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論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之關系的多重性作者:隋家忠,胡曉蓓,SuiJia-zhong,HuXiao-bei作者單位:青島市科技館,山東青島,266001刊名:學會英文刊名:XUEHUI年,卷(期:2009,""(5被引用次數:0次參考文獻(4條1.李政道科學與藝術20002.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19983.魯迅門外文談1959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83相似文獻(10條1.期刊論文劉春景.李學安論數字化科學技術對文學藝術的影響-山東文學(下半月2009,""(6文學藝術與科學技術是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的.科學技術正在日新月異的改變著人類社會的面貌.其中,數字技術對文學藝術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滲透到文學藝術領域的各個角落.本文從文學藝術的創作題材的定位到整體創作思維,從創作觀念到創作方法,從創作形態到文學藝術的傳播方式等各個方面對數字技術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論述.2.學位論文梁波近代東北文學藝術發展研究20091840年的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大門向世界敞開。帝國主義的侵略危及中華民族危亡,而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清王朝統治實際上已與帝國主義相結合,陷中國于淪亡的邊緣。與此同時,西方近代自然科學技術,資本主義的哲學和社會科學學說不斷輸入中國。新形勢、新情況、新事物、新思想、新追求對中國文化傳統形成了巨大的沖擊,使傳統文化的一切方面發生了印有時代印記的變化。這一基本特點也滲透在文學思潮和藝術創作中。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說界“革命”和戲劇改良標志著中國文化近代化運動的加速。中國東北地區,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在身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侵略和壓迫下,又怎能置身事外?東北地區的有識之士又怎能不融入文化進步運動的潮流之中?不過近代東北地區的文學創作,同歷代的文學創作相同,都是在學習中原文學的基礎上展開的。當我們觀照近代東北文學的整體特征時,幾乎見不到帶有鮮明浪漫主義特征。其原因概與東北民族重質實而輕抽象、重質樸而輕華麗的文化心里特點有關。古代東北歷來是艱險荒涼之地,它孕育出的文風多半為剛勁、粗獷、厚重與沉實,缺少適宜浪漫、華靡、綺麗生長的土壤。近代東北的文學家們,親身經歷現實社會的貧弱與危機,目睹勞動人民生活的苦難,因而他們的作品中情景便多為蕭瑟的景色、滄桑的歷史古跡、刻骨銘心的民族恥辱等。特定的歷史社會情勢與個人經歷,使得近代東北文學家的眼光常常局限在具體的事物上。東北有源遠流長的藝術歷史,自古以來,各族人民創作了璀璨多姿的民間文藝作品,如古代神話、故事、民謠、寓言等文藝樣式,都成為地域文化中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總之,近代東北文學藝術作為在亂世中生存的文化形式,它在艱難困苦、顛沛流離之際,滿懷悲憤、悲情和中華民族必定復興的信念,而形成的民族化文學體系,它深深根植于傳統之中,挺立著古典文學藝術形式的主體性,也為傳統的文學藝術的近代化做了可貴的探索。近代東北文學藝術的發展變化,既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同時又影響并改變了文學史、藝術史的面貌,其意義是十分豐富而深遠的。3.期刊論文劉譚明.LIUTan-ming數字化時代的文學藝術--對"藝術終結"論的思考-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5在人類邁向數字化的21世紀之時,高科技已經深入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藝術.技術和藝術聯姻,生活與藝術的距離被抹平,由"讀紙時代"向"讀圖時代"轉移,現代的新型藝術形式形成了對于傳統經典藝術、高雅藝術樣式的沖擊和擠壓.于是,"藝術終結"論日益強烈.通過從藝術與人類、藝術與科學的關系以及藝術自身的發展三個方面論述數字化時代藝術的前途,指出數字化既給藝術帶來沖擊和挑戰,又給文學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生長點,我們應該運用歷史辯證法的觀點看待文學藝術的發展,文學藝術并沒有終結,而且不會終結.4.會議論文陳廷槐.陳廷槐文學藝術與科學技術應當相互結合2000該文主要探討古典詩詞與計算機相結合的問題,這里談到的古典詩詞有時又涉及到傳統文學藝術,甚至是形象思維;談到的計算機有時又涉及到自然科學技術,甚至是邏輯思維。文中指出了文藝與科技之間的差異,探討了用古典詩詞反映科技的一些途徑、層次和特點;反過來又探討了用計算機武裝文學藝術的問題,特別是探討了計算機輔助寫作詩詞的可能性、階段和發展動向。5.期刊論文王文麗.鄭慧英試談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劇作家2009,""(3科學技術對文學藝術生產,像對其他物質生產一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巨大貢獻.尤其是近現代以來,科學技術對文藝生產的影響尤為廣泛而深遠.6.學位論文李舫技術與詩詞2007在一個高度技術化的時代,總是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技術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及其對當今理論本身的深刻挑戰。在當代藝術生產過程中,科技意識形態利用技術手段、技術材料、技術方式,從藝術生產的操作層面不可抗拒地滲透至藝術生產的觀念層面,科學技術已成為一種“本體性”的存在影響著當代藝術的生產。詩詞作為文學藝術重要的表現形式歷來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這個“技術本體化”的時代,技術無論作為工具性的存在還是作為關涉詩詞藝術“如何可能”的最基本元素,都會對詩詞的發展造成很大影響。首先,本文從技術與詩詞的關系入手,分析了技術的含義以及詩詞創作中所涉及的物質載體——外在的工具性技術(如印刷術、造紙術和內在的構成詩詞最基本要素的技術(如用韻、平仄、對仗。并著重從內在的構成詩詞最基本要素的技術出發,論述了技術在詩詞創造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本文詳細考察了詩詞在語法上以及格律上的技術。在語法上具有的獨特技術有:省主語、省謂語、倒裝等;在格律上運用的技術有:如何運用韻腳、使用平仄、粘對、對仗等。再次,本文對詩詞中所使用的技術進行了對比,從句型字數、平仄聲調、用韻、對仗等方面分析出詩詞的不同。由此得出,由于詩詞使用技術的不同而造成詩詞在形式上的差異,而形式上的差異又會使詩詞具有不同的藝術效果。接著,我們通過詩詞在結構句式、平仄用韻等方面使用技術的不同而產生的“詩莊詞媚”的藝術效果,進一步證明了:沒有這樣的技術載體就不會有這樣的藝術表現形式。最后,我們通過分析國內外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詩詞創作學習的現狀,對運用計算機這種工具技術進行詩詞學習做一個大膽的設想:計算機可以檢測寫出來的詩詞是否符合格律,可以對詩詞作者進行詞語的提示,并且可以對未完成的詩詞進行補充并讓作者擇優選擇。這種方法即利用外在的技術工具通過分解構成事物本身的內在技術成分來促進技術的進步與發展。7.期刊論文曾慶沙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設計實踐--以《先秦文化(一--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為個案-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17(10一、設計思路基礎教育是科技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課程作為未來人才培養的"施工藍圖",課程改革作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越來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8.期刊論文張春華攝影文學研究綜述-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2攝影文學作為一種嶄新的藝術形態,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機融合的產物,它綜合了攝影和文學兩種藝術形式,從而將科學美的認知性、對世界的客觀反映性,與藝術的形象性和主體情感性融為一體,形成了多種審美類型和審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審美意識復合結構.9.期刊論文陳定家.CHENDing-jia現代傳媒與文學藝術研究綱要-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0(1科學不但是真理的具體體現,科學還成了第一生產力,現代傳媒就是在這樣一種崇尚科學的背景下發展起來并以新科學成就的形象,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甚至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傳統文學藝術也因此從內容到形式都在隨著傳媒的不斷變革而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科技作為意識形態正悄悄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模式和審美習慣.現代媒介不僅在改變文學藝術存在的本質,而且在改變文學藝術生產方式的同時,還改變了文藝生存的基礎.10.學位論文高明月“圖西亞的篩子”身體隱喻的理論闡釋及性別批評意義200820世紀中期,“身體”逐漸在女性主義理論和女性文學研究中凸顯出來,無論是英美女性主義還是法國女性主義都將身體視為性別政治與性別文化的載體或場所。在全球消費文化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身體”在接受越來越多的目光,逐步成為公共話語,也成為學術界引人關注的一個新領域。本文從性別批評的立場出發,以西方宗教神話中“圖西亞的篩子”的故事為例,對篩子隱喻的女性身體的文化內涵進行剖析,通過將女性身體被規訓和囚禁的狀態與當代女性主義從身體突圍形成鮮明對比,揭示女性身體從審美客體到審美主體的轉變,探討女性身體的主體回歸的意義。圖西亞是古羅馬灶神維斯太的一名貞女,被指控違反了貞節誓言。她的篩子成為她洗刷誣告的工具。這是一個有著規則的孔卻能裝水的神奇篩子,它象征女性貞潔的力量。一個容器的完整與一個守節的、未受損害的身體相聯系,這根源于傳統文化中虛與惡、實與善的關聯。篩子隱喻的女性身體蘊含著宗教、道德和文化的內涵。它作為一個禁欲的身體,迎合了基督教神學的教義,并作為基督教藝術中的一個象征符號。因為社會身體限制了自然身體的感知方式,身體經驗必須受到道德的制約,而維斯太貞女的身份使其自然的身體擁有了力量,身體在肉體的基礎上被賦予了文化的涵義。“圖西亞的篩子”的身體隱喻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在審美領域中,女性身體由于其本身具有美的特性,一直是文學藝術中被描繪和刻畫的主題,但這個身體是一個被動的客體,在強大的男性話語審美意識形態領域,女性身體或被轉喻和遮蔽,或被暴露,始終作為男性的審美欲望的對象而存在。看與被看的視覺文化中存在著性別不平等。觀看者永遠處于主動的優越地位,而被觀者始終是一個沉默的對象。兩者不是互為主體的關系,而一方借助“看”的優勢,可以完全在視覺上操縱和控制對方。這時,女性身體作為被看的對象,是被展示、被窺視的形象。看的行為中隱含著復雜的意識形態內涵,它決定著主體看什么和怎樣看,從而形成主體普遍性的理解方式。這種看的方式以一種隱蔽的狀態或者說人們認為自然而然的方式存在。性別研究認為,對女性身體的種種隱喻正是對女性身體的規訓與懲罰。因為女性柔軟的身體易于攻破,易于滲漏,意味著抵制不住外界的欲望和誘惑,所以要在其外表加上堅硬的外殼。女性身體最初是不受約束、自由奔放的,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她被套上重重的枷鎖,失去了最初的激情和欲望。來自社會的各種權力都將身體作為一個焦點,對此進行精心的制造和規劃。女性身體由于背負著重荷而越來越脆弱,而這又為女性的柔弱和順從的女性氣質的規定增加了看似不容置疑的說服力。身體在這個被規訓的過程中被物化,而同時女性將社會文化對其身體的規定性內化為自覺的監控,由此這個身體成為馴服的身體。神話原型中對女性身體的隱喻和象征積淀著數千年來在人們內心的集體無意識和性別等級觀念,這些意象都符合男權制文化對女性的文化想象。這些想象來自于男權社會中男性對女性的崇拜、幻想和恐懼。前者將女性隱喻為超大而神奇的事物,寄予著人們的愿望和理想。后者則將女性的身體惡化,來貶低女性身體的特質,壓抑女性的欲望和想象。身體隱喻是一種最大的本體隱喻,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來源于我們對身體的認知,因為身體教會了我們思考的方式。把身體看作一個容器,從而產生了對身體的容器隱喻。“篩子”作為一個容器隱喻,不是因為篩子本身和女性身體有相似性,而是這個隱喻創造了這種相似性,并固定了兩者間的聯系。身體隱喻作為一種普遍的理解方式,通過隱喻意象的反復呈現建構了人們對女性的認知和偏見。在性別批評中,身體隱喻是文本批評的重要對象,對女性的身體隱喻負載著父權制社會太多的歷史和文化的制約,身體在隱喻的面紗下日益卑微,在對女性身體隱喻的重新解讀中,女性主義者發掘出那些在文本中反復出現的意象和原型中所蘊含的性政治和性文化的意義,從而更新了對文本的理解。與圖西亞被囚禁的身體相比,女性主義者反其道而行之,肯定身體的本體力量,用身體思考和寫作,在寫作中書寫主體化和對象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業互聯網平臺霧計算協同機制在智能倉儲2025年優化方案報告
- 節能門窗安裝與優化考核試卷
- 白酒行業的市場調查與市場策略考核試卷
- 計量儀器器具項目效益評估報告
- 關于成立鈉離子儲能電芯公司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
- 節能建筑電氣設備安裝施工考核試卷
- 電子樂器聲音錄制與現場混音技術考核試卷
- 皮具修復的工藝美學考核試卷
- 幼兒園中班靈活性與協調性鍛煉計劃
- 人教版數學在線教學計劃與實施
- 鐵路防脹知識培訓
- 2025年浙江湖州市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高空車作業考試題及答案
- 非遺文化產業發展-深度研究
- (一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 英語試卷(含標準答案)
- 丙酸鉻、淀粉酶對黃羽肉雞生長性能、抗氧化和腸道健康的影響
- 光伏發電新能源課件
- 2025年貴州遵義路橋工程限公司招聘1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老舊小區改造給排水施工方案
- 2025屆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師大附中高考數學一模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