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免疫學重點知識總結免疫學概論免疫防御(immune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體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寄生蟲等)及其他有害物質。免疫監視(immunesurveillance):隨時發現和清除體內出現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變而產生的腫瘤細胞以及衰老、凋亡細胞。免疫自身穩定(immunehomeostasis):通過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調節兩種主要的機制來到達免疫系統內環境的穩定。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比擬InnateimmunityAdaptiveimmunity獲得形式固有性(先天性),無需抗原激發獲得性,需抗原激發發揮作用時相早期,快速(數分鐘至四大)4?5班發揮效應免疫原識別受體模式識別受體特異性抗原識別受體由于細胞發育中基因重排產生多樣性免疫記憶無有,產生記憶細胞舉例抑菌、殺菌物質,補體,炎癥因子,吞噬細胞,NK細胞,NKT細胞T細胞(細胞免疫-效應T細胞)B細胞(體液免疫-抗體)異嗜性抗原(heterophilicantigen)/Forssman抗原:指存在于人、動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種屬之間的共同抗原。大腸埃希菌014脂多糖一人結腸黏膜;溶血性鏈球菌一腎小球基底膜。異種抗原(xenogenicantigen):指來自于另一物種的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植物蛋白、治療用動物抗血清及異種器官移植物等。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極低濃度就可非特異性激活人體總T細胞庫中2%~20%的T細胞克隆,產生極強的免疫應答的抗原。佐劑(adjuvant):指預先或與抗原同時注入體內,可增強機體對抗原的免疫應答或改變免疫應答類型的非特異性免疫增強性物質。基因工程抗原:編碼病毒或細菌特異性抗原的基因(目的基因)被提取出來,用質粒或噬菌體作為載體,將該基因帶入到真核或原核細胞基因組中,并使之表達的特異性抗原。抗體抗體(antibody):是免疫系統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細胞或記憶B細胞增殖分化成的漿細胞所產生的、可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J鏈(joiningchain):是由124個氨基酸組成、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糖蛋白,由漿細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將單體Ab分子連接為二聚體或多聚體。分泌片(secretorypiece,SP):是分泌型IgA分子上的輔助成分,含糖肽鏈,由黏膜上皮細胞合成和分泌,并結合于IgA二聚體上,使其成為SIgAo分泌片具有保護SIgA的錢鏈區免受蛋白水解酶降解的作用,并介導SIgA二聚體從黏膜下通過黏膜上皮細胞轉運到黏膜外表。抗體的功能:識別抗原:B細胞膜外表的IgM和IgD等Ig構成的B細胞的抗原識別受體(BCR)能特異性識別抗原分子。激活補體:抗原抗體結合,因結構改變使CH2和CH3結構域內的補體結合位點暴露,從而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系統,產生多種補體效應功能。結合Fc受體:調理作用:細菌特異性IgG(特別是IgGl和IgG3)以其Fab段與相應細菌抗原表位結合,Fc段與巨噬細胞或中性粒細胞外表FcyR結合,通過IgG的橋聯作用,促進吞噬細胞對細菌的吞噬。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抗體的Fab段結合病毒感染的細胞或腫瘤細胞外表的抗原表位,Fc段與殺傷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等)外表的FcR結合,介導殺傷細胞直接殺傷靶細胞。介導I型超敏反響:IgE的FC段可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外表的高親和力IgEFcR(FcReI)結合,并使其致敏。相同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與igE結合,可促使這些細胞合成和釋放生物活性物質,引起I型超敏反響穿過胎盤和黏膜:igG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理化性質和生物學功能:性質IgMIgDIgGIgAigE重鏈M8YaE含量第二第四最多第二最少胎盤轉運——+——激活補體+—+——抗菌抗病毒+—+4-—ADCC——+——BCR++———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antibody,mAb):由單一雜交瘤細胞產生,針對單一抗原表位的特異性抗體。基因工程抗體(加分項):人-鼠嵌合抗體、人源化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小分子抗體及人抗體。補體系統補體(complement,C):存在于人和脊椎動物血清及組織液中的一組經活化后具有酶樣活性的蛋白質。補體系統組成:
補體固有成分:參與補體激活的蛋白質補體調節蛋白:是指存在于不同細胞外表,通過調節補體激活途徑中關鍵酶而控制補體活化強度和范圍的蛋白分子。補體受體:是指存在于不同細胞膜外表、能與補體激活后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結合、介導多種生物效應的受體分子。補體來源:肝細胞、單核巨噬細補體來源:肝細胞、單核巨噬細BtT1攻膜復合物(membraneattackcomplex,MAC):C5b6789n,插入細胞的MAC通過破壞局部磷脂雙層而形成"滲漏斑",或形成穿膜的親水性孔道,可容許水、離子及可溶性小分子等經此孔道自由流動。胞內膠體滲透壓高,大量水分內流,細胞破裂。三條補體激活途徑特點:經典途徑:激活物:IgG或IgM(最強)結合抗原形成的免疫復合物(IC),Clq(結合CH2)識別IC是起始步驟C3轉化酶:C4b2a,C5轉化酶:C4b2a3b啟動有賴于特異性抗體產生,感染后期發揮作用旁路途徑:激活物是細菌(LPS)、真菌(酵母多糖、葡聚糖)或病毒感染細胞等,為自發產生的C3b提供反響外表C3轉化酶:C3bBb,C5轉化酶:C3bBb3b正反響放大無需抗體存在即可激活,感染早期發揮作用凝集素途徑:激活物主要為病原微生物外表N氨基酸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和FCN等識別除識別機制有別于經典途徑外,其余過程基本相同對經典途徑和旁路途徑具有交叉促進作用無需抗體,感染早期發揮作用補體生物學功能:細胞毒作用:補體系統激活后,最終在靶細胞外表形成MAC,從而使細胞內外滲透壓失衡,導致細胞溶破。調理作用:補體激活產生的C3b、C4b、iC3b等片段直接結合于細菌或其他顆粒物質外表,通過與吞噬細胞外表相應補體受體結合而促進吞噬細胞對其吞噬,抵御全身性細菌和真菌感染。炎癥介質作用:補體活化過程中產生多種具有多種炎癥介質作用的片段,如C5a、C3as和C4a等。三者均可與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外表相應受體結合,觸發靶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引起毛細血管擴張、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縮等,從而介導局部炎癥反響。清除免疫復合物:C3b與免疫復合物IC普吉合同時黏附于CR1+紅細胞、血小板,從而將IC運送至肝臟和脾臟被巨噬細胞吞噬、清除,此作用被稱為免疫黏附(immuneadherence)6.補體調節蛋白:調節蛋白功能C1抑制物(C1NH)抑制Clr、Cis.MASP活性,阻斷C4b2a形成P因子(Pf)穩定C3bBb,唯一正向調控旁衰變加速因子(DAF,CD55)抑制C4b2a、C3bBb、C4b2a3b、C3bBb3b形成與活性經、旁MIRL/CD59抑制C4b2a、C3bBb、C4b2a3b、C3bBb3b形成與活性經、旁細胞因子細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細胞及組織細胞分泌的在細胞間發揮相互調控作用的一類小分子可溶性蛋白多肽,通過結合相應受體調節細胞生長分化和效應,調控免疫應答。細胞因子的基本特征:小分子蛋白質(8-30KD)可溶性高效性,在較低濃度下即有生物活性通過結合細胞外表相應受體發揮生物學效應可誘導產生半衰期短效應范圍小,絕大多數為近距離發揮作用細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m分泌(autocrine):作用于分泌細胞自身;如Tm分泌(autocrine):作用于分泌細胞自身;如T細胞分泌IL-2旁分泌(paracrine):對臨近細胞發揮作用次口DC細胞產生IL-2刺激T細胞分化。(最多)內分泌(endocrine):少數細胞因子通過循環系統對遠距離靶細胞發揮作用;如TNF在高濃度時可通過血流作用于遠處靶細胞。細胞因子功能特點:多效性(pleiotropism):一種細胞因子可以對不同的細胞發揮不同作用,例如IL-4可以活化B細胞并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也可以刺激胸腺細胞和肥大細胞的增殖。重疊性(redundancy):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細胞因子具有同樣或類似生物學作用JL-2、IL-7和IL-15均可刺激T細胞增殖。協同性(synergy):一種細胞因子可增強另一種細胞因子的功能,例如IL-5可增強IL-4誘導B細胞分泌的抗體類別向IgE轉換。拮抗性(antagonism):一種細胞因子可抑制另一種細胞因子的功能,例如IFN-y可阻斷IL-4誘導B細胞分泌的抗體類別向IgE轉換。網絡性(network)網絡性(network):在免疫應答過程中,免疫細胞通過具有不細胞因子分類:白細胞介素(IL):由白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并能夠介導白細胞之間和其他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細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SF):是指能夠刺激多種造血干細胞和不同發育分化階段的造血祖細胞分化、增殖的細胞因子。干擾素(IFN):干擾病毒復制腫瘤壞死因子(TNF):造成腫瘤組織壞死生長因子(GF):可促進相應細胞生長分化的細胞因子趨化因子(chemokine):由多種細胞分泌的對不同細胞具有催化作用的細胞因子,也參與調節血細胞發育、血管生成、細胞凋亡等。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storm):也稱高細胞因子血癥。在免疫應答時,免疫細胞分泌大量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又轉而刺激免疫細胞。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人白細胞分化抗原(HLDA):主要指造血干細胞在分化為不同譜系、各個細胞譜系分化不同階段,以及成熟細胞活化過程中,表達的細胞外表分子。(IgSF、整合素家族、選擇素家族、鈣黏蛋白家族)分化群(CD):應用以單克隆抗體鑒定為主的方法,將來自不同實驗室的單克隆抗體所識別的同一種分化抗原歸為同一個分化群。細胞黏附分子(CAM)是介導細胞間或細胞與細胞外基質ECM)間相互結合的分子。選擇素的分布、配體和功能:與大多數黏附分子所結合的配體不同,選擇素識別的是一些寡糖基團,主要是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CD15s(sLeAx)或類似結構的分子,這些配體主要表達于白細胞和內皮細胞外表。選擇素分布配體功能L-選擇素(CD62L)白細胞,活化后卜調CD15s(sLeAx),可存在于外周淋巴結HEV上CD34、GlyCAM-1白細胞與內皮細胞黏附,參與炎癥、淋巴細胞歸巢到外周淋巴結和派爾集合淋巴小結P-選擇素(CD62P)血小板、巨核細胞、活化內皮細胞CD15s(sLeAx).CD15白細胞與內皮細胞黏附,參與炎癥E-選擇素(CD62E)活化內皮細胞CD15s(sLeAx)、CLA白細胞與內皮細胞黏附,參與炎癥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具有免疫球蛋白V區樣或C區樣結構域的分子歸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superfamily)黏附分子的功能:參與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活化參與炎癥過程中白細胞與血管內皮黏附淋巴歸巢HIV囊膜蛋白gpl20識別CD4,正常人外周血CD4+T細胞數在500個/pl以上,HIV患者降至200.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儂MHC):是一組決定移植組織是否相容、與免疫應答密切相關、緊密連鎖的基因群人的MHC稱為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復合體HLAI類和HLAII類抗原的結構組織分布和功能特點:HLA抗原類別分子結構肽結合結構域表達特點組織分布功能I類(A、B、C)a鏈45KD(B2m12KD)al+a2封閉共顯所有有核細胞外表識別和提呈內源性抗原肽,與輔助受體CD8結合,對CTL的識別起限制作用n類(DR、DQ、DP)a鏈35KD0鏈28KDal+p1開放共顯APC(BcelL巨噬、DC)、活化的T細胞識別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與輔助受體CD4結合,對Th的識別起限制作用HLA分子的功能(少考):作為抗原提呈分子參與適應性免疫應答MHC限制性參與T細胞在胸腺中的選擇和分化決定疾病易感性的個體差異參與構成種群基因結構的異質性作為調節分子參與固有免疫應答強直性脊柱炎(AS):HLA-B27適應性免疫特點:特異性、耐受性、記憶性免疫性疾病:腫瘤、感染性疾病、超敏反響、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響。1)經驗免疫學時期:中國接種天花痂粉、EdwardJenner接種牛痘2)科學免疫學時期:RobertKoch病原菌致病、LouicePasteur炭疽狂犬、Metchnikoff細胞免疫吞噬細胞、PaulErhlich體液免疫側鏈學說、Burnet克隆選擇學說、LandsteinerABO血型。免疫(immunity):指機體識別和排除異物,維持機體生理平衡和穩定的功能。免疫器官和組織免疫系統(immunesystem):是由免疫器官和組織、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NK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粒細胞、肥大細胞等)及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補體、各種膜分子及細胞因子等)組成,其作用是執行免疫功能。
B淋巴細胞抗原識別受體多樣性產生機制組合多樣性連接多樣性:1g基因片段之間的連接往往有插入、替換或缺失核苦酸的情況發生,從而產生新的序列,稱為連接多樣性。包括:密碼子錯位框架移位N序列插入受體編輯體細胞高頻突變B淋巴細胞的功能產生抗體介導體液免疫應答:B細胞通過產生抗體介導體液免疫應答,抗體具有中和作用、激活補體、調理作用、ADCC、參與I型超敏反響。提呈抗原:B細胞作為專職性抗原提呈細胞能夠攝取、加工并提呈抗原,對可溶性抗原的提呈尤為重要免疫調節功能:B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IL-6、IL-10、TNF-a等)參與調節巨噬細胞、DC細胞、NK細胞以及T細胞的功能。B細胞的分類性質性質性質B1細胞性質B1細胞B2細胞CD5分子表達+—更新方式自我更新由骨髓產生自發產生1g高低針對的抗原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類分泌的1g類別IgM>IgG固啟免疫IgG>IgM體液免疫特異性多反響性特異性體細胞段)厥突受無高免疫記憶無有存在部位腹膜腔、胸膜腔、腸道黏膜固有層外周淋巴器官B細胞抗原受體復合物(BCR復合物):由識別和結合抗原的mlg和傳遞刺激信號的Iga/IgB(CD79a/CD79b)異二聚體組成。膜外表免疫球蛋白(mlg):特征性外表標志,單體形式存在,特異性結合抗原。漿細胞不表達mlg。Iga/IgP(CD79a/CD79b):信號轉導分子,參與mlg鏈的表達與轉運。B細胞共受體(corecepter):B細胞外表的CD19、CD21、CD81非共價相聯,形成B細胞的多分子共受體,能增強BCR與抗原結合的穩定性并與Iga/IgB共同傳遞B細胞活化的第一信號。CD21(CR2)可結合C3d,形成CD21-C3d-抗原-BCR復合物。EB病毒受體。CD19傳遞活化信號。共刺激分子(co-sitmolatorymolecule):第一信號抗原與BCR結合產生的信號經由CD79a/b和CD19轉導至細胞內。第二信號:Th細胞和B細胞的共刺激分子間的相互作用:CD40:屬TNFSF,配體為CD40L(CD154)表達于活化T細胞,CD40與CD40L的結合是B細胞活化的第二信號,對B細胞分化成熟和抗體產生起重要作用CD80(B7-1)和CD86(B7-2)黏附分子:ICAM-1(CD54)、LFA-1(CDlla/CD18)0其他外表分子:CD20:表達于除漿細胞外的各發育階段的細胞。CD22:B細胞的抑制性受體,負調節CD19/CD21/CD81共受體。CD32:有a、b兩個亞型,其中CD32b即FcyRHB,能負反響調節B細胞活化及抗體的分泌。T淋巴細胞陽性選擇(positiveselection):雙陽性(CD4+/CD8+)胸腺細胞同胸腺上皮細胞外表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復合物以適當親和力結合可繼續分化為單陽性細胞,而不能結合或親和力過高的胸腺細胞發生凋亡的過程。陽性選擇使T細胞獲得自身MHC限制能力。位置:皮質陰性選擇(negativeselection):經過陽性選擇的單陽性胸腺細胞與胸腺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外表自身抗原肽-MHC分子以高親和力結合時,該細胞被刪除的過程。陰性選擇使T細胞獲得中樞免疫耐受。位置:皮髓交接及髓質區T細胞抗原受體(TCR):T細胞外表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結構。CD3分子:是由五種肽鏈(丫&6)構成的復合體。每條肽鏈均含ITAM序列,主要表達于成熟T細胞外表,與TCR以非共價結合,形成TCR-CD3復合受體,轉導TCR識別抗原所產生的活化信號。CD4分子:單鏈跨膜分子肽鏈,主要Th外表,四個Ig樣結構域,遠膜端兩個結構域與MHCII類分子02結構域結合,輔助TCR識別抗原和參與T細胞活化信號轉導。HIV受體。CD8分子:鏈組成,主要CTL外表,一個Ig樣結構域,與MHCI類分子重鏈。3結構域結合,輔助TCR識別抗原和參與T細胞活化信號的轉導。共刺激分子:第一信號:抗原刺激信號,由TCR識別APC提呈的pMHC而產生,經CD3轉導信號,CD4/CD8起輔助作用,使T細胞初步活化。第二信號:共刺激信號,由APC或靶細胞外表的共刺激分子與T細胞外表的相應共刺激分子相互作用產生,使T細胞完全活化,進一步分泌細胞因子表達細胞因子受體。共刺激分子:CD28——CD80(B7-1)/CD86(B7-2)+ICOS——ICOSL+CTLA-4(CD152)——CD80(B7-1)/CD86(B7-2)-PD-1——PD-L1/PD-L2-CD40L(CD154)—CD40(B細胞活化第二信號)+CD2(LFA-2)——LFA-3+LFA-1——ICAM-1+絲裂原受體:T細胞表達多種絲裂原受體,絲裂原可非特異性直接誘導靜息T細胞活化增殖。刀豆蛋白NConA師植物凝集素PHA)是最常用T細胞絲裂原。T細胞分類:TCRaB/TCRyb分類:詳見組胚免疫系統筆記功能特征分亞群:輔助T細胞(CD4+,Th):Thl:IFN-y、TNF、IL-2等,促進Thl增殖,活化巨噬細胞(IFN-y),增強NK細胞殺生能力(IFN-y、TNF、IL-2),遲發型超敏反響中T細胞Th2:分泌IL-4、5、10及13,促進Th2的增殖輔助B細胞活化,發揮體液免疫作用,抑制Thl增殖。IL-4、5可誘導IgE產生Th3:分泌大量TGF-0,起免疫抑制作用,可歸入TregThl7:分泌IL-17、IL-21等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固有免疫和某些炎癥的發生Tfh:分泌IL-21在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抗體產生和Ig類別轉換中有重要作用細胞毒性T細胞(CD8+,CTL):識別p-MHCI類復合物,殺傷機制:一是分泌穿孔素、顆粒酶直接殺傷;二是通過Fas/FasL誘導靶細胞凋亡,可連續殺傷多個靶細胞。調節性T細胞(CD4+CD25+Foxp3+,Treg):直接接觸抑制靶細胞活化分泌TGF-0和IL-10抑制免疫應答特點自然調節T細胞(nTreg)誘導性調節T細胞(iTreg)誘導部位胸腺外周抗原特異性自身抗原組織特異性抗原和勺陵抗原效應作用機制細胞接觸分泌細胞因子舉例CD4+CD25+T細胞Tri分泌IL-10,Th3分泌TGF-0十一、抗原提呈細胞與抗原的加工及提呈抗原提呈細胞(APC):是能夠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復合物的形式將抗原肽提呈給T細胞的一類細胞。MHCII:外源性抗原肽——CD4+專職性APC:DC細胞、單核/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他們組成性表達MHCII類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具有直接攝取、加工和提呈抗原的功能。單核/巨噬細胞:低水平表達MHCI.II類分子,在IFN-y作用下,高表達MHCI.II類分子,提呈p-MHCII給CD4+(Th)細胞。B淋巴細胞:BCR識別攝取TD抗原,表達p-MHCII類分子,提呈給CD4+(Th)細胞非專職性APC:內皮細胞、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MHCI:內源性抗原肽——CD8+樹突狀細胞(DC):是一類成熟時具有許多樹突樣突起的、能夠識別、攝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并將抗原肽提呈給初始T細胞并誘導T細胞活化增殖的、功能最強的抗原提呈細胞。DC類型:經典DC(conventionalDC):主要參與免疫應答的誘導和啟動漿細胞樣DC(plasmacytoidDC):產生大量I型干擾素,參與抗病毒固有免疫應答。經典DC的成熟過程:未成熟DC:表達模式識別受體具有很強抗原加工能力低水平表達式MHQI類分子和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提呈抗原和激發免疫應答的能力較弱。遷移期DC在輸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遷移的DC稱為隱蔽細胞,外周血DC包括遷移形式的DC和來自骨髓的DC。成熟DC:外表由許多樹突樣突起低水平表達PRR,識別和攝取外源性抗原的能力弱加工抗原的能力弱高水平表達MHCH類分子和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故能有效提呈抗原和激活T細胞。DC的功能:識別、攝取和加工抗原,參與固有免疫抗原提呈與免疫激活作用免疫調節作用免疫耐受的誘導與維持外源性抗原:指細菌蛋白等外來抗原。內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細胞內新合成的抗原,結核桿菌、病毒、腫瘤細胞MHCI類分子抗原提呈途徑和MHCII類分子抗原提呈途徑的比擬MHQ類分子途徑MHCH類分子途徑抗原來源內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降解抗原的胞內位置胞質蛋白酶體MIIC、溶酶體抗原與MHC結合部位內質網MIIC提呈抗原肽的MHCMHQ類分子MHCII類分子伴侶分子和抗原肽轉運分子鈣聯蛋白、TAPli鏈(被降解為CLIP)、鈣聯蛋白加工和提呈抗原的細胞所以有核細胞專職性抗原提呈細胞識別和應答細胞CD8+T細胞(CTL)CD4+T細胞(Th)中樞免疫器官(centralimmuneorgan)/初級免疫器官(primarylymphoidorgan):是免疫細胞發生、分化、發育和成熟的場所。骨髓、胸腺。骨髓的功能:各類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發生的場所B細胞和NK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體液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造血干細胞(HSC):主要外表標志:CD34和CD117O胸腺:髓質:胸腺小體(thymic/Hassallcorpuscle):由聚集的上皮細胞呈同心圓狀包繞排列而成,是胸腺結構的重要特征胸腺功能:T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免疫調節作用自身耐受的建立與維持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immuneorgan)/次級淋巴器官(secondarylymphoidorgan):是成熟淋巴細胞(T、B細胞)定居的場所,也是淋巴細胞對外來抗原產生免疫應答的主要部位。淋巴結、脾、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結功能:1)T、B細胞定居場所:成熟T、B細胞的主要定居部位,T占75%,B占25%非經典的抗原提呈途徑(MHC分子對抗原的交叉提呈):外源性抗原交叉提呈機制:外源性抗原從內體或吞噬溶酶體中溢出進入胞質或直接穿越細胞膜進入胞質溶酶體中形成的抗原肽通過胞吐作用被排出細胞外,與胞膜外表空載MHQ結合而被提呈細胞外表或新合成MHCI被內吞進入內體,直接與外源性抗原肽結合內源性抗原交叉提呈機制:含有內源性抗原的細胞或凋亡小體被APC攝取,形成內體內源性抗原肽被釋放出細胞外,與膜外表空載MHQI類分子結合為復合物脂類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徑:脂類抗原(例如分支桿菌胞壁成分)不是多肽,不能結合MHC分子,不能被MHC限制性T細胞識別。脂類抗原結合APC外表的CD1分子而被提呈。十二、T淋巴細胞介導的適應性免疫應答免疫突觸(immunologicalsynapse):均勻分布于T細胞外表的TCR與pMHCII相互作用后,多個TCR-pMHCII向T細胞和DC的接觸面中央移動,形成以多個TCR-pMHCII為中央,周圍是LFA-1-ICAM-1等共刺激分子的相對密閉的免疫突觸CD8+T細胞的分化:Th細胞依賴性的:靶細胞低表達或不表達共刺激分子,不能有效激活初始CD8+T細胞,而需要APC和Th的輔助。Th細胞非依賴性的:主要高表達共刺激分子感染的DC,不需要Th細胞的輔助而直接刺激CD8+T細胞產生IL-2,誘導CD8+T細胞自身增殖并分化為CTL0不同效應T細胞亞群及其效應分子:CD4+ThlCD4+Th2CD4+Thl7CD4+TfhCD8+CTLTCR識別的配體抗原肽-MHCII類分子復合物抗原肽-MHCI介導免疫應答類型參與和輔助細胞免疫輔助體液免疫固有免疫輔助體液免疫參與細胞免疫Th的免疫效應:Thl的效應:Th1對巨噬細胞的作用:激活巨噬細胞:IFN-y、CD40L誘生并募集巨噬細胞:IL-3、GM-CSFThl對淋巴細胞的作用:IL-2,促進ThlsTh2、CTL和NK細胞的活化增殖。分泌IFN-y促進B細胞產生具有調理作用的抗體,增強巨噬細胞對病原體的吞噬。Thl對中性粒細胞的作用:TNF-oc活化中性粒細胞Th2的效應:輔助體液免疫應答:產生IL-4、IL-5、IL-10、IL-13等細胞因子,協助B和促進B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參與超敏反響性炎癥:分泌細胞因子可激活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參與超敏反響的發生和抗寄生蟲感染。Thl7的效應:分泌IL-21,并通過表達的CD40L和ICOS與B細胞表達的CD40和ICOSL相互作用,輔助B細胞在生發中心的存活增殖,促進B細胞向漿細胞分化、抗體類別轉換和抗體親和力成熟。CTL的免疫效應:CTL殺傷靶細胞的過程:效-靶細胞結合:CTL高表達黏附分子(如LFA-1、CD2等),可有效結合表達相應配體(ICAM-1、LFA-3)的靶細胞CTL的極化:細胞膜分子或胞內成分聚集于細胞一端的現象。致死性攻擊:CTL胞質顆粒中的效應分子釋放到效-靶結合面,效應分子對靶細胞進行致死性攻擊。CTL殺傷靶細胞的機制穿孔素/顆粒酶途徑:均貯存于胞質顆粒中。穿孔素(perforin):單體可插入靶細胞膜,在鈣離子存在下,多個穿孔素聚合成內徑約為16nm的孔道,使顆粒酶等細胞毒蛋白迅速進入細胞。顆粒酶(granzyme):絲氨酸蛋白酶,進入靶細胞后通過激活凋亡相關的酶系統而誘導靶細胞凋亡。死亡受體途徑:效應CTL可表達膜型FasL以及可溶性FasL(sFasL),或分泌TNF-ao這些效應分子與靶細胞外表Fas和TNF受體結合,通過激活胞內胱天蛋白酶參與信號的轉導途徑,誘導靶細胞凋亡。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的生物學意義:抗感染: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效應主要是針對細胞內寄生病原體感染,例如胞內寄生菌、病毒等,以及真菌或寄生蟲感染。抗腫瘤:特異性細胞免疫是主要的抗腫瘤因素,包括CTL對腫瘤的殺傷,細胞因子對腫瘤的直接抗腫瘤作用,細胞因子激活巨噬細胞或NK細胞的細胞毒作用以及細胞因子的其他抗腫瘤作用。免疫病理作用: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效應與遲發超敏反響、移植排斥反響密切相關,還參與某些自身免疫病的發生和開展。活化誘導的細胞死亡(AICD):指免疫細胞活化并發揮免疫效應后,誘導的一種自發的細胞凋亡。十三、B淋巴細胞介導的特異性免疫應答一、B細胞對TD抗原的免疫應答:B細胞活化需要的信號:B細胞活化的第一信號(抗原刺激信號)BCR-CD79a/b(BCR-Iga/IgpX言號:BCR被多價抗原交聯后,Iga/IgpiTAM被磷酸化,啟動信號轉導級聯反響,激活NFAT等轉錄因子,啟動B細胞增殖活化BCR共受體(CD19/CD21/CD81)的增強作用:CD19胞質區有多個保守酪氨酸殘基,轉導信號CD21形成CD21-C3d-抗原-BCR復合物,交聯CD19向胞內傳遞信號B細胞活化的第二信號(共刺激信號):由Th細胞與B細胞外表多對共刺激分子相互作用產生,最重要的是CD40/CD40L細胞因子的作用活化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IL-4JL-5JL-21.IL-6)誘導B細胞大量增殖,細胞因子誘導的B細胞增殖是B細胞形成生發中心和繼續分化的基礎。T、B細胞的相互作用:T細胞外表共刺激分子提供B細胞活化第二信號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促進B細胞活化增殖分化高頻突變(somatichypermutation):中心母細胞輕鏈和重鏈V基因發生突變,每次細胞分裂IgV區基因中大約有1/1000堿基對突變。高親和力成熟(affinitymaturation):當大量抗原被清除,或再次免疫應答僅有少量抗體出現時,表達高親和力BCR的B細胞克隆會優先結合抗原并得到擴增,最終產生高親和力抗體,此即為抗體親和力成熟。ig的類別轉換:可變區相同而ig類別發生變化Thl細胞分泌IFN-y誘導IgM轉換成IgG2a和IgG3Th2細胞分泌IL-4誘導IgM轉換成IgGl和IgE,TGF-0誘導轉換成IgG2b和IgA0二、B細胞對TI抗原的免疫應答:細菌多糖、脂多糖及多聚蛋白質等B細胞對TI-1/TI-2抗原的應答:TD抗原TI-1抗原TI-2抗原-B1細胞受體BCR-Iga/IgPBCR-Iga/IgP.絲裂原受體BCR-Iga/IgP對重復序列的需要——+ig類別轉換+—+多克隆B細胞—+(高濃度)—激活產生抗體類別IgG、IgE、IgAigM(低親和力)IgM.IgG無T細胞抗體應答—+—T細胞輔助+——舉例白喉毒素、PPD、病毒凝血素細菌多糖、多聚蛋白、LPS肺炎球菌莢膜多糖、沙門菌多聚鞭毛再次應答(與初次應當相比):潛伏期短,大約為初次應答潛伏期的一半;IIIIIIIII伍清抗體濃度增加快,快速到達平臺期,平臺高(有時可比初次III應答高10倍以上);抗體維持時間長;誘導再次應答所需抗原劑量小;再次應答主要產生高親和力抗體IgG,而初次應答主要產生低親和力的IgM;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的效應:主要效應分子:特異性抗體,中和作用,激活補體,調理作用,ADCC,組織局部抗原侵入黏膜;產生多種細胞因子。十四、固有免疫系統及其介導的免疫應答模式識別受體(PRR):指存在于吞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外表、胞內器室膜上和血清中的一類能夠直接識別病原體及其產物或宿主凋亡細胞和衰老損傷細胞外表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結構的受體。膜型PRR:甘露糖受體(MR):能識別表達于細菌、真菌(分支桿菌、克雷伯菌、卡氏肺胞菌、酵母菌等)細胞壁糖蛋白和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和巖藻糖殘基。清道夫受體(SR):可識別G-菌脂多糖、G+菌磷壁酸、衰老損傷細胞外表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凋亡細胞重要標志——磷脂酰絲氨酸。Toll樣受體(TLR)JLR1/2/4/5/6表達于細胞膜上JLR3/7/8/9表達于器室如內體、溶酶體膜上。分泌型PRR:存在于血清中,主要包括甘露糖結合凝集素和C反應蛋白等急性期蛋白。病原體相關模式分子(PAMP):是指某些病原體或其產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可被模式識別受體識別結合的特定分子。巨噬細胞主要生物學功能:殺傷清除病原體殺傷胞內寄生菌和腫瘤細胞等靶細胞參與炎癥反響加工提呈抗原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免疫調節作用NK細胞對腫瘤或病毒感染靶細胞的識別、活化和細胞毒作用:固有免疫應答的作用時相:即刻固有免疫階段:早期誘導的固有免疫應答階段:適應性免疫應答啟動階段:固有免疫應答和適應性免疫應答的關系: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調節適應性免疫應答的類型和強度:協助效應T細胞進入感染或腫瘤發生部位:協同效應T細胞和抗體發揮免疫效應:固有免疫應答和適應性免疫應答的主要特點:固有免疫應答適應性免疫應答參與皮膚黏膜上皮細胞、吞噬細胞、樹突狀細胞、NK細耶丁細胞、B2細胞細胞胞、NKT細胞、ybT細胞,B1細胞效應補體、細胞因子、抗菌蛋白、酶類物質,穿孔素、顆特異性抗體、細胞因子等,穿孔素、分子粒酶、FasL顆粒酶、FasL彳乍用即亥卜96小時96小時后時相識別模式識別受體、有限多樣性抗原識別受體,胚系基因特異性識別受體,胚系基因重排后產受體直接編碼產生,較少多樣性生,具有高度多樣性。直接識別病原體及其感染的組織細胞或衰老損傷、畸識別APC外表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識別變細胞所共有的某些高度保守的分子(如PAMP、脂肽或FDC外表捕獲的抗原分子,具有特占類/糖脂類抗原)高度特異性。作用募集活化或迅速產生免疫效應,沒有免疫記憶功能,經克隆擴增和分化,成為效應細胞后
特點特點維持
時間特點維持
時間不發生再次應答較短發揮作用,具有免疫記憶功能,可發生再次應答較長十七、超敏特點維持
時間不發生再次應答較短發揮作用,具有免疫記憶功能,可發生再次應答較長1、I型超敏反響超敏反響(hypersensitivity):是機體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時,出現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細胞損傷等異常的適應性免疫應答。I型超敏反響(變態反響或速發型超敏反響)特點:由IgE介導,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響發生快,消退快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亂,幾乎不發生組織細胞嚴重損傷具有明顯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2)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3)參與淋巴細胞再循環4)過濾作用毛細血管后微靜脈(PVC)/高內皮靜脈(HEV):副皮質區由細胞組成的、呈非連續狀的毛細血管,是溝通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的重要通道,血液中的淋巴細胞由此部位可進入淋巴結實質。脾的功能:1)T、B細胞定居的場所:B占60%,T占40%2)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質4)過濾作用動脈周圍淋巴鞘(PALS):脾臟中央動脈周圍有厚層彌散淋巴組織,稱為動脈周圍淋巴鞘,主要由密集的T細胞構成,也含有少量的DC和巨噬細胞,為T細胞區。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黏膜免疫系統(MIS):主要指呼吸道、胃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層和上皮細胞下散在的淋巴組織,以及含有生發中心的淋巴組織,如扁桃體、小腸派爾集合淋巴結(PP)及闌尾等,是發生黏膜免疫應答的主要部位。igE:鼻咽、扁桃體、氣管和胃腸道粘膜下固有層淋巴組織中的漿細胞產生。變應原刺激的Th2型反響可產生大量IL-4等細胞因子,誘導特異性B細胞向IgE類別轉換并增殖、分化成產生IgE的漿細胞。IgE為親細胞性抗體,Fc段在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外表的高親和力IgEFc受體(FcsRI)結合,使機體處于致敏狀態。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mastcellandbasophil):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機體致敏:變應原進入機體后,誘導特異性B細胞產生IgE類抗體應答。IgE以其Fc段與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外表的FcsRI結合,而使機體處于對該變應原的致敏狀態。交聯活化脫顆粒:變應原與致敏細胞外表兩個以上IgE結合,使多個FcsRI交聯形成復合物,啟動活化信號,導致顆粒與細胞膜融合,釋放生物學活性介質,稱為脫顆粒(degranulation)。組胺白三烯局部或全身性超敏反響的發生:速發相反響(immediatereaction)遲發相反響(late-phasereaction)反響時間數秒內發生,持續數小時4?6小時內發生,持續數天引起原因組胺、前列腺素表現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強、平滑肌收縮、腺分泌增加。局部以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Th2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浸潤為特征的炎癥反垃。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臨床常見疾病:全身性過敏反響:(腎上腺素搶救)藥物過敏性休克:青霉素降解產物(青霉曝唾醛酸或青霉烯酸)與體內組織蛋白共價結合后,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gE。血清過敏性休克:動物免疫血清如破傷風抗毒素、白喉抗毒素致敏。局部過敏反響:2、II型超敏反響11型超敏反響:溶細胞型或細胞毒型超敏反響,特點是由IgG或yM類抗體與靶細胞外表相應抗原結合后,在補體、吞噬細胞和NK細胞參與下,引起的以細胞溶解或組織損傷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響,發作較快。發生機制:臨床常見疾病:輸血反響新生兒溶血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藥物過敏性血細胞減少癥肺出血-腎炎綜合征其他3、III型超敏反響III型超敏反響:又稱免疫復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變態反響,是由抗原和抗體結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復合物沉積于局部或全身多處毛細血管基底膜后,激活補體,并在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嗜堿性粒細胞等效應細胞參與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腫、局部壞死?口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要特征的炎癥反響和組織損傷。免疫復合物沉積條件:免疫復合物本身的因素機體清除免疫復合物能力降低使免疫復合物易于沉積的因素臨床常見疾病:局部免疫復合物病:Arthus反響類Arthus反響:全身性免疫復合物病:血清病: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4、IV型超敏反響:抗原與相關致敏細胞:T細胞介導炎癥反響和組織損傷:l)Th細胞介導的炎癥反響和組織損傷2)CTL介導的細胞毒作用臨床常見IV型超敏反響:感染性遲發型超敏反響:接觸性遲發超敏反響:四種類型超敏反響比擬:I型n型ra型IV型別名變態反響,速發型超敏反響溶細胞型,細胞毒型超敏反響免疫復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變態反響遲發型超敏反應抗體、效T應細胞蟒IgG、IgMIgGThl、CTLTh2抗原可溶性抗原細胞性抗原可溶性抗原可溶性抗原、細胞性抗原可溶性抗原效應機制變應原與結合田巴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上的igE結合并交聯,使細胞釋放活性介質,引起平滑肌收縮、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強、黏膜腺體分泌增加抗體與細胞性抗原結合,通過激活補體WADCC破壞細胞抗原■抗體復合物沉積組織、通過活化補體、中性粒細胞集聚和活化血小板導致血管炎癥性組織損傷Th1細胞釋放細胞因子活化CTL和巨噬細胞,導致局部組織損傷;CTL也可直直接識別和殺傷靶細胞Th2細胞釋放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趨化和活化嗜酸性粒細胞,分泌細胞毒性分子和炎性介質,致組織炎性損傷。臨床常見藥物過敏性休克、支氣管哮喘、枯草輸血反響、新生兒溶血Arthu反響、血清病、腎小球腎接觸性皮炎、結核性損傷慢性哮喘、慢性受應性鼻炎病舉例熱、食物過敏性濕疹等癥、藥物過敏性血細胞減少癥等。炎、類風濕關節炎等二十二、免疫學檢測技術抗原抗體反響特點:高度特異性:外表化學基團之間的可逆結合:適宜的抗原抗體濃度和比例:抗原抗體反響的兩個階段:抗原抗體反響的影響因素:電解質:溫度:酸堿度:檢測抗原或抗體的體外實驗:凝集反響:沉淀反響:免疫標記技術:二十三、免疫學防治人工主動免疫(artificialactiveimmunization):用疫苗接種機體,使之主動產生適應性免疫應答,從而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措施。人工被動免疫(artificialpassiveimmunization):是給人體注射含特異性抗體如抗毒素等制劑,使之被動獲得適應性免疫應答,以治療或緊急預防疾病的措施。疫苗的種類: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類毒素亞單位疫苗:結合疫苗DNA疫苗重組載體疫苗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是指利用免疫學原理,針對疾病的發生機制,人為地干預或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到達治療疾病目的所采取的措施。MALT的組成:1)腸相關淋巴組織(GALT):是位于腸粘膜下的淋巴組織,由派爾集合淋巴結、闌尾、孤立淋巴濾泡、上皮內淋巴細胞及固有層中彌散分布的淋巴細胞組成,主要作用是抵御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2)鼻相關淋巴組織(NALT):又稱韋氏環,包括咽扁桃體、腭扁桃體、舌扁桃體及鼻后部其他淋巴組織,其主要作用是抵御經空氣傳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3)支氣管相關淋巴組織(BALT):主要分布于各肺的支氣管上皮下,其結構與派爾集合淋巴結相似,濾泡中的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形成生發中心,其中主要是B細胞。MALT的功能及其特點:B細胞主要產生分泌IgA(SIgA)0M細胞:特化的抗原轉運細胞,無微絨毛不能分泌消化酶和粘液。呈穹隆狀,可攝取腸腔內抗原性物質,包繞著T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和DC。淋巴歸巢(lymphocytehoming)是指血液中淋巴細胞選擇性趨向遷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區域或特定組織的過程。淋巴細胞外表不同的黏附分子(又稱歸巢受體,homingreceptor)與特定組織HEV外表的黏附分子(又稱地址素,addressin)的相互作用決定該細胞的去向(黏膜、皮膚或炎癥部位等)。淋巴細胞再循環(lymphocyterecirculation)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礦區賈莊鎮區賈莊中學2025屆初三1月物理試題含解析
- 廈門演藝職業學院《軌道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電子智能手環手表考核試卷
- 海洋工程項目管理軟件考核試卷
- 電機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光學測距儀的原理與使用考核試卷
- 鹽的電子元件制造考核試卷
- 家電配件的供應鏈協同與優化考核試卷
- 眼鏡店設備消毒考核試卷
- 游樂設施施工合同條款解讀考核試卷
- 剪映剪輯教學課件
- Radware AppDirector負載均衡器指導書2.11v1.0
- 建設單位保證安全生產措施方案
- 1健康調查問卷一
- 2024年江蘇南京醫科大學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匯編
- 生物科技行業研究員簡歷
- 2025年阿拉伯語水平測試模擬試卷權威解析及答案
- 2025安徽省亳州城建發展控股集團限公司招聘81人歷年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形勢與政策-特朗普2.0時代中美關系及國際形勢變化-課件
- 市政工程道路專業監理實施細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