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_第1頁
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_第2頁
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_第3頁
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_第4頁
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道德起源的基本理論,明確道德發展的階段性及其規律。教學重點:勞動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道德發展的規律性教學難點:道德起源的具體進程教學方法:講授法教學時間:4學時第二章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1本章主要內容第一節道德的起源第二節道德的歷史發展第三節道德發展的規律性本章主要內容第一節道德的起源2第一節道德的起源一、倫理思想史上關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觀點1、客觀唯心主義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來源于社會生活之外的客觀存在著的“天”、“絕對觀念”等。以老子、董仲舒、黑格爾等為代表。2、主觀唯心主義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起源于人們的內在良心、情感和主觀意識,是人天生就有的。以孟子、王陽明、康德等為代表。第一節道德的起源一、倫理思想史上關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觀點33、舊唯物主義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是從人的自然本性(趨樂避苦、趨利避害)中引伸出來的,人們追求快樂的欲望是道德的基礎。以伊壁鳩魯、愛爾維修、費爾巴哈等為代表。3、舊唯物主義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是從人的自然本性44、進化論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混淆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把人類道德的起源歸結為動物本能(生存競爭、合群、母愛等)的簡單延續和進化,認為道德起源于動物界。以達爾文、克魯泡特金等為代表。4、進化論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混淆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把55、“神啟論”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是上帝為人們制定的行為規范,道德起源于上帝,以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為代表。如摩西十戒。5、“神啟論”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是上帝為人們制定6“摩西十戒”第一戒:除了耶和華以外,不可有別的神。第二戒:禁止崇拜偶像。第三戒:不可妄稱上帝的名。第四戒:遵守安息日,奉為圣日。第五戒:孝敬父母。第六戒:不可殺人。第七戒:不可奸淫。第八戒:不可偷盜。第九戒: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第十戒:不可貪婪。“摩西十戒”第一戒:除了耶和華以外,不可有別的神。7上述觀點總的來說都是錯誤的,它們均脫離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來談論道德的起源問題,是本末倒置的。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8二、關于道德起源的基本觀點道德是人類的道德,是同人本身、同人的活動、同人的社會屬性的發展變化緊密聯系著的。因此,研究道德的起源問題,不能求助于上帝、絕對觀念、人的良知、人的自然本性、動物的本能等,而應深入到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之中,從人的勞動、社會關系、社會利益的矛盾及其解決等角度加以研究。總之,道德起源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它的產生、發展依賴以下三個方面的條件:二、關于道德起源的基本觀點道德是人類的道德,91、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前提。勞動是把人和動物區別開來、使人真正人的起點。勞動不但創造了人本身,而且也創造出社會,創造出社會關系,創造出人的道德。勞動成為道德起源的第一個前提,這集中體現在以下在幾個方面;第一,勞動創造了道德的主體;第二,勞動創造了人對道德的需要;第三,在勞動中形成了道德產生和發展的動力。1、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前提。勞動是把人和102、社會關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礎。只有在社會中,發生個人與整體、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之后,只有當人將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交往關系時,道德才有可能發生。道德從萌芽到形成,是同社會關系的日趨復雜相一致。臨時的社會關系(原始社會早期)→穩定的社會關系(原始社會中期以后)。原始的圖騰崇拜、風俗習慣→道德。2、社會關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礎。只有在社會113、社會意識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條件。人類社會意識的形成,使人明確認識到活動的環境與對象,并且給活動注入了目的和意圖,使活動具有了自覺自為的成分。隨著社會關系的復雜,社會交往的頻繁,人際交往需要約束個人行為的要求越來越明朗,當這種普遍的、共同的要求經過一定的集中概括,“應該”的要求從一般的價值觀念中分離出來,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出現,就形成了比較嚴格和系統的道德原則和規范。3、社會意識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條件。人類社會意12在愚昧時代有野蠻時代的早期、中期,道德處于孕育、萌芽狀態。當時,萌芽狀態的道德與樸素的風俗習慣、自發的宗教、圖騰崇拜等混雜在一起,共同構成原始人的社會意識,起著調節原始人社會關系的作用。到了野蠻時代的高級階段,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兩次社會在分工,使當時的社會關系復雜化,并出現了不同的利益群體及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在矛盾的產生與解決的多次反復中,原始人逐步確立了比較明確的道德要求,如維護氏族與部落的整體利益、平等、互助、共同勞動等。但是當時的道德是過渡型的,還不具備構成道德的三大要素的全部內容。三、道德起源的具體進程在愚昧時代有野蠻時代的早期、中期,道德處于孕育13

只是到了文明時代以來,由于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及階級矛盾的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道德現象才正式形成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簡而言之,道德的起源經歷了從萌芽到過渡與正式形成三個階段。只是到了文明時代以來,由于腦力勞動與體14瀘沽湖--東方女兒國瀘沽湖--東方女兒國15瀘沽湖位于云南寧蒗縣與四川鹽源縣之間,南距寧蒗縣城72公里。湖面海拔2685米,面積約48.5平方公里。該湖平均水深40米,最深處達93.5米,這里地處偏僻,人稀少,自然環境破壞較輕,湖光秀麗四時變幻;早晨,朝陽初露,湖水如染,一片金紅;太陽徐徐上升,湖周青山,倒映其中,湖水變為翠綠;夕陽西下,風平浪靜,又成一片墨綠。夜色幽靜,微風柔漫,星星閃動,讓你如夢如幻。

摩梭人的變化:一個鮮活例證瀘沽湖位于云南寧蒗縣與四川鹽源縣之間,南距寧16瀘沽湖素有“東方女兒國”之稱,居住湖畔的摩梭人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仍處于原始社會階段,保留著母系社會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間建立偶居婚姻關系的走婚習俗,帶給人們一種神秘的感覺,并且成為當今世界研究人類社會形態和母系社會婚姻習俗的鮮活材料。瀘沽湖素有“東方女兒國”之稱,居住湖畔的摩梭17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18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19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當政府主導下,瀘沽湖邊的摩梭人開始發展旅游產業。先是一家一戶招攬游客,后來由多家聯合成立旅游開放公司開展旅游產業。由于旅游產業的發展,原始純樸的摩棱風俗與倫理道德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當政府主導下,瀘沽湖20介紹香港學者周華山

《無夫無父的國度》一書的主要內容從走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變化(平等的性觀念到性問題上的吃虧與占便宜之不同);從原始的互幫互助到市場化的“利”上往來、公平交易(私有觀念的產生與作用);篝火晚會從自娛自樂到取樂客人(原始純樸的風情到拉客賺錢);從夜不閉戶到鐵將軍把門(開始有了防人之心,人際關系的復雜化)等等。介紹香港學者周華山

《無夫無父的國度》一書的主要內容21總之,由于旅游產業的發展(生產方式的變化)使摩梭人生活方式與倫理道德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一事例足以說明人類的道德起源于社會物質生活,應該從人的勞動、社會關系、社會利益的矛盾及其解決等角度來理解道德的起源問題。而不能求助于上帝、絕對觀念、人的良知、人的自然本性、動物的本能等。總之,由于旅游產業的發展(生產方式的變化)使22第二節道德的歷史發展

人類的道德是隨著歷史發展而有規律地向前發展的歷史進程,這個慢長的歷史進程可以劃分為不同階段。第二節道德的歷史發展23一、原始社會的道德原始社會里,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發展比較緩慢,這決定了原始社會的道德有以下特征:第一,維護氏族和部落的整體利益,是原始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第二,維護氏族部落內部的平等,共同勞動,平均分配是原始道德的主要規范;第三,勇敢剛強,吃苦耐勞,是氏族成員推崇的美德。原始道德具有明顯的狹隘性、外在性和權威性。英國小說家迪福《魯濱遜漂流記》中關于野人食人之風的記載。一、原始社會的道德原始社會里,生產力水平低下24二、奴隸社會的道德奴隸社會中,社會主要矛盾是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奴隸主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和大部分的生活資料,而且占有奴隸的人身。奴隸主對奴隸不僅在經濟上剝削、政治上壓迫,而且在精神上、人身上進行奴役與統治。這種階級關系決定了奴隸社會道德的基本特征。二、奴隸社會的道德奴隸社會中,社會主要矛盾是25第一,奴隸主階級極力維護對奴隸階級的絕對統治和人身占有關系,后者則要進行強烈的反抗(奴隸是奴隸主會說話的工具)。第二,奴隸主鄙視勞動和勞動者,強迫奴隸進行繁重的勞動,不勞而獲,縱情享樂;奴隸則辛苦勞動,并對奴隸主不勞而獲,縱情享樂的行徑滿懷強烈的道德義憤;第三,奴隸主階級要求被統治者對進行統治的國家絕對忠誠,勇敢保衛。第一,奴隸主階級極力維護對奴隸階級的絕對統治和人身占有關系,26奴隸階級則在反對奴隸統治的斗爭中,形成了頑強勇敢、團結互助的美德。奴隸社會的道德無論是在表現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比原始社會有所進步,而且道德調節的范圍晶益擴大。當然與原始社會的道德相比,奴隸社會的道德也有退步的方面。奴隸階級則在反對奴隸統治的斗爭中,形成了頑強27三、封建社會的道德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占有生產資料,并部分地占有農民,封建社會在土地等級制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形成了新的、更加復雜的等級關系,封建地主階級竭力維護等級森嚴的綱常秩序,農民階級對此極力反抗。如此等等就決定了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特征:三、封建社會的道德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28第一,要求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是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第二,確立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規范,以維護封建宗法等級關系,如“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第三,封建道德具有明顯的政治化、宗教化、規范化與理論化。第一,要求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是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29與封建地主階級道德相反,農民階級則反對封建宗法等級制度,要求社會平等,并形成了勤勞節儉、艱苦樸素、救窮周急等優良品質。相比于奴隸社會道德,封建道德又有了很大進步。與封建地主階級道德相反,農民階級則反對封建宗30四、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生產資料歸資本家所有,工人被迫受資本家剝削,這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道德的基本特征:第一,個人主義是資產階級道德的基本原則;第二,提倡“自由、平等、博愛、人道主義”等新興道德;第三,拜金主義是資產階級道德的主要規范;與資產階級道德相對立,無產階級形成了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新興道德,并代表了人類道德發展的方向。四、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是資本主義31第三節道德發展的規律性從道德的歷史發展中,展示出道德在人類生活中千姿百態的表現,透過這些表現,以辯證的、歷史的眼光去看,在其背后,存在著深刻的、穩定的、必然的規律。第三節道德發展的規律性32一、道德發展的曲折前進規律道德隨社會發展而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有曲折,但總趨勢是進步的,因此,曲折前進是人類道德發展的規律。一、道德發展的曲折前進規律道德隨社會發33道德的發展過程經過了三個大階段: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原始社會道德→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對抗社會性的階級道德→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這就是人類道德發展的辯證過程,這一過程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完全是一致的。道德的發展過程經過了三個大階段:以公有制為基34第一,道德進步的具體體現:1、道德對社會解放過程和個人自我完善產生的良好作用越來越大;2、道德在社會生活中起作用的范圍越來越大;3、個體的道德主體性在道德發展中逐步增強;4、倫理學不斷發展,人們對道德的認識越來越明確。第一,道德進步的具體體現:1、道德對社會解放35第二,道德發展中的曲折性及其原因:所謂曲折性是指在道德發展中有時會出現暫時的倒退。道德發展中的曲折性一般出現在社會的急劇變革時期,如新舊社會交替,同一社會內部發生巨大社會變革等。這時,由于社會變動,引起社會的利益關系發生變化,從而引起人群進行分化與重新組合。第二,道德發展中的曲折性及其原因:所謂曲折性36這些反映到道德領域,原來的道德規范必為社會大多數成員所拋棄,而新的道德規范又不會很快,這樣就會出現道德領域中的“失范”現象。而“失范”現象必然導致人們行為無規則約束,而缺乏明確規則約束的行為必然會呈現不道德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道德的發展既有進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倒退。這一現象完全符合道德發展的曲折前進規律。這些反映到道德領域,原來的道德規范必為社會大37二、道德發展中的批判繼承規律道德發展是新道德取代舊道德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是批判(克服)與繼承(保留)的辯證統一。通過批判,新道德超越舊道德,獲得嶄新的性質;通過繼承,新道德保留舊道德中優秀的成份,為自己的發展打下基礎。二、道德發展中的批判繼承規律道德發展是新道德38對中華傳統道德的批判繼承態度傳統道德中的優秀方面:重視人倫關系的和諧相處,如孔子的“仁者愛人”,“五倫: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反對祖國分裂,抵抗外敵侵略的愛國主義傳統;重視道德教育與道德修養,強調德治、仁治與個人修身養性;重視道德理想與志向的作用,如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對中華傳統道德的批判繼承態度傳統道德中的優秀方面:39傳統道德中的糟粕方面:宗法等級觀念;愚忠愚孝觀念;壓抑個性、保守消極觀念;男尊女卑觀念;忽視個人的“集體主義”觀念。傳統道德中的糟粕方面:40介紹鄭杭生之“社會學視野下的中國經驗”一文的主要內容。1,“中國經驗”的實質內容:新型社會主義的不斷成長壯大;2,“中國經驗”的實際軌跡:從初級發展到科學發展的進程;3,“中國經驗”的推進形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共同探索;4,“中國經驗”的實現途徑:體制轉軌與結構轉型齊頭并進;5,“中國經驗”的前景展望:人類困境與特殊挑戰雙重應對。介紹鄭杭生之“社會學視野下的中國經驗”一文的主要內容。1,“41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42復習思考題1、關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觀點。2、馬克思主義倫理學關于道德起源的觀點。3、聯系實際,如何理解道德隨社會發展而發展的規律。4、如何理解道德發展中的曲折前進規律。5、為什么要用批判繼承的態度對待中國傳統道德?復習思考題1、關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觀點。43演講完畢,謝謝觀看!演講完畢,謝謝觀看!44第二章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道德起源的基本理論,明確道德發展的階段性及其規律。教學重點:勞動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道德發展的規律性教學難點:道德起源的具體進程教學方法:講授法教學時間:4學時第二章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45本章主要內容第一節道德的起源第二節道德的歷史發展第三節道德發展的規律性本章主要內容第一節道德的起源46第一節道德的起源一、倫理思想史上關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觀點1、客觀唯心主義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來源于社會生活之外的客觀存在著的“天”、“絕對觀念”等。以老子、董仲舒、黑格爾等為代表。2、主觀唯心主義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起源于人們的內在良心、情感和主觀意識,是人天生就有的。以孟子、王陽明、康德等為代表。第一節道德的起源一、倫理思想史上關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觀點473、舊唯物主義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是從人的自然本性(趨樂避苦、趨利避害)中引伸出來的,人們追求快樂的欲望是道德的基礎。以伊壁鳩魯、愛爾維修、費爾巴哈等為代表。3、舊唯物主義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是從人的自然本性484、進化論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混淆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把人類道德的起源歸結為動物本能(生存競爭、合群、母愛等)的簡單延續和進化,認為道德起源于動物界。以達爾文、克魯泡特金等為代表。4、進化論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混淆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把495、“神啟論”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是上帝為人們制定的行為規范,道德起源于上帝,以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為代表。如摩西十戒。5、“神啟論”的道德起源論。這種觀點認為道德是上帝為人們制定50“摩西十戒”第一戒:除了耶和華以外,不可有別的神。第二戒:禁止崇拜偶像。第三戒:不可妄稱上帝的名。第四戒:遵守安息日,奉為圣日。第五戒:孝敬父母。第六戒:不可殺人。第七戒:不可奸淫。第八戒:不可偷盜。第九戒: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第十戒:不可貪婪。“摩西十戒”第一戒:除了耶和華以外,不可有別的神。51上述觀點總的來說都是錯誤的,它們均脫離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來談論道德的起源問題,是本末倒置的。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52二、關于道德起源的基本觀點道德是人類的道德,是同人本身、同人的活動、同人的社會屬性的發展變化緊密聯系著的。因此,研究道德的起源問題,不能求助于上帝、絕對觀念、人的良知、人的自然本性、動物的本能等,而應深入到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之中,從人的勞動、社會關系、社會利益的矛盾及其解決等角度加以研究。總之,道德起源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它的產生、發展依賴以下三個方面的條件:二、關于道德起源的基本觀點道德是人類的道德,531、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前提。勞動是把人和動物區別開來、使人真正人的起點。勞動不但創造了人本身,而且也創造出社會,創造出社會關系,創造出人的道德。勞動成為道德起源的第一個前提,這集中體現在以下在幾個方面;第一,勞動創造了道德的主體;第二,勞動創造了人對道德的需要;第三,在勞動中形成了道德產生和發展的動力。1、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前提。勞動是把人和542、社會關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礎。只有在社會中,發生個人與整體、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之后,只有當人將其合群的本能上升交往關系時,道德才有可能發生。道德從萌芽到形成,是同社會關系的日趨復雜相一致。臨時的社會關系(原始社會早期)→穩定的社會關系(原始社會中期以后)。原始的圖騰崇拜、風俗習慣→道德。2、社會關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礎。只有在社會553、社會意識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條件。人類社會意識的形成,使人明確認識到活動的環境與對象,并且給活動注入了目的和意圖,使活動具有了自覺自為的成分。隨著社會關系的復雜,社會交往的頻繁,人際交往需要約束個人行為的要求越來越明朗,當這種普遍的、共同的要求經過一定的集中概括,“應該”的要求從一般的價值觀念中分離出來,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出現,就形成了比較嚴格和系統的道德原則和規范。3、社會意識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條件。人類社會意56在愚昧時代有野蠻時代的早期、中期,道德處于孕育、萌芽狀態。當時,萌芽狀態的道德與樸素的風俗習慣、自發的宗教、圖騰崇拜等混雜在一起,共同構成原始人的社會意識,起著調節原始人社會關系的作用。到了野蠻時代的高級階段,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兩次社會在分工,使當時的社會關系復雜化,并出現了不同的利益群體及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在矛盾的產生與解決的多次反復中,原始人逐步確立了比較明確的道德要求,如維護氏族與部落的整體利益、平等、互助、共同勞動等。但是當時的道德是過渡型的,還不具備構成道德的三大要素的全部內容。三、道德起源的具體進程在愚昧時代有野蠻時代的早期、中期,道德處于孕育57

只是到了文明時代以來,由于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及階級矛盾的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道德現象才正式形成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簡而言之,道德的起源經歷了從萌芽到過渡與正式形成三個階段。只是到了文明時代以來,由于腦力勞動與體58瀘沽湖--東方女兒國瀘沽湖--東方女兒國59瀘沽湖位于云南寧蒗縣與四川鹽源縣之間,南距寧蒗縣城72公里。湖面海拔2685米,面積約48.5平方公里。該湖平均水深40米,最深處達93.5米,這里地處偏僻,人稀少,自然環境破壞較輕,湖光秀麗四時變幻;早晨,朝陽初露,湖水如染,一片金紅;太陽徐徐上升,湖周青山,倒映其中,湖水變為翠綠;夕陽西下,風平浪靜,又成一片墨綠。夜色幽靜,微風柔漫,星星閃動,讓你如夢如幻。

摩梭人的變化:一個鮮活例證瀘沽湖位于云南寧蒗縣與四川鹽源縣之間,南距寧60瀘沽湖素有“東方女兒國”之稱,居住湖畔的摩梭人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仍處于原始社會階段,保留著母系社會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間建立偶居婚姻關系的走婚習俗,帶給人們一種神秘的感覺,并且成為當今世界研究人類社會形態和母系社會婚姻習俗的鮮活材料。瀘沽湖素有“東方女兒國”之稱,居住湖畔的摩梭61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62道德的起源發展及其規律概述課件63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當政府主導下,瀘沽湖邊的摩梭人開始發展旅游產業。先是一家一戶招攬游客,后來由多家聯合成立旅游開放公司開展旅游產業。由于旅游產業的發展,原始純樸的摩棱風俗與倫理道德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當政府主導下,瀘沽湖64介紹香港學者周華山

《無夫無父的國度》一書的主要內容從走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變化(平等的性觀念到性問題上的吃虧與占便宜之不同);從原始的互幫互助到市場化的“利”上往來、公平交易(私有觀念的產生與作用);篝火晚會從自娛自樂到取樂客人(原始純樸的風情到拉客賺錢);從夜不閉戶到鐵將軍把門(開始有了防人之心,人際關系的復雜化)等等。介紹香港學者周華山

《無夫無父的國度》一書的主要內容65總之,由于旅游產業的發展(生產方式的變化)使摩梭人生活方式與倫理道德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一事例足以說明人類的道德起源于社會物質生活,應該從人的勞動、社會關系、社會利益的矛盾及其解決等角度來理解道德的起源問題。而不能求助于上帝、絕對觀念、人的良知、人的自然本性、動物的本能等。總之,由于旅游產業的發展(生產方式的變化)使66第二節道德的歷史發展

人類的道德是隨著歷史發展而有規律地向前發展的歷史進程,這個慢長的歷史進程可以劃分為不同階段。第二節道德的歷史發展67一、原始社會的道德原始社會里,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發展比較緩慢,這決定了原始社會的道德有以下特征:第一,維護氏族和部落的整體利益,是原始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第二,維護氏族部落內部的平等,共同勞動,平均分配是原始道德的主要規范;第三,勇敢剛強,吃苦耐勞,是氏族成員推崇的美德。原始道德具有明顯的狹隘性、外在性和權威性。英國小說家迪福《魯濱遜漂流記》中關于野人食人之風的記載。一、原始社會的道德原始社會里,生產力水平低下68二、奴隸社會的道德奴隸社會中,社會主要矛盾是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奴隸主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和大部分的生活資料,而且占有奴隸的人身。奴隸主對奴隸不僅在經濟上剝削、政治上壓迫,而且在精神上、人身上進行奴役與統治。這種階級關系決定了奴隸社會道德的基本特征。二、奴隸社會的道德奴隸社會中,社會主要矛盾是69第一,奴隸主階級極力維護對奴隸階級的絕對統治和人身占有關系,后者則要進行強烈的反抗(奴隸是奴隸主會說話的工具)。第二,奴隸主鄙視勞動和勞動者,強迫奴隸進行繁重的勞動,不勞而獲,縱情享樂;奴隸則辛苦勞動,并對奴隸主不勞而獲,縱情享樂的行徑滿懷強烈的道德義憤;第三,奴隸主階級要求被統治者對進行統治的國家絕對忠誠,勇敢保衛。第一,奴隸主階級極力維護對奴隸階級的絕對統治和人身占有關系,70奴隸階級則在反對奴隸統治的斗爭中,形成了頑強勇敢、團結互助的美德。奴隸社會的道德無論是在表現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比原始社會有所進步,而且道德調節的范圍晶益擴大。當然與原始社會的道德相比,奴隸社會的道德也有退步的方面。奴隸階級則在反對奴隸統治的斗爭中,形成了頑強71三、封建社會的道德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占有生產資料,并部分地占有農民,封建社會在土地等級制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形成了新的、更加復雜的等級關系,封建地主階級竭力維護等級森嚴的綱常秩序,農民階級對此極力反抗。如此等等就決定了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特征:三、封建社會的道德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72第一,要求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是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第二,確立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規范,以維護封建宗法等級關系,如“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第三,封建道德具有明顯的政治化、宗教化、規范化與理論化。第一,要求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是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73與封建地主階級道德相反,農民階級則反對封建宗法等級制度,要求社會平等,并形成了勤勞節儉、艱苦樸素、救窮周急等優良品質。相比于奴隸社會道德,封建道德又有了很大進步。與封建地主階級道德相反,農民階級則反對封建宗74四、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生產資料歸資本家所有,工人被迫受資本家剝削,這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道德的基本特征:第一,個人主義是資產階級道德的基本原則;第二,提倡“自由、平等、博愛、人道主義”等新興道德;第三,拜金主義是資產階級道德的主要規范;與資產階級道德相對立,無產階級形成了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新興道德,并代表了人類道德發展的方向。四、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是資本主義75第三節道德發展的規律性從道德的歷史發展中,展示出道德在人類生活中千姿百態的表現,透過這些表現,以辯證的、歷史的眼光去看,在其背后,存在著深刻的、穩定的、必然的規律。第三節道德發展的規律性76一、道德發展的曲折前進規律道德隨社會發展而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有曲折,但總趨勢是進步的,因此,曲折前進是人類道德發展的規律。一、道德發展的曲折前進規律道德隨社會發77道德的發展過程經過了三個大階段: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原始社會道德→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對抗社會性的階級道德→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這就是人類道德發展的辯證過程,這一過程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完全是一致的。道德的發展過程經過了三個大階段:以公有制為基78第一,道德進步的具體體現:1、道德對社會解放過程和個人自我完善產生的良好作用越來越大;2、道德在社會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