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子》四章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老子》四章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1學習目標1.翻譯課文。2.領悟《老子》四章的思想內涵。3.探究儒道之異同。學習目標2返回教學重點
一、對老子四章所闡釋思想的深層認識。二、關于文中所論美丑、善惡、有余和不足的認識。返回教學重點一、對老子四章所闡釋思想的深層認3范曾·老子出關圖相關圖片范曾·老子出關圖相關圖片4
背景簡介
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經過長期休養生息發展了起來,而王室的力量卻逐步衰微,漸漸喪失控制諸侯的能力。強大了的諸侯,不再對周王室唯命是從了,他們有的蠶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別的諸侯國。據史書記載,春秋242年間,有36名君主被殺,52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480多起,諸侯的盟會450余次。背景簡介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經過5背景簡介返回
老子所處的時代,天下大亂,諸侯混戰,統治者貪求無厭,無德無能卻好大喜功,強作妄為。使百姓饑寒交迫,疲于奔命。結果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下,老子針對統治者的治國方略,提出“無為而治”的思想,呼吁統治者要“無為”,不要過多干涉百姓生活。老子的“無為”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要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數千年來,老子的“無為”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性格行為和人生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背景簡介返回老子所處的時代,天下大亂,諸6
老子試圖建立一個適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論,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道)。老子認為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即是陰陽轉化。轉化的方法(德)來源于事物的規律(道)。太極陰陽老子試圖建立一個適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論,一切事物都遵循7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誕生,春秋時期楚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誕生,8
《老子》道家著作,亦稱《道德經》,《老子五千文》,相傳為春秋末年老子所著。
《老子》現一般認為編定于戰國中期,存有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一章為《道經》,后四十四章為《德經》,歷代關于《道經》、《德經》的次序、真偽多有爭論。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德經》在《道經》前,為現存最早的《老子》抄本。《老子》提出一個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具有豐富的樸素辯證法的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有很大影響,還涉及到兵法、天文、養生等方面,道教奉之為主要經典,稱《道德真經》。歷代注解達百部,主要有西漢河上公注,魏王弼注,宋林希逸《道德真經口義》,明焦竑《老子翼》,清畢沅《老子道德經考異》等。近人馬敘掄有《老子校注》、高亨有《老子注釋》。現存最早的手抄本【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老子》道家著作,亦稱《道德經》,9
《史記》載(老子)“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楚國苦縣厲鄉,即現今的亳州市渦陽縣閘北鄭店。老子曾擔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圖書典籍,學問淵博,見周王室衰微,棄官西去,至函谷關遇見關令尹喜。尹喜請求他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終成了隱士,“莫知所終”(《史記》)。
《道德經》又名《老子》,文約義豐,雖僅五千言,卻包含著十分豐富深刻的哲學思想。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是“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說,把宇宙看成一個自然產生、自然演變的過程,天地萬物是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學的精髓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還提出對立面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事物總要走向它的反面。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張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認為“柔弱勝剛強”。這種觀點在一定條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視矛盾雙方的斗爭,把轉化看成是無條件的循環往復。《老子》介紹
【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史記》載(老子)“楚苦縣厲鄉曲仁里10《老子》介紹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張“無為”,認為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反映了當時統治者的無力,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但他對“侯王”的告誡,如“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卻是很精辟的。《老子》的歷史觀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死不相往來”。老子哲學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學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自漢以后注釋《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國古籍中是罕見的。老子不但創立了我國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說影響了后來整個中國哲學史的發展,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返回【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老子》介紹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張“無11第1則第11章【原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譯文】用三十根輻條制造的一個車輪,當中空的地方可以用來裝車軸,這樣才有了車的作用。【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1則第11章【原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12第1則第11章
【原文】“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譯文】用泥土燒成的器皿,當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東西,這樣才有了器皿的作用。以為:是“以……為”,把……作為……用:作用。【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1則第11章
【原文】“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13第1則第11章
【原文】“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譯文】開窗戶造方子,當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東西和住人,這樣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戶牖:窗戶。【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1則第11章
【原文】“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14
第1則第11章
【原文】“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原文】所以“有”利的存在,“無”才會發揮作用。故:所以。為:發揮。【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第1則第11章
【原文】“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15【老子的結論】總結上面所講,“有之以為利”這里的“有”可以被解釋為有利條件,“無之以為用”這里的“無”可以被解釋為使得有利條件發揮作用。“有無相生”“利,用”也是一樣是不可分離的,這個也就是“道”。這個只是一般的比較淺顯的道理,解釋起來比較容易,說多了只會是故弄玄虛。三十根輻條連在一個輪轂上,當轂心鑿空,可以插上車軸當作車輪用。和泥制作器皿,當泥坯成形擁有一個器皿的儲物空間,可以用作器皿來儲物。在房子的墻壁上開鑿出一個窗戶,有了這個透光透氣的窗戶,那么整個房子就可以讓人來居住。所以擁有一個實體的東西是一種財富,把這個東西稍稍改造、挖空,使之產生一種靈動,能與外界的事物相互結合,相互作用,就有了用處。【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老子的結論】總結上面所講,“有之以為利”這里的“有”可以被16第2則(第24章)【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譯文】抬起腳尖想提高自己的高度,反而會站不穩。跨者不行把正常的兩步并作一步走路,反而不會走快。企:這里的“企”不是企業的者的意思,是提高提升自己的意思。【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2則(第24章)【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7
第2則(第24章)
【原文】“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譯文】憑著自己的眼睛去看反而看不清。只憑著自己的主意去判斷事情,反而不會分清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沒有功勞。自大自滿的人反而不會長久。自矜:自大自滿。自伐:自我夸耀。【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第2則(第24章)
【原文】“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18第2則(第24章)
【原文】“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譯文】如果從“道”的方面來說:上面的行為都是多余、累贅不堪的東西,就如同剩飯、贅瘤一樣,百害而無一利。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避免它,不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2則(第24章)
【原文】“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19
【老子的結論】
老子在本章闡述了一些反面的行為,這里讓我想起了上一章的那就“故教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都是告訴世人要有道德,如果做最真的自己不失道德。
體道悟道守道得道。下面請看立志故事。【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老子的結論】
老子在本章闡述了一些反面的行為,這里讓我想20
【理解課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說欲速則不達;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人能修到這些德行已算不易,可是,這些對于道來說只能是贅行。可見,道之大啊,包容一切也是說真正的道是自然而然不加任何修飾的。【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理解課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說欲速則不達;自見21
第3則(第33章)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譯文】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聰明。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知:了解。智:聰明的人。自知:是“知自”,了解自己。【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第3則(第33章)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2
第3則(第33章)
【原文】“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譯文】能夠戰勝別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夠戰勝自己的弱點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勝:是“勝自”,戰勝自己。強:形容詞做名詞,強者。【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第3則(第33章)
【原文】“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23第3則(第33章)
【原文】“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譯文】能夠知足而淡泊財物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有。能夠自強不息的人才能算是有志氣。【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3則(第33章)
【原文】“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新24
第3則(第33章)
【原文】“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譯文】不失“道”順其自然的人才能夠長久,而能夠真正死而不忙者才算是真正的長壽。【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第3則(第33章)
【原文】“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25【老子的結論】說到死而不亡,國外有很多用科學去研究如何長壽,咱們中國其實在古代很久以前就已經知道這個方法了,古代“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等等都能說是死而不忙,因為他們都活在咱們心中。現代有偉大的“毛主席”“雷鋒”等。其實有些東西只要是順其自然去做,即使你不想得到的沒有要求得到的,也會順其自然的到你身邊。而且你不會把他看的太重。這也是得“道”人的智慧。【老子的結論】說到死而不亡,國外有很多用科學去研究如何長壽,26第4則(第64章)【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譯文】安定的局面容易持守,沒有跡象的事物容易圖謀;脆弱的東西容易分解,細微的東西容易散失;所以要在事情尚未萌芽之時,就預先處理好。亂事在尚未形成的時候就要預防以免發生之時難以處理。第4則(第64章)【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27第4則(第64章)【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譯文】合抱的大數要從嫩芽開始生長(好比樹的成長過程);九層高臺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壘起來的(好比高樓搭建的過程);千里之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第4則(第64章)【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28第4則(第64章)【原文】“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譯文】逞強者必敗,貪婪者比失,圣人無為不貪,因此,不敗,不執著,所以不會有失。第4則(第64章)【原文】“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29第4則(第64章)【原文】“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不慎終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譯文】人們經常做一些事情,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卻在最后管他失敗了。這是由于沒有把握好最后,如果在最后也能像開始那樣謹慎小心,就不會失敗了。第4則(第64章)【原文】“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30第4則(第64章)【原文】“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譯文】所以圣人“不爭”,圣人所追求的是一般人所遺棄的(所以圣人不回去收藏平常人所認為的珍寶玩物,這也證明了老子老師所說的“不貴難得之貨”)。第4則(第64章)【原文】“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31
【老子的結論】
圣人所學的是平常人認為不值得學的東西,這樣反而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好比人們誤解老子認為其迷信,其實不然。圣人始終輔佐萬物適應自然為已任,從不敢妄為。圣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奢求不妄為,絕圣棄智,不貴難得之貨,致虛極,守靜篤,無為,無欲,無我,謙虛,謙下,不爭。
【老子的結論】
圣人所學的是平常人認為不值得學的東西,這樣32【探究課文】問題1、“當其無”似乎應該理解成,“只管做好,先不要考慮是否有用,做好了自然就會有用,只管把輪做好,自然有車之用;只管把門窗做好,自然就有室之用;……一副好車輪肯定有用武之地,一套好門窗自然有房間用到它。所以只管做好,自然有用……如何理解?【探究課文】問題1、“當其無”似乎應該理解成,“只管做好,先33【探究課文】明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實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虛的作用。本章最后一句“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譯文:有形的東西是給人方便使用的,無形的空間才是活動的地方。如天與地之間是中空的才能讓萬物來去無阻,通行無礙,如天與地之間,沒有這個中空的地方,萬物就沒有活動與生化的余地了。【探究課文】明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實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虛的34【探究課文】有無相生,有就是實,無并不是沒有,是虛無空無,一個空口袋里可以裝東西。一無所有才是真正擁有的開始。無的狀態是道,有有的優點,無有無的價值。就像書法里的黑與白。白即空白,指墨跡以外的紙上空間,也可稱之為虛象。黑,指落在紙上的黑跡,也可謂實象。空白在書法作品藝術藝術中,也是審美對象,是整幅書作的“半壁江山”,沒有空白,便無書法。孟子曰:“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大而化之謂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謂之神。”充實是美的先決條件,“神”則是最高境界之“虛”。萬事萬物都是一個相對的存在。生命有時,有生就有死,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佛教徒把這句話反過來讀——“未知死,焉知生?”
【探究課文】有無相生,有就是實,無并不是沒有,是虛無空無,一35【探究課文】2、第2則中。老子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為了說明什么道理?明確:運用比喻的手法,說明在生活中,人不應該自以為是,否則反而會達不到應有的目的,成為“物或惡之”的“余食贅肉”,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探究課文】2、第2則中。老子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為了說明36第3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明確:對比論證闡述了自己對生活的一種獨特理解,這也正是人們難以做到的。第3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37第4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述了什么道理?
明確:類比論證。
道理:做事要有預見,人及時處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想辦法處理它。“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因為“無禍患常積于忽微”。第4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述了什么道理?38探討從第2、3則中,我們如何看待老子所講的道理呢?
明確:任何事都是難易相成,高下相對的,所以應當正確對待來自生活中的問題,即不能只看到難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為是。探討從第2、3則中,我們如何看待老子所講的道理呢?39【藝術特色】一、韻律美句式長短搭配,講究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便于記憶。如本課第十一章:其中的“智”、“力”、都是i韻,讀起來鏗鏘有力,順口好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藝術特色】一、韻律美40
【藝術特色】
二、喻像美《老子》是論說抽象道理的,而其中經常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物說理,使文章生動形象、簡潔直觀。如本課第二章:用張弓來比喻自然法則,進而闡釋自己的思想觀點,極其形象生動地揭示出深刻的哲理。道德經第十一章:三十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燃埴為器,當其無有,埴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用車輪的例子來說明,我們要善于利用空虛之處。
【藝術特色】
二、喻像美41
【藝術特色】
三、結構美時而整齊統一,時而錯綜變化,令人目不暇接。如本課第一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已”這一句本可以采用整齊句式“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但是,作者為避免結構呆板,變化一下說法,使句子具有錯綜美。道德經第11章:三十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燃埴為器,當其無有,埴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藝術特色】
三、結構美42拓展閱讀1、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老子曰:大功告成,諸事辦妥,老百姓都認為我本來就是這樣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說,完成功業的過程沒有受他人強制的感覺,是人們的本性使然。人有趨利避害的本性;有被習慣左右行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習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創新,適時改變自己的習慣和習俗以適應外界環境的本性。順著這些本性去完成功業,人們會覺得原本就如此,很順當,不會有牽強和被強迫的感覺和不滿。完成功業也就自然而然。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夠事半功倍的根據。拓展閱讀1、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43拓展閱讀2、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曰:領導者的行事原則是做而不爭奪。正因為不爭奪所以普天之下的人們都無法與之爭奪。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商場之高手,也為而不爭。不爭者之所以反而得勝,正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無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爭而勝。拓展閱讀2、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44拓展閱讀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老子曰:知道適時終止可以不陷入危險的境地。因為沒有達到滿盈的程度,所以能夠在事物趨于破舊的時候浴火重生。老子認為“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事物發展壯大而達到滿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漸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說它漸漸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會早衰亡。因此領導者不應當過分追求壯大,使事物趨于滿盈而過早走向死亡。反而應當注意發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過早滿盈的程度,因而能夠從容創新,使事物在破舊死亡之前能夠浴火重生,脫胎換骨而處于有足夠發展空間的新狀態,因而能夠繼續發展。拓展閱讀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45名句積累知人者智,勝人者有力,大直若屈,禍兮福之所倚,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福兮禍之所伏。名句積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大巧若拙,大辯若訥。46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時,遇見一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
,老翁對老子略略施了個
禮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愿向您討教個明白。他得意地說:我今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到現在,一直是游手好閑地輕松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他們開墾百畝沃田卻沒有一席之地,修了萬里長城而未享轔轔華蓋,建了四舍屋宇卻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墳。而我呢,雖一生不稼不穡,卻還吃著五谷;雖沒置過片磚只瓦,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現在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生,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子聽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說:請找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來。作者逸事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時,遇47作者逸事
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如果只能擇其一,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愿取石頭?老翁將磚頭取來放在自己的面前說:我當然擇取磚頭。老子撫須笑著問老翁:為什么呢?
老翁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楞沒角,取它何用?而磚頭卻用得著呢。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大家要石頭還是要磚頭?
眾人都說要磚頭而不要石頭。老子又回過頭來問老翁: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頭壽命長?
老翁說:當然石頭了。老子釋然而笑說: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擇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擇它,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壽雖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于人于天無用,天人皆摒棄,倏忽忘之,長亦是短啊。老翁頓然大慚。返回
作者逸事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48
老聃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常纏著家將要聽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占卜、觀星測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龍,請一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間人為貴,眾人之中王為本。”老聃問道:“天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問:“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問。“清者窮盡處為何物?”先生道:“先賢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仰頭觀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為何物,徹夜不能寐。作者逸事
老聃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常纏著家將要聽49作者逸事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倫,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倫,故尊卑長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長短堅脆可別也。”老聃問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尊卑長幼,何人定而分之?長短堅脆,何人劃而別之?”先生道:“皆神所為也。”老聃問道。“神何以可為也?”先生道:“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為也。”老聃問:“神之能何由而來?神之功何時而備?”先生道:“先師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視物而思,觸物而類,三日不知飯味。作者逸事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50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也。君不行天意則廢,民不順君牧則罪,此乃治國之道也。”老聃問道:“民生非為君也,不順君牧則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則如將在外也;將在外則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則天意有所不領。”老聃問道:“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聽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濕,迎風不覺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為貴。失和則交兵,交兵則相殘,相殘則兩傷,兩傷則有害而無益。故與人利則利己,與人禍則禍己。”老聃問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爭,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則得小禍,然而君可以治也。國爭,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則得大禍,大禍者,君之過也,何以自治?”老聃問:“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于是,遍訪相邑之士,遍讀相邑之書,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作者逸事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51
老子的師父常摐老人生病了,老子前去看望,問他:“先生的病已經很重了,難道您沒有什么話要留給弟子們的嗎?常摐說:我是要告訴你一些話的。老子一聽,便說:“愿先生教我。”常摐道:“我先問你,經過故鄉要下車步行,你知道這里面的道理嗎?”老子回答:“這就是說不要忘記過去。”常摐笑了笑說:“你回答得對。”我再問你,“經過喬木的下面要快步走,知道這里面的道理嗎?”老子回答:“這就是說要敬重年長。”常摐又笑了笑說:“你又回答對了。”說著,他將口張開,指著對老子說道:“你看,我的舌頭和牙齒還在嗎?”老子回答說:“你的舌頭還在,牙齒都掉光了。”“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老子突然明白了師父要講什么,便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我明白了,您要說的就是舌頭還在,就是因為它柔軟,牙齒沒有了,就是因為它堅硬。”常摐見老子領悟得如此迅速,非常高興,他對老子說道:“你講得非常對。天下的事理都在這里面了,我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告訴你的了。”作者逸事
老子的師父常摐老人生病了,老子52
探究儒道的異同。
1、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講先天下之憂而憂、道家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儒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道家政治渺小藝術永恒。
探究儒道的異同。
1、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講先天下之憂53探究儒道的異同。2、孔子的一句話,卻剛好詮釋了儒道的最大區別。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歷史上歷朝歷代,大多數統治者,都以內用黃老,外示孔孟的治國方針,其實道家的無為思想一直影響著歷朝歷代,就好像每天都要喝水一樣,因為每天都喝水,水就已經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常常只會欣賞到山的壯美,卻忽略了水的智慧。探究儒道的異同。2、孔子的一句話,卻剛好詮釋了儒道的最大區別54探究儒道的異同。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這句話就已經說出了儒道之別,道如水,悠然而又淡泊,儒似山,崇高而又安寧。儒家講究禮儀尊孔孟之道道家講求修身養性~有樸素唯物主義探究儒道的異同。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這句55探究儒道的異同。3、儒道互補,這在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中是個老而又老的話題了,然而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我們又可以從這個古老的話題中不斷地引發出新的思考。從內在的、隱蔽的、發生學的意義上講,儒道互補有著兩性文化上的內涵;而從外在的、公開的、符號學的意義上講,儒道互補又有著美學上的功能。在相當一段時間里,國內學者根據由馬克思、恩格斯所肯定的西方現實主義的價值取向,將具有“興、觀、群、怨”傳統、主張用藝術來干預現實的儒家美學,看作中國古典藝術的主流;而將“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探究儒道的異同。3、儒道互補,這在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中是個老而56探究儒道的異同。“塞瞽曠之耳”的道家思想,視為文化虛無主義和藝術取消主義的逆流。最近一個時期,作為庸俗社會學的一種反動,大陸學者則又與港臺學界彼此呼應,在“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道家美學中發現了西方現代派藝術所夢寐以求的寫意的風格和自由的境界,認為這才代表了中國藝術的真正精神;相比之下,儒家的那套“發乎情,止乎禮義”的詩教傳統,卻因急功近利而顯得過于狹隘。探究儒道的異同。“塞瞽曠之耳”的道家思想,視為文化虛無主義57返回用儒家思想積極進取用道家思想超然物外返回用儒家思想積極進取用道家思想超然物外58老子塑像老子塑像59統編版《《老子》四章》教學課件160作業課后閱讀《老子》,體悟其思想。作業課后閱讀《老子》,體悟其思想。61《老子》四章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老子》四章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62學習目標1.翻譯課文。2.領悟《老子》四章的思想內涵。3.探究儒道之異同。學習目標63返回教學重點
一、對老子四章所闡釋思想的深層認識。二、關于文中所論美丑、善惡、有余和不足的認識。返回教學重點一、對老子四章所闡釋思想的深層認64范曾·老子出關圖相關圖片范曾·老子出關圖相關圖片65
背景簡介
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經過長期休養生息發展了起來,而王室的力量卻逐步衰微,漸漸喪失控制諸侯的能力。強大了的諸侯,不再對周王室唯命是從了,他們有的蠶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別的諸侯國。據史書記載,春秋242年間,有36名君主被殺,52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480多起,諸侯的盟會450余次。背景簡介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經過66背景簡介返回
老子所處的時代,天下大亂,諸侯混戰,統治者貪求無厭,無德無能卻好大喜功,強作妄為。使百姓饑寒交迫,疲于奔命。結果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下,老子針對統治者的治國方略,提出“無為而治”的思想,呼吁統治者要“無為”,不要過多干涉百姓生活。老子的“無為”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要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數千年來,老子的“無為”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性格行為和人生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背景簡介返回老子所處的時代,天下大亂,諸67
老子試圖建立一個適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論,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道)。老子認為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即是陰陽轉化。轉化的方法(德)來源于事物的規律(道)。太極陰陽老子試圖建立一個適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論,一切事物都遵循68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誕生,春秋時期楚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誕生,69
《老子》道家著作,亦稱《道德經》,《老子五千文》,相傳為春秋末年老子所著。
《老子》現一般認為編定于戰國中期,存有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一章為《道經》,后四十四章為《德經》,歷代關于《道經》、《德經》的次序、真偽多有爭論。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德經》在《道經》前,為現存最早的《老子》抄本。《老子》提出一個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具有豐富的樸素辯證法的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有很大影響,還涉及到兵法、天文、養生等方面,道教奉之為主要經典,稱《道德真經》。歷代注解達百部,主要有西漢河上公注,魏王弼注,宋林希逸《道德真經口義》,明焦竑《老子翼》,清畢沅《老子道德經考異》等。近人馬敘掄有《老子校注》、高亨有《老子注釋》。現存最早的手抄本【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老子》道家著作,亦稱《道德經》,70
《史記》載(老子)“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楚國苦縣厲鄉,即現今的亳州市渦陽縣閘北鄭店。老子曾擔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圖書典籍,學問淵博,見周王室衰微,棄官西去,至函谷關遇見關令尹喜。尹喜請求他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終成了隱士,“莫知所終”(《史記》)。
《道德經》又名《老子》,文約義豐,雖僅五千言,卻包含著十分豐富深刻的哲學思想。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是“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說,把宇宙看成一個自然產生、自然演變的過程,天地萬物是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學的精髓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還提出對立面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事物總要走向它的反面。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張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認為“柔弱勝剛強”。這種觀點在一定條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視矛盾雙方的斗爭,把轉化看成是無條件的循環往復。《老子》介紹
【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史記》載(老子)“楚苦縣厲鄉曲仁里71《老子》介紹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張“無為”,認為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反映了當時統治者的無力,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但他對“侯王”的告誡,如“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卻是很精辟的。《老子》的歷史觀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死不相往來”。老子哲學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學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自漢以后注釋《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國古籍中是罕見的。老子不但創立了我國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說影響了后來整個中國哲學史的發展,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返回【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老子》介紹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張“無72第1則第11章【原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譯文】用三十根輻條制造的一個車輪,當中空的地方可以用來裝車軸,這樣才有了車的作用。【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1則第11章【原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73第1則第11章
【原文】“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譯文】用泥土燒成的器皿,當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東西,這樣才有了器皿的作用。以為:是“以……為”,把……作為……用:作用。【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1則第11章
【原文】“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74第1則第11章
【原文】“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譯文】開窗戶造方子,當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東西和住人,這樣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戶牖:窗戶。【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1則第11章
【原文】“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75
第1則第11章
【原文】“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原文】所以“有”利的存在,“無”才會發揮作用。故:所以。為:發揮。【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第1則第11章
【原文】“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76【老子的結論】總結上面所講,“有之以為利”這里的“有”可以被解釋為有利條件,“無之以為用”這里的“無”可以被解釋為使得有利條件發揮作用。“有無相生”“利,用”也是一樣是不可分離的,這個也就是“道”。這個只是一般的比較淺顯的道理,解釋起來比較容易,說多了只會是故弄玄虛。三十根輻條連在一個輪轂上,當轂心鑿空,可以插上車軸當作車輪用。和泥制作器皿,當泥坯成形擁有一個器皿的儲物空間,可以用作器皿來儲物。在房子的墻壁上開鑿出一個窗戶,有了這個透光透氣的窗戶,那么整個房子就可以讓人來居住。所以擁有一個實體的東西是一種財富,把這個東西稍稍改造、挖空,使之產生一種靈動,能與外界的事物相互結合,相互作用,就有了用處。【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老子的結論】總結上面所講,“有之以為利”這里的“有”可以被77第2則(第24章)【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譯文】抬起腳尖想提高自己的高度,反而會站不穩。跨者不行把正常的兩步并作一步走路,反而不會走快。企:這里的“企”不是企業的者的意思,是提高提升自己的意思。【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2則(第24章)【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78
第2則(第24章)
【原文】“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譯文】憑著自己的眼睛去看反而看不清。只憑著自己的主意去判斷事情,反而不會分清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沒有功勞。自大自滿的人反而不會長久。自矜:自大自滿。自伐:自我夸耀。【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第2則(第24章)
【原文】“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79第2則(第24章)
【原文】“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譯文】如果從“道”的方面來說:上面的行為都是多余、累贅不堪的東西,就如同剩飯、贅瘤一樣,百害而無一利。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避免它,不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2則(第24章)
【原文】“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80
【老子的結論】
老子在本章闡述了一些反面的行為,這里讓我想起了上一章的那就“故教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都是告訴世人要有道德,如果做最真的自己不失道德。
體道悟道守道得道。下面請看立志故事。【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老子的結論】
老子在本章闡述了一些反面的行為,這里讓我想81
【理解課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說欲速則不達;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人能修到這些德行已算不易,可是,這些對于道來說只能是贅行。可見,道之大啊,包容一切也是說真正的道是自然而然不加任何修飾的。【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理解課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說欲速則不達;自見82
第3則(第33章)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譯文】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聰明。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知:了解。智:聰明的人。自知:是“知自”,了解自己。【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第3則(第33章)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83
第3則(第33章)
【原文】“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譯文】能夠戰勝別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夠戰勝自己的弱點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勝:是“勝自”,戰勝自己。強:形容詞做名詞,強者。【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第3則(第33章)
【原文】“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84第3則(第33章)
【原文】“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譯文】能夠知足而淡泊財物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有。能夠自強不息的人才能算是有志氣。【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第3則(第33章)
【原文】“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新85
第3則(第33章)
【原文】“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譯文】不失“道”順其自然的人才能夠長久,而能夠真正死而不忙者才算是真正的長壽。【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新教材】5《老子》四章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共61張PPT)
第3則(第33章)
【原文】“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86【老子的結論】說到死而不亡,國外有很多用科學去研究如何長壽,咱們中國其實在古代很久以前就已經知道這個方法了,古代“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等等都能說是死而不忙,因為他們都活在咱們心中。現代有偉大的“毛主席”“雷鋒”等。其實有些東西只要是順其自然去做,即使你不想得到的沒有要求得到的,也會順其自然的到你身邊。而且你不會把他看的太重。這也是得“道”人的智慧。【老子的結論】說到死而不亡,國外有很多用科學去研究如何長壽,87第4則(第64章)【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譯文】安定的局面容易持守,沒有跡象的事物容易圖謀;脆弱的東西容易分解,細微的東西容易散失;所以要在事情尚未萌芽之時,就預先處理好。亂事在尚未形成的時候就要預防以免發生之時難以處理。第4則(第64章)【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88第4則(第64章)【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譯文】合抱的大數要從嫩芽開始生長(好比樹的成長過程);九層高臺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壘起來的(好比高樓搭建的過程);千里之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第4則(第64章)【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89第4則(第64章)【原文】“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譯文】逞強者必敗,貪婪者比失,圣人無為不貪,因此,不敗,不執著,所以不會有失。第4則(第64章)【原文】“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90第4則(第64章)【原文】“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不慎終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譯文】人們經常做一些事情,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卻在最后管他失敗了。這是由于沒有把握好最后,如果在最后也能像開始那樣謹慎小心,就不會失敗了。第4則(第64章)【原文】“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91第4則(第64章)【原文】“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譯文】所以圣人“不爭”,圣人所追求的是一般人所遺棄的(所以圣人不回去收藏平常人所認為的珍寶玩物,這也證明了老子老師所說的“不貴難得之貨”)。第4則(第64章)【原文】“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92
【老子的結論】
圣人所學的是平常人認為不值得學的東西,這樣反而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好比人們誤解老子認為其迷信,其實不然。圣人始終輔佐萬物適應自然為已任,從不敢妄為。圣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奢求不妄為,絕圣棄智,不貴難得之貨,致虛極,守靜篤,無為,無欲,無我,謙虛,謙下,不爭。
【老子的結論】
圣人所學的是平常人認為不值得學的東西,這樣93【探究課文】問題1、“當其無”似乎應該理解成,“只管做好,先不要考慮是否有用,做好了自然就會有用,只管把輪做好,自然有車之用;只管把門窗做好,自然就有室之用;……一副好車輪肯定有用武之地,一套好門窗自然有房間用到它。所以只管做好,自然有用……如何理解?【探究課文】問題1、“當其無”似乎應該理解成,“只管做好,先94【探究課文】明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實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虛的作用。本章最后一句“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譯文:有形的東西是給人方便使用的,無形的空間才是活動的地方。如天與地之間是中空的才能讓萬物來去無阻,通行無礙,如天與地之間,沒有這個中空的地方,萬物就沒有活動與生化的余地了。【探究課文】明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實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虛的95【探究課文】有無相生,有就是實,無并不是沒有,是虛無空無,一個空口袋里可以裝東西。一無所有才是真正擁有的開始。無的狀態是道,有有的優點,無有無的價值。就像書法里的黑與白。白即空白,指墨跡以外的紙上空間,也可稱之為虛象。黑,指落在紙上的黑跡,也可謂實象。空白在書法作品藝術藝術中,也是審美對象,是整幅書作的“半壁江山”,沒有空白,便無書法。孟子曰:“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大而化之謂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謂之神。”充實是美的先決條件,“神”則是最高境界之“虛”。萬事萬物都是一個相對的存在。生命有時,有生就有死,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佛教徒把這句話反過來讀——“未知死,焉知生?”
【探究課文】有無相生,有就是實,無并不是沒有,是虛無空無,一96【探究課文】2、第2則中。老子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為了說明什么道理?明確:運用比喻的手法,說明在生活中,人不應該自以為是,否則反而會達不到應有的目的,成為“物或惡之”的“余食贅肉”,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探究課文】2、第2則中。老子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為了說明97第3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明確:對比論證闡述了自己對生活的一種獨特理解,這也正是人們難以做到的。第3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98第4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述了什么道理?
明確:類比論證。
道理:做事要有預見,人及時處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想辦法處理它。“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因為“無禍患常積于忽微”。第4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述了什么道理?99探討從第2、3則中,我們如何看待老子所講的道理呢?
明確:任何事都是難易相成,高下相對的,所以應當正確對待來自生活中的問題,即不能只看到難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為是。探討從第2、3則中,我們如何看待老子所講的道理呢?100【藝術特色】一、韻律美句式長短搭配,講究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便于記憶。如本課第十一章:其中的“智”、“力”、都是i韻,讀起來鏗鏘有力,順口好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藝術特色】一、韻律美101
【藝術特色】
二、喻像美《老子》是論說抽象道理的,而其中經常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物說理,使文章生動形象、簡潔直觀。如本課第二章:用張弓來比喻自然法則,進而闡釋自己的思想觀點,極其形象生動地揭示出深刻的哲理。道德經第十一章:三十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燃埴為器,當其無有,埴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用車輪的例子來說明,我們要善于利用空虛之處。
【藝術特色】
二、喻像美102
【藝術特色】
三、結構美時而整齊統一,時而錯綜變化,令人目不暇接。如本課第一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已”這一句本可以采用整齊句式“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但是,作者為避免結構呆板,變化一下說法,使句子具有錯綜美。道德經第11章:三十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燃埴為器,當其無有,埴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藝術特色】
三、結構美103拓展閱讀1、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老子曰:大功告成,諸事辦妥,老百姓都認為我本來就是這樣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說,完成功業的過程沒有受他人強制的感覺,是人們的本性使然。人有趨利避害的本性;有被習慣左右行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習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創新,適時改變自己的習慣和習俗以適應外界環境的本性。順著這些本性去完成功業,人們會覺得原本就如此,很順當,不會有牽強和被強迫的感覺和不滿。完成功業也就自然而然。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夠事半功倍的根據。拓展閱讀1、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104拓展閱讀2、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曰:領導者的行事原則是做而不爭奪。正因為不爭奪所以普天之下的人們都無法與之爭奪。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商場之高手,也為而不爭。不爭者之所以反而得勝,正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無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爭而勝。拓展閱讀2、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105拓展閱讀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老子曰:知道適時終止可以不陷入危險的境地。因為沒有達到滿盈的程度,所以能夠在事物趨于破舊的時候浴火重生。老子認為“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事物發展壯大而達到滿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漸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說它漸漸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會早衰亡。因此領導者不應當過分追求壯大,使事物趨于滿盈而過早走向死亡。反而應當注意發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過早滿盈的程度,因而能夠從容創新,使事物在破舊死亡之前能夠浴火重生,脫胎換骨而處于有足夠發展空間的新狀態,因而能夠繼續發展。拓展閱讀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106名句積累知人者智,勝人者有力,大直若屈,禍兮福之所倚,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福兮禍之所伏。名句積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大巧若拙,大辯若訥。107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時,遇見一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
,老翁對老子略略施了個
禮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愿向您討教個明白。他得意地說:我今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到現在,一直是游手好閑地輕松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他們開墾百畝沃田卻沒有一席之地,修了萬里長城而未享轔轔華蓋,建了四舍屋宇卻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墳。而我呢,雖一生不稼不穡,卻還吃著五谷;雖沒置過片磚只瓦,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現在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生,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子聽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說:請找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來。作者逸事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時,遇108作者逸事
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如果只能擇其一,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愿取石頭?老翁將磚頭取來放在自己的面前說:我當然擇取磚頭。老子撫須笑著問老翁:為什么呢?
老翁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楞沒角,取它何用?而磚頭卻用得著呢。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大家要石頭還是要磚頭?
眾人都說要磚頭而不要石頭。老子又回過頭來問老翁: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頭壽命長?
老翁說:當然石頭了。老子釋然而笑說: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擇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擇它,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壽雖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于人于天無用,天人皆摒棄,倏忽忘之,長亦是短啊。老翁頓然大慚。返回
作者逸事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109
老聃自幼聰慧,靜思好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ppp項目備案合同范本
- 業務掛靠公司合同范本
- 變更招投標合同范本
- 小區門樓出租合同范本
- 項目負責人年終述職報告
- 音樂演出安全檢查規范
- 預防醫學中的臨床預防服務
- 預防地質災害教育
- 2019年單獨招生考試文化綜合考試大綱及樣題文化綜合考試(語文、數學、英語)-+大綱及樣卷
- 預見性思維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 新式茶飲創業趨勢
- 手術室感染控制與預防措施
- 外科術后洗胃、尿管與引流管護理
- 大學文化藝術節電子競技社團活動策劃書
- (二模)長春市2025屆高三質量監測(二)語文試卷(含答案)
- 《智能家居培訓教程》課件
- 多元藝術融合創造性舞蹈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南京藝術學院
- 2024-2030年中國礦熱爐用開堵眼機行業發展狀況規劃分析報告
- 【MOOC】電子線路設計、測試與實驗(一)-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新增供應商準入制度
- 制造業數字化車間與智能化生產流程實施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