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鑒賞(第二版)》課件第八章 憂時憫亂_第1頁
《唐詩宋詞鑒賞(第二版)》課件第八章 憂時憫亂_第2頁
《唐詩宋詞鑒賞(第二版)》課件第八章 憂時憫亂_第3頁
《唐詩宋詞鑒賞(第二版)》課件第八章 憂時憫亂_第4頁
《唐詩宋詞鑒賞(第二版)》課件第八章 憂時憫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憂時憫亂引言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以天下為己任,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唐宋時期的進步詩人懷著積極用世的人生觀和深厚的愛國感情,把自己的命運與感情同王朝的興亡盛衰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國家處于空前強盛繁榮的歷史階段,他們懷著高漲的熱情和強烈的自豪感謳歌時代,謳歌理想,表現出兼濟天下、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而當帝國由盛轉衰時,他們懷著強烈的正義感和同情心,用詩詞寫下無數憂時憫亂的作品,真切反映了戰亂、苛政、官吏的殘暴及統治集團的腐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并深刻揭示了造成他們痛苦的社會和階級根源。這些詩詞不僅像時代的一面鏡子,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具有不朽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而且像一幅幅具體生動的圖畫,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唐宋時期憂時憫亂的詩詞主要集中于安史之亂之后朝綱不振、國勢漸頹的中唐時期,朋黨傾軋、宦官擅權的晚唐亂世,以及靖康之亂的宋廷南渡時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唐詩篇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強大的國威激勵著一代詩人追求匡時濟世的理想。如李白在漫游求仕生涯中,對自己能夠“談笑安黎元”(《書情題蔡舍人雄》)滿懷信心,在詩中屢屢高唱:“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岑參為了建立功業,兩度出塞,他滿懷熱情慷慨從戎:“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不為妻子而謀,謀的當然是國家大事。杜甫年青時代就立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的遠大志向,他終生追求的是像稷、契那樣去輔佐明主。然而當奸佞當道、國君昏聵的時候,他們便將昂揚的政治熱情轉化為對現實清醒的認識、對時局的關注、對權貴的鞭撻以及對民瘼的同情。《遠別離》生活于盛唐之世的李白,盡管性格浪漫,縱酒求仙,但內心從來沒有忘懷過政治,而且憑著詩人特有的敏感,比較早地覺察出現實社會中為表面繁榮所掩蓋著的種種危機和矛盾,預感到盛世即將逝去。《遠別離》一詩便是借湘妃、舜帝的神話傳說,抒發了他對玄宗大權旁落、權奸得勢、政局日漸混亂的深沉憂慮。詩人在描寫了二妃生離死別的痛苦之后,寫道:日慘慘兮云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我縱言之將何補?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堯舜當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春望》杜甫生活在唐王朝政治急遽變化的歷史轉折時期,他飽經憂患的一生始終與國家的治亂興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時刻憂念國事,同情人民,不論痛苦還是歡樂,都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通。他的一千四百多首詩大多憂國傷時,緣事而發,凝聚著他對祖國和人民的一片深情。《春望》是其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生活在內憂外患、萬方多難的時代,杜甫的詩歌表現出強烈的憂患意識,如“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北征》)、“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宿江邊閣》)。但當他聽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卻欣喜若狂,寫下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浦起龍《讀杜心解》),這就是著名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劉長卿《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也是一首憂國傷亂之作,詩中說: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戰后,耆舊幾家殘。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咸陽城西樓晚眺》到風雨飄搖、江河日下的晚唐時代,憂國傷時更成為詩歌的一個主旋律。晚唐詩人徒有用世之心,而無回天之力,對時代和國家的前途都懷著深沉的絕望,因而詩中普遍流露出濃重的悲觀情緒和感傷情調。試看許渾《咸陽城西樓晚眺》: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曲江》李商隱《曲江》同樣抒發了對唐朝國運衰微的極度傷痛,詩云: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故都》作于唐亡前夕的韓偓的《故都》,也是一首哀婉激越的感時詩:

故都遙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宿,宮鴉猶戀女墻啼。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強魂必噬臍。掩鼻計成終不覺,馮無路學鳴雞。《樂游原》在唐人感時傷事詩中,李商隱《樂游原》是極富包蘊的一首。此詩只有寥寥二十字: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丁都護歌》憂時憫亂這一主題除了表現為對國運的關切和憂慮,還表現為對廣大百姓生存狀態的關心與同情,這方面的詩作為數相當不少。以李白為例,他是浪漫詩人,較少描寫客觀現實,但從他為數不多的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中,也不難看出他對人民的關心和同情,如《丁都護歌》:云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萬人系磐石,無由達江滸。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老夫采玉歌》唐代另一位浪漫詩人李賀雖只活了二十七歲,卻也在他有限的生命歷程中將目光和筆觸投向社會底層百姓。但與《丁都護歌》的現實主義風格不同,他的一首《老夫采玉歌》寫得想象新奇,極富浪漫色彩: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蹬懸腸草。《又呈吳郎》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被戰亂卷入社會下層的貧困生活的體驗,使杜甫始終把關心和反映人民的苦難當作自己的神圣使命。深切同情百姓的疾苦,表達他們的愿望和要求,像一根紅線幾乎貫穿了他的全部詩作。《兵車行》和“三吏”“三別”這類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名篇自不必說,即在描寫日常生活小事的詩歌中也鮮明地體現了杜甫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對人民的深厚愛心。如《又呈吳郎》: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邊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采地黃者》繼承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諷喻社會現實,反映民生疾苦,成為中唐詩壇的一種潮流,白居易是其中有力的倡導者和最杰出的代表。他明確提出了“唯歌生民病”(《寄唐生》)的主張,并將其付諸實踐,除著名的《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外,還有不少詩歌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特別是農民命運的極大關注,如《采地黃者》: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采之將何用?持之易糇糧。凌晨荷鋤去,薄暮不盈筐。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愿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憫農二首》不僅后世流傳千古,而且在當時即已“傳誦人口”的還有李紳的《憫農二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寒地百姓吟》以“苦吟”著稱的詩人孟郊,一生“拙于生事,一貧徹骨”(辛文房《唐才子傳》),因而對下層百姓的疾苦也有切身體會,《寒地百姓吟》是其中的杰作:無火炙地眠,半夜皆立號。冷箭何處來,棘針風騷勞。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搥鐘飲,到曉聞烹炮。寒者愿為蛾,燒死彼華膏。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到頭落地死,踏地為游遨。游遨者是誰,君子為郁陶。《新沙》晚唐社會政治更加黑暗腐敗,民不聊生,一部分有正義感的詩人繼承了杜甫和中唐詩人寫實諷喻的傳統,并在反映民生疾苦的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因之深刻的揭露、犀利的批判、尖銳的諷刺,便成為這一類詩歌的共性。如反映賦稅苛重的陸龜蒙的《新沙》: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后海鷗知。蓬萊有路教人到,應亦年年稅紫芝。《再經胡城縣》杜荀鶴《再經胡城縣》也是一首具有強烈批判意識的力作,詩只有四句: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胡城縣,在今安徽阜陽市西北。此詩前三句記敘自己先后兩次經過胡城縣的經過:去年經過這里時,百姓沒有不喊冤叫屈的;今年再經此地時,這一怨聲載道的縣宰卻居然加官晉爵。可見封建官場已黑暗到何種地步!但詩人并未直抒感慨,而是巧妙地抓住升官后的官服顏色與人血相同這一特點,有意將二者聯系起來,使縣民“無口不冤聲”與縣宰“加朱紱”之間的因果關系被揭示出來,收到了撼人心魄的效果。這首詩筆鋒十分犀利,鞭撻極其有力,對唐末官吏令人發指的虐民邀功豈止是揭露而已,簡直是憤怒的控訴和聲討!詩人所反映的也不只是唐末的社會現實,而是封建社會里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關系的真實寫照。《詠田家》在揭露地主殘酷剝削的晚唐詩歌中,聶夷中《詠田家》是最深刻動人的一篇,尤其是詩的前四句可獨立成篇,堪與李紳《憫農》詩前后輝映: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

宋詞篇詞在一般人心目中,只是撫花拈草、吟風弄月或者是表現私人情感的一種文體,因此北宋時期的文人詞多為樽前淺斟低唱、兒女花前月下之作,涉筆時事、政治這類大題目的很少。即便是像蘇軾這樣的豪放詞人,以戎馬報國、抵御外侮為主題的愛國壯歌也不多。只有到靖康國難和宋金對峙局勢嚴峻之際,詞壇才勃發出一股強勁的憂時憫亂思潮;也只有在那些誕生于家國多事之秋的詞作中,詞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才獲得前所未有的釋放和張揚。《江城子·密州出獵》來看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六州歌頭》稍后于蘇軾的賀鑄《六州歌頭》也是此類詞作的代表: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發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間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鹖弁如云眾,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南宋初期詞人在國事劇變中歷經血與火的洗禮,一批具有強烈民族憂患意識的詞人在國難當頭和民族危亡之際,唱出一曲又一曲憂時傷世的時代悲歌。張元干便是其中的一位,來看他的《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曳杖危樓去。斗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掃盡浮云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蘆深處。悵望關河空吊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誰伴我,醉中舞。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盡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風浩蕩,欲飛舉。《訴衷情》生于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之際的陸游親身感受到金人入侵帶來的災難,直到暮年,仍心心念念不忘關注國事,來看他的《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六州歌頭》與張元干并稱“二張”的張孝祥,同樣系心國事,將一片憂國憂民之心發之于詞。其詞直抒胸臆、慷慨悲歌、氣勢豪邁,《六州歌頭》鮮明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善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摸魚兒》在南宋,將憂時憫亂主題發揮到極致的是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他的詞激昂慷慨、感情奔放,寄寓了廣闊的社會內容和深沉的愛國情感,如他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作為辛派詞人之一的劉克莊詞中也常表現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情懷,《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就是其中的一首: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作握蛇騎虎。君去京東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談笑里,定齊魯。兩淮蕭瑟惟狐兔。問當年、祖生去后,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