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輻射事故處置應急預案及應急措施_第1頁
醫院輻射事故處置應急預案及應急措施_第2頁
醫院輻射事故處置應急預案及應急措施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院輻射事故處置應急預案及應急措施應急預案:為有效預防和規范各類輻射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提高應對輻射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控制和減少事故造成的后果和危害,保護公眾和工作人員的健康安全,保護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辦法》(國務院449號令)、《核事故與輻射事故應急響應方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的精神,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方案。一、應急機構和職責分工輻射事故應急辦公室設醫務處,負責應急演練,組織協調事故的處理、善后工作,醫院輻射安全和防護監督員參與協調工作。保衛處負責現場保護及維護安全秩序,物質供應部門負責搶救物質的準備,器械修理部門負責輻射測量儀器及設備調試,藥品部門負責搶救藥品的調配,放射科等輻射裝置使用科室負責現場的處置及有關技術工作,檢驗科負責應急化驗工作,血液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等臨床科室負責應急搶救處置治療工作。二、應急人員組成應急人員組成包括醫務處、保衛處、物質供應部門、器械修理部門及放射科、核醫學科、放療室、血液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檢驗科等科室人員等。(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小組成員名單見附件)三、應急人員培訓應急人員上崗前經過相關輻射安全和防護專業培訓,經考試合格后上崗。四、應急裝備及物質準備1.輻射測量儀器及設備數字式個人計量計2.放射防護用品:a防護鉛衣;b防護靴、防護手套等;c防護屏風;3.應急藥品a放射損傷防治藥:雌三醇,尼爾雌醇,鹽酸胱胺,抗放利,炔雌醇,“523”片劑等;b放射性核素阻吸收藥:碘化鉀片,普X土藍,DTPA—Ca,DTPA—Zn,酰丙胺膦等;c吸附或沉淀藥:活性炭,磷酸鋁凝膠,硫酸鋇,氫氧化鋁等;d其他藥品:鹽酸阿樸嗎啡,吐根,雙醋酸酚酊等。4.其他應急設備及物資:a除污染洗消器械;b擔架;c救護車;d去污箱;五、事故分級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從重到輕將輻射事故分為特別重大輻射事故、重大輻射事故、較大輻射事故和一般輻射事故四個等級。特別重大輻射事故,是指I類、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重大輻射事故,指I類、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較大輻射事故,是指I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一般輻射事故,是指IV類,V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放射事故根據事故性質分責任事故、技術事故、其他事故。(責任事故指違反有規定的人為因素造成的放射事故,技術事故指因設備質量或故障造成的放射事故,其他事故指除責任事故和技術事故的放射事故。六、放射事故調查相關科室協助有關部門或機構做好事故調查工作。協助衛生行政部門有關人員攜帶儀器設備到達事故現場,核實事故情況,估算受照劑量,判定事故類型級別,提出救治措施及救治方案,迅速進行立案調查;保衛部門協助事故現場的偵察、收集證據、現場保護和立案調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的擴大七、輻射事故的報告程序實行逐級報告制度。發生或發現放射事故,盡快向衛生行政部門、公安機關報告,最遲不得超過2小時,24小時內填寫《放射事故報告卡》。造成環境污染的,同時報告市環境保護部門。八、放射事故應急處理程序發生放射事故時應立即向輻射事故應急辦公室報告。啟動本應急方案,采取以下應急處理1.發生人體受超劑量照射事故時,應當迅速安排受照人員接受檢查或者在指定的醫療機構救治,同時對危險源采取應急安全處理措施。2.發生工作場所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事故時,當作如下應急處理:a立即撤離有關工作人員,封鎖現場;切斷一切可能擴大污染范圍的環節,迅速開展檢測,嚴防對食物、畜禽及水源的污染;b對可能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放射損傷的人員,立即采取暫時隔離和應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個人安全防護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徹底清除污染,并根據需要實施其他醫學救治及處理措施;c迅速確定放射性同位素種類、活度、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d污染現場尚未達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鎖。3.發生放射源丟失、被盜事故時,事故單位應當保護好現場,并認真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偵破。4.事故發生后協助衛生環保行政部門有關人員趕赴事故現場,核實事故情況,估算受照劑量,判定事故類型級別,提出救治措施及救治方案,迅速進行立案調查;協助公安機關負責事故現場的勘察、收集證據、現場保護和立案調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的擴大。5.立即向當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處理環境放射性污染。應急措施:(1)應急措施應預先制定,有明確的責任分工,應急措施的實施應有專人專職或兼職防護人員負責,平時要有訓練。(2)放射性操作區應展示簡明的應急措施指南,并指定該區域的防護負責人。(3)工作區應備有急救藥品和設備,現場急救應根據污染和危險情況而定。(4)在采取應急措施使場所污染程度達到要求后,可宣布結素應急狀態。(5)發現放射源遺失,保管人員應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