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復習課件_第1頁
冀教版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復習課件_第2頁
冀教版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復習課件_第3頁
冀教版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復習課件_第4頁
冀教版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下冊

品德與社會總復習

背一背,比一比,看誰的記性好!五年級下冊

品德與社會總復習

背一背,比一比,看誰的記第一單元知識要點一、填空:1、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有高聳入云的(山脈),雄偉壯麗的(高原),一望無際的(平原),群山環抱的(盆地),還有起伏和緩的(丘陵),各種地形齊全,為我國(農、林、牧、副、漁)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2、中國地形國上標有不同的顏色。西南部(粉紅色)地區,海拔大約是(2000~3000米);中部和北部的(黃色)地區,海拔大約是(1000~2000米);東部(綠色)地區,海拔大約是(1000米以下)。3、在我國,山地占全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與山地相比,我國的平原較少,只占全國總面積的(12%)。我國人口多,山地多,平原少,耕地十分有限。所以,我們要特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4、(1991年6月2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5、四大盆地是指(塔里木盆地、準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1991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2%三分之一土黃色綠色1000~2000米1000米以下粉紅色2000~3000米農、林、丘陵盆地山脈高原平原牧、副、漁、第一單元知識要點塔里木盆地、準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7、三大平原()。8、我國云南南部有一個神奇的地方(),是個美麗的(

熱帶植物王國),還有()的美稱,藥用植物有500多種,還是我國第二大(),也是聞名全國的()故鄉。9、(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號稱(),(天高地寒)是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這里(涼爽

)。10、(糌粑

)是藏族人民喜歡的主食。11、東北地區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被稱為我國的(森林寶庫)。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

西雙版納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橡膠生產基地熱帶植物王國藥材之鄉

冬季嚴寒普洱茶青藏高原天高地寒夏季涼爽糌粑森林寶庫世界屋脊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12、保護動植物的感人事跡:黑龍江畔的女大學生(徐秀娟),畢業后立志回家養鶴,后來,為了救一只陷在泥潭里的丹頂鶴,她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人們把她奉為(丹頂鶴的保護天使)。13、丹頂鶴屬于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14、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不會蓋房子,“穴居野處,構木為巢”。傳說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教給人們(伐木構材,筑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

)。15、任何一項發明,都不會是(

一兩個人)的功勞。它凝聚著中華民族許多代人的(聰明才智)。16、現在很多牧區都建立了(定居點

),有(商店)、(學校

)和(

醫療站

),老人和孩子得到了很大的照顧。17、(船

)除了做運輸工具外,也是會走的房子。徐秀娟

丹頂鶴的保護天使

一級保護動物

伐木構材,筑作宮室,上棟下宇,

以避風雨

一兩個人

定居點

聰明才智

商店

學校

醫療站

12、保護動植物的感人事跡:黑龍江畔的女大學生(徐秀娟)18、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

)是北京的一大特色,連外國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覽(四合院

),叫做(

胡同游)。四合院的房子很獨特,(

房房相連

),(

院院相通 ),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藝術的集中體現。19、我國秦嶺以北黃河中下游的山西、陜西、甘肅,等省區境內,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黃土分布區,被稱作(黃土高原

)。20、不同地域的民居都有各自的特點,它們與當地的(

氣候

)、(

地理條件

)、(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有著密切的聯系。21、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利用黃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點,挖(

窯洞

)居住,窯洞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涼)。22、(延安

)是中國革命的圣地。23、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交通工具的發展突飛猛進,北方主要依靠(),很少水運;南方不僅有(),(船

)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長江下游河網密布,以船代步,獨具“水鄉”特色。

四合院

黃土高原

四合院

胡同游

房房相連

院院相通

氣候

地理條件

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直立不易坍塌

窯洞

省工省料

冬暖夏涼

延安鐵路和公路鐵路和公路船18、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的一大特色,連外國游客25、我國南方地區(湖泊眾多),河流(縱橫交錯),(船)作為交通運輸工具作用可大了。26、船的不斷改進和完善,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我國的(造船技術),在世界上曾一度領先。27、我國城市自行車總數高達7400萬輛,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觀)。28、中國歷來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的說法。29、北方人愛吃(面食),南方人愛吃(米飯)。30、云南的風味食品(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31、(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是說我們在品嘗美味佳肴時不要忘了農民伯伯種地的辛苦,要節約每一粒糧食。(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難),是說我們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多人辛苦勞動換來的,我們要愛惜。32、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教會了人們(、繅絲、織帛)的本領。33、(服飾)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縮影。湖泊眾多縱橫交錯船

聰明才智造船技術世界第九大奇觀南甜北咸,東辣西酸米飯過橋米線面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嫘祖養蠶、繅絲、織帛服飾25、我國南方地區(湖泊眾多),河流(縱橫交錯34、人們奉(黃道婆)為(紡織業)的祖師。35、早在四千年前,勤勞智慧的我國勞動人民就懂得(養蠶、繅絲

),織出燦若云霞的絲綢,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禪衣),工藝精湛,一件單衣重量不足(一兩

),在當時世界上也是難得的珍品。現在,絲綢仍是我國出口換匯的主要產品。36、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們,因為(地形、氣候)的不同,(服飾)的差異也很大。37、絢麗多彩的(服飾),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體現。38、20世紀50年代初期,人們穿(、藍灰色的干部服,列寧裝、棉大衣)。20世紀60年代、70年代,人們穿(藍色的制服,學生穿草綠色軍便衣);改革開放以后,人們(,徹底改變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穿衣情況,人們的服裝更加豐富多彩了。黃道婆紡織業養蠶、繅絲素紗禪衣地形、氣候一兩服飾人與自然藍色、藍灰色的干部服,列寧裝、棉大衣灰色、藍色的制服,學生穿草綠色軍便衣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徹底改變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服飾34、人們奉(黃道婆)為(紡織業)的祖39、在我們身邊,有人天熱了,進出公共場所只穿短褲、拖鞋,不穿上衣,這種行為不文明。每個人自覺的文明行為,是文明國家的必要條件,我們小學生的著裝也應做到:(場所不能衣冠不整,不能穿拖鞋,不袒胸露背

)。40、我國地域遼闊,許多地域形成了自己的(方言),對于講方言的同學,我們不能歧視,要幫助他們(正確發音、講普通話)。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提倡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41、賽龍舟在(端午節)舉行,風箏節每年在(山東濰坊)舉行,本地端午節風俗(吃粽子),(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42、方言代表著不同地域的(語言文化),但也帶來了交流上的不方便,在(保留鄉音)的同時,還要重視推廣(普通話)。出入公共場所不能衣冠不整,不能穿拖鞋,不能袒胸露背方言正確發音、講普通話普通話山東濰坊吃粽子傣族彝族語言文化普通話保留鄉音端午節39、在我們身邊,有人天熱了,進出公共場所只穿短褲、拖鞋,不1、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不是我國的森林寶地。(×)2、我們每個同學要有愛心,不論對他人還是對動物。(√)3、牦牛、駱駝、雪橇、船、火車、飛機、汽車、自行車等,它們都是交通工具。(√)4、我國南方溫暖多雨,多河流多湖泊,因此水上交通工具發達(√)5、我國是自行車最多的國家,自行車總數達7400萬輛,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觀(√)6、北方人喜歡面食,南方人喜歡米飯,是由于氣候原因造成的,北方干旱產麥,南方多雨產稻。北方的面點上百種,南方的美其名味佳肴數不勝數。(√)7、絲稠質地柔軟、光滑,涼爽透氣,對保護皮膚十分有利(√)8、絲稠色彩鮮艷,圖案精美,深受人們喜愛(√)9、在我國,山地占全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與山地相比,我國的平原較少,只占全國總面積的10%(×)√×√√√√√√×二、判斷對錯1、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不是我國的森林寶地。(×)√1、我們的生活與()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我們穿的棉制品服飾是(農業)提供的,我們吃的食品是(農產品),生活中(農業)無處不在。2(、(泥土)是無價之寶,我們要珍惜每一寸土地。3、我國的土壤:其中東北地區屬于(黑土地

),它十分肥沃;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基本上是(黃土地),適合種植溫帶植物,南方主要是(紅土地),適宜種植茶葉等經濟作物。4、長江中下游平原是(魚米之鄉)。5、沒有了(土地),人類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條件)。6、我國雖然土地廣闊,但(人耕地面積)卻大大低于()7、(土地資源)的多少時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會由多變少,也可以由少變多。土地農業農業農產品農業泥土黑土地黃土地紅土地魚米之鄉世界平均水平生存條件人均耕地面積土地資源第二單元復習要點1、我們的生活與()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我們穿的8、人們常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來形容不同自然環境下人們(生活習慣),(特點)的不同。9、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這里的糧食是(青稞),(牦牛)、(藏山羊)、(藏綿羊)是這里的特產。10、農業生產是人們從事(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的生產活動。11、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

),(農作物

)和(農產品

)都十分豐富,這也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12、農業生產有很強的(地域性),如小麥比較適宜在(北方種植),而南方(稻米)比較多。13、(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14、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江南水鄉,是(稻米)的故鄉,也是(茶葉)的故鄉,這里盛產(水稻)(油菜)等農作物。生活習慣特點世界屋脊青稞藏綿羊牦牛藏山羊栽培植物飼養動物農業大國北方種植農產品農作物地域性稻米秦嶺——淮河南北稻米茶葉水稻油菜8、人們常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來形容不同自然環境下人們(15、農業生產不僅具有(地區性

),還有(季節性)。16、農作物的(播種)、(管理)、(收獲)、有一定的時間,叫做(農時),我國人民子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創造了(二十四節氣)。17、(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中總結出來的,他們按照(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活動)。18、我國是農業大國,各種(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大的破壞。19、農業所遭受的自然災害主要有:(旱災

)、(蝗災)、(雹災)、(水災)和(風災和沙災)。20、俗話說(干旱起蝗災)。(蝗蟲)對(農作物)的危害極大,必須及時治蝗。播種管理地區性季節性收獲農時雹災農業生產播種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農事活動自然災害旱災蝗災風災和沙災水災蝗災干旱起蝗災農作物15、農業生產不僅具有(地區性),還有(季節21、有經驗的農民知道(雹打一條線),對付自然災害要提早預防。22、(土地沙漠化)現象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呈蔓延之勢。23、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千米,約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每年流失的土壤(50多億)噸。24、全國沙化土地面積(174.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2%)。25、對自然的改造利用要(適時適度),過度(開采)會導致不良后果。26、農業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的發展養育著(人類),孕育了(文明)。27、我國是(茶葉)的故鄉,(種茶)、(飲茶)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28、我國素有(大豆王國)之稱。大豆在我國有(四五千年

)的種植歷史。雹打一條線土地沙漠化356萬三分之一50多億174.3萬18.2%適時適度開采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人類文明茶葉種葉飲茶大豆王國四五千年21、有經驗的農民知道(雹打一條線),對付自然災害要提29、(無土栽培技術)是美國一位農學家1929年發明的。它不僅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長),而且使(植物鮮嫩翠綠)。30、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動物的家園,破壞了的(環境)是動物的墳墓。31、黃海休漁期始于7月1日,時間為2個半月;東海休漁期始于6月15日,時間為3個月;南海休漁期始于6月1日,時間為2個月;(休漁)是為了充分保護(海洋資源)。32、(農業)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從(蒙昧)向(文明)過渡的開始,世界文明古國的起源都始于(農業)。33、(雜交水稻技術)的發明,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它的發明者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34、(科學技術)是農業發展的動力,(科技下鄉)讓農民真切地感受到了致富的希望。無土栽培技術植物的生長植物鮮嫩翠綠生態環境環境休漁海洋資源農業蒙昧文明農業雜交水稻技術袁隆平科學技術科技下鄉29、(無土栽培技術)是美國一位農學家1929年發明的。二、判斷題。1、我們的生活與農業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中農業無處不在。如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都離不開農業。(對)2、泥土是無價之寶,我們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對)3、我國土地廣闊,人均耕地面積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不同的地區,根據土壤,地形和氣候條件,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不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因地制宜”。(對)5、小麥有秋小麥和冬小麥之分。(×)6、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對)7、我們現在所說的五谷是指:玉米、大豆、高梁、小麥、水稻。(對)對對錯對錯對對二、判斷題。對對錯對錯對對8、農作物的播種、管理、收獲有一定的時間,叫做農時。(對)9、“生物滅蝗”是治蝗災的一種重要方法。(對)10、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動物的家園,破壞了的環境是動物的墳墓。(對)11、休漁是為了充分保護海洋資源。(對)12、古鐮、石刀、曲轅犁、筒車、收割機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13、種桑,養蠶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之一。(對)14、無論是農業工具,還是耕作方式,從歷史到現在的變遷中,體現出了社會的進步歷程(對)15、溫室技術,大棚種植讓我們冬天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對)對對對對錯對對錯8、農作物的播種、管理、收獲有一定的時間,叫做農時。(對)對三、選擇題。1.東北地區俗稱(C

)。

A黃土地B紅土地C黑土地2.丘陵的紅土地是(A)土壤。

A酸性B堿性C中性3.青藏高原被稱為(A

)。

A世界屋脊B中國屋脊C世界脊梁4.云南是“藥材之鄉”和(C

)。

A玉米之鄉B魚米之鄉C橡膠園地5.小麥分為(A

)和(D

)。

A春小麥B夏小麥C秋小麥D冬小麥6.冬小麥主要分布在(B

)。A甘肅、新疆、西藏B華北、黃淮、長江流域CAACADB三、選擇題。CAACADB7.黑龍江省原來是有名的(B

),經過幾代人的開墾種植,現在已成為(C

)了。

A北大蒼B北大荒C北大倉8.過去,在北方商店里的水果非常(A

)。

A少B多C不一定9.雜交水稻的發明,被譽為(B

)。

A第一次綠色革命B第二次綠色革命C第三次綠色革命10.為了表彰(A

)作出的突出貢獻,2001年2月被授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A袁隆平B牛頓C達爾文11.(B)種植讓我們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

A無土栽培B溫室技術、大棚種植C施肥BCABAB7.黑龍江省原來是有名的(B),經過幾代人的開墾種植第三單元知識要點一、填空:1、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繼(農業)以后,(工業)逐漸發展起來。我們現在就生活在(工業社會)。2、遠古社會,人類沒有衣服,冬天(披獸衣)來保暖。3、(用動物的毛編制成柔軟的織物),這就是最初的紡織品。4、織布需要的紡織纖維分成兩種:一種是(天然纖維),如(羊毛、棉花、蠶絲)等,另一種是(化學纖維),是用(木材)、(煤)和(石油)等原料經過化學合成制造出來的,如(尼龍,晴倫,人造毛皮)等。5、人們在商店里買的衣服都是由(服裝廠)生產的。(服裝廠)的工作就是把各種衣料加工成(各式服裝),然后(運到商店出售),人們就可以選購自己喜歡的服裝了。6、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食品工業),(生產食品)的原料主要是由(農民)提供的,這些原料經過(食品工人)的加工,制成各種各樣的食品。第三單元知識要點7、住房所用的各種材料,都是(工業產品)。8、現代化的(交通)讓我們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現代工業)的發展使我們的出行更加快捷。9、從1989年到2001年,中國工業以三倍于世界工業的發展速度,實現了(世界邁一步,中國邁三步)的跨越式發展。10、從(鋼鐵工業)、(煤炭工業)、(電力工業)的發展看出,我國的工業發展進程突飛猛進。11.中國的(印刷術)傳遍了世界,也影響了世界,(印刷術)被稱為(文明之母)。12.公元105元,東漢的(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人們開始用紙來寫字。13.公元1041年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7、住房所用的各種材料,都是(工業產品)。二、判斷1、破壞電力設施是犯罪和為。(√)2、工業沒有給我們生活帶來變化。(×)3、造紙術被稱為“文明之母”。(×)4、印刷品已經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傳播知識和傳遞信息都離不開它(√)5、商周時也把文字刻鑄在青銅器上,叫“金文”。(√)6、公元865年,中國人已經用木刻版印書了。(×)7、絲織品發明以后,人們把字寫在帛絹上,這就叫“帛書”。(√)8、印刷品與光盤的優勢一樣大。(×)9、從事電力工業的人們也有節假日。(×)10、解放前,我國的工業很薄弱。(√)二、判斷三、選擇題。1、解放前,許多日用品前面都加個(A)字。A洋B美C西2、古代人們把文字寫在竹片上,叫(B)A金文B簡策C帛書3、北宋畢昇發明了(A)A活字印刷術B火藥C造紙術4、衣服屬于(C)A食品工業B運輸工業C紡織工業5、20世紀(B)年代,是我國工業化進程迅猛發展的時代。A70B90C806、鋼鐵工業,煤炭工業,電力工業的發展都是從(C)A1948年—2002年B1947年—2003年C1949年—2002年三、選擇題。五年級下冊

品德與社會總復習

背一背,比一比,看誰的記性好!五年級下冊

品德與社會總復習

背一背,比一比,看誰的記第一單元知識要點一、填空:1、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有高聳入云的(山脈),雄偉壯麗的(高原),一望無際的(平原),群山環抱的(盆地),還有起伏和緩的(丘陵),各種地形齊全,為我國(農、林、牧、副、漁)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2、中國地形國上標有不同的顏色。西南部(粉紅色)地區,海拔大約是(2000~3000米);中部和北部的(黃色)地區,海拔大約是(1000~2000米);東部(綠色)地區,海拔大約是(1000米以下)。3、在我國,山地占全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與山地相比,我國的平原較少,只占全國總面積的(12%)。我國人口多,山地多,平原少,耕地十分有限。所以,我們要特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4、(1991年6月2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5、四大盆地是指(塔里木盆地、準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1991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2%三分之一土黃色綠色1000~2000米1000米以下粉紅色2000~3000米農、林、丘陵盆地山脈高原平原牧、副、漁、第一單元知識要點塔里木盆地、準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7、三大平原()。8、我國云南南部有一個神奇的地方(),是個美麗的(

熱帶植物王國),還有()的美稱,藥用植物有500多種,還是我國第二大(),也是聞名全國的()故鄉。9、(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號稱(),(天高地寒)是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這里(涼爽

)。10、(糌粑

)是藏族人民喜歡的主食。11、東北地區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被稱為我國的(森林寶庫)。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

西雙版納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橡膠生產基地熱帶植物王國藥材之鄉

冬季嚴寒普洱茶青藏高原天高地寒夏季涼爽糌粑森林寶庫世界屋脊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12、保護動植物的感人事跡:黑龍江畔的女大學生(徐秀娟),畢業后立志回家養鶴,后來,為了救一只陷在泥潭里的丹頂鶴,她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人們把她奉為(丹頂鶴的保護天使)。13、丹頂鶴屬于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14、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不會蓋房子,“穴居野處,構木為巢”。傳說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教給人們(伐木構材,筑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

)。15、任何一項發明,都不會是(

一兩個人)的功勞。它凝聚著中華民族許多代人的(聰明才智)。16、現在很多牧區都建立了(定居點

),有(商店)、(學校

)和(

醫療站

),老人和孩子得到了很大的照顧。17、(船

)除了做運輸工具外,也是會走的房子。徐秀娟

丹頂鶴的保護天使

一級保護動物

伐木構材,筑作宮室,上棟下宇,

以避風雨

一兩個人

定居點

聰明才智

商店

學校

醫療站

12、保護動植物的感人事跡:黑龍江畔的女大學生(徐秀娟)18、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

)是北京的一大特色,連外國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覽(四合院

),叫做(

胡同游)。四合院的房子很獨特,(

房房相連

),(

院院相通 ),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藝術的集中體現。19、我國秦嶺以北黃河中下游的山西、陜西、甘肅,等省區境內,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黃土分布區,被稱作(黃土高原

)。20、不同地域的民居都有各自的特點,它們與當地的(

氣候

)、(

地理條件

)、(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有著密切的聯系。21、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利用黃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點,挖(

窯洞

)居住,窯洞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涼)。22、(延安

)是中國革命的圣地。23、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交通工具的發展突飛猛進,北方主要依靠(),很少水運;南方不僅有(),(船

)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長江下游河網密布,以船代步,獨具“水鄉”特色。

四合院

黃土高原

四合院

胡同游

房房相連

院院相通

氣候

地理條件

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直立不易坍塌

窯洞

省工省料

冬暖夏涼

延安鐵路和公路鐵路和公路船18、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的一大特色,連外國游客25、我國南方地區(湖泊眾多),河流(縱橫交錯),(船)作為交通運輸工具作用可大了。26、船的不斷改進和完善,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我國的(造船技術),在世界上曾一度領先。27、我國城市自行車總數高達7400萬輛,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觀)。28、中國歷來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的說法。29、北方人愛吃(面食),南方人愛吃(米飯)。30、云南的風味食品(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31、(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是說我們在品嘗美味佳肴時不要忘了農民伯伯種地的辛苦,要節約每一粒糧食。(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難),是說我們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多人辛苦勞動換來的,我們要愛惜。32、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教會了人們(、繅絲、織帛)的本領。33、(服飾)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縮影。湖泊眾多縱橫交錯船

聰明才智造船技術世界第九大奇觀南甜北咸,東辣西酸米飯過橋米線面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嫘祖養蠶、繅絲、織帛服飾25、我國南方地區(湖泊眾多),河流(縱橫交錯34、人們奉(黃道婆)為(紡織業)的祖師。35、早在四千年前,勤勞智慧的我國勞動人民就懂得(養蠶、繅絲

),織出燦若云霞的絲綢,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禪衣),工藝精湛,一件單衣重量不足(一兩

),在當時世界上也是難得的珍品。現在,絲綢仍是我國出口換匯的主要產品。36、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們,因為(地形、氣候)的不同,(服飾)的差異也很大。37、絢麗多彩的(服飾),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體現。38、20世紀50年代初期,人們穿(、藍灰色的干部服,列寧裝、棉大衣)。20世紀60年代、70年代,人們穿(藍色的制服,學生穿草綠色軍便衣);改革開放以后,人們(,徹底改變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穿衣情況,人們的服裝更加豐富多彩了。黃道婆紡織業養蠶、繅絲素紗禪衣地形、氣候一兩服飾人與自然藍色、藍灰色的干部服,列寧裝、棉大衣灰色、藍色的制服,學生穿草綠色軍便衣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徹底改變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服飾34、人們奉(黃道婆)為(紡織業)的祖39、在我們身邊,有人天熱了,進出公共場所只穿短褲、拖鞋,不穿上衣,這種行為不文明。每個人自覺的文明行為,是文明國家的必要條件,我們小學生的著裝也應做到:(場所不能衣冠不整,不能穿拖鞋,不袒胸露背

)。40、我國地域遼闊,許多地域形成了自己的(方言),對于講方言的同學,我們不能歧視,要幫助他們(正確發音、講普通話)。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提倡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41、賽龍舟在(端午節)舉行,風箏節每年在(山東濰坊)舉行,本地端午節風俗(吃粽子),(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42、方言代表著不同地域的(語言文化),但也帶來了交流上的不方便,在(保留鄉音)的同時,還要重視推廣(普通話)。出入公共場所不能衣冠不整,不能穿拖鞋,不能袒胸露背方言正確發音、講普通話普通話山東濰坊吃粽子傣族彝族語言文化普通話保留鄉音端午節39、在我們身邊,有人天熱了,進出公共場所只穿短褲、拖鞋,不1、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不是我國的森林寶地。(×)2、我們每個同學要有愛心,不論對他人還是對動物。(√)3、牦牛、駱駝、雪橇、船、火車、飛機、汽車、自行車等,它們都是交通工具。(√)4、我國南方溫暖多雨,多河流多湖泊,因此水上交通工具發達(√)5、我國是自行車最多的國家,自行車總數達7400萬輛,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觀(√)6、北方人喜歡面食,南方人喜歡米飯,是由于氣候原因造成的,北方干旱產麥,南方多雨產稻。北方的面點上百種,南方的美其名味佳肴數不勝數。(√)7、絲稠質地柔軟、光滑,涼爽透氣,對保護皮膚十分有利(√)8、絲稠色彩鮮艷,圖案精美,深受人們喜愛(√)9、在我國,山地占全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與山地相比,我國的平原較少,只占全國總面積的10%(×)√×√√√√√√×二、判斷對錯1、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不是我國的森林寶地。(×)√1、我們的生活與()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我們穿的棉制品服飾是(農業)提供的,我們吃的食品是(農產品),生活中(農業)無處不在。2(、(泥土)是無價之寶,我們要珍惜每一寸土地。3、我國的土壤:其中東北地區屬于(黑土地

),它十分肥沃;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基本上是(黃土地),適合種植溫帶植物,南方主要是(紅土地),適宜種植茶葉等經濟作物。4、長江中下游平原是(魚米之鄉)。5、沒有了(土地),人類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條件)。6、我國雖然土地廣闊,但(人耕地面積)卻大大低于()7、(土地資源)的多少時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會由多變少,也可以由少變多。土地農業農業農產品農業泥土黑土地黃土地紅土地魚米之鄉世界平均水平生存條件人均耕地面積土地資源第二單元復習要點1、我們的生活與()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我們穿的8、人們常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來形容不同自然環境下人們(生活習慣),(特點)的不同。9、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這里的糧食是(青稞),(牦牛)、(藏山羊)、(藏綿羊)是這里的特產。10、農業生產是人們從事(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的生產活動。11、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

),(農作物

)和(農產品

)都十分豐富,這也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12、農業生產有很強的(地域性),如小麥比較適宜在(北方種植),而南方(稻米)比較多。13、(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14、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江南水鄉,是(稻米)的故鄉,也是(茶葉)的故鄉,這里盛產(水稻)(油菜)等農作物。生活習慣特點世界屋脊青稞藏綿羊牦牛藏山羊栽培植物飼養動物農業大國北方種植農產品農作物地域性稻米秦嶺——淮河南北稻米茶葉水稻油菜8、人們常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來形容不同自然環境下人們(15、農業生產不僅具有(地區性

),還有(季節性)。16、農作物的(播種)、(管理)、(收獲)、有一定的時間,叫做(農時),我國人民子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創造了(二十四節氣)。17、(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中總結出來的,他們按照(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活動)。18、我國是農業大國,各種(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大的破壞。19、農業所遭受的自然災害主要有:(旱災

)、(蝗災)、(雹災)、(水災)和(風災和沙災)。20、俗話說(干旱起蝗災)。(蝗蟲)對(農作物)的危害極大,必須及時治蝗。播種管理地區性季節性收獲農時雹災農業生產播種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農事活動自然災害旱災蝗災風災和沙災水災蝗災干旱起蝗災農作物15、農業生產不僅具有(地區性),還有(季節21、有經驗的農民知道(雹打一條線),對付自然災害要提早預防。22、(土地沙漠化)現象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呈蔓延之勢。23、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千米,約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每年流失的土壤(50多億)噸。24、全國沙化土地面積(174.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2%)。25、對自然的改造利用要(適時適度),過度(開采)會導致不良后果。26、農業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的發展養育著(人類),孕育了(文明)。27、我國是(茶葉)的故鄉,(種茶)、(飲茶)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28、我國素有(大豆王國)之稱。大豆在我國有(四五千年

)的種植歷史。雹打一條線土地沙漠化356萬三分之一50多億174.3萬18.2%適時適度開采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人類文明茶葉種葉飲茶大豆王國四五千年21、有經驗的農民知道(雹打一條線),對付自然災害要提29、(無土栽培技術)是美國一位農學家1929年發明的。它不僅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長),而且使(植物鮮嫩翠綠)。30、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動物的家園,破壞了的(環境)是動物的墳墓。31、黃海休漁期始于7月1日,時間為2個半月;東海休漁期始于6月15日,時間為3個月;南海休漁期始于6月1日,時間為2個月;(休漁)是為了充分保護(海洋資源)。32、(農業)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從(蒙昧)向(文明)過渡的開始,世界文明古國的起源都始于(農業)。33、(雜交水稻技術)的發明,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它的發明者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34、(科學技術)是農業發展的動力,(科技下鄉)讓農民真切地感受到了致富的希望。無土栽培技術植物的生長植物鮮嫩翠綠生態環境環境休漁海洋資源農業蒙昧文明農業雜交水稻技術袁隆平科學技術科技下鄉29、(無土栽培技術)是美國一位農學家1929年發明的。二、判斷題。1、我們的生活與農業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中農業無處不在。如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都離不開農業。(對)2、泥土是無價之寶,我們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對)3、我國土地廣闊,人均耕地面積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不同的地區,根據土壤,地形和氣候條件,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不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因地制宜”。(對)5、小麥有秋小麥和冬小麥之分。(×)6、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對)7、我們現在所說的五谷是指:玉米、大豆、高梁、小麥、水稻。(對)對對錯對錯對對二、判斷題。對對錯對錯對對8、農作物的播種、管理、收獲有一定的時間,叫做農時。(對)9、“生物滅蝗”是治蝗災的一種重要方法。(對)10、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動物的家園,破壞了的環境是動物的墳墓。(對)11、休漁是為了充分保護海洋資源。(對)12、古鐮、石刀、曲轅犁、筒車、收割機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13、種桑,養蠶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之一。(對)14、無論是農業工具,還是耕作方式,從歷史到現在的變遷中,體現出了社會的進步歷程(對)15、溫室技術,大棚種植讓我們冬天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對)對對對對錯對對錯8、農作物的播種、管理、收獲有一定的時間,叫做農時。(對)對三、選擇題。1.東北地區俗稱(C

)。

A黃土地B紅土地C黑土地2.丘陵的紅土地是(A)土壤。

A酸性B堿性C中性3.青藏高原被稱為(A

)。

A世界屋脊B中國屋脊C世界脊梁4.云南是“藥材之鄉”和(C

)。

A玉米之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