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學案學習目標1.唯物史觀:掌握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體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了解莊園法庭的相關內容。2.史料實證:知道歐洲教會和城市發展的史實,體會二者對王權強化的影響。3.時空觀念:了解拜占庭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發展歷程。學習重難點重點:掌握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難點:西歐封建社會的產生、城市自治產生的影響。探學新知西歐封建社會1.西歐封建社會(1)產生背景:在羅馬帝國的廢墟和日耳曼人遷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國的基礎上,西歐封建社會產生了。(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2.封君封臣制度(1)產生背景:是社會動蕩和自然經濟的產物。(2)權利和義務:封君授予封臣土地,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經濟等權力;封臣必須效忠封君,主要義務是服兵役。(3)影響:一方面國王或皇帝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通過封君封臣制度與各級封建主聯系起來,成為西歐社會的統治階級。另一方面封建主作為領主,在各自的領地內獨立行使權力,政治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局面。3.西歐莊園制度(1)概念:莊園是中古西歐基本的農業經濟組織,大小不一,耕地由領主自營地和農民分地組成。(2)產生背景:是社會動蕩和自然經濟的產物。(3)主要組成①領主自營地:由領主直接經營,由農奴耕種,收入歸領主所有。②農民分地:是農民從領主那領有的土地,分為農奴分地和自由份地,自耕自收。義務①農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著于土地上,需要自備工具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向領主納稅。②自由農民: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向領主納稅。莊園法庭①主持者:領主或其管家。②特點: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沒有固定的開庭地點。③職責:審理侵犯領主利益的行為;審理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審理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④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⑤懲罰手段:通常處以罰金。⑥作用:維護莊園秩序;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中古西歐的王權、城市與教會王權的強化(1)背景:封建制初期,權力分散,王權軟弱。(2)表現:到15世紀晚期,英格蘭逐漸形成了較為強大的王權;到15世紀晚期,法蘭西國王基本完成了法蘭西的統一;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國家形成。2.西歐城市的興起(1)興起背景:封建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2)城市自治①城市居民構成:主要居民是手工業者和商人。②爭取自治的原因:封建主用對待農奴的方式對待城市市民,對市民的生產和經營活動造成影響。③爭取自治的方式:與封建主談判、金錢贖買、武裝暴動。④結果: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⑤影響: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大學的興辦;城市以金錢和人力支持王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王的統一事業。3.基督教會的統治①經濟:擁有大量莊園和廣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稅。②政治:形成了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③文化:控制著人們的精神生活。④影響:在中古西歐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整個西歐社會的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展。拜占庭與俄羅斯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成就①經濟:工商業發達,君士坦丁堡是當時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梁。②法律:《查士丁尼法典》的編訂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它與同時或稍后編纂的《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稱《羅馬民法大全》。走向滅亡①6世紀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沖擊和內部矛盾,拜占庭帝國陷入混亂。②7世紀中后期,帝國喪失了從敘利亞到北非的大片土地,僅保有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等地區。此后帝國一度復興,但再也未能恢復鼎盛時期的疆域。③奧斯曼土耳其興起后,逐步蠶食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地區。④1453年,拜占庭首都被攻陷,帝國滅亡。2.俄羅斯帝國(1)概況:俄羅斯發端于9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13世紀上半期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統治的過程中,莫斯科公國逐漸興起;16世紀初,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建立,并向周圍擴張;17世紀末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2)伊凡四世改革: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為沙皇。他頒布新法典,改組中央機關,鎮壓大貴族,鞏固和強化了中央集權。深化探究1.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社會發展進步的縮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世紀早期的西歐,貴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聳入云的教堂成為典型建筑。貴族都有莊園法庭的司法權,這在西歐是普遍的狀況。由地主貴族、俗人或僧侶,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圍內,對那里的居民辦理行政、征收賦稅的制度,而國王被縮成一個陰影而已。——據馬克垚《歐洲封建經濟形態研究》材料二:在中世紀晚期的西歐,國王通過慷慨頒授城市特許狀甚至以各種手段吸引手工業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領地建立城市,這些城市和商人成為國王的長期盟友。……隨著城市的興起,社會對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會上出現一股“教育熱”,各級教育在規模上都有所擴大。——據武寅《簡明世界歷史讀本》(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早期西歐的社會特征。(2)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指出:城市在中世紀晚期逐漸發展為現代社會的胚細胞。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答案:(1)政治上實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權較弱,國家呈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經濟上實行莊園和農奴制度;思想上基督教會擁有重要地位。(2)有利于商品經濟(或:工商業;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有利于城市自治(或:市民階層壯大);一些城市以財力支持王權,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王權的加強,為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城市興辦大學,推動教育的發展,有利于打破基督教會對思想的束縛。解析:(1)社會特征:根據材料“由地主貴族、俗人或僧侶,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圍內,對那里的居民辦理行政、征收賦稅的制度,而國王被縮成一個陰影而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早期政治上實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權較弱國家呈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濟上實行莊園和農奴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思想上基督教會擁有重要地位。(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有利于商品經濟(或:工商業;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有利于城市自治(或:市民階層壯大);根據材料“國王通過慷慨頒授城市特許狀甚至以各種手段吸引手工業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領地建立城市,這些城市和商人成為國王的長期盟友”可知,一些城市以財力支持王權,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王權的加強,為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根據材料“隨著城市的興起,社會對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各級教育在規模上都有所擴大”可知,城市興辦大學,推動教育的發展,有利于打破基督教會對思想的束縛。隨堂訓練1.“古羅馬后期社會陷入動亂,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去乞求附近富有的地主保護,即把自己的農田交給地主。不過命運待他不薄,他仍可以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不過是成了領主的佃農,那些沒有土地的窮人就只能靠賣身來生活。”材料可用來佐證()A.土地是區分社會等級的唯一標準 B.歐洲封建社會開始于古羅馬時代C.封建關系下權利和義務的均衡性 D.西歐封建社會產生的歷史必然性2.在西歐莊園制模式下,農民有意把自己的份地分成許多零散的條田與其他人的土地交錯分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真有自然災害來臨,也不至于摧毀整個地區。這種份地模式()A.提升了抵御天災的水平 B.阻止了自然災害的來臨C.分散了農民承擔的風險 D.旨在削弱莊園主的剝削3.中世紀的西方封建國家中,與君權平列的有教權。君權是世俗權力,管轄世俗界,教權是精神權力。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權利,封臣可以不對封主盡義務。這表明中世紀的西方封建國家()A.君主專制政體尚未形成 B.君權與教權的分權制衡C.封君與封臣間互不隸屬 D.國王與教會的矛盾尖銳4.9世紀時,英法等國國王為封建主領地上的城市頒發自治特許證書,把持市政的城市貴族因此選擇支持國王;12世紀末,城市培養的法學家逐漸成為國王統治機構的重要成員,教士已不再是國家文官的唯一來源了。西歐城市的這一變化()A.適應了資產階級的需要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興起C.有利于封建王權的加強 D.制約了代議制民主發展5.1075年教皇發布《教皇敕令》,激化了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與教皇的矛盾。皇帝要廢黜教皇,教皇則開除享利四世的教籍,所以封臣對皇帝的誓言都無效,德意志境內反對亨利四世的貴族聯合起來準備推舉新的國王。德皇被迫向教皇認錯懺悔。這一事件發映出,當時的西歐()A.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B.羅馬教會教權至上C.地方割據勢力膨脹 D.王權教權長期并立6.16世紀,歐洲各國政府逐漸加強了對高等教育的控制和干預。大學失去了其一貫的國際性,變成了服務于現實政治和地域發展的國內大學。這反映出歐洲()A.民族國家興起推動大學世俗化 B.文藝復興推動地方教育興起C.宗教改革使大學失去學術自由 D.封建教權逐漸突破政治束縛7.羅馬法有規定:“自由權是不可作價的東西。”同時,《民法大全》中也對自由的范圍作了界定: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權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強力阻礙為限。材料表明羅馬法()A.束縛了羅馬人民的生活 B.力求自由和秩序間的平衡C.主張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D.成就了羅馬帝國長治久安8.拜占庭帝國作為文化橋梁,必然得兼顧東西兩頭,否則橋面會不平整、橋梁也必然維持不久。在繼承了以希臘羅馬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國也“沒放過”東邊這頭……材料強調的是()A.拜占庭帝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發展B.拜占庭帝國繼承發展了古希臘羅馬文化C.拜占庭帝國的橋梁建筑聞名于東西方D.拜占庭帝國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9.最先在基輔羅斯傳播的拜占庭文明是教堂藝術,教堂藝術是集教堂建筑、繪畫、雕塑等多種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這反映了()A.基輔羅斯的藝術來源于拜占庭B.基督教成為基輔羅斯國教的必然性C.基輔羅斯的藝術文化歷史悠久D.基督教文化有利于拜占庭文明傳播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即把自己的農田交給地主。不過命運待他不薄,他仍可以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不過是成了領主的佃農,那些沒有土地的窮人就只能靠賣身來生活。”,可以看出社會的動亂,農民生活的困苦,向地主尋求保護,刺激了莊園與農奴制的產生,可見西歐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性,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土地區分社會等級的唯一標準,排除A項;“開始”表述錯誤,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2.答案:C解析:根據“如果真有自然災害來臨,也不至于摧毀整個地區”可知,西歐的農民通過采取措施分散風險,C項正確;這種份地經營方式是為了分散農民承當的風險,并沒有提升抵御天災的水平,也沒有減輕莊園主的剝削,排除AD項;這種份地經營方式不能阻止自然災害的來臨,排除B項。故選C項。3.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中世紀的西方封建國家中,與君權平列的有教權”、“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權利,封臣可以不對封主盡義務”可知,中世紀的西歐君主的權利并沒有達到專制的程度,表明君主專制政體尚未形成,A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出君權與教權的制衡關系,排除B項;封臣隸屬與封君,排除C項;材料主旨強調中世紀西歐君主的權利并沒有達到專制的程度,并沒有涉及國王與教會的矛盾問題,排除D項。故選A項。4.答案:C5.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在教權與皇權的斗爭中,教權最終占據上風,可見西歐時期的教會具有重要地位,教權高于皇權,故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中世紀是西歐封建制度發展階段,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地方割據勢力在材料中無從體現,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王權與教權的斗爭,不是長期并存排除D項。故選:B。6.答案:A解析:16世紀,隨著宗教改革的進行,近代民族國家興起,國家加強了對傳統大學的控制和干預,大學逐步服務于現實政治,為國家發展培養人才,體現了世俗化、民族化的發展方向。7.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自由權是不可作價的東西”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權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強力阻礙為限”可知,在羅馬法中,認可自由的價值,同時規定個人自由是從屬于法律之下,說明羅馬法力求公民自由和法律權威間的平衡,B項正確。材料不是強調羅馬法束縛人民生活,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有限制的自由,排除C項;羅馬帝國的長治久安材料中未體現,排除D項。8.答案:A解析:本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德勤測評面試題及答案
- 代理銷售制造合同樣本
- 2025年貴州健康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完美版
- 2025年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必考題
- 叉車駕駛考試題及答案
- 農田肥料管理的最佳實踐與試題及答案
- 農藝師2024年考試答題技巧試題及答案
- 農村山地購買合同樣本
- 2025年西安信息職業大學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1套
- 2024年農藝師考試通關秘籍錄像班啟示 傳奇試題及答案
- 天津市南開區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質量監測(一)地理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 【原創】學校書記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心得
- 2025年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榆林城市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液氯鋼瓶應急堵漏工具操作指導規程
- 自然辯證法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學
- 2025新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教案-第20課 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 股份制合作協議及企業章程草案
- 硬件工程師招聘筆試題及解答
- 脫硫塔內部結構優化設計-洞察分析
- 加油站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體系方案全套資料匯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