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汽車新技術專題研究:4680電芯、CTC技術和一體化壓鑄技術_第1頁
特斯拉汽車新技術專題研究:4680電芯、CTC技術和一體化壓鑄技術_第2頁
特斯拉汽車新技術專題研究:4680電芯、CTC技術和一體化壓鑄技術_第3頁
特斯拉汽車新技術專題研究:4680電芯、CTC技術和一體化壓鑄技術_第4頁
特斯拉汽車新技術專題研究:4680電芯、CTC技術和一體化壓鑄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特斯拉汽車新技術專題研究:4680電芯、CTC技術和一體化壓鑄技術1、

4680電芯:進一步優化能量、續航、功率和成本1.1

實現可持續能源目標,需要更具擴展性的能源解決方案三大方面:在2020年9月22日特斯拉電池日上,馬斯克表示,可持續能源未來將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可持續能源生產,儲能和電動汽車。為了加速向可持續能源過渡,需要生產更多價格實惠的電動汽車、儲能以及以更少的投資建設更多的電池工廠。新的計量單位“太瓦時”:特斯拉提出了terawatt“太瓦時”(萬億度)這一新的計量單位,terawatt是gigawatt“吉瓦時”(十億度)的一千倍。特斯拉認為,若實現真正向可持續能源的過渡,需要每年20terawatt的電池產量。按照現在內華達超級工廠每年150

gigawatt的電池產量,需要建設135座超級工廠,顯然這種方案的可拓展性不足。改善電動車成本曲線,生產更多價格實惠的電動汽車,才能進一步實現向可持續能源的過渡。近年來,電池成本曲線的改善趨于平緩,因此若想在改善成本曲線上實現突破,需要重新思考電池的生產和設計方式。五大措施:特斯拉通過電芯設計、電芯工廠、陽極材料、陰極材料、整車整合這五大措施提升電池的性能和質量、車輛的續航里程,從而改善成本曲線。1.2

4680電芯:從第二代2170電芯到第三代4680電芯2020年9月22日,馬斯克在特斯拉電池日上發布了第三代4680電芯,采用了無極耳、新型硅材料、無鈷技術;4680在電池容量、能量、續航里程、功率和成本方面均進行優化提升。命名方式:前兩位代表直徑,46mm;后兩位代表高度,80mm。

亮點:第三代電芯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2170作為特斯拉的第二代電芯,能量比第一代1865提升了50%;4680相比2170的能量提升5倍、續航里程提升16%、功率提升6倍、在電池組層面每千瓦時成本降低14%。

合作伙伴:目前,特斯拉的合作伙伴有松下、寧德時代和LG,未來可能有更多合作伙伴。4680電芯在安全性方面實現了突破:46mm的電芯直徑,單位表面積的散熱壓力更大,從而影響充電速度和循環使用壽命。特斯拉采用的解決方法是采用無極耳技術。

無極耳技術可提高導電面積,降低內阻,提高電流,更易規模化生產:無極耳技術簡化了電池生產過程中的繞制和涂料流程,提高導電面積,從而降低電芯內阻,提高電流。更低的內阻可以限制電池發熱;更大的電流可以提升充電速度,4680電芯的充電速度可媲美2170電芯。電芯單體體積增大,充分利用電芯空隙:相比方形電池和軟包電池電芯間的緊密連接,4680的圓柱弧形表面,能夠一定程度上限制電池之間的熱傳遞。圓柱電芯即便充分接觸,各電芯之間仍留有較大的間隙,從而減少電芯之間的熱傳遞;并且,特斯拉通過電芯的橫向排布,電芯間插入液冷散熱片等方法,進一步優化溫控效果,從而提升車輛的續航里程。1.3

陽極:采用新型硅材料,成本降低5%,續航提升20%高度加工的硅材料,成本較高,不具可擴性:由于硅本身的特性,在充滿鋰離子時其體積會膨脹四倍,壓力會導致硅粒子絕緣,最終損失電池容量。因此,目前工業使用的硅都是經過高度加工的,例如以氧化硅、碳化硅等形式,并且較為昂貴。新型硅材料,降低電池成本,提升續航里程:特斯拉使用原始的硅作為陽極材料,不對硅本身進行加工,而是通過電極設計和涂層設計入手。并且在此方法下,相同的硅材料可生產的電池數量將大幅提升。在電池組層面,陽極每千瓦時成本降低5%,成本降至1.2$/KWh,車輛的續航里程增加20%。硅材料處理過程:使用彈性離子導電聚合物涂層穩定表面。該涂層通過一種非常可擴展化的方法應用于表面,沒有化學氣相沉積,然后通過由高彈性粘合劑形成的堅固網絡將其集成到電極中。1.4

陰極:無鈷化“高鎳陰極”無鈷化“高鎳陰極”:陰極可采用鐵、鈷、鎳等材料,不同的材料的區別在于:結構的穩定性、可以容納的鋰離子數量。鈷的結構最為穩定但是成本較高,鎳可以更好的兼具成本和能量密度。特斯拉采用無鈷化的“高鎳陰極”,每千瓦時成本降低15%。1.5

4680電芯的挑戰:電芯的一致性問題是提升電池容量帶來的挑戰之一。4680電芯相比2170直徑增大兩倍以上,容積是2170電芯的5倍,這導致在電芯的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電芯容量、電芯內阻的不一致性問題。1.6

4680電芯:產業現狀及影響4680電芯有可能以標準化產品的形式推進應用。第一代圓柱電芯18650是個標準品,第三代圓柱電芯4680的容量更大,其可用性在很多領域都可以推進,有可能成為標準化產品,目前國外的松下、LG、SDI和SK以及國內億緯鋰能、比克電池等都在4680電芯方面有所布局。2、

CTC技術:電池既是能源設備,也是結構本身2.1

物理層面的架構創新在2020年9月的電池日上,特斯拉除了發布了4680電芯外,還發布了全新的整包封裝技術

CTC(CelltoChassis),即取消Pack設計,直接將電芯或模組安裝在車身上。

電池既是能源設備,也是結構本身。應用CTC技術后的新架構是物理層面的創新,將電池組作為車身結構的一部分,連接前后兩個車身大型鑄件,取消原有座艙底板,取代以電池上蓋,座椅直接安裝在電池上蓋上。CTC技術也并非僅適用4680電芯,同樣適用其2170電芯,預計未來還會兼容其它尺寸電芯。2.2

進一步優化成本曲線CTC技術有助于將車輛的結構平臺進一步單元化,從而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馬斯克曾表示,采用了CTC技術后,配合一體化壓鑄技術,可以節省370個零部件,為車身減重10%,將每千瓦時的電池成本降低7%。2.3

國內企業的布局情況寧德時代計劃在2025年實現集成化CTC,2030年實現智能化CTC。根據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介紹,寧德時代的集成化CTC技術不僅會重新布置電池,還會納入包括電機、電控、DC/DC、OBC等動力部件;智能化CTC技術將進一步通過智能化動力域控制器優化動力分配和降低能耗。我們認為,CTC方案是未來電動汽車電池成組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隨著電動汽車對于便捷性、輕量化的要求提升,CTC將逐漸成為技術研發和應用的重要方向。3、

一體化壓鑄技術:減輕重量、減少部件、降低成本3.1

一體化壓鑄的優勢:減少部件、減輕重量、降低成本2020年9月的電池日上,特斯拉宣布ModelY將采用一體式壓鑄后地板總成,將原來通過零部件沖壓、焊接的總成一次壓鑄成型,相比原來可減少79個部件,制造成本因此下降40%。并且,特斯拉宣布下一步計劃將應用2-3個大型壓鑄件替換由370個零件組成的整個下車體總成,重量將進一步降低10%,對應續航里程可增加14%。3.2

一體化壓鑄的壁壘:GigaPress壓鑄機和鋁合金配方特斯拉的一體化壓鑄機GigaPress,由特斯拉和壓鑄機廠商IDRAGroup聯合定制,深度參與了軟硬件的設計制造,其大小與房子相當,長19.5米、高5.3米,重達410噸。除了壓鑄機定制設計與開發的技術壁壘之外,如果沒有大批量生產帶來的規模效益,車企很難分攤壓鑄工藝使用的昂貴的壓鑄機和壓鑄模具的綜合成本。GigaPress所使用的鋁合金材料是特斯拉為改進生產工藝的獨家配方,是一種不需要涂層和熱處理的高強度合金。由前蘋果合金專家查爾斯·柯伊曼主導研發,柯伊曼2016年加入特斯拉,同時領導特斯拉和SpaceX的材料工程團隊。3.3

一體化壓鑄的未來:白車身一次壓鑄成型特斯拉未來可能實現白車身一次壓鑄成型,從而完全取消組裝生產線。2019年7月特斯拉發布名為“汽車車架的多面一體成型鑄造機和相關鑄造方法”的專利,根據專利信息,該壓鑄機包括一個具有車身蓋件模具的中心部分,以及多個可相對蓋件模具平移的凸壓模具部分,多個凸壓模具可在中心區匯合后,負責不同部件的壓鑄,最終完成完整或部分的一體式車架鑄造。雖然目前該專利方案并未得到商業化,但我們認為這代表了特斯拉一體化壓鑄的未來趨勢。若能完成整體車身由單一壓鑄機一體成型,則有望完全取消原有的組裝生產線,并很大程度地降低車身制造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工廠運營成本、工具成本、時間成本、人工及其他設備成本)。目前國內HYPERLINK"/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