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對策_第1頁
幼兒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對策_第2頁
幼兒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對策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讀:攻擊性行為是消極的問題行為,它不但會對他人或集體造成危害,而且還會使行為發出者本人得到較多來自環境的否定態度,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長。攻擊性行為是幼兒問題行為極其重要的表現之一,而幼兒問題行為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客觀存在,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民族素質的提高,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歷來為發展心理學和幼兒教育學研究所重視,對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較豐富的成果,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教育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提供了有效的依據。攻擊性行為是消極的問題行為,它不但會對他人或集體造成危害,而且還會使行為發出者本人得到較多來自環境的否定態度,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長。大量研究表明,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其同伴關系一般較差,大多數同齡小朋友會對其拒絕態度,一般會說:“我不愛跟他玩,因為他老是打人。”“我不喜歡××。因為他欺負別人,把人家弄哭了。”而且由于他愛惹事生非,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故而也不易受老師的歡迎,可想而知,孩子在這種消極、否定的環境中成長。久而久之,各方面的發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更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幼兒的攻擊性行為不及時加以干預、矯治,那么幼兒期攻擊性行為嚴重的兒童將來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一、幼兒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二、)生理特征只是符合影響因素的一部份,它們總是與社會環境、文化教育因素綜合起來作用。而且往往必須通過環境、文化教育的因素才能體現其影響。1、社會環境的因素。由于政府重視住房建設,使成千上萬戶家庭居住環境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改善。雖然,家庭居住條件的改善,使兒童的生活環境優化,有利于他們學習和休息。但由于同鄰居伙伴交往明顯減少,不利于兒童社會化、不利于兒童擴大生活氛圍,增長知識。例如,由于當今家庭向核心化、小型化發展,兒童缺乏指導,往往會形成“電視兒童”,電視節目的一些暴力行為成了他們模仿的對象。這大大地影響著幼兒身心地健康發展。2、教養者教育不當的因素。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行為不是天生而是通過學習獲得的。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凡人生所需要之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后是順著他繼續增高地培養上去,自然成為社會地優良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移、態度成了不易變。家庭是幼兒出生后的第一個教育場所,撫養者的教育態度與方法,極大地影響了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比如,“難帶型”的嬰兒,其攻擊性行為并不直接由其氣質類型所導致,而是由于該類型嬰兒的某些特點,使撫養者在教養過程往往更多地采用規則,要求等控制手段,使得該類型嬰兒形成急躁、易怒、易反抗等特征,表現出更強地攻擊性傾向。另外,幼兒園教師教養方式方法是否恰當,也是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的直接因素。例如,在培養幼兒的合作性上,教師不時強化幼兒爭強好勝的心里和挑戰行為,教師采用的語言有“看誰做得好”、“看誰跳得最好”等。“六。一”兒童節登臺表演的是教師認為班上幾個跳得最好的幼兒,這種充滿挑戰和緊張的氛圍以及隨時可能失敗的壓力,在不少教師看來是一種“競爭性”,實際上,攻擊性與建立在合作基礎上的競爭性完全是兩碼事。競爭性是一種富有超前性、自我挑戰性及創造性、獨立性的精神,它是未來人才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富有競爭精神的人確有一種常于超越、不甘落后的“攻擊意識”,但這種“攻擊”度是十分有限的,一旦超出、就成為了一種攻擊性行為,是一種消極的問題行為。有的教師在引導幼兒的行為上,他們對幼兒過失性行為往往采用比較簡單的方法,很少作細致的分析,常把它一概歸為思想品德問題,極少進行心理學上的分析研究。矯正技術、技能也十分貧乏,往往采用否定性的口語來矯正幼兒的言行,采用批評、懲罰的方式來對待幼兒,從反面對幼兒進行限制和干涉的較多,正面教育和引導的不夠。可見,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形成與其環境教育的某些因素是有密切關系的。因此,我們更多地從環境中去認識它,去尋找原因并積極加以矯治。二、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矯治對策。(一)、減少環境中易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西方人本主義代表人物馬斯洛認為:“人的天性需要在環境條件下能發展成現實的人格或心里品質。如果環境不對的,小朋友、老師和家長不喜歡,幼兒一般不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為此,我們可以通過角色的扮演等途徑,讓孩子認識到通過講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給孩子呈現一個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形象。與其討論這一兒童的表現及危害,使其意識到這樣的兒童是不受人歡迎的,更為重要的是一定要進一步與其共同設想受歡迎的兒童形象,增強孩子的榜樣學習的愿望,從而減少攻擊性行為。(三)、給予榜樣示范,或直接教給孩子正確的非攻擊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之所以在解決沖突或人際交往中更多地運用攻擊性行為方式,不僅是因為其所想到的解決沖突或進行溝通的方法的數量少于一般兒童,而且是因為他們所能想到的方法普遍帶有攻擊性傾向。所以,對于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我們可以給予榜樣示范或直接教給其正確方法。這就是要求,一方面所以父母教育子女應從自身做起,使幼兒能從中潛移默化得到教育,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打架或惡意攻擊。另外一方面,應及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矯正,即使孩子攻擊行為發生的動機可能是善意的。如“打抱不平”等,也要及時教給正確的解決方法,但應該注意的是,矯正的重點不在于訓話、批評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而在于及時使孩子明確非攻擊性行為的方式方法,因為成人的呵斥或一怒之下的簡單體罰本身就是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傾向,有可能強化孩子的不良模仿,而且最終也不可能使孩子明白正確的方法是什么?(四)、滿足幼兒的心里需要,使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成長。由于獨生化的社會影響,開始家庭的地位明顯提高,家長視子女為掌上明珠,對兒童普遍采用“過渡保護”的教育態度,父母總是把目光注視在他們寶貝的孩子身上,于孩子形影不離,總是擔驚受怕,唯恐孩子發生意外,這也不許,那也不行,忽視了孩子們探索周圍世界的種種正當需求,不能滿足和支持孩子們通過活動、游戲及勞動等進行適當的嘗試,去干能干的事,去克服能克服的困難,去作切合實際的探索。而游戲能使幼兒獲得經驗和滿足心里需求,使幼兒被壓抑的情緒得到充分的發泄。游戲對幼兒情感的滿足和穩定性有重要價值,游戲是沒有壓力的活動,所以游戲中幼兒體驗的是一種成功感和勝任感。這對于他們的心里健康是必要的。幼兒的各種感情積極的,特別是消極的都需要得到表現,游戲為他們提供了學習安全妥當地表現自己感情的途徑,從而學習駕馭控制不友好的、攻擊性行為。總上所述,幼兒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它往往受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環境、文化教育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各種因素的作用和影響難免使孩子出現不適應,造成一些心理和行為上的。幼兒時期是實行心理衛生的黃金時期,如果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