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理論流派心理治療干預各論_第1頁
主要理論流派心理治療干預各論_第2頁
主要理論流派心理治療干預各論_第3頁
主要理論流派心理治療干預各論_第4頁
主要理論流派心理治療干預各論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講題:心理學主要理論任課教師:李敬陽職務/職稱:主任醫師所屬教研室:醫學心理學教研室聯系方式:第二章主要理論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第三節認知理論第四節人本主義理論第五節心理生物學理論第二章主要理論流派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又稱心理動力理論,弗洛伊德在19世紀末創立。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FreudS,1856~1939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

(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弗洛伊德最重要的發現就是潛意識。心理活動三個層次意識(conscious)前意識(preconscious)潛意識(unconscious)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

(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弗洛伊德最重要的發現就是潛意識。(unconscious)(preconscious)(conscious)“深層無意識”

“動力無意識”“被壓抑的無意識”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

(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

是心理活動中與現實聯系,能被自我意識所知覺。意識使個體保持對環境和自我狀態的知覺,對人的適應有重要的作用。1.意識(conscious)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

(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2.潛意識(unconscious)

是指個體無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動。

是不被外部現實、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種本能沖動、需求和欲望,或明顯導致精神痛苦的過去事件。

潛意識是整個心理活動中最具動力性的部分。

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

(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3.前意識(preconscious)

是指當時意識不到但隨時可以意識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識邊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內容。

是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緩沖地帶,從事警戒任務,阻止潛意識本能沖動到意識當中。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

精神分析學說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構成。1.本我(id)又稱伊的、原我2.自我(ego)3.超我(superego)

Theoryofpersonalitystructure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1.本我(id,伊的,原我)

存在于潛意識,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生物性的本能沖動,主要是性本能和攻擊本能。

性本能也稱為力必多(libido,意指欲力或性力)對人格發展尤為重要。全部能量的目的——追求快樂。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2.自我(ego)

在嬰兒期由本我產生,是與外部世界交往的通道,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內驅力的執行者,是現實生活的承擔者;

自我是否對外界有良好的適應體現著心理健康的水平,標志人格成熟的水平。遵循“現實原則”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3.超我(superego)

類似于良心與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義,大部分屬于意識的。是由社會規范、道德觀念等內化而成。按照社會法律、規范、倫理、習俗,對個人的動機行為進行監督管制,使人格達到社會要求的完善程度。遵循“至善原則”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id)(ego)(superego)快樂原則(principleofpleasure)至善原則(principleofperfect)現實原則(principleofreality)各種欲望和沖動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本我(Id):生物層面。自我(Ego):心理層面。

超我(Superego):社會層面。

人格是在企圖滿足本我欲望和爭取符合超我標準間相互作用中發展和形成的。即“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間起協調作用,保持平衡。“自我”無法調節時,就會產生各種精神障礙和病態行為。第一節精神分析理論一、主要的理論內容(一)潛意識理論(二)人格結構理論(三)性心理發展理論1.口欲期(oralstage)2.肛欲期(analstage)3.性器期(phallicstage)4.潛伏期(latencystage)5.生殖期(genitalstage)性心理發展階段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

一、主要理論內容二、經典條件反射理論三、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四、社會學習理論(LearningTheoryofBehavior)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

一、主要理論內容

行為(behavior):

狹義的行為:美國心理學家,華生,行為是個體活動中可直接觀察到的部分。廣義的行為:新行為學派,斯金納,個體內在的和外在的各種形式的運動,也包括主觀體驗、意識等心理活動和內臟活動。

一、主要理論內容

人的正常或病態行為都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和形成。

行為治療技術實際上是一些獲得、消除和改變行為的學習過程。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一、主要理論內容理論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經典條件反射理論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共同點學習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二、經典條件反射理論(Theoryofclassicconditionedreflex)

經典條件反射(classicconditioning),又叫反應性條件反射,它是以無條件反射為基礎而形成的。是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發現的。PavlovIP(1849-1936)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二、經典條件反射理論經典性條件反射實驗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二、經典條件反射理論非條件反射建立條件反射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二、經典條件反射理論(1)食物(US)唾液分泌(UR)非條件反射(3)鈴聲(CS)唾液分泌(CR)條件反射(2)鈴聲(CS)食物(US)唾液分泌強化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二、經典條件反射理論條件作用過程:

1.強化(reinforcement)非條件刺激US與條件刺激CS反復結合的過程。2.消退(extinction)如果US長期不與CS結合,已經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就會消失。

3.泛化(generalization)某些與CS相近的刺激也產生條件反應(CR)的效果。

什么是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學習而獲得的,是習得行為,由大腦皮質建立的暫時神經聯系。不能被個體隨意操作和控制,屬于反應性的行為。

什么是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學習而獲得的,是習得行為,由大腦皮質建立的暫時神經聯系。不能被個體隨意操作和控制,屬于反應性的行為。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

經典的條件反射是一切行為的基本單位。

不管是正常或病態的行為,適應性或非適應性的行為,都是經過“學習”而獲得的。

——華生J.B.Watson(1878-1954)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經典條件反射理論的意義:

強調環境刺激S對行為反應R的影響(S→R)

環境刺激可通過經典條件反射機制影響行為,并可支配內臟活動(白大衣現象;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正常和異常行為可由經典條件反射作用而獲得或矯正。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三、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B.F.Skinner

(1904-1990)

操作性條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又叫工具性條件反射(instrumentalconditioning)。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三、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在斯金納箱中,安放有一個食物盤。把一只饑餓的鴿子放入箱中,它在尋找食物時可能啄紅燈的窗戶而獲得了食物。如果這種操作偶然重復若干次,鴿子就會主動啄紅燈的窗戶。也就是說它學會了獲得食物的行為,食物是對啄紅燈的窗戶的獎勵,因此也稱為“獎勵性的學習”。什么是操作條件反射?

如果行為反應R(壓杠桿行為或回避行為)出現時總能獲得某種刺激結果S(食物刺激或撤消電擊),則個體可以逐漸學會對行為反應R的操作,這就是操作條件作用(operantconditioning)。

操作條件反射借助對工具操作的學習而形成。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操作性條件作用過程:正強化(positivereinforcement)

行為結果導致積極刺激增加,使該行為增強。負強化(negativereinforcement)

行為結果導致消極刺激減少,使該行為增強消退(extinction)

行為結果導致積極刺激減少,使行為反應減弱懲罰(punishment)

行為結果導致消極刺激增加,使行為反應減弱操作條件反射如何影響人的行為?

“為誰而玩?

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四、社會學習理論AlbertBandura

社會學習理論提出了另一種學習形式,稱作觀察學習或模仿學習。認為,人類的大量行為的獲得不是通過條件作用的途徑進行的。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BandruaA)是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建者。第二節行為學習理論四、社會學習理論宣稱模仿學習是人類學習的主要途徑。第三節認知理論一、主要理論內容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Neisser綜合了許多不同領域內相互滲透的觀點撰寫了《認知心理學》一書,該書的出版標志著認知心理學成為心理學領域的又一個理論學派,正式登上了心理學的歷史舞臺。第三節認知理論一、主要理論內容(一)認知心理學

廣義上認知心理學泛指一切以認知過程為對象的心理學研究,狹義專指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通過信息加工的方法研究人怎樣憑借感官接受信息、貯存信息、以及提取和運用信息的不同階段,強調已有的知識結構對行為和當前認知活動的決定作用,對人的知覺、記憶、概念形成、推理、問題解決以及語言的形成和運用進行研究。第三節認知理論一、主要理論內容

情緒的產生是直接受認知調節的,思維、情緒和行為幾乎是同時的。沒有不伴隨思維的情緒,也沒有無情緒的思維。

認知和情感似乎總是交織在一起。

(一)認知的特征:多維性、相對性、聯想性、發展性、先占性,整合性。(二)認知與情緒的關系:第三節認知理論一、主要理論內容

認知行為情感抑郁的人…憤怒的人…焦慮的人…第三節認知理論一、主要理論內容(三)與心理治療有關的認知理論1.Ellis的ABC理論

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首創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Ellis第三節認知理論一、主要理論內容1.Ellis的ABC理論在ABC理論中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個體對事件的看法、解釋及評價C代表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第三節認知理論一、主要理論內容1.Ellis的ABC理論A(誘發事件)B(自我信念)C1-消極結果C2–

積極結果D(觀念調整)第三節認知理論一、主要理論內容1.Ellis的ABC理論ABC理論是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理論,它是非理性思維導致情緒障礙和神經癥的主要理論。

主要觀點是:強調情緒或不良行為并非由外部誘發事件所引起,而是由于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造成的。第四節人本主義理論一、主要理論內容

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psychology)是20世紀中期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被認為是心理學的第三勢力(第一精神分析、第二行為主義)。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取向是現象學和存在主義為基礎,重視研究人的本性、動機、潛能,關注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決定論和精神分析的生物還原論。

“自我實現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核心。馬斯洛和羅杰斯等是主要代表人物。第五節心理生物學理論

心理生物學研究是目前心身相關研究中的最前沿部分,也是今后醫學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生理學的研究成果為心理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五節心理生物學理論一、主要理論內容

近年來,迅速發展的分子生物學和各種成像技術使人們對心理的生物學基礎有了更為精細和直觀地認識。(一)中樞神經遞質的研究(二)神經內分泌的研究(三)神經免疫學的研究(四)遺傳學的研究(五)腦影像技術(六)神經電生理及其他研究講題:心理治療任課教師:李敬陽職務/職稱:主任醫師所屬教研室:醫學心理學教研室聯系方式:第十二章心理治療第一節心理治療概述第二節精神分析療法第三節以來訪者為中心療法第四節行為治療第五節認知治療第六節支持性心理治療第七節森田療法第一節心理治療概述一、概念二、現代心理治療的基本要素三、心理治療的基本過程四、心理治療的基本原則五、心理治療的范圍第一節心理治療概述一、概念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以助人、治病為目的,由心理治療師基于有關的心理正常與異常的理論,有計劃地通過言語和非言語方式的人際互動過程影響患者,達到改變行為、減輕痛苦、健全人格、適應社會、治療疾病、促進康復的目的。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1.治療者必須是經過正規培訓。2.在專門醫療機構、場所實施。3.以幫助人、促進健康為目的。4.要遵循技術規范和倫理原則,符合法律要求。5.掌握適應癥6.對治療過程和后果能控制、查驗、及時發現副作用,進行合理解釋7.有理論和循證醫學依據三、心理治療基本過程(一)初期階段(二)中期階段(三)結束階段

建立治療同盟、收集信息、評估和確認問題及制定治療方案。依據治療方案,采取適宜的治療措施幫助患者解決心理問題,達到預期的治療目標。處理結束治療所產生的問題并幫助患者遷移和鞏固治療的效果。四、心理治療基本原則(一)信賴性原則(二)整體性原則(三)發展性原則(四)個性化原則(五)中立性原則(六)保密性原則五、心理治療的范圍(一)綜合醫院臨床各科的心理問題(二)精神科及相關的病人(三)各類行為問題(四)社會適應不良(五)其他問題第二節精神分析療法一、概況二、方法三、適應證與評價第二節精神分析療法精神分析療法(psychoanalyticpsychotherapy)是由奧地利神經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于19世紀末創立的,也被稱為深層心理學的方法或精神分析方向的心理治療。SigmundFreud1856~1939一、概況第二節精神分析療法精神分析療法的目的:挖掘潛意識,把他們帶到意識領域,解決早年的心理沖突,幫助病人進行人格的重建。快速聯想與以下詞有關的事物天空…幸福…鮮花…蠟燭…朋友…奶瓶…第二節精神分析療法二、方法(一)精神分析治療的基本技術

1.自由聯想(freeassociation)與解釋

2.釋夢(dreaminterpretation

)與解釋

3.阻抗(resistance)與解釋

4.移情(transference)與解釋5.解釋

第二節精神分析療法二、方法(一)精神分析治療的基本技術1.自由聯想2.釋夢3.阻抗4.移情5.解釋freeassociation

經典的方法:受治療者躺在沙發椅上完全放松,使其內心體驗及想法任意地涌出。正在想什么,包括突然出現的念頭,不考慮邏輯關系和道德標準,是否有意義或恰當。治療師資料進行分析,找出內在聯系。了解到無意識的精神活動。發掘出無意識之中的癥結所在。“自由地聯想”——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準則。第二節精神分析療法二、方法(一)精神分析治療的基本技術1.自由聯想2.釋夢3.阻抗4.移情5.解釋dreaminterpretation

釋夢是精神分析療法的重要手段,夢的研究不僅能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和內容,而且能了解那些被壓抑、被排斥于意識之外的、在自我防御活動時才表現出來的心理過程和內容。第二節精神分析療法二、方法(一)精神分析治療的基本技術1.自由聯想2.釋夢3.阻抗4.移情5.解釋resistance

阻抗是阻止受壓抑的沖突意識化。分析、解除阻抗,是治療的中心任務之一。阻抗,正是觸及了患者心理癥結之所在。因此辨認并幫助病人克服阻抗,釋放壓抑在潛意識的情感。第二節精神分析療法二、方法(一)精神分析治療的基本技術1.自由聯想2.釋夢3.阻抗4.移情5.解釋transference

受治療者將早年獲得重要關系人的行為方式轉移到其他人身上的心理現象稱為移情。這種移情是患者沒有意識到的。移情是治療的重要環節,一些問題只有在移情中才能表現出來。移情使其重新經歷、重新處理早期未能解決的沖突,使問題有可能得到積極有利的解決。第二節精神分析療法二、方法(二)精神分析治療過程簡介第二節精神分析療法三、適應證與評價

適應證一般包括各種神經癥、心境障礙、心身疾病以及某些人格障礙等。

經典的精神分析療法由于治療時間較長,費用較高,且需要患者有較強的領悟能力,對治療師的要求也較高,目前已較少使用。但隨著分析性心理治療,尤其是精神分析性短期焦點治療的不斷發展,這種方法正在逐漸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第三節來訪者為中心的心理治療以來訪者為中心療法是人本主義心理治療的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創立。第四節行為治療一、概況行為治療(behaviortherapy)

始于1950年代末。

是建立在行為學習理論基礎上的心理治療方法。第四節行為治療一、概況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包括:1.通過行為分析確立病人的靶癥狀或靶行為2.循序漸進3.強調實踐或練習第四節行為治療二、方法(一)系統脫敏療法(二)沖擊療法(三)厭惡療法(四)行為塑造法(五)松弛療法(六)生物反饋療法第四節行為治療二、方法(一)系統脫敏

系統脫敏療法是由WolpeJ所創立。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

治療師幫助患者建立與不良行為反應相對抗的松弛條件反射,然后在接觸引起這種行為的條件刺激中,將習得的放松狀態用于抑制焦慮反應,使不良行為逐漸消退(脫敏),最終使不良行為得到矯正。第四節行為治療二、方法(一)系統脫敏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治療程序:(1)設計和評定主觀不適等級表表13-1考試恐怖者的不適等級表刺激等級(5分制)

考前2周1

考前1周2

考前3天3考前1天進入考場45第四節行為治療二、方法(一)系統脫敏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治療程序:(2)松弛訓練第四節行為治療二、方法(一)系統脫敏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治療程序:(3)系統脫敏方法見教材脫敏過程需要8~10次,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每次30~40分鐘。第四節行為治療二、方法(二)沖擊療法floodingtherapy

沖擊療法又稱滿灌療法,其基本原則與系統脫敏法相反。第四節行為治療二、方法(三)厭惡療法

aversiontherapy

厭惡療法是一種通過輕微的懲罰來消除適應不良行為的治療方法。

厭惡療法主要適用于露陰癖、戀物癖、酒精依賴及強迫癥等。第四節行為治療二、方法(四)行為塑造法

Behaviormodeling

是一項通過強化而產生某種期望的良好行為出現的治療技術。

根據斯金納操作條件反射設計

(五)

松弛療法(relaxationtherapy),放松訓練,是通過機體的主動放松使人體驗到身心的舒適以調節因緊張反應所造成的紊亂的心理生理功能的一種行為療法。

松弛療法生理效應:交感神經系統活動降低,耗氧量降低,心率、呼吸率減慢,收縮壓下降,腦電波多呈a波等。對抗緊張和焦慮。方法:漸進性松弛療法

是由美國生理學家EdmundJacobson創建的最常用的一種行為療法。Jacobson發現,通過肌肉緊張和松弛的轉變可明顯降低肌肉的張力。EdmundJacobson(1888~

1983)緊張—松弛周期循環:手→臂→頭面→頸部→軀干→下肢→腳松馳療法

適應癥:對于心理緊張性焦慮和各種伴有緊張和疼痛的軀體不適有肯定療效,并廣泛用于頭痛、高血壓和睡眠障礙的患者。

(六)

生物反饋療法(biologicalfeedbacktherapy)是指在電子儀器幫助下,將身體內部的生物電活動加以放大,以視覺(如儀表讀數)或聽覺(加蜂鳴音)形式呈現出來,使患者得以了解自身的機體狀態,并學會在一定程度上隨意地控制和矯正不正常的生理變化。肌電反饋儀皮溫反饋儀皮電反饋儀腦電反饋儀心率反饋儀血壓反饋儀。常用的生物反饋儀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

皮溫反饋儀肌電反饋儀第四節行為治療三、適應證與評價1.恐懼癥、強迫癥及焦慮癥等。2.各種進食障礙,煙酒及藥物依賴等。3.戀物癖、異裝癖、露陰癖、窺陰癖、摩擦癖等。4.高血壓、心律失常、胃潰瘍等心身疾病。適應證:第四節行為治療三、適應證與評價行為療法廣泛適用于各種存在行為異常的個體,但人格障礙或抑郁癥的病人治療效果有限。評價:第五節認知治療一、概況認知治療(cognitivetherapy):是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末的一種治療方法體系,它是以矯正思維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心理治療。認知治療理論認為患者的心理痛苦大多是認知過程發生機能障礙的結果,治療的著眼點應放在患者的認知上。第五節認知治療二、方法Ellis的理性情緒療法Beck的認知行為療法第五節認知治療二、方法(一)理性情緒療法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造成受治療者情緒困擾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解決情緒和行為問題。(Rational-EmotiveTherapy,簡稱RET)AlbertEllis理性情緒療法ABCDEF模式:A(事件)B(信念)C(情緒或行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