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教案課件_第1頁
婦科教案課件_第2頁
婦科教案課件_第3頁
婦科教案課件_第4頁
婦科教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婦產科超聲診斷

婦科

1-婦產科超聲診斷婦科1-第一節盆腔器官的超聲解剖

盆腔內主要有子宮、卵巢及輸卵管,后兩者稱為附件.一.子宮

子宮是一厚壁的空腔器官,位于盆腔中央膀胱與直腸之間,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成年婦女子宮重約50g??煞譃椋?-第一節盆腔器官的超聲解剖盆腔內主要有子宮、卵巢及輸卵管子宮的超聲解剖1、三部:宮底、宮體、宮頸。

輸卵管入口以上較寬部位子宮底,宮底兩側為子宮角,子宮下端狹窄部分為子宮頸,呈圓柱狀,宮底與頸之間為子宮體。在子宮兩旁腹膜形成子宮闊韌帶2、二腔:宮腔、宮頸管子宮體內為子宮腔,形呈上寬下窄的三角形,其容量約為5ml。子宮頸內為子宮頸管,成年婦女長約3cm;其下段稱為子宮頸外口,連接陰道頂端,故子宮頸以陰道附著部為界,分為兩部,即陰道上部與陰道部3-子宮的超聲解剖1、三部:宮底、宮體、宮頸。3-子宮的超聲解剖3、兩個凹陷:

即膀胱子宮凹陷與子宮直腸凹陷。通常子宮前傾,所以子宮頸與體形成一定鈍角,與前方膀胱之間形成了膀胱子宮凹陷。與子宮后方的直腸形成子宮直腸凹陷,是腹膜腔最低位置。4、三層:即漿膜層、肌層和粘膜層。外層即漿膜層。中層為肌層,非孕時正常厚度約為8mm。內層為粘膜層,即子宮內膜,正常生育年齡婦女內膜厚約10mm,絕經后婦女正常子宮內膜呈線狀或顯示不清,厚度一般不超過4mm。子宮內膜呈周期性變化,即增殖期與分泌期。4-子宮的超聲解剖3、兩個凹陷:4-子宮的超聲解剖5、大小與比值:

成年婦女子宮長約7-8cm,寬約4-5cm,厚2-3cm。子宮體與宮頸比例:嬰兒期為1:2;成年人為2:1;老人(絕經后)為1:1。6、血管子宮動脈發自髂內動脈前干。子宮動脈發出一上行支和一下行支。下行支分布于陰道和宮頸。上行支主干沿途發出弓狀動脈,上升至子宮角時即分為三支:一支分布于宮底,一支分布輸卵管,而一支分布至卵巢。弓狀動脈即是子宮動脈發出至子宮肌層的動脈,并呈放射狀分布至粘膜層,我們稱之為螺旋動脈。這些血管在肌層和粘膜內形成豐富的血管網并與對側分支吻合。5-子宮的超聲解剖5、大小與比值:5-6-6-子宮的超聲解剖7、子宮動脈多普勒頻譜曲線的特點一般主要通過血流阻力指數(RI)和搏動指數(PI)等有關參數的測定來觀察。①非妊娠期:波形顯示為收縮期的尖銳峰,舒張期速度減低并形成舒張早期“切跡”等特殊表現,并可觀察到隨月經周期變化而變化。在分泌晚期和月經期RI和PI值增高,增殖期為中間值,而分泌早期、中期減低。②妊娠期:RI和PI在放射狀動脈和螺旋動脈中明顯降低。表現為低阻型。③絕經后:RI和PI均增高。子宮動脈及其分布顯示水平很低,即使能顯示多無舒張其血流信號,呈高阻狀態。7-子宮的超聲解剖7、子宮動脈多普勒頻譜曲線的特點7-8-8-9-9-10-10-二.卵

為一對扁橢圓形的性腺,位于輸卵管后下方,子宮兩側的后上方,借卵巢系膜與子宮闊韌帶后層相連。1、組織結構卵巢表面為一層致密的結締組織稱為白膜。再向內部分為皮質和髓質。皮質中含數以萬計的始基卵泡及致密的結締組織。髓質含有疏松結締組織及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及少量卵巢固有韌帶相連接的平滑肌纖維,髓質內無卵泡。11-二.卵巢為一對扁橢圓形的性腺,位于輸卵管后下二、卵巢2、大小及重量

卵巢大小隨月經周期變化而變化。成年女子卵巢約為4cmx3cmx1cm,重約5-6g。絕經后卵巢萎縮變小、變硬。3、血液供應

卵巢具有雙重血供,即腹主動脈發出的卵巢動脈及子宮動脈上升支分發出的卵巢支4、卵泡特點

排卵前正常卵泡最大直徑范圍為1.7-2.4cm,體積為2.5X8.5ml。有學者報道卵泡小于1.7cm,為未成熟卵泡,多不能排卵。12-二、卵巢2、大小及重量12-三輸卵管輸卵管:為一細長而彎曲的管,內側與子宮角相連通,外端游離。而與卵巢接近,全長約8-14cm,分為間質部(壁內段),峽部,壺腹部,漏斗部(傘部)。間質部:為通入子宮壁內的部分,狹窄而短,長約1cm;峽部:間質部外側的一段,管腔狹窄,長約2-3cm.壺腹部:峽部外側,官腔較寬大,長約5-8cm.漏斗部:為輸卵管的末端,開口于腹腔,游離端呈漏斗狀.長多為1.0-1.5cm.13-三輸卵管輸卵管:為一細長而彎曲的管,內側與子宮角相連通,外端14-14-15-15-第二節檢查方法與檢查前準備一、

檢查方法1、經腹超聲檢查2、經陰道超聲檢查3、子宮、輸卵管聲學造影檢查4、彩色與頻譜多普勒觀測16-第二節檢查方法與檢查前準備一、

檢查方法16-二超聲檢查技術超聲檢查技術:1.經腹壁掃查2.經陰道掃查3.經直腸掃查4.經宮腔掃查5.宮腔,輸卵管聲學造影6.超聲引導下穿刺17-二超聲檢查技術17-檢查前準備檢查前準備:1.經腹壁掃查,需適度充盈膀胱,以清楚顯示子宮底為宜2.大便秘結者,前一天用通便藥排凈腸腔內糞便,防止形成假象。3.陰超不需充盈膀胱,一般選擇月經干凈后3-7天檢查。有陰道炎者,不宜行聲學造影。18-檢查前準備檢查前準備:1.經腹壁掃查,需適度充盈膀胱,以清楚檢查體位檢查體位:經腹壁掃查通常取平臥位。需觀察腫塊內容物是否固定,夜平是否變化,盆腹腔內液體是否流動時,可變化體位為左,右側臥位,或半臥位,坐位等;陰超取膀胱截石位19-檢查體位檢查體位:經腹壁掃查通常取平臥位。需觀察腫塊內容物是20-20-第二節檢查方法與檢查前準備二、檢查前準備1.經腹壁掃查,需適度充盈膀胱,以清楚顯示子宮底為宜2.大便秘結者,前一天用通便藥排凈腸腔內糞便,防止形成假象。3.陰超不需充盈膀胱,一般選擇月經干凈后3-7天檢查。有陰道炎者,不宜行聲學造影檢查。21-第二節檢查方法與檢查前準備二、檢查前準備21-一儀器在婦產科領域常用B型實時顯像法,必要時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方法,對盆腔內血流狀態進行觀察.B型超聲儀由主機和超聲換能器(探頭)組成,主機包括脈沖信號發射系統,接收和顯示系統等.探頭(經腹部)多為線陣和突陣兩類,多用3.5-5.0MHz.陰超探頭分扇掃和線陣,角度最大達240,頻率較高,多為5-7.5MHz.22-一儀器在婦產科領域常用B型實時顯像法,必要時使用彩色多膀胱充盈的意義

把腸管推移,更好顯示盆腔臟器識別子宮的一個標志適當充盈膀胱,可推開盆腔臟器,使子宮上移,顯示完整子宮。23-膀胱充盈的意義

把腸管推移,更好顯示盆腔臟器23-第三節

正常子宮及附件聲像圖

縱切面:前傾或平位的子宮呈倒置梨形。前方為充盈的膀胱,其后方為子宮,有時可見到一側卵巢。橫切面:膀胱仍在前方,子宮在后方。子宮底或體略呈扁圓形或橢圓形。兩側子宮角延伸出闊韌帶及雙側卵巢。24-第三節正常子宮及附件聲像圖縱切面:24-第三節

正常子宮及附件聲像圖1、子宮體為實質均質結構,輪廓線光滑清晰,內部呈均勻的中等強度回聲。2、宮腔呈線狀高回聲,其周圍有弱回聲的內膜圍繞,它與月經周期有關,在增殖期最清楚,分泌期和月經期由于內膜水腫,血管增殖,腺體分泌則表現為線狀的宮腔回聲,周圍有增寬的低回聲。3、宮頸較宮體回聲稍高而致密。4、卵巢呈細而均勻的低回聲,較子宮為低的實性結構圖像。25-第三節正常子宮及附件聲像圖1、子宮體為實質均質結構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子宮內膜的回聲隨月經周期而改變。月經期(1-4天)內膜回聲不清,有時見到宮腔內小片狀,條狀無回聲區,為不凝固宮血。增殖期(5-14天)呈一細線狀,回聲稍低,與子宮肌層分界不清,并漸漸增厚至1-3mm。分泌期(15-28天)子宮內膜進一步增厚,表現為線狀回聲的周圍有增寬的弱回聲,或呈團塊狀回聲晚期達3-6mm(若分不清宮腔回聲時,前后壁內膜共厚約6-12mm)回聲增強,呈梭形或臘腸形,與肌層分界明顯。26-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子宮內膜的回聲隨月經周期而改變。26-27-27-28-28-29-29-30-30-31-31-32-32-33-33-34-34-35-35-36-36-37-37-38-38-39-39-40-40-檢查注意事項充盈膀胱勿過度,一般尿液400-500ml為宜,不超過500ml,若過度充盈,子宮受壓明顯,宮頸拉長,囊腫,卵泡等受壓變形,測量不準確.一般情況差者,可經尿管注入生理鹽水,切忌任意使用利尿劑.未婚女性,月經期,老年女性不宜使用陰超.作陰超時,動作應輕柔.經直腸掃查時,若遇到子宮后方腫塊過大,探頭插入困難,不宜勉強.若腫物過小,或較深,以及與臨床檢查有出入時,應結合內診配合檢查.探頭接觸皮膚時,用力要適度和均勻.探頭應變換各種角度,以觀察回聲變化.41-檢查注意事項充盈膀胱勿過度,一般尿液400-500ml為宜,聲像圖觀察內容位置:正常情況下,子宮可前,中,后位,亦可稍向左或右傾斜.卵巢位于子宮兩側,可偏于子宮前方,后方或上方.輸卵管一般不易觀察,但若大量腹水時,可清晰顯示.識別子宮的標志是宮腔內膜線及宮頸宮體的連續性.注意觀察腫塊與子宮的關系.大小,形態:對子宮,卵巢及腫塊均應測量其大小,描述其形態,包膜,外形等作為客觀指標,便于隨訪時做參考,以觀察療效.內部回聲:內部回聲取決于內部所含組織的聲學性質,界面大小和多少,其前方組織性質對其亦有很大影響,一般可將腫塊的內部回聲分為囊性,實性,混合性三類.子宮周圍組織情況:較大腫塊可用手推動,以觀察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有無盆腔及腹腔積液,有無侵潤膀胱及直腸,鑒別周圍腸管的干擾.觀察有無蠕動,或囑其大便后,復查.42-聲像圖觀察內容位置:正常情況下,子宮可前,中,后位,亦可稍向婦科超聲檢查適應癥子宮疾患:子宮肌瘤,子宮肉瘤,子宮腺肌癥,腺肌瘤,子宮體癌等卵巢疾患:各種卵巢腫瘤,非贅生性囊腫,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等輸卵管疾患:輸卵管妊娠,輸卵管積水等盆腔疾患:盆腔炎,盆腔結核等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生殖道畸形43-婦科超聲檢查適應癥子宮疾患:子宮肌瘤,子宮肉瘤,子宮腺肌癥,卵泡發育的監測與意義灰階實時超聲目前已成為監測卵泡發育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據超聲圖像判斷有無卵泡發育,及是否成熟和排卵,連續的超聲檢查可觀察卵泡發育全過程。月經第五天始觀察,隔日一次,約7-8次,卵泡大小約17-24mm,17mm以下的卵泡為未成熟卵泡。44-卵泡發育的監測與意義灰階實時超聲目前已成為監測卵泡發育的重要第四節盆腔腫塊聲像圖分類一般從物理特性上分為:1、囊性、2、實性、3、混合性。

45-第四節盆腔腫塊聲像圖分類一般從物理特性上分為:45-第五節子宮疾患

一.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1、病理特點:它是由子宮內不成熟的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是球形實質性腫瘤。它是盆腔的良性腫瘤,好發于30-50歲的育齡婦女。90%生于子宮體部,始于肌層,向阻力小的方向生長。腫瘤切面呈灰白色,具有旋渦狀或編織狀結構,質地較韌。其與周圍肌組織有明顯界限,雖無包膜,但由于周圍肌層受壓,形成一層疏松網隙區域-假包膜。46-第五節子宮疾患

一.子宮肌瘤46-子宮肌瘤分類據生長部位不同,分為子宮漿膜下、肌壁間、粘膜下、宮頸肌瘤、子宮闊韌帶肌瘤。肌瘤變性當肌瘤直徑大于4cm以上時,由于供血障礙,營養缺乏可發生繼發變性,如水腫,玻璃樣變、囊性變、紅色變性、脂肪變,鈣化和肉瘤樣變。

47-子宮肌瘤分類47-48-48-子宮肌瘤2、臨床表現

①漿膜下肌瘤多無明顯癥狀,由于肌瘤生長緩慢,當長到一定程度時,可產生壓迫癥狀,如壓迫膀胱引起尿頻、排尿困難或尿潴留。壓迫直腸引起便秘,或在下腹觸到腫塊;②肌壁間肌瘤可見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間期縮短;③粘膜下:月經過多,可有不規則陰道出血。49-子宮肌瘤2、臨床表現

49-50-50-子宮肌瘤3、超聲聲像圖特征(1).子宮增大或出現局限性隆起,致子宮切面形態失常(2).肌瘤結節部一般呈圓形低回聲區或等回聲區或分布不均的強回聲區,有時可見假包膜形成的低回聲暈圈(3).子宮內膜移位與變形(4).膀胱產生壓迫與變形(5).繼發變性時,可見邊界模糊無回聲區或邊界清晰的圓形無回聲區及強回聲光團或弧形光帶,其后伴聲影(6).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多數肌瘤周圍顯示環狀或半環狀血流。(多為高速低阻血流)51-子宮肌瘤3、超聲聲像圖特征51-子宮肌壁間肌瘤的超聲表現肌壁間肌瘤最多見,其超聲圖像可見:子宮增大,增大的程度與子宮肌瘤的大小及數目有關。多發肌瘤常表現為子宮形態失常,宮壁表面凹凸不平。單發肌瘤多為結節狀低回聲,亦可為高回聲及等回聲。內部回聲多不均勻,可有增強區與減弱區互相混雜,也可有肌瘤變性的一些表現,如鈣化,液化等,少數后方尚可見聲衰減。如肌瘤壓迫宮腔,可見宮腔線偏移或消失。52-子宮肌壁間肌瘤的超聲表現肌壁間肌瘤最多見,其超聲圖像可見:553-53-54-54-55-55-56-56-漿膜下肌瘤聲像圖子宮形態不規則,表面有球狀或結節狀突起。回聲呈弱或中等回聲。加壓進行掃查時,瘤體與子宮無分離現象。少數可見帶蒂的肌瘤,易與卵巢腫瘤相混淆57-漿膜下肌瘤聲像圖子宮形態不規則,表面有球狀或結節狀突起。5758-58-59-59-60-60-61-61-粘膜下肌瘤的超聲圖像位于宮腔內的粘膜下肌瘤,超聲圖像可見“宮腔分離征”宮腔內可見中等或弱回聲團塊,即杯內球狀少數蒂較長的肌瘤可脫入頸管及陰道,可見宮頸管徑增大,其間有腫瘤團塊,回聲強弱不等。宮腔線多扭曲不規則。。62-粘膜下肌瘤的超聲圖像位于宮腔內的粘膜下肌瘤,超聲圖像可見“宮63-63-64-64-65-65-66-66-子宮肌瘤變性的聲像圖表現玻璃樣變:最常見。變性區呈質地較軟的組織,回聲呈弱回聲區,后壁回聲略增強。液化或囊性變:瘤體內形成腔隙,內有液體,圖像見肌瘤部位出現液性無回聲區,邊界不規則,后壁回聲增強。鈣化:由于血液循環障礙,鈣鹽被其組織成分及其他變性物質吸收而沉積,即形成“營養不良性鈣化”,超聲圖上可見肌瘤周圍呈一強回聲光環,亦可見弧形強回聲帶伴后方高度衰減,即形成“子宮石”。亦可見點狀,散在強回聲光斑。脂肪變性:肌瘤內可見高回聲變化67-子宮肌瘤變性的聲像圖表現玻璃樣變:最常見。變性區呈質地較軟的68-68-69-69-

子宮肌瘤囊性變

70-70-4、鑒別診斷

⑴.子宮肥大癥:患者常有多產史,子宮均勻增大,但不超2個月妊娠子宮,內診觸不到瘤體。⑵.子宮腺肌癥:即子宮內膜內在性內膜異位癥,其臨床表現為月經多、痛經明顯,子宮大多呈對稱性增大,且有經期增大,經后縮小的特點。超聲所見:子宮多呈均勻性增大,邊緣輪廓規則,內膜線居中。子宮肌層回聲強弱不均,月經前后大小有變化,但腺肌瘤與肌瘤有時不易鑒別。⑶.卵巢腫瘤:卵巢實性腫瘤與子宮粘連時,易與漿膜下肌瘤相混淆,其主要鑒別要結合病史外,超聲中從瘤體與子宮關系來區別。脈沖多普勒檢測:卵巢腫瘤多為高速低阻或高速高阻頻譜。71-4、鑒別診斷⑴.子宮肥大癥:71-4、鑒別診斷⑷.盆腔炎性包塊:因盆腔炎性包塊易與子宮粘連,因而誤診為子宮肌瘤,但炎性包塊多為雙側或位于后盆腔部,多為實性不均質性(多為低回聲),有時有無回聲區,且包塊無包膜,周界不清,外形不規則,與周圍組織有粘連,并可找到正常子宮。⑸.子宮內膜增殖癥:易誤診為粘膜下肌瘤,尤其是子宮內膜增生呈梭形瘤樣高回聲。但超聲上仔細檢查可見粘膜下肌瘤與宮壁之間有裂隙,而宮內膜增殖癥不具有。⑹.子宮畸形:主要為雙子宮及雙角子宮。雙子宮為左右各一,呈對稱狹長的宮體,橫斷時兩側宮內膜回聲互相分離。雙角子宮橫斷時呈“蝶翅樣”表現

72-4、鑒別診斷⑷.盆腔炎性包塊:72-二、子宮體癌因其發生于子宮內膜,又稱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腺Ca)73-二、子宮體癌因其發生于子宮內膜,又稱子宮內膜癌73-1、病理改變

由于病變發生于子宮內膜,使內膜組織異常增厚,質硬而脆,并可逐漸波及整個內膜向周圍浸潤,侵犯整個子宮,因此肉眼觀分為三型:(1)彌漫型:

病變侵及子宮內膜大部分或整個內膜,使子宮內膜顯著增厚,并可伴有不規則的乳頭狀突起,并浸及肌層。(2)局限型:病變僅侵及子宮內膜一部分,常見于子宮底部內膜,可伴有肌層的浸潤,子宮體有輕度增大。(3)息肉型:癌腫向宮腔突出呈息肉狀,癌組織侵及范圍較小。74-1、病理改變由于病變發生于子宮內膜,使內膜組織異常2、臨床表現

好發于50歲以上的絕經婦女。主要表現為絕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晚期病人由于Ca組織的壞死、破潰,陰道可排出血膿性組織分泌物及爛肉樣組織。合并感染,排液惡臭。若宮頸管堵塞,可形成宮腔積膿。若Ca組織刺激子宮,浸犯淋巴組織壓迫神經則可引起腹痛。75-2、臨床表現好發于50歲以上的絕經婦女。主要表現3、聲像圖特點

(1).子宮增大,輪廓規則(2).彌漫型:子宮內膜呈不均勻增厚。局限型:局部呈團塊回聲,當癌組織有壞死、出血時,可見不規則的無回聲區。(3).癌組織阻塞子宮頸管時可表現宮腔積液,積膿或積血所致的無回聲區。(4).經陰道超聲可檢測子宮內膜Ca肌層浸潤深度,一般分為:無肌層浸潤、肌層浸潤小于50%、肌層浸潤大于50%。同時可觀察宮頸管是否累及,這對于手術方式的選擇和預后的判斷有重要意義。一般絕經后子宮厚度小于4-6cm者,內膜Ca可能性小,內膜厚度大于10mm,結合聲像圖其它特征,可有助于對內膜Ca的診斷。76-3、聲像圖特點(1).子宮增大,輪廓規則76-3、聲像圖特點(5)CDFI:主要經陰道彩色多普勒檢測子宮動脈及病變處血流,表現為內膜Ca腫瘤周邊及內部可見較豐富的血流。CDFI檢測為低阻特征,RI閾值為0.4-0.6。77-3、聲像圖特點(5)CDFI:主要經陰道彩色多普勒檢測子宮動4、鑒別診斷

子宮內膜Ca缺乏特征性圖像,常與子宮肌瘤變性、多發性肌瘤及絨Ca、子宮平滑肌肉瘤等圖像類似,鑒別較困難。但子宮內膜Ca患者多為絕經期后出現的子宮出血,陰道排液,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等,且患者多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三聯癥這表現。78-4、鑒別診斷子宮內膜Ca缺乏特征性圖像,三.子宮發育異常

1、病因先天性子宮發育異常是生殖器官畸形中常見的一種。由于子宮是胚胎期兩側付中腎管向中線橫行伸延會合而形成的,其中付中腎管的頭側端發育形成兩側輸卵管口,尾端側匯合形成子宮。所以,如果胚胎期付中腎管在演變過程中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可以在演變的不同階段中停止發育,形成各種發育異常的子宮。根據此把子宮畸形分為四類。79-三.子宮發育異常1、病因79-三.子宮發育異常2、分類1).付中腎管停止發育:(1)如果雙側付中腎管在會合后短時間內停止發育或完全未發育導致了幼稚子宮形成或先天性無子宮。(2)如果一側付中腎管停止發育,而另一側發育完全,形成單角單頸子宮,停止發育的一側可形成殘角子宮80-三.子宮發育異常2、分類80-2、分類2).付中腎管會合不良:(1).雙子宮:全段付中腎管未會合,形成雙陰道、雙宮頸、雙宮體。付中腎管部分會合:可形成(2).雙角雙頸子宮(3).雙角單頸子宮(4).弓形子宮:付中腎管接近完全會合81-2、分類2).付中腎管會合不良:81-2、分類3).付中腎管會合后中隔未完全退化(1).縱隔子宮:中隔未退化(2).不完全縱隔子宮:僅部分中隔退化4).混合缺陷:包括子宮各種形態畸形。82-2、分類3).付中腎管會合后中隔未完全退化82-83-83-3、臨床表現

因子宮發育障礙程度不同而臨床表現各異。先天性無子宮或始基子宮無月經。幼稚型子宮可無月經或月經過少。雙子宮、雙角子宮患者可出現月經量過多及經期持續時間延長。子宮發育異常也常常是不孕、流產和難產的主要原因。84-3、臨床表現因子宮發育障礙程度不同而臨床表現各4、超聲圖像

1)

先天性無子宮和幼稚子宮:先天性無子宮常合并先天性無陰道,超聲檢查時,無論縱橫切面上均不能顯示子宮圖像,但可見雙側卵巢。若能探測很小的子宮,大多無宮腔回聲,則稱為始基子宮。85-4、超聲圖像1)

先天性無子宮和幼稚子宮:85-86-86-

縱切:兩側子宮狹長,左右常對稱。兩側子宮內??梢妼m腔回聲。橫切:顯示雙子宮中間有間隙,呈分離狀,宮底部橫切呈“蝴蝶狀”,宮體橫切呈“亞鈴狀”。2)

雙子宮87-縱切:兩側子宮狹長,左右常對稱。兩側子宮內88-88-3)、雙角子宮

付中腎管尾端大部分會合,宮底部會合不全。因此,宮底橫切呈“馬鞍形”或“羊角形”,分角內可見宮腔回聲。89-3)、雙角子宮付中腎管尾端大部分會合,宮底部5、鑒別診斷

應與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包塊。方法:主要要仔細觀察內部回聲及相互位置關系,還可借助宮腔探針及宮腔聲學造影等方法。90-5、鑒別診斷應與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包塊。方法:主要要四.子宮積液

1、病因:子宮積液是子宮積血、積膿的總稱。前者多為處女膜閉鎖所致,而積膿則是宮腔積液、積血、癌灶壞死感染而引起,常見于宮頸癌放療后宮頸粘連;子宮體癌的組織壞死,出血等所造成。

91-四.子宮積液

1、病因:子宮積液是子宮積血、積膿的總稱。前者2、臨床表現

處女膜閉鎖的患者青春期后月經不來潮,而出現逐漸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疼。臨床檢查時可見處女膜部膨隆,透紫。子宮積膿臨床表現為陰道排出膿樣分泌物,有臭味,檢查子宮呈球狀增大、柔軟、有壓痛。92-2、臨床表現

處女膜閉鎖的患者青春期后月經不來3、超聲表現

1.

1)子宮積血:縱切時可見陰道內有無回聲區顯示,界清,內有彌漫光點分布。隨著時間延長,除陰道外,子宮內可見有液暗區顯示,與陰道積液相連,形似“葫蘆”狀,再嚴重時,可見雙側輸卵管擴張,形成不規則的液暗區顯示。2).子宮積膿:可見子宮球形增大,界清,宮腔內呈液暗區顯示,并可有較多光點反射。93-3、超聲表現1.

1)子宮積血:縱切時可見陰道內有94-94-95-95-96-96-4、鑒別診斷

應與盆腔或卵巢囊腫區別。

97-4、鑒別診斷應與盆腔或卵巢囊腫區別。97-五.宮內節育器

宮內節育器是我國采取節育的重要措施,用超聲檢查節育環方便、簡單而準確,如節育器在宮內有無下移、變形、嵌頓、穿孔、外游,帶器妊娠等,均可檢出。98-五.宮內節育器宮內節育器是我國采取節育的重要措施,用超聲檢1、超聲圖像

由于節育器多種多樣,因此超聲所表現形態不一。常見金屬環表面切及可見有兩個反光強的“錐狀”回聲,其后方伴有上寬下窄的“慧尾”征,有時可見亮的光環全貌。T形節育器為一串念珠狀光條,此節育器常常上頂宮底下抵宮內口,占滿宮腔。圓形節育器呈“口”字形或“二”字形。99-1、超聲圖像由于節育器多種多樣,因此超聲所表現100-100-101-101-102-102-2、節育環位置判斷

以節育環上緣至宮底的距離為準,一般不超過2cm(1.7-2.5cm)103-2、節育環位置判斷

以節育環上緣至宮底的距離為準,一節育器位置下移

104-節育器位置下移104-第六節卵巢疾患一、卵巢囊性腫瘤

卵巢囊腫是婦科常見的腫瘤,其發病率高,占卵巢腫瘤的90%,可發生于各種年齡。超聲對囊性病變有良好的鑒別力,已成首選方法。根據其病理類型分為:1、非贅性囊腫2、贅生性囊腫。105-第六節卵巢疾患一、卵巢囊性腫瘤105-卵巢非贅生性囊腫

并非卵巢腫瘤,而是一種特殊的囊性結構,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患,常見有卵泡囊腫,黃體囊腫、黃素化囊腫、多囊性卵巢等。前三種潴留性囊腫為功能性,多能自行消失。

106-卵巢非贅生性囊腫并非卵巢腫瘤,而是一種特殊的囊性結1、卵泡囊腫

成熟卵泡不破裂或閉鎖使卵泡液潴留形成卵泡囊腫,為生理性。超聲所見突出于卵巢表面,內徑為1-3cm,一般不大于5cm,呈液暗區顯示,界清,有完整包膜,存在后壁回聲增強效應,隨診可縮小或消失。107-1、卵泡囊腫成熟卵泡不破裂或閉鎖使卵泡液潴留2、黃體囊腫

常見,在月經周期及妊娠早期均可見到。由卵巢黃體擴張形成的囊腫,其直徑約3cm。超聲所見:卵巢內可見無回聲區顯示,其內可見有分隔的光帶或片狀高回聲區,囊腫直徑一般為3cm,有時黃體囊腫或黃體囊腫內出血時可達8cm,發生自發破裂,與宮外孕破裂表現相似,需鑒別。

108-2、黃體囊腫常見,在月經周期及妊娠早期均可見到。13.黃素囊腫是滋養葉疾患的一種特殊性囊腫,由體內大量絨毛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使卵巢發生黃素化反應形成的囊腫,多為雙側性。聲像圖:卵巢切面內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無回聲區,壁薄,界清,可呈分葉狀,內有多條光帶分隔,囊腫大小不一,一般為3-5cm,但也有大者,隨滋養層細胞腫瘤的治療,可自行消失。

109-3.黃素囊腫是滋養葉疾患的一種特殊性囊腫,由體14.多囊卵巢

表現為兩側卵巢增大,含多發性小囊腫,常合并排卵等內分泌機能障礙,其中亦包括多囊卵巢綜合征。臨床常伴發有月經稀少或閉經、不孕、多毛、肥胖等。婦科檢查可見子宮多為正常,雙側卵巢明顯增大,包膜厚而堅韌。110-4.多囊卵巢表現為兩側卵巢增大,含多發性小囊1超聲特點:1.

雙側卵巢均勻增大2.卵巢切面內卵泡數目多于10個,直徑多數小于5mm3.經陰道超聲可發現髓質面積增大,回聲增強,血流豐富

111-超聲特點:1.

雙側卵巢均勻增大111-二.卵巢贅生性囊腫㈠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也稱巧克力囊腫。卵巢是子宮內膜異位常見部位,屬外在性內膜異位。

1、病理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常見,50%以上累及雙側卵巢,囊內含巧克力樣陳舊性血液,囊腫直徑一般為5-6cm,最大可達25cm,囊腫多與周圍組織緊密粘連。2、臨床表現:一般多有痛經,呈繼發性漸進性,有逐年加劇傾向,如陰道直腸隔受累,可在陰道后穹窿捫及或看到突出的紫藍色結節。正常陰道直腸隔不超過0.5cm。112-二.卵巢贅生性囊腫㈠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112-3、聲像圖表現

①圓形或不規則無回聲區,壁厚,內壁欠光滑,中等大小。②由于血液的機化和纖維素的沉積,其內可出現不均勻的回聲,可出現粘連帶,貼壁光塊,囊內液體或實性反射。③月經期檢測時,尚可顯示腫塊的腫大,無回聲區內細小光點,可隨體位移動。④子宮被囊腫粘連經常出現特有壓跡。由于囊腫具有多變性。因此,聲像圖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13-3、聲像圖表現①圓形或不規則無回聲區,壁厚,內壁欠光滑,中(1).囊內均勻光點型

子宮后方可見圓形囊腫,內壁光滑,壁不厚,囊呈密集的低回聲光點反射。這種囊腫發病時間不長,如突然長大,可破裂。有壁可出現液體者,一般病程較長,囊壁厚見與子宮粘連。

114-(1).囊內均勻光點型子宮后方可見圓形囊腫,內壁光滑,壁不115-115-116-116-(2).單純囊腫型

此囊腫病程較長。囊壁厚見與子宮粘連,囊內清亮液的無回聲區。117-(2).單純囊腫型此囊腫病程較長。囊壁厚見與子宮粘連,囊內118-118-(3).囊內團塊型囊腫壁厚含較密集光點,內壁含貼壁光塊或一層光塊,與子宮粘連密切,或囊壁很厚,內部極密光點似實性,說明此病期很長,已不活躍。119-(3).囊內團塊型囊腫壁厚含較密集光點,內壁含貼壁光塊或一120-120-121-121-(4).多囊型囊腫內可見粘連帶(不光滑且粗糙)及光點,需與卵巢囊腫區別。122-(4).多囊型囊腫內可見粘連帶(不光滑且粗糙)及光點,需與123-123-(5).混合型腫物為囊實相間的雜亂回聲,后壁界限常較模糊,不規則。124-(5).混合型腫物為囊實相間的雜亂回聲,后壁界限常較模糊,上述類型可隨月經周期相互演變。125-上述類型可隨月經周期相互演變。125-4、鑒別診斷

需與卵巢生理性囊腫,卵巢皮樣囊腫以及異位妊娠鑒別。當囊腫破裂時,應與卵巢囊腫蒂扭轉鑒別。126-4、鑒別診斷需與卵巢生理性囊腫,卵巢皮樣囊腫以及卵巢贅生性囊腫㈡卵巢囊性畸胎瘤是一種常見卵巢腫瘤,發病率約16.4%。少女多見,常為單側。127-卵巢贅生性囊腫㈡卵巢囊性畸胎瘤127-㈡卵巢囊性畸胎瘤1、病理:常為單側,雙側占10-20%。腫瘤體積中等。圓形,長圓或不規則結節狀,表面光滑。切下擱置后內含物凝固,逐漸變硬,切面為單房或多房,其中充満皮脂樣物混合有毛發。內壁可厚薄不均,常突起結節,毛發由此而生,囊內還有牙、齒、骨骼。良性畸胎瘤亦有實性者,但較少見。良性畸胎瘤惡變者約為5%。2、臨床表現:無特異臨床癥狀,如有囊腫蒂扭轉或惡變可出現相應癥狀。128-㈡卵巢囊性畸胎瘤1、病理:128-3、超聲圖像及分類

①類圓形:壁厚,內有密集光團,反光強。②散在短光條型:囊內含粗重短光條,反光強。③面團征”:脂類顆粒粘集在一起成一大光團或不規則光塊,粘在內壁上。

④發團征”:脂團內含發團,表現為囊腫,內有彎月形反光強回聲,后方衰減伴聲影。有時光團狀物浮在液面上。⑤脂液分層型:囊內有液平面,上方為脂類物,下層為液體,脂液分層。⑥難辨型:囊內物與腸管回聲相似,混在腸管內,容易漏診。⑦復雜型:囊內結構很復雜,可見有光點、脂液分層、強光塊、發團征、面團征等,可為良性,但如果出現實性區,則回聲復雜,多見于惡性畸胎瘤。

129-3、超聲圖像及分類①類圓形:壁厚,內有密集光團,反光強。1130-130-131-131-132-132-133-133-㈢卵巢囊腺瘤(癌)囊腺瘤是發生于卵巢體腔上皮的良性上皮瘤,來自覆蓋卵巢表面的生發上皮,具高度多能性,如向輸卵管上皮化生則形成漿液性腫瘤,向宮頸柱狀上皮化生則形成粘液性腫瘤。卵巢囊腺瘤是卵巢腫瘤中最常見腫瘤,且惡變率高。134-㈢卵巢囊腺瘤(癌)囊腺瘤是發生于卵巢體腔上皮的良性1、漿液性囊腺瘤

是最常見的卵巢腫瘤,大部分為良性,但具有較高惡變傾向。好發于30-40歲間,多為雙側,一般表現為單純性漿液性囊腺瘤和乳頭狀漿液性囊腺瘤兩種。135-1、漿液性囊腺瘤是最常見的卵巢腫瘤,大部分為良1).單純性囊腺瘤超聲特點:

①腫瘤大小不一,一般為5-10cm,亦有極大者.②切面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液暗區③囊壁薄,光滑,邊界清楚④多為單房,也可為多房性的細光帶分隔

136-1).單純性囊腺瘤超聲特點:①腫瘤大小不一,一般為5-102).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的超聲特點:

①切面呈圓形,可為單房或多房②囊壁上有大小不一的局限性光點、光斑結構突向囊內或移位于囊外③堅質的乳頭突起之間常有砂樣鈣化小體引起的明顯增強的回聲,為該腫瘤的一個特征。④囊腺瘤自行破裂后并發腹水。137-2).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的超聲特點:

①切面呈圓形,可為單房138-138-2、漿液性囊腺Ca此腫瘤發生穿孔或腫瘤表面的乳頭生長,可引起漿性乳頭狀瘤病。臨床惡性結局成人多見。卵巢腫瘤切除后,種植乳頭自然消退。其生長快,可發生腹腔擴散,多為部分實性,部分囊性,并呈乳頭狀,占所有卵巢惡性腫瘤的40-60%,30%有砂粒樣鈣化。139-2、漿液性囊腺Ca此腫瘤發生穿孔或腫瘤表面的乳聲像圖特征:①囊性暗區中有散在浮動光點、光團,囊腫多為一側或雙側圓形。②囊壁不均勻增厚,有分隔時,隔膜厚而不均,囊壁乳頭突入囊內或侵犯壁外。③若腫瘤伴有出血或不規則壞死脫落物時,無回聲區內可見光點、光團回聲隨體位改變移動。④晚期可向子宮和腸管浸潤或向腹膜廣泛性種植,引起腹水。粘連的腸管形成不規則或篩狀液性暗區,腸管常固定在腹壁。

140-聲像圖特征:①囊性暗區中有散在浮動光點、光團,囊腫多為一14141-141-3.粘液性囊腺瘤病理

較漿液性囊腺瘤為少,占所有卵巢良性腫瘤的20%,多為單側多房性,10%可見乳頭生長于囊壁處。一般囊腫體積較大。如破裂可引起腹膜種植,產生大量粘液稱腹膜粘液瘤。142-3.粘液性囊腺瘤病理142-聲像圖表現:

①腫瘤呈圓形或橢圓形無回聲區多為單側性②邊緣光滑,輪廓清晰,囊壁厚而均勻(>5mm)③無回聲區內有細弱散在光點及間隔光帶回聲,呈多房結構,房腔大小不一。④腫瘤體積較大,內徑多在10cm以上,甚至巨大占滿全腹。⑤少數腫瘤有乳頭狀物生長時,囊壁上可見局限性光團呈乳頭狀突向囊內或壁外。

143-聲像圖表現:①腫瘤呈圓形或橢圓形無回聲區多為單側性143-144-144-4.粘液性囊腺Ca病理:約占卵巢上皮性癌的40%。常局限一側,多由粘液性囊腺瘤演變而來,囊腔變多,間隔增厚,有增殖的乳頭狀物。145-4.粘液性囊腺Ca病理:145-超聲特點

①腫瘤呈橢圓形或分葉狀無回聲區,邊界回聲明顯增厚且不規則②囊腔內有較多的間隔光帶,且不均性增厚,并有散大的光點和光團。③增厚的囊壁可向周圍浸潤,有向外伸展的局限性光團,輪廓不規則,多伴有腹水。④多普勒顯示腫瘤新生頻譜為低阻波形。146-超聲特點①腫瘤呈橢圓形或分葉狀無回聲區,邊界回聲明顯增厚147-147-卵巢實質性腫瘤卵巢實質性腫瘤較卵巢囊腫少見,但其種類多,有良性惡性及交界性之分。1、良性:纖維瘤、平滑肌瘤、纖維上皮瘤、甲狀腺瘤、卵泡膜細胞瘤等。2、惡性:卵巢腺瘤、內胚竇瘤、肉瘤、絨毛膜上皮癌。3、交界性:腺瘤,腺纖維瘤,顆粒細胞瘤,實性畸胎瘤等。148-卵巢實質性腫瘤卵巢實質性腫瘤較卵巢囊腫少見,但其種纖維瘤

是較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占所有卵巢腫瘤的2%-3%,多見于絕經期婦女,多為單側。1937年美國外科醫生麥格(Meigs)首次報道,約為15%的纖維瘤伴發有腹水、胸水,具此三者稱為麥格綜合癥(MeigsSyndrome)。切除腫瘤后,胸、腹水可自行消失。

149-纖維瘤是較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占所有卵巢149-纖維瘤1、病理此腫瘤大小中等,實性,質硬,多呈腎形或圓形,少數為葉狀,切面為白色或粘紅,組織排列呈漩渦狀,主要由棱形纖維母細胞或纖維細胞構成2、臨床表現早期無明顯癥狀,到中晚期,可出現下腹部不適或腹脹感,或尿頻、尿急等,婦檢時下腹可觸到腫塊,少數病人可合并發有麥格氏綜合癥。隔肌受壓時,有呼吸困難,心悸,行動不便。150-纖維瘤1、病理150-纖維瘤3、超聲圖像特點:①子宮輪廓清,大小形態正常②子宮左或右側可見腫瘤輪廓清晰,內部呈均勻的低、中、高回聲,有些后方有衰減,可見有胸腹水。③彩色多普勒:血流不豐富,大多數無血流頻譜顯示。151-纖維瘤3、超聲圖像特點:151-纖維瘤4、鑒別診斷①子宮漿膜下肌瘤②卵泡膜細胞瘤:子宮大,內膜增厚,腫瘤呈圓或腎形,內部回聲疏松,呈蜂窩狀。③內胚竇瘤:發生于經產婦女,以實性為主,周邊有小囊,預后不佳。④實質性卵巢癌:腫瘤形態不規則,輪廓不清,邊緣不規則,可中斷。厚薄不均,內部回聲雜亂,可伴不規則無回聲區,周圍粘連,有血性腹水,CDFI血流豐富。

152-纖維瘤4、鑒別診斷152-卵巢癌

原發卵巢實質性惡性腫瘤多為發生于生殖細胞的腫瘤,主要見于兒童及青年。卵巢惡性腫瘤中,其中原發性占80%,其余20%為轉移性癌,主要來自子宮輸卵管,胃腸道或乳腺,后兩者轉移至卵巢的稱為庫肯勃瘤。153-卵巢癌原發卵巢實質性惡性腫瘤多為發生于生153(一).原發性實質性卵巢癌1、病理:發生于生殖細胞,多見于兒童和未生育的婦女,腫瘤呈實性。較大時可發生中心部壞死,液化而形成囊腔,破裂后可轉移到盆腔子宮直腸窩、盆壁、腹膜和周圍臟器,呈結節狀和粘連多伴腹水。2、臨床表現:早期無癥狀,因其生長迅速,短期內可出現腹脹、腹塊、腹水、腹痛、坐骨神經痛等。當雙側卵巢均被瘤組織破壞時,可有月經失調和閉經,晚期有惡病質,消瘦,貧血乏力。154-(一).原發性實質性卵巢癌1、病理:154-(一).原發性實質性卵巢癌3、超聲表現①腫瘤輪廓、邊緣不規則,壁厚薄不均。②后壁回聲不夠清晰或有衰減,內部回聲強弱不等,呈雜亂的光點和光團。③當腫瘤有出血、壞死、囊性變或合并粘液樣結構時,均可在局部形成液暗區。④常伴粘連、腹水⑤如有轉移,盆腔內及腹腔內可見大量大小不等的實性團塊⑥彩色多普勒:腫瘤部位血流豐富,多為動脈譜具有高速低阻特征。

155-(一).原發性實質性卵巢癌3、超聲表現155-(二).轉移性卵巢癌1.

病理:常保持卵巢外形,活動,多雙側性,為實性,似腎形,庫肯勃瘤組織內存在印戒樣細胞,該細胞能分泌粘液形成潴留性囊腫或粘液瘤。2、臨川表現多見于絕經前婦女,好發年齡40-50歲之間,臨床表現比原發性腫瘤癥狀更明顯,下腹部有腫塊,生長迅速伴有腹痛,晚期可出現腹水或胸水,有的因腫瘤間質細胞可發生黃素化或產生雌激素,可引起月經不調或絕經后再度陰道流血。如原發腫瘤在胃腸或乳腺,可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156-(二).轉移性卵巢癌1.

病理:156-(二).轉移性卵巢癌3、超聲表現①切面形態輪廓較規則,多呈腎形。②邊界回聲清晰,完整。③內部呈彌漫性分布的強弱不等的回聲,較均勻,內有邊界清晰的圓形無回聲區,大小不等,呈散在分布。④后方回聲有較高的增強效應。⑤常伴有腹水

結合胃腸道和乳腺病史可診斷。157-(二).轉移性卵巢癌3、超聲表現157-雙側卵巢庫肯博氏瘤

158-雙側卵巢庫肯博氏瘤158-庫肯博氏瘤159-庫肯博氏瘤159-炎性包塊盆腔炎性包塊:是婦科常見病,形成的基礎是盆腔炎。盆腔炎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炎,可局限于一個部位,也可幾個部位同時發病,根據其發病過程和臨床表現分為急性和慢性炎癥。急性常見為盆腔膿腫,慢性常見為輸卵管積水。160-炎性包塊盆腔炎性包塊:是婦科常見病,形成的基160一.盆腔膿腫指輸卵管積膿,卵巢積膿1.病理:指輸卵管發生炎癥后表現為充血、水腫、腫脹、增粗、滲出物多,由于輸卵管的傘部及峽部因炎癥而粘連封閉,管腔內積膿、積液而形成臘腸樣包塊。2、臨床表現:急性炎癥形成膿腫時,病人有高熱、寒戰、腹痛、陰道膿性分泌物多,婦檢可觸及包塊,如膿腫破裂可引起腹膜炎,甚至敗血癥,也可自發穿破陰道后穹窿排出或破入直腸,由肛門排出膿液。

161-一.盆腔膿腫指輸卵管積膿,卵巢積膿161-盆腔膿腫

3、超聲表現急、慢性盆腔炎性包塊,其部位不同,聲像圖特點亦不同,其分別表現為:(1).急性盆腔炎:早期階段聲像圖一般無特征表現,附件區可見大小不等增厚迂曲的連續管狀結構,當膿腫形成時可見管狀長形腫塊,邊緣模糊,子宮直腸陷凹可見積液,卵巢可增大。(2).慢性輸卵管積水(大多為雙側性):聲像圖①多在雙側附件部出現紡錘形腫塊②腫塊邊緣較清晰,呈薄壁狀③腫塊內部無回聲區④與子宮周圍粘連,嚴重時可與子宮直腸陷凹積液連成一片包圍子宮。

162-盆腔膿腫3、超聲表現162-4、鑒別診斷

1.異位妊娠

2.子宮內膜異位癥

163-4、鑒別診斷1.異位妊娠163-二.輸卵管積水

指輸卵管內膜炎引起輸卵管傘端纖維滲出粘連閉鎖,管腔內滲出液積聚而成。有的則為急性輸卵管炎,腔內積膿,治療不徹底演變為慢性過程,日久膿液吸收,液化呈漿液狀,演變成輸卵管積水。因輸卵管壺腹部壁肌層薄弱而峽部肌層較厚,液體多積聚在壺腹部,遠端膨大成臘腸樣,形成曲頸瓶狀改變。輸卵管積水一般不甚大,內徑均在15mm以下,常為雙側性積水。

164-二.輸卵管積水

指輸卵管內膜炎引起輸卵管傘端纖維滲出輸卵管積水1、臨床表現;

表現不明顯,多為下腹疼痛,腰背痛、月經不調、白帶多、繼發不孕等。婦科檢查:子宮一側或雙側可觸及增粗輸卵管,有囊性感。2、超聲表現:

單側或雙側附件區可見液性暗區,呈長橢圓形,形態規則,壁薄而光滑,典型圖像為臘腸或紡綞型或節段型,大量積水時呈曲頸瓶狀,橫切時不同部位管徑大小不等。3、鑒別診斷:需要與卵巢非贅生性囊腫如黃素囊腫等鑒別165-輸卵管積水1、臨床表現;165-婦產科超聲診斷

婦科

166-婦產科超聲診斷婦科1-第一節盆腔器官的超聲解剖

盆腔內主要有子宮、卵巢及輸卵管,后兩者稱為附件.一.子宮

子宮是一厚壁的空腔器官,位于盆腔中央膀胱與直腸之間,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成年婦女子宮重約50g??煞譃椋?67-第一節盆腔器官的超聲解剖盆腔內主要有子宮、卵巢及輸卵管子宮的超聲解剖1、三部:宮底、宮體、宮頸。

輸卵管入口以上較寬部位子宮底,宮底兩側為子宮角,子宮下端狹窄部分為子宮頸,呈圓柱狀,宮底與頸之間為子宮體。在子宮兩旁腹膜形成子宮闊韌帶2、二腔:宮腔、宮頸管子宮體內為子宮腔,形呈上寬下窄的三角形,其容量約為5ml。子宮頸內為子宮頸管,成年婦女長約3cm;其下段稱為子宮頸外口,連接陰道頂端,故子宮頸以陰道附著部為界,分為兩部,即陰道上部與陰道部168-子宮的超聲解剖1、三部:宮底、宮體、宮頸。3-子宮的超聲解剖3、兩個凹陷:

即膀胱子宮凹陷與子宮直腸凹陷。通常子宮前傾,所以子宮頸與體形成一定鈍角,與前方膀胱之間形成了膀胱子宮凹陷。與子宮后方的直腸形成子宮直腸凹陷,是腹膜腔最低位置。4、三層:即漿膜層、肌層和粘膜層。外層即漿膜層。中層為肌層,非孕時正常厚度約為8mm。內層為粘膜層,即子宮內膜,正常生育年齡婦女內膜厚約10mm,絕經后婦女正常子宮內膜呈線狀或顯示不清,厚度一般不超過4mm。子宮內膜呈周期性變化,即增殖期與分泌期。169-子宮的超聲解剖3、兩個凹陷:4-子宮的超聲解剖5、大小與比值:

成年婦女子宮長約7-8cm,寬約4-5cm,厚2-3cm。子宮體與宮頸比例:嬰兒期為1:2;成年人為2:1;老人(絕經后)為1:1。6、血管子宮動脈發自髂內動脈前干。子宮動脈發出一上行支和一下行支。下行支分布于陰道和宮頸。上行支主干沿途發出弓狀動脈,上升至子宮角時即分為三支:一支分布于宮底,一支分布輸卵管,而一支分布至卵巢。弓狀動脈即是子宮動脈發出至子宮肌層的動脈,并呈放射狀分布至粘膜層,我們稱之為螺旋動脈。這些血管在肌層和粘膜內形成豐富的血管網并與對側分支吻合。170-子宮的超聲解剖5、大小與比值:5-171-6-子宮的超聲解剖7、子宮動脈多普勒頻譜曲線的特點一般主要通過血流阻力指數(RI)和搏動指數(PI)等有關參數的測定來觀察。①非妊娠期:波形顯示為收縮期的尖銳峰,舒張期速度減低并形成舒張早期“切跡”等特殊表現,并可觀察到隨月經周期變化而變化。在分泌晚期和月經期RI和PI值增高,增殖期為中間值,而分泌早期、中期減低。②妊娠期:RI和PI在放射狀動脈和螺旋動脈中明顯降低。表現為低阻型。③絕經后:RI和PI均增高。子宮動脈及其分布顯示水平很低,即使能顯示多無舒張其血流信號,呈高阻狀態。172-子宮的超聲解剖7、子宮動脈多普勒頻譜曲線的特點7-173-8-174-9-175-10-二.卵

為一對扁橢圓形的性腺,位于輸卵管后下方,子宮兩側的后上方,借卵巢系膜與子宮闊韌帶后層相連。1、組織結構卵巢表面為一層致密的結締組織稱為白膜。再向內部分為皮質和髓質。皮質中含數以萬計的始基卵泡及致密的結締組織。髓質含有疏松結締組織及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及少量卵巢固有韌帶相連接的平滑肌纖維,髓質內無卵泡。176-二.卵巢為一對扁橢圓形的性腺,位于輸卵管后下二、卵巢2、大小及重量

卵巢大小隨月經周期變化而變化。成年女子卵巢約為4cmx3cmx1cm,重約5-6g。絕經后卵巢萎縮變小、變硬。3、血液供應

卵巢具有雙重血供,即腹主動脈發出的卵巢動脈及子宮動脈上升支分發出的卵巢支4、卵泡特點

排卵前正常卵泡最大直徑范圍為1.7-2.4cm,體積為2.5X8.5ml。有學者報道卵泡小于1.7cm,為未成熟卵泡,多不能排卵。177-二、卵巢2、大小及重量12-三輸卵管輸卵管:為一細長而彎曲的管,內側與子宮角相連通,外端游離。而與卵巢接近,全長約8-14cm,分為間質部(壁內段),峽部,壺腹部,漏斗部(傘部)。間質部:為通入子宮壁內的部分,狹窄而短,長約1cm;峽部:間質部外側的一段,管腔狹窄,長約2-3cm.壺腹部:峽部外側,官腔較寬大,長約5-8cm.漏斗部:為輸卵管的末端,開口于腹腔,游離端呈漏斗狀.長多為1.0-1.5cm.178-三輸卵管輸卵管:為一細長而彎曲的管,內側與子宮角相連通,外端179-14-180-15-第二節檢查方法與檢查前準備一、

檢查方法1、經腹超聲檢查2、經陰道超聲檢查3、子宮、輸卵管聲學造影檢查4、彩色與頻譜多普勒觀測181-第二節檢查方法與檢查前準備一、

檢查方法16-二超聲檢查技術超聲檢查技術:1.經腹壁掃查2.經陰道掃查3.經直腸掃查4.經宮腔掃查5.宮腔,輸卵管聲學造影6.超聲引導下穿刺182-二超聲檢查技術17-檢查前準備檢查前準備:1.經腹壁掃查,需適度充盈膀胱,以清楚顯示子宮底為宜2.大便秘結者,前一天用通便藥排凈腸腔內糞便,防止形成假象。3.陰超不需充盈膀胱,一般選擇月經干凈后3-7天檢查。有陰道炎者,不宜行聲學造影。183-檢查前準備檢查前準備:1.經腹壁掃查,需適度充盈膀胱,以清楚檢查體位檢查體位:經腹壁掃查通常取平臥位。需觀察腫塊內容物是否固定,夜平是否變化,盆腹腔內液體是否流動時,可變化體位為左,右側臥位,或半臥位,坐位等;陰超取膀胱截石位184-檢查體位檢查體位:經腹壁掃查通常取平臥位。需觀察腫塊內容物是185-20-第二節檢查方法與檢查前準備二、檢查前準備1.經腹壁掃查,需適度充盈膀胱,以清楚顯示子宮底為宜2.大便秘結者,前一天用通便藥排凈腸腔內糞便,防止形成假象。3.陰超不需充盈膀胱,一般選擇月經干凈后3-7天檢查。有陰道炎者,不宜行聲學造影檢查。186-第二節檢查方法與檢查前準備二、檢查前準備21-一儀器在婦產科領域常用B型實時顯像法,必要時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方法,對盆腔內血流狀態進行觀察.B型超聲儀由主機和超聲換能器(探頭)組成,主機包括脈沖信號發射系統,接收和顯示系統等.探頭(經腹部)多為線陣和突陣兩類,多用3.5-5.0MHz.陰超探頭分扇掃和線陣,角度最大達240,頻率較高,多為5-7.5MHz.187-一儀器在婦產科領域常用B型實時顯像法,必要時使用彩色多膀胱充盈的意義

把腸管推移,更好顯示盆腔臟器識別子宮的一個標志適當充盈膀胱,可推開盆腔臟器,使子宮上移,顯示完整子宮。188-膀胱充盈的意義

把腸管推移,更好顯示盆腔臟器23-第三節

正常子宮及附件聲像圖

縱切面:前傾或平位的子宮呈倒置梨形。前方為充盈的膀胱,其后方為子宮,有時可見到一側卵巢。橫切面:膀胱仍在前方,子宮在后方。子宮底或體略呈扁圓形或橢圓形。兩側子宮角延伸出闊韌帶及雙側卵巢。189-第三節正常子宮及附件聲像圖縱切面:24-第三節

正常子宮及附件聲像圖1、子宮體為實質均質結構,輪廓線光滑清晰,內部呈均勻的中等強度回聲。2、宮腔呈線狀高回聲,其周圍有弱回聲的內膜圍繞,它與月經周期有關,在增殖期最清楚,分泌期和月經期由于內膜水腫,血管增殖,腺體分泌則表現為線狀的宮腔回聲,周圍有增寬的低回聲。3、宮頸較宮體回聲稍高而致密。4、卵巢呈細而均勻的低回聲,較子宮為低的實性結構圖像。190-第三節正常子宮及附件聲像圖1、子宮體為實質均質結構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子宮內膜的回聲隨月經周期而改變。月經期(1-4天)內膜回聲不清,有時見到宮腔內小片狀,條狀無回聲區,為不凝固宮血。增殖期(5-14天)呈一細線狀,回聲稍低,與子宮肌層分界不清,并漸漸增厚至1-3mm。分泌期(15-28天)子宮內膜進一步增厚,表現為線狀回聲的周圍有增寬的弱回聲,或呈團塊狀回聲晚期達3-6mm(若分不清宮腔回聲時,前后壁內膜共厚約6-12mm)回聲增強,呈梭形或臘腸形,與肌層分界明顯。191-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子宮內膜的回聲隨月經周期而改變。26-192-27-193-28-194-29-195-30-196-31-197-32-198-33-199-34-200-35-201-36-202-37-203-38-204-39-205-40-檢查注意事項充盈膀胱勿過度,一般尿液400-500ml為宜,不超過500ml,若過度充盈,子宮受壓明顯,宮頸拉長,囊腫,卵泡等受壓變形,測量不準確.一般情況差者,可經尿管注入生理鹽水,切忌任意使用利尿劑.未婚女性,月經期,老年女性不宜使用陰超.作陰超時,動作應輕柔.經直腸掃查時,若遇到子宮后方腫塊過大,探頭插入困難,不宜勉強.若腫物過小,或較深,以及與臨床檢查有出入時,應結合內診配合檢查.探頭接觸皮膚時,用力要適度和均勻.探頭應變換各種角度,以觀察回聲變化.206-檢查注意事項充盈膀胱勿過度,一般尿液400-500ml為宜,聲像圖觀察內容位置:正常情況下,子宮可前,中,后位,亦可稍向左或右傾斜.卵巢位于子宮兩側,可偏于子宮前方,后方或上方.輸卵管一般不易觀察,但若大量腹水時,可清晰顯示.識別子宮的標志是宮腔內膜線及宮頸宮體的連續性.注意觀察腫塊與子宮的關系.大小,形態:對子宮,卵巢及腫塊均應測量其大小,描述其形態,包膜,外形等作為客觀指標,便于隨訪時做參考,以觀察療效.內部回聲:內部回聲取決于內部所含組織的聲學性質,界面大小和多少,其前方組織性質對其亦有很大影響,一般可將腫塊的內部回聲分為囊性,實性,混合性三類.子宮周圍組織情況:較大腫塊可用手推動,以觀察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有無盆腔及腹腔積液,有無侵潤膀胱及直腸,鑒別周圍腸管的干擾.觀察有無蠕動,或囑其大便后,復查.207-聲像圖觀察內容位置:正常情況下,子宮可前,中,后位,亦可稍向婦科超聲檢查適應癥子宮疾患:子宮肌瘤,子宮肉瘤,子宮腺肌癥,腺肌瘤,子宮體癌等卵巢疾患:各種卵巢腫瘤,非贅生性囊腫,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等輸卵管疾患:輸卵管妊娠,輸卵管積水等盆腔疾患:盆腔炎,盆腔結核等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生殖道畸形208-婦科超聲檢查適應癥子宮疾患:子宮肌瘤,子宮肉瘤,子宮腺肌癥,卵泡發育的監測與意義灰階實時超聲目前已成為監測卵泡發育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據超聲圖像判斷有無卵泡發育,及是否成熟和排卵,連續的超聲檢查可觀察卵泡發育全過程。月經第五天始觀察,隔日一次,約7-8次,卵泡大小約17-24mm,17mm以下的卵泡為未成熟卵泡。209-卵泡發育的監測與意義灰階實時超聲目前已成為監測卵泡發育的重要第四節盆腔腫塊聲像圖分類一般從物理特性上分為:1、囊性、2、實性、3、混合性。

210-第四節盆腔腫塊聲像圖分類一般從物理特性上分為:45-第五節子宮疾患

一.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1、病理特點:它是由子宮內不成熟的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是球形實質性腫瘤。它是盆腔的良性腫瘤,好發于30-50歲的育齡婦女。90%生于子宮體部,始于肌層,向阻力小的方向生長。腫瘤切面呈灰白色,具有旋渦狀或編織狀結構,質地較韌。其與周圍肌組織有明顯界限,雖無包膜,但由于周圍肌層受壓,形成一層疏松網隙區域-假包膜。211-第五節子宮疾患

一.子宮肌瘤46-子宮肌瘤分類據生長部位不同,分為子宮漿膜下、肌壁間、粘膜下、宮頸肌瘤、子宮闊韌帶肌瘤。肌瘤變性當肌瘤直徑大于4cm以上時,由于供血障礙,營養缺乏可發生繼發變性,如水腫,玻璃樣變、囊性變、紅色變性、脂肪變,鈣化和肉瘤樣變。

212-子宮肌瘤分類47-213-48-子宮肌瘤2、臨床表現

①漿膜下肌瘤多無明顯癥狀,由于肌瘤生長緩慢,當長到一定程度時,可產生壓迫癥狀,如壓迫膀胱引起尿頻、排尿困難或尿潴留。壓迫直腸引起便秘,或在下腹觸到腫塊;②肌壁間肌瘤可見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間期縮短;③粘膜下:月經過多,可有不規則陰道出血。214-子宮肌瘤2、臨床表現

49-215-50-子宮肌瘤3、超聲聲像圖特征(1).子宮增大或出現局限性隆起,致子宮切面形態失常(2).肌瘤結節部一般呈圓形低回聲區或等回聲區或分布不均的強回聲區,有時可見假包膜形成的低回聲暈圈(3).子宮內膜移位與變形(4).膀胱產生壓迫與變形(5).繼發變性時,可見邊界模糊無回聲區或邊界清晰的圓形無回聲區及強回聲光團或弧形光帶,其后伴聲影(6).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多數肌瘤周圍顯示環狀或半環狀血流。(多為高速低阻血流)216-子宮肌瘤3、超聲聲像圖特征51-子宮肌壁間肌瘤的超聲表現肌壁間肌瘤最多見,其超聲圖像可見:子宮增大,增大的程度與子宮肌瘤的大小及數目有關。多發肌瘤常表現為子宮形態失常,宮壁表面凹凸不平。單發肌瘤多為結節狀低回聲,亦可為高回聲及等回聲。內部回聲多不均勻,可有增強區與減弱區互相混雜,也可有肌瘤變性的一些表現,如鈣化,液化等,少數后方尚可見聲衰減。如肌瘤壓迫宮腔,可見宮腔線偏移或消失。217-子宮肌壁間肌瘤的超聲表現肌壁間肌瘤最多見,其超聲圖像可見:5218-53-219-54-220-55-221-56-漿膜下肌瘤聲像圖子宮形態不規則,表面有球狀或結節狀突起?;芈暢嗜趸蛑械然芈?。加壓進行掃查時,瘤體與子宮無分離現象。少數可見帶蒂的肌瘤,易與卵巢腫瘤相混淆222-漿膜下肌瘤聲像圖子宮形態不規則,表面有球狀或結節狀突起。57223-58-224-59-225-60-226-61-粘膜下肌瘤的超聲圖像位于宮腔內的粘膜下肌瘤,超聲圖像可見“宮腔分離征”宮腔內可見中等或弱回聲團塊,即杯內球狀少數蒂較長的肌瘤可脫入頸管及陰道,可見宮頸管徑增大,其間有腫瘤團塊,回聲強弱不等。宮腔線多扭曲不規則。。227-粘膜下肌瘤的超聲圖像位于宮腔內的粘膜下肌瘤,超聲圖像可見“宮228-63-229-64-230-65-231-66-子宮肌瘤變性的聲像圖表現玻璃樣變:最常見。變性區呈質地較軟的組織,回聲呈弱回聲區,后壁回聲略增強。液化或囊性變:瘤體內形成腔隙,內有液體,圖像見肌瘤部位出現液性無回聲區,邊界不規則,后壁回聲增強。鈣化:由于血液循環障礙,鈣鹽被其組織成分及其他變性物質吸收而沉積,即形成“營養不良性鈣化”,超聲圖上可見肌瘤周圍呈一強回聲光環,亦可見弧形強回聲帶伴后方高度衰減,即形成“子宮石”。亦可見點狀,散在強回聲光斑。脂肪變性:肌瘤內可見高回聲變化232-子宮肌瘤變性的聲像圖表現玻璃樣變:最常見。變性區呈質地較軟的233-68-234-69-

子宮肌瘤囊性變

235-70-4、鑒別診斷

⑴.子宮肥大癥:患者常有多產史,子宮均勻增大,但不超2個月妊娠子宮,內診觸不到瘤體。⑵.子宮腺肌癥:即子宮內膜內在性內膜異位癥,其臨床表現為月經多、痛經明顯,子宮大多呈對稱性增大,且有經期增大,經后縮小的特點。超聲所見:子宮多呈均勻性增大,邊緣輪廓規則,內膜線居中。子宮肌層回聲強弱不均,月經前后大小有變化,但腺肌瘤與肌瘤有時不易鑒別。⑶.卵巢腫瘤:卵巢實性腫瘤與子宮粘連時,易與漿膜下肌瘤相混淆,其主要鑒別要結合病史外,超聲中從瘤體與子宮關系來區別。脈沖多普勒檢測:卵巢腫瘤多為高速低阻或高速高阻頻譜。236-4、鑒別診斷⑴.子宮肥大癥:71-4、鑒別診斷⑷.盆腔炎性包塊:因盆腔炎性包塊易與子宮粘連,因而誤診為子宮肌瘤,但炎性包塊多為雙側或位于后盆腔部,多為實性不均質性(多為低回聲),有時有無回聲區,且包塊無包膜,周界不清,外形不規則,與周圍組織有粘連,并可找到正常子宮。⑸.子宮內膜增殖癥:易誤診為粘膜下肌瘤,尤其是子宮內膜增生呈梭形瘤樣高回聲。但超聲上仔細檢查可見粘膜下肌瘤與宮壁之間有裂隙,而宮內膜增殖癥不具有。⑹.子宮畸形:主要為雙子宮及雙角子宮。雙子宮為左右各一,呈對稱狹長的宮體,橫斷時兩側宮內膜回聲互相分離。雙角子宮橫斷時呈“蝶翅樣”表現

237-4、鑒別診斷⑷.盆腔炎性包塊:72-二、子宮體癌因其發生于子宮內膜,又稱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腺Ca)238-二、子宮體癌因其發生于子宮內膜,又稱子宮內膜癌73-1、病理改變

由于病變發生于子宮內膜,使內膜組織異常增厚,質硬而脆,并可逐漸波及整個內膜向周圍浸潤,侵犯整個子宮,因此肉眼觀分為三型:(1)彌漫型:

病變侵及子宮內膜大部分或整個內膜,使子宮內膜顯著增厚,并可伴有不規則的乳頭狀突起,并浸及肌層。(2)局限型:病變僅侵及子宮內膜一部分,常見于子宮底部內膜,可伴有肌層的浸潤,子宮體有輕度增大。(3)息肉型:癌腫向宮腔突出呈息肉狀,癌組織侵及范圍較小。239-1、病理改變由于病變發生于子宮內膜,使內膜組織異常2、臨床表現

好發于50歲以上的絕經婦女。主要表現為絕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晚期病人由于Ca組織的壞死、破潰,陰道可排出血膿性組織分泌物及爛肉樣組織。合并感染,排液惡臭。若宮頸管堵塞,可形成宮腔積膿。若Ca組織刺激子宮,浸犯淋巴組織壓迫神經則可引起腹痛。240-2、臨床表現好發于50歲以上的絕經婦女。主要表現3、聲像圖特點

(1).子宮增大,輪廓規則(2).彌漫型:子宮內膜呈不均勻增厚。局限型:局部呈團塊回聲,當癌組織有壞死、出血時,可見不規則的無回聲區。(3).癌組織阻塞子宮頸管時可表現宮腔積液,積膿或積血所致的無回聲區。(4).經陰道超聲可檢測子宮內膜Ca肌層浸潤深度,一般分為:無肌層浸潤、肌層浸潤小于50%、肌層浸潤大于50%。同時可觀察宮頸管是否累及,這對于手術方式的選擇和預后的判斷有重要意義。一般絕經后子宮厚度小于4-6cm者,內膜Ca可能性小,內膜厚度大于10mm,結合聲像圖其它特征,可有助于對內膜Ca的診斷。241-3、聲像圖特點(1).子宮增大,輪廓規則76-3、聲像圖特點(5)CDFI:主要經陰道彩色多普勒檢測子宮動脈及病變處血流,表現為內膜Ca腫瘤周邊及內部可見較豐富的血流。CDFI檢測為低阻特征,RI閾值為0.4-0.6。242-3、聲像圖特點(5)CDFI:主要經陰道彩色多普勒檢測子宮動4、鑒別診斷

子宮內膜Ca缺乏特征性圖像,常與子宮肌瘤變性、多發性肌瘤及絨Ca、子宮平滑肌肉瘤等圖像類似,鑒別較困難。但子宮內膜Ca患者多為絕經期后出現的子宮出血,陰道排液,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等,且患者多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三聯癥這表現。243-4、鑒別診斷子宮內膜Ca缺乏特征性圖像,三.子宮發育異常

1、病因先天性子宮發育異常是生殖器官畸形中常見的一種。由于子宮是胚胎期兩側付中腎管向中線橫行伸延會合而形成的,其中付中腎管的頭側端發育形成兩側輸卵管口,尾端側匯合形成子宮。所以,如果胚胎期付中腎管在演變過程中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可以在演變的不同階段中停止發育,形成各種發育異常的子宮。根據此把子宮畸形分為四類。244-三.子宮發育異常1、病因79-三.子宮發育異常2、分類1).付中腎管停止發育:(1)如果雙側付中腎管在會合后短時間內停止發育或完全未發育導致了幼稚子宮形成或先天性無子宮。(2)如果一側付中腎管停止發育,而另一側發育完全,形成單角單頸子宮,停止發育的一側可形成殘角子宮245-三.子宮發育異常2、分類80-2、分類2).付中腎管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