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結核病TB防治基本知識簡介結核病TB防治基本知識簡介1結核(TB)
結核通常感染并破壞肺(稱“肺結核”,又稱“肺癆”或稱作“咯血病”)以及淋巴系統(稱“結核性淋巴病變”,又稱“淋巴結核。其它器官如腦、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骨骼、關節、甚至皮膚亦可受感染(如感染腦部可引致“結核性腦膜炎”)。其他的分枝桿菌,如牛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bovis)、非洲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africanum)、卡氏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canetti)、田鼠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microti)亦可引起結核,但通常不感染健康成人。
結核(TB)結核通常感染并破壞肺(稱“肺結核”,又稱“肺癆2一、簡介結核病是古老的疾病,至少可溯至新石器時代。在1882年3月24日,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證明結核分枝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本菌可侵犯除了毛發之外全身各組織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見。1995年,為了紀念他的發現,WHO將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據WHO統計,全世界約每3個人中就有1個人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在某些發展中國家成人中結核分枝桿菌攜帶率高達80%,其中約5%~10%攜帶者可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據WHO報道,21世紀以來,每年約有800萬新病例發生,至少有300萬人死于該病。WHO預計,直到2020年,結核病將依然是世界上成人致死率最高的10種疾病之一。目前我國結核病患者全球位居第二,每年新發結核病人近百萬,每年死于結核病的人約13萬,已經成為全球高負擔的國家之一。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結核桿菌
一、簡介結核病是古老的疾病,至少可溯至新石器時代。3二、生物學性狀1、形態
結核分枝桿菌在體內外經青霉素、環絲氨酸或溶菌酶誘導可影響細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異煙肼影響分枝菌酸的合成,巨噬細胞吞噬結核分枝桿菌后溶菌酶的作用可破壞肽聚糖,均可導致其變為L型,呈顆粒狀或絲狀。
結核桿菌在體外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
光學顯微鏡下的肺結核性肉芽腫組織二、生物學性狀1、形態
結核分枝桿菌在體內外經青霉素、環絲氨4二、生物學性狀2、生化反應
結核分枝桿菌不發酵糖類。與牛分枝桿菌的區別在于結核分枝桿菌可合成煙酸和還原硝酸鹽,而牛分枝桿菌不能。
熱觸酶試驗對區別結核分枝桿菌與非結核分枝桿菌有重要意義。結核分枝桿菌大多數觸酶試驗陽性,而熱觸酶試驗陰性;非結核分枝桿菌則大多數兩種試驗均陽性。
3、易發生耐藥性
近年來世界各地結核分枝桿菌的多耐菌株逐漸增多,甚至引起暴發流行。結核分枝桿菌的耐藥可由自發突變產生(原發性耐藥)或由用藥不當經突變選擇產生(繼發性耐藥)。但多耐的產生主要可能由于后者。耐藥基因在染色體上,對不同藥物的耐藥基因不相連接,所以聯合用藥治療有效。二、生物學性狀2、生化反應
結核分枝桿菌不發酵糖類。與牛分枝5三、致病性結核分枝桿菌不產生內、外毒素。其致病性與細菌在組織細胞內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癥,菌體成分和代謝物質的毒性以及機體對菌體成分產生的免疫損傷有關。與莢膜、脂質和蛋白質有關。
結核分枝桿菌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損傷侵入易感機體,引起多種組織器官的結核病,其中以通過呼吸道引起肺結核為最多。因腸道中有大量正常菌群寄居,結核分枝桿菌必須通過競爭才能生存并和易感細胞粘附。肺泡中無正常菌群,結核分枝桿菌可通過飛沫微滴或含菌塵埃的吸入,故肺結核較為多見。
三、致病性結核分枝桿菌不產生內、外毒素。其致病性與細菌在組織61.肺部感染由于感染菌的毒力、數量、機體的免疫狀態不同,肺結核可有以下兩類表現。
⑴原發感染多發生于兒童。肺泡中有大量巨噬細胞,少數活的結核分枝桿菌進入肺泡即被巨噬細胞吞噬。由于該菌有大量脂質,可抵抗溶菌酶而繼續繁殖,使巨噬細胞遭受破壞,釋放出的大量菌在肺泡內引起炎癥,稱為原發灶。
初次感染的機體因缺乏特異性免疫,結核分枝桿菌常經淋巴管到達肺門淋巴結,引起肺門淋巴結腫大,稱原發綜合征。
此時,可有少量結核分枝桿菌進入血液,向全身擴散,但不一定有明顯癥狀(稱隱性菌血癥);與此同時灶內巨噬細胞將特異性抗原遞呈給周圍淋巴細胞。感染3~6周,機體產生特異性細胞免疫,同時也出現超敏反應。1.肺部感染由于感染菌的毒力、數量、機體的免疫狀態不同,肺結71.肺部感染病灶中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磷脂,一方面刺激巨噬細胞轉化為上皮樣細胞,后者相互融合或經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細胞(即朗罕巨細胞),另一方面抑制蛋白酶對組織的溶解,使病灶組織溶解不完全,產生干酪樣壞死,周圍包著上皮樣細胞,外有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形成結核結節(即結核肉芽腫)是結核的典型病理特征。
感染后約5%可發展為活動性肺結核,其中少數患者因免疫低下,可經血和淋巴系統,播散至骨、關節、腎、腦膜及其他部位引起相應的結核病。
90%以上的原發感染形成纖維化或鈣化,不治而愈,但病灶內常仍有一定量的結核分枝桿菌長期潛伏,不但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也可成為日后內源性感染的淵源。1.肺部感染病灶中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磷脂,一方面刺激巨噬細胞8結核通常感染并破壞肺(稱“肺結核”,又稱“肺癆”或稱作“咯血病”)以及淋巴系統(稱“結核性淋巴病變”,又稱“淋巴結核。X線檢查
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兆的部位、范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有特異性細胞免疫,因此原發后感染【藥物別名】結核活菌苗,凍干皮內注射用卡介苗。2、生化反應
結核分枝桿菌不發酵糖類。病灶中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磷脂,一方面刺激巨噬細胞轉化為上皮樣細胞,后者相互融合或經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細胞(即朗罕巨細胞),另一方面抑制蛋白酶對組織的溶解,使病灶組織溶解不完全,產生干酪樣壞死,周圍包著上皮樣細胞,外有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形成結核結節(即結核肉芽腫)是結核的典型病理特征。在1882年3月24日,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證明結核分枝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結核分枝桿菌的耐藥可由自發突變產生(原發性耐藥)或由用藥不當經突變選擇產生(繼發性耐藥)。本菌苗接種后還要和結核病人隔離2個月,以免在這期間受到傳染。超敏反應主要由結核菌素蛋白和蠟質D共同引起,而免疫則由結核分枝桿菌核糖體RNA(rRNA)引起。但可遞呈抗原,使周圍T淋巴細胞致敏,激活不同的T細胞亞群。結核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結核病。結核分枝桿菌大多數觸酶試驗陽性,而熱觸酶試驗陰性;結核病是古老的疾病,至少可溯至新石器時代。⑴原發感染多發生于兒童。除少數可急起發病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15歲到35歲的青少年是結核病的高發峰年齡。結核病TB防治基本知識簡介1.肺部感染⑵原發后感染病灶亦以肺部為多見。病菌可以是外來的(外源性感染)或原來潛伏在病灶內(內源性感染)。由于機體已有特異性細胞免疫,因此原發后感染的特點是病灶多局限,一般不累及鄰近的淋巴結,被纖維素包圍的干酪樣壞死灶可鈣化而痊愈。若干酪樣結節破潰,排入鄰近支氣管,則可形成空洞并釋放大量結核分枝桿菌至痰中。結核通常感染并破壞肺(稱“肺結核”,又稱“肺癆”或稱作“咯血92.肺外感染
部分患者結核分枝桿菌可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肺內、外播散,如腦、腎結核,痰菌被嚥入消化道也可引起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等。近年有不少肺外結核的新報道,結核分枝桿菌的檢出率L型多于細菌型如兒童結核性腦膜炎10例腦脊液培養,9例培養出L型,細菌型僅1例。老年性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術后病理切片抗酸菌L型占61.2%。慢性前列腺炎常規培養,近1/3檢出抗酸菌L型。不育癥男子精液檢查單見抗酸桿菌7%,單見抗酸L型14%。結核性腦膜炎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2.肺外感染部分患者結核分枝桿菌可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肺內、外10
四、免疫性
1、免疫機制結核分枝桿菌是胞內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細胞為主的細胞免疫。T細胞不能直接和胞內菌作用,必須先與感染細胞反應,導致細胞崩潰,釋放出結核分枝桿菌。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雖能產生抗體,但抗體只能與釋出的細菌接觸起輔助作用。結核分枝桿菌侵入呼吸道后,由于肺泡中80%~90%是巨噬細胞,10%是淋巴細胞(T細胞占多數);原肺泡中未活化的巨噬細胞抗菌活性弱,不能防止所吞噬的結核分枝桿菌生長,反可將結核分枝桿菌帶到他處。但可遞呈抗原,使周圍T淋巴細胞致敏,激活不同的T細胞亞群。上述細胞有的可直接殺傷靶細胞,有的產生淋巴因子激活巨噬細胞,使吞噬作用加強引起呼吸暴發,導致活性氧中介物和活性氮中介物的產生而將病菌殺死。結核的免疫屬于感染免疫(infectionimmunity),又稱有菌免疫,即只有當結核分枝桿菌或其組分存在體內時才有免疫力。一旦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或其組分全部消失,免疫也隨之不存在。四、免疫性
1、免疫機制結核分枝桿菌是胞112、免疫與超敏反應隨著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產生免疫保護作用的同時,也可以看到有遲發型超敏反應的產生,二者均為T細胞介導的結果。再感染時潰瘍淺、易愈合、不擴散,表明機體已有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時潰瘍發生快,說明在產生免疫的同時有超敏反應的參與。
近年來研究表明結核分枝桿菌誘導機體產生免疫和超敏反應的物質不同。超敏反應主要由結核菌素蛋白和蠟質D共同引起,而免疫則由結核分枝桿菌核糖體RNA(rRNA)引起。二種不同抗原成分激活不同的T細胞亞群釋放出不同的淋巴因子所致。2、免疫與超敏反應隨著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產生免疫保護作用的同12五、流行病學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稱為肺結核病。結核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結核病。
結核病是青年人容易發生的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15歲到35歲的青少年是結核病的高發峰年齡。潛伏期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繼發感染。人與人之間呼吸道傳播是本病傳染的主要方式。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
肺結核的傳染經由細小的飛沫,當病人講話、咳嗽、唱歌或大笑時產生飛沫,這些飛沫落在塵埃中,干燥后飛揚在空中,傳染給親近的人。肺結核不會經由無生命的東西傳染,必須要直接或間接吸入飛沫才會得病。五、流行病學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13五、流行病學人體感染結核桿菌后不一定發病,僅于抵抗力低下時方始發病。該病病理特點是結核結節和干酪樣壞死,易形成空洞。除少數可急起發病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常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癥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表現。
全球現有6億人感染有結核桿菌,大多數的受感染者沒有病癥,稱為潛伏結核感染(latentTBinfection),但其中約510%的潛伏感染者會發展至活動性結核;若無適當治療,一個活動病例平均每年可使10~15人新受感染,病例本人的死亡率則超過50%。若潛伏感染者同時罹患免疫抑制,如愛滋病,每年就有10%的病發機率。2005年全球有880萬新發結核病例,160萬結核死亡病例。
我國是世界上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每年新發結核病人近百萬,每年約有13萬人死于結核病,死亡平均年齡為55.2歲。五、流行病學人體感染結核桿菌后不一定發病,僅于抵抗力低下時方14六、診斷診斷的方法可以依據臨床表現與X光,也可以參考結核菌素試驗、組織病理切片、耐酸性染色、結核菌培養、GRA試驗等。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可確診。
1.涂片檢測
將病人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體液制成涂片在鏡下檢測患者的陰、陽性。
2.X線檢查
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兆的部位、范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六、診斷診斷的方法可以依據臨床表現與X光,也可以參考結核菌素15X線檢查
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兆的部位、范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1、預防,近20年國際衛生組織提出控制結核病主要方法有病灶中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磷脂,一方面刺激巨噬細胞轉化為上皮樣細胞,后者相互融合或經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細胞(即朗罕巨細胞),另一方面抑制蛋白酶對組織的溶解,使病灶組織溶解不完全,產生干酪樣壞死,周圍包著上皮樣細胞,外有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形成結核結節(即結核肉芽腫)是結核的典型病理特征。結核分枝桿菌是胞內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細胞為主的細胞免疫。部分患者結核分枝桿菌可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肺內、外播散,如腦、腎結核,痰菌被嚥入消化道也可引起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等。近年有不少肺外結核的新報道,結核分枝桿菌的檢出率L型多于細菌型如兒童結核性腦膜炎10例腦脊液培養,9例培養出L型,細菌型僅1例。【注意事項】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心腎腦等疾病、極度營養不良、濕疹及其它皮膚病、HIV感染者不予接種。近年有不少肺外結核的新報道,結核分枝桿菌的檢出率L型多于細菌型如兒童結核性腦膜炎10例腦脊液培養,9例培養出L型,細菌型僅1例。涂片檢測
將病人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體液制成涂片在鏡下檢測患者的陰、陽性。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一旦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或其組分全部消失,免疫也隨之不存在。除少數可急起發病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我國是世界上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每年新發結核病人近百萬,每年約有13萬人死于結核病,死亡平均年齡為55.2、生化反應
結核分枝桿菌不發酵糖類。有特異性細胞免疫,因此原發后感染結核分枝桿菌侵入呼吸道后,由于肺泡中80%~90%是巨噬細胞,10%是淋巴細胞(T細胞占多數);與莢膜、脂質和蛋白質有關。破潰,排入鄰近支氣管,則可形成空但可遞呈抗原,使周圍T淋巴細胞致敏,激活不同的T細胞亞群。(5)由感染性疾病導致的發熱或未知病因的發熱不得使用卡介苗。六、診斷3.結核菌素試驗結核菌素試驗是應用結核菌素進行皮膚試驗來測定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應的一種試驗。
X線檢查
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兆的部位、16六、診斷4.結核菌γ干擾素釋放試驗細胞免疫介導的結核菌γ干擾素釋放試驗(Tcellinterferongammareleaseassays,TIGRA,又稱IFNGRA或GRA)是近年來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或酶聯免疫斑點(ELISPOT)法定量檢出受檢者全血或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對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抗原的IFNγ檢測釋放反應,用于結核菌潛伏感染的診斷。
六、診斷4.結核菌γ干擾素釋放試驗17七、防治原則1、預防,近20年國際衛生組織提出控制結核病主要方法有①發現和治療痰菌陽性者;②新生兒接種卡介苗。40年代中國部份城市調查肺結核病死率200/10萬以上。目前死亡率19/10萬,仍為其他傳染病之和的2倍。衛生部要求新生兒卡介苗接種率達90%。新生兒時接種過卡介苗的人以后的發病率比未接種過的減少約80%。七、防治原則1、預防,近20年國際衛生組織提出控制結核病主要18七、防治原則卡介苗是由兩位法國學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念發明者,將這一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定名為“卡介苗”。
【藥物別名】結核活菌苗,凍干皮內注射用卡介苗。
【成分】是用卡介菌種在綜合培養液中培養后,收集菌膜,混懸于適宜的滅菌的保護液內,經冷凍干燥制成。
【藥理毒理】結核菌是細胞內寄生菌,因此人體抗結核的特異性免疫主要是細胞免疫。用無毒卡介菌(結核菌)人工接種進行初次感染,經過巨噬細胞的加工處理,將其抗原信息傳遞給免疫活性細胞,形成致敏淋巴細胞,當機體再遇到結核菌感染時,巨噬細胞和致敏淋巴細胞迅速被激活,執行免疫功能,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
【藥動學】接種后48周才產生免疫力,免疫可維持34年。七、防治原則卡介苗是由兩位法國學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19七、防治原則【臨床應用】1.出生3個月以內的嬰兒及用2IU(PPD)或5IU(PPD)結核菌素試驗陰性的兒童,皮內接種以預防結核病。
2.現用于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或在肺癌、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根治性手術或化療后作為輔助治療,均有一定療效。
3.死卡介苗還用于預防小兒感冒、治療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以及防治成人慢性氣管炎。
【不良反應】接種2周左右出現局部紅腫、浸潤、化膿,并形成小潰瘍,嚴重者宜采取適當治療處理。
【用法用量】上臂三角肌外側皮內注射0.1ml。七、防治原則【臨床應用】20七、防治原則【給藥說明】
1.本菌苗嚴禁皮下或肌內注射,否則會引起嚴重深部膿腫,長期不愈。
2.卡介苗接種時不可使用同一注射器。安瓿有裂紋或過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與其它疫苗同時使用時應不在同側注射。
4.本菌苗接種后還要和結核病人隔離2個月,以免在這期間受到傳染。23月后再作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的表示接種成功,陰性的應再補種。以后每34年復種一次,復種前也應先作結核菌素試驗。
5.接種對象必須詳細登記姓名、性別、年齡、住址、菌苗批號及亞批號、制造單位和接種日期。
七、防治原則【給藥說明】
21結核桿菌在體外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光學顯微鏡下的肺結核性肉芽腫組織再感染時潰瘍淺、易愈合、不擴散,表明機體已有一定免疫力。的特點是病灶多局限,一般不累及鄰用無毒卡介菌(結核菌)人工接種進行初次感染,經過巨噬細胞的加工處理,將其抗原信息傳遞給免疫活性細胞,形成致敏淋巴細胞,當機體再遇到結核菌感染時,巨噬細胞和致敏淋巴細胞迅速被激活,執行免疫功能,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3、易發生耐藥性
近年來世界各地結核分枝桿菌的多耐菌株逐漸增多,甚至引起暴發流行。⑴原發感染多發生于兒童。結核通常感染并破壞肺(稱“肺結核”,又稱“肺癆”或稱作“咯血病”)以及淋巴系統(稱“結核性淋巴病變”,又稱“淋巴結核。衛生部要求新生兒卡介苗接種率達90%。在1882年3月24日,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證明結核分枝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ń槊缡怯蓛晌环▏鴮W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念發明者,將這一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定名為“卡介苗”。但可遞呈抗原,使周圍T淋巴細胞致敏,激活不同的T細胞亞群。有特異性細胞免疫,因此原發后感染接種對象必須詳細登記姓名、性別、年齡、住址、菌苗批號及亞批號、制造單位和接種日期。慢性前列腺炎常規培養,近1/3檢出抗酸菌L型。結核分枝桿菌大多數觸酶試驗陽性,而熱觸酶試驗陰性;肺泡中無正常菌群,結核分枝桿菌可通過飛沫微滴或含菌塵埃的吸入,故肺結核較為多見。本菌苗接種后還要和結核病人隔離2個月,以免在這期間受到傳染。結核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結核病。40年代中國部份城市調查肺結核病死率200/10萬以上。感染后約5%可發展為活動性肺結核,其中少數患者因免疫低下,可經血和淋巴系統,播散至骨、關節、腎、腦膜及其他部位引起相應的結核病。90%以上的原發感染形成纖維化或鈣化,不治而愈,但病灶內常仍有一定量的結核分枝桿菌長期潛伏,不但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也可成為日后內源性感染的淵源。結核病TB防治基本知識簡介【藥物別名】結核活菌苗,凍干皮內注射用卡介苗。再感染時潰瘍淺、易愈合、不擴散,表明機體已有一定免疫力?!咀⒁馐马棥炕加薪Y核病、急性傳染病、心腎腦等疾病、極度營養不良、濕疹及其它皮膚病、HIV感染者不予接種??ń槊缡怯蓛晌环▏鴮W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念發明者,將這一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定名為“卡介苗”。①發現和治療痰菌陽性者;感染3~6周,機體產生特異性細胞免疫,同時也出現超敏反應?!舅巹訉W】接種后48周才產生免疫力,免疫可維持34年。結核分枝桿菌是胞內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細胞為主的細胞免疫。據WHO統計,全世界約每3個人中就有1個人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在某些發展中國家成人中結核分枝桿菌攜帶率高達80%,其中約5%~10%攜帶者可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肺結核不會經由無生命的東西傳染,必須要直接或間接吸入飛沫才會得病。X線檢查
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兆的部位、范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在1882年3月24日,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證明結核分枝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結核分枝桿菌不產生內、外毒素。診斷的方法可以依據臨床表現與X光,也可以參考結核菌素試驗、組織病理切片、耐酸性染色、結核菌培養、GRA試驗等。結核病TB防治基本知識簡介感染后約5%可發展為活動性肺結核,其中少數患者因免疫低下,可經血和淋巴系統,播散至骨、關節、腎、腦膜及其他部位引起相應的結核病。在1882年3月24日,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證明結核分枝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本菌苗接種后還要和結核病人隔離2個月,以免在這期間受到傳染?!静涣挤磻拷臃N2周左右出現局部紅腫、浸潤、化膿,并形成小潰瘍,嚴重者宜采取適當治療處理。1995年,為了紀念他的發現,WHO將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不育癥男子精液檢查單見抗酸桿菌7%,單見抗酸L型14%。與莢膜、脂質和蛋白質有關。在1882年3月24日,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證明結核分枝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衛生部要求新生兒卡介苗接種率達90%。WHO預計,直到2020年,結核病將依然是世界上成人致死率最高的10種疾病之一。本菌苗嚴禁皮下或肌內注射,否則會引起嚴重深部膿腫,長期不愈。WHO預計,直到2020年,結核病將依然是世界上成人致死率最高的10種疾病之一。初次感染的機體因缺乏特異性免疫,結核分枝桿菌常經淋巴管到達肺門淋巴結,引起肺門淋巴結腫大,稱原發綜合征。(4)由于下列疾病導致免疫應答降低全身惡性腫瘤、HIV感染、γ干擾素受體缺陷、白血病、淋巴瘤。與牛分枝桿菌的區別在于結核分枝桿菌可合成煙酸和還原硝酸鹽,而牛分枝桿菌不能。肺泡中無正常菌群,結核分枝桿菌可通過飛沫微滴或含菌塵埃的吸入,故肺結核較為多見。四、免疫性
1、免疫機制出生3個月以內的嬰兒及用2IU(PPD)或5IU(PPD)結核菌素試驗陰性的兒童,皮內接種以預防結核病。X線檢查
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兆的部位、范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此時,可有少量結核分枝桿菌進入血液,向全身擴散,但不一定有明顯癥狀(稱隱性菌血癥);除少數可急起發病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七、防治原則【注意事項】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心腎腦等疾病、極度營養不良、濕疹及其它皮膚病、HIV感染者不予接種。除了出生2個月以內的嬰兒,使用前須先作結核菌素皮試,呈陰性者方可接種。【禁忌癥】
(1)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免疫缺陷癥、濕疹或皮膚病患者。
(2)急性疾病、燒傷患者、疾病恢復期(疾病結束及健康恢復之間)、近期接種天花疫苗、泌尿道感染患者。
(3)由于使用下列藥物或治療而致免疫應答抑制烷化劑、抗代謝藥、放射治療、類固醇。(4)由于下列疾病導致免疫應答降低全身惡性腫瘤、HIV感染、γ干擾素受體缺陷、白血病、淋巴瘤。
(5)由感染性疾病導致的發熱或未知病因的發熱不得使用卡介苗。
(6)免疫力降低的嬰兒或兒童。【慎用】(1)結核菌素反應強陽性的患者。(2)哮喘患者。結核桿菌在體外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光學顯微鏡下的肺22結核病TB防治基本知識簡介結核病TB防治基本知識簡介23結核(TB)
結核通常感染并破壞肺(稱“肺結核”,又稱“肺癆”或稱作“咯血病”)以及淋巴系統(稱“結核性淋巴病變”,又稱“淋巴結核。其它器官如腦、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骨骼、關節、甚至皮膚亦可受感染(如感染腦部可引致“結核性腦膜炎”)。其他的分枝桿菌,如牛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bovis)、非洲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africanum)、卡氏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canetti)、田鼠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microti)亦可引起結核,但通常不感染健康成人。
結核(TB)結核通常感染并破壞肺(稱“肺結核”,又稱“肺癆24一、簡介結核病是古老的疾病,至少可溯至新石器時代。在1882年3月24日,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證明結核分枝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本菌可侵犯除了毛發之外全身各組織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見。1995年,為了紀念他的發現,WHO將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據WHO統計,全世界約每3個人中就有1個人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在某些發展中國家成人中結核分枝桿菌攜帶率高達80%,其中約5%~10%攜帶者可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據WHO報道,21世紀以來,每年約有800萬新病例發生,至少有300萬人死于該病。WHO預計,直到2020年,結核病將依然是世界上成人致死率最高的10種疾病之一。目前我國結核病患者全球位居第二,每年新發結核病人近百萬,每年死于結核病的人約13萬,已經成為全球高負擔的國家之一。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結核桿菌
一、簡介結核病是古老的疾病,至少可溯至新石器時代。25二、生物學性狀1、形態
結核分枝桿菌在體內外經青霉素、環絲氨酸或溶菌酶誘導可影響細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異煙肼影響分枝菌酸的合成,巨噬細胞吞噬結核分枝桿菌后溶菌酶的作用可破壞肽聚糖,均可導致其變為L型,呈顆粒狀或絲狀。
結核桿菌在體外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
光學顯微鏡下的肺結核性肉芽腫組織二、生物學性狀1、形態
結核分枝桿菌在體內外經青霉素、環絲氨26二、生物學性狀2、生化反應
結核分枝桿菌不發酵糖類。與牛分枝桿菌的區別在于結核分枝桿菌可合成煙酸和還原硝酸鹽,而牛分枝桿菌不能。
熱觸酶試驗對區別結核分枝桿菌與非結核分枝桿菌有重要意義。結核分枝桿菌大多數觸酶試驗陽性,而熱觸酶試驗陰性;非結核分枝桿菌則大多數兩種試驗均陽性。
3、易發生耐藥性
近年來世界各地結核分枝桿菌的多耐菌株逐漸增多,甚至引起暴發流行。結核分枝桿菌的耐藥可由自發突變產生(原發性耐藥)或由用藥不當經突變選擇產生(繼發性耐藥)。但多耐的產生主要可能由于后者。耐藥基因在染色體上,對不同藥物的耐藥基因不相連接,所以聯合用藥治療有效。二、生物學性狀2、生化反應
結核分枝桿菌不發酵糖類。與牛分枝27三、致病性結核分枝桿菌不產生內、外毒素。其致病性與細菌在組織細胞內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癥,菌體成分和代謝物質的毒性以及機體對菌體成分產生的免疫損傷有關。與莢膜、脂質和蛋白質有關。
結核分枝桿菌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損傷侵入易感機體,引起多種組織器官的結核病,其中以通過呼吸道引起肺結核為最多。因腸道中有大量正常菌群寄居,結核分枝桿菌必須通過競爭才能生存并和易感細胞粘附。肺泡中無正常菌群,結核分枝桿菌可通過飛沫微滴或含菌塵埃的吸入,故肺結核較為多見。
三、致病性結核分枝桿菌不產生內、外毒素。其致病性與細菌在組織281.肺部感染由于感染菌的毒力、數量、機體的免疫狀態不同,肺結核可有以下兩類表現。
⑴原發感染多發生于兒童。肺泡中有大量巨噬細胞,少數活的結核分枝桿菌進入肺泡即被巨噬細胞吞噬。由于該菌有大量脂質,可抵抗溶菌酶而繼續繁殖,使巨噬細胞遭受破壞,釋放出的大量菌在肺泡內引起炎癥,稱為原發灶。
初次感染的機體因缺乏特異性免疫,結核分枝桿菌常經淋巴管到達肺門淋巴結,引起肺門淋巴結腫大,稱原發綜合征。
此時,可有少量結核分枝桿菌進入血液,向全身擴散,但不一定有明顯癥狀(稱隱性菌血癥);與此同時灶內巨噬細胞將特異性抗原遞呈給周圍淋巴細胞。感染3~6周,機體產生特異性細胞免疫,同時也出現超敏反應。1.肺部感染由于感染菌的毒力、數量、機體的免疫狀態不同,肺結291.肺部感染病灶中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磷脂,一方面刺激巨噬細胞轉化為上皮樣細胞,后者相互融合或經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細胞(即朗罕巨細胞),另一方面抑制蛋白酶對組織的溶解,使病灶組織溶解不完全,產生干酪樣壞死,周圍包著上皮樣細胞,外有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形成結核結節(即結核肉芽腫)是結核的典型病理特征。
感染后約5%可發展為活動性肺結核,其中少數患者因免疫低下,可經血和淋巴系統,播散至骨、關節、腎、腦膜及其他部位引起相應的結核病。
90%以上的原發感染形成纖維化或鈣化,不治而愈,但病灶內常仍有一定量的結核分枝桿菌長期潛伏,不但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也可成為日后內源性感染的淵源。1.肺部感染病灶中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磷脂,一方面刺激巨噬細胞30結核通常感染并破壞肺(稱“肺結核”,又稱“肺癆”或稱作“咯血病”)以及淋巴系統(稱“結核性淋巴病變”,又稱“淋巴結核。X線檢查
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兆的部位、范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有特異性細胞免疫,因此原發后感染【藥物別名】結核活菌苗,凍干皮內注射用卡介苗。2、生化反應
結核分枝桿菌不發酵糖類。病灶中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磷脂,一方面刺激巨噬細胞轉化為上皮樣細胞,后者相互融合或經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細胞(即朗罕巨細胞),另一方面抑制蛋白酶對組織的溶解,使病灶組織溶解不完全,產生干酪樣壞死,周圍包著上皮樣細胞,外有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形成結核結節(即結核肉芽腫)是結核的典型病理特征。在1882年3月24日,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證明結核分枝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結核分枝桿菌的耐藥可由自發突變產生(原發性耐藥)或由用藥不當經突變選擇產生(繼發性耐藥)。本菌苗接種后還要和結核病人隔離2個月,以免在這期間受到傳染。超敏反應主要由結核菌素蛋白和蠟質D共同引起,而免疫則由結核分枝桿菌核糖體RNA(rRNA)引起。但可遞呈抗原,使周圍T淋巴細胞致敏,激活不同的T細胞亞群。結核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結核病。結核分枝桿菌大多數觸酶試驗陽性,而熱觸酶試驗陰性;結核病是古老的疾病,至少可溯至新石器時代。⑴原發感染多發生于兒童。除少數可急起發病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15歲到35歲的青少年是結核病的高發峰年齡。結核病TB防治基本知識簡介1.肺部感染⑵原發后感染病灶亦以肺部為多見。病菌可以是外來的(外源性感染)或原來潛伏在病灶內(內源性感染)。由于機體已有特異性細胞免疫,因此原發后感染的特點是病灶多局限,一般不累及鄰近的淋巴結,被纖維素包圍的干酪樣壞死灶可鈣化而痊愈。若干酪樣結節破潰,排入鄰近支氣管,則可形成空洞并釋放大量結核分枝桿菌至痰中。結核通常感染并破壞肺(稱“肺結核”,又稱“肺癆”或稱作“咯血312.肺外感染
部分患者結核分枝桿菌可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肺內、外播散,如腦、腎結核,痰菌被嚥入消化道也可引起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等。近年有不少肺外結核的新報道,結核分枝桿菌的檢出率L型多于細菌型如兒童結核性腦膜炎10例腦脊液培養,9例培養出L型,細菌型僅1例。老年性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術后病理切片抗酸菌L型占61.2%。慢性前列腺炎常規培養,近1/3檢出抗酸菌L型。不育癥男子精液檢查單見抗酸桿菌7%,單見抗酸L型14%。結核性腦膜炎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2.肺外感染部分患者結核分枝桿菌可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肺內、外32
四、免疫性
1、免疫機制結核分枝桿菌是胞內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細胞為主的細胞免疫。T細胞不能直接和胞內菌作用,必須先與感染細胞反應,導致細胞崩潰,釋放出結核分枝桿菌。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雖能產生抗體,但抗體只能與釋出的細菌接觸起輔助作用。結核分枝桿菌侵入呼吸道后,由于肺泡中80%~90%是巨噬細胞,10%是淋巴細胞(T細胞占多數);原肺泡中未活化的巨噬細胞抗菌活性弱,不能防止所吞噬的結核分枝桿菌生長,反可將結核分枝桿菌帶到他處。但可遞呈抗原,使周圍T淋巴細胞致敏,激活不同的T細胞亞群。上述細胞有的可直接殺傷靶細胞,有的產生淋巴因子激活巨噬細胞,使吞噬作用加強引起呼吸暴發,導致活性氧中介物和活性氮中介物的產生而將病菌殺死。結核的免疫屬于感染免疫(infectionimmunity),又稱有菌免疫,即只有當結核分枝桿菌或其組分存在體內時才有免疫力。一旦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或其組分全部消失,免疫也隨之不存在。四、免疫性
1、免疫機制結核分枝桿菌是胞332、免疫與超敏反應隨著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產生免疫保護作用的同時,也可以看到有遲發型超敏反應的產生,二者均為T細胞介導的結果。再感染時潰瘍淺、易愈合、不擴散,表明機體已有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時潰瘍發生快,說明在產生免疫的同時有超敏反應的參與。
近年來研究表明結核分枝桿菌誘導機體產生免疫和超敏反應的物質不同。超敏反應主要由結核菌素蛋白和蠟質D共同引起,而免疫則由結核分枝桿菌核糖體RNA(rRNA)引起。二種不同抗原成分激活不同的T細胞亞群釋放出不同的淋巴因子所致。2、免疫與超敏反應隨著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產生免疫保護作用的同34五、流行病學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稱為肺結核病。結核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結核病。
結核病是青年人容易發生的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15歲到35歲的青少年是結核病的高發峰年齡。潛伏期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繼發感染。人與人之間呼吸道傳播是本病傳染的主要方式。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
肺結核的傳染經由細小的飛沫,當病人講話、咳嗽、唱歌或大笑時產生飛沫,這些飛沫落在塵埃中,干燥后飛揚在空中,傳染給親近的人。肺結核不會經由無生命的東西傳染,必須要直接或間接吸入飛沫才會得病。五、流行病學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35五、流行病學人體感染結核桿菌后不一定發病,僅于抵抗力低下時方始發病。該病病理特點是結核結節和干酪樣壞死,易形成空洞。除少數可急起發病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常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癥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表現。
全球現有6億人感染有結核桿菌,大多數的受感染者沒有病癥,稱為潛伏結核感染(latentTBinfection),但其中約510%的潛伏感染者會發展至活動性結核;若無適當治療,一個活動病例平均每年可使10~15人新受感染,病例本人的死亡率則超過50%。若潛伏感染者同時罹患免疫抑制,如愛滋病,每年就有10%的病發機率。2005年全球有880萬新發結核病例,160萬結核死亡病例。
我國是世界上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每年新發結核病人近百萬,每年約有13萬人死于結核病,死亡平均年齡為55.2歲。五、流行病學人體感染結核桿菌后不一定發病,僅于抵抗力低下時方36六、診斷診斷的方法可以依據臨床表現與X光,也可以參考結核菌素試驗、組織病理切片、耐酸性染色、結核菌培養、GRA試驗等。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可確診。
1.涂片檢測
將病人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體液制成涂片在鏡下檢測患者的陰、陽性。
2.X線檢查
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兆的部位、范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六、診斷診斷的方法可以依據臨床表現與X光,也可以參考結核菌素37X線檢查
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兆的部位、范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1、預防,近20年國際衛生組織提出控制結核病主要方法有病灶中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磷脂,一方面刺激巨噬細胞轉化為上皮樣細胞,后者相互融合或經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細胞(即朗罕巨細胞),另一方面抑制蛋白酶對組織的溶解,使病灶組織溶解不完全,產生干酪樣壞死,周圍包著上皮樣細胞,外有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形成結核結節(即結核肉芽腫)是結核的典型病理特征。結核分枝桿菌是胞內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細胞為主的細胞免疫。部分患者結核分枝桿菌可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肺內、外播散,如腦、腎結核,痰菌被嚥入消化道也可引起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等。近年有不少肺外結核的新報道,結核分枝桿菌的檢出率L型多于細菌型如兒童結核性腦膜炎10例腦脊液培養,9例培養出L型,細菌型僅1例?!咀⒁馐马棥炕加薪Y核病、急性傳染病、心腎腦等疾病、極度營養不良、濕疹及其它皮膚病、HIV感染者不予接種。近年有不少肺外結核的新報道,結核分枝桿菌的檢出率L型多于細菌型如兒童結核性腦膜炎10例腦脊液培養,9例培養出L型,細菌型僅1例。涂片檢測
將病人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體液制成涂片在鏡下檢測患者的陰、陽性。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一旦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或其組分全部消失,免疫也隨之不存在。除少數可急起發病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我國是世界上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每年新發結核病人近百萬,每年約有13萬人死于結核病,死亡平均年齡為55.2、生化反應
結核分枝桿菌不發酵糖類。有特異性細胞免疫,因此原發后感染結核分枝桿菌侵入呼吸道后,由于肺泡中80%~90%是巨噬細胞,10%是淋巴細胞(T細胞占多數);與莢膜、脂質和蛋白質有關。破潰,排入鄰近支氣管,則可形成空但可遞呈抗原,使周圍T淋巴細胞致敏,激活不同的T細胞亞群。(5)由感染性疾病導致的發熱或未知病因的發熱不得使用卡介苗。六、診斷3.結核菌素試驗結核菌素試驗是應用結核菌素進行皮膚試驗來測定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應的一種試驗。
X線檢查
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兆的部位、38六、診斷4.結核菌γ干擾素釋放試驗細胞免疫介導的結核菌γ干擾素釋放試驗(Tcellinterferongammareleaseassays,TIGRA,又稱IFNGRA或GRA)是近年來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或酶聯免疫斑點(ELISPOT)法定量檢出受檢者全血或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對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抗原的IFNγ檢測釋放反應,用于結核菌潛伏感染的診斷。
六、診斷4.結核菌γ干擾素釋放試驗39七、防治原則1、預防,近20年國際衛生組織提出控制結核病主要方法有①發現和治療痰菌陽性者;②新生兒接種卡介苗。40年代中國部份城市調查肺結核病死率200/10萬以上。目前死亡率19/10萬,仍為其他傳染病之和的2倍。衛生部要求新生兒卡介苗接種率達90%。新生兒時接種過卡介苗的人以后的發病率比未接種過的減少約80%。七、防治原則1、預防,近20年國際衛生組織提出控制結核病主要40七、防治原則卡介苗是由兩位法國學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念發明者,將這一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定名為“卡介苗”。
【藥物別名】結核活菌苗,凍干皮內注射用卡介苗。
【成分】是用卡介菌種在綜合培養液中培養后,收集菌膜,混懸于適宜的滅菌的保護液內,經冷凍干燥制成。
【藥理毒理】結核菌是細胞內寄生菌,因此人體抗結核的特異性免疫主要是細胞免疫。用無毒卡介菌(結核菌)人工接種進行初次感染,經過巨噬細胞的加工處理,將其抗原信息傳遞給免疫活性細胞,形成致敏淋巴細胞,當機體再遇到結核菌感染時,巨噬細胞和致敏淋巴細胞迅速被激活,執行免疫功能,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
【藥動學】接種后48周才產生免疫力,免疫可維持34年。七、防治原則卡介苗是由兩位法國學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41七、防治原則【臨床應用】1.出生3個月以內的嬰兒及用2IU(PPD)或5IU(PPD)結核菌素試驗陰性的兒童,皮內接種以預防結核病。
2.現用于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或在肺癌、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根治性手術或化療后作為輔助治療,均有一定療效。
3.死卡介苗還用于預防小兒感冒、治療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以及防治成人慢性氣管炎。
【不良反應】接種2周左右出現局部紅腫、浸潤、化膿,并形成小潰瘍,嚴重者宜采取適當治療處理。
【用法用量】上臂三角肌外側皮內注射0.1ml。七、防治原則【臨床應用】42七、防治原則【給藥說明】
1.本菌苗嚴禁皮下或肌內注射,否則會引起嚴重深部膿腫,長期不愈。
2.卡介苗接種時不可使用同一注射器。安瓿有裂紋或過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與其它疫苗同時使用時應不在同側注射。
4.本菌苗接種后還要和結核病人隔離2個月,以免在這期間受到傳染。23月后再作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的表示接種成功,陰性的應再補種。以后每34年復種一次,復種前也應先作結核菌素試驗。
5.接種對象必須詳細登記姓名、性別、年齡、住址、菌苗批號及亞批號、制造單位和接種日期。
七、防治原則【給藥說明】
43結核桿菌在體外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光學顯微鏡下的肺結核性肉芽腫組織再感染時潰瘍淺、易愈合、不擴散,表明機體已有一定免疫力。的特點是病灶多局限,一般不累及鄰用無毒卡介菌(結核菌)人工接種進行初次感染,經過巨噬細胞的加工處理,將其抗原信息傳遞給免疫活性細胞,形成致敏淋巴細胞,當機體再遇到結核菌感染時,巨噬細胞和致敏淋巴細胞迅速被激活,執行免疫功能,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3、易發生耐藥性
近年來世界各地結核分枝桿菌的多耐菌株逐漸增多,甚至引起暴發流行。⑴原發感染多發生于兒童。結核通常感染并破壞肺(稱“肺結核”,又稱“肺癆”或稱作“咯血病”)以及淋巴系統(稱“結核性淋巴病變”,又稱“淋巴結核。衛生部要求新生兒卡介苗接種率達90%。在1882年3月24日,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證明結核分枝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卡介苗是由兩位法國學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念發明者,將這一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定名為“卡介苗”。但可遞呈抗原,使周圍T淋巴細胞致敏,激活不同的T細胞亞群。有特異性細胞免疫,因此原發后感染接種對象必須詳細登記姓名、性別、年齡、住址、菌苗批號及亞批號、制造單位和接種日期。慢性前列腺炎常規培養,近1/3檢出抗酸菌L型。結核分枝桿菌大多數觸酶試驗陽性,而熱觸酶試驗陰性;肺泡中無正常菌群,結核分枝桿菌可通過飛沫微滴或含菌塵埃的吸入,故肺結核較為多見。本菌苗接種后還要和結核病人隔離2個月,以免在這期間受到傳染。結核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紡織品批發商客戶關系管理考核試卷
- 珠寶首飾設計與生活美學融合考核試卷
- 礦用通訊設備與網絡技術考核試卷
- 玻璃制品耐候性能測試考核試卷
- 娛樂用品生產設備智能化改造與升級考核試卷
- 牛只生長發育與飼養管理優化考核試卷
- 玻璃加工過程中的污染控制考核試卷
- 建筑裝飾工程信息模型(BIM)應用考核試卷
- 嶺南師范學院《工程造價算量信息化綜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醫科大學《器官-系統模塊三》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七年級英語下學期期中押題預測卷(深圳專用)(原卷版)
- DB11-T 2397-2025 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數據庫表結構
- 多式聯運模式在跨境電商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產后保健知識課件
- 氧化反應工藝安全操作規程
- 中藥學(士)基礎知識押題密卷1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1401-1536題)
- 子宮肌瘤病例討論
- 門窗安裝施工方案07785
- 土壤氡檢測方案
- 2025中考語文??甲魑难侯}(10大主題+10篇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