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_第1頁
《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_第2頁
《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_第3頁
《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_第4頁
《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Suitableforteachingcoursewareandreports)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Suitableforteachingcoursew1

概述

(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復發率)(219/10萬719/10萬116/10萬80%41%)我國:死因前三位,每年新發病約150萬,患病人數600~700萬,死亡約100萬。約3/4存活者有殘疾,常見后遺癥有偏癱,失語、認知感覺障礙等。治療費100億/年,城市9000元±/人。美國:1986年估計有50萬人發病,14.78萬人死亡,存活者需長期醫療照顧202萬人。

英國:死因前三位,長期殘疾居首位,85%腦梗,40%反復發生,

10%患者1月內死亡。

個人不幸,家庭災難、社會的巨大負擔

五高概述

中風偏癱的治療效果中風的治療方法在我國有200余種之多,但是療效有限針灸、推拿、中醫藥、刺血等中風偏癱能恢復嗎?功能永久性缺失的悲觀論點統治了多個世紀。中樞神經系統無法再生嚴格的功能定位研究的熱潮

中風偏癱的治療效果中風的治療方法在我國有2

臨床和實驗證實腦損傷后功能能夠恢復臨床觀察——病人自己可以恢復。客觀試驗1824年FlourensP發現人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能恢復1917年Sherrington證明摘除猴皮質運動區,運動功能能夠恢復1933年Gardner發現大腦切除520g,人可走路,生活自理1955年GleesP證實半球切除后的患者能恢復工作

腦可塑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功能恢復的主要理論上世紀30年代BetheA首先提出(切除兩棲動物1-2個肢體)指生命機體適應發生了變化的環境和應付生活中危險的能力中樞神經系統在受到打擊后重新組織保持適當的功能,不是再生而是功能重組60年代Luria完善腦損傷后殘留部→功能重組→以新的方式完成已喪失了的功能強調特定的康復訓練是必須的(再訓練理論)腦可塑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功能恢復的主要理論指生命機體適腦可塑性——是指腦有適應能力,即在結構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適應改變了現實的能力。廣義——將所有的學習都認為是腦有可塑性的表現,因為通過學習和訓練,腦可以完成原先不能完成的功能。狹義——腦必須有重新獲得功能的形態學基礎才是可塑性的表現腦可塑性——是指腦有適應能力,即在結構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適功能重組——腦可塑性的基礎軸突側支長芽——靠近損傷區的軸突向側方發芽伸出分支支配損傷區。

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不能再生,但是軸突、樹突、突觸連結可以再生

其主要方式為以下幾種功能重組——腦可塑性的基礎軸突側支長芽——靠近損傷區的軸突向潛伏通路和突觸啟用——已存在但未發生作用的通路在主通路失效時發揮作用,突觸的效率提高病灶周圍組織代償——1950年,猴實驗中證實對側半球代償——兒童失語可轉移至右側;半球損害由對側代償由功能不同的系統代償——先天盲人(感覺取代研究)潛伏通路和突觸啟用——已存在但未發生作用的通路在主通路失效時恢復的方法、手段理由:a.突觸的效率取決于使用頻率,運用越多,效率越高

b.要求腦組織承擔新的、不熟悉的功能,沒有反復多次訓練不可能完成

c.外周刺激和感覺反饋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恢復很重要詢證醫學研究認為治療中風有效的三種手段

功能恢復訓練是利用中樞神經系統可塑性促進功能重組的必要條件急性期溶栓治療中風單元

康復治療恢復的方法、手段理由:a.突觸的效率取決于使用頻率,運用越

康復的醫學定義1942年:就是使殘疾者最大限度的復原其肉體、精神、社會、職業和經濟能力。1969年:綜合的協調的應用醫學的、社會的、教育和職業的措施,對患者進行訓練和再訓練,使其能力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

數10年總結康復目的:使殘疾者能夠和健全人平等的重新參與和享受社會生活。

康復的醫學定義1942年:就是使殘疾者最大限度的復原其

康復的醫學定義1981年:康復是指應用各種有用的措施以減輕殘疾的影響和使殘疾人重返社會。

90年代:康復是指綜合的應用各種措施,最大限度的恢復和發展病、傷殘者的身體、心理、社會、職業、娛樂、教育和周圍環境性適應方面的潛能。

康復的醫學定義

康復在我國被賦予的多種含義

康復就是疾病的痊愈康復就是恢復和休養康復就是療養康復就是鍛煉身體康復就是針灸、推拿、按摩、理療康復就是洗頭洗腳、洗澡

康復在我國被賦予的多種含義

康復就是疾病的痊愈康復誤區康復就是疾病的痊愈

歷史上《舊唐書》武則天病后康復所有醫院的門口:祝您早日康復、腫瘤康復醫院兩岸三地翻譯不同:香港:復康臺灣:復健歪曲結論:康復了=病好了。好了病還康復什么?

真實情況:幾乎沒有可以稱之為完全恢復的疾病。多數疾病都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康復誤區康復就是疾病的痊愈康復誤區康復就是恢復和休養的過程

患病后健康水平下降,治療后再休息一個階段后,健康恢復(recovery)到病前的水平(感冒)。康復(rehabilitation)則是指傷病后健康水平下降,雖然經積極治療,但是仍然形成了殘疾,健康水平達不到原先水平。歪曲的結論:康復就是養病、休息好、營養好就可以了。康復就是恢復和休養的過程康復就是療養療養:是利用自然界具有醫療作用的物理化學因子(自然療養因子)防治疾病。(礦泉、海水、陽光、氣候、風景區、泥)療養與康復的區別:對象、目的、手段。歪曲結論:康復=療養,是有權有錢人享受的事。康復=療養,不是治病康復醫院應該建在風景好的地方。

康復誤區康復就是療養康復誤區療養與康復的異同

療養

康復對象慢性病、老年病患者;病后或手術后恢復期患者以及健康療養者殘疾人、慢性病、老年病患者,一部分急性病患者,重點是有功能障礙的殘疾人和慢性病患者目的使慢性病治愈或者有不同程度的好轉;病后或手術后促進健康恢復;使健康人消除疲勞使患者的身心功能盡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幫助患者重返社會手段采用礦泉、海水、陽光、氣候、等自然理化因子,輔之以人工物理因子和藥物主要采用運動療法、物理療法、作業療法、心理療法、言語矯正和康復工程等手段,輔之以藥物和手術療養與康復的異同

療養康復誤區康復就是鍛煉身體1、康復訓練==體育鍛煉,康復訓練的理論基礎包括功能解剖學、生理學、行為學、心理學、運動學、動力學等醫學知識。2、康復訓練與體育鍛煉一樣需要指導(NBA運動員訓練同樣需要每時每刻的教練指導)。歪曲的結論:康復是鍛煉身體不是治療康復簡單、不需要技術自己操練、不需要花錢(投入產出計算)

康復誤區康復就是鍛煉身體康復誤區康復就是針灸、推拿、按摩、理療:

為什么針灸、推拿、按摩成了康復的代名詞?中醫也有自己的康復:按摩、導引、五禽戲、八段錦等。不能否認存在致命的缺陷:缺乏科學的客觀的評價標準。中醫自身的評價:公正公平的評價自身的優點和缺點、療法的適應癥不能隨意夸大。中醫康復與現代康復的關系:互相促進、取長補短。

歪曲的觀點:沒有針灸就不是康復。自己買一臺理療機器就可以進行治療。康復誤區康復就是針灸、推拿、按摩、理療:

康復的新含義1、康復是有關殘疾人的事業。很多人認為殘疾跟自己無關,其實大有關系。殘疾分為永久性殘疾和暫時性殘疾,國外統計資料顯示一個人一生之中有過暫時性殘疾的人占70%還多,如近視眼、腳踝扭傷、頸肩腰腿疼、關節炎等等都屬于殘疾范疇。2、康復更主要反映的是人權的進步。歧視殘疾人的現象古來有之,社會的進步產生了生而平等的理想,殘疾人照樣可以做到殘而不廢。3、康復的核心是功能康復。就是使有功能殘疾的人,盡最大可能的恢復功能,重新享受人生(權力、地位、金錢、事業、汽車、房子),一切正常人所擁有的,殘疾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康復的新含義1、康復是有關殘疾人的事業。很多人認為殘疾跟自

康復、醫學康復與康復醫學康復是全面的殘疾人的事業醫學康復:包括所有與殘疾有關的醫學方面的疾病教育康復:特殊教育職業康復:解決殘疾人就業問題的各個方面的工作社會康復:解決殘疾人社會問題的各個方面的工作醫學的四個分支: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康復、醫學康復與康復醫學康復是全面的殘疾人的事業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比較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比較康復醫學的重要地位和發展趨勢康復醫學在國外發展迅猛,已經成為獨立的專業機構。1、疾病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慢性病、老年病2、醫療技術提高:死得少了、活的多了、追求生活質量和品質(好死不如賴活著?)。3、生活提高與人的需求4、人的文明程度提高,社會進步的表現:更加尊重人權5、致殘因素增多:康復醫學的重要地位和發展趨勢康復醫學在國外發展迅猛,已經成為國內目前常用的康復治療技術針灸推拿物理因子治療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吞咽療法康復工程國內目前常用的康復治療技術針灸四、治療經過針灸

四、治療經過針灸推拿推拿四、治療經過

物理因子治療

四、治療經過物理因子治療運動及作業療法運動及作業療法言語及吞咽療法言語及吞咽療法康復工程康復工程中風偏癱的康復分期恢復期后遺癥期發病2周6個月急性期肢體運動恢復的過程軟癱期痙攣期“正常”異常改善期中風偏癱的康復分期恢復期后遺癥期發病2周6個月急性期肢體運動

目前沿用的康復訓練技術Bobath療法Brunnstrom療法PNF療法Rood療法以前三種應用較多目前沿用的康復訓練技術Bobath技術Bobath技術主要采取抑制異常姿勢,促進正常姿勢的發育和恢復的方法治療中樞神經損傷的患者,如偏癱,腦癱,因此該方法又被稱為通過反射抑制和促進而實現治療目的的神經發育治療方法。治療的重點在于改變患者的異常姿勢和異常運動模式。

Bobath技術Bobath技術主要采取抑制異常姿勢,促進正Brunnstrom技術Brunnstrom技術主要依據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各個不同階段,提出了"恢復六階段"理論:即肌張力由低逐漸增高,聯合反應、共同運動、痙攣狀態逐漸顯著,隨著共同運動的完成,出現分離運動、精細運動等,直至完全恢復正常。此療法利用各種運動模式誘發運動反應,再從異常運動模式中引導、分離出正常運動的成分,達到恢復患者運動功能的目的。Brunnstrom技術Brunnstrom技術主要依據患者PNF技術PNF技術即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技術,是通過對本體感受器刺激,達到促進相關神經肌肉的反應,改善運動控制、肌力、協調和耐力,最終改善功能的治療技術。PNF技術PNF技術即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技術,是通過對Rood技術Rood技術又稱多種感覺刺激技術。其主要方法是在皮膚的某些特殊區域施加溫和的機械刺激或表面冷熱刺激,并按照個體的發育順序,通過應用某些動作的作用引出有目的的反應。Rood技術Rood技術又稱多種感覺刺激技術。其主要方法是在什么時候開始進行康復訓練?

盡早進行,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小時內即可進行康復治療。什么時候開始進行康復訓練?盡早進行,只要中風后肢體運動恢復的分期Ⅰ期無隨意運動Ⅱ期聯合反應,協同運動模式出現Ⅲ期隨意出現協同運動,痙攣達到最高峰Ⅳ期開始出現分離運動,痙攣減少Ⅴ期進一步脫離協同運動,痙攣繼續減少,可較好完成獨立運動、精細運動Ⅵ期痙攣消失可完成每個關節運動,協調性接近正常中風后肢體運動恢復的分期Ⅰ期無隨意運動中風的恢復過程中風運動功能降低或喪失肌肉和神經元繼發性改變—攣縮、痙攣廢用改變病人期望運動通過治療引發肌肉活動及訓練運動控制創造環境、激勵學習“代償”病人陷入無效的刻板的協運動恢復有效的各種運動+中風的恢復過程中風運動功能降低或喪失肌肉和神經元繼發性改變—康復訓練的過程翻身起坐坐位起立床-輪椅站立步行跑步輪椅驅動康復訓練的過程翻身起坐坐位起立床-輪椅站立步行跑步輪椅驅動急性期體位變換關節活動度的訓練轉移動作訓練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仰臥位床上坐位仰臥位的側方移動床上翻身床上坐起上肢自我輔助訓練Bobathji握手活動肩關節急性期體位變換關節活動度的轉移動作訓練患側臥位仰臥位的側方移

急性期----

早期臥床期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時間在床上度過,不良的姿勢會加劇痙攣的程度,甚至會造成關節攣縮的嚴重后果。在急性早期最忌半臥位,頸前屈強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優勢的病態模式。最好取健側在下的臥位,為預防墜積性肺炎和壓瘡,定時翻身(2小時翻一次)。急性期----早期臥床期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時間在床上度體位的變換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仰臥位床上坐位體位的變換患側臥位患側臥位1)患側上肢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腕關節自然背伸;2)患側下肢取自然伸展位;3)健側上肢自然放置于體側;4)健側髖關節、膝關節屈曲,下方墊一較長軟枕。患側臥位有利于患側肢體的伸展,控制攣縮的發生患側臥位1)患側上肢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腕關節自然背伸;健側臥位健側臥位是患者最舒適的體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關節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頭頂方上舉約10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體前面的另一支撐枕上,髖關節自然屈曲,足不要內翻;軀干應垂直于床面。健側臥位健側臥位是患者最舒適的體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關仰臥位在患側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或軟墊,將其稍稍墊高。

枕頭勿太高,患側上肢放于體側,一定要處于伸肘、伸腕的體位,并避免前臂處于旋前位(即手心向床面)。避免肘關節屈曲。手指可以自然放置。

患側膝關節下可以用直徑數厘米的軟物支持。可在患側下肢外側放置軟墊以糾正患腿外旋,以足尖外旋得到改善為度。要注意,如果被子太重也會壓迫患足,造成足尖外旋,可使用支撐物將被子撐起。仰臥位在患側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或軟墊,將其稍稍墊高。

臥床期常用的訓練方法抱膝訓練

使用對象為偏癱患者出現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時。

目的是為了:①緩解下肢和軀干的伸肌痙攣;②促進骨盆運動;③緩解上肢的屈肌痙攣。

具體方法是:患者仰臥位,雙腿屈膝;雙手交叉;將頭抬起,輕輕前后擺動,使下肢更加屈曲;訓練者可幫助固定患手,以防滑脫。臥床期常用的訓練方法抱膝訓練使用對象為偏癱患者出現上活動四肢關節適用對象為偏癱患者自己不能活動肢體,或者由于肌肉痙攣而限制了肢體的活動時。目的是為了:①促進癱瘓肢體恢復;②防止肢體僵硬。

具體方法是:幫助患者活動四肢關節,又稱關節的被動活動。也可以由患者用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活動,稱為助力被動活動。活動四肢關節適用對象為偏癱患者自己活動四肢關節⒈肩關節屈曲活動⒉肩關節外展活動⒊肘關節伸展活動⒋前臂旋后活動⒌髖關節屈曲、伸展活動⒍膝關節伸展活動⒎踝關節背屈活動活動四肢關節⒈肩關節屈曲活動《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訓練的注意事項1每個關節的活動均在各個軸面上進行,并在最大角度時,保持4~5秒。每個軸面至少進行10~20遍,每日3~4次。循序漸進,反復多次2動作應輕柔、緩慢。防止出現骨折、肌肉拉傷等二次損傷。3活動順序應由近端到遠端,由大關節到小關節。4患者要在安全、放松的環境和體位下接受治療。5關節急性炎癥、腫脹、異常活動時,中止運動。訓練的注意事項1每個關節的活動均在各個軸面上進行,并在最大臥床期的訓練方法包括橋式運動、抱膝運動、雙手叉握的自我運動。臥床期的訓練方法包括橋式運動、抱膝運動、雙手叉握的自我運動。《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恢復期康復治療恢復期康復治療翻身訓練仰臥位是最易誘發伸肌痙攣的體位,不宜長時間采用,因此應教會患者學會自己翻身并在側臥位下休息。要想學會翻身,必須讓患者盡早學會怎樣利用自己的軀干、肩胛帶及骨盆。患者必須學會翻身前的準備動作,然后再學習身體上半部的旋轉動作。目的是為了:①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動能力;②訓練軀干旋轉,緩解痙攣;③改善患側肢體的運動功能;④防治并發癥。翻身訓練仰臥位是最易誘發伸肌痙攣的體位,不宜長時間采用,因此向患側翻身訓練向患側翻身訓練

偏癱病人向患側翻身要點(1):1.床鋪盡量平整2.病人屈膝平躺;足跟緊著床鋪3.方法:一手將膝關節向下托,另一手翻轉骨盆,接著就著枕頭移動肩關節,使病人翻轉(圖中陰影代表偏癱側)

偏癱病人向患側翻身要點(1):偏癱病人向患側翻身要點(2):1.同時引導偏癱側肩和膝2.病人自行把健側肢體移到另一側偏癱病人向患側翻身要點(2):向健側翻身訓練向健側翻身訓練偏癱病人向健側翻身要點(1):1.偏癱側膝關節屈曲2.病人雙手緊貼一起3.方法:同時翻轉肩和臀部,病人按圖3側臥(圖中陰影代表偏癱側)偏癱病人向健側翻身要點(1):偏癱病人向健側翻身要點(2):1.病人雙手緊貼一起2.同時翻轉臀部和足底以引導偏癱側偏癱病人向健側翻身要點(2):輔助下翻身練習輔助下翻身練習偏癱病人從臥位到坐位要點1:1.病人要膝關節屈曲地被移到偏癱側2.病人自行用健側手撐住床鋪偏癱病人從臥位到坐位要點1:

要點2:1.病人躺在偏癱側;病人自行用健側手撐住床鋪,康復師抵住健側臀部,引導患側肩關節向下2.被動牽引病人移動:病人要學會把重心分別向兩側轉移,以利前行;病人偏癱側手伸直;學會肩和骨盆協調運動3.病人自行持續使偏癱側手向前牽引

要點2:

偏癱病人坐位要點:1.床鋪盡量平,病人下背部放枕頭2.頭部:不要固定,能自由活動3.軀干:伸直4.臀部:90度屈曲,重量均勻分布于臀部兩側5.上肢:放在一張可調節桌上,上置一枕頭

偏癱病人坐位要點:病人從椅子移到床鋪

要點(1):1.(1)康復師站在病人面前(2)康復師用軀干和上肢支撐病人,從肩部把病人引起(3)病人偏癱側膝關節抵在康復師雙膝之間(4)把病人重心移到自己腳上(5)由病人肩部牽引病人上升下降(6)康復師把手放在病人臀部幫助病人重心轉移,而病人偏癱側下肢位置有康復師雙膝控制病人從椅子移到床鋪

要點(1):2.活動:(1)病人面前放置一張椅子以便病人站起時有所倚靠(2)使病人腳跟著地甚為重要,病人雙足必須在雙膝正下方(3)病人雙手相握抵在前方椅子上(4)人前傾使重心前移使頭位于足前方(5)移到床鋪或椅子上(6)同樣方法亦適用被動牽引(7〕康復師在另一側,彎曲病人,用雙手扶住病人臀部,雙肘支撐病人,用一腳支撐病人防止病人在移動中滑倒病人從椅子移到床鋪2.活動:(1)病人面前放置一張椅子以便病人站起時有所倚靠

要點:1.下背部放置一個枕頭2.病人雙手前伸,肘放在桌上,轉移雙手正確姿勢3.雙足平放地上,或平凳上

病人輪椅坐位

要點:病人輪椅坐位把病人從椅子移到床鋪

要點(2):1.圖17:(1)病人不要支撐于椅子上(2)確保地板不滑(3)病人雙手相握(4)病人重心前傾(5)病人重心轉移撐起身體(6)轉向椅子(7)通過肩關節引導病人2.圖18病人自行移動:(1)病人前傾使重心前移,伸出雙手(2)抬起身體,可能的話,起立(3)繞偏癱側轉移身體把病人從椅子移到床鋪

要點(2):移位技巧-輪椅與床移位技巧-輪椅與床恢復平衡能力訓練1.輔助坐位平衡訓練2.端坐位平衡訓練3.動態坐位平衡訓練恢復平衡能力訓練1.輔助坐位平衡訓練輔助坐位平衡訓練輔助坐位平衡訓練《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端坐位平衡訓練端坐位平衡訓練動態坐位平衡訓練動態坐位平衡訓練動態坐位平衡訓練動態坐位平衡訓練動態坐位平衡訓練動態坐位平衡訓練《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站立與行走訓練站立與行走訓練站立與行走訓練站立與行走訓練行走訓練行走訓練行走訓練行走訓練a、維持性訓練,利用殘余功能防功能退化

b、適時使用輔助器具(杖、步行器、輪椅)

c、健側代償問題

d、重視職業、社會、心理康復

后遺癥期康復治療a、維持性訓練,利用殘余功能防功能退化

b、適時使用輔助器具獨立下臺階獨立下臺階獨立上臺階獨立上臺階運動中常見訓練問題的處理

包括肩關節疼痛的處理、肩關節半脫位的處理和患側手腫脹的處理、患足下垂內翻的處理等。運動中常見訓練問題的處理包括肩關節疼痛的處理、肩關節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訓練

使患者較好的完成穿衣、如廁、洗臉、刷牙、吃飯、喝水等日常基本生活動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只要患手有功能,就應該盡可能多的使用患手。通過日常生活活動的訓練,可以改善偏癱側的感覺和知覺,促進患肢潛在的運動功能早日恢復,同時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具體包括穿脫衣物、如廁、洗臉、洗澡、吃飯、做家務勞動等。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訓練使患者較好的完成穿衣、如廁《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社區活動訓練

適用對象為有部分活動和交流能力、病情穩定的偏癱患者。目的是促進活動和交流能力的提高、減輕患者心理障礙的程度。具體方法包括讓患者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區康復站、老年活動站、溫馨家園等社區人群較集中的地方從事一些有益的活動。例如功能訓練活動、有趣味的活動(打撲克、下象棋、講故事等)。社區活動訓練適用對象為有部分活動和交流能力、病情穩定康復治療原則盡早進行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小時內即可進行康復治療重視心理要求病人理解并積極投入,才能取得康復成效。預防再發堅持不懈康復治療原則盡早進行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盡早地、最大限度地

讓偏癱患者

生活自理盡早地、最大限度地(Suitableforteachingcoursewareandreports)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Suitableforteachingcoursew101

概述

(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復發率)(219/10萬719/10萬116/10萬80%41%)我國:死因前三位,每年新發病約150萬,患病人數600~700萬,死亡約100萬。約3/4存活者有殘疾,常見后遺癥有偏癱,失語、認知感覺障礙等。治療費100億/年,城市9000元±/人。美國:1986年估計有50萬人發病,14.78萬人死亡,存活者需長期醫療照顧202萬人。

英國:死因前三位,長期殘疾居首位,85%腦梗,40%反復發生,

10%患者1月內死亡。

個人不幸,家庭災難、社會的巨大負擔

五高概述

中風偏癱的治療效果中風的治療方法在我國有200余種之多,但是療效有限針灸、推拿、中醫藥、刺血等中風偏癱能恢復嗎?功能永久性缺失的悲觀論點統治了多個世紀。中樞神經系統無法再生嚴格的功能定位研究的熱潮

中風偏癱的治療效果中風的治療方法在我國有2

臨床和實驗證實腦損傷后功能能夠恢復臨床觀察——病人自己可以恢復。客觀試驗1824年FlourensP發現人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能恢復1917年Sherrington證明摘除猴皮質運動區,運動功能能夠恢復1933年Gardner發現大腦切除520g,人可走路,生活自理1955年GleesP證實半球切除后的患者能恢復工作

腦可塑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功能恢復的主要理論上世紀30年代BetheA首先提出(切除兩棲動物1-2個肢體)指生命機體適應發生了變化的環境和應付生活中危險的能力中樞神經系統在受到打擊后重新組織保持適當的功能,不是再生而是功能重組60年代Luria完善腦損傷后殘留部→功能重組→以新的方式完成已喪失了的功能強調特定的康復訓練是必須的(再訓練理論)腦可塑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功能恢復的主要理論指生命機體適腦可塑性——是指腦有適應能力,即在結構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適應改變了現實的能力。廣義——將所有的學習都認為是腦有可塑性的表現,因為通過學習和訓練,腦可以完成原先不能完成的功能。狹義——腦必須有重新獲得功能的形態學基礎才是可塑性的表現腦可塑性——是指腦有適應能力,即在結構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適功能重組——腦可塑性的基礎軸突側支長芽——靠近損傷區的軸突向側方發芽伸出分支支配損傷區。

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不能再生,但是軸突、樹突、突觸連結可以再生

其主要方式為以下幾種功能重組——腦可塑性的基礎軸突側支長芽——靠近損傷區的軸突向潛伏通路和突觸啟用——已存在但未發生作用的通路在主通路失效時發揮作用,突觸的效率提高病灶周圍組織代償——1950年,猴實驗中證實對側半球代償——兒童失語可轉移至右側;半球損害由對側代償由功能不同的系統代償——先天盲人(感覺取代研究)潛伏通路和突觸啟用——已存在但未發生作用的通路在主通路失效時恢復的方法、手段理由:a.突觸的效率取決于使用頻率,運用越多,效率越高

b.要求腦組織承擔新的、不熟悉的功能,沒有反復多次訓練不可能完成

c.外周刺激和感覺反饋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恢復很重要詢證醫學研究認為治療中風有效的三種手段

功能恢復訓練是利用中樞神經系統可塑性促進功能重組的必要條件急性期溶栓治療中風單元

康復治療恢復的方法、手段理由:a.突觸的效率取決于使用頻率,運用越

康復的醫學定義1942年:就是使殘疾者最大限度的復原其肉體、精神、社會、職業和經濟能力。1969年:綜合的協調的應用醫學的、社會的、教育和職業的措施,對患者進行訓練和再訓練,使其能力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

數10年總結康復目的:使殘疾者能夠和健全人平等的重新參與和享受社會生活。

康復的醫學定義1942年:就是使殘疾者最大限度的復原其

康復的醫學定義1981年:康復是指應用各種有用的措施以減輕殘疾的影響和使殘疾人重返社會。

90年代:康復是指綜合的應用各種措施,最大限度的恢復和發展病、傷殘者的身體、心理、社會、職業、娛樂、教育和周圍環境性適應方面的潛能。

康復的醫學定義

康復在我國被賦予的多種含義

康復就是疾病的痊愈康復就是恢復和休養康復就是療養康復就是鍛煉身體康復就是針灸、推拿、按摩、理療康復就是洗頭洗腳、洗澡

康復在我國被賦予的多種含義

康復就是疾病的痊愈康復誤區康復就是疾病的痊愈

歷史上《舊唐書》武則天病后康復所有醫院的門口:祝您早日康復、腫瘤康復醫院兩岸三地翻譯不同:香港:復康臺灣:復健歪曲結論:康復了=病好了。好了病還康復什么?

真實情況:幾乎沒有可以稱之為完全恢復的疾病。多數疾病都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康復誤區康復就是疾病的痊愈康復誤區康復就是恢復和休養的過程

患病后健康水平下降,治療后再休息一個階段后,健康恢復(recovery)到病前的水平(感冒)。康復(rehabilitation)則是指傷病后健康水平下降,雖然經積極治療,但是仍然形成了殘疾,健康水平達不到原先水平。歪曲的結論:康復就是養病、休息好、營養好就可以了。康復就是恢復和休養的過程康復就是療養療養:是利用自然界具有醫療作用的物理化學因子(自然療養因子)防治疾病。(礦泉、海水、陽光、氣候、風景區、泥)療養與康復的區別:對象、目的、手段。歪曲結論:康復=療養,是有權有錢人享受的事。康復=療養,不是治病康復醫院應該建在風景好的地方。

康復誤區康復就是療養康復誤區療養與康復的異同

療養

康復對象慢性病、老年病患者;病后或手術后恢復期患者以及健康療養者殘疾人、慢性病、老年病患者,一部分急性病患者,重點是有功能障礙的殘疾人和慢性病患者目的使慢性病治愈或者有不同程度的好轉;病后或手術后促進健康恢復;使健康人消除疲勞使患者的身心功能盡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幫助患者重返社會手段采用礦泉、海水、陽光、氣候、等自然理化因子,輔之以人工物理因子和藥物主要采用運動療法、物理療法、作業療法、心理療法、言語矯正和康復工程等手段,輔之以藥物和手術療養與康復的異同

療養康復誤區康復就是鍛煉身體1、康復訓練==體育鍛煉,康復訓練的理論基礎包括功能解剖學、生理學、行為學、心理學、運動學、動力學等醫學知識。2、康復訓練與體育鍛煉一樣需要指導(NBA運動員訓練同樣需要每時每刻的教練指導)。歪曲的結論:康復是鍛煉身體不是治療康復簡單、不需要技術自己操練、不需要花錢(投入產出計算)

康復誤區康復就是鍛煉身體康復誤區康復就是針灸、推拿、按摩、理療:

為什么針灸、推拿、按摩成了康復的代名詞?中醫也有自己的康復:按摩、導引、五禽戲、八段錦等。不能否認存在致命的缺陷:缺乏科學的客觀的評價標準。中醫自身的評價:公正公平的評價自身的優點和缺點、療法的適應癥不能隨意夸大。中醫康復與現代康復的關系:互相促進、取長補短。

歪曲的觀點:沒有針灸就不是康復。自己買一臺理療機器就可以進行治療。康復誤區康復就是針灸、推拿、按摩、理療:

康復的新含義1、康復是有關殘疾人的事業。很多人認為殘疾跟自己無關,其實大有關系。殘疾分為永久性殘疾和暫時性殘疾,國外統計資料顯示一個人一生之中有過暫時性殘疾的人占70%還多,如近視眼、腳踝扭傷、頸肩腰腿疼、關節炎等等都屬于殘疾范疇。2、康復更主要反映的是人權的進步。歧視殘疾人的現象古來有之,社會的進步產生了生而平等的理想,殘疾人照樣可以做到殘而不廢。3、康復的核心是功能康復。就是使有功能殘疾的人,盡最大可能的恢復功能,重新享受人生(權力、地位、金錢、事業、汽車、房子),一切正常人所擁有的,殘疾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康復的新含義1、康復是有關殘疾人的事業。很多人認為殘疾跟自

康復、醫學康復與康復醫學康復是全面的殘疾人的事業醫學康復:包括所有與殘疾有關的醫學方面的疾病教育康復:特殊教育職業康復:解決殘疾人就業問題的各個方面的工作社會康復:解決殘疾人社會問題的各個方面的工作醫學的四個分支: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康復、醫學康復與康復醫學康復是全面的殘疾人的事業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比較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比較康復醫學的重要地位和發展趨勢康復醫學在國外發展迅猛,已經成為獨立的專業機構。1、疾病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慢性病、老年病2、醫療技術提高:死得少了、活的多了、追求生活質量和品質(好死不如賴活著?)。3、生活提高與人的需求4、人的文明程度提高,社會進步的表現:更加尊重人權5、致殘因素增多:康復醫學的重要地位和發展趨勢康復醫學在國外發展迅猛,已經成為國內目前常用的康復治療技術針灸推拿物理因子治療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吞咽療法康復工程國內目前常用的康復治療技術針灸四、治療經過針灸

四、治療經過針灸推拿推拿四、治療經過

物理因子治療

四、治療經過物理因子治療運動及作業療法運動及作業療法言語及吞咽療法言語及吞咽療法康復工程康復工程中風偏癱的康復分期恢復期后遺癥期發病2周6個月急性期肢體運動恢復的過程軟癱期痙攣期“正常”異常改善期中風偏癱的康復分期恢復期后遺癥期發病2周6個月急性期肢體運動

目前沿用的康復訓練技術Bobath療法Brunnstrom療法PNF療法Rood療法以前三種應用較多目前沿用的康復訓練技術Bobath技術Bobath技術主要采取抑制異常姿勢,促進正常姿勢的發育和恢復的方法治療中樞神經損傷的患者,如偏癱,腦癱,因此該方法又被稱為通過反射抑制和促進而實現治療目的的神經發育治療方法。治療的重點在于改變患者的異常姿勢和異常運動模式。

Bobath技術Bobath技術主要采取抑制異常姿勢,促進正Brunnstrom技術Brunnstrom技術主要依據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各個不同階段,提出了"恢復六階段"理論:即肌張力由低逐漸增高,聯合反應、共同運動、痙攣狀態逐漸顯著,隨著共同運動的完成,出現分離運動、精細運動等,直至完全恢復正常。此療法利用各種運動模式誘發運動反應,再從異常運動模式中引導、分離出正常運動的成分,達到恢復患者運動功能的目的。Brunnstrom技術Brunnstrom技術主要依據患者PNF技術PNF技術即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技術,是通過對本體感受器刺激,達到促進相關神經肌肉的反應,改善運動控制、肌力、協調和耐力,最終改善功能的治療技術。PNF技術PNF技術即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技術,是通過對Rood技術Rood技術又稱多種感覺刺激技術。其主要方法是在皮膚的某些特殊區域施加溫和的機械刺激或表面冷熱刺激,并按照個體的發育順序,通過應用某些動作的作用引出有目的的反應。Rood技術Rood技術又稱多種感覺刺激技術。其主要方法是在什么時候開始進行康復訓練?

盡早進行,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小時內即可進行康復治療。什么時候開始進行康復訓練?盡早進行,只要中風后肢體運動恢復的分期Ⅰ期無隨意運動Ⅱ期聯合反應,協同運動模式出現Ⅲ期隨意出現協同運動,痙攣達到最高峰Ⅳ期開始出現分離運動,痙攣減少Ⅴ期進一步脫離協同運動,痙攣繼續減少,可較好完成獨立運動、精細運動Ⅵ期痙攣消失可完成每個關節運動,協調性接近正常中風后肢體運動恢復的分期Ⅰ期無隨意運動中風的恢復過程中風運動功能降低或喪失肌肉和神經元繼發性改變—攣縮、痙攣廢用改變病人期望運動通過治療引發肌肉活動及訓練運動控制創造環境、激勵學習“代償”病人陷入無效的刻板的協運動恢復有效的各種運動+中風的恢復過程中風運動功能降低或喪失肌肉和神經元繼發性改變—康復訓練的過程翻身起坐坐位起立床-輪椅站立步行跑步輪椅驅動康復訓練的過程翻身起坐坐位起立床-輪椅站立步行跑步輪椅驅動急性期體位變換關節活動度的訓練轉移動作訓練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仰臥位床上坐位仰臥位的側方移動床上翻身床上坐起上肢自我輔助訓練Bobathji握手活動肩關節急性期體位變換關節活動度的轉移動作訓練患側臥位仰臥位的側方移

急性期----

早期臥床期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時間在床上度過,不良的姿勢會加劇痙攣的程度,甚至會造成關節攣縮的嚴重后果。在急性早期最忌半臥位,頸前屈強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優勢的病態模式。最好取健側在下的臥位,為預防墜積性肺炎和壓瘡,定時翻身(2小時翻一次)。急性期----早期臥床期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時間在床上度體位的變換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仰臥位床上坐位體位的變換患側臥位患側臥位1)患側上肢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腕關節自然背伸;2)患側下肢取自然伸展位;3)健側上肢自然放置于體側;4)健側髖關節、膝關節屈曲,下方墊一較長軟枕。患側臥位有利于患側肢體的伸展,控制攣縮的發生患側臥位1)患側上肢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腕關節自然背伸;健側臥位健側臥位是患者最舒適的體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關節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頭頂方上舉約10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體前面的另一支撐枕上,髖關節自然屈曲,足不要內翻;軀干應垂直于床面。健側臥位健側臥位是患者最舒適的體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關仰臥位在患側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或軟墊,將其稍稍墊高。

枕頭勿太高,患側上肢放于體側,一定要處于伸肘、伸腕的體位,并避免前臂處于旋前位(即手心向床面)。避免肘關節屈曲。手指可以自然放置。

患側膝關節下可以用直徑數厘米的軟物支持。可在患側下肢外側放置軟墊以糾正患腿外旋,以足尖外旋得到改善為度。要注意,如果被子太重也會壓迫患足,造成足尖外旋,可使用支撐物將被子撐起。仰臥位在患側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或軟墊,將其稍稍墊高。

臥床期常用的訓練方法抱膝訓練

使用對象為偏癱患者出現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時。

目的是為了:①緩解下肢和軀干的伸肌痙攣;②促進骨盆運動;③緩解上肢的屈肌痙攣。

具體方法是:患者仰臥位,雙腿屈膝;雙手交叉;將頭抬起,輕輕前后擺動,使下肢更加屈曲;訓練者可幫助固定患手,以防滑脫。臥床期常用的訓練方法抱膝訓練使用對象為偏癱患者出現上活動四肢關節適用對象為偏癱患者自己不能活動肢體,或者由于肌肉痙攣而限制了肢體的活動時。目的是為了:①促進癱瘓肢體恢復;②防止肢體僵硬。

具體方法是:幫助患者活動四肢關節,又稱關節的被動活動。也可以由患者用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活動,稱為助力被動活動。活動四肢關節適用對象為偏癱患者自己活動四肢關節⒈肩關節屈曲活動⒉肩關節外展活動⒊肘關節伸展活動⒋前臂旋后活動⒌髖關節屈曲、伸展活動⒍膝關節伸展活動⒎踝關節背屈活動活動四肢關節⒈肩關節屈曲活動《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訓練的注意事項1每個關節的活動均在各個軸面上進行,并在最大角度時,保持4~5秒。每個軸面至少進行10~20遍,每日3~4次。循序漸進,反復多次2動作應輕柔、緩慢。防止出現骨折、肌肉拉傷等二次損傷。3活動順序應由近端到遠端,由大關節到小關節。4患者要在安全、放松的環境和體位下接受治療。5關節急性炎癥、腫脹、異常活動時,中止運動。訓練的注意事項1每個關節的活動均在各個軸面上進行,并在最大臥床期的訓練方法包括橋式運動、抱膝運動、雙手叉握的自我運動。臥床期的訓練方法包括橋式運動、抱膝運動、雙手叉握的自我運動。《中風偏癱現代康復治療》課件恢復期康復治療恢復期康復治療翻身訓練仰臥位是最易誘發伸肌痙攣的體位,不宜長時間采用,因此應教會患者學會自己翻身并在側臥位下休息。要想學會翻身,必須讓患者盡早學會怎樣利用自己的軀干、肩胛帶及骨盆。患者必須學會翻身前的準備動作,然后再學習身體上半部的旋轉動作。目的是為了:①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動能力;②訓練軀干旋轉,緩解痙攣;③改善患側肢體的運動功能;④防治并發癥。翻身訓練仰臥位是最易誘發伸肌痙攣的體位,不宜長時間采用,因此向患側翻身訓練向患側翻身訓練

偏癱病人向患側翻身要點(1):1.床鋪盡量平整2.病人屈膝平躺;足跟緊著床鋪3.方法:一手將膝關節向下托,另一手翻轉骨盆,接著就著枕頭移動肩關節,使病人翻轉(圖中陰影代表偏癱側)

偏癱病人向患側翻身要點(1):偏癱病人向患側翻身要點(2):1.同時引導偏癱側肩和膝2.病人自行把健側肢體移到另一側偏癱病人向患側翻身要點(2):向健側翻身訓練向健側翻身訓練偏癱病人向健側翻身要點(1):1.偏癱側膝關節屈曲2.病人雙手緊貼一起3.方法:同時翻轉肩和臀部,病人按圖3側臥(圖中陰影代表偏癱側)偏癱病人向健側翻身要點(1):偏癱病人向健側翻身要點(2):1.病人雙手緊貼一起2.同時翻轉臀部和足底以引導偏癱側偏癱病人向健側翻身要點(2):輔助下翻身練習輔助下翻身練習偏癱病人從臥位到坐位要點1:1.病人要膝關節屈曲地被移到偏癱側2.病人自行用健側手撐住床鋪偏癱病人從臥位到坐位要點1:

要點2:1.病人躺在偏癱側;病人自行用健側手撐住床鋪,康復師抵住健側臀部,引導患側肩關節向下2.被動牽引病人移動:病人要學會把重心分別向兩側轉移,以利前行;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