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免疫學檢驗信陽職業技術學院藥學與檢驗系免疫學檢驗信陽職業技術學院1目的與要求:理解并掌握現代免疫的概念理解免疫的三大功能了解免疫學的發展概況以及免疫檢驗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緒論目的與要求:緒論2免除稅賦,免除差役immunitas免于疫患,免除瘟疫immunity
免疫(immunity):是機體識別并清除“自己”和“非己”抗原性異物的功能,借以維持機體的生理平衡與穩定。其結果通常對機體有利,但在某些條件下可對機體造成病理損害。免疫學(immunology):研究機體免疫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獨立學科。第一節免疫的基本概念免除稅賦,免除差役免于疫患,免除瘟疫免疫(immunit3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
——指機體排斥外源性異物的能力。免疫自穩(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指機體識別和清除自身衰變殘損的組織細胞的能力,以維持正常內環境穩定。免疫監視(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
——指機體殺傷和清除異常突變細胞的能力,以監視和抑制惡性腫瘤在體內生長。免疫系統的三大生理功能第1節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免疫系4
功能名稱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異物超敏反應(強)免疫缺陷病(弱)免疫自穩清除損傷或衰老細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監視清除突變或畸變細胞,防止腫瘤發生、殺傷病毒感染細胞腫瘤或病毒持續性感染免疫系統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表現第1節免疫的基本概念
功能名稱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5
根據所用的技術和方法,免疫學的發展歷史可分為三個時期:一、免疫學的經驗時期(17世紀-19世紀)1.用人痘苗接種預防天花。(中國民間)2.接種牛痘苗預防天花。Jenner
第二節免疫學發展簡史
根據所用的技術和方法,免疫學的發展歷史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二6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7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8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9二、經典免疫學時期(19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
免疫學與微生物學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多種病原菌被發現;*“病原菌致病”概念的提出;*疫苗的發明;*細胞吞噬作用的發現(細胞免疫);*
免疫血清具有抵御病原菌的作用(體液免疫);*免疫化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初步認識多種免疫學現象的本質。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二、經典免疫學時期(19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第210EliMetchnikoff(1845-1916)EmilvonBehring(1845-1917)RobertKoch(1843-1910)PaulEhrilich(1854-1915)提出體液免疫理論和抗體生成的側鏈學說發現細胞吞噬作用,提出細胞免疫理論發現結核桿菌;提出病原菌致病的概念發現抗毒素并治愈一名白喉患者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EliMetchnikoffEmilvonBehrin11
實際上,與此同時,人們也發現除了微生物之外的其它物質也能引起免疫現象,過敏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如血型不符的輸血、器官移植排斥反應、血清病等;Koch在發現了結核桿菌之后,試圖用注射的方法使動物產生免疫,但注射局部卻出現了組織損傷和壞死。以上事實揭示出兩個問題:第一,免疫不一定僅僅由微生物引起;第二,免疫對機體不一定總是有利的,也可以是有害的;至此,經典的免疫概念被動搖了,那么,免疫究竟是機體防御微生物侵襲的特有成分?還是機體識別“自己”和“非己”的普遍生物學現象?這個問題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答案。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實際上,與此同時,人們也發現除了微生物之外的其它物質也能12三.近代免疫學和現代免疫學時期
(20世紀中葉—現在)
特異性細胞的免疫功能、天然和獲得性免疫耐受現象、抗體生成克隆學說、細胞克隆選擇學說(clonalselection)*Burnet(1957年)提出克隆選擇學說;*從器官、細胞和分子水平探討免疫系統結構與功能。MacFarlaneBurnet(1899-1985)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三.近代免疫學和現代免疫學時期
(20世紀中葉—現在)
13克隆選擇學說(clonalselectionhypothesis)的基本觀點: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1.機體內存在有能識別多種抗原的細胞系(clone),其細胞表面有識別抗原的特異性受體(recepter)。2.抗原進入機體后,選擇具有相應受體的免疫細胞與之結合,使該細胞系活化、增殖,并成為抗體產生細胞和記憶細胞。3.若在胚胎期,某抗原選擇相應克隆接觸后,該細胞系就被排除或失去活性,處于抑制狀態,稱此為禁忌克隆(forbiddenclone),使機體失去針對該抗原的反應性,形成免疫耐受。解釋了天然免疫耐受現象。4.某些克隆可發生突變,而與自身組織發生反應,形成自身免疫應答。
1960年,Burnet和Medawar獲諾貝爾獎。克隆選擇學說(clonalselectionhypoth14雞法氏囊及哺乳動物胸腺的免疫功能的認識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確認巨噬細胞抗原提呈作用的揭示細胞因子的研究免疫網絡學說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的問世免疫學技術的發展(單克隆抗體標記技術、免疫轉印技術、分子雜交技術、轉基因技術、細胞融合技術等)。雞法氏囊及哺乳動物胸腺的免疫功能的認識1520世紀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免疫學家年代 學者姓名 國家 獲獎成就1901 Behring 德國 發現抗毒素,開創免疫血清療法1905 Koch 德國 發現結核桿菌,發明診斷結核病的結核菌素1908 Ehrlich 德國 提出抗體生成側鏈學說和體液免疫學說 Metchnikoff 俄國 發現細胞吞噬作用,提出細胞免疫學說1912 Carrel 法國 器官移植1913 Richet 法國 發現過敏現象1919 Bordet 比利時 發現補體,建立補體結合試驗1930 Landsteiner 奧地利 發現人紅細胞血型1951 Theler 南非 發明黃熱病疫苗1957 Bovet 意大利 抗組胺藥治療超敏反應1960 Burnet 澳大利亞 提出抗體生成的克隆選擇學說 Medawar 英國 發現獲得性移植免疫耐受性1972 Edelman 美國 闡明抗體的化學結構 Porter 英國 闡明抗體的化學結構1977 Yalow 美國 創立放射免疫測定法1980 Dausset 法國 發現人白細胞抗原 Snell 美國 發現小鼠H-2系統 Benacerraf 美國 發現免疫應答的遺傳控制Jerne 丹麥 提出天然抗體選擇學說和免疫網絡學說 Kohler 德國 雜交瘤技術制備單克隆抗體 Milstein 阿根廷 單克隆抗體技術及Ig基因表達的遺傳控制 Tonegawa 日本 抗體多樣性的遺傳基礎 Murray 美國 第一例腎移植成功 Thomas 美國 第一例骨髓移植成功1996 Doherty 澳大利亞 提出MHC限制性,即T細胞的雙識別模式 Zinkernagel 瑞士 提出MHC限制性,即T細胞的雙識別模式20世紀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免疫學家16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克隆選擇學說課件17免疫學檢驗(laboratory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學技術及其在醫學檢驗領域的重要學科。免疫學檢驗的發展是隨著各種免疫物質的發現密切相關,在免疫學理論與生物學技術的長期發展過程中,許多經典技術被加以革新與放大而派生出更多新技術與新方法,這些方法和技術在醫學研究與臨床診斷的運用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節免疫學檢驗免疫學檢驗(laboratoryimmunology):第18年代學者貢獻1894J.Bordet補體與溶菌活性1896H.Durham,M.vonGruber特異凝集反應1896G.Widal,A.Sicad肥達試驗1897R.Kraus沉淀試驗1900J.Bordet,O.Gengou補體結合反應1900K.Landsteiner人類ABO血型及其抗體1906A.Wassermann梅毒補體結合反應1935M.Heidelberger,F.Kendall純化抗體,定量沉淀反應1941A.Coons免疫熒光標記1946J.Oudin凝膠內沉淀反應1948O.Ouchterlony,S.Elek雙擴散沉淀反應1953P.Grabar,C.Williams免疫電泳分析,Ig多樣性1960R.Yallow,S.Berson放射免疫標記1966S.Avrames,J.Uriel,etal酶標免疫技術1975G.Kohler,C.Milstein雜交瘤技術與單克隆抗體免疫學技術的發展史年代學者貢獻1894J.Bordet補體與溶菌活性189619自然的肉眼觀察的抗原抗體反應(沉淀反應、凝集反應)加速的肉眼觀察的抗原抗體反應(電泳技術、分離技術)標記性免疫技術提高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敏感性半自動、自動化檢驗儀器與免疫反應原理結合,加快了反應過程標記技術、單克隆技術、高智能自動化技術的最佳組合發展進程的主要階段自然的肉眼觀察的抗原抗體反應(沉淀反應、凝集反應)發展進程的20免疫檢驗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利用免疫檢測原理與技術檢測免疫活性細胞、抗原、抗體、補體、細胞因子、細胞粘附分子等免疫相關物質;另一部分是利用免疫檢測原理與技術檢測體液中微量物質如激素、酶、血漿微量蛋白、血液藥物濃度、微量元素等。臨床免疫學與免疫檢驗免疫檢驗可分為兩部分:臨床免疫學與免疫檢驗21
放射免疫技術 化學發光免疫技術 熒光免疫技術 流式細胞免疫技術 酶聯免疫技術 免疫印跡技術 速率散射免疫技術 單克隆抗體技術免疫檢驗涉及的主要技術 放射免疫技術 化學發光免疫技術免疫檢驗涉及的主要技22確定診斷分析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判斷預后提供有效實驗依據臨床應用確定診斷提供有效實驗依據臨床應用23一、現代免疫學的研究特點近年來,現代免疫學研究的一個明顯趨勢,是與免疫基礎研究相結合的生物高技術產業的興起。基礎免疫學研究的成果,從實驗室直接轉向生物技術產品的開發,這種轉化正以驚人的速度進行著。免疫學的發展正以一種嶄新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高技術開發”模式,將科學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這是現代免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第四節免疫學展望一、現代免疫學的研究特點第四節免疫學展望24(一)免疫學與生物學免疫學技術的發展及其獨特高效的檢測方法,為生命科學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單克隆抗體的應用,給生物學的發展帶來了突破性的變革,免疫組化技術與分子雜交技術的結合,使基因及其表達的研究可達到定量、定性、定位的程度。免疫學技術很快地被應用于解剖學、組織學、細胞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各方面的研究中,在生物學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免疫學與生物技術從免疫學的發展史中可以看出,免疫學的每一步進展都推動著生物技術的發展。用細胞工程產生的單克隆抗體,用基因工程產生的細胞因子等,為臨床醫學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新型藥物。目前,以細胞因子和單克隆抗體為主要產品的生物高技術產業,已成為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
二、免疫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二、免疫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25抗感染免疫、腫瘤免疫、生殖免疫等免疫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可由諾貝爾獎的頒發中反映出來。1901年首次醫學或生理學獎的獲得者就是在免疫學領域有突出貢獻的Behring。至今,免疫學領域獲獎的科學成果就占了17項,約為獲獎次數的20%。這是生命科學領域中任何單一學科所不能比擬的。這一事實,說明免疫學及其成就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了免疫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中的一塊肥沃的原野,研究范圍極為廣闊。在國際上,將分子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及神經生物學并重,為指導生命科學發展的三大前沿學科;在應用科學中,免疫學既往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人類征服疾病、保障自身健康的最有效武器。
(三)免疫學與醫學
抗感染免疫、腫瘤免疫、生殖免疫等(三)免疫學與醫學26麻疹疫苗小兒麻痹糖丸水痘疫苗豬呼吸綜合癥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小兒麻痹糖丸水痘疫苗豬呼吸綜合癥疫苗乙肝疫苗27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克隆選擇學說課件28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克隆選擇學說課件29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克隆選擇學說課件30免疫學理論學習的關鍵3、記憶性貫穿始終1、前提是區別“自己”和“非己”。;2、特異性是關鍵;免疫學理論學習的關鍵3、記憶性貫穿始終1、前提是區別“自己”31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傳統與創新相結合教材與網絡相結合中文與英文相結合實驗課:多動手,勤思考多提問,常討論多聯想,常動筆學習方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驗課:學習方法32謝謝,再見!謝謝,再見!33免疫學檢驗信陽職業技術學院藥學與檢驗系免疫學檢驗信陽職業技術學院34目的與要求:理解并掌握現代免疫的概念理解免疫的三大功能了解免疫學的發展概況以及免疫檢驗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緒論目的與要求:緒論35免除稅賦,免除差役immunitas免于疫患,免除瘟疫immunity
免疫(immunity):是機體識別并清除“自己”和“非己”抗原性異物的功能,借以維持機體的生理平衡與穩定。其結果通常對機體有利,但在某些條件下可對機體造成病理損害。免疫學(immunology):研究機體免疫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獨立學科。第一節免疫的基本概念免除稅賦,免除差役免于疫患,免除瘟疫免疫(immunit36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
——指機體排斥外源性異物的能力。免疫自穩(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指機體識別和清除自身衰變殘損的組織細胞的能力,以維持正常內環境穩定。免疫監視(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
——指機體殺傷和清除異常突變細胞的能力,以監視和抑制惡性腫瘤在體內生長。免疫系統的三大生理功能第1節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免疫系37
功能名稱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異物超敏反應(強)免疫缺陷病(弱)免疫自穩清除損傷或衰老細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監視清除突變或畸變細胞,防止腫瘤發生、殺傷病毒感染細胞腫瘤或病毒持續性感染免疫系統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表現第1節免疫的基本概念
功能名稱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38
根據所用的技術和方法,免疫學的發展歷史可分為三個時期:一、免疫學的經驗時期(17世紀-19世紀)1.用人痘苗接種預防天花。(中國民間)2.接種牛痘苗預防天花。Jenner
第二節免疫學發展簡史
根據所用的技術和方法,免疫學的發展歷史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二39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40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41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42二、經典免疫學時期(19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
免疫學與微生物學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多種病原菌被發現;*“病原菌致病”概念的提出;*疫苗的發明;*細胞吞噬作用的發現(細胞免疫);*
免疫血清具有抵御病原菌的作用(體液免疫);*免疫化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初步認識多種免疫學現象的本質。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二、經典免疫學時期(19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第243EliMetchnikoff(1845-1916)EmilvonBehring(1845-1917)RobertKoch(1843-1910)PaulEhrilich(1854-1915)提出體液免疫理論和抗體生成的側鏈學說發現細胞吞噬作用,提出細胞免疫理論發現結核桿菌;提出病原菌致病的概念發現抗毒素并治愈一名白喉患者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EliMetchnikoffEmilvonBehrin44
實際上,與此同時,人們也發現除了微生物之外的其它物質也能引起免疫現象,過敏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如血型不符的輸血、器官移植排斥反應、血清病等;Koch在發現了結核桿菌之后,試圖用注射的方法使動物產生免疫,但注射局部卻出現了組織損傷和壞死。以上事實揭示出兩個問題:第一,免疫不一定僅僅由微生物引起;第二,免疫對機體不一定總是有利的,也可以是有害的;至此,經典的免疫概念被動搖了,那么,免疫究竟是機體防御微生物侵襲的特有成分?還是機體識別“自己”和“非己”的普遍生物學現象?這個問題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答案。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實際上,與此同時,人們也發現除了微生物之外的其它物質也能45三.近代免疫學和現代免疫學時期
(20世紀中葉—現在)
特異性細胞的免疫功能、天然和獲得性免疫耐受現象、抗體生成克隆學說、細胞克隆選擇學說(clonalselection)*Burnet(1957年)提出克隆選擇學說;*從器官、細胞和分子水平探討免疫系統結構與功能。MacFarlaneBurnet(1899-1985)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三.近代免疫學和現代免疫學時期
(20世紀中葉—現在)
46克隆選擇學說(clonalselectionhypothesis)的基本觀點: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1.機體內存在有能識別多種抗原的細胞系(clone),其細胞表面有識別抗原的特異性受體(recepter)。2.抗原進入機體后,選擇具有相應受體的免疫細胞與之結合,使該細胞系活化、增殖,并成為抗體產生細胞和記憶細胞。3.若在胚胎期,某抗原選擇相應克隆接觸后,該細胞系就被排除或失去活性,處于抑制狀態,稱此為禁忌克隆(forbiddenclone),使機體失去針對該抗原的反應性,形成免疫耐受。解釋了天然免疫耐受現象。4.某些克隆可發生突變,而與自身組織發生反應,形成自身免疫應答。
1960年,Burnet和Medawar獲諾貝爾獎。克隆選擇學說(clonalselectionhypoth47雞法氏囊及哺乳動物胸腺的免疫功能的認識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確認巨噬細胞抗原提呈作用的揭示細胞因子的研究免疫網絡學說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的問世免疫學技術的發展(單克隆抗體標記技術、免疫轉印技術、分子雜交技術、轉基因技術、細胞融合技術等)。雞法氏囊及哺乳動物胸腺的免疫功能的認識4820世紀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免疫學家年代 學者姓名 國家 獲獎成就1901 Behring 德國 發現抗毒素,開創免疫血清療法1905 Koch 德國 發現結核桿菌,發明診斷結核病的結核菌素1908 Ehrlich 德國 提出抗體生成側鏈學說和體液免疫學說 Metchnikoff 俄國 發現細胞吞噬作用,提出細胞免疫學說1912 Carrel 法國 器官移植1913 Richet 法國 發現過敏現象1919 Bordet 比利時 發現補體,建立補體結合試驗1930 Landsteiner 奧地利 發現人紅細胞血型1951 Theler 南非 發明黃熱病疫苗1957 Bovet 意大利 抗組胺藥治療超敏反應1960 Burnet 澳大利亞 提出抗體生成的克隆選擇學說 Medawar 英國 發現獲得性移植免疫耐受性1972 Edelman 美國 闡明抗體的化學結構 Porter 英國 闡明抗體的化學結構1977 Yalow 美國 創立放射免疫測定法1980 Dausset 法國 發現人白細胞抗原 Snell 美國 發現小鼠H-2系統 Benacerraf 美國 發現免疫應答的遺傳控制Jerne 丹麥 提出天然抗體選擇學說和免疫網絡學說 Kohler 德國 雜交瘤技術制備單克隆抗體 Milstein 阿根廷 單克隆抗體技術及Ig基因表達的遺傳控制 Tonegawa 日本 抗體多樣性的遺傳基礎 Murray 美國 第一例腎移植成功 Thomas 美國 第一例骨髓移植成功1996 Doherty 澳大利亞 提出MHC限制性,即T細胞的雙識別模式 Zinkernagel 瑞士 提出MHC限制性,即T細胞的雙識別模式20世紀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免疫學家49第2節-免疫學發展簡史克隆選擇學說課件50免疫學檢驗(laboratory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學技術及其在醫學檢驗領域的重要學科。免疫學檢驗的發展是隨著各種免疫物質的發現密切相關,在免疫學理論與生物學技術的長期發展過程中,許多經典技術被加以革新與放大而派生出更多新技術與新方法,這些方法和技術在醫學研究與臨床診斷的運用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節免疫學檢驗免疫學檢驗(laboratoryimmunology):第51年代學者貢獻1894J.Bordet補體與溶菌活性1896H.Durham,M.vonGruber特異凝集反應1896G.Widal,A.Sicad肥達試驗1897R.Kraus沉淀試驗1900J.Bordet,O.Gengou補體結合反應1900K.Landsteiner人類ABO血型及其抗體1906A.Wassermann梅毒補體結合反應1935M.Heidelberger,F.Kendall純化抗體,定量沉淀反應1941A.Coons免疫熒光標記1946J.Oudin凝膠內沉淀反應1948O.Ouchterlony,S.Elek雙擴散沉淀反應1953P.Grabar,C.Williams免疫電泳分析,Ig多樣性1960R.Yallow,S.Berson放射免疫標記1966S.Avrames,J.Uriel,etal酶標免疫技術1975G.Kohler,C.Milstein雜交瘤技術與單克隆抗體免疫學技術的發展史年代學者貢獻1894J.Bordet補體與溶菌活性189652自然的肉眼觀察的抗原抗體反應(沉淀反應、凝集反應)加速的肉眼觀察的抗原抗體反應(電泳技術、分離技術)標記性免疫技術提高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敏感性半自動、自動化檢驗儀器與免疫反應原理結合,加快了反應過程標記技術、單克隆技術、高智能自動化技術的最佳組合發展進程的主要階段自然的肉眼觀察的抗原抗體反應(沉淀反應、凝集反應)發展進程的53免疫檢驗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利用免疫檢測原理與技術檢測免疫活性細胞、抗原、抗體、補體、細胞因子、細胞粘附分子等免疫相關物質;另一部分是利用免疫檢測原理與技術檢測體液中微量物質如激素、酶、血漿微量蛋白、血液藥物濃度、微量元素等。臨床免疫學與免疫檢驗免疫檢驗可分為兩部分:臨床免疫學與免疫檢驗54
放射免疫技術 化學發光免疫技術 熒光免疫技術 流式細胞免疫技術 酶聯免疫技術 免疫印跡技術 速率散射免疫技術 單克隆抗體技術免疫檢驗涉及的主要技術 放射免疫技術 化學發光免疫技術免疫檢驗涉及的主要技55確定診斷分析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判斷預后提供有效實驗依據臨床應用確定診斷提供有效實驗依據臨床應用56一、現代免疫學的研究特點近年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6516-2025電解鎳
- GB/T 45498.3-2025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一卡通規范第3部分:安全規范
- 合作項目股份合同分配協議
- 強化項目管理考試分析能力的方案試題及答案
- 【核心素養】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16《 散文二篇》 教案+導學案(師生版)+同步測試(含答案)
- 委托代理記賬合同協議
- 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學習策略試題及答案
- 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解答技巧分享試題及答案
- 項目評審指標的選定與分析試題及答案
- 錦囊妙計應對證券從業資格證的試題及答案
- 【高效管理】團隊建設-如何邁向高績效團隊課件
- 《新托福專項進階-初級寫作》【WORD版】
- 二甲醫院急診科管理制度匯編大全
- 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
- HIS使用說明書
- 廣東省醫療廣告審查申請表
- 雪絨花(簡譜)
- 水印輥安裝使用指南
- 基坑支護監理質量評估報告
- 樓板裂縫鑒定報告(范本)
- PANTONE潘通色卡C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