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同名12)課件_第1頁
再生障礙性貧血(同名12)課件_第2頁
再生障礙性貧血(同名12)課件_第3頁
再生障礙性貧血(同名12)課件_第4頁
再生障礙性貧血(同名12)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胞形態學檢查目前采用4片聯檢

外周血片骨髓涂片骨髓印片骨髓活檢細胞形態學檢查目前采用4片聯檢涂片及染色

骨髓涂片:一般取未抗凝骨髓液迅速推片5張,若須細胞化學檢查須再推5張。骨髓涂片不宜太厚,頭、體、尾應分明。染色:姬姆薩(Giemsa)染色或瑞氏-姬姆薩混合染色涂片及染色骨髓涂片:一般取未抗凝骨髓液迅速推片5張,若須細骨髓標本檢查步驟先肉眼觀察——再用低倍鏡觀察——最后用油鏡觀察全片骨髓標本檢查步驟先肉眼觀察——再用低倍鏡觀察——最后用油鏡觀肉眼檢查1.制片情況2.脂肪滴3.顏色肉眼檢查1.制片情況低倍鏡檢查鏡檢:涂片染色干燥后,首先進行低倍觀察,其目的:估計有核細胞增生程度(五級);巨核細胞計數;俯瞰全片觀察有無巨大特異性細胞,腫瘤轉移細胞等。低倍鏡檢查鏡檢:涂片染色干燥后,首先進行低倍觀察,其目的: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骨髓有核細胞增生各類體積較大的細胞各類體積較大的細胞油鏡檢查判斷骨髓取材各細胞系細胞形態觀察粒細胞系紅細胞系巨核細胞系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網狀細胞、組織嗜堿等非造血細胞是否出現特殊的病理細胞有無血液寄生蟲有核細胞分類計數粒紅比值計算油鏡檢查判斷骨髓取材正常骨髓象及各系形態學特點1、骨髓增生活躍2、粒細胞系統(40%-60%)原始細胞<2%

早幼粒細胞<5%

中晚幼粒細胞各<15%

桿狀核<20%

分葉核<12%

嗜酸<5%

嗜堿<1%3、紅細胞系統(20%左右)原紅細胞<1%

早幼紅細胞<5%

中晚幼紅細胞小于10%粒、紅比值(2~4:1)4、淋巴系統約20%,均成熟正常骨髓象及各系形態學特點1、骨髓增生活躍骨髓各階段細胞正常比例

粒系1/2紅系1/4淋系1/5其他1/20骨髓各階段細胞正常比例粒系1/2紅系1/4淋系1/正常骨髓細胞分類結構圖其他漿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晚幼紅中幼紅早幼紅原紅分葉核桿狀核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粒正常骨髓細胞分類結構圖其他

正常骨髓象正常骨髓象再生障礙性貧血(同名12)課件

紅系各階段發育形態紅細胞系統有5個階段的細胞,包括原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成熟紅細胞。有核紅細胞在發育成熟過程中形態變化主要特點為:①胞體呈圓形或類圓形;②核圓,居中;③胞質顏色變化為:深藍色→灰藍色→灰紅色→淡紅色;④胞質中無顆粒。紅系各階段發育形態紅細胞系統有5個階段的細胞,包括原紅a原紅b早幼紅c中幼紅d晚幼紅a原紅b早幼紅c中幼紅d晚幼紅粒系各階段發育形態粒細胞從原始到成熟的發育過程中,形態變化主要特征為:①胞體形態為圓形或類圓形;②顆粒變化的一般規律為:無顆粒→出現非特異性顆粒(又稱為A顆粒或嗜苯胺藍顆粒)→出現特異性顆粒(即中性顆粒或嗜酸性顆粒或嗜堿性顆粒)→特異性顆粒增多、非特異性顆粒減少→僅有特異性顆粒;③核形變化的一般規律為:圓形→橢圓形→核→邊扁平→腎形→桿狀→分葉狀。粒系各階段發育形態粒細胞從原始到成熟的發育過程中,形態變化主A原粒b早幼粒c嗜中性中幼粒d嗜中性晚幼粒e嗜中性桿狀核f嗜中性分葉核A原粒b早幼粒c嗜中性中幼粒d嗜中性晚幼巨核細胞系形態巨核細胞系統包括原巨核細胞、幼巨核細胞、顆粒型巨核細胞、產血小板型巨核細胞、裸核型巨核細胞及血小板,是骨髓中體積最大的造血細胞。除原巨核細胞外,其他巨核細胞一般具有以下形態特點:①胞體和胞核巨大,不規則;②成熟巨核細胞質量常極豐富,并有大量顆粒等特點。

巨核細胞系形態巨核細胞系統包括原巨核細胞、幼巨核細胞、顆粒型a原巨核細胞b幼巨核細胞c顆粒型巨核細胞d產板型巨核細胞a原巨核細胞b幼巨核細胞c顆粒型巨核細胞淋巴系形態淋巴細胞系統分為原淋巴細胞、幼淋巴細胞和淋巴細胞(包括小淋巴細胞和大淋巴細胞)3個階段。淋巴細胞系統一般具有以下形態特點:①胞體圓形或類圓形;②胞體小;③胞質量少,漿呈淡藍色。

淋巴系形態淋巴細胞系統分為原淋巴細胞、幼淋巴細胞和淋巴細胞(淋巴系形態淋巴系形態單核系形態單核細胞系統包括原單核細胞、幼單核細胞、單核細胞。單核細胞系統一般具有以下特點:①胞體較大,可有偽足;②胞核較大,不規則,常折疊,核染色質疏松;③胞質量較多,呈灰藍色,常有空泡等特點。

單核系形態單核細胞系統包括原單核細胞、幼單核細胞、單核細胞。單核系形態單核系形態細胞形態學檢查目前采用4片聯檢

外周血片骨髓涂片骨髓印片骨髓活檢細胞形態學檢查目前采用4片聯檢涂片及染色

骨髓涂片:一般取未抗凝骨髓液迅速推片5張,若須細胞化學檢查須再推5張。骨髓涂片不宜太厚,頭、體、尾應分明。染色:姬姆薩(Giemsa)染色或瑞氏-姬姆薩混合染色涂片及染色骨髓涂片:一般取未抗凝骨髓液迅速推片5張,若須細骨髓標本檢查步驟先肉眼觀察——再用低倍鏡觀察——最后用油鏡觀察全片骨髓標本檢查步驟先肉眼觀察——再用低倍鏡觀察——最后用油鏡觀肉眼檢查1.制片情況2.脂肪滴3.顏色肉眼檢查1.制片情況低倍鏡檢查鏡檢:涂片染色干燥后,首先進行低倍觀察,其目的:估計有核細胞增生程度(五級);巨核細胞計數;俯瞰全片觀察有無巨大特異性細胞,腫瘤轉移細胞等。低倍鏡檢查鏡檢:涂片染色干燥后,首先進行低倍觀察,其目的: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骨髓有核細胞增生各類體積較大的細胞各類體積較大的細胞油鏡檢查判斷骨髓取材各細胞系細胞形態觀察粒細胞系紅細胞系巨核細胞系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網狀細胞、組織嗜堿等非造血細胞是否出現特殊的病理細胞有無血液寄生蟲有核細胞分類計數粒紅比值計算油鏡檢查判斷骨髓取材正常骨髓象及各系形態學特點1、骨髓增生活躍2、粒細胞系統(40%-60%)原始細胞<2%

早幼粒細胞<5%

中晚幼粒細胞各<15%

桿狀核<20%

分葉核<12%

嗜酸<5%

嗜堿<1%3、紅細胞系統(20%左右)原紅細胞<1%

早幼紅細胞<5%

中晚幼紅細胞小于10%粒、紅比值(2~4:1)4、淋巴系統約20%,均成熟正常骨髓象及各系形態學特點1、骨髓增生活躍骨髓各階段細胞正常比例

粒系1/2紅系1/4淋系1/5其他1/20骨髓各階段細胞正常比例粒系1/2紅系1/4淋系1/正常骨髓細胞分類結構圖其他漿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晚幼紅中幼紅早幼紅原紅分葉核桿狀核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粒正常骨髓細胞分類結構圖其他

正常骨髓象正常骨髓象再生障礙性貧血(同名12)課件

紅系各階段發育形態紅細胞系統有5個階段的細胞,包括原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成熟紅細胞。有核紅細胞在發育成熟過程中形態變化主要特點為:①胞體呈圓形或類圓形;②核圓,居中;③胞質顏色變化為:深藍色→灰藍色→灰紅色→淡紅色;④胞質中無顆粒。紅系各階段發育形態紅細胞系統有5個階段的細胞,包括原紅a原紅b早幼紅c中幼紅d晚幼紅a原紅b早幼紅c中幼紅d晚幼紅粒系各階段發育形態粒細胞從原始到成熟的發育過程中,形態變化主要特征為:①胞體形態為圓形或類圓形;②顆粒變化的一般規律為:無顆粒→出現非特異性顆粒(又稱為A顆粒或嗜苯胺藍顆粒)→出現特異性顆粒(即中性顆粒或嗜酸性顆粒或嗜堿性顆粒)→特異性顆粒增多、非特異性顆粒減少→僅有特異性顆粒;③核形變化的一般規律為:圓形→橢圓形→核→邊扁平→腎形→桿狀→分葉狀。粒系各階段發育形態粒細胞從原始到成熟的發育過程中,形態變化主A原粒b早幼粒c嗜中性中幼粒d嗜中性晚幼粒e嗜中性桿狀核f嗜中性分葉核A原粒b早幼粒c嗜中性中幼粒d嗜中性晚幼巨核細胞系形態巨核細胞系統包括原巨核細胞、幼巨核細胞、顆粒型巨核細胞、產血小板型巨核細胞、裸核型巨核細胞及血小板,是骨髓中體積最大的造血細胞。除原巨核細胞外,其他巨核細胞一般具有以下形態特點:①胞體和胞核巨大,不規則;②成熟巨核細胞質量常極豐富,并有大量顆粒等特點。

巨核細胞系形態巨核細胞系統包括原巨核細胞、幼巨核細胞、顆粒型a原巨核細胞b幼巨核細胞c顆粒型巨核細胞d產板型巨核細胞a原巨核細胞b幼巨核細胞c顆粒型巨核細胞淋巴系形態淋巴細胞系統分為原淋巴細胞、幼淋巴細胞和淋巴細胞(包括小淋巴細胞和大淋巴細胞)3個階段。淋巴細胞系統一般具有以下形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