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貴州省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 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貴州省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 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貴州省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 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貴州省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 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貴州省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 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貴州省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易中天在《艱難的一躍: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中說:“一群不知道國家為何物的鄉巴佬,卻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沒有任何先例可以參考;更邪門的是,二百多年來,這部憲法沒有改動一個字——如果遇到問題,美國人也僅僅搞個修正案來彌補。天下奇事甚多,美國憲法卻是奇跡中的奇跡。”作者意在A.說明美利堅民族缺乏創新精神

B.贊賞美國憲法非常完善C.強調美國憲法存在明顯的不足

D.肯定美國憲法相對穩定參考答案:D2.“赫胥黎把這個新學說當做劃破黑暗的一道閃電,姑娘們則在自己的床頭放上一本作為高雅的象征……但同時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攻擊,歪曲的宣傳、諷刺的漫畫,乃至公開的謾罵。”材料表明該學說A.引起了社會各階層關注B.打破了神學思想的束縛C.否定了人們的宗教信仰D.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參考答案:D【詳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在當時,社會上對進化論學說或褒或貶,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進化論學說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故選D項。“不少人”與各階層不是同一個概念,A項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進化論學說是否打破了神學思想的束縛,僅從材料信息不得而知,更無法體現該學說否定了人們宗教信仰的信息,故排除B、C項。3.“近代自然科學從誕生之日起就在各個領域開始了對古代權威和基督教神學的反叛和進攻,而科學自身的每一個勝利又都是對宗教教義和傳統觀念的致命打擊與否定。”(沈之興、張幼香主編《西方文化史》)有力地打擊了封建神學創世說的科學成果是

A.自由落體定律

B.經典力學體系C.生物進化理論

D.細胞研究成果參考答案:C考察近代自然科學成就。生物進化理論從根本上改變了當時絕大多數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戰了封建神學創世說。故應選C。4.有歷史學家評論說,“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衡量,1953~1957年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成功。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89%,農業和工業產量的增長每年平均約38%和187%。”這從根本上取決于A.社會主義商品體系的建立

B.指令性經濟計劃的實施

C.國家宏觀調控的執行

D.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改革參考答案:B5.某課題組在探究“社會主義運動”課題過程中,整理了下列相關信息,你認為錯誤的是

A.《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巴黎公社是各種偶然因素促成的特殊事件

C.1954年憲法頒布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D.十月革命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參考答案:C6.清朝是一個與辮發糾纏在一起的朝代,從清初入關推行“剃發留辮”到太平天國“留須蓄發”再到民國初年“剪辮易服”以及后來的“保辮會”,該變化過程(

)A.體現了西方文化的影響 B.推動了歷史的不斷進步C.反映了激烈的政治斗爭 D.有利于加強民族間融合參考答案:C試題解析:本題考查知識的遷移運用以及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太平天國的“留須蓄發”是漢族反對滿族貴族統治的體現,而“剪辮易服”、“保辮會”的出現,實際上反映的是中國近代民主力量與封建殘余勢力的較量,所以題干中的變化實際上是激烈政治斗爭的反映,C項表述符合題意,正確;ABD三項均排除。故選C。7.關于多極化未來有哪些極的問題,學術界存在“三極論”(美國、歐洲、東亞)、“五極論”(美、日、歐、俄、中)和“六極論”(前五極加印度)等爭議,這在本質上反映了

A.美國實力的衰弱

B.發展中國家的迅速崛起

C.國際經濟發展不平衡

D.“一超多強”局面的形成參考答案:C8.中國在18世紀中葉以前取得成就不包括A.首屈一指的經濟規模 B.基于實驗的科學革命C.繁華的城市、眾多的人口 D.領先世界的技術水平參考答案:B9.下圖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變化圖,貿易額不斷增加的原因不包括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B外交成就的突破C.經濟特區的設立D.城鄉經濟體制改革參考答案:A10.魏源編寫的《海國圖志》在當時的中國并未廣泛流傳,而嚴復翻譯的《天演論》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間在國內發行了30多個不同的版本。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國人廣泛接受民主與科學思想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C.中國社會性質已發生根本變化D.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旋律

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據材料“嚴復翻譯的《天演論》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間在國內發行了30多個不同的版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中國民族危機嚴重,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旋律,故《天演論》廣泛流傳,故D正確。民主與科學思想,在新文化運動,不符合題干時間,故A錯誤。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在19世紀60、70年代,故B錯誤。當時中國社會性質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故C錯誤。考點: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嚴復思想【名師點睛】嚴復在中國思想史尤其是近代思想史中,占有顯著的地位。在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歷史時期,他是第一個系統介紹西方學術、提倡資產階級思想與文化,以挽救中國、達到富國強兵目的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啟蒙思想家,維新派思想家嚴復接受并傳播進化論,推動了中國的維新變法運動。他是近代以來“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人物”之一。11.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稱:“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它顯示了在這個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華的客艙,85%的乘客擁擠在不衛生的船艙里。很顯然,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難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達安全的港口。”這段材料無法揭示出(

)A.全球化時代國家之間休戚相關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難以為繼

D.全球化的潮流應該被抵制參考答案:D12.普京談到柏林墻時表示,人類歷史上有過很多種阻擋工事和分界線,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她為什么能夠屹立成百上千年?因為她保護了人民,而柏林墻卻分離了人民。”下列對長城和柏林墻命運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A.都是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產物

B.中國的萬里長城因是民族象征而聞名C.柏林墻因象征“冷戰”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較兩者的用意在于重視民心所向參考答案:A略13.買辦原意是采買人員,指清朝末期的1800年——1910年,受雇于外商并協助其在中國進行貿易活動的中間人、經理人。買辦是外國資本家認為忠實、得力的人物;買辦為外國資本家服務,受到外國資本家的“培育”;買辦違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業,可以在治外法權庇護下,逃避中國法律的制裁。據此可知買辦A.大大促進了中國近代化

B.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充當了列強侵華的工具

D.在政治、經濟、法律上都是獨立的參考答案:答案:C

考點: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買辦14.西方人追求上帝,中國古人追求“理”學,請回答二者的共同點應該是()A.都是意在為專制中央集權服務B.都是意在約束人類無盡的欲望C.都是意在通過宗教感化引人向善D.都是意在強調除人之外還有神的力量的存在參考答案:考點:36:宋明理學.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西方的宗教信仰和宋明理學.西方人追求上帝,主要是強調除人之外還有神的力量的存在,意在通過宗教感化引人向善;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解答:中國的理學是為專制中央集權服務的,故A項錯誤;兩者都是意在約束人類無盡的欲望,故B項正確;西方人追求上帝,是意在通過宗教感化引人向善,故C項錯誤;西方人追求上帝是意在強調除人之外還有神的力量的存在,故D項錯誤.故選B.15.《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解釋“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時說“毛澤東指出,關于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承認問題,不但現在不應急于去解決,就是在全國勝利以后的一個相當時期內,也不應急于去解決。因為雖然我們愿意按照平等原則同一切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但帝國主義是絕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態度對待我們的”,根據以上材料判斷“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含義是(

)①新中國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②不急于同帝國主義建交③指與外國(主要指帝國主義)建立外交關系需要合適的時機和條件④不愿意同帝國主義國家建交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參考答案:D16.“(在雅典)只要多數民眾愿意,任何提議和判決,不管是出自個人偏見或一時沖動,還是源自陰謀家的蓄意蠱惑,也不管是否合理正當,都可能隨時成為法律。”此觀點認為雅典(

)A.民主制度存在局限性

B.居民享有充分自由C.民主缺乏公平和正義

D.公民無視法律尊嚴參考答案:A由材料中的“只要多數民眾愿意,任何提議和判決,都可能隨時成為法律”可知,該觀點旨在批評雅典公民大會集體決策的隨意性,A項符合題意。“居民”不都是公民,排除B;C項與史實不符;材料強調雅典民主決策的隨意性,D項與題意不符。17.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關系出現重大突破,中日、中美分別于1972年、1979年建立正式外交關系。日本早于美國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表明A.日本已成為政治大國

B.中國積極發展睦鄰友好關系C.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趨勢

D.日本已經完全擺脫美國控制參考答案:CA項日本至今仍沒有實現政治大國的夢想;B項是新時期中國的外交政策;D項“完全”說法錯誤。20世紀70年代,西歐和日本的崛起逐漸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18.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一書中指出:“在廣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兩季是買賣季,他們可以住在廣州的十三行,買賣完了,他們必須到澳門去過冬。……他們在十三行住的時候,照法令不能隨便出游。”這表明清政府A.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B.重視維護外商利益C.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D.禁止外國商人來華參考答案:C19.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中寫到:“他們不再熱衷于討論民主政治與君主專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轉而探索民主社會在歐美為何可能,而在中國又為什么屢屢失敗。先是戊戌,接著是辛亥,這種悲劇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這主要表明當時“他們”……………(

)A:對洋務運動的認知和反思;

B:對歐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贊揚;C:對中國社會進行深刻思考和探索;D:對三民主義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參考答案:C20.元代將金線織入錦中使其產生金碧輝煌的效果,絲綢紋樣繼承了兩宋風格,融入蒙古與西亞文化特色,紡織技術有了創新和發展,織緞技術達到很高水平。形成元代絲織業這一特色的原因有(

)①中外文化交流頻繁②元朝統一中國③絲織工匠對技術的創新發展④黃道婆對紡織技術的推廣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參考答案:D21.羅馬法將保護未成年人及其他社會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種義務,一種社會公職,強調國家和社會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責任。由此可知,羅馬法A.強調法律至上 B.維護公民平等 C.追求司法公正 D.蘊涵人文主義參考答案:D根據材料可知,羅馬法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即充分重視每一個合法公民的價值和權利,體現了較為濃郁的人文主義情懷,故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法律的地位,而是強調羅馬法蘊涵人文主義的精神,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羅馬法維護公民平等,而是強調羅馬法蘊涵人文主義的精神,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羅馬法追求司法公平,而是強調羅馬法蘊涵人文主義的精神,C項錯誤。點睛:抓住材料關鍵信息“羅馬法將保護未成年人及其他社會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種義務,一種社會公職,強調國家和社會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責任”,結合羅馬法的相關史實分析選項即可知道答案。22.《胡漢民自傳》載:“同盟會未嘗深植于民眾,民眾所接收者,僅三民主義中狹義的民族主義耳。正惟‘排滿’二字之口號,極簡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國,而弱點亦在此……而不能使為堅強擁護革命之群眾。其責當由革命負之,而亦為當日失敗之重要原因也。”對該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A.“排滿”口號易于為民眾所接收

B.三民主義并沒有真正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帶有狹隘的民族革命色彩

D.辛亥革命的爆發純屬歷史的偶然參考答案:D23.從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雜劇再到明清的小說,說明我國古代文學藝術

A.促進了教育的普及

B.在發展中高雅文化消失C.有利于白話文的推廣

D.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要求參考答案:D24.史載:“西周的諸侯國”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國二卿,皆命于其君。”這反映出A.政治權力按血緣關系分配

B.西周分封制逐漸走向崩潰C.周天子開始加強中央集權

D.諸侯國的權力有等級差別參考答案:D25.下圖為20世紀50年代一幅年畫《乘風破浪各顯神通》,這一作品()A.受西方現代主義畫派的影響B.表達了建設祖國的美好愿望

C.真實再現了工業化建設場景D.反映國民經濟調整基本完成參考答案:B【考點】探索時期的建設成就與模范人物【分析】50年代的這份漫畫根據中國傳統故事《八仙過海》而創作的一幅漫畫,圖中的人物都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表達了人們在新中國初期建設祖國的美好愿望,故選B項。

現代主義繪畫的特點是反叛怪誕,故A項錯誤。

該漫畫帶有浪漫主義元素,并非一幅現實主義作品,故C項錯誤。

20世紀60年代初期,我國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故D項錯誤。【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答題的關鍵是時間提示和圖片的展示的含義。26.新時期我國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①政治協商

②民主監督

③參政議政

④維護統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A27.假定某品牌空調出口價是3500元(人民幣),表2為甲、乙兩國貨幣兌人民幣的匯率及變動情況,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你認為向哪個國家出口更具優勢A.甲國

B.乙國

C.一樣

D.不確定參考答案:A28.關于近代中國某一運動,有人如此評價:“結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覺地把機捩擰撥了一下,當機捩一旦轉動,就逐漸地向著毀滅舊制度的爆炸點走去,再也沒有任何力量能夠迫使它停止下來。”該運動應該是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參考答案:B太平天國運動主觀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統治,結果沉重打擊清政府統治,不符合題意,故A項錯誤;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其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制度,不但沒有使國家富強,客觀上加速了清朝封建制度的崩潰,符合材料中“結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故B項正確;辛亥革命的初衷是推翻清王朝,結果目的達到,故C項錯誤;新文化運動從思想上解放民眾,促進新思想傳播,與材料意思不符,故D項錯誤。29.古代婦女稱自己的丈夫為“相公”。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四:“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稱之曰相公。”相為官,公為爵。顯赫的權力與高貴的地位同時彰顯。這從政治文明層面反映了:A.中國古代早期貴族政治的遺風

B.中國古代對封官晉爵理想生活的向往C.中國古代相權的至高無上

D.中國古代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參考答案:A解析:B項不屬于政治文明角度,C項表達錯誤,皇權才是至高無上,D項“君主專制的頂峰”的標志是清朝設置軍機處。A項中,爵位顯然符合貴族政治的特征,故選A。30.有同學把歐洲的17~18世紀、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放在一起尋找材料開展研究性學習。你認為他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應該包括

①政治清明的表現②階級結構變化③新舊思想觀念沖突④制度創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D略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戰爭幾乎與人類社會的歷史同樣久遠,曾經深刻影響并塑造了人類歷史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種極不相同的交戰者在這20余年(1792-1815年)相互對峙,他們的實力和制度都極不相同。作為一個國家,法國為了自身的利益愿望而與其他國家對抗;但另一方面,作為革命的化身,法國又呼吁世界各國人民推翻暴政爭取自由。于是保守和反動的勢力都一致反對它。無疑,經過革命最初的天啟年代之后,對抗兩邊的差異性逐漸減小了。到拿破侖統治末期,帝國主義征服和剝削的因素已經壓倒了解放的因素。一般來說,交戰雙方的陣營是很不平等的,除法國本身以外,只有美國在感情上傾向法國一邊,但美國在大部分時間都保持了中立,至于其他的盟友,是以意識形態方面的為主,而不是國家權力本身。——摘編自(英)霍布斯鮑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材料二20世紀,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戰火波及了絕大多數的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無法計算。世界大戰的慘烈和威脅也引發了人類對和平的不懈追求。——摘自人教版《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前言(1)依據材料一指出拿破侖戰爭的性質,并結合所學分析美國在感情上傾向法國,但大部分時間保持中立的原因。(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概述20世紀40年代-70年代,人類為爭取和平、維護和平做出的經濟、法律和文化方面的積極努力。參考答案:(1)性質:革命性、侵略性、爭霸性,感情上傾向法國;法國曾經支持美國獨立戰爭;保持中立;美歐有不同利益。(2)經濟:組織布雷頓森林體系(組建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建立體系化法制化的世界經濟體系,穩定世界秩序。法律:組織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戰犯和犯罪組織,警戒未來。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奧斯維辛集中營作為第一批具有警示意義的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提醒人們牢記歷史防止類似的悲劇重演。【詳解】本題考查拿破侖戰爭和20世紀40年代-70年代人們為爭取和平所做的努力,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聯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1)拿破侖戰爭的性質,根據材料中的“作為一個國家,法國為了自身的利益愿望而與其他國家對抗;但另一方面,作為革命的化身,法國又呼吁世界各國人民推翻暴政爭取自由”“到拿破侖統治末期,帝國主義征服和剝削的因素已經壓倒了解放的因素”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具有革命性、侵略性、爭霸性。聯系所學可知,美國在感情上傾向法國,是因為法國曾經支持美國獨立戰爭;但大部分時間保持中立,是因為美歐有不同利益。(2)20世紀40年代-70年代,人類為爭取和平、維護和平做出的經濟、法律和文化方面的積極努力,應當聯系所學,從經濟方面組織布雷頓森林體系和國際貿易體系、法律方面組織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戰犯和犯罪組織、文化方面將奧斯維辛集中營作為第一批具有警示意義的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等方面來回答。32.1982年英國保守黨政府取消了與收入關聯的疾病與失業救濟,對失業者的救濟改為應納稅津貼;同年通過的《社會保障與住房補貼法》要求雇主為其雇員承擔疾病津貼,作為補償,雇主可以減少國民保險的繳納數額。該政策的制定A.挫傷了人們工作的積極性 B.推卸了政府的社會責任C.調整了福利國家運行方式 D.增加了雇主的稅收負擔參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戰后西方國家的福利國家制度。材料反映了英國對福利制度的改革措施,采取了取消了與收入關聯的疾病及失業保險,將失業保險改為應納稅津貼,通過立法要求雇主為其雇員承擔疾病津貼等措施。該政策的制定調整了福利國家的運行方式,故選C。A、B兩項所述與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英國政府立法規定在雇主為其雇員承擔疾病津貼的同時,以減少雇主繳納國民保險的數額作為補償,故D項錯誤。33.擴張之路問題:(13分)(1) 根據以上材料,美國的擴張呈現哪些特點?(6份)(2) 美國實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