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衰病中醫護理.心衰病中醫護理.目錄1.概述2.病因病機3.4.常見癥狀/證候施護5.結語常見證候要點目錄1.概述2.病因病機3.4.常見癥狀/證候施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衰是指心體受損,臟真受傷,心脈“氣力衰竭”,無力行血運氣所導致的常見急危重癥。----《中醫急診學》心力衰竭的概念心衰是指中醫古籍中未見有“心力衰竭”一詞,歷代中醫文獻尚無統一的稱謂。從字面上使用“心衰”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脾臟脈論第一》中:“心衰則伏”。宋代《圣濟總錄·心臟門》:“心衰則健忘,不足則胸腹脅下與腰背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清代程杏軒《醫參》中記載“主脈,爪甲不華,則心衰矣”等。
源流中醫古籍中未見有“心力衰竭”一詞,歷代中醫文獻尚無統一的稱謂心衰的相關癥狀病名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其中有很多論述與心衰的臨床表現相似,“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因此不難發現“心脹”和“心痹”就其表現而言可歸入心衰。《金匱要略》曰“: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描述了心水癥的一般癥狀,類似于現代醫學的心衰。《諸病源候論》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陰是也”頗似心衰咳血的論述。金代劉完素在《河間六書》說:“其腫,有短氣,不得臥,為心水”。心衰的相關癥狀病名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其中有很多論述與心衰1997年10月實施由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中指出了“心衰”因心病日久,陽氣虛衰,運血無力,或氣滯血瘀,心脈不暢,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臥,咳吐痰涎,水腫少尿為主要表現的脫病類疾病,并肯定了“心衰”的病名。1997年10月實施由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國家標準——“中醫中國傳統醫學無心衰病名,但與之有關的敘述穿插于中醫“喘證”、“痰飲”、“水腫”、“胸痹”、“心悸”等的論述中。中國傳統醫學無心衰病名,但與之有關的敘述穿插于中醫“喘證”、心衰是如何形成的心衰是如何病因病機心衰主要是心臟自病或它臟病引起,病位在于心,涉及腎、脾、肺諸臟。
先天稟賦不足,外感六淫、內傷情志、體勞過度、藥物失宜、飲食不節以及妊娠、分娩等耗損氣血津液,久患心悸、心痹、胸痹、真心痛、肺脹等致使陰陽虛衰,臟腑功能失調,心失營運,易發生心力衰竭。病因病機心衰主要是心臟自病或它臟病引起,病位在于心,涉及腎、心氣虛為其發病的基礎。邪實犯心(外因)
心陽耗脫(內因)若心氣不足,鼓動無力,則致瘀血痰飲水濕內停,病久漸累及心陰、心陽,臨床見心悸、氣短、咳喘、口唇紫紺、腹脹、水腫等癥。
心氣虛為其發病的基礎。邪實犯心(外因)病因病機1、邪實犯心風濕熱毒塞滯心脈壅遏血脈心體受損心衰內在五邪水飲內盛上凌于心病因病機1、邪實犯心風濕熱毒塞滯心脈壅遏血脈心體受損心衰內在病因病機2、心陽耗脫年老體衰心陽耗損心衰久病失養心陽虧虛病因病機2、心陽耗脫年老體衰心陽耗損心衰久病失養心陽虧虛心力衰竭的概念(西)
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綜合征。在靜脈回流量前提下,心臟收縮和/或舒張能力的下降,引起心排血量減少,組織器官灌不足,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要,同時伴有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的臨床病理生理綜合征。心力衰竭的概念(西)各美國心衰患者約520萬,每年新增病例超過50萬據我國50家醫院住院患者的調查,如以出現臨床癥狀的心衰統計,患病率為1.3%-1.8%;約有400萬心衰患者。如以超聲心動圖監測指標計算,患病率為3%左右,無癥狀性心衰約占總數的一半。美國心衰患者約520萬,每年新增病例超過50萬
心力衰竭的危害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住院增加生活質量降低影響器官功能癥狀死亡心律失常生活質量降低影響器官功能癥狀死亡住院增加心力衰竭的危害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住院增加生活質量降低泵衰竭
59%
心律失常
13%
猝死
13%死亡率及死亡原因2年2年6年6年心衰診斷2年后死亡率男性40%,女性35%心衰診斷6年后死亡率男性85%,女性70%心衰病人年死亡率NYHAII-III級10-25%NYHAIV級40-50%泵衰竭59%死亡率及死亡原因2年2年6年6年心衰
流行病學65歲以上老年人7.4%心衰人群發病率1.5-2%流行病學65歲以上老年人心衰人群發病率基本病因收縮性前負荷后負荷每搏輸出量心輸出量基本病因收縮性前負荷后負荷每搏輸出量心輸出量
基本病因原發性心肌損害心臟負荷過重
炎癥、缺血、壞死·····前負荷、后負荷增加基本病因原發性心肌損害心臟負荷過重炎癥、缺
誘因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心律失常:房顫最多見心臟負荷增加:攝鹽過多,輸液過多過快合并其他疾病:心梗、甲亢、貧血等電解質紊亂與酸堿平衡失調:藥物:不當使用、停用洋地黃或降壓藥物誘因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見概述臨床類型按發展速度分按發生部位分按有無舒縮功能的障礙按心排血量的高低概述臨床類型按發展速度分按發生部位分按有無舒縮功能的障礙按心心力衰竭的四種分類方法按發生的部位: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按發展的速度: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按心肌收縮與舒張功能的障礙:收縮性衰竭舒張性衰竭按心排血量的高低:高排血量心力衰竭低排血量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四種分類方法按發生的部位:左心衰竭2008年歐洲ESC指南建議:將心力衰竭劃分為三類:心力衰竭新發心力衰竭短暫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2008年歐洲ESC指南建議:將心力衰竭劃分為三類:心力衰竭診斷依據如何診斷心衰診斷依據如何診斷心力衰竭中醫護理方案課件圖圖心功能分級
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1928:Ⅰ級:患者有心臟病,但日常活動量不受限制不引
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癥狀。Ⅱ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無自
覺癥狀,但日常活動另即引起上述癥狀。Ⅲ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無癥
狀,低于日常活動量即引起上述癥狀。Ⅳ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重度受限不能從事任何
體力活動。休息時也有心力衰竭癥狀,體力
活動后加劇。心功能分級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1928:NYHA分級:主要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Ⅰ級(心功能代償期):“動也不喘”Ⅱ級(Ⅰ度心衰):“不動不喘”Ⅲ級(Ⅱ度心衰):“動則氣喘”Ⅳ級(Ⅲ度心衰):“不動也喘”NYHA分級:主要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輕度心力衰竭:代償完全處于一級或二級心功能狀態中度心力衰竭:代償不全,心功能三級重度心力衰竭:完全失代償,心功能四級輕度心力衰竭:代償完全處于一級或二級心功能狀態護理方案1.辨證要點2.常見證候3.常見癥狀/證候施護護理方案1.辨證要點辨證要點1、辨標本虛實2、辨病情輕重辨證要點1、辨標本虛實辨證要點–辨標本虛實
心之氣陽虧虛為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血脈瘀滯水飲內停痰濁不化
為標辨證要點–辨標本虛實心之氣陽虧虛為本本虛標實血脈瘀滯治療原則鄧鐵濤教授認為,五臟六腑,息息相關,肺、肝、脾、腎的功能失調都可影響于心,而發生心衰。故“五臟皆致心衰,非獨心也”。治脾胃可以安四臟,調四臟可以治一臟。故此,治療心衰當標本兼治,以益氣化濁行瘀為法治療原則鄧鐵濤教授認為,五臟六腑,息息相關,肺、肝、脾、腎的常見證候(一)慢性穩定期1.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3.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4.腎精虧損、陰陽兩虛證(二)急性加重期1.陽虛水泛證2.陽虛喘脫證3.痰濁壅肺證
常見證候(一)慢性穩定期1.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
癥狀:
胸悶氣喘,心悸,活動后誘發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蒼白,或有紫紺。舌脈:
舌質淡或邊有齒痕,或紫暗、有瘀點、瘀斑,脈沉細、虛數或澀、結代。1.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
癥狀:
胸悶氣喘,心悸,動則加重,乏力自汗,兩顴泛紅,口燥咽干,五心煩熱,失眠多夢,或有紫紺。舌脈:
舌紅少苔,或紫暗、有瘀點、瘀斑,脈沉細、虛數或澀、結代。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3.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
癥狀:
胸悶氣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腫,自汗,汗出濕冷。舌脈:舌質暗淡或絳紫,苔白膩,脈沉細或澀、結代。3.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4.腎精虧損、陰陽兩虛證
癥狀:
心悸,動輒氣短,時尿少浮腫。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四肢不溫,步履無力,或口干咽燥。舌脈:
舌淡紅質胖,苔少,或舌紅胖,苔薄白乏津,脈沉細無力或數,或結代。4.腎精虧損、陰陽兩虛證1.陽虛水泛證(急性加重期)
癥狀:
喘促氣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紅色泡沫樣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煩躁不安,舌脈:
舌質暗紅,苔白膩,脈細促。1.陽虛水泛證(急性加重期)2.陽虛喘脫證(急性加重期)
癥狀:
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煩躁不安,或額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腫,面色蒼白,舌脈:
舌淡苔白,脈微細欲絕或疾數無力。2.陽虛喘脫證(急性加重期)3.痰濁壅肺證(急性加重期)
癥狀:
咳喘痰多,或發熱形寒,倚息不得平臥;心悸氣短,胸悶,動則尤甚,尿少肢腫,或頸脈顯露。舌脈:
舌淡或略青,苔白膩,脈沉或弦滑。3.痰濁壅肺證(急性加重期)常見癥狀/證候施護(一)喘促(二)胸悶、心悸(三)神疲乏力(四)尿少肢腫常見癥狀/證候施護(一)喘促
(一)喘促
1.觀察患者面色、血壓、心率、心律、脈象及心電示波變化,慎防喘脫危象。(張口抬肩、稍動則咳喘欲絕,煩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紅色泡沫樣痰)。2.遵醫囑控制輸液速度及總量。3.遵醫囑準確使用解痙平喘藥物。使用強心藥物后,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出現納差、惡心、嘔吐、頭痛、乏力、黃視、綠視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黃中毒的癥狀。4.穴位按摩風門、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一)喘促
1.觀察患者面色、血壓、心率、心律、脈象及心電5.喘脫的護理(1)立即通知醫師,配合搶救,安慰患者,穩定患者恐懼情緒。(2)給予端坐位或雙下肢下垂坐位,遵醫囑予20%~30%乙醇濕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3)遵醫囑準確使用鎮靜、強心藥,如嗎啡、洋地黃類藥物等。5.喘脫的護理(二)胸悶、心悸1.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加強生活護理,限制探視,減少氣血耗損,保證充足的睡眠。2.予間斷低流量吸氧,觀察吸氧后的效果。3.囑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過極。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焦慮、緊張及過度興奮。4.做好患者心理護理,消除其恐懼感,避免不良的情緒刺激,必要時讓親屬陪伴,給予親情支持。(二)胸悶、心悸1.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加強生活護理,限制探(三)神疲乏力1.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量;減少交談,限制探視,減少氣血耗損。2.加強生活護理,勤巡視,將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隨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設床擋,外出檢查時有人陪同,防跌倒、墜床等。3.大便秘結時,可鼓勵多食蜂蜜、水果、粗纖維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極、關元等穴位,促進腸蠕動,幫助排便。必要時遵醫囑使用緩瀉藥。(三)神疲乏力1.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量;減少交談,限制探視,(四)尿少肢腫1.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限制攝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確測量每日晨起體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輕薄衣服,空腹狀態)。2.遵醫囑給予少鹽、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膳食纖維飲食,忌飽餐。選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帶、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須煎水代茶飲。3.做好皮膚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定時翻身,協助患者正確變換體位,避免推、拉、扯等動作,預防壓瘡。可使用減壓墊、氣墊床、翻身枕等預防壓瘡的輔助工具。溫水清潔皮膚,勤換內衣褲、勤剪指甲。會陰部水腫患者做好會陰清洗,防止尿路感染,男性患者可予吊帶托起陰囊防止摩擦,減輕水腫。下肢水腫者,可抬高雙下肢,利于血液回流。(四)尿少肢腫1.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限制攝入量(入量比4.應用利尿劑后觀察用藥后效果,定期復查電解質,觀察有無水、電解質紊亂。5.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溫,可艾葉煎水浴足,溫陽通脈促進血液循環。6.中藥湯劑宜濃煎,少量多次溫服,攻下逐水藥宜白天空腹服用。4.應用利尿劑后觀察用藥后效果,定期復查電解質,觀察有無水、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一)內服中藥(二)注射給藥(三)特色技術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一)內服中藥(一)內服中藥(1)根據醫師診療要求,辨證施護指導中藥湯劑及中成藥服用方法,湯劑宜濃煎,每劑100ml分上下午服用。服藥期間不宜進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響藥效。紅參、西洋參宜另煎,宜上午服用。(2)中成藥適用于慢性穩定期患者,宜飯后半小時服用,以減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藥期間根據治療藥物服用注意事項、禁忌,做好飲食調整。(3)內服中藥(詳見附錄1)。(一)內服中藥(1)根據醫師診療要求,辨證施護指導中藥湯劑及(二)注射給藥(1)根據醫囑辨證選擇適宜中藥輸注的靜脈。用藥前詢問患者過敏史。(2)輸液過程加強巡視,嚴格遵醫囑控制液體的入量及輸入速度。(3)執行藥物注射給藥(詳見附錄1)。(二)注射給藥(1)根據醫囑辨證選擇適宜中藥輸注的靜脈。用藥(三)特色技術1.中藥泡洗(中藥浴足)2.耳穴貼壓(耳穴埋豆)3.灸法4.穴位貼敷5.中醫特色鍛煉(三)特色技術1.中藥泡洗(中藥浴足)中藥泡洗(中藥浴足)(1)適宜心衰病穩定期。(2)方藥遵醫囑執行。如氣虛、血瘀者可選用:紅花、銀花、當歸、玄參、澤瀉、生甘草等。陽虛、水停者可選用經驗方(足療老中醫袁海波)桂枝、雞血藤、鳳仙草、食鹽、芒硝等。中藥泡洗(中藥浴足)(1)適宜心衰病穩定期。耳穴貼壓(耳穴埋豆)心悸主穴:心、小腸、皮質下,
配穴:心臟點、交感、胸、肺、肝。水腫主穴:腎、腎俞、輸尿管、膀胱,
配穴:交感、腎上腺、神門、三焦、內分泌。便秘主穴:大腸、三焦、脾、皮質下,
配穴:肺、便秘點等。耳穴貼壓(耳穴埋豆)心悸主穴:心、小腸、皮質下,灸法遵醫囑取穴,隨癥配穴。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會、內關、腎俞、三焦俞、關元等。灸法遵醫囑取穴,隨癥配穴。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會、內關穴位貼敷(1)適宜心衰病穩定期。(2)遵醫囑準確選定穴位,按藥方將研末好藥物用食醋調成糊狀,貼敷于選定穴位,每日1次,每次6~8小時。(3)穴位和藥物組方按醫囑執行。穴位貼敷(1)適宜心衰病穩定期。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可按醫囑進行“三伏貼”、“三九貼”療法,減少慢性心力衰竭復發率。指導患者在貼敷后注意:①局部避免擠壓。②貼藥后皮膚產生的輕度灼熱感為正常現象。③無特別治療要求者,可在3~4小時后可將藥物自行除去,切忌貼藥時間過長。④貼藥當日禁食生冷寒涼辛辣之物,忌食海鮮、鵝、鴨等。并用溫水洗澡。⑤此療法對皮膚有較強烈的刺激,孕婦、年老體弱、皮膚過敏者慎用。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可按醫囑進行“三伏貼”、“三九貼”療法,減中醫特色鍛煉太極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鐘。可改善不良心理狀態,疏通經絡氣血,具有保精、養氣和存神的作用。中醫特色鍛煉太極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鐘。可改善不良心理狀健康指導(一)生活起居(二)飲食指導(三)情志調理健康指導(一)生活起居(一)生活起居1.指導患者制定適宜的作息時間表,在保證夜間睡眠時間的基礎上,盡量安排有規律的起床和入睡時間,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臥床休息或短暫睡眠的時間,以30分鐘為宜,不宜超過1小時。2.強調動靜結合,根據心功能情況,進行適當活動和鍛煉。活動中若出現明顯胸悶、氣促、眩暈、面色蒼白、紫紺、汗出、極度疲乏時,應停止活動,就地休息。(一)生活起居1.指導患者制定適宜的作息時間表,在保證夜間睡(1)心功能Ⅳ級者:絕對臥床休息。1~2天病情穩定后從被動運動方式活動各關節到床上主動活動,再到協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時間。在日常生活活動方面,幫助床上進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2)心功能Ⅲ級:臥床休息,嚴格限制一般的體力活動。床邊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練習到反復床邊步行,室內步行。在日常生活活動方面,幫助床邊進餐,坐椅,上廁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順利完成。(3)心功能Ⅱ級:多臥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體力活動,避免比較重的活動。室外步行,自行上1層樓梯,逐步過渡到通過步行測驗,制定步行處方。在日常生活活動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廁大小便,輕松文娛活動,如廣播操、健身操、太極拳等。(4)心功能Ⅰ級:不限制一般的體力活動,但必須避免重體力活動。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時間,全天控制在10小時內為宜。(1)心功能Ⅳ級者:絕對臥床休息。1~2天病情穩定后從被動運3.恢復期可采用靜坐調息法。有助降低基礎代謝率,減少心臟耗氧量的功能。方法:患者取坐位,雙手伸開,平放于大腿上,雙腳分開與肩等寬,膝關節、髖關節勻成90度沉肩墜肘,含胸收腹雙眼微閉,全身放松。病重者可盤坐于床上。有意識的調整呼吸,采用自然腹式呼吸,要求呼吸做到深、長、細、勻、穩、悠。呼氣時輕輕用力,使腹肌收縮,膈肌上抬。呼氣完畢后不要憋氣,立即吸氣,使胸廓膨脹,膈肌下移,腹壁鼓起,要求做到自然柔和,緩慢松弛,避免緊張。呼氣和吸氣時間之比為3:2,每分鐘呼氣10~15次,療程視病情而定。3.恢復期可采用靜坐調息法。有助降低基礎代謝率,減少心臟耗氧(二)飲食指導1.飲食調節原則:低鹽、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1)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飲食宜甘溫,忌生冷肥膩之品。宜食補益心肺、活血化瘀之品,如蓮子、大棗、蜂蜜、花生等。可選食紅糖銀耳羹等。(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宜食甘涼,忌食辛辣、溫燥、動火之食物。益氣養陰、活血化瘀之品,如山藥、銀耳、百合、蓮子、枸杞子等。(3)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宜食溫熱,忌生冷、寒涼、粘膩食物。宜益氣溫陽、化瘀利水之品,如海參、雞肉、羊肉、桃仁、木耳、大棗、冬瓜、玉米須等。可選食蓮子山藥飯等。(4)腎精虧虛、陰陽兩虛證:宜食溫,忌辛辣寒涼之物。填精化氣、益陰通陽之品,如:芝麻、黑豆、枸杞、鵪鶉、牡蠣、鴿肉、桑椹等。可選食山藥雞蛋羹等。(5)陽虛水泛證:宜食溫陽利水、瀉肺平喘之品,如牛鞭、海參、羊肉、冬瓜等。(6)痰濁壅肺證:宜食宣肺化痰之品,如橘皮薏苡仁粥等。(二)飲食指導1.飲食調節原則:低鹽、低脂、清淡、易消化、富2.控制液體攝入量:減輕心臟負荷,24小時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為宜。3.控制鈉鹽攝入量:限制量視心衰的程度而定。遵醫囑輕度者每日供給食鹽不超過5克,中度者每日不超過3克,重度者每日不超過1克。4.進食的次數:宜少量多餐,每日進餐4~6次,每晚進食宜少,避免飽餐。2.控制液體攝入量:減輕心臟負荷,24小時入量比出量少200(三)情志調理1.指導患者注意調攝情志,宜平淡靜志,避免七情過激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用腦過度,避免情緒波動。2.勸慰患者正確對待因病程較長造成的體虛、易急躁的情緒變化,幫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消除因此產生的緊張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以利于疾病的好轉或康復。3.告知患者誘發心力衰竭的各種因素,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掌握相關的醫學知識,積極主動加強自我保健,增強遵醫行為。(三)情志調理1.指導患者注意調攝情志,宜平淡靜志,避免七情護理難點(一)慢性心衰患者的知識及行為有待改善(二)依從性的增強護理難點(一)慢性心衰患者的知識及行為有待改善解決思路:1.入院時評估患者及照顧者在知識及行為方面的欠缺程度,據此制定有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內容,出院時及出院后建立患者檔案,電話及門診追訪患者,提高其依從性。2.可通過完善社區護理的職能而起到監督工作,加強患者意識,增加患者在各個方面的依從性,減少疾病復發和加重。解決思路:心力衰竭中醫護理方案課件心力衰竭中醫護理方案課件小結小結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衰是指心體受損,臟真受傷,心脈“氣力衰竭”,無力行血運氣所導致的常見急危重癥。----《中醫急診學》心力衰竭的概念心衰是指病因病機1、邪實犯心風濕熱毒塞滯心脈壅遏血脈心體受損心衰內在五邪水飲內盛上凌于心病因病機1、邪實犯心風濕熱毒塞滯心脈壅遏血脈心體受損心衰內在病因病機2、心陽耗脫年老體衰心陽耗損心衰久病失養心陽虧虛病因病機2、心陽耗脫年老體衰心陽耗損心衰久病失養心陽虧虛NYHA分級:主要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Ⅰ級(心功能代償期):“動也不喘”Ⅱ級(Ⅰ度心衰):“不動不喘”Ⅲ級(Ⅱ度心衰):“動則氣喘”Ⅳ級(Ⅲ度心衰):“不動也喘”NYHA分級:主要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常見證候(一)慢性穩定期1.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3.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4.腎精虧損、陰陽兩虛證(二)急性加重期1.陽虛水泛證2.陽虛喘脫證3.痰濁壅肺證
常見證候(一)慢性穩定期
謝謝謝謝心衰病中醫護理.心衰病中醫護理.目錄1.概述2.病因病機3.4.常見癥狀/證候施護5.結語常見證候要點目錄1.概述2.病因病機3.4.常見癥狀/證候施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衰是指心體受損,臟真受傷,心脈“氣力衰竭”,無力行血運氣所導致的常見急危重癥。----《中醫急診學》心力衰竭的概念心衰是指中醫古籍中未見有“心力衰竭”一詞,歷代中醫文獻尚無統一的稱謂。從字面上使用“心衰”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脾臟脈論第一》中:“心衰則伏”。宋代《圣濟總錄·心臟門》:“心衰則健忘,不足則胸腹脅下與腰背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清代程杏軒《醫參》中記載“主脈,爪甲不華,則心衰矣”等。
源流中醫古籍中未見有“心力衰竭”一詞,歷代中醫文獻尚無統一的稱謂心衰的相關癥狀病名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其中有很多論述與心衰的臨床表現相似,“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因此不難發現“心脹”和“心痹”就其表現而言可歸入心衰。《金匱要略》曰“: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描述了心水癥的一般癥狀,類似于現代醫學的心衰。《諸病源候論》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陰是也”頗似心衰咳血的論述。金代劉完素在《河間六書》說:“其腫,有短氣,不得臥,為心水”。心衰的相關癥狀病名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其中有很多論述與心衰1997年10月實施由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中指出了“心衰”因心病日久,陽氣虛衰,運血無力,或氣滯血瘀,心脈不暢,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臥,咳吐痰涎,水腫少尿為主要表現的脫病類疾病,并肯定了“心衰”的病名。1997年10月實施由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國家標準——“中醫中國傳統醫學無心衰病名,但與之有關的敘述穿插于中醫“喘證”、“痰飲”、“水腫”、“胸痹”、“心悸”等的論述中。中國傳統醫學無心衰病名,但與之有關的敘述穿插于中醫“喘證”、心衰是如何形成的心衰是如何病因病機心衰主要是心臟自病或它臟病引起,病位在于心,涉及腎、脾、肺諸臟。
先天稟賦不足,外感六淫、內傷情志、體勞過度、藥物失宜、飲食不節以及妊娠、分娩等耗損氣血津液,久患心悸、心痹、胸痹、真心痛、肺脹等致使陰陽虛衰,臟腑功能失調,心失營運,易發生心力衰竭。病因病機心衰主要是心臟自病或它臟病引起,病位在于心,涉及腎、心氣虛為其發病的基礎。邪實犯心(外因)
心陽耗脫(內因)若心氣不足,鼓動無力,則致瘀血痰飲水濕內停,病久漸累及心陰、心陽,臨床見心悸、氣短、咳喘、口唇紫紺、腹脹、水腫等癥。
心氣虛為其發病的基礎。邪實犯心(外因)病因病機1、邪實犯心風濕熱毒塞滯心脈壅遏血脈心體受損心衰內在五邪水飲內盛上凌于心病因病機1、邪實犯心風濕熱毒塞滯心脈壅遏血脈心體受損心衰內在病因病機2、心陽耗脫年老體衰心陽耗損心衰久病失養心陽虧虛病因病機2、心陽耗脫年老體衰心陽耗損心衰久病失養心陽虧虛心力衰竭的概念(西)
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綜合征。在靜脈回流量前提下,心臟收縮和/或舒張能力的下降,引起心排血量減少,組織器官灌不足,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要,同時伴有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的臨床病理生理綜合征。心力衰竭的概念(西)各美國心衰患者約520萬,每年新增病例超過50萬據我國50家醫院住院患者的調查,如以出現臨床癥狀的心衰統計,患病率為1.3%-1.8%;約有400萬心衰患者。如以超聲心動圖監測指標計算,患病率為3%左右,無癥狀性心衰約占總數的一半。美國心衰患者約520萬,每年新增病例超過50萬
心力衰竭的危害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住院增加生活質量降低影響器官功能癥狀死亡心律失常生活質量降低影響器官功能癥狀死亡住院增加心力衰竭的危害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住院增加生活質量降低泵衰竭
59%
心律失常
13%
猝死
13%死亡率及死亡原因2年2年6年6年心衰診斷2年后死亡率男性40%,女性35%心衰診斷6年后死亡率男性85%,女性70%心衰病人年死亡率NYHAII-III級10-25%NYHAIV級40-50%泵衰竭59%死亡率及死亡原因2年2年6年6年心衰
流行病學65歲以上老年人7.4%心衰人群發病率1.5-2%流行病學65歲以上老年人心衰人群發病率基本病因收縮性前負荷后負荷每搏輸出量心輸出量基本病因收縮性前負荷后負荷每搏輸出量心輸出量
基本病因原發性心肌損害心臟負荷過重
炎癥、缺血、壞死·····前負荷、后負荷增加基本病因原發性心肌損害心臟負荷過重炎癥、缺
誘因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心律失常:房顫最多見心臟負荷增加:攝鹽過多,輸液過多過快合并其他疾病:心梗、甲亢、貧血等電解質紊亂與酸堿平衡失調:藥物:不當使用、停用洋地黃或降壓藥物誘因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見概述臨床類型按發展速度分按發生部位分按有無舒縮功能的障礙按心排血量的高低概述臨床類型按發展速度分按發生部位分按有無舒縮功能的障礙按心心力衰竭的四種分類方法按發生的部位: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按發展的速度: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按心肌收縮與舒張功能的障礙:收縮性衰竭舒張性衰竭按心排血量的高低:高排血量心力衰竭低排血量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四種分類方法按發生的部位:左心衰竭2008年歐洲ESC指南建議:將心力衰竭劃分為三類:心力衰竭新發心力衰竭短暫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2008年歐洲ESC指南建議:將心力衰竭劃分為三類:心力衰竭診斷依據如何診斷心衰診斷依據如何診斷心力衰竭中醫護理方案課件圖圖心功能分級
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1928:Ⅰ級:患者有心臟病,但日常活動量不受限制不引
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癥狀。Ⅱ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無自
覺癥狀,但日常活動另即引起上述癥狀。Ⅲ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無癥
狀,低于日常活動量即引起上述癥狀。Ⅳ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重度受限不能從事任何
體力活動。休息時也有心力衰竭癥狀,體力
活動后加劇。心功能分級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1928:NYHA分級:主要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Ⅰ級(心功能代償期):“動也不喘”Ⅱ級(Ⅰ度心衰):“不動不喘”Ⅲ級(Ⅱ度心衰):“動則氣喘”Ⅳ級(Ⅲ度心衰):“不動也喘”NYHA分級:主要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輕度心力衰竭:代償完全處于一級或二級心功能狀態中度心力衰竭:代償不全,心功能三級重度心力衰竭:完全失代償,心功能四級輕度心力衰竭:代償完全處于一級或二級心功能狀態護理方案1.辨證要點2.常見證候3.常見癥狀/證候施護護理方案1.辨證要點辨證要點1、辨標本虛實2、辨病情輕重辨證要點1、辨標本虛實辨證要點–辨標本虛實
心之氣陽虧虛為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血脈瘀滯水飲內停痰濁不化
為標辨證要點–辨標本虛實心之氣陽虧虛為本本虛標實血脈瘀滯治療原則鄧鐵濤教授認為,五臟六腑,息息相關,肺、肝、脾、腎的功能失調都可影響于心,而發生心衰。故“五臟皆致心衰,非獨心也”。治脾胃可以安四臟,調四臟可以治一臟。故此,治療心衰當標本兼治,以益氣化濁行瘀為法治療原則鄧鐵濤教授認為,五臟六腑,息息相關,肺、肝、脾、腎的常見證候(一)慢性穩定期1.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3.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4.腎精虧損、陰陽兩虛證(二)急性加重期1.陽虛水泛證2.陽虛喘脫證3.痰濁壅肺證
常見證候(一)慢性穩定期1.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
癥狀:
胸悶氣喘,心悸,活動后誘發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蒼白,或有紫紺。舌脈:
舌質淡或邊有齒痕,或紫暗、有瘀點、瘀斑,脈沉細、虛數或澀、結代。1.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
癥狀:
胸悶氣喘,心悸,動則加重,乏力自汗,兩顴泛紅,口燥咽干,五心煩熱,失眠多夢,或有紫紺。舌脈:
舌紅少苔,或紫暗、有瘀點、瘀斑,脈沉細、虛數或澀、結代。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3.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
癥狀:
胸悶氣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腫,自汗,汗出濕冷。舌脈:舌質暗淡或絳紫,苔白膩,脈沉細或澀、結代。3.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4.腎精虧損、陰陽兩虛證
癥狀:
心悸,動輒氣短,時尿少浮腫。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四肢不溫,步履無力,或口干咽燥。舌脈:
舌淡紅質胖,苔少,或舌紅胖,苔薄白乏津,脈沉細無力或數,或結代。4.腎精虧損、陰陽兩虛證1.陽虛水泛證(急性加重期)
癥狀:
喘促氣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紅色泡沫樣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煩躁不安,舌脈:
舌質暗紅,苔白膩,脈細促。1.陽虛水泛證(急性加重期)2.陽虛喘脫證(急性加重期)
癥狀:
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煩躁不安,或額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腫,面色蒼白,舌脈:
舌淡苔白,脈微細欲絕或疾數無力。2.陽虛喘脫證(急性加重期)3.痰濁壅肺證(急性加重期)
癥狀:
咳喘痰多,或發熱形寒,倚息不得平臥;心悸氣短,胸悶,動則尤甚,尿少肢腫,或頸脈顯露。舌脈:
舌淡或略青,苔白膩,脈沉或弦滑。3.痰濁壅肺證(急性加重期)常見癥狀/證候施護(一)喘促(二)胸悶、心悸(三)神疲乏力(四)尿少肢腫常見癥狀/證候施護(一)喘促
(一)喘促
1.觀察患者面色、血壓、心率、心律、脈象及心電示波變化,慎防喘脫危象。(張口抬肩、稍動則咳喘欲絕,煩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紅色泡沫樣痰)。2.遵醫囑控制輸液速度及總量。3.遵醫囑準確使用解痙平喘藥物。使用強心藥物后,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出現納差、惡心、嘔吐、頭痛、乏力、黃視、綠視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黃中毒的癥狀。4.穴位按摩風門、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一)喘促
1.觀察患者面色、血壓、心率、心律、脈象及心電5.喘脫的護理(1)立即通知醫師,配合搶救,安慰患者,穩定患者恐懼情緒。(2)給予端坐位或雙下肢下垂坐位,遵醫囑予20%~30%乙醇濕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3)遵醫囑準確使用鎮靜、強心藥,如嗎啡、洋地黃類藥物等。5.喘脫的護理(二)胸悶、心悸1.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加強生活護理,限制探視,減少氣血耗損,保證充足的睡眠。2.予間斷低流量吸氧,觀察吸氧后的效果。3.囑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過極。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焦慮、緊張及過度興奮。4.做好患者心理護理,消除其恐懼感,避免不良的情緒刺激,必要時讓親屬陪伴,給予親情支持。(二)胸悶、心悸1.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加強生活護理,限制探(三)神疲乏力1.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量;減少交談,限制探視,減少氣血耗損。2.加強生活護理,勤巡視,將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隨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設床擋,外出檢查時有人陪同,防跌倒、墜床等。3.大便秘結時,可鼓勵多食蜂蜜、水果、粗纖維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極、關元等穴位,促進腸蠕動,幫助排便。必要時遵醫囑使用緩瀉藥。(三)神疲乏力1.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量;減少交談,限制探視,(四)尿少肢腫1.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限制攝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確測量每日晨起體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輕薄衣服,空腹狀態)。2.遵醫囑給予少鹽、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膳食纖維飲食,忌飽餐。選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帶、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須煎水代茶飲。3.做好皮膚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定時翻身,協助患者正確變換體位,避免推、拉、扯等動作,預防壓瘡。可使用減壓墊、氣墊床、翻身枕等預防壓瘡的輔助工具。溫水清潔皮膚,勤換內衣褲、勤剪指甲。會陰部水腫患者做好會陰清洗,防止尿路感染,男性患者可予吊帶托起陰囊防止摩擦,減輕水腫。下肢水腫者,可抬高雙下肢,利于血液回流。(四)尿少肢腫1.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限制攝入量(入量比4.應用利尿劑后觀察用藥后效果,定期復查電解質,觀察有無水、電解質紊亂。5.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溫,可艾葉煎水浴足,溫陽通脈促進血液循環。6.中藥湯劑宜濃煎,少量多次溫服,攻下逐水藥宜白天空腹服用。4.應用利尿劑后觀察用藥后效果,定期復查電解質,觀察有無水、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一)內服中藥(二)注射給藥(三)特色技術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一)內服中藥(一)內服中藥(1)根據醫師診療要求,辨證施護指導中藥湯劑及中成藥服用方法,湯劑宜濃煎,每劑100ml分上下午服用。服藥期間不宜進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響藥效。紅參、西洋參宜另煎,宜上午服用。(2)中成藥適用于慢性穩定期患者,宜飯后半小時服用,以減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藥期間根據治療藥物服用注意事項、禁忌,做好飲食調整。(3)內服中藥(詳見附錄1)。(一)內服中藥(1)根據醫師診療要求,辨證施護指導中藥湯劑及(二)注射給藥(1)根據醫囑辨證選擇適宜中藥輸注的靜脈。用藥前詢問患者過敏史。(2)輸液過程加強巡視,嚴格遵醫囑控制液體的入量及輸入速度。(3)執行藥物注射給藥(詳見附錄1)。(二)注射給藥(1)根據醫囑辨證選擇適宜中藥輸注的靜脈。用藥(三)特色技術1.中藥泡洗(中藥浴足)2.耳穴貼壓(耳穴埋豆)3.灸法4.穴位貼敷5.中醫特色鍛煉(三)特色技術1.中藥泡洗(中藥浴足)中藥泡洗(中藥浴足)(1)適宜心衰病穩定期。(2)方藥遵醫囑執行。如氣虛、血瘀者可選用:紅花、銀花、當歸、玄參、澤瀉、生甘草等。陽虛、水停者可選用經驗方(足療老中醫袁海波)桂枝、雞血藤、鳳仙草、食鹽、芒硝等。中藥泡洗(中藥浴足)(1)適宜心衰病穩定期。耳穴貼壓(耳穴埋豆)心悸主穴:心、小腸、皮質下,
配穴:心臟點、交感、胸、肺、肝。水腫主穴:腎、腎俞、輸尿管、膀胱,
配穴:交感、腎上腺、神門、三焦、內分泌。便秘主穴:大腸、三焦、脾、皮質下,
配穴:肺、便秘點等。耳穴貼壓(耳穴埋豆)心悸主穴:心、小腸、皮質下,灸法遵醫囑取穴,隨癥配穴。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會、內關、腎俞、三焦俞、關元等。灸法遵醫囑取穴,隨癥配穴。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會、內關穴位貼敷(1)適宜心衰病穩定期。(2)遵醫囑準確選定穴位,按藥方將研末好藥物用食醋調成糊狀,貼敷于選定穴位,每日1次,每次6~8小時。(3)穴位和藥物組方按醫囑執行。穴位貼敷(1)適宜心衰病穩定期。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可按醫囑進行“三伏貼”、“三九貼”療法,減少慢性心力衰竭復發率。指導患者在貼敷后注意:①局部避免擠壓。②貼藥后皮膚產生的輕度灼熱感為正常現象。③無特別治療要求者,可在3~4小時后可將藥物自行除去,切忌貼藥時間過長。④貼藥當日禁食生冷寒涼辛辣之物,忌食海鮮、鵝、鴨等。并用溫水洗澡。⑤此療法對皮膚有較強烈的刺激,孕婦、年老體弱、皮膚過敏者慎用。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可按醫囑進行“三伏貼”、“三九貼”療法,減中醫特色鍛煉太極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鐘。可改善不良心理狀態,疏通經絡氣血,具有保精、養氣和存神的作用。中醫特色鍛煉太極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鐘。可改善不良心理狀健康指導(一)生活起居(二)飲食指導(三)情志調理健康指導(一)生活起居(一)生活起居1.指導患者制定適宜的作息時間表,在保證夜間睡眠時間的基礎上,盡量安排有規律的起床和入睡時間,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臥床休息或短暫睡眠的時間,以30分鐘為宜,不宜超過1小時。2.強調動靜結合,根據心功能情況,進行適當活動和鍛煉。活動中若出現明顯胸悶、氣促、眩暈、面色蒼白、紫紺、汗出、極度疲乏時,應停止活動,就地休息。(一)生活起居1.指導患者制定適宜的作息時間表,在保證夜間睡(1)心功能Ⅳ級者:絕對臥床休息。1~2天病情穩定后從被動運動方式活動各關節到床上主動活動,再到協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時間。在日常生活活動方面,幫助床上進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2)心功能Ⅲ級:臥床休息,嚴格限制一般的體力活動。床邊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練習到反復床邊步行,室內步行。在日常生活活動方面,幫助床邊進餐,坐椅,上廁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順利完成。(3)心功能Ⅱ級:多臥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體力活動,避免比較重的活動。室外步行,自行上1層樓梯,逐步過渡到通過步行測驗,制定步行處方。在日常生活活動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廁大小便,輕松文娛活動,如廣播操、健身操、太極拳等。(4)心功能Ⅰ級:不限制一般的體力活動,但必須避免重體力活動。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時間,全天控制在10小時內為宜。(1)心功能Ⅳ級者:絕對臥床休息。1~2天病情穩定后從被動運3.恢復期可采用靜坐調息法。有助降低基礎代謝率,減少心臟耗氧量的功能。方法:患者取坐位,雙手伸開,平放于大腿上,雙腳分開與肩等寬,膝關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