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提升課堂:小說閱讀之把握人物形象(附:技法指導及典題示例)_第1頁
高考語文提升課堂:小說閱讀之把握人物形象(附:技法指導及典題示例)_第2頁
高考語文提升課堂:小說閱讀之把握人物形象(附:技法指導及典題示例)_第3頁
高考語文提升課堂:小說閱讀之把握人物形象(附:技法指導及典題示例)_第4頁
高考語文提升課堂:小說閱讀之把握人物形象(附:技法指導及典題示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提升課堂:小說閱讀之把握人物形象(附:技法指導及典題示例)分析小說中的人物,我們要從三個角度去把握,即從形(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到神(性格和精神)再到命運(富、貴、貧、賤等)。一、直接寫人1.正面刻畫主要人物會

明文/沈從文(1)會明是三十三連一個火夫。提起三十三連,很容易使人記起國民軍討袁時在黔湘邊界一帶的血戰。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連,全連中只剩會明一人同一面旗幟,十年前參加過革命戰爭,光榮的三十三連儼然只是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會明身上謹謹慎慎地纏裹著,他忘不了蔡鍔都督說過“把你的軍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話。(介紹會明的戰士身份及其光榮歷史。)(2)這十年來的紀錄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聰明人的官。這一次,三十三連被調到黃州前線。會明老早就編好了三雙草鞋,繩子、鐵飯碗、成束的草煙,都預備得完完全全。他算定熱鬧快來了。在開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他還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嚨說話。(寫會明渴望打仗——設置懸念:打仗是會死人的,會明為什么渴望打仗呢?是為國而戰,還是好戰,抑或是神經病患者?)(3)駐到前線三天,一切卻無動靜。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來,他就想,或者這時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襲的事發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動了手?他打了一個冷戰,爬起身來,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帳篷外的天氣,走近哨兵身邊,問:“大爺,怎么樣,沒有事情么?”“沒有。”“我好像聽見槍聲。”“說鬼話。”他身上也有點發冷,就又鉆進帳篷去了。他還記得去年鄂西戰役,時間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氣還不斷,糜碎處就發了臭,再過一天,全身就有小蛆在爬。為了那太難看、與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動手的命令即刻就下。(承接第二段,渴望打仗,可是戰爭偏偏不來?此為文章的“轉”。結句交代會明渴望打仗的一個原因:戰事如果拖到六月,死傷士兵的腐爛會讓他不忍直視。)(4)然而前線的光景和平了許多。這和平倘若當真成了事實,真是一件使他不大高興的事情。人人都并不歡喜打仗,但期望從戰事中得到一種解決:打贏了,就奏凱;敗了,退下。總而言之,一到沖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問究竟什么時候開火,他那樣關心,好像一開火就可以擢升營長。可是這事誰也不清楚,看樣子,非要在此過六月不可了。(交代會明渴望打仗的另一原因:打了,無論勝敗,對他而言都是一種解決。)(5)去他們駐防處不遠是一個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緊張,就有鄉下人敢拿雞蛋之類陳列在荒涼的村前大路旁,同這些軍人冒險做生意。會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連上的弟兄買一點東西,一面是找個把鄉下上年紀的人談一談話。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談話的人,就很風光地說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時也不免小小吹了一點無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來只見過蔡鍔兩次,說順了口,就說是四五次。他隨后把腰間纏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來。“看,這個!”看的人露出吃驚的神氣,他得意了。“看,這是他送我們的,他說‘嗨,勇敢點,插到那個地方去!你明白插到哪個地方去嗎?”聽的人自然是搖頭,他就慢慢地一面含著煙管一面說……(無仗可打,會明向別人吹噓過去的榮耀,是為滿足虛榮心,體現了其內心的空虛。)(6)因為這慷慨的談論,他得到一個人贈送的一只母雞,帶回帳篷,用一個無用處的白木子彈箱安置了它。到第二天一早,木箱中多了一個雞卵,第三天又是一個。他為一種新的興味所牽引,把戰事的一切完全忘卻了。他同別人討論這只雞時,也像一個母親與人談論兒女一樣。他夜間做夢,就夢到有二十只小雞旋繞腳邊吱吱地叫。雞卵后來當真積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雞。小雞從薄薄的蛋殼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黃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會明歡喜到快成瘋子。白天有太陽,他就把小雞雛同母雞從木箱中倒出來,盡這母子在帳篷附近玩,自己卻赤了膊子咬著煙管看雞玩,或者舉起斧頭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進村里去,他把這籠雞也帶去,給原來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親家。從舊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動人的稱贊后,他就非常榮耀驕傲還極謙虛地說:“這完全是雞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樣子,為了這一群雞雛發育的方便,會明已漸漸地傾向于“非戰主義”了。(從喂雞的成就中獲得滿足,體現會明內心的充盈。這與上文形成鮮明的對比:打仗使人空虛,養雞使人充盈——文章“和平”的主題立顯。)(7)后來,和議的局勢成熟,照例約好各把軍隊撤退。隊伍撤回原防時,會明的財產多了一個木箱,一個雞的家庭。無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時無從希望。但他喂雞,很細心地料理它們,他是很幸福的。六月來了,這一連人沒有一個腐爛,會明望著這些人微笑時,那微笑的意義,是沒有一個人明白的。(“微笑的意義”意蘊豐富:一是這個六月沒有士兵因戰事而傷亡、腐爛,會明對此感到欣慰。二是在喂雞的行為中,會明體驗到幸福感。三是從熱衷于戰爭轉變到“非戰主義”,會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樂。四是心靈世界由單一走向豐富,會明的生命變得更加立體。)(有刪改)1.第④段中會明為什么逢人就問何時開火?請簡要概括。(6分)①戰爭讓他重溫三十三連的榮耀,體現他作為一名士兵的價值。②戰事如果拖到六月,死傷士兵的腐爛會讓他不忍直視。③打了,無論勝敗,對他而言都是一種解決。2.文中兩處畫線句分別表現了會明什么樣的精神狀態?請簡要分析。(4分)(1)第一處,向別人吹噓過去的榮耀,滿足虛榮心,體現內心的空虛。(2)第二處,從喂雞的成就中獲得滿足,體現內心的充盈。3.文中多處寫到“插軍旗”,請說明這個細節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①這個細節貫穿全篇,前后呼應,體現小說的整體性。②會明對插軍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種反差的藝術效果。4.請探究小說結尾“微笑的意義”的意蘊。(6分)①這個六月沒有士兵因戰事而傷亡、腐爛,會明對此感到欣慰。②在喂雞的行為中,會明體驗到幸福感。③從熱衷于戰爭轉變到“非戰主義”,會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樂。④心靈世界由單一走向豐富,會明的生命變得更加立體。2.側面刻畫主要人物侯銀匠汪曾祺(1)侯銀匠店特別處是附帶出租花轎。銀匠店出租花轎,不知是什么道理。(侯銀匠店出租花轎沒有道理,但一定要有花轎——為下文寫侯菊要花轎,改裝花轎,出租花轎提供依據。)(2)侯銀匠中年喪妻,身邊只有一個女兒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還只知道抓子兒、踢毽子的時候,她已經把家務全撐了起來。開門掃地、撣土抹桌、燒茶煮飯、漿洗縫補,事事都做得很精到。(此段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從父女相依為命著眼,為下文選女婿,打陪嫁首飾,在女兒出嫁后父親孤獨生活這些情節提供依據。二是從突出侯菊的精細能干著眼,為寫侯菊改裝花轎,出租花轎,成為當家媳婦等情節提供依據。)(3)一家有女百家求,頭幾年就不斷有媒人來給侯菊提親。侯銀匠千挑萬選,看定了開糧行陸家的老三。侯銀匠問菊子的意見。菊子說:“爹作主!”侯銀匠拿出一張小照片,讓菊子看,菊子噗嗤一聲笑了。“笑什么?”——“這個人我認得!”從菊子的神態上,銀匠知道女兒是中意的。(知女莫如父——照應第二段父女相依為命的內容,正因為相依為命,所以了解女兒。)(4)定親后,陸家不斷派媒人來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點不耐煩:“總得給人家一點時間準備準備。”(5)侯銀匠順著女兒的意思,搜羅了點金子打了一對耳墜、一條金鏈子、一個戒指。侯菊說:“不是我稀罕金東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飾戴不完。我嫁過去,有個人來客往的,戴兩件金的,也顯得不過于寒磣。”侯銀匠知道這也是給當爹的做臉,于是加工細做,心里有點甜,又有點苦。(甜:一是因為女兒終于長大成人了。二是嫁了個好人家(女兒有了個好歸宿)。三是可以為自己女兒打首飾了。苦:一是女兒出嫁后自己會很孤獨。二是女兒出嫁也只能給這點首飾。)(6)爹問菊子還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轎,說:“我要這頂花轎。”(7)“這是頂舊花轎,你要它干什么?”(8)“我看了看,骨架都還是好的,我會把它變成一頂新的!”(9)侯菊動手改裝花轎,買了大紅緞子、各色絲絨,飛針走線,一天忙到晚。她又請爹打了兩串小銀鈴,作為飄帶的墜腳。轎子一動,銀鈴碎響。轎子完工,很多人都來看。(10)轉過年來,春暖花開,侯菊就坐了這頂親手制的花轎出門。臨上轎時,菊子說了聲:“爹!您多保重。”鞭炮一響,老銀匠的眼淚就下來了。(女兒可是父親上輩子的小情人呀,女兒嫁給別的男人,作為“情人的父親”怎能不流淚,其中的悲傷有誰知?)(11)花轎沒有再抬回來,侯菊把轎子留下了。(12)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錢。侯菊有什么呢?她有這頂花轎。全城的花轎,都不如侯菊的花轎鮮亮,接親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這樣她每月都有進項。她把錢放在抽屜里,對丈夫說:“以后你要買書訂雜志,要用錢,就從這抽屜里拿。”(寫侯菊賢惠,就是寫侯銀匠賢達,此為側面烘托,小說家筆法也。)(13)陸家一天三頓飯都歸侯菊管。陸家人多,眾口難調。老大愛吃硬飯,老二愛吃爛飯,公公婆婆愛吃燜飯。侯菊竟能在一口鍋里煮出三樣飯。(寫侯菊能干,就是寫侯銀匠能干,此為側面烘托,小說家筆法也。)(14)公公婆婆都喜歡三兒媳婦。婆婆把米柜的鑰匙交給了她,公公連糧行賬簿都交給了她。她實際上成了陸家的當家媳婦。她才十七歲。(寫侯菊當家,就是寫侯銀匠當家,此為側面烘托,小說家筆法也。)(15)侯銀匠有時以為女兒還在身邊。他的燈盞里油快干了,就大聲喊:“菊子!給我拿點油來!”及至無人應聲,才一個人笑了:“老了!糊涂了!”(深沉的思念,難言的孤獨,自我安慰。)(16)女兒有時提了兩瓶酒回來看他,椅子還沒有坐熱就匆匆忙忙走了,陸家一刻也離不開她。(17)侯銀匠不會打牌,也不會下棋,他能喝一點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兩塊茶干,二兩酒,就夠他消磨一晚上。侯銀匠忽然想起兩句唐詩,那是他鏨在銀簪子上的。想起這兩句詩,有點文不對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怎么就文不對題了?此為小說家筆法也。“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表達的是詩人張繼對故鄉的思念,侯菊難道不是侯銀匠的精神故鄉?)(有刪改)1.小說第二段(“侯銀匠中年喪妻……很精到”),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么作用?請具體說明。(4分)①從父女相依為命著眼,為下文選女婿,打陪嫁首飾,在女兒出嫁后父親孤獨生活這些情節提供依據。②從突出侯菊的精細能干著眼,為寫侯菊改裝花轎,出租花轎,成為當家媳婦等情節提供依據。2.文中畫線的兩處,分別表現了侯銀匠什么樣的情感?(4分)①甜:因為女兒終于長大成人了;嫁了個好人家(女兒有了個好歸宿);可以為自己女兒打首飾了。苦:女兒出嫁后自己會很孤獨;女兒出嫁也只能給這點首飾。②深沉的思念,難言的孤獨,自我安慰。3.小說中的花轎與刻畫侯菊的形象有密切關系,請簡要分析。(6分)①要花轎早有打算。②改裝花轎心靈手巧。③出租花轎善于經營,賢惠體貼。4.小說題為“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多,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6分)①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侯家父女相依為命,侯菊繼承了父親的精細、勤勞等品質,寫侯菊就是表現侯銀匠。②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女兒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寫此時此刻的情景,重點突出,可以避免平鋪直敘。③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寫侯菊,間接烘托出侯銀匠的人生況味。④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作者實寫侯菊,暗寫侯銀匠,更有情趣。⑤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更多描寫女兒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關系中深刻表現中國傳統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長。二、間接寫人1.借植物寫人晚飯花汪曾祺(1)在油坊堆棧和夏家之間,是王玉英的家。(介紹本文主要人物王玉英的家:散發著油膩的市井氣息:暗示人物悲劇命運。)(2)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親在縣政府當錄事,每天一早便提著一個藍布筆袋,一個銅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學。王玉英整天一個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門道里做針線。(介紹王玉英的家境——人口稀少,生活落寞,為下文王玉英嫁給錢老五做鋪墊。)(3)王玉英家進門有一個狹長的門道。三面是墻:一面是油坊堆棧的墻,一面是夏家的墻,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墻。南墻盡頭有一個小房門,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從外面是看不見她家的房屋的。這是一個長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進太陽。夏天很涼快,上面是高高的藍天,正面的山墻腳下密密地長了一排晚飯花。王玉英就坐在這個狹長的天井里,坐在晚飯花前面做針線。(承接第一段,具體寫王玉英家的環境特征:狹長閉塞,到處是墻。)(4)李小龍每天放學,都經過王玉英家的門外。他都看見王玉英(他看了陳家的石榴,又看了“雙窨(yìn)香油,照莊發客”,還會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飯花開得很旺盛,它們使勁地往外開,發瘋一樣,喊叫著,把自己開在傍晚的空氣里。濃綠的,多得不得了的綠葉子;殷紅的,胭脂一樣的,多得不得了的紅花;非常熱鬧,但又很凄清。沒有一點聲音,在濃綠濃綠的葉子和亂亂紛紛的紅花之前,坐著一個王玉英。(畫線句子表達給力:一是對比:以“綠葉”“紅花”的對比,表現晚飯花的鮮艷明麗;以“熱鬧”“凄清”對比,表現晚飯花無人欣賞的落寞。二是襯托:以恣意開放而又無人欣賞的晚飯花烘托王玉英內心向往著自由卻只能留守家中的孤獨憂傷的形象。三是比擬:用“使勁”“發瘋”等詞語,賦予晚飯花人的情態,表現晚飯花旺盛、蓬勃的生命力。)(5)這是李小龍的黃昏。要是沒有王玉英,黃昏就不成其為黃昏了。(黃昏應是大家的黃昏,作者說是李小龍的黃昏,因為李小龍在黃昏時分可以看到意中人王玉英,這是他一天中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光。)(6)李小龍很喜歡看王玉英,因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長得很黑,但是兩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個很好看的身子。(通過次要人物李小龍的眼,寫王玉英的外形:美麗。)(7)紅花、綠葉、黑黑的臉、明亮的眼睛、白的牙,這是李小龍天天看的一張畫。(8)王玉英一邊做針線,一邊等著她的父親。她已經燜好飯了,等父親一進門就好炒菜。(9)王玉英已經許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錢老五。大家都叫他錢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錢老五,有輕視之意。老人們說他“不學好”。人很聰明,會畫兩筆畫,也能刻刻圖章,但做事沒有長性。教兩天小學,又到報館里當兩天記者。他手頭并不寬裕,卻打扮得像個闊少爺,穿著細毛料子的衣裳,梳著油光光的分頭,還戴了一副金絲眼鏡。他交了許多“三朋四友”,風流浪蕩,不務正業。都傳說他和一個寡婦相好,有時就住在那個寡婦家里,還花寡婦的錢。(介紹本文的另一次要人物錢老五:無錢、無業、無品。美麗的王玉英竟然許給了錢老五,這是什么人生道理?)(10)這些事也傳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連李小龍也都聽說了嘛,王玉英還能不知道?不過王玉英倒不怎么難過,她有點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過去,他就會改好的。她看見過錢老五,她很喜歡他的人才。(王玉英竟然愿意嫁給錢老五,這又是什么人生道理?)(11)錢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邊。他成天不在家,門老是鎖著。(12)李小龍知道錢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學每天經過。他有時扒在門縫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間房,一個小院子,有幾棵樹。(13)王玉英也知道錢老五的住處。她路過時,看看兩邊沒有人,也曾經扒在門縫上往里看過。(以上三段寫李小龍、王玉英都看錢老五的家,都沒看到什么:暗喻人生就是一場空。)(14)有一天,一頂花轎把王玉英抬走了。(15)從此,這條巷子里就看不見王玉英了。(16)晚飯花還在開著。(物是人非,讓人情何以堪!)(17)李小龍放學回家,路過臭河邊,看見王玉英在錢老五家門前的河邊淘米。只看見一個背影。她頭上戴著紅花。(18)李小龍覺得王玉英不該出嫁,不該嫁給錢老五。他很氣憤。(19)這世界上再也沒有原來的王玉英了。(在李小龍看來,嫁給了浪蕩子錢老五之后的王玉英曾經恬靜美好的形象不復存在,流露出內心的失望與惋惜之情。)(選自《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注:晚飯花即野茉莉。因其黃昏時開花,晚飯前后開得最為熱鬧。故又名晚飯花。處處有之,極易繁衍。1.王玉英是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4分)王玉英是一個恬靜美麗、勤勞質樸、向往自由美好生活但又只能聽天由命的普通人家的普通姑娘。2.請簡要分析第四段畫線句的藝術手法及其表達作用。(6分)①對比:以“綠葉”“紅花”的對比,表現晚飯花的鮮艷明麗;以“熱鬧”“凄清”對比,表現晚飯花無人欣賞的落寞。②襯托:以恣意開放而又無人欣賞的晚飯花烘托王玉英內心向往著自由卻只能留守家中的孤獨憂傷的形象。③比擬:用“使勁”“發瘋”等詞語,賦予晚飯花人的情態,表現晚飯花旺盛、蓬勃的生命力。3.請簡要說明第五段、最后一段兩個畫線句在文中的含意。(4分)(1)這是李小龍的黃昏。李小龍在黃昏時分可以看到意中人王玉英,這是他一天中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光。(2)這世界上再也沒有原來的王玉英了。在李小龍看來,嫁給了浪蕩子錢老五之后的王玉英曾經恬靜美好的形象不復存在,流露出內心的失望與惋惜之情。4.請結合文本內容,探究作者在這個故事中所寄寓的豐富情感。(6分)(1)王玉英最終走出了那個家和小巷,但仍然改變不了她孤獨卑微的命運,寄寓了作者對鄉下女子無法擺脫悲涼命運的同情。(2)李小龍對王玉英有著隱隱的愛慕相思之情,最終卻落得一場空,寄寓了作者對質樸純潔而又美好感情的贊美,對這種感情不能善終的嘆惋、遺憾。(3)李小龍不敢勇敢表達、王玉英甘愿接受命運擺布,體現了傳統觀念深入人心與根深蒂固,文章以小見大,反映了作者對傳統觀念的反思和不滿。2.借器物寫人孤

石聶鑫森(1)汽笛響起來的時候,朱慶已經把刨床開動了。刨刀緩緩地在又寬又長的鋼板上行進,犁出一卷卷薄薄的鋼屑,星星點點的暗紅色火花寂寞地開了又謝,謝了又開。把整個鋼板的平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十分鐘,在這段時間里,他可以去喝茶、看報、找人聊天。(交代小說主人公朱慶的身份——刨工。)(2)偌大的一個車間,只安裝著幾臺大型刨床,他的師傅黃子正就站在不遠處,雙眼瞪著刨刀。幾十年就是這樣一個生命形態。其余的人,或捧著一張過時的報紙,或呆望著屋頂白天也亮著的日光燈,儼然一群泥塑。(介紹次要人物黃子正等人是“死人”,沒有生命溫度,與泥塑無異。這是朱慶生活的社會環境。)(3)朱慶覺得很岑寂,很孤獨。(由上可知,冰冷的人際關系是朱慶孤獨的現實原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4)這種感覺并不是他進了工廠后才有的。(5)他一生下地,就被丟在外婆家。爸爸媽媽長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礦,只有春節才風塵仆仆趕回來,住上十幾天。他孤寂的心剛剛盈滿暖意,爸爸媽媽又走了。(6)他自小就不愛多說話,也許是由于說話的機會太少。外婆不會唱民謠,不會講故事,只是在吃飯時不停地說:“你吃飽了沒有?再吃一碗吧。”后來,高中畢業了,沒有考上大學,他到工廠當了一名刨工。(以上三段插敘朱慶孤獨的歷史原因。)(7)朱慶轉過身子,望著窗外。(8)窗外有一塊小小的園地,正中立著一坨一米來高的山石,上面覆蓋著一層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圍簇著草葉,很像一幅立體的圖畫。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巒,想到碧林深處的樓臺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帶點野味的歌謠,想到轟然直下的瀑布。他覺得這孤石是活生生的,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像李白所說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孤石,成為朱慶的精神伴侶就成為一種必然。)(9)他決定找幾個伙伴來,把它抬回去,立在車間外,這樣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10)他給山石澆水、植苔,在山石周圍培置小草,拾來斷磚圍出一塊園地。山石上漸漸地生出紫褐的苔斑,石縫里冒出小小的草葉。(11)師傅看見他弄得工裝上滿是泥水,目光里閃出許多的迷茫,嘆了口氣,說:“到底是個孩子。”(師傅黃子正只是經師,而不是人師,根本不關心朱慶的情感需求。)(12)在刨刀運行的那四十分鐘里,朱慶再不感到難熬了,他可以和山石無聲地對話。他把這件事寫在信上,寄給遠方的爸爸媽媽,他想他們一定能夠理解這一份寂寞和孤獨。(13)好容易盼來了一封信,信上說那是沙積石,屬于軟石的范疇。然后又叮囑他不要玩物喪志,要好好工作,聽領導的話……(朱慶的父母與師傅黃子正一樣,眼里只有工作,沒有朱慶這個人,也不關心朱慶的情感需求。)(14)朱慶讀信時的那種失望,沉得像鉛塊,壓得他的胸口格外難受。他們一輩子找礦,和各種各樣的石頭打交道,一切都變得司空見慣,他們無法想像兒子的這一發現所帶來的驚喜。唉,人總是容易變成一種職業的符號。(15)有一天,山石突然消失了!(此為文章的“轉”,情節發生突轉,是為了更好地表現主題。)(16)師傅對他說:“廠長說這塊石頭很好看,就叫人搬到廠部會議室去了。”(17)朱慶跳起來,惡狠狠地說:“那是我的石頭!”(18)師傅拍拍他的肩,說:“你真不懂事。”(19)他溜到廠部大樓,一口氣躥上五樓,找到那間大會議室。鏤花木架子上,擱著一個淺紅的紫砂盆,盆子里立著他的孤零零的山石,可憐巴巴的樣子。他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淚水。(20)下樓的時候,他碰到了西裝革履滿面矜色的廠長。(21)他突然大聲說:“你偷了我的石頭!”(22)廠長還沒有回過神來,他已經咚咚地走遠了。(23)刨刀不知撞到什么硬處,“咔啦”一聲脆響,刀子斷了。他聽見師傅在吼:“朱慶,你的魂丟了?”(石頭就是朱慶的魂呀,師傅黃子正可曾明白?)(24)是的,他的魂丟了。(25)第二天,他向廠部遞交了一份辭職報告。(有刪改)1.小說中畫線部分描寫了主人公眼中的山石,請分析其表現特色。(4分)運用比喻、排比、聯想(或心理描寫),描繪山石形態,形象地表達對山石的喜愛之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分析表現特色題答題思路: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有什么效果。表現特色,又叫藝術特色,表達技巧,主要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語言特色、結構技巧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五種;表現手法:對比、襯托(正襯和反襯)、用典、象征(托物言志)、聯想、想象、欲揚先抑、賦比興等。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等七種,常考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擬人、借代和夸張。語言特色:長句和短句結合,整句和散句并用,運用疊音詞,音韻鏗鏘。結構方式:總領全文,為下文做鋪墊,為下文埋伏筆,承上啟下,呼應前文,卒章顯志,畫龍點睛等。2.師傅黃子正說的“你真不懂事”一句話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4分)①凸顯兩代人在觀點和處理問題方式上的矛盾關系;②為下文寫朱慶找廠長理論和辭職作鋪墊。作用題:從內容、形式(結構)、思想情感三個方面作答。內容:這句話或這個故事本身寫了什么。形式(結構):要聯系上下文,找出與上下文內容的關系:鋪墊,埋下伏筆,照應,承上啟下,為下文提供依據,因果等。3.小說中的朱慶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作簡要分析。(6分)①熱愛生活,勇于改變現狀。②沉默寡言,內心情感豐富。③孤獨寂寞,渴望得到理解與關愛。④果敢而執拗,堅守自己的精神領地。形象(物象、景象、人物形象)題:由外而內,即從物的外在表現到內在特點,景色的形狀、大小、顏色、生命樣態到內質,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到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質,直至命運等。4.本文題為“孤石”,請探究“孤石”在表現主題方面的作用。(6分)①以物喻人,借“孤石”形象地表現主人公的生存狀態,寄寓作者對朱慶們生存境遇的關注。②小中見大,借助主人公的人生經歷提出青年成長過程中被社會普遍忽視的情感需求問題。③針砭積弊,通過主人公的遭遇揭示社會在價值判斷上存在的錯位現象。④引發思考,通過對不同層面人們不同處事方式的敘寫,表現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隔膜。探究題:要分層答題:由現象到本質,由物質到精神(情感、心靈、價值),由個體到群體,由特殊到一般(普遍),由物到人(人的生命狀態,精神、情感、心理狀態),由文學到文化,層層遞進。3.借什物寫人鳳凰眼田雙伶(1)茶人老陸,經營茶葉多年。他不像別的茶商忙著談生意,而是每天端著紫砂壺,樂呵呵地和人品茶對弈,頗具陸羽遺風。(交代小說主人公老陸的茶商身份和品性:淡定平和。)(2)可是做生意畢竟不是品茶。這不,命運偏偏給了他一個大玩笑。老陸的倉庫里囤積了一百多噸的普洱茶。說是囤積,其實是陰錯陽差留下的。原來,他通過茶城右鄰老江的介紹,一時沖動,用本來準備買房子的錢從一家破產的茶廠買了整個倉庫的陳茶。(交代普洱茶的來歷,為敘寫后文的“艱難”“發了財”等情節蓄勢。)(3)就是那次買茶的沖動,讓他這幾年的日子艱難起來。他的店里綠茶、花茶銷路都不錯,普洱卻無人問津,他只好用賣綠茶的錢養虧損的普洱。老江眼瞅著老陸的生意冷清,心里慚愧得很,見著老陸就自責,而老陸卻沖他擺手,連聲贊嘆杯里泡的鳳凰沱:你看看,色澤褐紅湯色明亮,你嘗嘗,香氣馥郁回味尤甘,好茶啊。別愁,總會有懂茶的人來的。(用老江的慚愧側襯老陸的品格:待人寬厚。)(4)一天,在茶城閑轉悠了半天的那個人進了他的茶店。那人說是臺灣來的,用濃重的閩南口音和老陸聊普洱經,又品了幾種陳年的普洱。臨走時,老陸連賣帶送地給了他兩塊印有“1975”的鳳凰沱茶。(承接第三段最后一句話,終于有人要懂得囤積在那里的普洱茶了。)(5)過了沒幾天,老陸接到一個電話,那個買鳳凰沱的臺灣人說,你那里還有多少這種茶?老陸笑著說,幾十噸呢,夠你要的。第二天那人就簽單訂貨,而且還拉起了長線。(6)誰也沒想到普洱開始熱銷,價格扶搖直上,老陸專銷普洱茶自然占了風頭。茶城的人都知道老陸發了財,但不見暴發的樣子,他背個包跑到山里的茶場,對著滿目的青綠,悠哉地曬太陽或是擺兵布壘和人下棋去了。(再次突出老陸的品性:淡定平和——虧本不急,盈利不躁。)(7)春末的一天,忽然有人來茶城搜集鳳凰沱茶。那人看來是個行家,說,看這種茶主要是看包裝上鳳凰的眼睛,雙眼皮的是上品。幾家茶商忙回去翻倉庫,倒是找出了幾摞。老陸在一旁聽了,也回到倉庫把那些存貨翻出,確實挑出不少雙眼皮的鳳凰沱,他看看茶餅上的紅鳳凰,撕開看看內飛的紙質和字體,又掰了塊碎茶,放到杯里泡了,仔細啜飲。末了,他隨手將茶餅扔到了茶垛上。(點題:鳳凰眼原來是傳說中的上品普洱茶。)(8)雙眼皮的鳳凰沱茶一時成為珍品,價格猛漲,可這種茶全茶城只有老陸的庫存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