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復習提綱【優秀7篇】_第1頁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復習提綱【優秀7篇】_第2頁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復習提綱【優秀7篇】_第3頁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復習提綱【優秀7篇】_第4頁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復習提綱【優秀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復習提綱【優秀7篇】初中生物重要知識點記憶口訣篇一

顯微鏡使用要領

①對光時要“三轉”:轉換器,遮光器,反光鏡。

②尋找物象時:一看二降三反向,物象清晰調細望。

《耳的構造》口訣

耳郭、耳道成外耳,收集聲波向里傳;

鼓膜、小骨和鼓室,振動傳遞在中耳;

半規、前庭和耳蝸,感受聲波在內耳;

神經傳導聲刺激,聲音產生在大腦。

怎樣背生物才能很快的記住篇二

掌握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初中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

以及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于初中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該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突破難點

有些初中生物知識比較復雜,或是過于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復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于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識一目了然。

歸納總結

在初中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后,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系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記憶。

八年級生物復習提綱篇三

1、腔腸動物

1.1腔腸動物的特征

身體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1.2水螅

運動:身體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輻射對稱,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內胚層圍成消化腔,與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殘渣都由口進出

防御:外胚層有刺細胞,藏有刺絲和毒液,是攻擊和防御利器

生殖:長出芽體,芽體長成小水螅后,從母體脫落,獨立生活

1.3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食用:海蜇,營養價值高

環保:珊瑚礁形成島嶼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

2、扁形動物

2.1扁形動物的特征

身體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2.2渦蟲(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點感光)

運動:身體兩側對稱,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還有專門的運動器官,更有效的運動、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內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腸內消化,殘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多數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消化器官簡單,甚至無,生殖器官發達,威脅人和動物的健康。

3、線形動物

3.1線形動物的特征

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3.2蛔蟲

運動: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靠身體彎曲和伸展緩慢蠕動

保護:體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質成

消化:消化管簡單,僅由一層細胞組成,寄生在人的小腸內,吸食半消化的食糜,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

生殖:生殖器官發達

3.3線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蛔蟲病威脅人體健康,蛔蟲病的傳染形式,預防感染:注意個人衛生,管理好糞便

秀麗隱桿線蟲是自由生活的線形動物,繁殖快,生活周期短,是研究遺傳、發育、衰老的實驗動物

4、環節動物

4.1環節動物的特征

身體呈圓筒形,由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4.2蚯蚓

體形特征:長圓筒形,許多相似環節,身體前部有環帶

運動:分節使軀體運動靈活,體壁有發達肌肉,與剛毛配合完成運動

消化:腸壁有發達的肌肉,可以蠕動,以土壤中有機物為食

繁殖:環帶腺細胞分泌蛋白質和黏液,形成蛋白質環在環帶外面,有1-3個受精卵,從蚯蚓身體脫落,形成卵繭,受精卵在卵繭內發育為小蚯蚓。

呼吸:體壁分泌黏液,使體表濕潤,體壁有毛細血管,氧氣可溶于黏液進入毛線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細血管排出

4.3沙蠶

生活在海洋中,兩側有突起,突起有剛毛,這些突起稱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溝渠、池沼和潮濕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膚上,吸食血液

4.5環節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沙蠶是魚、蝦、蟹的食餌;蛭唾液含有蛭素,可用于生產抗血栓藥物;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

5、軟體動物

5.1軟體動物的特征(動物界第二大類群)

身體柔軟,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5.2雙殼類:河蚌、文蛤、扇貝等

外形: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外有兩片大小相似的石灰質貝殼,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質形成,起保護作用

運動:足

攝食:吸水管吸水,并攝取水中食物顆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殘渣

呼吸:利用鰓與水流交換進行氣體交換

5.3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水產養殖、食用、藥用、裝飾

作為寄生蟲的寄主傳播疾病

6、節肢動物

6.1節肢動物的特征(動物界第一大類群)

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代表動物:鼠婦、蟬、蝴蝶、蚊、蠅、蝦械等

6.2昆蟲的結構特征

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

基本特征: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等

6.3蝗蟲的結構特征

頭部:一對觸角——感覺

三個單眼(辨明暗),一個復眼(許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攝食

腹部:三對足——跳躍

兩對翅——飛行

內臟器官

(觸角和足是附肢,分節)

體表:氣門——呼吸

外骨骼(幾丁質,蛋白質),較硬——保護,防止水分蒸發(外骨骼限制生長,會定期蛻皮,直至發育為成蟲)

6.4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蝦、蟹等作為其他動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傳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為藥材

果蠅作為實驗材料

蚊子叮咬傳播疾病

7、魚

7.1魚的種類

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淡水魚1000多種,海水魚2000種

7.2魚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撐整個身體

身體分頭部、軀干部、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側扁,大多呈流線型——減小水中運動的阻力;兩側有發達的肌肉——運動,通過尾部、軀干部的擺動及鰭的協調運動

體表有鱗片,鱗片表面有黏液——保護身體

鰓有鰓絲,密布毛細血管——呼吸,魚的口和鰓蓋后緣交替張合時,水從口流入,經過鰓絲,水中氧滲入毛細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細血管滲出水中,隨水從鰓蓋后緣排出體外

7.3與人類的關系

魚類養殖、捕撈

長期過度捕撈和水污染等,魚類面臨著嚴重威脅

8、兩棲動物

8.1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將卵產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8.2代表動物

青蛙、蠑螈、蟾蜍、大鯢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體蝌蚪,有尾,用鰓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聲波

頭部前段鼻孔——呼吸時氣體進入

前肢短小——支撐身體

后肢發達,趾間有蹼——跳躍、劃水

肺結構簡單,不發達——呼吸

皮膚裸露,分泌黏液,皮膚內布滿毛細血管,——氣體交換,輔助呼吸

8.4與人類的關系

農田害蟲的天敵,保護農作物

環境污染,水域減少,它們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

因此,要保護環境,禁止亂捕亂殺

9、爬行動物

9.1爬行動物的特征

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

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肺呼吸,陸地產卵,卵表面有堅硬外殼

9.2代表動物

蜥蜴、揚子鱷、蛇、龜、鱉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頭部后有頸——靈活轉動,尋找食物,發現敵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躍,可貼地迅速爬行

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保護身體,減少水分蒸發

肺比青蛙發達,氣體交換能力強——只靠肺呼吸(適應陸地生活)

受精卵較大——養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在陸地環境發育成幼蜥

9.4與人類的關系

入藥

捕食害蟲

10、鳥

10.1鳥的主要特征

視覺發達——疾飛中捕食

有喙無齒——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強

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氣時一部分氣體進入氣囊,呼氣時,氣囊里的氣體返回肺內,進行氣體交換)

心跳快,體溫高而恒定

產卵繁殖,卵有堅硬外殼,起保護作用

飛行特點:

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擊空氣可平穩滑翔或振翅高飛

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中空,可減輕體重

胸骨有龍骨突,(供動翼肌的作用)胸肌發達——牽動兩翼完成飛行

10.2恒溫動物與變溫動物

恒溫動物——體溫不會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鳥

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變化而改變,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

10.3與人類的關系

捕食害蟲

食物來源

觀賞

維持生態系統穩定

11、哺乳動物

11.1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體表被毛,鯨等少數退化——保溫,維持一定的體溫,是恒溫動物

胎生,哺乳——后代在優越的營養條件下成長,提高成活率

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撕咬、切斷、咀嚼食物,提高攝食和消化能力

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靈敏感知外界,并作出反應

11.2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食物來源

皮毛

導盲犬,警犬,軍馬等

危害農、林、牧業

傳播疾病

面對動物瀕臨滅絕,要采取保護措施

面對動物帶來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動物的運動

12.1動物的運動形式

蚯蚓蠕動、魚游泳、鳥飛行、哺乳動物的行走、奔跑、跳躍等

12.1運動系統的組成

骨、關節、肌肉

骨與骨通過關節相連成骨骼

骨骼上的肌肉叫骨骼肌

12.2關節的結構

12.3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神經傳來刺激——骨骼肌收縮——骨繞關節活動——軀體相應部位產生運動

屈肘和收肘動作: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時,屈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時,伸肘

12.4運動系統

運動的完成不僅由運動系統還需要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的調節,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相互配合供給運動所需的能量

12.5運動的意義

尋覓食物、躲避敵害、爭奪棲息地、繁殖后代等

13、動物的行為

13.1先天性行為

動物生來就有,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可以使得動物能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13.2學習行為

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環境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

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

動物的學習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復雜的環境變化

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復雜

13.3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14、社會行為

14.1社會行為的特征

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

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群體形成等級

14.2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動作、聲音、氣味都可以傳遞信息

14.3信息交流的意義

動物之間取得聯系

在群體覓食、御敵、繁衍后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14.4動物間信息交流的應用

蝶類雌蟲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蟲,人工合成性外激素,誘殺農業害蟲或干擾雌雄蟲之間通訊,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

14.5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有利于獲得食物

戰勝天敵侵略

有效保證物種繁衍

14.6探究螞蟻的通訊

15、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5.1維持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作生態平衡

15.2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分解有機物產生釋放能量,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無機鹽等物質

15.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利:蜜蜂采蜜等幫助傳粉、傳播種子

弊:蝗災等

16、細菌和真菌

16.1分布

分布:分布廣,空氣、水、土壤,生物體內或體表等

菌落: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

16.2細菌的發現和種類

發現:巴世德鵝頸瓶實驗

種類:按細菌不同形態分為球菌(葡萄球菌)、桿菌(枯草桿菌)和螺旋菌(迂回螺菌)

16.2細菌的結構

具有細胞的一般結構,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核區,核質裸露,沒有核膜包被(原核細胞),有細胞壁,有些有莢膜(保護作用)和鞭毛(運動)

原核細胞:像細菌這樣只有核區的細胞稱為原核細胞

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

16.3細菌的生殖

依靠分裂進行生殖

芽孢:細菌休眠體,幫助細菌度過不良環境

16.4真菌的結構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含線粒體等細胞器)、細胞核等

真菌的細胞核的核質由核膜包被,屬于真核細胞

由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稱為真核生物

青霉的結構:直立菌絲和營養菌絲(吸收營養物質)

16.5真菌的生殖

通過產生孢子來繁殖后代

16.6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無機鹽,供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使用,維持生態平衡

引起患病

細菌:鏈球菌——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等

真菌:手癬、足癬等,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

與動植物共生

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制作饅頭面包

乳酸菌:制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她們的生長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生素

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甲烷菌生成甲烷,凈化污水等

17、病毒

17.1病毒的種類

非常微小,一般用納米表示大小

根據感染生物的不同:細菌病毒(又叫噬菌體,如T4噬菌體);植物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動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結構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構成

不能獨立生活,只能侵入其他生物細胞才能進行生命活動

繁殖: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新的病毒

17.3與人類的關系

導致人類、動物和植物患病,是一些疾病的病原體

醫藥研制,疫苗

農業生產,生物殺蟲劑

18、生物的分類

18.1分類的依據

主要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態結構、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并對每一類群的特征進行科學的描述

18.2生物分類的等級

生物分類的等級從高到低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8.3種

種是生物分類等級中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最密切的

18.4不同種的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不同種生物所處的共同分類等級越低,他們之間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大,親緣關系越近

反之,不同種類的生物所處的共同分類等級越高,他們之間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小,親緣關系越遠

19、生物多樣性

19.1生物多樣性的含義

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物種類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19.2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物質滅絕速度加快,許多動植物處于瀕危狀態

物質的銳減不僅威脅了物種多樣性,也使自然界喪失了許多寶貴的基因,從而使遺傳多樣性也面臨威脅

19.3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的原因

人口快速增長,生物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如森林資源的過量開采,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野生經濟動植物的亂捕濫采,草原的過度放牧等

環境污染、自然災害頻發,外來物種入侵等

19.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途徑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將瀕危生物遷出原棲息地對其進行的特殊保護和管理,也是對就地保護的補充,植物園、動物園和水族館等

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復習提綱篇四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2、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

(1)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2)高溫滅菌;(3)冷卻;(4)接種,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的過程。(5)培養,恒定溫度的培養箱中培養,或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

3、觀察菌落:細菌菌落比較小,多數光滑粘稠或干燥粗糙,白或黃色;

真菌菌落比細菌大幾倍或幾十倍,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紅、褐、綠、黑、黃色。

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

4、細菌和真菌的廣泛分布:土壤中、水里、空氣中及至人體及動物和某些極端環境,都可以找到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或有的要在無氧條件下生存(如泡菜制作)。

第二節細菌

1、細菌的發現:17世紀后葉,荷蘭人列文。虎克制作了顯微鏡,觀察發現了細菌;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證實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巴斯德還發現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種),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2、細菌的大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那么大。

3、細菌的形態:球菌、桿菌、螺旋菌;單細胞,獨立生活。

4、細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的外面還有鞭毛和莢膜。

與植物不同之處: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因此像細菌這樣的生物被稱為原核生物);雖有細胞壁,卻沒有葉綠體(異養)。

5、細菌的營養方式:多數細菌利用現成的有機物,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是生態系統的分解者。

6、細菌的生殖:靠分裂生殖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分裂一次。

7、細菌分布廣泛的原因:個體小,繁殖快和形成芽孢的特性。(細菌生長發育后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可隨風飄散,再萌發成細菌)

第三節真菌

1、常見的真菌:香菇、木耳、銀耳;青霉(多細胞個體)、酵母菌(單細胞個體)

2、真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等,真菌的細胞里都有細胞核。

真菌和動植物都屬于真核生物。真菌細胞內也沒有葉綠體(異養),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青霉的菌體由菌絲(直立菌絲和營養菌絲)和孢子構成;蘑菇的菌體由菌絲(吸收水分和有機物)和子實體(菌柄和菌蓋)組成。

3、真菌的生殖:孢子生殖

第四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即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機物。故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重要作用

(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這類微生物多營寄生生活,從活的動植物體上吸收營養物質。如鏈球菌引起扁桃體炎,真菌引起癬、小麥葉銹病(注意:腳氣和細、真菌沒關系(是缺維生素B導致的)

(3)與動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的現象,簡言之,互利共生。(1)如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2)根瘤菌與豆科植物,(3)與動物:兔、牛、羊內有些細菌幫助分解纖維素(4)與人:人的腸道中有一些細菌能制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身體有益

第五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制作。即發酵原理的應用,發酵就是有機物在一定溫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類分解成某些產物的過程。如:釀酒、制作饅頭和面包——酵母菌;酸奶、泡菜——乳酸菌;制醋——醋酸菌;制醬——霉菌

2、食品保存。腐敗原因-------細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機物并在其中生長繁殖所導致;保存原理-------將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繁殖;保存方法-------低溫保存、高溫滅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罐藏法、脫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裝法、曬制煙熏法、滲透法、冷藏冷凍法、射線法、防腐劑等

3、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與轉基因技術生產藥品。抗生素是真菌(另外還有放線菌)產生的可殺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質。胰島素是對大腸桿菌轉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藥物。

4、環境保護。無氧時一些桿菌、甲烷菌可將引發污染的有機物發酵分解,產生甲烷等,而有氧時另外一些細菌(如黃桿菌)可將這些廢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這樣都使污水得到凈化。

生物為什么看起來簡單學起來難篇五

很多同學開始時喜歡生物,因為可以接觸到各種花花草草小動物,學著學著才發現不是這么回事兒。

生物學科研究范圍及廣,從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到物種的演化與分布,還有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而要理解這些內容,需要大量的物理、化學、地理知識,有時候還要借助數學工具。生物學科的這種綜合性,大大增加了它的難度。即使是初中生物,一些概念諸如能量轉換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對學生來講,也是十分難以理解的。

生物課多在初一開設,此時學生還沒有學習物理化學,感到學習生物越來越吃力吃力是正常的。一旦學習了物理化學,很多同學會發現一些生物難題迎刃而解了。另外,許多生命活動(例如血液循環、氣體交換、神經調節、遺傳變異等)非常抽象,看不見摸不著,只能想象,對學生的聯想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生物實用學習方法和技巧篇六

1、諧音串記法

(1)細胞的結構中有關細胞膜的記憶:線葉雙無心糖。

即:線粒體、葉綠體有雙層膜,沒有膜結構的是中心體和核糖體。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單細胞生物區分記憶原核生物:一(衣原體)支(支原體)細(細菌)藍(藍藻)

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團(藻)酵母(菌)發霉(菌)了。

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細胞器:原(原核生物)來有核(核糖體)

2、口訣記憶

將生物學知識編成“順口溜”,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遺忘。例如:判斷遺傳病的顯性或隱性關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