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用解剖透視學(上篇)課件_第1頁
藝用解剖透視學(上篇)課件_第2頁
藝用解剖透視學(上篇)課件_第3頁
藝用解剖透視學(上篇)課件_第4頁
藝用解剖透視學(上篇)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藝用解剖透視學(上篇)上篇藝用解剖下篇透視第一章總論第一節學習藝用解剖的目的、意義和方法第二節基本術語

第三節人體比例

第二章頭部第一節頭部概述

第二節頭部的比例和結構第三節五官

第四節頭部的類型

第五節面部表情第三章軀干第一節軀干概述

第二節軀干的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

第三節脊柱和頸部

第四節男女軀干的區別第四章上肢第一節上肢的比例

第二節上肢的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

第三節上肢的關節

第四節手第五章下肢第一節下肢的比例及基本形

第二節下肢的解剖結構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一節人體運動概述

第二節人體運動的韻律與節奏

第三節光與影

第四節著裝衣紋的處理第一章透視概述第一節透視的定義第二節基本術語第三節透視規律第二章平行透視及運用第一節平行透視原理及畫法第二節平行透視的運用范例第三章成角透視及其運用第一節成角透視原理及畫法第二節成角透視的運用第四章斜面透視及其運用第一節斜面透視原理及畫法第二節斜面透視的運用第五章曲線形體透視第一節曲線形體透視定義及畫法第二節平面曲線透視畫法第三節曲面體透視畫法第四節曲面透視的運用第六章陰影、倒影透視第一節陰影及倒影的定義第二節陰影畫法第三節反影及倒影的透視畫法第四節鏡面反影透視畫法第七章常用的簡易透視畫法第一節求透視中點,引透視中線法第二節透視長度定法第三節作等間隔的行列透視圖第四節作兩種等間隔的行列透視圖第五節規定范圍內的做等分線第一章總論第一節學習藝用解剖的目的、意義和方法第一章總論一、向大師學習二、向自然學習三、向藝術境界學習四、向社會需求學習國外大師油畫作品返回第一章總論第二節基本術語第一章總論人體是一架精密的儀器,其由各個部件連接而成。骨骼是這架儀器的硬件,關節是儀器的鉸鏈,韌帶是儀器各部件伸屈的軟管,肌肉是儀器擴張和壓縮的變形(載體)軟件。骨骼起著支撐全身的作用;韌帶可以保持骨骼運動的平衡;肌肉的收縮會產生動作,可以隆起和膨脹,放松時則處于扁平和柔軟狀態。返回第一章總論第一章總論第二節基本術語人體是對稱的,分左側和右側,前面和后面。(1)正中線:位于身體正中的垂線。(2)前面和后面:身體面部的一面為前面,身體背面的一面為后面。(3)內側和外側:接近正中線的為內側,遠離正中線的為外側。人體動作可以分為:伸、屈、外展、內收。(1)伸:肢體兩部分漸相遠。(2)屈:肢體兩部分漸相近。(3)外展:肢體遠離正中線的動作。(4)內收:肢體靠攏正中線的動作。第一章總論第三節人體比例第一章總論以人的頭部為量度單位,在一般情況下,中國人約為七個半頭長,西歐人為七個半至八個頭長?!傲⑵?、坐五、盤三半”是中國古代畫家總結出來的口訣。返回第一章總論第一章總論第三節人體比例一、人體具體比例(1)人的上身自頭頂至恥骨線約為4個頭長:頭頂至下頦骨為一個頭長,下頦骨至乳頭為一個頭長,乳頭至肚臍眼為1個頭長,肚臍眼至恥骨線為1個頭長。(2)人的下身為4個頭長:從髂嵴至膝關節為2個頭長,從膝關節至腳跟2個頭長,髂嵴比恥骨線高約半個頭長,所以全身長約為7個半頭長。(3)手臂為3個頭長:上臂(肩峰至肘關節上部)為1個頭長,前臂(肘關節上部至腕關節上一點)為1個頭長、手(腕關節上一點至中指尖)為1個頭長,肩寬為2個頭長(以胸鎖骨窩為中線一邊1個頭長)。第一章總論第一章總論第三節人體比例二、男女人體的差異男肩寬,女肩窄;男軀干短,女軀干長;男臀部窄,女臀部寬;男胸部厚實,女胸部雙乳突出;男腿長,女腿短。第一章總論第一章總論第三節人體比例各年齡階段人體比例圖第一章總論第一章總論第三節人體比例三、人體的四大部分(1)頭部。(2)軀干:頸、胸、腹、背。(3)上肢。(4)下肢。四、人體的形體結構為了便于理解,我們一般將人體各局部以立方體、球體、柱體、多面體、曲面體來表現。這樣有助于我們概括、記憶、把握住復雜的人體結構,使其繪畫性更強。五、三大體塊

頭部、胸部、臀部,這是人體不變的三大體塊。脊柱把它們連接起來,隨著脊柱而上下、左右、前后運動。第一章總論第一章總論第三節人體比例六、四肢四肢可以支撐身體和產生行走、伸屈、推拿等運動,在保持身體平衡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特別是在行走、跑步、擔負器物,以及協調身體重心轉移時起著支撐作用。第一章總論第一章總論

作業:

1.反復閱讀人體解剖圖,牢牢記住三大體塊的運動規律。

2.用簡單幾何形作一組人體結構分析圖。

3.畫出前仰、后翻、左右扭動等基本動態。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一節頭部概述

頭部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首要部位,分為腦顱和顏面兩部分。在結構上,頭蓋骨為拱形,前緩后急,由兩邊的顳骨夾住嵌入顴骨中;眉弓骨支撐著額骨,很緊湊地架在三角形的顴骨上,兩邊顴骨撐出臉部的最寬處;鼻梁骨連接左右兩面,鼻骨、鼻頭像火車頭一樣沖在面部最前面;下頜骨微微翹出面部的下端,中部有一個頦結節。頭部的骨點是面部隆起的內在要素,抓住了骨點,也就掌握了面部塑造的關鍵。各骨點必須有機地聯系起來(透視、虛實、方圓)才能使面部凹凸有致。各骨點的朝向面隨著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由此產生的邊緣線美妙絕倫。返回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二節頭部的比例和結構一、頭部的比例三庭五眼(面部的比例標準)(1)三庭:眼睛位于頭部的二分之一處,發際線至眉骨線為一庭,眉骨線至鼻底線為一庭,鼻底線至頦底線為一庭。(2)五眼:右眼,左眼,兩眼中間距約一個眼睛寬,右外耳孔至右眼外角占面部右邊進深距離平面化1個眼睛寬度,左外耳孔至左眼外角占面部左邊進深距離平面化1個眼睛寬度。返回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二節頭部的比例和結構二、頭部的結構頭部的解剖結構分為兩部分:頭骨、下頜骨。頭部的形體分為三部分:頭蓋骨、面部骨骼、頜骨。面部由四個組塊構成:(1)前額:方凸形,頂部稍圓拱進頭蓋骨,兩側邊呈長三角形。(2)顴骨:稍扁平,近眼眶處微凹,轉折處骨點明顯。(3)嘴和鼻:鼻呈三角圓錐形,凸出在圓柱盤形的嘴上方。(4)下頜:倒梯形,呈鏟狀向下翹出。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二節頭部的比例和結構三、頭部的透視頭部整體上像一塊方磚。在方磚框內,頭部的外輪廓約呈蛋形,面部明顯呈現出三個梯階:額骨、顴骨、下頜骨。它們像階梯一樣,呈現出三個層次。在中梯的顴骨上有突出的鼻頭,其可以使面部出現豐富的形體變化。頭部通過頸部的運動可以前后俯仰,左右轉動。五官位置會產生透視現象,發際、眉弓、鼻底、嘴中、頦骨這五條平行輔助線在方磚形的頭面上會隨著視平線的高低變化而產生透視現象。(1)當視平線低于頭部的頦骨線時,五條平行輔助線向下消失,這時頭部處于仰視狀態。(2)當視平線高于發際線時,五條平行輔助線會向上消失,這時頭部處于俯視狀態。(3)視平線愈高或愈低,五條輔助線向上或向下消失得愈急促。頭部結構在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的驅動下,會產生越來越大的變化。(4)當頭部向左、右擺動時,五條輔助線會產生斜面透視現象。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二節頭部的比例和結構(5)當視點處于頭部左右擺動的中心垂線上時,不論視平線高低,五條輔助線都會向左右地點消失。(6)當視點處于頭部左右擺動的側邊垂線上時,不論視平線高低,五條輔助線都會向左右天點消失。(7)當頭部前俯后仰時,五條輔助線和臉部轉折線(即方磚頭的垂線)也都會產生斜面透視現象。(8)頭部做前俯運動時,臉部轉折線會向地點消失,五條輔助線從發際線到下頦線會產生近寬遠窄的變化。(9)頭部做后仰運動時,臉部轉折線會向天點消失,五條輔助線的間隔距離從下頦線到發際線會產生近寬遠窄的變化。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三節五官五官由眼、眉、口、鼻、耳組成。一、眼部眼部由眼眶、眼瞼、眼球組成。上瞼包著眼球,可以上下活動。其可以概括成三個面:第一個面與眼窩鼻根相連,第二個面位于眼球正上方,第三個面向眉弓骨和顴骨的相連處與眼外角連成一線。下眼瞼基本上處于平靜狀態,只有當眼睛張開時它才微微地向后收縮。眼球呈球形,透明,上眼瞼的厚度和睫毛往往會使眼睛上部呈現在淡黑的陰影里。需要注意的是,此處雖然濃黑,但不死板,因而要畫得透氣。眼睛的瞳孔黑濃,虹膜(俗稱眼球)圍繞在瞳孔四周,有黑、青、棕色等區別。鞏膜(俗稱眼白)為白色,年長者約顯黃色。返回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三節五官二、眉部眉毛位于眉弓骨上,其自眼眶上緣內角延至外角,內端稱眉頭,外端稱眉梢。眉毛濃厚時延擴至眼眶內窩,天光或頂光時受光部黑亮,背光部濃黑;融合在眼窩的暗部肉色內,微微透明。眉弓骨轉彎處有凸出的骨點,此處的眉梢多有高光。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三節五官三、鼻部鼻部整體呈一個楔形,上小下大,鼻梁骨挺拔堅硬,呈梯形;鼻軟骨在鼻中約呈菱形;鼻頭呈球狀,隱現多面,伸展向兩邊,隆起兩個鼻翼。軟骨會隨著人的情緒變動,高興時會舒張,苦悶時會收縮,激動時鼻尖和鼻翼會翹起,且皮膚會產生褶皺。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三節五官四、口部口部分上唇和下唇兩部分。上唇的上緣因人中而顯起伏,中部現菱形;下唇圓潤,中有一個微溝。從正面看,上唇像一只展開翅膀的海鷗;下唇像厚實的扁豆,嘴角緊閉時深陷于口輪匝肌里,呈現出小小的扇形。由于光照的原因,上唇的中部鼓出約呈菱形,兩個嘴角像兩把剪刀夾住這個菱形一樣;上唇的底緣(接近口縫中線)部分因下唇受光部分的反光而微顯透明。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三節五官不同角度的口部形態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三節五官五、耳部耳部由耳輪、對耳輪、耳屏、三角窩、耳垂組成。耳部位于頭部的兩側:上耳根與眼角平齊,下耳根位于鼻底線下,耳洞與眼角和嘴角成直角,其形側看猶如卷邊的喇叭,正看猶如鞋底。分三層凹凸,其造型曲折多變,邊緣輪廓優雅,比例具有黃金分割之美。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三節五官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四節頭部的類型人物頭部由于生長地域不同,受自然環境和遺傳因素等影響而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個性特征。概括起來,人物頭部基本上分為八格:國、由、田、目、用、風、甲、申。一、國字格國字格的基本特征是:上下方正,濃眉大眼,鼻挺嘴闊。二、田字格田字格的基本特征是:臉圓庭滿,下顎稍尖,樂觀自信。返回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四節頭部的類型三、由字格由字格的基本特征是:上尖下方,眉柔眼靚嘴扁而寬。四、目字格目字格的基本特征是:頭形狹長,三庭清晰,嘴扁冷峻。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四節頭部的類型五、用字格用字格的基本特征是:天庭圓潤,下方中挺,凝目思慎。六、風字格風字格的基本特征是:腮寬嘴闊,庭滿豐潤,威風不屈。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四節頭部的類型七、甲字格甲字格的基本特征是:額方巴尖,梁挺眼正,神色奪人。八、申字格申字格的基本特征是:上下稍削,中間突兀,不屈不撓。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五節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是人物頭像最生動也是最難表現的地方,可以體現繪畫者熟悉人物個性、瞬間捕捉和強記默寫的功底。眼睛和嘴是面部表情的主要傳達器官。在眼睛和嘴部周圍,主要是環形肌肉。這些肌肉使眼和嘴能閉合和張開,從而產生各種豐富的表情:下頜骨的拉伸會使眼和嘴產生驚愕的表情;嘴向兩邊拉伸會產生微笑和哭泣的表情;眉毛皺起,會產生絕望、驚恐、生氣和憤怒的表情;眉毛伸張會產生舒心達意得表情等。返回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五節面部表情范例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五節面部表情范例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五節面部表情范例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第五節面部表情范例第二章頭部第二章頭部作業:作一組有各種角度變換的人物頭像寫生,注意透視變化(包括左側、右側、仰視、俯視),研習五官的造型特征和它們在各個不同角度的變化規律。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第一節軀干概述

軀干占據人體三大體塊中的兩大體塊,即胸部體塊、臀部體塊。它們的運動受背面的脊柱影響,可以產生前傾后折、左彎右伸等造型。在運動中它們是聯動的,是相輔相成的,可以保持身體總的平衡。軀干分前側和背側。前側區域包括下頜骨沿線以下到恥骨聯合線以上,具體包括頸、胸、腹三大部分。頸部是指從下頜骨沿線以下到胸部的鎖骨線之間的部位。胸部和腹部以左右肋弓為界。背側區域包括自頭部以下、髖部左右的臀褶線以上部位。背面以左、右肩峰過第七頸椎的連線為界,以上為頸部。返回國外素描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第二節軀干的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一、軀干的解剖結構

1.軀干的骨骼軀干的骨骼由胸部和脊柱組成(肩胛骨因與手臂相連,故放到上肢去研究)。胸廓由部分脊柱、胸骨和十二對肋骨組成。胸部猶如一個上窄下寬的鼓形燈籠,沿著胸骨線向上至頸部的凹處,是胸廓的頂點及頸部的下端;左右肋骨相交成弓形的下端是胸和腹部的分界線。返回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2.主要肌肉的起止和作用(1)胸鎖乳突肌:起于胸骨上端的頸窩,止于頭部耳后的顳骨乳突點。其主要作用是伸屈頭部,使頸部左右回旋。(2)胸大?。浩鹩阪i骨內側1/2處和胸部,止于肱骨前側上端。其主要作用是將肱骨拉回軀干。(3)前鋸?。浩鹩?~8肋骨間,止于肩胛骨脊椎前側。其主要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4)腹外斜?。簝荣|部起于胸部側面5~10肋骨,止于髂嵴;大部分肉質移引成腱膜,止于腹中線。其主要作用是回旋軀干。(5)腹直?。浩鹩谛毓窍露?、正中線外側,止于恥骨聯合。其主要作用是屈曲軀干。(6)斜方肌:起于頭部以下至脊椎的第十二胸椎,向外側集中止于鎖骨外側1/3處、肩峰、肩胛岡。其主要作用是使肩頭上升。(7)背闊肌:起于脊柱的第七胸椎,向下至骶骨,止于肱骨內側上端。其主要作用是將上舉的上臂拉向下、向后等。(8)骶棘?。ㄉ顚蛹。浩鹩邝竟牵尼蘸缶壖把?,止于各椎骨的面側,上達頭骨。其主要作用是側屈或后伸脊柱。第二節軀干的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第二節軀干的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二、軀干的形體結構軀干的形體結構包括軀干前面和軀干背面,由胸部、腹部盆骨和腹上部組成。胸部和腹部兩大體塊基本上固定不動,它們的旋轉翻動是由腹上部來完成的。

1.軀干前面胸部從兩肩到胸肌的基部大致形成一個倒梯形。骨盆和臀肌組成一個稍呈梯形的方塊,這兩大體塊由形似腰鼓的腹部連接。當身體彎曲扭動時,中心線總是向外凸出的那一側彎曲,形成一個弓形;兩側外緣似手風琴一般,一側緊縮,一側松擴。第二節軀干的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2.軀干背面斜方肌從后腦跟延伸到后腰中,像一個菱形,兩邊角與兩肩的三角肌相連。兩邊的岡下肌、大圓肌和背闊肌像一只展翅的蝴蝶,夾住菱形的斜方肌,兩邊的背闊腱膜在斜方肌下又形成一個菱形,由兩邊的臀中肌和臀大肌簇擁著。骨脊起著扭動作用,在放松狀態下一般隱藏在皮膚下面。當運動而產生的肌肉膨脹和收縮時,骨脊呈現出明顯的凹槽。第二節軀干的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第二節軀干的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第三節脊柱和頸部一、脊柱脊柱是軀干屈伸和旋轉的重要樞紐,外形上是軀干脊面的中心線。脊柱也是全身的支柱,其由頸椎、胸椎、腰椎、骶椎與尾椎共二十四根椎骨組成。上連頭部,下楔骨盆,占身體的五分之二,呈直線。從側面看,頸部、腰部向前曲,胸部、骶部向后曲,第七頸椎是脊骨中最突出的一個。當身體向前彎曲時,胸椎的十二個棘突可以清楚地看到。返回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第三節脊柱和頸部二、頸部頸部總體造型呈圓錐體,稍微向前傾,喉嚨位于正面的中上部位,男性的此特征更明顯。下額遮蓋著頸部的前面,兩側有斜方肌支撐,兩耳后面有粗大的骨凸乳嘴隆起,胸鎖乳突肌從耳后根拉扯到胸鎖窩,形成一個三角形。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第三節脊柱和頸部1.頸部肌肉(1)胸鎖乳突肌:從胸骨的頂部和鎖骨的上緣內端到乳嘴突起。其主要作用是(耳后根)把頭推向前和回旋,把頭壓低。(2)舉肩胛?。簭念i椎的上端到肩胛骨的上緣。其主要作用是將肩胛骨舉起。(3)斜方肌:從后頭骨、頸背的韌帶至第十二胸椎至肩帶和肩胛骨之間。其主要作用是使頭部伸展,舉肩和轉動肩胛骨。

2.頸部運動頸部有七個脊椎,每節能夠小幅移動。當頸轉向某一邊時,那一邊的每個脊椎便向后移動,最后成為垂直線。頭骨下來的第二頸骨關節最靈活,它可以轉動。頭顱骨的關節本身只在點頭時移動,其他頸部骨骼是比較穩定的。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第四節男女軀干的區別

人體的軀干是男女特征區分最明顯的部位。男性胸闊,臀部緊??;女性胸部乳房隆起,骨盆橫闊,脊柱、腰椎部較男性長。女性背部從肩線至臀褶線的中間部位正好是腰際線。概括起來,男性上大下小,女性上小下大;男性肩較橫闊,女性肩較尖斜。返回第三章軀干第三章軀干作業:背熟軀干的八大肌肉起止點和作用及大體形狀,熟練地掌握軀干中兩大體塊的運動規律。繪制前側和背側的軀干素描各作一幅。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第一節上肢的比例

上肢是人體中最靈敏的部分,也是人類的第二大表情,其動作體現了一個人的個性、習慣、職業和性格剛柔。上肢包括上臂、前臂與手三大部分,重要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與腕關節。一般來說,上肢的比例是:上臂約為1/3個頭長;前臂約為1個頭長;手約為2/3個頭長??偣彩?個頭長。返回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第二節上肢的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一、上肢的解剖結構

1.上肢的骨骼(1)肩部骨骼:主要有肩胛骨、鎖骨。(2)上臂主要是肱骨,約為一個多頭長。肱骨下端內側稱為內髁,外側稱為外髁。其呈圓柱形,稍微彎曲,能自由運動。(3)前臂主要有尺骨、橈骨。尺骨上端有鷹突,與肱骨下端相連;下端為尺骨小頭,兩端的連線稱尺骨線,下端有一個球形關節,在小指一側的腕關節上。橈骨的上端小,呈環狀,在肱骨的外髁處有一個系帶環將它固定住。兩塊骨骼為一個頭長。(4)上肢的重要骨點:肘部有肱骨的內外踝、尺骨的鷹突、肩部的肩峰、腕部的尺髁小頭、橈骨的大頭及腕骨等。返回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第二節上肢的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2.上肢的肌肉(1)三角?。浩鹩阪i骨外側1/3處即肩峰、肩胛岡,止于肱骨1/2處。其主要作用是外展上臂。(2)肱三頭肌:起于肩關節后側,止于尺骨鷹突。其主要作用是展前臂。(3)肱二頭?。浩鹩诩珀P節前側,止于肘關節下端。其主要作用是屈前臂。(4)前臂外側肌群:起于肱骨外髁1/3處,止于橈骨大頭等。其主要作用是使起前臂向前旋、向后旋。(5)前臂屈肌群:起于肱骨內髁附近,止于手部掌側。其主要作用是屈腕、屈指。(6)前臂伸肌群:起于肱骨外髁附近,止于手部背側。其主要作用是伸腕、伸指。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第二節上肢的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二、上肢的形體結構肩部三角肌像一個楔形,向下平緩地楔進上臂外側,約占上臂一半長度。上臂又向下楔進肘部下方的前臂,與手腕相連的部分像一個平展的楔子一樣向上伸進前臂,隆起的部位約占其一半的長度。手腕的寬度是其厚度的兩倍。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第三節上肢的關節上肢在造型上非常重要的關節有三大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一、肩關節肩部的三角肌像一個三角形,由上向下楔進手臂的外側凹槽中,圍繞并附于肩胛骨和鎖骨,筑成肩帶。肩胛骨和鎖骨相連,呈鉸鏈形,以使肩胛骨能很自由地滑動。腋窩是上臂凹陷的一個深窩,由胸大肌和后側的背闊肌等構成。國外大師素描返回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第三節上肢的關節二、肘關節肘關節由肱骨的下端與尺骨、橈骨的上端相連而成。其能使前臂產生內外旋轉或作出伸屈動作。當上肢平伸、手掌向上時,上臂與前臂有一定的彎曲,這種動作稱為翻手;當前臂通過肘關節使橈骨內旋時,前臂與上臂呈直線,這種動作稱為覆手。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第三節上肢的關節三、腕關節腕關節與手骨是榫接相連的,手隨著腕骨的翻轉而活動。腕骨由8塊小骨骼組成: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大骨、鉤骨、舟狀骨、半月骨、楔形骨、豌豆骨。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第四節手

手是人體除面部表情外最善于表情的部位。畫家對手的刻畫程度僅次于頭部,有時因特殊需要甚至更加強調手的刻畫,以便反映畫面主人公的身份、個性、情緒。因此,畫史上有“畫人難畫手”的感言。正因為這樣,習畫時,要在手的研究上多下工夫。返回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第四節手一、手的比例手由腕、掌、指三大部分組成。五根手指扇形的骨架從腕關節散開,伸展和握拳時,大拇指基部是它們的共同中心;手指內收時,食指至小手指的延線交于這一中心。

一般來說,手的比例是:正面手掌長=正面手的中指長=4∶3;正面手的中指長:手掌闊=1∶1;正面手掌長:背面手的中指長=1∶1;大拇指頭約在食指基節一半;食指頭約在中指甲節一半;無名指頭約在中指甲節三分之二;小指頭約在無名指甲的橫折線。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第四節手二、手的骨骼手腕由八塊小骨組成,連接手骨,形成一個組塊。手隨手腕而動。手腕的寬度是其厚度的兩倍。掌骨由五根弓形骨組成,下端小頭成隆起關節,屈指時呈圓球狀。每根指骨都有三節,中指最長。它們以拇指底部為圓心,手指撐開時呈放射狀。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第四節手三、手的肌肉手的肌肉短,僅僅跨越過一個關節。手的肌肉控制著每個手指的活動,其可以分為兩組:手背肌和手掌肌。手掌肌負責收縮,將四指拉向中指;手背肌負責撐開,將四指從中指拉開。拇指和小指外側各有一組特大的肌肉,稱為外展肌。食指上的肌肉在食指和拇指間形成一個突出的鼓包;小指上的肌肉是一個長條形的肉塊,一直延伸到手腕。第四章上肢第四章上肢作業:1.背熟上肢的肌肉起止點、作用及大體形體比例。2.熟練掌握各種手勢畫法。3.作手臂前、后側視圖一幅,作各種手勢寫生多幅。第五章下肢第五章下肢第一節下肢的比例及基本形

下肢是支撐人體的兩個強有力的支桿,也是人體行走的主要肢體,相比上肢來說,它更粗壯、結實、有力。下肢由三大部分構成:大腿、小腿、足。大腿從骨盆到膝部,小腿從膝部到足跟,足部從足跟到足趾。一般來說,下肢的比例是:從大轉子到髕骨兩個頭長;從髕骨到腳底兩個頭長;腳長為一個頭長。

下肢的形體從大腿至腳底是由幾段不同斜度的體積結合而成??偟耐庑纬蔛形曲線,由上而下呈四個梯度。大腿隆起到髕關節聚攏,小腿肚隆起向踝關節聚攏。從任何一個側面來看,大腿的圓形像一個向下的楔形覆蓋在大腿上,同時也覆蓋在方形膝關節兩側;小腿在腓腸肌的部分呈三角形,到腳踝部分呈方形。返回第五章下肢第五章下肢第二節下肢的解剖結構一、下肢的骨骼下肢骨骼由髖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與足骨等組成。

1.骨盆骨盆位于軀干的底部,也是下肢的上端,它由髂骨、骶骨、恥骨聯合、髖骨組成。恥骨聯合位于人體的二分之一處。

2.股骨股骨在結構上相當于上肢的肱骨,長且結實。上端稱股骨大頭,與髖骨形成髖關節;外側有大轉子,凸出于外形,是造型的標志之一。兩條股骨由上向下在通往膝部的過程中逐漸聚攏,使得膝部處于髖關節窩下面。股骨下端有內、外髁,分別與脛、腓骨的上端和髕骨形成膝關節。股骨約兩個頭長。

3.脛骨脛骨相當于上肢的尺骨,向下形成內踝,上端前緣有一粗隆,稱脛骨粗隆。自脛骨粗隆向下延伸有一隆起的曲線,稱脛骨線,猶如上肢的尺骨線,在皮膚下面非常明顯。腓骨位于外側,在頂部和底部附著在脛骨上,相當于上肢的橈骨。下端為外髁,脛、腓骨長度約為1個半頭長。

4.髕骨髕骨(膝蓋骨)是一個近似三角形的小骨頭,下面平,上面凸。返回第五章下肢第五章下肢第二節下肢的解剖結構腳的骨骼第五章下肢第五章下肢第二節下肢的解剖結構二、下肢的肌肉(1)臀部肌群。起于髂嵴前后、骶骨側緣,止于大轉子附近。其主要作用是外展、后伸大腿。(2)股四頭肌。起于髖骨前側,股骨后緣,經公共腱止于脛骨隆起。其主要作用是前伸小腿。(3)股背側肌群。(包括肱二頭肌、半腱肌、半膜?。┢鹩隗y骨的坐骨結節等,上端被臀部肌覆蓋,外側止于腓骨小頭,內側止于腓骨上端內側。其主要作用是后屈小腿,前屈大腿。(4)縫匠肌。起于髂嵴前端,止于脛骨粗隆內側。其主要作用是后屈小腿。(5)脛骨前肌。起于脛骨外髁上2/3處,止于足內側跖面。其主要作用是伸足。(6)腓骨肌。(包括腓骨長肌、腓骨短肌)起于腓骨小頭,經外髁、跟骨側緣止于足底。其主要作用是屈足。(7)腓腸肌比目魚肌。起于股骨內外髁、腓骨小頭后面,以公共腱止于足底。其主要作用是屈足。第五章下肢第五章下肢第二節下肢的解剖結構第五章下肢第五章下肢第二節下肢的解剖結構第五章下肢第五章下肢作業:1.背熟下肢的肌肉起止點、作用及大體形體比例。2.熟練地掌握下肢的運動規律,作下肢的前后側視圖一幅,作下肢各種動態寫生多幅。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一節人體運動概述

了解人體解剖知識是為了便于繪畫者更好地表現人的活動。人的生活自然與人體的運動,如行走、跑步、跳躍、旋轉、扛物、舒躺、仰臥、推拉等,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一個健康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生命節奏的完美體現。骨骼、肌肉、皮膚、體塊在生命的原動力支配下彎曲、伸展、滾動、起伏,顯現出一種原生自然的動態美。(素描)米開朗琪羅返回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一節人體運動概述一、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人體的運動千變萬化,我們在研究時,既要敏銳地捕捉人體運動時的瞬間變化,又要掌握好它的變化規律,把復雜的簡單化,再從簡單中尋找規律,從規律中抓住特別之處。我們將復雜的人體歸納為一豎(脊柱線)、二橫(兩側肩峰連線與兩側髂前上棘連線)、三體積(頭、胸廓、骨盆)、四肢(兩側的上肢與下肢)。頸椎將頭、胸廓、骨盆聯結起來,上肢通過肩關節與胸部相連,下肢通過髖關節與骨盆相接。頸椎像一條紐帶一樣使人體的各部位得以靈活地伸展、彎曲。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一節人體運動概述二、重心、重心線、支撐面(1)重心:人體重量的中心。(2)重心線:通過人體重心引向地面的垂線。(3)支撐面:支撐人體重量的面積。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一節人體運動概述三、點、窩、溝、褶(1)點:人體外形上的高點和低點。(2)窩:人體外表骨點周圍肌肉所形成的窩。(3)溝:人體各大肌肉、肌群的分界形成的溝。(4)褶:人體在皮膚外層形成的褶皺現象。(素描)拉斐爾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二節人體運動的韻律與節奏一、平衡人體在運動中為了保持重心穩定,各部位均會產生各種伸、屈、仰、俯動作,以達到身體的平衡。人體運動有如鐘擺,當它靜止時,“鐘擺”垂直不動;當它向左右擺動時,重心固定不變。擺動中的“鐘擺”達到最大限度時,又會回到重心垂線上,這樣就可以達到平衡,在這種平衡的過程中會產生連貫性和韻律。返回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六章人體運動的規律第二節人體運動的韻律與節奏二、韻律凡有生命的事物都會產生律動,如大海潮汐,樹木花草,春夏秋冬,音樂中的節拍,詩歌中的節律,繪畫中的線條、色彩。人體運動時也一樣存在韻律,輪廓線的長短、強弱、快慢、疏密、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