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小組織取材課件_第1頁
胃腸道小組織取材課件_第2頁
胃腸道小組織取材課件_第3頁
胃腸道小組織取材課件_第4頁
胃腸道小組織取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胃腸道小組織取材

病理診斷Barrett‘s食管的診斷慢性胃炎的病理診斷結直癌的診斷Barrett‘s食管1950年英國心胸外科醫生NormanBarrett首先提出BE,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又稱Barrett病)。黑人及亞洲人中相對少見近年來的報道有所增加,其中2項大型的前瞻性研究顯示,日本人的總體發病率在0.9%-1.2%.

Barrett食管的定義傳統的BE定義:食管下段正常的復層鱗狀上皮被單層柱狀上皮替代的一種病理現象,嚴格地講它是胃食管交界上方至少3cm的食管黏膜被柱狀上皮覆蓋1998年,美國胃腸病學會又為BE定義加入了新的內容:食管遠端組織活檢有腸化生柱狀黏膜存在,而不考慮其受累長度。2008年關于BE的最新定義:為內鏡下可見食管遠端出現任何長度的柱狀上皮并經活檢證實其存在腸化生胃食管交接處(gastroesophagealjunction,GEJ):解剖學日本學者認為縱行柵狀血管網的下端即是胃食管連接處西方學者認為胃黏膜皺襞的起始為管狀食管的終末部。食管下端粉紅色的光滑鱗狀上皮中見有桔紅、紫紅或天鵝絨樣紅色柱狀上皮黏膜區,該區有充血水腫、糜爛、顆粒樣增生、息肉、斑狀隆起及潰瘍,潰瘍基底覆蓋炎性壞死物構成偽膜,后期可出現食管狹窄。

返流性食管炎的表現舌型:齒狀線局限性舌形向上突出,紅色黏膜呈半島狀,該型是否會發展成全周型或島型有待探討。全周型:紅色黏膜由胃向食管延伸,累及全周長節段:≥3cm短節段:<3cm超短節段:<1cmSharmaetal提出:BE布拉格C或M分類系統,C:BE累及全管周的長度M:BE累及的最大長度C2M5可信度:C和M的可信度分別是0.95及0.94,對于≥1cm的BE內鏡下識別的總體可信度達0.72內鏡活檢取材:國際上普遍采用四象限方法,即在GEJ及齒狀線之間每隔1-2cm行活檢.我國一般行靶向活檢,即根據檢查者的經驗在可疑柱狀上皮的區域取活檢.BE的組織分型有3型:胃底型上皮(完全胃化生):

包括有胃上皮細胞、胃小凹、壁細胞、主細胞。交界型上皮(不完全胃化生):

為胃的柱狀上皮,含黏液分泌細胞,但無壁細胞、主細胞

慢性胃炎的病理診斷胃鏡取材:幽門部1塊、胃角大小彎各1塊、胃體大小彎各1塊。我院取材:病變部分取材。染色方法:Gymeaor銀染:HPAB-PAS:HID-AB:慢性炎癥:正常胃粘膜中有少量單個核細胞≤5個/HPF0:單個核細胞略多于正常,但胃鏡下無明顯變化。+:慢性炎細胞較少≤上1/3粘膜層++:慢性炎細胞較密集1/3-2/3粘膜層+++:慢性炎細胞密集超過2/3粘膜層避開淋巴濾泡區活動性:中性粒細胞浸潤0:無+:固有層中少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較多,+++:較密集萎縮:固有腺體減少(可為化生腺體)0:無+:固有腺體減少<1/3++:固有腺體減少1/3-2/3+++:固有腺體減少>2/3注:取材要達粘膜肌化生:腸化或假幽門腺的化生0:無+:化生<1/3++:化生1/3-2/3+++:化生>2/3化生類型:完全型化生:不完全型化生:按粘液類型:小腸型化生:結腸型化生:與癌密切相關HP:Gymeaor銀染0:無+:偶見或<1/3標本全長,有少量HP++:HP分布1/3-2/3標本全長+++:HP成堆,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