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1學習目標: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的史實認識君主專制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學習目標:2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于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后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歷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明末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后清朝趁亂入關,擊敗大順、大西、南明諸政權;1662年永歷帝被殺,南明滅亡。1683年清軍攻占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告終。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3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后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一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明朝滅亡,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后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臺灣,逐步掌控全國。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并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鴉片戰爭后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后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迫末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結束。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后一個大一統封建王4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庭總之,所以穩當。
---《皇明祖訓》
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廢除總攬地方軍政大權的行中書省,設立布政司、都指揮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軍政和監察。三司隸屬于中央有關部門,這樣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統領中央各部的宰相職權也隨之擴大。那時,掌握實權的丞相胡惟庸驕橫跋扈,擅權專恣。1380年,明太祖誅殺胡惟庸同時下令廢除中書省和丞相。思考:材料一、二說明明太祖為什么要廢除丞相職位?
鑒于歷史上宰相專權亂政、妨礙皇帝行使權力的教訓;明朝進行地方體制改革后,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職權隨之擴大;丞相胡惟庸擅權專恣;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5
胡惟庸(?—1380),安徽定遠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書省參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極大威脅,1380年,以“擅權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將其處死,牽連致死者達3萬余人,史稱“胡獄”。胡惟庸被殺后,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皇權極大加強胡惟庸案大捕殺明初大案——誅殺胡惟庸胡惟庸(?—1380),安徽定遠人。1355年投奔朱6一、明朝丞相制度的廢除原因:1.歷史原因:歷代宰相專權亂整,導致政局動蕩,威脅皇權
2.直接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權重,驕橫跋扈,君權與相權矛盾激化3.根本原因: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加強專制統治一、明朝丞相制度的廢除原因:1.歷史原因:歷代宰相專權亂整,7(一)廢丞相1、原因:2、內容:誅殺胡惟庸中央: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永不再設,權分六部,皇帝親掌(一)廢丞相1、原因:2、內容:誅殺胡惟庸83.影響:1、加強皇權,鞏固統治,消除皇權與相權的矛盾2、丞相制度被廢除,軍政大權集于皇帝一身,專制皇權發展到高峰3.加重皇帝政務負擔,精力不夠,影響行政辦事效率3.影響:1、加強皇權,鞏固統治,消除皇權與相權的矛盾9
據史料記載,從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內,內外諸司送到皇宮的奏章共1160件。這些奏章有講一件事的,也有講兩三件事的,共計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處理411件事。⑵結合材料,如何看待這些改革?
問題:⑴大量奏章送達皇宮,是因為朱元璋對政治制度作了哪些改革?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
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皇權失去制約;但皇帝政務繁多,難以應付。明太祖曾寫詩描述自己的辛勞:“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據史料記載,從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⑵10(二)設內閣1、創立原因:2、形成與發展(2)明成祖(永樂帝朱棣)以官位較低的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正式設立內閣制。
(標志)(1)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協助章奏,并不參與決策,品秩較低。(3)后來內閣地位逐漸上升,有了專門的衙署和屬官,閣臣權力越來越大,可以幫助皇帝起草對大臣奏章的批復意見,稱為“票擬”,再由皇帝朱筆批示,稱為“批紅”廢丞相后,皇帝政務繁多(二)設內閣1、創立原因:2、形成與發展(2)明成祖(永樂帝11
1)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正式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助理機構)
2)君主專制加強的產物,不可能對皇權起制約作用內閣的性質及評價:1)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正式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12太祖成祖宣宗神宗Y(政治地位上升情況)OX(時期)侍從顧問顧問,參與機密事務決策票擬權“部權盡歸內閣”明內閣政治地位演變圖票擬也稱票旨,是內閣大臣草擬各種奏疏的處理意見,用小票墨書貼在奏章上,供皇帝參考使用太祖成祖宣宗神宗Y(政治地位上升情況)OX(時期)侍從顧問顧13“奏章先由大學士看過,拿小簽條寫出意見,送入宮中,稱作‘票擬’。皇帝看過后撕下簽條,用紅筆抄批,成為正式的諭旨,稱為‘批紅’。”(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皇帝的批紅“奏章先由大學士看過,拿小簽條寫出意見,送入宮中,稱作‘票擬14(4)宰相制與內閣制比較(內閣制的特點)宰相制內閣制相似不同地位(權力來源)職權
對皇權作用職責都是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法定,制度賦權非法定,咨詢機構參與決策侍從顧問,無決策權,不能正式統領百官,受宦官牽制一定程度制約皇權不能制約,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行政制度賦予皇帝個人意愿,信任內閣首輔宰相(4)宰相制與內閣制比較(內閣制的特點)宰相制內閣制相似地位15
說明:歷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決策,對皇權具有制約作用。丞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鞏固。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并無決策權。雖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但其權力并不來自于制度、職位,而來自最高統治者的個人支持與信任。一旦失寵,地位便一落千丈。說明:歷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決策,1618世紀英國內閣與同時期中國的內閣有什么區別?明朝殿閣大學士英國首任首相華爾波爾英國內閣:掌握最高行政權,對議會負責,君主統而不治是政治民主化的產物中國內閣:幫助皇帝處理日常行政事務絕對服從皇帝是皇權專制的產物18世紀英國內閣與同時期中國的內閣有什么區別?明朝殿閣大學士17
材料一:萬歷四十年內閣首輔葉向高曾說:“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賈禍。”——《神宗實錄》卷材料二: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猶開府之書記也,……吾謂有宰相之實者,今之宮權(宦官)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制約內閣?這一措施有何影響?材料一:萬歷四十年內閣首輔葉向高曾說:“我朝閣臣,18(1)皇帝以司禮監的太監牽制內閣.(2)維護了君主的絕對權力,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導致宦官參政,明朝政治日益黑暗。(1)皇帝以司禮監的太監牽制內閣.(2)維護了君主的絕對權力19司禮監宦官參政,妨礙閣權,甚至控制內閣——明代政治日益黑暗英宗時王振受寵,公然毀掉“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碑憲宗時汪直專權,時人“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武宗時劉瑾用事,黨同伐異,把控朝政熹宗時魏忠賢得寵,號稱“九千九百歲”司禮監宦官參政,妨礙閣權,甚至控制內閣——明代政20
無論閣臣當政還是宦官弄權,其權力本質仍出自皇權。內閣的票擬,實質上是“代王言”,而宦官作為皇帝家臣更是皇權的延伸。這一現象其實反映出君主專制走向極端
宦官縱能權傾一時,在皇帝親理朝政或是有所醒悟或是皇位易主后便迅速土崩瓦解,如何認識這一現象?無論閣臣當政還是宦官弄權,其權力本質仍出自皇權。內閣213、明朝中央集權加強的措施廢除行中書省,設三司承宣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揮使司——軍事提刑按察使司——監察3、明朝中央集權加強的措施廢除行中書省,設三司22
除中央設內閣,地方設三司以外,你還知道哪些明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除中央設內閣,地方設三司以外,你還知231、為加強皇權,實行特務統治,授權錦衣衛掌管緝捕、刑獄,監視、偵查官民行為,直接由皇帝指揮;又設東、西廠,由宦官統領,直接對皇帝負責
2、加強法制建設,頒布《大明律》,主張量刑“重其重罪,輕其輕罪”。律法中首次設置經濟立法,對官員貪腐嚴懲不貸特點:專制統治的強化,商品經濟、貨幣關系的發展3、設五軍都督府,與兵部互相制約4、八股取士,控制思想;這是明代科舉考試的重大變化,是皇權加強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體現科舉考試從“四書”、“五經”中命題,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依據,不能發表個人見解;行文格式有嚴格規定,文章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體用排偶,謂之八股文1、為加強皇權,實行特務統治,授權錦衣衛掌管緝捕、刑獄,監視24錢宰被征編《孟子節文》,散朝回家,吟詩道:“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問他:你昨日的詩作得好。不過我并沒有“嫌”遲啊,改作“憂”字如何?錢宰嚇得磕頭請罪。這個故事說明()A、官僚的勤政和從善如流B、君主專制強化帶來的政治壓力和危機C、官場的腐敗和官僚的交惡D、文人安貧樂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錢宰被征編《孟子節文》,散朝回家,吟詩道:“四鼓冬25造成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極端的君主專制內閣制的設立反映了什么時代特征?
——反映明朝君主專制加強本質上是專制制度走向衰落造成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極端的君主專制內閣制的26人民版必修一-14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56課件27
三、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立軍機處軍機處南書房議政王大臣會議皇權受到限制皇權得到擴大皇權到達頂峰皇太極康熙雍正內閣清初,中央政權機構大體采用明朝制度,設內閣,置六部,負責處理日常事務;但還保留著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其權力凌駕于內閣、六部之上,凡軍國大事都由其決定,皇權受到限制三、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立軍機處軍機處南書房議政王大臣28康熙時設南書房目的:加強皇權
在宮內設南書房,挑選翰林院學士入值。當值的翰林院學士名義上是陪伴皇帝賦詩作畫,實際上參與機務,替皇帝起草詔令影響:
形成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和南書房三個輔政機構,互相制約,最后集權于皇帝手中康熙時設南書房目的:加強皇權在宮內設南書房,挑選翰林29皇帝內閣工部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議政王大臣會議辦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南書房軍國大事軍機處過程(清初皇太極)(康熙)(雍正)皇權受限皇權加強皇權發展到頂峰皇帝內閣工部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議政王大臣會議辦理一般性30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材料一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兩路,以內閣在太和門外,直(連日值班)者多慮漏泄軍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值)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思考:清朝設立軍機處的原因是什么?——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軍事機密而設置(直接)⑴設立的時間、原因:——為強化皇權。(根本)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材料一雍正年31⑵設立的職能:只能跪受筆錄,秉承皇帝旨意辦事。職能的演變:由最初單純協助處理軍事逐步擴大到其他政務,成為輔助皇帝處理政務最重要的中樞機構。⑵設立的職能:只能跪受筆錄,秉承皇帝旨意辦事。職能的演變:由32⑶軍機處的特點:簡:機構簡單,人員精干,有官無吏;精:軍機大臣均由欽定,秉承皇帝旨意辦事;軍政大權集中于皇帝之手;密:地處內廷,嚴禁外人進入,保密性強速:辦事效率高。隆宗門內軍機處⑶軍機處的特點:簡:機構簡單,人員精干,有官無吏;隆宗門內軍332.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了頂峰。3.與當時世界潮流背道而馳:決策具獨斷性、隨意性,官吏唯上是從,易出現失誤,——封建專制制度的衰落軍機處的評價(影響):1.明顯提高了中央集權政府的行政效率;2.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標34皇帝軍機處內閣日常事務專制皇權達到頂峰的重要標志議政王大臣會議軍國大事處理軍務內政外交軍國大計重大案件清朝中樞權力機構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乾隆自述皇帝軍機處內閣專制皇權達到頂峰的重要標志議政王大35密折制——其實就是告密“所謂奏折,系臣工所上之報告……此類奏折臣下緘封直達御前,天子親拆親閱,旁人不得與聞……故可稱之為奏折政治”——佐伯富密折制——其實就是告密36內容:——皇帝在通常奏章之外,還命令地方官員密折奏事作用:——加強皇帝對地方的控制,掌握信息,提高行政效率
——地方的自主與積極性受到壓制內容:37人民版必修一-14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56課件38清朝——內地實行督撫制清朝沿襲明制,設總督、巡撫為省級最高長官,掌握各省的行政、軍事、監察大權。省下設道、府、縣清朝——內地實行督撫制39思想文化領域的專制統治:大興文字獄,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目的:壓制漢人的民族反抗意識,樹立統治權威,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影響:造成社會恐怖氣氛,文化凋敝,禁錮思想,摧殘人才,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的轉型與進步思想文化領域的專制統治:40基本原則:1.尊重少數民族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冊封西藏宗教領袖),2.籠絡各民族的上層分子(蒙古歸附)。3.大事集權,小事放權,因地制宜進行行政管理(西南改土歸流)(1)設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務,(主管邊疆民族事務的機構)地位與六部相同(2)改土歸流:西南地區措施:4、地方:清朝的邊疆政策:加強對邊疆地區控制基本1.尊重少數民族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冊封西藏宗教41改土歸流元朝:設土司制度明朝:部分地區改土司制度為流官制度清朝:雍正年間大規模改土歸流乾隆時期,大部分土司制度改為流官制度改土歸流元朝:設土司制度明朝:部分地區改土司制度為流官制度清42——改土歸流(西南地區):
①原因:土司世襲,形成割據勢力,不利中央集權;②含義:見書本知識鏈接;③過程:
明代永樂年間(開始);清代雍正年間(大規模);——改土歸流(西南地區):①原因:土司世襲,形成割據勢力,43意義A、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B、改變了當地落后閉塞和割據紛爭的狀態;C、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D、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意義44積極:
1.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2.經濟上:保證封建經濟文化發展和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了政治保障;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區、各民族間文化經濟的交流,推動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的廣泛傳播三、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積極:1.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45材料:“中國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讓人民做些事情,政府與其說是官理民政,毋寧說是管理家政。中國是一個專制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的
……專制政體是既無法律又無規章,由單獨一個人按照一己的意志與反復無常的性情領導一切。”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思考:這種現象會產生什么問題?三、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材料:“中國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讓人民做些事情,政府與其說46消極:1.政治上:造成皇帝個人專斷,不利于社會民主自由發展;造成官僚機構膨脹,貪污腐敗之風盛行;2.經濟上: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初步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使中國開始逐漸落后于西方。3.思想文化上:專制統治嚴格束縛國民思想,造成愚昧和落后,嚴重阻礙科技進步發展三、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消極:1.政治上:造成皇帝個人專斷,不利于社會民主自由發展;47清朝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對中國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中國(康雍乾盛世)西方設軍機處、興文字獄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確立封建時代晚期(衰亡)開始步入資本主義社會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為資本主義工業化開辟道路保守、停滯、落后開放、進步、擴張17、18世紀,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落后于西方國家清朝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對中國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中國(48136816441840明朝清朝中前期文藝復興英國革命啟蒙運動法國革命美國獨立工業革命新航路的開辟廢丞相、設內閣八股取士軍機處
文字獄密折制鴉片戰爭136816441840明朝清朝中前期文藝復興英國革命啟蒙運49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中國古代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要解決哪些矛盾?皇權總體呈現的演變趨勢怎樣?(2)以唐、北宋、明朝為例說明該制度是如何解決君權和相權的矛盾的?(3)為什么說軍機處的設立是皇權空前加強的重要標志?
目的:鞏固封建統治,確立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解決的矛盾: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皇權演變的軌跡和趨勢:皇權不斷加強。
唐朝設三省六部制,把相權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北宋在宰相之下設參知政事,分散宰相權力。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君主權力空前加強。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結合所學知識回50朝代中央地方夏商周秦朝兩漢隋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基本線索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內外朝制、東漢設尚書臺三省六部郡國并行制中書門下、參知政事一省二院行省制設立軍機處、密折制廢宰相制度、設內閣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發展趨勢形成發展頂峰衰落中央權力加強,地方權力縮小朝代中央地方夏商周秦朝兩漢隋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51課堂探究簡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變化過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發展過程
秦西漢東漢唐宋元明清皇帝中央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內朝外朝尚書臺三省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六部中書門下省后又增副相參知政事廢丞相設內閣軍機處、密折制地方
郡縣兩級,后又在郡上設州道府縣路州縣行省制度省府縣省道府縣加強邊疆地區控制早期政治制度演變:文明時代出現王權,夏商王位世襲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課堂探究簡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變化過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君主52
譚嗣同曾說:“中國兩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秦始皇當年開創大一統,之后歷朝不斷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一度也讓中國的小農經濟走在世界前列,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但在世界歷史潮流已發生深刻轉變的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令整個社會失去了活力,國家漸趨落后,民族陷入萎靡與茍且,直至近代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是不以個人或團體的意志為轉移的!譚嗣同曾說:“中國兩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秦53
明清之際,封建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據此回答1—6題:1、“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這里的高皇帝指的是
A.朱元璋B.明神宗C.明成祖D.雍正帝2、正式確立內閣制度的明朝皇帝是
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明神宗3、軍機處的設立表明我同古代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是因為
A、全國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高度完善
C、中央機構辦事效率顯著提高D、專制皇權受到一定限制4、清朝設置的中央機構理藩院主要職能是
A.管理全國宗教事務B.管理全國所有少數民族事務
C.管理邊疆少數民族事務D.主管邊疆地區的軍政機構5、中國歷史上的帝制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分別是
A.公元前3世紀至l9世紀末B.公元前4世紀至2O世紀初期
C.公元前4世紀至19世紀末D.公元前3世紀至2O世紀初期6、1380年明太祖廢除丞相,將權力分給
A.中書省B.六部C.殿閣大學士D.內閣明清之際,封建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據此回答1—6題:547、明朝萬歷年間,首輔張居正當權時,“部權盡歸內閣”,六部幾乎變成內閣下屬機構了。對此評說正確的是
A.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又“借尸還魂”B.張居正擅自專權,加重明朝政治腐敗C.明朝中期,六部變成內閣下屬機構D.內閣設置后,地位日益提高,權力日益增大8、當看到電視劇中出現軍機大臣跪受筆錄的場面時,我們知道這一場景最早出現在
A.努爾哈赤統治時期B.皇太極在位期間
C.康熙帝親政時期D.雍正帝在位時期9、清朝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歸流”是
A.作用當地少數民族首領進行管治
B.把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納入清朝版圖
C.少數民族事務歸屬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員直接管治10、土司制度形成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7、明朝萬歷年間,首輔張居正當權時,“部權盡歸內閣”,六部幾5511、清代一位軍機大臣用一首詩來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樣胡蘆畫不難,胡蘆變化有千端。畫成依樣舊胡蘆,要把胡蘆仔細看。”該詩直接說明了
A.軍機大臣完全聽命于皇帝,根據皇帝的旨意擬發諭旨,處理軍國大事
B.軍機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沒有任何地位
C.軍機大臣接替丞相職權,替皇帝處理政事
D.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12、反映我國君主專制制度發展趨勢的排列是
①參知政事的設置②丞相制度的廢除
③軍機處的設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創立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13、學習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學分別以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哪一個概括了這段歷史的全過程()
A.帝國的彷徨B.中華的榮耀C.東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興11、清代一位軍機大臣用一首詩來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樣胡蘆畫56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57學習目標: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的史實認識君主專制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學習目標:58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于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后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歷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明末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后清朝趁亂入關,擊敗大順、大西、南明諸政權;1662年永歷帝被殺,南明滅亡。1683年清軍攻占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告終。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59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后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一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明朝滅亡,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后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臺灣,逐步掌控全國。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并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鴉片戰爭后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后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迫末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結束。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后一個大一統封建王60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庭總之,所以穩當。
---《皇明祖訓》
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廢除總攬地方軍政大權的行中書省,設立布政司、都指揮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軍政和監察。三司隸屬于中央有關部門,這樣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統領中央各部的宰相職權也隨之擴大。那時,掌握實權的丞相胡惟庸驕橫跋扈,擅權專恣。1380年,明太祖誅殺胡惟庸同時下令廢除中書省和丞相。思考:材料一、二說明明太祖為什么要廢除丞相職位?
鑒于歷史上宰相專權亂政、妨礙皇帝行使權力的教訓;明朝進行地方體制改革后,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職權隨之擴大;丞相胡惟庸擅權專恣;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61
胡惟庸(?—1380),安徽定遠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書省參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極大威脅,1380年,以“擅權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將其處死,牽連致死者達3萬余人,史稱“胡獄”。胡惟庸被殺后,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皇權極大加強胡惟庸案大捕殺明初大案——誅殺胡惟庸胡惟庸(?—1380),安徽定遠人。1355年投奔朱62一、明朝丞相制度的廢除原因:1.歷史原因:歷代宰相專權亂整,導致政局動蕩,威脅皇權
2.直接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權重,驕橫跋扈,君權與相權矛盾激化3.根本原因: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加強專制統治一、明朝丞相制度的廢除原因:1.歷史原因:歷代宰相專權亂整,63(一)廢丞相1、原因:2、內容:誅殺胡惟庸中央: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永不再設,權分六部,皇帝親掌(一)廢丞相1、原因:2、內容:誅殺胡惟庸643.影響:1、加強皇權,鞏固統治,消除皇權與相權的矛盾2、丞相制度被廢除,軍政大權集于皇帝一身,專制皇權發展到高峰3.加重皇帝政務負擔,精力不夠,影響行政辦事效率3.影響:1、加強皇權,鞏固統治,消除皇權與相權的矛盾65
據史料記載,從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內,內外諸司送到皇宮的奏章共1160件。這些奏章有講一件事的,也有講兩三件事的,共計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處理411件事。⑵結合材料,如何看待這些改革?
問題:⑴大量奏章送達皇宮,是因為朱元璋對政治制度作了哪些改革?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
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皇權失去制約;但皇帝政務繁多,難以應付。明太祖曾寫詩描述自己的辛勞:“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據史料記載,從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⑵66(二)設內閣1、創立原因:2、形成與發展(2)明成祖(永樂帝朱棣)以官位較低的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正式設立內閣制。
(標志)(1)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協助章奏,并不參與決策,品秩較低。(3)后來內閣地位逐漸上升,有了專門的衙署和屬官,閣臣權力越來越大,可以幫助皇帝起草對大臣奏章的批復意見,稱為“票擬”,再由皇帝朱筆批示,稱為“批紅”廢丞相后,皇帝政務繁多(二)設內閣1、創立原因:2、形成與發展(2)明成祖(永樂帝67
1)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正式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助理機構)
2)君主專制加強的產物,不可能對皇權起制約作用內閣的性質及評價:1)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正式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68太祖成祖宣宗神宗Y(政治地位上升情況)OX(時期)侍從顧問顧問,參與機密事務決策票擬權“部權盡歸內閣”明內閣政治地位演變圖票擬也稱票旨,是內閣大臣草擬各種奏疏的處理意見,用小票墨書貼在奏章上,供皇帝參考使用太祖成祖宣宗神宗Y(政治地位上升情況)OX(時期)侍從顧問顧69“奏章先由大學士看過,拿小簽條寫出意見,送入宮中,稱作‘票擬’。皇帝看過后撕下簽條,用紅筆抄批,成為正式的諭旨,稱為‘批紅’。”(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皇帝的批紅“奏章先由大學士看過,拿小簽條寫出意見,送入宮中,稱作‘票擬70(4)宰相制與內閣制比較(內閣制的特點)宰相制內閣制相似不同地位(權力來源)職權
對皇權作用職責都是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法定,制度賦權非法定,咨詢機構參與決策侍從顧問,無決策權,不能正式統領百官,受宦官牽制一定程度制約皇權不能制約,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行政制度賦予皇帝個人意愿,信任內閣首輔宰相(4)宰相制與內閣制比較(內閣制的特點)宰相制內閣制相似地位71
說明:歷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決策,對皇權具有制約作用。丞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鞏固。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并無決策權。雖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但其權力并不來自于制度、職位,而來自最高統治者的個人支持與信任。一旦失寵,地位便一落千丈。說明:歷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決策,7218世紀英國內閣與同時期中國的內閣有什么區別?明朝殿閣大學士英國首任首相華爾波爾英國內閣:掌握最高行政權,對議會負責,君主統而不治是政治民主化的產物中國內閣:幫助皇帝處理日常行政事務絕對服從皇帝是皇權專制的產物18世紀英國內閣與同時期中國的內閣有什么區別?明朝殿閣大學士73
材料一:萬歷四十年內閣首輔葉向高曾說:“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賈禍。”——《神宗實錄》卷材料二: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猶開府之書記也,……吾謂有宰相之實者,今之宮權(宦官)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制約內閣?這一措施有何影響?材料一:萬歷四十年內閣首輔葉向高曾說:“我朝閣臣,74(1)皇帝以司禮監的太監牽制內閣.(2)維護了君主的絕對權力,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導致宦官參政,明朝政治日益黑暗。(1)皇帝以司禮監的太監牽制內閣.(2)維護了君主的絕對權力75司禮監宦官參政,妨礙閣權,甚至控制內閣——明代政治日益黑暗英宗時王振受寵,公然毀掉“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碑憲宗時汪直專權,時人“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武宗時劉瑾用事,黨同伐異,把控朝政熹宗時魏忠賢得寵,號稱“九千九百歲”司禮監宦官參政,妨礙閣權,甚至控制內閣——明代政76
無論閣臣當政還是宦官弄權,其權力本質仍出自皇權。內閣的票擬,實質上是“代王言”,而宦官作為皇帝家臣更是皇權的延伸。這一現象其實反映出君主專制走向極端
宦官縱能權傾一時,在皇帝親理朝政或是有所醒悟或是皇位易主后便迅速土崩瓦解,如何認識這一現象?無論閣臣當政還是宦官弄權,其權力本質仍出自皇權。內閣773、明朝中央集權加強的措施廢除行中書省,設三司承宣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揮使司——軍事提刑按察使司——監察3、明朝中央集權加強的措施廢除行中書省,設三司78
除中央設內閣,地方設三司以外,你還知道哪些明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除中央設內閣,地方設三司以外,你還知791、為加強皇權,實行特務統治,授權錦衣衛掌管緝捕、刑獄,監視、偵查官民行為,直接由皇帝指揮;又設東、西廠,由宦官統領,直接對皇帝負責
2、加強法制建設,頒布《大明律》,主張量刑“重其重罪,輕其輕罪”。律法中首次設置經濟立法,對官員貪腐嚴懲不貸特點:專制統治的強化,商品經濟、貨幣關系的發展3、設五軍都督府,與兵部互相制約4、八股取士,控制思想;這是明代科舉考試的重大變化,是皇權加強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體現科舉考試從“四書”、“五經”中命題,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依據,不能發表個人見解;行文格式有嚴格規定,文章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體用排偶,謂之八股文1、為加強皇權,實行特務統治,授權錦衣衛掌管緝捕、刑獄,監視80錢宰被征編《孟子節文》,散朝回家,吟詩道:“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問他:你昨日的詩作得好。不過我并沒有“嫌”遲啊,改作“憂”字如何?錢宰嚇得磕頭請罪。這個故事說明()A、官僚的勤政和從善如流B、君主專制強化帶來的政治壓力和危機C、官場的腐敗和官僚的交惡D、文人安貧樂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錢宰被征編《孟子節文》,散朝回家,吟詩道:“四鼓冬81造成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極端的君主專制內閣制的設立反映了什么時代特征?
——反映明朝君主專制加強本質上是專制制度走向衰落造成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極端的君主專制內閣制的82人民版必修一-14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56課件83
三、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立軍機處軍機處南書房議政王大臣會議皇權受到限制皇權得到擴大皇權到達頂峰皇太極康熙雍正內閣清初,中央政權機構大體采用明朝制度,設內閣,置六部,負責處理日常事務;但還保留著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其權力凌駕于內閣、六部之上,凡軍國大事都由其決定,皇權受到限制三、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立軍機處軍機處南書房議政王大臣84康熙時設南書房目的:加強皇權
在宮內設南書房,挑選翰林院學士入值。當值的翰林院學士名義上是陪伴皇帝賦詩作畫,實際上參與機務,替皇帝起草詔令影響:
形成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和南書房三個輔政機構,互相制約,最后集權于皇帝手中康熙時設南書房目的:加強皇權在宮內設南書房,挑選翰林85皇帝內閣工部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議政王大臣會議辦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南書房軍國大事軍機處過程(清初皇太極)(康熙)(雍正)皇權受限皇權加強皇權發展到頂峰皇帝內閣工部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議政王大臣會議辦理一般性86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材料一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兩路,以內閣在太和門外,直(連日值班)者多慮漏泄軍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值)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思考:清朝設立軍機處的原因是什么?——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軍事機密而設置(直接)⑴設立的時間、原因:——為強化皇權。(根本)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材料一雍正年87⑵設立的職能:只能跪受筆錄,秉承皇帝旨意辦事。職能的演變:由最初單純協助處理軍事逐步擴大到其他政務,成為輔助皇帝處理政務最重要的中樞機構。⑵設立的職能:只能跪受筆錄,秉承皇帝旨意辦事。職能的演變:由88⑶軍機處的特點:簡:機構簡單,人員精干,有官無吏;精:軍機大臣均由欽定,秉承皇帝旨意辦事;軍政大權集中于皇帝之手;密:地處內廷,嚴禁外人進入,保密性強速:辦事效率高。隆宗門內軍機處⑶軍機處的特點:簡:機構簡單,人員精干,有官無吏;隆宗門內軍892.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了頂峰。3.與當時世界潮流背道而馳:決策具獨斷性、隨意性,官吏唯上是從,易出現失誤,——封建專制制度的衰落軍機處的評價(影響):1.明顯提高了中央集權政府的行政效率;2.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標90皇帝軍機處內閣日常事務專制皇權達到頂峰的重要標志議政王大臣會議軍國大事處理軍務內政外交軍國大計重大案件清朝中樞權力機構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乾隆自述皇帝軍機處內閣專制皇權達到頂峰的重要標志議政王大91密折制——其實就是告密“所謂奏折,系臣工所上之報告……此類奏折臣下緘封直達御前,天子親拆親閱,旁人不得與聞……故可稱之為奏折政治”——佐伯富密折制——其實就是告密92內容:——皇帝在通常奏章之外,還命令地方官員密折奏事作用:——加強皇帝對地方的控制,掌握信息,提高行政效率
——地方的自主與積極性受到壓制內容:93人民版必修一-14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56課件94清朝——內地實行督撫制清朝沿襲明制,設總督、巡撫為省級最高長官,掌握各省的行政、軍事、監察大權。省下設道、府、縣清朝——內地實行督撫制95思想文化領域的專制統治:大興文字獄,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目的:壓制漢人的民族反抗意識,樹立統治權威,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影響:造成社會恐怖氣氛,文化凋敝,禁錮思想,摧殘人才,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的轉型與進步思想文化領域的專制統治:96基本原則:1.尊重少數民族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冊封西藏宗教領袖),2.籠絡各民族的上層分子(蒙古歸附)。3.大事集權,小事放權,因地制宜進行行政管理(西南改土歸流)(1)設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務,(主管邊疆民族事務的機構)地位與六部相同(2)改土歸流:西南地區措施:4、地方:清朝的邊疆政策:加強對邊疆地區控制基本1.尊重少數民族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冊封西藏宗教97改土歸流元朝:設土司制度明朝:部分地區改土司制度為流官制度清朝:雍正年間大規模改土歸流乾隆時期,大部分土司制度改為流官制度改土歸流元朝:設土司制度明朝:部分地區改土司制度為流官制度清98——改土歸流(西南地區):
①原因:土司世襲,形成割據勢力,不利中央集權;②含義:見書本知識鏈接;③過程:
明代永樂年間(開始);清代雍正年間(大規模);——改土歸流(西南地區):①原因:土司世襲,形成割據勢力,99意義A、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B、改變了當地落后閉塞和割據紛爭的狀態;C、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D、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意義100積極:
1.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2.經濟上:保證封建經濟文化發展和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了政治保障;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區、各民族間文化經濟的交流,推動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的廣泛傳播三、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積極:1.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101材料:“中國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讓人民做些事情,政府與其說是官理民政,毋寧說是管理家政。中國是一個專制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的
……專制政體是既無法律又無規章,由單獨一個人按照一己的意志與反復無常的性情領導一切。”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思考:這種現象會產生什么問題?三、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材料:“中國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讓人民做些事情,政府與其說102消極:1.政治上:造成皇帝個人專斷,不利于社會民主自由發展;造成官僚機構膨脹,貪污腐敗之風盛行;2.經濟上: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初步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使中國開始逐漸落后于西方。3.思想文化上:專制統治嚴格束縛國民思想,造成愚昧和落后,嚴重阻礙科技進步發展三、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消極:1.政治上:造成皇帝個人專斷,不利于社會民主自由發展;103清朝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對中國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中國(康雍乾盛世)西方設軍機處、興文字獄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確立封建時代晚期(衰亡)開始步入資本主義社會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為資本主義工業化開辟道路保守、停滯、落后開放、進步、擴張17、18世紀,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落后于西方國家清朝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對中國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中國(104136816441840明朝清朝中前期文藝復興英國革命啟蒙運動法國革命美國獨立工業革命新航路的開辟廢丞相、設內閣八股取士軍機處
文字獄密折制鴉片戰爭136816441840明朝清朝中前期文藝復興英國革命啟蒙運105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中國古代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要解決哪些矛盾?皇權總體呈現的演變趨勢怎樣?(2)以唐、北宋、明朝為例說明該制度是如何解決君權和相權的矛盾的?(3)為什么說軍機處的設立是皇權空前加強的重要標志?
目的:鞏固封建統治,確立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解決的矛盾: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皇權演變的軌跡和趨勢:皇權不斷加強。
唐朝設三省六部制,把相權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北宋在宰相之下設參知政事,分散宰相權力。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君主權力空前加強。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結合所學知識回106朝代中央地方夏商周秦朝兩漢隋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基本線索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舞蹈表演形式
- 第三章第三節海陸變遷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
- 簽訂前必看:勞動合同常見問題解答
- 優化合同條款的四項原則
- 美發行業勞務合同模板集
- 物資采購合同樣本
- 勞務派遣合同-人力資源公司版
- 《寶馬摩托車》課件
- 《高效學習策略》課件
- 2025燈光租賃標準合同書
- GB/T 15923-2010鎳礦石化學分析方法鎳量測定
- 廣西玉林市容縣十里中學九年級化學 酸堿鹽復習課件 人教新課標版
- 30電導率儀作業指導書
- 給水廠畢業設計正文(全)
- 初高中生物銜接課課件
- KET詞匯表(英文中文完整版)
- JJF(閩)1097-2020總溶解固體(TDS)測定儀校準規范-(現行有效)
- 推拉門定制安裝合同協議書范本
- 麥迪床邊重癥系統操作指南
- 機械完整性專題知識講座
- 《生態環境規劃》課程教學大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