炔烴-教育學科教師輔導講義_第1頁
炔烴-教育學科教師輔導講義_第2頁
炔烴-教育學科教師輔導講義_第3頁
炔烴-教育學科教師輔導講義_第4頁
炔烴-教育學科教師輔導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小學1對1課外輔導專家PAGEPagePAGE6ofNUMPAGES6教育學科教師輔導講義講義編號學員編號:年級:高二課時數:3學員姓名:張心怡輔導科目:化學學科教師:周煥課題有機化學——炔烴授課時間:備課時間:2012.2.28教學目標了解乙炔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了解乙炔的實驗室制法及其注意點了解炔烴的性質掌握烯烴與炔烴的系統命名法教學內容[知識點歸納]乙炔:乙炔俗名電石氣,分子式是C2H2,結構簡式為CH≡CH。純凈的乙炔是無色、無臭的氣體,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由電石生成的乙炔中因混有磷化氫和硫化氫等雜質而有特殊的氣味。乙炔直線型分子,鍵角為180o。乙炔的實驗室制法1、藥品:碳化鈣(CaC2、俗名:電石)2、反應原理:CaC2+2H2O→Ca(OH)2+CH≡CH↑注意:該反應較為劇烈,所以有時為使反應緩和進行以獲得平穩的乙炔氣流,可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想一想:因為該反應是固液不加熱的發生裝置,那么能否用啟普發生器制取乙炔?答:事實上是不可以用啟普發生器制取乙炔的。原因有以下四點:1、因為碳化鈣與水反應劇烈,啟普發生器不易控制反應;2、反應放出大量熱,啟普發生器是厚玻璃壁儀器,容易因脹縮不均,引起破碎;3、生成物Ca(OH)2微溶于水,易形成糊狀泡沫堵塞導氣管和球形漏斗的下口;4、關閉導氣閥后,水蒸氣仍與電石作用,不能達到“關之即停”的目的。3、干燥:濃硫酸、堿石灰等4、收集:排水集氣法注意:由于乙炔在空氣里的爆炸極限是2.5%~80%,混入空氣點燃極易發生爆炸,所以我們不用排氣法收集乙炔。乙炔的化學性質1、氧化反應(1)燃燒反應:乙炔燃燒時火焰明亮,產生黑煙,并放出大量的熱能。2C2H2+5O2點燃4CO2+2H2O*乙炔在氧氣里燃燒時產生的火焰叫氧炔焰,氧炔焰的溫度達3000℃以上,可用來切割和焊接金屬。(2)乙炔易被氧化劑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加成反應:乙炔分子里碳碳原子間以叁鍵相結合,叁鍵中有兩個鍵容易斷裂,使碳原子能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相結合。由于乙炔分子里的兩個鍵在加成反應中分步斷裂,因此在不同情況下可以得到兩種加成產物。(1)與溴水加成:CH≡CH+Br2→CHBr=CHBr(1,2—二溴乙烯)CHBr=CHBr+Br2→CHBr2-CHBr2(1,1,2,2—四溴乙烷)(2)與H2加成:CH≡CH+H2催化劑CH2=CH2CH2=CH2+H2催化劑CH3CH3(3)與HCl加成:CH≡CH+HCl催化劑CH2=CHCl(氯乙烯)nCH2=CHCl催化劑[CH2-CH]n(聚氯乙烯,簡稱PVC)注意:1molCH≡CH與2molHCl加成時,第一步生成CH2=CHCl,第二步會生成2種加成產物,分別為CH2Cl-CH2Cl和CH3-CHCl2。3、聚合反應:nCH≡CH催化劑[CH=CH]n(聚乙炔)炔烴的性質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鍵的不飽和鏈烴叫炔烴。2、炔烴的通式:CnH2n-2(n≥2)注意:符合這個通式的卻不一定是炔烴,也可能是二烯烴。炔烴的化學性質氧化反應①燃燒:CnH2n-2+(3n-1)/2O2點燃nCO2+(n+1)H2O②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加成反應(能使溴水褪色)R-C≡CH+Br2→R-CBr=CHBrR-C≡CH+2Br2→R-CBr2-CHBr2R1-C≡C-R2+2H2催化劑R1-CH2-CH2-R2加聚反應:丙炔發生加聚反應的方程式nCH3-C≡CH催化劑[C=CH]n五、烯烴與炔烴的系統命名法命名規則(1)將含有雙鍵或三鍵的最長碳鏈作為主鏈,稱為“某烯”或“某炔”。(2)從距離雙鍵或三鍵最近的一端給主鏈上的碳原子依次編號定位。(3)用阿拉伯數字標明雙鍵或三鍵的位置(只需標明雙鍵或三鍵碳原子編號較小的數字)。用“二”“三”等表示雙鍵或三鍵的個數。(4)支鏈的定位應服從所含雙鍵或三鍵的碳原子的定位。例如:正確名稱:3-甲基-2-乙基-1-戊烯小練習:命名:命名:[課堂練習]1、1995年美國化學教授Lagow聲明他們的科研小組制得了一種很活潑的新物質—鏈式炔碳,即…—C≡C—C≡C—C—…(碳原子數為300~500)。對該物質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自然界可穩定存在B.在常溫下為氣態C.硬度比金剛石大D.和C60互為同素異形體2、科學家于1995年合成了一種分子式為C200H200的含多個C≡C鍵的鏈狀烴,其分子中C≡C鍵最多有()A.49個 B.50個 C.51個 D.無法確定3、等物質的量的乙烷、乙烯、乙炔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物質的量之比為()A.1:1:1 B.30:35:42 C.5:4:3 D.7:6:54、某氣態烴0.5mol能與1molHCl完全加成,加成后產物分子上的氫原子又可被3molCl2取代,則此氣態烴可能是()A.CH≡CHB.CH2=CH2C.CH≡C-CH3D.CH3-C≡C-CH35、由乙炔為原料制取CHClBr-CH2Br,下列方法中最可行是()A.先與HBr加成再與HCl加成B.先與HCl加成再與Br2加成C.先與Br2加成再與Cl2加成D.先與Cl2加成再與HBr加成6、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將aL乙炔和乙烯的混合氣體與足量的H2加成,消耗1.25aLH2,則乙烯和乙炔的體積比為()A.1∶1B.2∶1C.3∶1D.4∶17、含有一個三鍵的炔烴,加氫后產物的結構簡式為此炔烴可能的結構有(

)A.1種B.2種C.3種D.4種8、鏈狀單炔烴完全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4,滿足上述條件的烴的種數共有()A.3種 B.4種 C.5種 D.6種9、有amL三種氣態烴的混合物與足量O2點燃爆炸后,恢復至原來的狀況(常溫常壓),體積縮小2amL,則這三種烴不可能是(

)A.CH4、C2H4、C3H4B.C2H6、C3H6、C4H6C.C2H2、C2H6、C3H8D.CH4、C2H6、C2H210、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同屬離子型碳化物。請通過對CaC2制C2H2的反應進行思考,從中得到必要的啟示,判斷下列反應產物正確的是()A.ZnC2水解生成乙烷 B.Al4C3水解生成丙炔C.Mg2C3水解生成丙炔 D.Li2C2水解生成乙烯11、關于乙烯基乙炔(CH≡C—CH=CH2)分子的說法錯誤的是()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1摩爾乙烯基乙炔能與3摩爾Br2發生加成反應C.乙烯基乙炔分子內含有兩種官能團D.等質量的乙炔與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燒時的耗氧量不相同12、有xL乙烯和乙炔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需要消耗相同條件下的氧氣yL,則混合物體中乙烯和乙炔的體積比為()A. B. C. D.13、某溫度和壓強下,將4g由3種炔烴(分子中只含有一個C≡C)組成的混合體與足量的H2反應,充分加成后,生成4.4g三種對應的烷烴,則所得烷烴中一定有(

)A.異丁烷B.乙烷C.丙烷D.丁烷14、有兩種氣態鏈烴的混合氣體,已知它們都能使溴水褪色,且分子中碳原子數均小于5,1體積該混合氣完全燃燒后,可得3.6體積CO2和3體積水蒸氣(同溫同壓下測定)。(1)分析判斷兩種烴各為哪一類?(2)通過計算推理,確定這兩種烴的分子式及其體積分數。15、25℃和101kPa時,乙烷、乙炔和丙烯組成的混合烴32mL,與過量氧氣混合并完全燃燒,除去水蒸氣,恢復到原來的溫度和壓強,氣體總體積縮小了72mL,求原混合烴中乙炔的體積分數。16、在常用催化劑(如鉑、鈀)的催化下,氫氣和炔烴加成生成烷烴,難于得到烯烴,但使用活性較低的林德拉催化劑[Pd/(PdO、CaCO3),其中鈀附于碳酸鈣及少量氧化鉛上],可使炔烴的氫化停留在生成烯烴的階段,而不再進一步氫化。現有一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利用上述設計了一套由如下圖所示儀器組裝而成的實驗裝置(鐵架臺未畫出),擬由乙炔制得乙烯,并測定乙炔氫化的轉化率。若用含0.020molCaC2的電石和1.60g含雜質18.7%的鋅粒(雜質不與酸反應)分別與足量的X和稀硫酸反應,當反應完全后,假定在標準狀況下測得G中收集到的水VmL。已知:由電石生成的乙炔中往往混有一些雜質氣體,會使催化劑失效。所以我們可以使用NaClO溶液來吸收這些雜質氣體。試回答有關問題。(1)所用裝置的連接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接口的字母)。寫出A、C中所發生的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機物寫結構簡式):A__________、C______。(3)為減慢A中的反應速率,X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