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熱點強化練八 中外政府關注民生、社會優撫的舉措_第1頁
47熱點強化練八 中外政府關注民生、社會優撫的舉措_第2頁
47熱點強化練八 中外政府關注民生、社會優撫的舉措_第3頁
47熱點強化練八 中外政府關注民生、社會優撫的舉措_第4頁
47熱點強化練八 中外政府關注民生、社會優撫的舉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2第十單元

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外政府關注民生、社會優撫的舉措熱點強化練八1.(2018·南昌一模)唐在隋的基礎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禮部的下面又特設了“采風使”一職,主要的任務是到民間去采集民歌民謠,以觀地方吏治與民風。這反映了唐朝A.禮部執掌官員監察

B.政府關注民情民意C.文化建設得到加強

D.儒學地位更加突出一、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主要的任務是到民間去采集民歌民謠,以觀地方吏治與民風”,說明唐朝在不斷完善政治制度的同時,注重了解民情民意,故答案為B項。2.(2018·廣東七校聯合體聯考)明清時期有一類土地被稱之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諸多名目:如義田是為贍濟本宗族中貧而不能自業者,學田作為鼓勵教育族內子弟的費用。明清兩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規定以保障宗族對這類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沒盜賣族田。對上述現象解讀最準確的是A.族田屬于國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盜賣族田B.族田的存在加劇了明清時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會的進步C.義田的存在說明宗族組織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對底層貧困民眾的救助義務D.族田收取地租體現了租佃經營的方式,由于租佃經營在江南地區比較普遍

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區存在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依據材料可知“族田”屬于宗族所有,故A項錯誤;從其地租用途和土地歸屬看,族田的存在有利于抑制明清時期的土地兼并,故B項錯誤;“義田是為贍濟本宗族中貧而不能自業者”,可見義田的存在說明宗族組織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對底層貧困民眾的救助義務,故C項正確;從材料無法推斷“族田”的存在范圍,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3.(2019·湖北穩派教育聯考,28)史學界一般認為,孫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義這個綱領表明資產階級開始關注農民的土地問題,關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國由貧弱到富強的辦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張依然帶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為A.基本上不變更土地所有性質

B.根本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C.注重政黨建設忽視民生問題

D.缺乏實現國富民強的具體舉措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中“三民主義這個綱領表明資產階級開始關注農民的土地問題”但沒有讓土地的所有權發生根本的改變,所以農民擁有土地就成為一句空話,故A項正確。4.(2018·益陽一模)1942年2月14日,蔣介石在致羅斯福感謝美國對華貸款5億美元的電文中說:“此次借款,除為軍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將用以加強我國之經濟機構,收回法幣,緊縮通貨,平定物價,保持戰時生活水準及增加生產。”這表明當時的蔣介石國民政府A.出賣國家利益鞏固統治B.依賴美國進行抗日C.既抗日又關注經濟民生D.消極抗日貪婪斂財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題干中“此次借款,除為軍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將用以加強我國之經濟機構,收回法幣,緊縮通貨,平定物價,保持戰時生活水準及增加生產”說明蔣介石國民政府既抗日又關注經濟民生,故C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5.(2018·懷化期末)從1960年開始,國家對糧食實行超購加價和獎勵辦法,全國糧食平均加價5%。1961年提高收購價格,提價幅度為糧食20%,油料13%,生豬26%,禽蛋37%。同年4月還決定對棉花、油料等主要經濟作物實行獎勵政策,并把農副產品劃為三類,實行不同的收購價格。這表明我國A.著手大力調整國民經濟B.深入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C.統購統銷政策成效顯著D.加速推進農業合作化運動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沒有反映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內容,故B項錯誤;統購統銷政策是一項控制糧食資源的計劃經濟政策,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農產品自由市場,與材料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國家對農副產品方面的調控,沒有反映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內容,故D項錯誤。6.(2018·威海模擬)1962年,七千人大會在北京召開。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經濟發展措施,包括:壓縮基本建設規模,降低工業發展速度,精簡職工人數,壓縮教育事業規模等。這些措施A.確立了“八字方針”

B.清除了“左”傾錯誤C.反思了“三面紅旗”

D.阻礙了城市化進程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是1960年實行的,故A項錯誤;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也是“左”傾錯誤的產物,“清除”說法錯誤,故B項錯誤;因為“左”傾錯誤思想指導下的“三面紅旗”造成了1959~1961年三年嚴重的經濟困難,1962年的七千人會議是對“三面紅旗”的反思,故C項正確;題目中并未提到城市化的問題,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7.(2019·壽光模擬)有專家指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沒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實行家庭作業、統分結合、雙層經營,既發揮了集體統一經營的優越性,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該專家意在強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A.屬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延續B.是土地私有制的變型C.符合當時中國農村的實際D.推動農業生產的巨變√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這種責任制克服過去人民公社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弊端,使農民有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又保留了公有制,與材料中“既發揮了集體統一經營的優越性,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相符,故C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8.(2018·濱州期末)1960年,中共中央發出《農業十二條》,肯定了農村集市在活躍新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1961年,中共中央發出《農業六十條》等指示,允許和鼓勵社員種自留地和發展家庭副業。這些決策出臺的主要目的是A.改變農村所有制結構

B.轉移農村的剩余勞動力C.深入推進“大躍進”運動 D.扭轉當時農村經濟形勢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958年,由于我國經濟工作中的嚴重“左”傾錯誤,導致1959~1961年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1960年冬,我國開始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國民經濟轉入調整軌道,當時在農村實施《農業十二條》和《農業六十條》目的就是為了調整農村經濟,扭轉當時農村經濟形勢,故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9.(2018·荊州一模)閱讀下表: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變動表。影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變動的主要因素是A.身份戶口和戶籍管理B.糧食收購價格和農資價格C.國家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D.城鄉居民社會流動程度√1234567891011121314年份城鄉比(以農村為1)19573.48∶119792.50∶119841.71∶119902.02∶119942.60∶1解析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農民收入顯著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城市居民收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再次拉大,故C項正確。10.(2018·贛州期末)列寧《論糧食稅》指出,糧食稅“是從極度貧困、經濟破壞和戰爭迫使我們所實行的特殊的‘戰時共產主義’向正常的社會主義的產品交換過渡的一種形式”。這一論述表明,糧食稅的實施A.促使農業實現了向社會主義過渡B.有利于通過市場積累工業化資金C.揭開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D.鞏固了工農聯盟,活躍了商品市場√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特殊的‘戰時共產主義’向正常的社會主義的產品交換過渡”,并沒有實現農業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故A項錯誤;材料針對糧食稅推動農業發展,有利于通過市場積累工業化資金與材料無關,故B項錯誤;新經濟政策并不意味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故C項錯誤;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調動了廣大工農群眾的生產積極性,鞏固了工農聯盟,利用商品貨幣關系活躍了商品市場,從而加速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故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1.(2018·濰坊一模)當代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學者、企業家、政治家意識到,兩極分化的結果是市場購買力嚴重不足,這不僅是社會公平問題,而且還是經濟問題,當消費者無錢消費時,商業企業也就失去了獲利的機會。為此,這些國家A.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B.開創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模式C.完善社會福利制度

D.發展知識經濟增加社會財富√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兩極分化容易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為了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福利國家制度,完善了社會保障,緩解了兩極分化所帶來的社會危機,故C正確。12.美國總統里根在1981年頒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則審核現行管制企業的規章,撤銷和放寬了60多項管制條例。此后,聯邦政府將原先負責的食品券和撫養未成年子女家庭補助等40多項補助項目交給州和地方政府承擔,減輕社會保障責任。這表明美國聯邦政府A.減少國家干預,減輕政府負擔B.放松經濟管制,恢復自由放任C.放棄社保責任,縮減福利規模D.擴大政府職能,轉移福利開支√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里根政府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使美國經濟復蘇,故A項正確;20世紀80年代美國仍然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故B項錯誤;“減輕社會保障責任”并不是“放棄社保責任”,故C項錯誤;材料表明縮小政府職能,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選擇題13.(2018·晉中5月備考質量監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除西周禮制影響外,漢代朝野格外踐行“長幼有序、事親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漢朝規定:60歲以上者,免除賦稅;70歲以上的老人“雖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規定“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獨園”到了宋代發展出多種官辦養老機構。明洪武十三年下詔:“文武官年六十者聽致仕(告老還鄉),給以全俸誥敕。”六十歲退休遂成官場慣例。——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發源于德國。德國俾斯麥時期,分別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頒布了疾病、工傷、老齡和傷殘三項法案,建立了三項保險制度。這一立法頒布后,很快被其他國家紛紛效仿。西方各國的養老保險,既有政府強制實行的基本養老保險,也有企業實施的保險,以及個人自愿參加的商業保險。1935年,美國通過了《社會保險法》,養老保險覆蓋了95%的工薪階層。英國在二戰后實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國居民個人一生中都要與保障制度發生或多或少的聯系,國家強制所有在畢業離校年齡和退休年齡之間的公民參加養老保險。——摘編自趙書博《西方國家養老保險制度研究及借鑒》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三下圖為1998~2007年中國城鎮企業職工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1234567891011121314(1)根據材料一,概括我國漢至明朝養老政策的特點。答案特點: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漢朝從經濟和法律方面優待老人;唐朝以法律明確養老義務;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擔一定的養老職責;明代制定官員60歲退休的政策。1234567891011121314(2)比較材料一、二,概括西方養老制度的新發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方養老制度出現的背景。答案新發展:用法律的形式頒布;覆蓋面比較寬廣;形式多樣;帶有一定的強制性;社會保障功能凸顯。背景:資產階級代議制度的確立并逐步完善;工業革命的進行;保護勞工權益的社會思潮的出現;國家政府的推動。(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養老制度的社會價值。答案價值: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4.(2018·廣州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羅斯福上任不久,便親自制訂新計劃,以保全人力和自然資源。1933年4月,羅斯福政府一方面將大批“流浪的孩子”和城市失業青年投入有報酬的勞動中以養家糊口;另一方面致力于自然資源保護。之后撥款3億元,雇用了領取救濟家庭的青年25萬人,在大約1500個營地勞動……1935年5月6日,羅斯福以總統行政命令的方式成立了工程振興局,該局進行了極為廣泛的活動,普遍吸收失業者,其任務就是將救濟名冊上無力工作的人交各州直接救濟,而其余可以就業的人就由聯邦給予工作。從1935年到1941年,工程振興局主辦過25萬個工程項目,不僅為體力勞動者提供了就業機會,而且還為成千上萬的失業藝術家和作家提供了幫助。——摘編自萬雪梅《羅斯福新政如何解決失業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1978年、1979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達到5.3%和5.4%。1979年,城鎮積累的待業人員總數有1500萬,達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待業人數的最高峰。……1980年12月25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