腳并攏跳躍地接近觸電者。觸電者脫離帶電導線后,應迅速將其帶至8~10米以外立即開始觸電急救。只有在確證線路已經無電,才可在觸電者離開觸電導線后就地急救。(3)在使觸電者脫離電源時應注意的事項:①未采取絕緣措施前,救護人不得直接觸及觸電者的皮膚和潮濕的衣服。②嚴禁救護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觸摸觸電者,救護人不得采用金屬或其他絕緣性能差的物體(如潮濕木棒、布帶等)作為救護工具。③在拉拽觸電者脫離電源的過程中,救護人宜用單手操作,這樣對救護人比較安全。④當觸電者位于高位時,應采取措施預防觸電者在脫離電源后,墜地摔傷或摔死(電擊二次傷害)。⑤夜間發生觸電事故時,應考慮切斷電源后的臨時照明問題,以利救護。(4)觸電者未失去知覺的救護措施:應讓觸電者在比較干燥、通風暖和的地方靜臥休息,并派人嚴密觀察,同時請醫生前來或送往醫院診治。(5)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搶救措施:應使其舒適地平臥著,解開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圍人,保持空氣流通,冷天應注意保暖,同時立即請醫生前來或送醫院診治。若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或心跳失常,應立即實施呼吸及胸外心臟擠壓。(6)對“假死”者的急救措施:當判斷觸電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地搶救。方法如下:①通暢氣道。第一,清除口中異物。使觸電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開其領扣、圍巾、緊身衣和褲帶。如發現觸電者口內有食物、假牙、血塊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迅速用一只手指或兩只手指交叉從口角處插入,從口中取出異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將異物推到咽喉深處。第二,采用仰頭抬頰法暢通氣道。操作時,救護人用一只手放在觸電者前額,另一只手的手指將其頦頜骨向上抬起,兩手協同將頭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隨之抬起、氣道即可暢通。為使觸電者頭部后仰,可于其頸部下方墊適量厚度的物品,但嚴禁用枕頭或其他物品墊在觸電者頭下。②口對口(鼻)人工呼吸。使病人仰臥,松解衣扣和腰帶,清除傷者口腔內痰液、嘔吐物、血塊、泥土等,保持呼吸道暢通。救護人員一手將傷者下頜托起,使其頭盡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傷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氣,對住傷者的口用力吹氣,然后立即離開傷者口,同時松開捏鼻孔的手。吹氣力量要適中,次數以每分鐘16~18次為宜。③胸外心臟按壓:將傷者仰臥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護人員跪或站于傷者一側,面對傷者,將右手掌置于傷者胸骨下段及劍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壓向脊柱,隨后將手腕放松,每分鐘擠壓60~80次。在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宜將傷者頭放低以利靜脈血回流。若傷者同時拌有呼吸停止,在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還應進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臟按壓,做一次人工呼吸。15.2火災和爆炸事故應急預案施工需要一定數量的可燃板材以及油料等,這些材料如果處理不妥,防火措施不力,極易發生火災,在施工階段,有時也需要乙炔和氧氣,對鋼筋進行焊接,如盛裝乙炔和氧氣內的鋼瓶儲存方法不當,使用不規范,也容易發生因氣體泄露而產生的氣瓶爆炸事故。因此,加強對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是有效防止火災和爆炸事故的發生,保護員工生命安全,企業利益和國家財產不受損失的有效措施。15.2.1預防火災和爆炸事故的基本安全措施:15.2.1.1組織措施(1)要建立、健全消防機構。項目分部要成立義務消防隊,并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負責管理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2)項目部要加強對員工、施工作業人員進行消防知識的教育,對義務消防隊員進行滅火技能的培訓,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每年要進行不少于一次的消防演練。(3)辦公場所、集體宿舍、設備、材料堆放場所要配備充足有效的滅火器材。(4)制訂事故發生時的撲救方案和人員疏散步驟、方法和路線,使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15.2.1.2管理措施(1)項目部按規定設置乙炔和氧氣瓶的庫房,氣瓶儲室通風要良好,在庫房門口張掛醒目的防火警示標志,配備充足有效的滅火器材。(2)乙炔和氧氣的使用和存放要符合有關規定。(3)在易燃易爆場所動火作業,必須先辦理“三級”動火審批手續,領取動火作業許可證,并做足防火安全措施,方可動火作業,動火時要設專人值班,隨時觀察動火情況。(4)嚴禁對盛裝過有可燃氣體的容器進行焊接。(5)焊接(動火)作業操作人員必須參加勞動、消防部門的培訓,考試合格取得焊工證后,方可上崗,在作業時應做到“八不”“四要”、“一清”。(6)集體宿舍的用電要由持證電工安裝,不準亂拉亂接電線,不準在電線上晾掛衣物,不準在宿舍內使用明火、電爐、氣化爐具,不準使用電熱器具和燒香拜神,嚴禁躺在床上吸煙。(7)庫房內設置的配電線路,需穿金屬管或用非燃硬塑管保護,每個庫房應當在庫房外單獨安裝開關箱,做到人離斷電,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險裝置。(8)廚房不準同時使用煤氣爐、柴爐和油爐。15.2.2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的應急措施15.2.2.1發生火災和爆炸,首先是迅速撲滅火源和報警,及時疏散有關人員,對傷者進行救治。15.2.2.2火災發生初期,是撲救的最佳時機,發生火災部位的人員要及時把握好這一時機,盡快把火撲滅。15.2.2.3在撲救火災的同時撥打“119”電話報警和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及領導報告。15.2.2.4在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應立即指揮員工撤離火場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災區域擴大。15.2.2.5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區域進行保護。15.2.2.6及時指揮、引導員工按預定的線路、方法疏散、撤離事故區域。15.2.2.7發生員工傷亡,要馬上進行施救,將傷員撤離危險區域,同時打“120”電話求救。15.3坍塌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坍塌是指施工基坑(槽)坍塌、邊坡坍塌、撐板支撐系統失穩坍塌及施工現場臨時建筑(包括施工圍墻)倒塌等。15.3.1防止坍塌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溝槽施工,必須按施工組織要求進行施工,必要時編制專項的施工方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防止土方坍塌。施工中,要按土質的類別,較淺的基坑,要采取放坡的措施,對較深的基坑,要采取打支撐措施確保安全。(2)施工中,根據水位的高低采取降水處理措施(3)溝槽邊堆土要有安全距離,嚴禁在坑邊堆放施工材料,防止動荷載對土體的震動造成原土層內部顆粒結構發生變化。(4)溝槽開挖過程中,要加強監控。15.3.2發生坍塌事故的應急措施15.3.2.1當施工現場的監控人員發現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紋或發出異常聲音時,應立即報告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并立即下令停止作業,并組織施工人員快速撤離到安全地點。15.3.2.2當土方或建筑物發生坍塌后,造成人員被埋、被壓的情況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全員上崗,除應立即逐級報告給主管部門之外,應保護好現場,在確認不會再次發生同類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受傷人員。15.3.2.3當少部分土方坍塌時,現場搶救組專業救護人員要用鐵鍬進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傷及被埋人員;造成較大事故時,應技術上報,同時項目部應急小組立即投入搶險。采用吊車、挖掘機等大型設備進行搶救,現場要有指揮并監護,防止機械傷及被埋或被壓人員。15.3.2.4被搶救出來的傷員,要由現場醫療室醫生或急救組急救中心救護人員進行搶救,用擔架把傷員抬到救護車上,對傷勢嚴重的人員要立即進行吸氧和輸液,到醫院后組織醫務人員全力救治傷員。15.3.2.5當核實所有人員獲救后,將受傷人員的位置進行拍照或錄像,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15.4施工機械設備挖斷各種管線所引發的事故預防及預案在溝槽開挖過程中,由于地下管線的隱蔽性,如果施工不加注意,很容易引起挖斷、碰傷各種管線,從而引發燃氣、自來水泄漏或者電力、通訊中斷等事故。15.4.1防止挖斷各種管線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15.4.1.1溝槽開挖、路床施工前,組織相關人員學習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技術交底。開挖探溝,明確地下管線的布局,并做醒目、詳細的標識。15.4.1.2機械施工時,施工現場要有專人指揮,機械操作人員嚴格按指揮信號操作。15.4.2發生碰傷、挖斷管線事故的應急措施15.4.2.1立即停止施工,疏散相關人員,報告施工負責人,撥打119、110急救電話,同時做好現場警戒工作,阻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15.4.2.2對于較小突發事故或在能確保人身、財產安全的前提下,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應立即投入事故搶險中,阻止事故進一步發展;對于較大突發事故或不能確保搶險人員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的前提下,應立即上報,同時撥打119、110電話求助外界救援組織。15.4.2.3搶險前,要弄清管線類別以及危險特征:對于電力管線要穿戴好勞保防護用品,防止觸電;對于燃氣、煤氣管道要防止事故現場出現明火,同時要防止人員中毒;對于自來水管道,要采取堵塞或關閉閥門開關,減少資源損失;熱力管道要防止蒸氣燙傷搶險人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龍門教師面試題及答案
- 網絡規劃設計師考試過程中應對策略試題及答案
- 面向2025年稅務師考試的準備建議試題及答案
- 面試題及答案500道
- 金屬制品行業發展趨勢與未來市場展望分析
- 西式烹調高級試題及答案
- 適合自己的復習策略試題及答案
- 低空經濟產業園公司成立可行性研究分析
- 股份關注2025年計算機二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清版)DB33∕T 2536-2022 方竹栽培技術規程
- 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會議紀要
- 公路養護工技師專業技術理論知識競賽試題庫(附含答案)
- 房建技術員施工員考試參考題庫(含各題型)
- 新款h2夜視移動電源
- 相關人員因私出入境證件借出申請表
- 動火作業申請書
- DB11-T 1832.13-2022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規程 第13部分:給水與排水工程
- 天津大學年《巖體力學》期末試題及答案
- 成果報告書(模板)
- 牛腿計算表(自動版)
- 供料機工作原理與使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