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_第1頁
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_第2頁
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_第3頁
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_第4頁
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政治文化第七章政治文化第七章政治文化【學習目標】通過本章學習,主要了解政治文化和政治社會化的涵義,理解政治文化的特性,掌握政治社會化的途徑和作用。本章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政治文化的含義、政治文化的構成要素和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建設。第七章政治文化【學習目標】第七章政治文化【主要內容】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第二節政治社會化第三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第七章政治文化【主要內容】課堂小思考文化是什么?課堂小思考文化是什么?

英國人泰勒(E.B.Tylor),最早把文化作為專門術語來使用。他在人類文化研究開山之作《原始文化》(1817年)一書中,首先將文化定義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里所得的一切能力和習慣?!庇颂├眨‥.B.Tylor),最早把文化作為專門術語泰勒:“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包括知識、信念、藝術、道德法則、法律、風俗以及其他能力和習慣的復雜整體?!蔽幕鳛樾畔ⅰ⒅R和工具的載體,它是社會生活環境的映照。將文化定義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體,它包括觀念形態和行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規范。文化作為制序、器物與精神產品,它給予我們以歷史感、自豪感,據此我們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義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的定義泰勒:“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包括知識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一、文化與政治文化(一)什么是文化“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保ā兑捉洝罚叭宋摹焙汀盎商煜隆苯Y合在一起,則是我們今天“文化”一次的最初由來。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一、文化與政治文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在西語中,文化的原義是“耕耘”。在這個意義上,文化乃是教化。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在西語中,文化的原義是“耕耘”。在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所創造的不同于自在自然和自身生物本能的東西,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三種基本形態

狹義的文化就是觀念文化,其中既包括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自發形態的文化,也包括科學、藝術、哲學等自覺形態的文化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廣義的文化是指人所創造的不同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

(二)政治文化的概念

1.政治文化的提出(歷史背景)

現代政治科學關于政治文化的研究產生于20世紀50—60年代的美國。首倡者是政治學家阿爾蒙德。其后便成為政治科學中的一個重要領域。

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二)政治文化的概念第九章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態度、信仰和感情”?!柮傻碌诰耪抡挝幕罢挝幕且粋€民族在特定時期流行的一阿爾蒙德認為,政治文化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政治體系文化,即“對于國家的認同意識”;二是過程文化,即“對于政治過程的一系列傾向”;三是政策文化,即“對公共政策的傾向模式”。阿爾蒙德認為,政治文化具有三大特征:第九章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一詞涉及政治上一切有關的取向,不論是認知的、評估的或表情的”?!梢恋诰耪抡挝幕罢挝幕辉~涉及政治上一切有關的取向

2.國內學者的界定

第一種見解,是把政治文化主要歸結為政治心理方面。認為政治文化即政治系統中的政治態度、信仰、價值等基本取向。如叢日云。

第二種見解,是將政治文化廣泛化。即政治文化不僅包括政治心理方面,還包括政治理論、思想,以及政治制度。如朱日耀先生。

第三種見解,將政治文化理解為政治思想和政治觀念。2.國內學者的界定馬起華認為:“政治文化是個人對于政治系統及自我在系統中所擔任角色的心理取向”。

叢日云也是把政治文化歸結為政治態度、信仰、情感、價值等基本取向。馬起華認為:“政治文化是個人對于政治系統及自我在系統中所

朱日曜先生即認為:“政治文化應含有與政治相關的各個層次的文化,其中包括有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幾個方面。”(參考《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結構及其特點》)朱日曜先生即認為:“政治文化應含有與政治相關的各個層次的王惠巖教授認為“政治文化既應該包括在政治生活中起著潛在作用的社會政治心理因素,同時還應該包括在政治生活中對人們政治行為起著規范和支配作用的政治思想”王惠巖教授認為“政治文化既應該包括在政治生活中起著王滬寧認為“政治文化是政治活動中的一種主觀意識領域,包括了社會對政治活動的態度、信仰、情感,具體的說,包括政治意識、民族氣質、民族精神、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觀念、政治道德等各個方面”。王滬寧認為“政治文化是政治活動中的一種主觀意識領域,包括

政治文化是觀念文化的一部分,是觀念文化中與政治有關的內容;

政治文化是文化觀念形態中有關政治的部分,是社會政治實踐在社會成員意識和心理層面的體現和反映,是政治生活的精神內容。政治文化是觀念文化的一部分,是觀念文化中與政治有關3.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角

整個社會結構由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上層建筑不僅包括政治法律等制度和組織形態,還包括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文化觀念形態。3.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角文化與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課本p201):

政治文化是社會政治領域的精神現象,是由一定階級、國家、民族或社會群體的人們在長期的社會政治實踐中形成的政治心理、政治價值觀和政治思想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

文化與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課本p201):第九章政治文化4.政治文化的四層含義第一,政治文化的主體,它同政治活動的主體是相一致的。既包括團體,也包括個體,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政治社團和其他團體。階級是政治活動中最為主要的角色,也是政治文化的最為主要的承載者。第二,政治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歷史與現實,政治、經濟、文化綜合作用的產物。第九章政治文化4.政治文化的四層含義第十二章政治文化第三,政治文化所要揭示的是作為政治活動主體的人與政治體系及政治過程的關系,也是政治文化與公民政治行為之間的關系。第十二章政治文化第三,政治文化所要揭示的是作為政第九章政治文化第四,政治文化包括:政治認知、政治情感、政治態度、政治動機、政治意向、政治信念以及參與能力等內容。

如此界定政治文化的內涵,既符合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又彌補了西方政治學者關于政治文化概念的論述不足。第九章政治文化第四,政治文化包括:政治認知、政治情感(三)政治文化研究的內容1.較早的關于政治文化的典型研究: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曾專門研究政治革命和政治變遷的心理因素。近代思想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的《論法的精神》和《羅馬盛衰原因論》馬克思·韋伯托克維爾(三)政治文化研究的內容1.較早的關于政治文化的典型研究:馬政治文化作為政治學研究的專門領域始于20世紀50年代。1956年阿爾蒙德在《政治學雜志》上發表《比較政治體系》一文,使用了政治文化的概念。

(三)政治文化研究的內容政治文化作為政治學研究的專門領域始于20世紀

第一,對政治文化傳統的研究第二,對現實政治思想的研究第三,對公民政治態度的研究第四,政治文化比較研究第五,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關系的研究第六,政治文化與政治發展關系的研究第一,對政治文化傳統的研究推薦閱讀推薦閱讀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政治文化具有階級性、相對獨立性和歷史繼承性等特征第一,政治文化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第二,政治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第三,政治文化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

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二、政治文化的特征三、政治文化的構成1、政治心理社會成員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各方面的一種自發的心理反應,表現為人們對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認知。主要包括:

Ⅰ政治認知;Ⅱ政治情感;

Ⅲ政治動機;Ⅳ政治態度。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三、政治文化的構成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2、政治思想(政治意識形態)(1)政治理想

(2)政治信仰

(3)政治理論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2、政治思想(政治意識形態)【知識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德)特拉西在其著作《意識形態原理》中創造出的一個名詞,指的是向人們揭示觀念的成見和偏見的根源的“觀念科學”?!局R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德)特拉西在其著作《意【知識窗】意識形態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在1927年發表,意識形態指的是統治階級的思想觀念?!局R窗】意識形態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在192【知識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一種具有行動取向的信念體系,是指導和激發政治行為的綜合性的思想觀念。這種觀念由一系列概念、價值和符號所組成,從總體上表達了對人性的看法,對人類行為的批評,對應然問題的闡釋,以及對正確安排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的意見?!局R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一種具有行動取向的信念體【知識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基本特征:(1)現實性無論是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還是居非統治地位的思想、學說,都是為了維護現存的政治制度或批判現存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社會成員之所以接受意識形態的教化,認同流行的意識形態,也是出于現實的目的?!局R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基本特征:【知識窗】意識形態(2)總體性意識形態是由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倫理、藝術、宗教、哲學等構成的有機的思想體系。這些意識形式至少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1)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2)社會思想、教育、倫理、藝術。(3)哲學、宗教?!局R窗】意識形態(2)總體性【知識窗】意識形態(3)階級性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功能。不同的社會集團和階級由于其利益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意識形態。【知識窗】意識形態(3)階級性【知識窗】意識形態(4)相對獨立性意識形態雖然為社會存在所決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是相對獨立的,表現為:第一,意識形態變化與社會存在的變化不完全同步。第二,意識形態的發展具有歷史的繼承性。第三,意識形態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第四,意識形態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知識窗】意識形態(4)相對獨立性【知識窗】意識形態(5)依賴性

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的,歸根結底來源于社會存在。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局R窗】意識形態(5)依賴性

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

3、政治價值觀

即社會成員對待政治系統、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活動的態度和行為取向。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3、政治價值觀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四、政治文化的功能第一,指導和規范各種政治行為。第二,制約政治制度的穩定與變革。第三,影響政治發展過程。

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四、政治文化的功能不同的聲音1、政治文化與民主制度孰為因果?

比如:人際信任與民主制度的關系。2、政治文化是否具有很強的政治效應?

杰克曼和米勒《政治文化的復興?》3、政治文化是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聲音1、政治文化與民主制度孰為因果?知識擴展:政治文化的發展

政治文化的發展動因

歷史繼承性決定了政治文化發展背后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定性,而現實性則決定了政治文化發展是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的。知識擴展:政治文化的發展

政治文化的發展動因知識擴展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特征:1、務實的政治文化第一,注重人事,與人的實踐緊密結合。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在“合天人,同真善”的思維原則下,主要注重人事,在于論證人事的原則,集中于人的行為的道德準則和為政、從政的方法,表現出求“用”、求“善”、追求“和諧”的傾向。這與西方的傳統政治文化注重事物本身的認識,追求理論上的完整,表現出求“真”、求“知”、求“科學”的傾向不同。知識擴展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知識擴展第二,注重治國之道,而不注重制度的研究。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與西方傳統政治文化的另一個很大的區別在于中國注重研究治國之道,而不注重制度的研究。

知識擴展第二,注重治國之道,而不注重制度的研究。知識擴展

知識擴展

知識擴展2、重民的政治文化早在周代就提出“懷保小民”,“惠鮮鰥寡”的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和它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對待“民”的問題更具有突出的地位,出現了“富民”,“養民”、“牧民”以及“民為邦本”,“民貴君輕”“吏為民役”等各種有關“民”的思想。對此,有的學者提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是“民本主義”的文化,也有的認為是“人本主義”的文化。知識擴展2、重民的政治文化知識擴展知識擴展知識擴展★政治上的為政愛民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孟子

“荀卿子曰: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載舟,水所以覆舟。故孔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p>

——魏征知識擴展★政治上的為政愛民知識擴展★經濟上關心民生生民之道食為大立國之道無他,惟在富民知識擴展★經濟上關心民生知識擴展3、倫常的政治文化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道德總是和人的行為聯系起來。集中表現為“三綱五?!钡膫惓T瓌t。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不管主張如何變化,倫常問題都始終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內容。

第一、倫常是人的行為的最高準則。第二、倫常是重要的統治工具。知識擴展3、倫常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三綱五常三綱五常知識擴展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形成原因:1、在國家最高所有權支配下的小農經濟2、以專制王權為核心的龐大官僚系統

3、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關系知識擴展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形成原因:中西傳統政治文化對比總體特征主要表現行為特征內傾性文化重倫理輕功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鄙視物質生產和技術墨守成規,求穩怕亂,維持現狀外傾性文化輕倫理重功利講究實力,強調物質基礎勇于開拓,大膽實踐,標新立異,敢于創新中西傳統政治文化對比總體特征主要表現行為特征內傾性重倫理修身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一、政治社會化的涵義(一)社會化的涵義社會化(socialization)是個體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語言、規范、價值觀等社會行為方式和人格特征,適應社會并積極作用于社會、創造新文化的過程。它是人和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社會化,個體學習社會中的標準、規范,價值和所期望的行為。個體的社會化是一種持續終身的經驗。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一、政治社會化的涵義(二)政治社會化問題的提出政治社會化是西方學者最早提出的,他們對政治社會化的界定各不相同。(二)政治社會化問題的提出第一種,認為政治社會化就是人們學習政治知識和政治技能的過程。主要代表人物有戴維·伊斯頓、杰克·鄧尼斯、羅伯特·E·道斯等人;第一種,認為政治社會化就是人們學習政治知識和政治技能第二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塑造其成員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識的過程。其代表人物有格林斯泰因等;第二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塑造其成員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識的過第三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的代傳方式,也就是政治文化從一代傳遞到下一代的方式。其代表人物為坎耐斯·P·蘭頓等;第三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的代傳方式,也就是政治第四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維持和變遷的過程。其代表人物為阿爾蒙德、鮑威爾等人。第四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維持和變遷的過程。其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議題,在國內,政治社會化研究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經過30多年的發展,從最初譯介西方的理論到概念及研究問題的不斷本土化,研究成果漸豐。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議題,在國內,政治(二)政治社會化的涵義社會成員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政治知識和技能,形成和提高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水平的能動過程,也是政治文化世代傳承的過程。(二)政治社會化的涵義第二節政治社會化在個體層面:政治社會化是一個人特有的政治態度、政治情感、政治價值觀和政治認知模式的形成過程。第二節政治社會化在個體層面:第二節政治社會化在社會層面上:政治社會化是特定政治文化傳播和延續的過程。任何政治系統都試圖通過各種途徑使本系統認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為規范被社會的大多數成員所接受,以建立社會成員對政治系統及其運作的認同感。第二節政治社會化在社會層面上:二、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二、政治社會化的過程生命周期中的政治學習和政治參與

1.兒童期的政治社會化兒童期的政治社會化主要以家庭和學校為途徑,以直觀、感性、形象的政治行為和政治事務為學習對象,以模仿和服從為主要學習方式,以政治服從、政治忠誠等感性色彩的政治認知和情感養成為主要內容生命周期中的政治學習和政治參與1.兒童期的政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2.青年期的政治社會化政治社會化主要以學校和社會為途徑,以學習政治思想、政治規范,形成政治人格,成為社會政治角色為主要內容,以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方式第二節政治社會化2.青年期的政治社會化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3.成年期的政治社會化政治社會化已經和人們的社會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政治實踐成為人們政治社會化最重要的途徑和方式。政治社會化的內容主要是豐富各種政治知識,提高政治技能,完善政治人格第二節政治社會化3.成年期的政治社會化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三、政治社會化的途徑其可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種。

前者只有專門的政治社會化機構進行的有意識的政治教育和政治信息溝通;

后者指個人所受到的非政治態度性的信息溝通,如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和情感傾向、審美定勢等。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三、政治社會化的途徑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一)家庭---個體社會化的起點家庭在塑造一個人的政治人格、價值觀念、政治態度等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家庭教育的主要特點

●有意識教育和無意識教育相結合

●不同家庭類型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對兒童影響是非決定性的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一)家庭---個體社會化的起點一般來講,家庭塑造了個人的心理構成,而個人的心理則影響著政治態度的基本趨勢。民主式:積極參與型專制式:政治專斷或服從單親家庭:社會化不完整隔代教育:易造就保守的政治品格一般來講,家庭塑造了個人的心理構成,而個人的心理則影響著政治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二)學校---專門的、系統化而且強有力的政治社會化機構

任何國家或政府都試圖通過系統化的學校教育將本政治系統特有的政治符號和歷史記憶傳遞給年輕一代。學校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學校是專門的政治社會化機構●

學校教育的規律是漸進式的

學校教育是政治社會化的關鍵

東西方教育體制存在著較大差別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二)學校---專門的、系統化而學校是正式的、有效的和系統地進行政治社會化的場所。歷史教育國情教育道德教育公民責任與義務教育學校是正式的、有效的和系統地進行政治社會化的場所。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三)政治象征

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國旗、國徽、國歌、政治領袖的肖像等,具有特定的政治象征意義,是承載政治意義的政治符號。

這些政治符號會通過反復不斷的心理刺激,引導并且固化人們的政治觀念和政治意識。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三)政治象征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四)社會組織

個體通過參與政治組織的活動,或加入政治組織而獲得一定的政治信仰、政治主張、政治觀念。第二節政治社會化(四)社會組織第二節政治社會化5、大眾傳媒---大眾傳播媒介包括報紙、廣播、雜志、電視、書籍、電腦互聯網等信息載體。第二節政治社會化5、大眾傳媒---大眾傳播媒介包括

特點:具有傳遞迅速、超越時空、覆蓋面廣等特點。

功能:①傳播政治信息②傳播政治文化,促進共同的政治心理的形成③還能改造政治文化,引導政治朝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特點:具有傳遞迅速、超越時空、覆蓋面廣等特點。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主要內容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第三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主要內容】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提供堅實的思想政治保障第三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中國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包括:

1.維系社會主義政治體系的順利運行

2.規范人民群眾的政治行為

3.影響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和改革

4.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包括:1.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主要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民主思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政治思想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政治情感和政治心理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主要內容中國特(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核心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方面基本內容(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的一個科學命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整體社會價值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決定著整個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的一個科

(二)社會主義民主思想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說,就是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民主法治意識、自由平等意識、公平正義意識(二)社會主義民主思想法治亞里士多德管仲“法治應當優于一人之治”《管子》中出現了“以法治國”一詞。其后,戰國時期的商鞅、韓非等人又發展了“法治”思想。法治亞里士多德管仲“法治應當優于一人之治”《管子》中出現法制國家法治國家(“刀治”到“水治”)法治成為一種必須,法治成為一種習慣,法治成為一種價值,法治成為一種信念……法治:中國進一步改革的難題和出路

法制國家法治國家法治:中國進一步改革的難題和出路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正式把這一治國方略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含著“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要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糯髨蟾妫?017)要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

(四)社會主義政治思想

在政治信仰上,始終堅持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政治理想上,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把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在政治理論上,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基本原理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吸收一切有益的政治學研究方法(四)社會主義政治思想

(五)社會主義政治情感和政治心理

社會主義政治情感和政治心理是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共同的現實政治目標,共同的政治規范和政治評價標準,在一些重大的路線方針政策上比較容易形成一致的政治傾向、政治責任和政治支持(五)社會主義政治情感和政治心理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科學性第二,大眾性第三,民族性第四,開放性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科學性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

第一,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與實踐第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教育第三,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第四,深入開展政治文化的研究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第一,深入開

★隨堂練習★★隨堂練習★隨堂練習1.首先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是:()AD.伊斯頓BM.韋伯CS.亨廷頓DG.A.阿爾蒙德D隨堂練習1.首先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是:()D隨堂練習2.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將政治文化劃分為:()A剝削階級社會政治文化與社會主義社會政治文化B參與型政治文化與服從型政治文化C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現實型政治文化D傳統政治文化與現代政治文化A隨堂練習2.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將政治文化劃分為:()隨堂練習3.政治文化的功能是:()A規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內容B指導和規范各種政治行為C影響政治過程D維系或變革政治制度ABCD隨堂練習3.政治文化的功能是:()隨堂練習4.政治文化的結構有:()A政治意識形態B政治價值觀C政治心理D政治態度ABC隨堂練習4.政治文化的結構有:()ABC隨堂練習5.政治社會化的途徑有:()A學校B家庭C教堂D社會ABD隨堂練習5.政治社會化的途徑有:()AB推薦閱讀推薦閱讀ThankYou!ThankYou!第七章政治文化第七章政治文化第七章政治文化【學習目標】通過本章學習,主要了解政治文化和政治社會化的涵義,理解政治文化的特性,掌握政治社會化的途徑和作用。本章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政治文化的含義、政治文化的構成要素和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建設。第七章政治文化【學習目標】第七章政治文化【主要內容】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第二節政治社會化第三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第七章政治文化【主要內容】課堂小思考文化是什么?課堂小思考文化是什么?

英國人泰勒(E.B.Tylor),最早把文化作為專門術語來使用。他在人類文化研究開山之作《原始文化》(1817年)一書中,首先將文化定義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里所得的一切能力和習慣?!庇颂├眨‥.B.Tylor),最早把文化作為專門術語泰勒:“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包括知識、信念、藝術、道德法則、法律、風俗以及其他能力和習慣的復雜整體?!蔽幕鳛樾畔?、知識和工具的載體,它是社會生活環境的映照。將文化定義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體,它包括觀念形態和行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規范。文化作為制序、器物與精神產品,它給予我們以歷史感、自豪感,據此我們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義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的定義泰勒:“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包括知識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一、文化與政治文化(一)什么是文化“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經》)“人文”和“化成天下”結合在一起,則是我們今天“文化”一次的最初由來。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一、文化與政治文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在西語中,文化的原義是“耕耘”。在這個意義上,文化乃是教化。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在西語中,文化的原義是“耕耘”。在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所創造的不同于自在自然和自身生物本能的東西,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三種基本形態

狹義的文化就是觀念文化,其中既包括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自發形態的文化,也包括科學、藝術、哲學等自覺形態的文化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廣義的文化是指人所創造的不同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

(二)政治文化的概念

1.政治文化的提出(歷史背景)

現代政治科學關于政治文化的研究產生于20世紀50—60年代的美國。首倡者是政治學家阿爾蒙德。其后便成為政治科學中的一個重要領域。

第一節文化與政治文化(二)政治文化的概念第九章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態度、信仰和感情”。——阿爾蒙德第九章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期流行的一阿爾蒙德認為,政治文化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政治體系文化,即“對于國家的認同意識”;二是過程文化,即“對于政治過程的一系列傾向”;三是政策文化,即“對公共政策的傾向模式”。阿爾蒙德認為,政治文化具有三大特征:第九章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一詞涉及政治上一切有關的取向,不論是認知的、評估的或表情的”?!梢恋诰耪抡挝幕罢挝幕辉~涉及政治上一切有關的取向

2.國內學者的界定

第一種見解,是把政治文化主要歸結為政治心理方面。認為政治文化即政治系統中的政治態度、信仰、價值等基本取向。如叢日云。

第二種見解,是將政治文化廣泛化。即政治文化不僅包括政治心理方面,還包括政治理論、思想,以及政治制度。如朱日耀先生。

第三種見解,將政治文化理解為政治思想和政治觀念。2.國內學者的界定馬起華認為:“政治文化是個人對于政治系統及自我在系統中所擔任角色的心理取向”。

叢日云也是把政治文化歸結為政治態度、信仰、情感、價值等基本取向。馬起華認為:“政治文化是個人對于政治系統及自我在系統中所

朱日曜先生即認為:“政治文化應含有與政治相關的各個層次的文化,其中包括有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幾個方面?!保▍⒖肌吨袊鴤鹘y政治文化的結構及其特點》)朱日曜先生即認為:“政治文化應含有與政治相關的各個層次的王惠巖教授認為“政治文化既應該包括在政治生活中起著潛在作用的社會政治心理因素,同時還應該包括在政治生活中對人們政治行為起著規范和支配作用的政治思想”王惠巖教授認為“政治文化既應該包括在政治生活中起著王滬寧認為“政治文化是政治活動中的一種主觀意識領域,包括了社會對政治活動的態度、信仰、情感,具體的說,包括政治意識、民族氣質、民族精神、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觀念、政治道德等各個方面”。王滬寧認為“政治文化是政治活動中的一種主觀意識領域,包括

政治文化是觀念文化的一部分,是觀念文化中與政治有關的內容;

政治文化是文化觀念形態中有關政治的部分,是社會政治實踐在社會成員意識和心理層面的體現和反映,是政治生活的精神內容。政治文化是觀念文化的一部分,是觀念文化中與政治有關3.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角

整個社會結構由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上層建筑不僅包括政治法律等制度和組織形態,還包括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文化觀念形態。3.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角文化與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課本p201):

政治文化是社會政治領域的精神現象,是由一定階級、國家、民族或社會群體的人們在長期的社會政治實踐中形成的政治心理、政治價值觀和政治思想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

文化與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課本p201):第九章政治文化4.政治文化的四層含義第一,政治文化的主體,它同政治活動的主體是相一致的。既包括團體,也包括個體,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政治社團和其他團體。階級是政治活動中最為主要的角色,也是政治文化的最為主要的承載者。第二,政治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歷史與現實,政治、經濟、文化綜合作用的產物。第九章政治文化4.政治文化的四層含義第十二章政治文化第三,政治文化所要揭示的是作為政治活動主體的人與政治體系及政治過程的關系,也是政治文化與公民政治行為之間的關系。第十二章政治文化第三,政治文化所要揭示的是作為政第九章政治文化第四,政治文化包括:政治認知、政治情感、政治態度、政治動機、政治意向、政治信念以及參與能力等內容。

如此界定政治文化的內涵,既符合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又彌補了西方政治學者關于政治文化概念的論述不足。第九章政治文化第四,政治文化包括:政治認知、政治情感(三)政治文化研究的內容1.較早的關于政治文化的典型研究: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曾專門研究政治革命和政治變遷的心理因素。近代思想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的《論法的精神》和《羅馬盛衰原因論》馬克思·韋伯托克維爾(三)政治文化研究的內容1.較早的關于政治文化的典型研究:馬政治文化作為政治學研究的專門領域始于20世紀50年代。1956年阿爾蒙德在《政治學雜志》上發表《比較政治體系》一文,使用了政治文化的概念。

(三)政治文化研究的內容政治文化作為政治學研究的專門領域始于20世紀

第一,對政治文化傳統的研究第二,對現實政治思想的研究第三,對公民政治態度的研究第四,政治文化比較研究第五,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關系的研究第六,政治文化與政治發展關系的研究第一,對政治文化傳統的研究推薦閱讀推薦閱讀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政治文化具有階級性、相對獨立性和歷史繼承性等特征第一,政治文化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第二,政治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第三,政治文化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

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二、政治文化的特征三、政治文化的構成1、政治心理社會成員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各方面的一種自發的心理反應,表現為人們對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認知。主要包括:

Ⅰ政治認知;Ⅱ政治情感;

Ⅲ政治動機;Ⅳ政治態度。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三、政治文化的構成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2、政治思想(政治意識形態)(1)政治理想

(2)政治信仰

(3)政治理論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2、政治思想(政治意識形態)【知識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德)特拉西在其著作《意識形態原理》中創造出的一個名詞,指的是向人們揭示觀念的成見和偏見的根源的“觀念科學”?!局R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德)特拉西在其著作《意【知識窗】意識形態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在1927年發表,意識形態指的是統治階級的思想觀念?!局R窗】意識形態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在192【知識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一種具有行動取向的信念體系,是指導和激發政治行為的綜合性的思想觀念。這種觀念由一系列概念、價值和符號所組成,從總體上表達了對人性的看法,對人類行為的批評,對應然問題的闡釋,以及對正確安排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的意見?!局R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一種具有行動取向的信念體【知識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基本特征:(1)現實性無論是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還是居非統治地位的思想、學說,都是為了維護現存的政治制度或批判現存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社會成員之所以接受意識形態的教化,認同流行的意識形態,也是出于現實的目的。【知識窗】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基本特征:【知識窗】意識形態(2)總體性意識形態是由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倫理、藝術、宗教、哲學等構成的有機的思想體系。這些意識形式至少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1)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2)社會思想、教育、倫理、藝術。(3)哲學、宗教?!局R窗】意識形態(2)總體性【知識窗】意識形態(3)階級性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功能。不同的社會集團和階級由于其利益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意識形態。【知識窗】意識形態(3)階級性【知識窗】意識形態(4)相對獨立性意識形態雖然為社會存在所決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是相對獨立的,表現為:第一,意識形態變化與社會存在的變化不完全同步。第二,意識形態的發展具有歷史的繼承性。第三,意識形態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第四,意識形態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知識窗】意識形態(4)相對獨立性【知識窗】意識形態(5)依賴性

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的,歸根結底來源于社會存在。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知識窗】意識形態(5)依賴性

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

3、政治價值觀

即社會成員對待政治系統、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活動的態度和行為取向。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3、政治價值觀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四、政治文化的功能第一,指導和規范各種政治行為。第二,制約政治制度的穩定與變革。第三,影響政治發展過程。

第一節政治文化的涵義與功能四、政治文化的功能不同的聲音1、政治文化與民主制度孰為因果?

比如:人際信任與民主制度的關系。2、政治文化是否具有很強的政治效應?

杰克曼和米勒《政治文化的復興?》3、政治文化是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聲音1、政治文化與民主制度孰為因果?知識擴展:政治文化的發展

政治文化的發展動因

歷史繼承性決定了政治文化發展背后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定性,而現實性則決定了政治文化發展是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的。知識擴展:政治文化的發展

政治文化的發展動因知識擴展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特征:1、務實的政治文化第一,注重人事,與人的實踐緊密結合。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在“合天人,同真善”的思維原則下,主要注重人事,在于論證人事的原則,集中于人的行為的道德準則和為政、從政的方法,表現出求“用”、求“善”、追求“和諧”的傾向。這與西方的傳統政治文化注重事物本身的認識,追求理論上的完整,表現出求“真”、求“知”、求“科學”的傾向不同。知識擴展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知識擴展第二,注重治國之道,而不注重制度的研究。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與西方傳統政治文化的另一個很大的區別在于中國注重研究治國之道,而不注重制度的研究。

知識擴展第二,注重治國之道,而不注重制度的研究。知識擴展

知識擴展

知識擴展2、重民的政治文化早在周代就提出“懷保小民”,“惠鮮鰥寡”的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和它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對待“民”的問題更具有突出的地位,出現了“富民”,“養民”、“牧民”以及“民為邦本”,“民貴君輕”“吏為民役”等各種有關“民”的思想。對此,有的學者提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是“民本主義”的文化,也有的認為是“人本主義”的文化。知識擴展2、重民的政治文化知識擴展知識擴展知識擴展★政治上的為政愛民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孟子

“荀卿子曰: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載舟,水所以覆舟。故孔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p>

——魏征知識擴展★政治上的為政愛民知識擴展★經濟上關心民生生民之道食為大立國之道無他,惟在富民知識擴展★經濟上關心民生知識擴展3、倫常的政治文化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道德總是和人的行為聯系起來。集中表現為“三綱五?!钡膫惓T瓌t。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不管主張如何變化,倫常問題都始終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內容。

第一、倫常是人的行為的最高準則。第二、倫常是重要的統治工具。知識擴展3、倫常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三綱五常三綱五常知識擴展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形成原因:1、在國家最高所有權支配下的小農經濟2、以專制王權為核心的龐大官僚系統

3、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關系知識擴展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形成原因:中西傳統政治文化對比總體特征主要表現行為特征內傾性文化重倫理輕功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鄙視物質生產和技術墨守成規,求穩怕亂,維持現狀外傾性文化輕倫理重功利講究實力,強調物質基礎勇于開拓,大膽實踐,標新立異,敢于創新中西傳統政治文化對比總體特征主要表現行為特征內傾性重倫理修身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一、政治社會化的涵義(一)社會化的涵義社會化(socialization)是個體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語言、規范、價值觀等社會行為方式和人格特征,適應社會并積極作用于社會、創造新文化的過程。它是人和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社會化,個體學習社會中的標準、規范,價值和所期望的行為。個體的社會化是一種持續終身的經驗。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一、政治社會化的涵義(二)政治社會化問題的提出政治社會化是西方學者最早提出的,他們對政治社會化的界定各不相同。(二)政治社會化問題的提出第一種,認為政治社會化就是人們學習政治知識和政治技能的過程。主要代表人物有戴維·伊斯頓、杰克·鄧尼斯、羅伯特·E·道斯等人;第一種,認為政治社會化就是人們學習政治知識和政治技能第二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塑造其成員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識的過程。其代表人物有格林斯泰因等;第二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塑造其成員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識的過第三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的代傳方式,也就是政治文化從一代傳遞到下一代的方式。其代表人物為坎耐斯·P·蘭頓等;第三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的代傳方式,也就是政治第四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維持和變遷的過程。其代表人物為阿爾蒙德、鮑威爾等人。第四種,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維持和變遷的過程。其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議題,在國內,政治社會化研究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經過30多年的發展,從最初譯介西方的理論到概念及研究問題的不斷本土化,研究成果漸豐。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議題,在國內,政治(二)政治社會化的涵義社會成員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政治知識和技能,形成和提高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水平的能動過程,也是政治文化世代傳承的過程。(二)政治社會化的涵義第二節政治社會化在個體層面:政治社會化是一個人特有的政治態度、政治情感、政治價值觀和政治認知模式的形成過程。第二節政治社會化在個體層面:第二節政治社會化在社會層面上:政治社會化是特定政治文化傳播和延續的過程。任何政治系統都試圖通過各種途徑使本系統認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為規范被社會的大多數成員所接受,以建立社會成員對政治系統及其運作的認同感。第二節政治社會化在社會層面上:二、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二、政治社會化的過程生命周期中的政治學習和政治參與

1.兒童期的政治社會化兒童期的政治社會化主要以家庭和學校為途徑,以直觀、感性、形象的政治行為和政治事務為學習對象,以模仿和服從為主要學習方式,以政治服從、政治忠誠等感性色彩的政治認知和情感養成為主要內容生命周期中的政治學習和政治參與1.兒童期的政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2.青年期的政治社會化政治社會化主要以學校和社會為途徑,以學習政治思想、政治規范,形成政治人格,成為社會政治角色為主要內容,以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方式第二節政治社會化2.青年期的政治社會化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3.成年期的政治社會化政治社會化已經和人們的社會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政治實踐成為人們政治社會化最重要的途徑和方式。政治社會化的內容主要是豐富各種政治知識,提高政治技能,完善政治人格第二節政治社會化3.成年期的政治社會化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三、政治社會化的途徑其可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種。

前者只有專門的政治社會化機構進行的有意識的政治教育和政治信息溝通;

后者指個人所受到的非政治態度性的信息溝通,如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和情感傾向、審美定勢等。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三、政治社會化的途徑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一)家庭---個體社會化的起點家庭在塑造一個人的政治人格、價值觀念、政治態度等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家庭教育的主要特點

●有意識教育和無意識教育相結合

●不同家庭類型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對兒童影響是非決定性的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一)家庭---個體社會化的起點一般來講,家庭塑造了個人的心理構成,而個人的心理則影響著政治態度的基本趨勢。民主式:積極參與型專制式:政治專斷或服從單親家庭:社會化不完整隔代教育:易造就保守的政治品格一般來講,家庭塑造了個人的心理構成,而個人的心理則影響著政治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二)學校---專門的、系統化而且強有力的政治社會化機構

任何國家或政府都試圖通過系統化的學校教育將本政治系統特有的政治符號和歷史記憶傳遞給年輕一代。學校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學校是專門的政治社會化機構●

學校教育的規律是漸進式的

學校教育是政治社會化的關鍵

東西方教育體制存在著較大差別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二)學校---專門的、系統化而學校是正式的、有效的和系統地進行政治社會化的場所。歷史教育國情教育道德教育公民責任與義務教育學校是正式的、有效的和系統地進行政治社會化的場所。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三)政治象征

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國旗、國徽、國歌、政治領袖的肖像等,具有特定的政治象征意義,是承載政治意義的政治符號。

這些政治符號會通過反復不斷的心理刺激,引導并且固化人們的政治觀念和政治意識。第二節政治社會化(三)政治象征第二節政治社會化

(四)社會組織

個體通過參與政治組織的活動,或加入政治組織而獲得一定的政治信仰、政治主張、政治觀念。第二節政治社會化(四)社會組織第二節政治社會化5、大眾傳媒---大眾傳播媒介包括報紙、廣播、雜志、電視、書籍、電腦互聯網等信息載體。第二節政治社會化5、大眾傳媒---大眾傳播媒介包括

特點:具有傳遞迅速、超越時空、覆蓋面廣等特點。

功能:①傳播政治信息②傳播政治文化,促進共同的政治心理的形成③還能改造政治文化,引導政治朝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特點:具有傳遞迅速、超越時空、覆蓋面廣等特點。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主要內容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第三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主要內容】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提供堅實的思想政治保障第三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中國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包括:

1.維系社會主義政治體系的順利運行

2.規范人民群眾的政治行為

3.影響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和改革

4.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包括:1.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主要包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