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朱蘭質量手冊質量理論與方法第三講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朱曉馳主任zhuxiaochi@163.net2012年3月1日朱蘭質量手冊質量理論與方法第三講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12回顧:論學習方法質量的兩個范疇朱蘭質量手冊QC小組活動1234朱蘭質量手冊2回顧:論學習方法1234朱蘭質量手冊23大學學習主觀知識客觀知識自然人自然物人造物激活A世界B世界C世界3大學學習主觀知識客觀知識自然人自然物人造物激活A世界B世界3問題情境(歷史方法)邏輯中心(哲學一張圖)技術技巧(出題:逆向方法)名家老師同學自己問題情境越寬越好選擇最合適的中心保持一致性撲捉技巧點做題不如出題貫通一張圖問題情境邏輯中心技術技巧名家老師同學自己問題情境越寬越好選擇45中心?…羅格斯?…羅格斯收斂思想力矩陣??????????????????……中心中心中心形而上世界經驗世界5中心?…羅格斯?…羅格斯收斂思想力矩陣??????????5羅格斯問題中心問題問題中心中心主觀知識的跳躍波普爾:P1→TT→EE→P2神奇的一跳羅格斯問題中心問題問題中心中心主觀知識的跳躍波普爾:P1→6科斯訪談錄諾獎者:羅納德·哈里·科斯
(RonaldHarryCoase)時間:1994年5月10日下午地點:芝加哥市內特邀記者:芝加哥大學博士黃河王衛東記者:高小勇問題意識科斯訪談錄問題意識7
問:上海復旦大學洪文達教授、中國社科院張曙光教授,還有西南財經大學的楊曉維等先生似乎認為,您并未明確提出‘‘交易費用”這個概念,但現在這個概念已被廣泛使用。您是否可以對這一概念的內涵給予界定呢?
科斯:當人們說到“交易成本”(TranactionCost),他們指的是某些活動的成本。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定義。目前,我們遇到了使用專業術語的不一致性這樣的問題。問題不在于你如何運用定義,而在于你縣否意識到在交易的時候,你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這純屬定義的問題。我感興趣的是人們應該進行交易的活動。所以,當人們說“所有交易成本,部分交易成本”,或“信息成本”或其它的表達法,這都是純粹定義上的問題。分析優于定義。重要的是要考慮到這樣的事實,即市場并非一個無需代價的運作。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這就有必要引入經濟學的理論。經濟學理論有相當長的時間被排除在外。對我來說,定義的統一性的意義在于使得大家都能合作同樣的專業術語。因為當你說,我要包括這一類的活動于“交易成本”中,但另外的人會說,我只包括這些,或另外的活動于“交易成本”中。我們只是對不同的活動給予不同的名稱而已。我作的定義更具體,照顧到市場運作中的所有成本。怎樣去作定義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對交易過程中出現的困難能夠考慮到。你想要知道為什么要考慮到交易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嗎?因為有兩種進行友式,當出現了“交易成本”時,第一種是合作數種方法去產生不直接涉及市場的結果。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第二種進行方式就是采取減低交易成本的步驟。許多事情都可以發生。可以通過法律的完善來疏通交易。所以有兩種進行的方式,它們都是與“交易成本”有關的。至于定義的統一性問題,目前還不十分令我擔心。所以有兩種進行方式。它們都與“交易成本”的存在有關。所以定義的問題并不使我特別擔心。朱蘭質量手冊課件8跳成功了嗎:沒有出口就沒成功思想隧道入口出口在進入思想隧道之前就要看到出口的光景,否則你將迷失在隧道里。例子跳成功了嗎:沒有出口就沒成功思想隧道入口出口在進入思想隧道之9橫邏輯:為出口服務※各種總結報告※說明性、介紹性文章※領導把握全局的思考方法橫邏輯:為出口服務※各種總結報告10因果4因果3因果2因果1十字邏輯:局部全面局部分析
咨詢報告企劃方案本科畢業論文職能部門思考方法例一、例二因果4因果3因果2因果1十字邏輯:局部全面局部分11因果4因果3因果2因果1豎邏輯:針對一個因素進行分析
學術論文碩士、博士論文高水平研究報告專業研究人員的思考方法例一、例二某個一個因素因果4因果3因果2因果1豎邏輯:針對一個因素進行1213回顧:論學習方法質量的兩個范疇:宏觀的、微觀的朱蘭質量手冊QC小組活動1234朱蘭質量手冊13回顧:論學習方法1234朱蘭質量手冊1314人造物系統環境代價安全代價知識性代價A世界B世界C世界政府應該做些什么自利性文明紅利---+14人造物系統環境代價安全代價知識性代價A世界B世界C世界政14Kano模型微觀質量Kano模型微觀質量1518361914194919642000前工業化工業革命工業文明后工業化數字時代世界大戰質量檢驗、事后把關統計控制,SPC,W.A.Shewhart1924統計質量控制,SQC朱蘭《質量控制手冊》,A.V.Feigenbaum,TQC,19561951全面質量管理,TQC摩托羅拉、通用19806σ管理18361914194919642000前工業化工業革命工業16企業史與管理思想183619141949前工業化工業革命世界大戰《孫子兵法》:孫子TheArtofwar——SunTzu(500BC)《君主論》——尼科羅·馬基雅維利ThePrinceNicolo——Machiavelli(1500)《國富論》——亞當·斯密TheWealthofNations——AdamSmith(1776)《戰爭論》——馮·克勞塞維茲OnWar——KarlVonClausewAz1831《機械和制造工業經濟學》——查爾斯·巴貝奇OntlleEconomyOf
MachineryandManufactures——CharlesBabbage1832《科學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泰勒ThePrinciplesof
ScientificManagement——
Frederick
W.Taylor1911《動作研究》——
弗蘭克·吉爾布雷思MotionStudy——FrankGilbreth1911《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法約爾Generaland
IndustrialManagement
——HenriFayol1916《我的生活和工作》
——亨利·福特MyLifeandWork——HenryFord1923《社會與經濟組織理論》
——馬克斯·韋伯TheTheoryof
lndusirhiManagement
——MaxWebez‘1924《前進中的工業》——詹姆斯·穆尼&阿蘭·雷里OnwardIndustry——JamesMooney&AlanReiley1931《工業文明中人的問題》——埃爾頓·梅奧TheftumanProblems
ofanIndustrialCivilzation——EltonMayo1933《怎樣贏得朋友和影響別人》——戴爾·卡耐基HowtoWinFriend
andInfluencePeople——DaleCarnegie1937《經理的職能》——切斯特·巴納德TheFunctions
of
theExecutive——ChesterBarnard1938《動態管理》——瑪麗·帕克·弗洛特DynamicAdministration——MaryParkerFollett1941《管理行為》——赫伯特·西蒙AdministrativeBehavior——HerbertSimon1947企業史與管理思想183619141949前工業化工業革命世界1720001949工業文明后工業化《企業中的文化變革》1951:艾略特·雅克《動機與人格》1954:亞伯拉罕·馬斯洛《管理實踐》1954:彼得·杜拉克《組織的人》1956:威廉·懷特《帕金森定律》1958:帕金森《激勵因素》1959:弗雷克·赫茲伯格《
企業的人性面》1960:道格拉斯·麥格雷戈《管理新模式》1961:倫西斯·利克特《營銷中的創新》1962:泰德·李維特《戰略和結構》1962:阿爾弗雷德·錢德勒《公司行為理論》1963:里查德·賽特&詹姆斯·馬馳《一個企業和它的信條》1963:托馬斯·沃特森《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1963:阿爾弗萊德·斯隆《管理方格理論》1964:羅伯特·布萊克&珍·穆頓《企業戰略》l965:伊戈爾·安索夫《管理的意愿》1966:馬文·鮑爾《營銷管理》1967:菲利普.科特勒《不連續的時代》1969:彼得·杜輕克《彼得法則》1969:勞倫斯·彼得《提升組織》1970:羅伯特·湯塞德《管理工作的本質》1973:亨利·明茨伯格《組織內學習》1978:克里斯·阿基瑞斯&唐納德.施翁《領導能力》1978:詹姆斯·麥格萊格·伯恩《豐田的生產系統》1978:大原太一《行動學習》1979:黎文斯《競爭戰略》1980:邁克爾·波特《第三次浪潮》1980:厄文·托弗勒《日本的管理藝術》
理查德·帕斯卡&安東尼。艾索思《追求卓越》1982:彼得斯&羅伯特·沃特曼《大趨勢》1982:約翰·奈斯比《戰略家的思想》1982:大前研一《走出危機》1982:德華茲·戴明《變革大師》1983:羅沙白·默絲·坎特《管理隊伍:他們成敗的原因》1984:梅雷迪恩·貝爾賓《管理》1984:哈諾德·格尼恩《領導》1985:華倫·貝尼斯&伯特·納紐斯《組織文化與領導力》1985:艾德佳·沙因1964《日本制造》1986:盛田昭夫《關鍵時刻》1987:簡·卡爾森《質量計劃》1988:約瑟夫M.朱蘭《尋求繁榮》1988:松下幸之助《超越界限的管理》1989:克里斯多弗·巴列特&舒曼特拉.高沙爾《非理性時代》1989:查爾斯.漢迪《沒有國界的世界》1990:大前研一《國家競爭優勢》1990:邁克爾.波特《邊緣管理》1990:理查德·帕斯卡《第五項修煉》1990:彼得·圣吉《管理的解放》1992:湯姆.彼得斯《獨樹一幟》1993:利卡杜.索姆勒《再造企業》1993:詹姆斯·錢辟&邁克爾.哈默《跨越文化浪潮》1993:馮斯·瓊潘納森《戰略計劃的興衰》1994:亨利·明茨伯格《企業層戰略》1994:麥克·古德、馬克斯.亞歷山大&安德魯·坎貝爾《為未來而競爭》1994:格雷·哈默爾&C·K.帕拉哈萊德《企業精神,貫徹始終》1994:詹姆斯·柯林斯&杰瑞·波拉斯《惠普之道》1995:大衛·帕卡德《長壽公司》1997:阿里·德赫斯《知識資本》1997:托馬斯·斯圖爾特《模糊:在相互聯系的經濟中的變化速度》1997:斯坦·戴維斯&克里斯托弗·梅耶20001949工業文明后工業化《企業中的文化變革》1951183、質量代表人物與名著點評3.1W.EdwardsDeming愛德華茲.戴明(1900-1993)——《走出危機》19823.2
Joseph
M.Juran約瑟夫M.朱蘭(1904-2008)——《質量計劃》19883.3PhilipB.Crosby菲利普.克勞斯比(1926—)3.4石川謦(1915-1989)3、質量代表人物與名著點評3.1W.EdwardsDe19作者簡介愛德華茲.戴明(1900-1993)在管理理論界占有獨特的地位。他對工業歷史的影響,其他人只能望其項背。主修電子工程專業,戴明獲得了耶魯大學的數學物理博士學位。二戰戰后,在麥克阿瑟的邀請下,戴明訪問了日本,并對日本戰后工業的重建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他的影響迅速被認識到。他因此獲得了“二等圣寶勛章”。日本科學和工程聯合會從1951年起設立了年度頒發的戴明獎。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戴明和另一個質量專家,約瑟夫.朱蘭(JosephJuran)在日本開設了講座和課程。1950-1970年間,日本科學和工程聯合會對14,700名工程師和數以百計的其他人員講授了統計方法。《走出危機》1982作者簡介《走出危機》198220戴明臨終前,他的《走出危機》一書才開始出版。該書僅僅記述了戴明一生成就的很小部分。在《走出危機》一書中,戴明用精煉的筆墨總結出質量的真諦:“企業的利潤大多來自于那些重復性消費的顧客。這些人能夠向其他人夸耀你的產品和服務,并引薦他們的朋友過來消費的顧客。”盡管這種有些離經叛道的言論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它還只是戴明有關質量完整概念的冰山一角。戴明曾直言不諱地說道:“寫作此書的目的就是要改變美國的管理模式。”戴明認為,盡管統計控制很重要,但與質量問題是不能相提并論的。英國管理評論員羅伯特.赫勒(RobertHeller)說道:“戴明的作品使應用科學與人性哲學之間建立起了聯系紐帶。統計質量控制實施起來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令人倍感沉悶,但結果卻如此神奇。通過運用這些工具,改進了生產流程、將缺陷壓縮到最小,而且使得消除了隨之而來的由次品、返工、報廢組成的三重奏。”作為質量問題的經典著作,《走出危機》反復地給與我們一些基本告誡。首先是,要想做到質量的始終如一,高級經理必須親自掌管質量問題。第二,按“瀑布”狀實施,培訓是按照從上到下的原則,在組織內層層向下實施。第三,使用質量控制統計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這樣做,最終商業計劃才能落實到清晰的質量目標上。戴明臨終前,他的《走出危機》一書才開始出版。21戴明有關質量的非常著名的14條論斷:他認為,質量是一種生存方式,是工業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尤其是管理之所以存在的意義——“為質量而管理”是戴明永恒不變的話題。《走出危機》一書生動地描繪了戴明的14條論斷。1、創建改進產品和服務的矢志不移的目標2、接納新的哲學思想3、不再僅僅依靠監察手段,來提高質量4、不再通過控制價格來使企業獲益,而是選定單一供應商,使總成本最小化5、堅持不懈地對計劃、生產、服務的每一流程進行改進6、實施在崗培訓7、完善領導能力8、不要有所顧慮9、打破員工之間的障礙10、廢除為工人制定的口號、訓詞和目標11、廢除用數字來表示工人的定額和質量目標12、清除那些挫傷工人自豪感的障礙,取消年度評比系統13、實施一套靈活的、能對每一位員工進行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計劃14、使公司的每一個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變革的洪流中去。戴明有關質量的非常著名的14條論斷:22
14條內容簡單掩蓋了企業遇到的為數眾多的挑戰,特別是管理所面對的挑戰。在戴明眼中,質量控制可不是少數人享有的特權,而是所有人應肩負起的職責。在討論到這個問題時,戴明預見到權力下放將會成為時尚。戴明在他1983年的演講稿中提到:“全世界的人都認為是工廠里的工人才是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而事實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工業有史以來,工廠里的工人就知道質量是他們工作的保證。他們知道,如果消費者拿到的是質量低劣的產品,那么,將會導致產品失去市場,最終的代價就是丟掉自己的飯碗。他們早就明白這一點,而且每天都為此擔驚受怕。然而,他們所做的工作仍然乏善可陳。不是他們不愿意做好,而是別人不讓他們做好,因為那些位高權重的人總是鐘情于數字、更多的產品,而從來沒有考慮過質量。”14條內容簡單掩蓋了企業遇到的為數眾多的挑戰,特23戴明認為,90%的問題是出自管理者身上。造成這個問題的部分原因是,西方企業界所熱衷的年度實施狀況評估。戴明指出,日本的經理們每天都會收到信息反饋。戴明寫道:“公司高層的管理的失敗是造成美國工業如此衰敗、并導致大量失業的根本原因。他什么也沒賣出去,就什么也買不了。”實際上,只有日本文化才能接納戴明的思想,這有多種原因。日本文化強調團隊、而非個人成就,這使得日本人能夠分享思想并分擔責任,而這種提高集體主人翁精神的方法在西方是難以想象的。戴明布道般的狂熱是造成他的著作被狹隘解釋的部分原因。對于他苦口婆心的勸誡和寬泛的哲學目標,經理們并不買賬,盡管如此,戴明的思想與現代管理的一些思想產生了共鳴。如此,早在1950年戴明就預見到企業再造,并為其搖旗吶喊:“千萬不要僅僅局限于生產和銷售,而要進行重新設計、并使這些過程都處于控制之下,隨著質量的不斷提高顧客成為生產線中最重要的一環。”戴明認為,90%的問題是出自管理者身上。造成這個24戴明這種對質量的獨到解釋到底能存在多久,仍是一個極有爭議的話題。現在流行的將質量看作是一個一般性的好東西,遠沒有戴明所推崇的在思維和行動方面轉變所具有的深刻意義。經理和他們的企業看起來好像已經堅定地貫徹了戴明的理論,但事實卻非如此。他們的主動性只是曇花一現,他們的言詞也只是一些毫無意義的縮寫詞。戴明這種對質量的獨到解釋到底能存在多久,仍是一個25戴明和日本的管理,最終在20世紀80年代被西方“發現”,并且NBC編輯了一套反省日本崛起和工業實力的節目(如果日本能,為什么我們不能)。突然間,西方的管理者們努力搜尋他們所能找到的每一個信息——在1991年10月的《商業周刊》刊登了有關“質量”的專題討論,在幾天內就全部售罄,不得不重印,印數高達幾萬冊。盡管如此,戴明的思想無論是對日本還是當代西方,都存在著無可置疑的巨大影響。20世紀80年代,人們對質量的興趣熱度產生了爆炸性增長,雖然姍姍來遲,但戴明還是這場爆發的始作俑者。戴明死后,羅伯特.海勒評論道:“戴明并沒有發明‘質量’但是他的傳道有著獨特的、強有力的效果,主要是因為,一方面,他是第一個宣傳者;另一方面,是輔以日本和日本經理們的輝煌成就。如果他的美國同行們能夠以同樣的方式應用他的方法,戰后工業歷史將會重寫。”戴明和日本的管理,最終在20世紀80年代被西方“發26哈默爾對《走出危機》點評“在本書所涉及的所有杰出管理大師中,只有一位能被全世界的消費者認為是英雄,那就是戴明博士。他先將質量的福音傳遞給日本,但是感謝上帝,他的言論終于被那些自鳴得意的美國和歐洲的企業所接受。在我參加的一次會議上,一位憂心忡忡的美國汽車公司的經理曾問戴明:‘我們什么時候能趕上日本的競爭對手?’‘恩’戴明回答道,‘你認為他們會原地踏步嗎?’任何一位聽過戴明的有關‘衰敗始于高層’內容的高級經理,在離開會場時無不變得謙遜起來,并深感悔悟——這是通向全面質量管理之路的良好開端。”哈默爾對《走出危機》點評273.2《質量計劃》Joseph
M.Juran(1989)作者簡介
生于羅馬尼亞的約瑟夫.朱蘭與愛得華.戴明一起推動了戰后日本對于質量的發現進程。朱蘭生于1904年,在20年代的時候曾在美國的西部電子公司任電子工程師,后來又到美國電話電報公司。1953年,他到了日本,當時戴明的質量管理哲學已經在日本掀起了波瀾。應日本聯邦經濟協會和日本科學家及工程師聯誼會的邀請,朱蘭花了2個月的時間分析了日本的質量管理方法。根據他的經驗,朱蘭相信日本的成功是建立在高質量產品的基礎上的。這一點一直被西方商業界所忽視。他們錯誤地認為,日本之所以成功完全是依靠低價格策略。20世紀60年代,朱蘭試圖去喚醒美國的管理者日本已經崛起了。在20世紀80年代,當世人重新“發現”質量時,通過朱蘭研究所,朱蘭和他的作品的地位日漸上升——盡管還難以擺脫戴明的陰影。朱蘭的長篇巨著《質量控制手冊》(QualityControlHandbook)出版于1951年。為表彰“他對推動日本的質量控制和促進日美友誼的貢獻”,日本天皇曾授予朱蘭“二等旭保勛章”——這是日本對非本國國民的最高獎賞。。3.2《質量計劃》JosephM.Juran(1982820世紀50年代,當約瑟夫.朱蘭對臺下日本聽眾娓娓道來自己的思想的時候,日本高級企管人員熱切吸收著他的思想精華。而在西方,朱蘭的聽眾主要是一些工程師和質量監督人員。因此,朱蘭認為問題就出在這里。日本人將質量看做是組織的頭等大事,而西方則將質量向下推委,使這個問題成為一個操作層面上的問題,而不是管理層面的問題。朱蘭認為,美國的工業界在戰后不知不覺被其他國家趕上,主要是以下兩方面原因:他們一廂情愿地將亞洲競爭對手假設為模仿者而不是創新者;他們的核心領導層迷戀于財務指標而忽視了其他警示信號。在朱蘭的《質量計劃》和其他著作中,他給我們展現了質量哲學,這是建立在質量三部曲上——質量計劃、質量管理和質量實施。朱蘭批評了戴明(Deming)對統計數字的過分依賴,他的方法是以擁有唬人名字的“全公司質量管理”(Company-WideQualityManagement)(CWQM)為基礎的。CWQM旨在創造一種能向所有人傳播質量觀念的方式。朱蘭堅持質量是不能委托給他人的。質量就是我們現在所說授權的最初部分:無論是從個人還是從組織角度看,質量就是每一個雇員的目標,它是通過自我監督來實現的。朱蘭的方法與戴明的方法相比少了一些機械論觀點,更側重強調人的關系(盡管戴明的追隨者否認這種說法)。20世紀50年代,當約瑟夫.朱蘭對臺下日本聽眾娓娓道來自己的29朱蘭以歷史的眼光看待質量問題。他指出:根據設計需求生產產品,并且剔除殘次品以保護顧客。這在5000多年前,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時候就開始這么做了。同樣的是,古代的中國中央政府已經建立起了獨立的部門去制定和維護質量標準。朱蘭在《質量計劃》說明了質量并不是什么新課題。這聽起來雖然簡單,但細想起來卻是一個令人感到恐懼的問題。如果質量是這么一個自然的、基本的問題,那么西方為什么會將它忽略了呢?朱蘭不愿意將他直來直去的言詞修飾得如何美妙以吸引人,但這確實影響了他的思想與他人成功地交流。朱蘭的創造性在于他堅信質量的范疇遠比規格說明和嚴格次品檢驗大得多。與質量有關人的方面才是關鍵性問題。朱蘭的這種思想可以追溯到他在西部電子公司工作時發生的一件事情。當時,朱蘭分析了公司扔掉大量小型電路斷位器的原因。朱蘭將整個生產過程看成是一個整體,而不是被動地坐在生產線的末端數著產生了多少次品。他找出了解決方法,并遞交給他的老板。但老板反映冷淡,并告訴朱蘭這不是他份內應做的工作:“我們擁有監控部門,我們的工作就是從成品中找出殘次品。如果要使產品一開始就合格,就是生產部門的事。”朱蘭以歷史的眼光看待質量問題。他指出:根據設計需求生產產30對此,朱蘭發展了他的有關質量的包容萬項的理論:“從廣義上講,質量計劃包括產品開發和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設定工序。更專業一點的話,質量計劃應該包含以下方面的活動:認清顧客和他們的需求針對這種需求開發產品開發能夠生產這種產品的程序對此,朱蘭發展了他的有關質量的包容萬項的理論:“從廣義上31朱蘭認為,質量計劃能夠通過“一種步驟圖一些不可變更順序的步驟”來指導生產。它們是:分清顧客是誰確定這些顧客的需求是什么用我們的語言描繪出他們的需求開發能夠響應這種需求的產品對產品盡可能地優化,同時滿足顧客和我們的需求開發一種能生產產品的程序優化程序證明在操作狀態下,這種程序是能夠生產產品的將程序移交給操作部門在眾多有關質量的方案中,朱蘭的方法比起那些言簡意賅的其他方法,有更深遠的意義,但也更難實現。朱蘭質量手冊課件32哈默爾對《質量計劃》點評“美國一家汽車公司的高級主管曾告訴我,他們公司剛剛開完了學習豐田公司的二十屆年會。我問到,經過了20多年,你們仍能從它們身上學到新的東西嗎?回答是極具啟發性的。這位美國經理回答道:‘在第一個五年里,我們認為是自己的數據出了毛病,沒有哪家企業會做得這么好。在第二個五年內,我們認為質量與日本人存在著某種聯系——聽話的工人、集體主義精神等。后來的五年內,我們認為這肯定是技術的原因——機器人、支持系統等等。只有在最近五年內,我們才開始意識到他們對于顧客和工人的哲學與我們有著天壤之別。’朱蘭、戴明,他們影響的領域遠遠超過了質量的范疇,使得西方的管理者關注日本的成功,他們強迫西方的管理者對于自己一貫遵守的有關員工能力和顧客期望的基本信條發起挑戰”。朱蘭質量手冊課件3334回顧:論學習方法質量的兩個范疇:宏觀的、微觀的朱蘭質量手冊QC小組活動1234朱蘭質量手冊34回顧:論學習方法1234朱蘭質量手冊3435回顧:論學習方法質量的兩個范疇:宏觀的、微觀的朱蘭質量手冊QC小組活動1234朱蘭質量手冊35回顧:論學習方法1234朱蘭質量手冊35質量改進:QC小組活動(2HORE)質量改進:QC小組活動(2HORE)36質量管理小組一、QC小組的概念、特點及分類(一)
QC小組的概念
QC小組是指在生產或工作崗位上從事各種勞動的職工,圍繞企業的經營戰略、方針目標和現場存在的問題,以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質和經濟效益為目的的組織起來,運用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開展活動的小組。質量管理小組一、QC小組的概念、特點及分類37(二)QC小組的特點QC小組有以下幾個特點:(1)明顯的自主性。(2)廣泛的群眾性。(3)高度的民主性。(4)嚴密的科學性。(二)QC小組的特點QC小組有以下幾個特點:38(三)QC小組的分類按照QC小組活動的課題與參加的人員的特點,可以把QC小組分為“現場型”、“攻關型”、“管理型”、“服務型”四種類型。(三)QC小組的分類按照QC小組活動的課題與參加的人員的特點39(四)QC小組活動的宗旨QC小組活動的宗旨,即QC小組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1)提高職工素質,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經濟效益(3)建立文明的、心情舒暢的生產、服務、工作現場。(四)QC小組活動的宗旨QC小組活動的宗旨,即QC小組活動的40DCP1選擇課題2現狀調查3設定目標4分析原因5確定主要原因6制訂對策7按對策實施8檢查效果目標達到目標未達到9鞏固措施10總結和下一步打算A二、QC小組活動的程序DCP1選擇課題2現狀調查3設定目標4分析原因5確定主要原因41(一)選擇課題課題的來源一般有三個方面;一是指令性課題。即由上級主管根據企業(或部門)的實際需要,以行政指令的形式下達的課題,這種課題通常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攻關性的課題。(一)選擇課題課題的來源一般有三個方面;一是指令性課題。即由42二是指導性課題。通常由企業的質量管理部門根據企業實現經營戰略、方針、目標的需要,推薦并公布一批課題,每個小組則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力所能及的課題開展活動,這是一種上下結合的方式。三是自行選擇課題。二是指導性課題。通常由企業的質量管理部門根據企業實現經營戰略43選題還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課題宜小不宜大。這就是應盡量選擇解決具體問題的課題。(2)課題的名稱應一目了然地看出是要解決什么問題,不可抽象。(3)關于選題理由,應直接寫出選此課題的目的和必要性,不要長篇大論地陳述背景。選題還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44(二)現狀調查現狀調查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用數據說話。(2)對現狀調查取得的數據要整理、分類,進行分層分析,以便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對通過調查取得的客觀數據,要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并對分數數據進行分析。(二)現狀調查現狀調查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45(3)不僅收集已有記錄的數據,更需親自到現場去觀察,去測量、去跟蹤,直接掌握第一手資料,以掌握問題的實質。(3)不僅收集已有記錄的數據,更需親自到現場去觀察,去測量、46(三)設定目標設定目標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目標與問題相對應。(2)目標要定量化(3)要說明要制定目標的依據(三)設定目標設定目標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47(四)分析原因在分析原因時要注意以下四個問題:(1)要針對所存的問題分析原因。(2)分析原因要展示問題的全貌。分析原因要從各種角度把有影響的原因都找出來,盡量避免遺漏。(四)分析原因在分析原因時要注意以下四個問題:48(3)分析原因要徹底。分析原因常用的方法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原因,通過反復思考“為什么”,把它一層一層地展開分析下去。(4)要正確、恰當地應用統計方法。分析原因常用的方法有因果圖、系統圖與關聯圖。(3)分析原因要徹底。分析原因常用的方法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原因49(五)確定主要原因確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現場驗證(2)現場測試、測量(3)調查、分析(五)確定主要原因確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50(六)擬定對策(1)提出對策。必須是針對每一條主要原因。(2)研究、確定所采取的對策。(3)制定對策表。針對每一條主要原因采用什么對策確定之后,就可制定對策表。把對策內容落實到對策表中去。對策表要注意按“5W1H”原則制定。(六)擬定對策(1)提出對策。必須是針對每一條主要原因。51(七)確認效果(1)把對策實施后的數據與對策實施前的現狀及小組制定的目標進行比較。(2)計算經濟效益。解決了問題,取得了成果,就可計算解決這個問題能為企業帶來多少經濟效益。計算經濟效益時一定要實事求是,千萬不可夸大。一般計算時間不超過活動期(包括鞏固期在內)。(七)確認效果(1)把對策實施后的數據與對策實施前的現狀及小52(八)制定鞏固措施取得效果后,就要把效果維持下去,并防止問題的再發生。為此,要制定鞏固措施。(1)把對策表中通過實施已證明了的有效措施(如變更的工作方法、操作標準;變更的有關參數、圖紙、資料、規章制度等)初步納入有關標準,報有關部門批準。至少要納入班組作業指導書和班組管理辦法、制度。(八)制定鞏固措施取得效果后,就要把效果維持下去,并防止問題53(2)再到現場確認,是否按新的方法操作(工作)和執行了新的標準、辦法、制度。(3)在取得效果后的鞏固期內要做好記錄,進行統計,用數據說明成果的鞏固狀況。鞏固期的長短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說明在實際運行中效果是穩定的就可以。(2)再到現場確認,是否按新的方法操作(工作)和執行了新的標54(九)總結對改進效果不顯著的措施及改進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予以總結,為開展新一輪的質量改進活動提供依據。(1)通過此活動,除了解決本課題外還解決了哪些相關問題,還需要抓住哪些沒有解決的問題。(九)總結對改進效果不顯著的措施及改進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55(2)檢查在活動程序方面,在以事實為依據用數據說話方面,在方法的應用方面,明確哪些方面是成功的,用得好,哪些方面還不大成功,尚有不足需要改進,還有哪些心得體會。(2)檢查在活動程序方面,在以事實為依據用數據說話方面,在方56質量改進的組織形式實例指導組織診斷組織1.降低汽車故障率正式的可靠性委員會正式的可靠性工程部2.降低鑄件廢品損失經理加一名顧問的正式會議正式的質量控制工程部3.提高青霉素的產量工廠經理工廠經理4.改進地毯毛條重量的均勻性部門經理加一名顧問一名質量控制工程師5.減少收音機的總裝不合格QC小組QC小組質量改進的組織形式實例指導組織診斷組織1.降低汽車故障57質量改進的工具與技術一、
因果圖二、
排列圖三、
直方圖四、
頭腦風暴法五、
樹圖
質量改進的工具與技術一、
因果圖58六、過程決策程序圖七、
網絡圖八、
矩陣圖九、
親和圖十、
流程圖十一、水平對比法六、過程決策程序圖59
QC小組活動的啟動(一)組建QC小組的原則1.自愿參加,上下結合2.實事求是,靈活多樣(二)組建QC小組的程序(三)QC小組的注冊登記QC小組活動的啟動(一)組建QC小組的原則60QC小組活動的推進(一)QC小組組長的職責及對其要求(二)推進QC小組活動應作好的工作QC小組活動的推進(一)QC小組組長的職責及對其要求61QC小組活動在全企業的推廣(一)QC小組活動成果發表的作用(二)組織好成果發表的注意事項(三)對QC小組的激勵QC小組活動在全企業的推廣(一)QC小組活動成果發表的作用62QC小組活動成果的評審(一)QC小組活動成果的現場評審(二)發表評審QC小組活動成果的評審(一)QC小組活動成果的現場評審631、不是井里沒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夠深。不是成功來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夠多。
2、孤單一人的時間使自己變得優秀,給來的人一個驚喜,也給自己一個好的交代。
3、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斗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沒有過分的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說多余的話,自然禍就少。腹內的食物能減少,自然病就少。思緒中沒有過分欲,自然憂就少。大悲是無淚的,同樣大悟無言。緣來盡量要惜,緣盡就放。人生本來就空,對人家笑笑,對自己笑笑,笑著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謝花開,豈不自在,哪里來的塵埃!
5、心情就像衣服,臟了就拿去洗洗,曬曬,陽光自然就會蔓延開來。陽光那么好,何必自尋煩惱,過好每一個當下,一萬個美麗的未來抵不過一個溫暖的現在。
6、無論你正遭遇著什么,你都要從落魄中站起來重振旗鼓,要繼續保持熱忱,要繼續保持微笑,就像從未受傷過一樣。
7、生命的美麗,永遠展現在她的進取之中;就像大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負勢向上高聳入云的蓬勃生機中;像雄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搏風擊雨如蒼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波濤洶涌一瀉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發生,陰晴圓缺皆有規律,我們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變它的軌跡。
9、與其埋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強。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景。別把失去看得過重,放棄是另一種擁有;不要經常艷羨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屬于你的風景就在下一個拐彎處。
10、有些事想開了,你就會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樣,最后收拾殘局的還是要靠你自己。
11、人生的某些障礙,你是逃不掉的。與其費盡周折繞過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許這會鑄就你人生的高點。
12、有些壓力總是得自己扛過去,說出來就成了充滿負能量的抱怨。尋求安慰也無濟于事,還徒增了別人的煩惱。
13、認識到我們的所見所聞都是假象,認識到此生都是虛幻,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到佛法的真相。錢多了會壓死你,你承受得了嗎?帶,帶不走,放,放不下。時時刻刻發悲心,饒益眾生為他人。
14、夢想總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尋它們,為了那一瞬間的同步,這就是動人的生命奇跡。
15、懶惰不會讓你一下子跌倒,但會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你的收獲;勤奮也不會讓你一夜成功,但會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戰,更需要堅持和勤奮!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錢,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盜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墮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縱;可以虛榮,但不能虛偽;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蕩;可以生氣,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沒有筆直路,當你感到迷茫、失落時,找幾部這種充滿正能量的電影,坐下來靜靜欣賞,去發現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18、在人生的舞臺上,當有人愿意在臺下陪你度過無數個沒有未來的夜時,你就更想展現精彩絕倫的自己。但愿每個被努力支撐的靈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1、不是井里沒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夠深。不是成功來得慢,而是你64
1、想要體面生活,又覺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體,又無法堅持運動。人最失敗的,莫過于對自己不負責任,連答應自己的事都辦不到,又何必抱怨這個世界都和你作對?人生的道理很簡單,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夠的努力。
2、時間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擁有24小時,差別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時光,時光一定第一個辜負你。有夢想就立刻行動,因為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輕的一天。
3、無論正在經歷什么,都請不要輕言放棄,因為從來沒有一種堅持會被辜負。誰的人生不是荊棘前行,生活從來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永遠安穩,只要努力,就能做獨一無二平凡可貴的自己。
4、努力本就是年輕人應有的狀態,是件充實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會顯得廉價,努力,不該是為了朋友圈多獲得幾個贊,不該是每次長篇贅述后的自我感動,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過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5、付出努力卻沒能實現的夢想,愛了很久卻沒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卻平淡寂寞的青春,遺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軟的心智、讓我們懂得累積時間的力量;那些孤獨沉寂的時光,讓我們學會守候內心的平和與堅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會在努力和堅持下,改變模樣。
6、人生中總會有一段艱難的路,需要自己獨自走完,沒人幫助,沒人陪伴,不必畏懼,昂頭走過去就是了,經歷所有的挫折與磨難,你會發現,自己遠比想象中要強大得多。多走彎路,才會找到捷徑,經歷也是人生,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做更好的自己!
7、“一定要成功”這種內在的推動力是我們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東西。一個人要做成大事,絕不能缺少這種力量,因為這種力量能夠驅動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個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腳印,往往印在最泥濘的路上,所以,別畏懼暫時的困頓,即使無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優雅堅持。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等來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9、這世上沒有所謂的天才,也沒有不勞而獲的回報,你所看到的每個光鮮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驚的努力。請相信,你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爆發出來,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你自以為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寫給渴望突破瓶頸、實現快速跨越的你。
10、生活中,有人給予幫助,那是幸運,沒人給予幫助,那是命運。我們要學會在幸運青睞自己的時候學會感恩,在命運磨練自己的時候學會堅韌。這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11、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從來沒有努力過,還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連一點點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蓋下去。不能怕,沒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來。不爬起來,別人會看不起你,你自己也會失去機會。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淚,可這是每個人都要學會的成長。
13、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永遠能夠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別人怎么看,堅持自己的堅持,直到堅持不下去為止。
14、也許你想要的未來在別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許你已經很努力了可還是有人不滿意,也許你的理想離你的距離從來沒有拉近過......但請你繼續向前走,因為別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卻始終看得見自己。
15、所有的輝煌和偉大,一定伴隨著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風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著淚水和汗水的腳印。
16、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從未行動。有一天你總會明白,遺憾比失敗更讓你難以面對。
17、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會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個慢慢累積的過程。
18、努力也許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夢想的努力,會讓你找到一個更好的自己,一個沉默努力充實安靜的自己。
19、你相信夢想,夢想才會相信你。有一種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所受的苦難。
20、生活不會按你想要的方式進行,它會給你一段時間,讓你孤獨、迷茫又沉默憂郁。但如果靠這段時間跟自己獨處,多看一本書,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過去的人,等你度過低潮,那些獨處的時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現在沒那么糟,看似生活對你的虧欠,其實都是祝愿。1、想要體面生活,又覺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體,又無法堅65朱蘭質量手冊質量理論與方法第三講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朱曉馳主任zhuxiaochi@163.net2012年3月1日朱蘭質量手冊質量理論與方法第三講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6667回顧:論學習方法質量的兩個范疇朱蘭質量手冊QC小組活動1234朱蘭質量手冊2回顧:論學習方法1234朱蘭質量手冊6768大學學習主觀知識客觀知識自然人自然物人造物激活A世界B世界C世界3大學學習主觀知識客觀知識自然人自然物人造物激活A世界B世界68問題情境(歷史方法)邏輯中心(哲學一張圖)技術技巧(出題:逆向方法)名家老師同學自己問題情境越寬越好選擇最合適的中心保持一致性撲捉技巧點做題不如出題貫通一張圖問題情境邏輯中心技術技巧名家老師同學自己問題情境越寬越好選擇6970中心?…羅格斯?…羅格斯收斂思想力矩陣??????????????????……中心中心中心形而上世界經驗世界5中心?…羅格斯?…羅格斯收斂思想力矩陣??????????70羅格斯問題中心問題問題中心中心主觀知識的跳躍波普爾:P1→TT→EE→P2神奇的一跳羅格斯問題中心問題問題中心中心主觀知識的跳躍波普爾:P1→71科斯訪談錄諾獎者:羅納德·哈里·科斯
(RonaldHarryCoase)時間:1994年5月10日下午地點:芝加哥市內特邀記者:芝加哥大學博士黃河王衛東記者:高小勇問題意識科斯訪談錄問題意識72
問:上海復旦大學洪文達教授、中國社科院張曙光教授,還有西南財經大學的楊曉維等先生似乎認為,您并未明確提出‘‘交易費用”這個概念,但現在這個概念已被廣泛使用。您是否可以對這一概念的內涵給予界定呢?
科斯:當人們說到“交易成本”(TranactionCost),他們指的是某些活動的成本。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定義。目前,我們遇到了使用專業術語的不一致性這樣的問題。問題不在于你如何運用定義,而在于你縣否意識到在交易的時候,你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這純屬定義的問題。我感興趣的是人們應該進行交易的活動。所以,當人們說“所有交易成本,部分交易成本”,或“信息成本”或其它的表達法,這都是純粹定義上的問題。分析優于定義。重要的是要考慮到這樣的事實,即市場并非一個無需代價的運作。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這就有必要引入經濟學的理論。經濟學理論有相當長的時間被排除在外。對我來說,定義的統一性的意義在于使得大家都能合作同樣的專業術語。因為當你說,我要包括這一類的活動于“交易成本”中,但另外的人會說,我只包括這些,或另外的活動于“交易成本”中。我們只是對不同的活動給予不同的名稱而已。我作的定義更具體,照顧到市場運作中的所有成本。怎樣去作定義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對交易過程中出現的困難能夠考慮到。你想要知道為什么要考慮到交易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嗎?因為有兩種進行友式,當出現了“交易成本”時,第一種是合作數種方法去產生不直接涉及市場的結果。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第二種進行方式就是采取減低交易成本的步驟。許多事情都可以發生。可以通過法律的完善來疏通交易。所以有兩種進行的方式,它們都是與“交易成本”有關的。至于定義的統一性問題,目前還不十分令我擔心。所以有兩種進行方式。它們都與“交易成本”的存在有關。所以定義的問題并不使我特別擔心。朱蘭質量手冊課件73跳成功了嗎:沒有出口就沒成功思想隧道入口出口在進入思想隧道之前就要看到出口的光景,否則你將迷失在隧道里。例子跳成功了嗎:沒有出口就沒成功思想隧道入口出口在進入思想隧道之74橫邏輯:為出口服務※各種總結報告※說明性、介紹性文章※領導把握全局的思考方法橫邏輯:為出口服務※各種總結報告75因果4因果3因果2因果1十字邏輯:局部全面局部分析
咨詢報告企劃方案本科畢業論文職能部門思考方法例一、例二因果4因果3因果2因果1十字邏輯:局部全面局部分76因果4因果3因果2因果1豎邏輯:針對一個因素進行分析
學術論文碩士、博士論文高水平研究報告專業研究人員的思考方法例一、例二某個一個因素因果4因果3因果2因果1豎邏輯:針對一個因素進行7778回顧:論學習方法質量的兩個范疇:宏觀的、微觀的朱蘭質量手冊QC小組活動1234朱蘭質量手冊13回顧:論學習方法1234朱蘭質量手冊7879人造物系統環境代價安全代價知識性代價A世界B世界C世界政府應該做些什么自利性文明紅利---+14人造物系統環境代價安全代價知識性代價A世界B世界C世界政79Kano模型微觀質量Kano模型微觀質量8018361914194919642000前工業化工業革命工業文明后工業化數字時代世界大戰質量檢驗、事后把關統計控制,SPC,W.A.Shewhart1924統計質量控制,SQC朱蘭《質量控制手冊》,A.V.Feigenbaum,TQC,19561951全面質量管理,TQC摩托羅拉、通用19806σ管理18361914194919642000前工業化工業革命工業81企業史與管理思想183619141949前工業化工業革命世界大戰《孫子兵法》:孫子TheArtofwar——SunTzu(500BC)《君主論》——尼科羅·馬基雅維利ThePrinceNicolo——Machiavelli(1500)《國富論》——亞當·斯密TheWealthofNations——AdamSmith(1776)《戰爭論》——馮·克勞塞維茲OnWar——KarlVonClausewAz1831《機械和制造工業經濟學》——查爾斯·巴貝奇OntlleEconomyOf
MachineryandManufactures——CharlesBabbage1832《科學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泰勒ThePrinciplesof
ScientificManagement——
Frederick
W.Taylor1911《動作研究》——
弗蘭克·吉爾布雷思MotionStudy——FrankGilbreth1911《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法約爾Generaland
IndustrialManagement
——HenriFayol1916《我的生活和工作》
——亨利·福特MyLifeandWork——HenryFord1923《社會與經濟組織理論》
——馬克斯·韋伯TheTheoryof
lndusirhiManagement
——MaxWebez‘1924《前進中的工業》——詹姆斯·穆尼&阿蘭·雷里OnwardIndustry——JamesMooney&AlanReiley1931《工業文明中人的問題》——埃爾頓·梅奧TheftumanProblems
ofanIndustrialCivilzation——EltonMayo1933《怎樣贏得朋友和影響別人》——戴爾·卡耐基HowtoWinFriend
andInfluencePeople——DaleCarnegie1937《經理的職能》——切斯特·巴納德TheFunctions
of
theExecutive——ChesterBarnard1938《動態管理》——瑪麗·帕克·弗洛特DynamicAdministration——MaryParkerFollett1941《管理行為》——赫伯特·西蒙AdministrativeBehavior——HerbertSimon1947企業史與管理思想183619141949前工業化工業革命世界8220001949工業文明后工業化《企業中的文化變革》1951:艾略特·雅克《動機與人格》1954:亞伯拉罕·馬斯洛《管理實踐》1954:彼得·杜拉克《組織的人》1956:威廉·懷特《帕金森定律》1958:帕金森《激勵因素》1959:弗雷克·赫茲伯格《
企業的人性面》1960:道格拉斯·麥格雷戈《管理新模式》1961:倫西斯·利克特《營銷中的創新》1962:泰德·李維特《戰略和結構》1962:阿爾弗雷德·錢德勒《公司行為理論》1963:里查德·賽特&詹姆斯·馬馳《一個企業和它的信條》1963:托馬斯·沃特森《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1963:阿爾弗萊德·斯隆《管理方格理論》1964:羅伯特·布萊克&珍·穆頓《企業戰略》l965:伊戈爾·安索夫《管理的意愿》1966:馬文·鮑爾《營銷管理》1967:菲利普.科特勒《不連續的時代》1969:彼得·杜輕克《彼得法則》1969:勞倫斯·彼得《提升組織》1970:羅伯特·湯塞德《管理工作的本質》1973:亨利·明茨伯格《組織內學習》1978:克里斯·阿基瑞斯&唐納德.施翁《領導能力》1978:詹姆斯·麥格萊格·伯恩《豐田的生產系統》1978:大原太一《行動學習》1979:黎文斯《競爭戰略》1980:邁克爾·波特《第三次浪潮》1980:厄文·托弗勒《日本的管理藝術》
理查德·帕斯卡&安東尼。艾索思《追求卓越》1982:彼得斯&羅伯特·沃特曼《大趨勢》1982:約翰·奈斯比《戰略家的思想》1982:大前研一《走出危機》1982:德華茲·戴明《變革大師》1983:羅沙白·默絲·坎特《管理隊伍:他們成敗的原因》1984:梅雷迪恩·貝爾賓《管理》1984:哈諾德·格尼恩《領導》1985:華倫·貝尼斯&伯特·納紐斯《組織文化與領導力》1985:艾德佳·沙因1964《日本制造》1986:盛田昭夫《關鍵時刻》1987:簡·卡爾森《質量計劃》1988:約瑟夫M.朱蘭《尋求繁榮》1988:松下幸之助《超越界限的管理》1989:克里斯多弗·巴列特&舒曼特拉.高沙爾《非理性時代》1989:查爾斯.漢迪《沒有國界的世界》1990:大前研一《國家競爭優勢》1990:邁克爾.波特《邊緣管理》1990:理查德·帕斯卡《第五項修煉》1990:彼得·圣吉《管理的解放》1992:湯姆.彼得斯《獨樹一幟》1993:利卡杜.索姆勒《再造企業》1993:詹姆斯·錢辟&邁克爾.哈默《跨越文化浪潮》1993:馮斯·瓊潘納森《戰略計劃的興衰》1994:亨利·明茨伯格《企業層戰略》1994:麥克·古德、馬克斯.亞歷山大&安德魯·坎貝爾《為未來而競爭》1994:格雷·哈默爾&C·K.帕拉哈萊德《企業精神,貫徹始終》1994:詹姆斯·柯林斯&杰瑞·波拉斯《惠普之道》1995:大衛·帕卡德《長壽公司》1997:阿里·德赫斯《知識資本》1997:托馬斯·斯圖爾特《模糊:在相互聯系的經濟中的變化速度》1997:斯坦·戴維斯&克里斯托弗·梅耶20001949工業文明后工業化《企業中的文化變革》1951833、質量代表人物與名著點評3.1W.EdwardsDeming愛德華茲.戴明(1900-1993)——《走出危機》19823.2
Joseph
M.Juran約瑟夫M.朱蘭(1904-2008)——《質量計劃》19883.3PhilipB.Crosby菲利普.克勞斯比(1926—)3.4石川謦(1915-1989)3、質量代表人物與名著點評3.1W.EdwardsDe84作者簡介愛德華茲.戴明(1900-1993)在管理理論界占有獨特的地位。他對工業歷史的影響,其他人只能望其項背。主修電子工程專業,戴明獲得了耶魯大學的數學物理博士學位。二戰戰后,在麥克阿瑟的邀請下,戴明訪問了日本,并對日本戰后工業的重建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他的影響迅速被認識到。他因此獲得了“二等圣寶勛章”。日本科學和工程聯合會從1951年起設立了年度頒發的戴明獎。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戴明和另一個質量專家,約瑟夫.朱蘭(JosephJuran)在日本開設了講座和課程。1950-1970年間,日本科學和工程聯合會對14,700名工程師和數以百計的其他人員講授了統計方法。《走出危機》1982作者簡介《走出危機》198285戴明臨終前,他的《走出危機》一書才開始出版。該書僅僅記述了戴明一生成就的很小部分。在《走出危機》一書中,戴明用精煉的筆墨總結出質量的真諦:“企業的利潤大多來自于那些重復性消費的顧客。這些人能夠向其他人夸耀你的產品和服務,并引薦他們的朋友過來消費的顧客。”盡管這種有些離經叛道的言論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它還只是戴明有關質量完整概念的冰山一角。戴明曾直言不諱地說道:“寫作此書的目的就是要改變美國的管理模式。”戴明認為,盡管統計控制很重要,但與質量問題是不能相提并論的。英國管理評論員羅伯特.赫勒(RobertHeller)說道:“戴明的作品使應用科學與人性哲學之間建立起了聯系紐帶。統計質量控制實施起來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令人倍感沉悶,但結果卻如此神奇。通過運用這些工具,改進了生產流程、將缺陷壓縮到最小,而且使得消除了隨之而來的由次品、返工、報廢組成的三重奏。”作為質量問題的經典著作,《走出危機》反復地給與我們一些基本告誡。首先是,要想做到質量的始終如一,高級經理必須親自掌管質量問題。第二,按“瀑布”狀實施,培訓是按照從上到下的原則,在組織內層層向下實施。第三,使用質量控制統計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這樣做,最終商業計劃才能落實到清晰的質量目標上。戴明臨終前,他的《走出危機》一書才開始出版。86戴明有關質量的非常著名的14條論斷:他認為,質量是一種生存方式,是工業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尤其是管理之所以存在的意義——“為質量而管理”是戴明永恒不變的話題。《走出危機》一書生動地描繪了戴明的14條論斷。1、創建改進產品和服務的矢志不移的目標2、接納新的哲學思想3、不再僅僅依靠監察手段,來提高質量4、不再通過控制價格來使企業獲益,而是選定單一供應商,使總成本最小化5、堅持不懈地對計劃、生產、服務的每一流程進行改進6、實施在崗培訓7、完善領導能力8、不要有所顧慮9、打破員工之間的障礙10、廢除為工人制定的口號、訓詞和目標11、廢除用數字來表示工人的定額和質量目標12、清除那些挫傷工人自豪感的障礙,取消年度評比系統13、實施一套靈活的、能對每一位員工進行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計劃14、使公司的每一個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變革的洪流中去。戴明有關質量的非常著名的14條論斷:87
14條內容簡單掩蓋了企業遇到的為數眾多的挑戰,特別是管理所面對的挑戰。在戴明眼中,質量控制可不是少數人享有的特權,而是所有人應肩負起的職責。在討論到這個問題時,戴明預見到權力下放將會成為時尚。戴明在他1983年的演講稿中提到:“全世界的人都認為是工廠里的工人才是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而事實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工業有史以來,工廠里的工人就知道質量是他們工作的保證。他們知道,如果消費者拿到的是質量低劣的產品,那么,將會導致產品失去市場,最終的代價就是丟掉自己的飯碗。他們早就明白這一點,而且每天都為此擔驚受怕。然而,他們所做的工作仍然乏善可陳。不是他們不愿意做好,而是別人不讓他們做好,因為那些位高權重的人總是鐘情于數字、更多的產品,而從來沒有考慮過質量。”14條內容簡單掩蓋了企業遇到的為數眾多的挑戰,特88戴明認為,90%的問題是出自管理者身上。造成這個問題的部分原因是,西方企業界所熱衷的年度實施狀況評估。戴明指出,日本的經理們每天都會收到信息反饋。戴明寫道:“公司高層的管理的失敗是造成美國工業如此衰敗、并導致大量失業的根本原因。他什么也沒賣出去,就什么也買不了。”實際上,只有日本文化才能接納戴明的思想,這有多種原因。日本文化強調團隊、而非個人成就,這使得日本人能夠分享思想并分擔責任,而這種提高集體主人翁精神的方法在西方是難以想象的。戴明布道般的狂熱是造成他的著作被狹隘解釋的部分原因。對于他苦口婆心的勸誡和寬泛的哲學目標,經理們并不買賬,盡管如此,戴明的思想與現代管理的一些思想產生了共鳴。如此,早在1950年戴明就預見到企業再造,并為其搖旗吶喊:“千萬不要僅僅局限于生產和銷售,而要進行重新設計、并使這些過程都處于控制之下,隨著質量的不斷提高顧客成為生產線中最重要的一環。”戴明認為,90%的問題是出自管理者身上。造成這個89戴明這種對質量的獨到解釋到底能存在多久,仍是一個極有爭議的話題。現在流行的將質量看作是一個一般性的好東西,遠沒有戴明所推崇的在思維和行動方面轉變所具有的深刻意義。經理和他們的企業看起來好像已經堅定地貫徹了戴明的理論,但事實卻非如此。他們的主動性只是曇花一現,他們的言詞也只是一些毫無意義的縮寫詞。戴明這種對質量的獨到解釋到底能存在多久,仍是一個90戴明和日本的管理,最終在20世紀80年代被西方“發現”,并且NBC編輯了一套反省日本崛起和工業實力的節目(如果日本能,為什么我們不能)。突然間,西方的管理者們努力搜尋他們所能找到的每一個信息——在1991年10月的《商業周刊》刊登了有關“質量”的專題討論,在幾天內就全部售罄,不得不重印,印數高達幾萬冊。盡管如此,戴明的思想無論是對日本還是當代西方,都存在著無可置疑的巨大影響。20世紀80年代,人們對質量的興趣熱度產生了爆炸性增長,雖然姍姍來遲,但戴明還是這場爆發的始作俑者。戴明死后,羅伯特.海勒評論道:“戴明并沒有發明‘質量’但是他的傳道有著獨特的、強有力的效果,主要是因為,一方面,他是第一個宣傳者;另一方面,是輔以日本和日本經理們的輝煌成就。如果他的美國同行們能夠以同樣的方式應用他的方法,戰后工業歷史將會重寫。”戴明和日本的管理,最終在20世紀80年代被西方“發91哈默爾對《走出危機》點評“在本書所涉及的所有杰出管理大師中,只有一位能被全世界的消費者認為是英雄,那就是戴明博士。他先將質量的福音傳遞給日本,但是感謝上帝,他的言論終于被那些自鳴得意的美國和歐洲的企業所接受。在我參加的一次會議上,一位憂心忡忡的美國汽車公司的經理曾問戴明:‘我們什么時候能趕上日本的競爭對手?’‘恩’戴明回答道,‘你認為他們會原地踏步嗎?’任何一位聽過戴明的有關‘衰敗始于高層’內容的高級經理,在離開會場時無不變得謙遜起來,并深感悔悟——這是通向全面質量管理之路的良好開端。”哈默爾對《走出危機》點評923.2《質量計劃》Joseph
M.Juran(1989)作者簡介
生于羅馬尼亞的約瑟夫.朱蘭與愛得華.戴明一起推動了戰后日本對于質量的發現進程。朱蘭生于1904年,在20年代的時候曾在美國的西部電子公司任電子工程師,后來又到美國電話電報公司。1953年,他到了日本,當時戴明的質量管理哲學已經在日本掀起了波瀾。應日本聯邦經濟協會和日本科學家及工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使用與維護 課件 1.4.2 汽車巡航功能
- 2025年電冰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珠鏈石英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貓仔硬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低壓電器 課件 單元一 項目一 認識安全用電
- 江蘇省常州市重點達標名校2025年秋初三(下)期末測試卷語文試題含解析
- 南寧學院《結構可靠度理論及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民族大學《電子系統信號完整性和熱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大同礦區六校聯考2025年初三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化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濟寧市嘉祥一中2025年高三教學質量檢查物理試題含解析
- 微風發電系統施工方案
- 化工裝置開停車、試生產工作危害分析表及風險管控清單
- 機械設計說明書-精煉爐鋼包車設計
- E+-H-Promass-80流量計基本操作步驟說明書
- 大學語文(第二版)教學課件-黃美玲主編
- 如何進行六年級數學總復習的講座
- 保密工作會議上的講話(6篇)
- 2023年中國鐵路南寧局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造紙機的電氣傳動系統畢業設計
- 初中學段勞動任務清單(七到九年級)
- 多菌靈安全技術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