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間-課件_第1頁
文革期間-課件_第2頁
文革期間-課件_第3頁
文革期間-課件_第4頁
文革期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國依據1948—1984年經濟實際增長數據,將傳統的經濟增長公式調整為:經濟增長(100%)=34%(勞動增長+資本增長)+66%(科技和教育)。

日本1952—1961年的經濟增長模式為:經濟增長(100%)=33.4%(勞動增長+資本增長)+66.6%(科學技術)。

目前,發達國家技術和知識的增加占生產率增長總要素的60%~80%,我國占30%左右。對比以上幾種經濟增長模式的差異,探究其間的變化反映了什么問題?教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美國依據1948—1984年經濟實際增長數據,將1第21課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教育發展的史實.2、理解“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義。學考考綱:識記①“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②教育的“三個面向”第21課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教2探究一: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教育事業是如何建立的?探究一: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教育事業是如31、人民政府接管各級各類學校,復課開學,并進行初步改革;2、從列強手中收回教育事業的自主權,教育事業真正回到人民手中;一、“另起爐灶”(1949-1956)1、人民政府接管各級各類學校,復課開學,并進行初步改革;2、4意義:這就成功地將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變為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新中國的人民教育主要內容:決定“以

為基礎,吸收

,借助

”來建立人民教育事業;確立教育要為

,學校要向

,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舊教育有用經驗蘇聯經驗國家建設服務廣大工農開門3、建立人民教育:——1949年,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意義:主要內容:確立教育要為51、制定方針——人民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2)提出(1957年)探究二:這種教育方針的特點和意義是?(1)背景: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毛澤東二、艱難探索(1956-1976)特點:①把“德育”放到了首位;②明確提出了培養“勞動者”的目標;③局限:用“幾方面發展”取代了“全面發展”意義:它明確了我國教育的性質、方向、目標,成為長期指導我國教育的方針,對新中國教育的發展影響深遠。1、制定方針——人民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2)提出(1957年62、倡導并實施“兩種教育制度”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

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2、倡導并實施“兩種教育制度”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7田頭識字學習偏遠貧因地區的小學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經濟落后,政府創辦了許多工農速成中學和文化補習學校,田頭識字、工人夜校等形式,為掃盲教育作出貢獻。田頭識字學習偏遠貧因地區的小學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經濟落8勞動模范郝建秀(中)在山東大學附屬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北京工農速成中學學生在學習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國煤礦工人速成中學學習勞動模范郝建秀(中)在山東大學附屬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北京工農速9建國初北京師范大學的開學典禮建國初北京師范大學的開學典禮1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一個時期內國家主要發展全日制學校。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只是發展這種單一類型的學校有不少問題,如:由于國家經濟條件的限制,這種學校難于迅速發展,不能盡快普及教育;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脫節,不能升學的大批中小學畢業生,缺乏一定的生產知識和技能,很難安排工作,同國民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還有許多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人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學習知識,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1957年11月8日,劉少奇建議試辦半工半讀學校。”探究三:既然新中國已經建立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那么為什么還要建立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一個時期內國家主要發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一個時期內國家主要發展全日制學校。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只是發展這種單一類型的學校有不少問題,如:由于國家經濟條件的限制,這種學校難于迅速發展,不能盡快普及教育;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脫節,不能升學的大批中小學畢業生,缺乏一定的生產知識和技能,很難安排工作,同國民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還有許多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人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學習知識,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1957年11月8日,劉少奇建議試辦半工半讀學校。”探究三:既然新中國已經建立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那么為什么還要建立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一個時期內國家主要發12

成就1、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2、培養了大批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軍和德才兼備的建設人才閱讀教材P100學思之窗,思考問題國運興原因:制定并全面貫徹了正確的教育方針成就1、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2、培13文革期間-課件143、動亂中的教育(1966—1976年)(1)原因:

(1)文革開始后,師生卷入“破四舊”活動“文革”的沖擊(2)表現(2)停課鬧“革命”,成立紅衛兵組織,批斗“走資派”(3)1966年,高考制度被廢除(4)高校招收“工農兵學員”(5)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例子:張鐵生被稱為“白卷英雄”]

3、動亂中的教育(1966—1976年)(1)原因:(115文革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教育戰線一片混亂文革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教育戰線一片混亂16文革期間-課件17文革中清華大學校門被砸文革中清華大學校門被砸18北京大學紅衛兵在批斗北大校長陸平等所謂反動學術權威北京大學紅衛兵在批斗北大校長陸平等所謂反動學術權威19清華大學在批斗所謂反動學術權威清華大學在批斗所謂反動學術權威20大學不招生,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大學不招生,知識青年“上山下鄉”2170年代初期,大學開始招生,入學前不用考試,推薦選拔工農兵學員上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大大降低,大學教育水平也大大下降。70年代初期,大學開始招生,入學前不用考試,推薦選拔工農兵學22人民歡送工農兵學員上大學的情景人民歡送工農兵學員上大學的情景23文革期間-課件24尊敬的領導:

書面考試就這么過去了,對此,我有點感受,愿意向領導談一談。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鄉以來,始終熱衷于農業生產,全力于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天近十八個小時的繁重勞動和工作,不允許我搞業務復習。我的時間只在二十七號接到通知后,在考試期間忙碌地翻讀了一遍數學教材,對于幾何題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題眼瞪著,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沒有書本根據的胡答一氣,免得領導判卷費時間。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紀律,堅持始終,老老實實地退場。說實話,對于那些多年來不務正業、逍遙浪蕩的書呆子們,我是不服氣的,而有著極大的反感,考試被他們這群大學迷給壟斷了。在這夏鋤生產的當務之急,我不忍心放棄生產而不顧,為著自己鉆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過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樣,將受到自己與貧下中農的革命事業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譴責。有一點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沒有為此而耽誤集體的工作,我在隊里是負全面、完全責任的。喜降春雨,人們實在忙,在這個人與集體利益直接矛盾的情況下,這是一場斗爭(可以說)。尊敬的領導:

書面考試就這么過去了,對此,我有點感受25我所苦悶的是,幾小時的書面考試,可能將把我的入學資格取消。我也不再談些什么,總覺得實在有說不出的感覺,我自幼的理想將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這是我唯一強調的理由。我是按新的招生制度和條件來參加學習班的。至于我的基礎知識,考場就是我的母校,這里的老師們會知道的,記得還總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學考題,然很淺,但我印象也很淺,有兩天的復習時間,我是能有保證把它答滿分的。

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會關系等都清白。對于我這個城市長大的孩子幾年來真是鍛煉極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觀的改造方面,可以說是一個飛躍。在這里,我沒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礎知識和能力),我感覺并非可恥,可以勉強地應付一下嘛,翻書也能得它幾十分嘛!(沒有意思)但那樣做,我的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榮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貧下中農和領導干部們的滿意地推薦之下,參加了這次學習班。

白塔公社考生張鐵生我所苦悶的是,幾小時的書面考試,可能將把我的入學資格取261973年參加全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時,因解答不了試題而在空白試卷的背面寫了一封“信”,被樹為“反潮流”的“英雄”。同年入遼寧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學習。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任中共鐵嶺農學院核心小組副組長、院黨委副書記。同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1976年10月后被撤銷所擔任的黨內外職務,并被開除黨籍。1983年被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陰謀顛覆政府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1991年10月刑滿獲釋,和另外三人創辦了飼料公司。張鐵生有罪嗎?1973年參加全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時,因解答不了試27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文革期間,文盲人數沒有減少,說明在此期間教育處于停滯狀態。全國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數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全國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數28文革結束后,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出國考察熱潮。其中西歐五國團最引人注目。他們看到:西德一個年產5000萬噸褐煤的露天煤礦只用2000工人,而中國生產相同數量的煤需要16萬工人,相差80倍;瑞士伯爾尼公司裝機容量2.5萬千瓦的水電站,職工只有12人。我國江西省江口水電站,當時裝機2.6萬千瓦,職工卻有298人,高出20多倍。法國馬賽索爾梅爾鋼廠年產350萬噸鋼只需7000工人,而中國武鋼年產鋼230萬噸,卻需要67000工人,相差14.5倍。——《黑龍江新聞網》2008.11文革結束后,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出國考察熱潮。其中西29影響文革使中國教育事業受到極大破壞,各行各業人才缺乏,整個民族素質大大下降,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拉大了國運衰影響文革使中國教育事業受到極大破壞,國運衰30三、教育春天(文革后至今)1、撥亂反正,全面整頓開啟教育春天整頓教學秩序恢復高考制度(1977年)組織編寫教材倡導尊師重教(1)措施三、教育春天(文革后至今)1、撥亂反正,全面整頓開啟教育春天31文革期間-課件32

(1)戰略、方針:①提出教育優先發展思想,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②20世紀80年代“三個面向”,促進教育改革步伐2、新時期迎來教育春天(1)戰略、方針:②20世紀80年代“三個面向”,促進教33①對基礎教育: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②對中等教育:實行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并舉③對高等教育:增設一批新興的邊緣學科,建立學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與分配制度,擴大學校辦學的自主權;20世紀90年代實施“211工程”計劃,一批重點高校和實驗室迅速發展壯大④允許社會辦學,啟動希望工程(1989年)(2)改革措施⑤實施均衡教育,大力支持西部地區教育發展①對基礎教育: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制義341995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黨中央明確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1995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黨中央明確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35江澤民在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0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推進教育創新”(2002年9月8日)李嵐清作關于“科教興國”戰略的報告(1998年6月)黨和國家為什么要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江澤民在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0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實施科教36我們國家,國力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責任。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鄧小平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動力;②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在于培養人才;③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基地。黨和國家為什么要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我們國家,國力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37中國高等教育近幾年的發展在1998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激增。大學本科及專科在校生人數由341萬增長為1100余萬,在校研究生及在職攻讀碩士、博士人數增至80萬,其中研究生人數增長了約45萬。

高等教育資源擴大,校均規模增加。2004年全國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學校2236所,其中普通高校1731所,比上年增加17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684所,高職(專科)院校1047所。中國高等教育近幾年的發展38高等教育發展情況高等教育發展情況39

“211工程”是中國政府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向21世紀,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正式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規模最大的重點建設工程,是國家“九五”計劃期間高等教育的發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業的系統改革工程。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大學“211工程”是中國政府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40“985”工程1998年5月4日,江澤民總書記在慶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會上向全社會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科教興國的戰略和江澤民同志的號召,教育部決定在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重點支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分高等學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簡稱“985”工程。“985”工程41偏遠貧困地區的小學偏遠貧困地區的小學42文革期間-課件43鄧小平同志為“希望工程”題詞(1990年9月5日)鄧小平同志為“希望工程”題詞(1990年9月5日)44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安徽金寨希望小學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安徽金寨希望小學451992年年6月,鄧小平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兩次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該校成為這筆捐款的接受點,25名失學兒童得到了小平同志的捐助,得以重返校園。如今,這25名受益兒童已有4人大學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另有11人正在讀大學。廣西第一所希望小學——廣西百色市平果縣仕仁村小學1992年年6月,鄧小平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兩46

《希望工程宣傳畫》中的“大眼睛”蘇明娟,2005年從安徽大學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希望工程宣傳畫》中的“大眼睛”蘇明娟47從2006年開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從2006年開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48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運興衰系于教育他1986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1991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畢業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是遼寧省勞動模范、“航空報國金獎”獲得者;他是殲-15艦載機研制現場總指揮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運興衰系于教育他1986年畢業于解49小結: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古代:

三代官學;春秋戰國私學興起;西漢太學郡縣學校;隋唐科舉制推動教育發展;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獄等專制文化政策束縛教育健康發展。近代:

西學的影響,洋務派辦近代教育,派遣留學生;戊戌變法時辦京師大學堂;清末廢除科舉制;民國時近代教育發展,北大成新文化運動基地,民主科學得到弘揚。現代:?小結: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古代:50“文革”期間,教育遭受嚴重破壞人才斷層損失巨大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發展迅速成就巨大舉世矚目“文革”之前,各類教育初具規模造就大批建設人才啟示: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文革”期間,教人才斷層改革開放以來成就巨大“文革”之前,各51(D)(1)關于新中國建國初期教育方針和政策的表述,不屬實的是A.新中國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B.其重要內容是向工農和工農子女開門C.開展掃盲和工農識字教育 D.工農業者脫產入學,接受正規教育(2)動亂時期的中國教育A.成了政治的犧牲品B.整體水平還是得以與建國初期持平C.通過嚴格考試錄取的制度基本不變 D.還是起到了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的作用(A)課堂練習(D)(1)關于新中國建國初期教育方針和政策的表述,不52(5)改革開放以來,教育蓬勃發展,主要表現為

①“兩種教育制度”的提出②工農速成班的創辦③實行九年義務教育④完善教育立法⑤鄧小平提出教育的“三個面向”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⑤

(3)黨和政府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提出的戰略是A.科教興國B.教育革命C.三個面向D.信息高速公路(A)(B

)(4)鄧小平復出后,自告奮勇抓教育,其撥亂反正的措施有①整頓恢復教學秩序②恢復高考制度③編寫新教材④倡導尊師重教⑤啟動“希望工程”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B

)(5)改革開放以來,教育蓬勃發展,主要表現為

①“兩種教育制53再見再見54

美國依據1948—1984年經濟實際增長數據,將傳統的經濟增長公式調整為:經濟增長(100%)=34%(勞動增長+資本增長)+66%(科技和教育)。

日本1952—1961年的經濟增長模式為:經濟增長(100%)=33.4%(勞動增長+資本增長)+66.6%(科學技術)。

目前,發達國家技術和知識的增加占生產率增長總要素的60%~80%,我國占30%左右。對比以上幾種經濟增長模式的差異,探究其間的變化反映了什么問題?教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美國依據1948—1984年經濟實際增長數據,將55第21課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教育發展的史實.2、理解“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義。學考考綱:識記①“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②教育的“三個面向”第21課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教56探究一: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教育事業是如何建立的?探究一: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教育事業是如571、人民政府接管各級各類學校,復課開學,并進行初步改革;2、從列強手中收回教育事業的自主權,教育事業真正回到人民手中;一、“另起爐灶”(1949-1956)1、人民政府接管各級各類學校,復課開學,并進行初步改革;2、58意義:這就成功地將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變為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新中國的人民教育主要內容:決定“以

為基礎,吸收

,借助

”來建立人民教育事業;確立教育要為

,學校要向

,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舊教育有用經驗蘇聯經驗國家建設服務廣大工農開門3、建立人民教育:——1949年,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意義:主要內容:確立教育要為591、制定方針——人民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2)提出(1957年)探究二:這種教育方針的特點和意義是?(1)背景: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毛澤東二、艱難探索(1956-1976)特點:①把“德育”放到了首位;②明確提出了培養“勞動者”的目標;③局限:用“幾方面發展”取代了“全面發展”意義:它明確了我國教育的性質、方向、目標,成為長期指導我國教育的方針,對新中國教育的發展影響深遠。1、制定方針——人民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2)提出(1957年602、倡導并實施“兩種教育制度”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

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2、倡導并實施“兩種教育制度”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61田頭識字學習偏遠貧因地區的小學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經濟落后,政府創辦了許多工農速成中學和文化補習學校,田頭識字、工人夜校等形式,為掃盲教育作出貢獻。田頭識字學習偏遠貧因地區的小學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經濟落62勞動模范郝建秀(中)在山東大學附屬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北京工農速成中學學生在學習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國煤礦工人速成中學學習勞動模范郝建秀(中)在山東大學附屬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北京工農速63建國初北京師范大學的開學典禮建國初北京師范大學的開學典禮6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一個時期內國家主要發展全日制學校。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只是發展這種單一類型的學校有不少問題,如:由于國家經濟條件的限制,這種學校難于迅速發展,不能盡快普及教育;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脫節,不能升學的大批中小學畢業生,缺乏一定的生產知識和技能,很難安排工作,同國民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還有許多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人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學習知識,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1957年11月8日,劉少奇建議試辦半工半讀學校。”探究三:既然新中國已經建立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那么為什么還要建立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一個時期內國家主要發6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一個時期內國家主要發展全日制學校。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只是發展這種單一類型的學校有不少問題,如:由于國家經濟條件的限制,這種學校難于迅速發展,不能盡快普及教育;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脫節,不能升學的大批中小學畢業生,缺乏一定的生產知識和技能,很難安排工作,同國民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還有許多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人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學習知識,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1957年11月8日,劉少奇建議試辦半工半讀學校。”探究三:既然新中國已經建立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那么為什么還要建立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一個時期內國家主要發66

成就1、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2、培養了大批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軍和德才兼備的建設人才閱讀教材P100學思之窗,思考問題國運興原因:制定并全面貫徹了正確的教育方針成就1、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2、培67文革期間-課件683、動亂中的教育(1966—1976年)(1)原因:

(1)文革開始后,師生卷入“破四舊”活動“文革”的沖擊(2)表現(2)停課鬧“革命”,成立紅衛兵組織,批斗“走資派”(3)1966年,高考制度被廢除(4)高校招收“工農兵學員”(5)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例子:張鐵生被稱為“白卷英雄”]

3、動亂中的教育(1966—1976年)(1)原因:(169文革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教育戰線一片混亂文革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教育戰線一片混亂70文革期間-課件71文革中清華大學校門被砸文革中清華大學校門被砸72北京大學紅衛兵在批斗北大校長陸平等所謂反動學術權威北京大學紅衛兵在批斗北大校長陸平等所謂反動學術權威73清華大學在批斗所謂反動學術權威清華大學在批斗所謂反動學術權威74大學不招生,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大學不招生,知識青年“上山下鄉”7570年代初期,大學開始招生,入學前不用考試,推薦選拔工農兵學員上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大大降低,大學教育水平也大大下降。70年代初期,大學開始招生,入學前不用考試,推薦選拔工農兵學76人民歡送工農兵學員上大學的情景人民歡送工農兵學員上大學的情景77文革期間-課件78尊敬的領導:

書面考試就這么過去了,對此,我有點感受,愿意向領導談一談。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鄉以來,始終熱衷于農業生產,全力于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天近十八個小時的繁重勞動和工作,不允許我搞業務復習。我的時間只在二十七號接到通知后,在考試期間忙碌地翻讀了一遍數學教材,對于幾何題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題眼瞪著,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沒有書本根據的胡答一氣,免得領導判卷費時間。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紀律,堅持始終,老老實實地退場。說實話,對于那些多年來不務正業、逍遙浪蕩的書呆子們,我是不服氣的,而有著極大的反感,考試被他們這群大學迷給壟斷了。在這夏鋤生產的當務之急,我不忍心放棄生產而不顧,為著自己鉆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過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樣,將受到自己與貧下中農的革命事業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譴責。有一點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沒有為此而耽誤集體的工作,我在隊里是負全面、完全責任的。喜降春雨,人們實在忙,在這個人與集體利益直接矛盾的情況下,這是一場斗爭(可以說)。尊敬的領導:

書面考試就這么過去了,對此,我有點感受79我所苦悶的是,幾小時的書面考試,可能將把我的入學資格取消。我也不再談些什么,總覺得實在有說不出的感覺,我自幼的理想將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這是我唯一強調的理由。我是按新的招生制度和條件來參加學習班的。至于我的基礎知識,考場就是我的母校,這里的老師們會知道的,記得還總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學考題,然很淺,但我印象也很淺,有兩天的復習時間,我是能有保證把它答滿分的。

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會關系等都清白。對于我這個城市長大的孩子幾年來真是鍛煉極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觀的改造方面,可以說是一個飛躍。在這里,我沒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礎知識和能力),我感覺并非可恥,可以勉強地應付一下嘛,翻書也能得它幾十分嘛!(沒有意思)但那樣做,我的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榮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貧下中農和領導干部們的滿意地推薦之下,參加了這次學習班。

白塔公社考生張鐵生我所苦悶的是,幾小時的書面考試,可能將把我的入學資格取801973年參加全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時,因解答不了試題而在空白試卷的背面寫了一封“信”,被樹為“反潮流”的“英雄”。同年入遼寧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學習。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任中共鐵嶺農學院核心小組副組長、院黨委副書記。同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1976年10月后被撤銷所擔任的黨內外職務,并被開除黨籍。1983年被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陰謀顛覆政府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1991年10月刑滿獲釋,和另外三人創辦了飼料公司。張鐵生有罪嗎?1973年參加全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時,因解答不了試8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文革期間,文盲人數沒有減少,說明在此期間教育處于停滯狀態。全國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數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全國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數82文革結束后,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出國考察熱潮。其中西歐五國團最引人注目。他們看到:西德一個年產5000萬噸褐煤的露天煤礦只用2000工人,而中國生產相同數量的煤需要16萬工人,相差80倍;瑞士伯爾尼公司裝機容量2.5萬千瓦的水電站,職工只有12人。我國江西省江口水電站,當時裝機2.6萬千瓦,職工卻有298人,高出20多倍。法國馬賽索爾梅爾鋼廠年產350萬噸鋼只需7000工人,而中國武鋼年產鋼230萬噸,卻需要67000工人,相差14.5倍。——《黑龍江新聞網》2008.11文革結束后,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出國考察熱潮。其中西83影響文革使中國教育事業受到極大破壞,各行各業人才缺乏,整個民族素質大大下降,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拉大了國運衰影響文革使中國教育事業受到極大破壞,國運衰84三、教育春天(文革后至今)1、撥亂反正,全面整頓開啟教育春天整頓教學秩序恢復高考制度(1977年)組織編寫教材倡導尊師重教(1)措施三、教育春天(文革后至今)1、撥亂反正,全面整頓開啟教育春天85文革期間-課件86

(1)戰略、方針:①提出教育優先發展思想,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②20世紀80年代“三個面向”,促進教育改革步伐2、新時期迎來教育春天(1)戰略、方針:②20世紀80年代“三個面向”,促進教87①對基礎教育: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②對中等教育:實行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并舉③對高等教育:增設一批新興的邊緣學科,建立學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與分配制度,擴大學校辦學的自主權;20世紀90年代實施“211工程”計劃,一批重點高校和實驗室迅速發展壯大④允許社會辦學,啟動希望工程(1989年)(2)改革措施⑤實施均衡教育,大力支持西部地區教育發展①對基礎教育: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制義881995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黨中央明確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1995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黨中央明確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89江澤民在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0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推進教育創新”(2002年9月8日)李嵐清作關于“科教興國”戰略的報告(1998年6月)黨和國家為什么要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江澤民在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0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實施科教90我們國家,國力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責任。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鄧小平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動力;②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在于培養人才;③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基地。黨和國家為什么要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我們國家,國力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91中國高等教育近幾年的發展在1998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激增。大學本科及專科在校生人數由341萬增長為1100余萬,在校研究生及在職攻讀碩士、博士人數增至80萬,其中研究生人數增長了約45萬。

高等教育資源擴大,校均規模增加。2004年全國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學校2236所,其中普通高校1731所,比上年增加17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684所,高職(專科)院校1047所。中國高等教育近幾年的發展92高等教育發展情況高等教育發展情況93

“211工程”是中國政府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向21世紀,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正式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規模最大的重點建設工程,是國家“九五”計劃期間高等教育的發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業的系統改革工程。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大學“211工程”是中國政府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94“985”工程1998年5月4日,江澤民總書記在慶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會上向全社會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科教興國的戰略和江澤民同志的號召,教育部決定在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重點支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分高等學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簡稱“985”工程。“985”工程95偏遠貧困地區的小學偏遠貧困地區的小學96文革期間-課件97鄧小平同志為“希望工程”題詞(1990年9月5日)鄧小平同志為“希望工程”題詞(1990年9月5日)9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