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比較閱讀_第1頁
2022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比較閱讀_第2頁
2022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比較閱讀_第3頁
2022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比較閱讀_第4頁
2022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比較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2022年中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比較閱讀內容預覽:

2022年中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對比閱讀

(2022?廈門市)

三、閱讀兩則文言文,完成69題(15分)

[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昨游江上,見修竹數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聲,有茶煙飄揚而出,心竊樂之。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之。從竹縫中向外而窺,見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師畫意,懸掛于竹枝竹葉間也。由外望內,是一種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種境地。予以為,學者誠能八面玲瓏,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豈獨畫乎?

(節選自鄭燮《游江》)

[注]八面玲瓏,原指屋子周圍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賞。

6.解釋以下句中的加點詞語(4分)

①有亭翼然臨于泉上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竊樂之④學者誠能八面玲瓏

7.以下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誰C.飲少輒/醉D.昨/游江上

8.將以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之。

9.讀懂山水(5分)

(1)山水風光,移步換景。乙段"由中望外'欣賞到怎樣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

(2)山水風光,寄情寓理。甲、乙兩段借山水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聯系文段談談。(3分)

三、閱讀兩則文言文,完成69題(15分)

6.(4分)要求與評分:解釋確切,每個1分。

①臨:靠近(高踞)。②意:情趣(樂趣)。

③樂:以為樂(把當作開心的事;感到開心)。④誠:確實(果真;實在)。

7.D(2分)

8.(4分)要求與評分:翻譯確切,表達通順。每句2分。

①句: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其次天,我訪問了這戶人家,悄悄地坐了很久。

9.讀懂山水(5分)

(1)(2分)要求與評分:依照題意,用原文填空。若畫面或語句不完整,酌情扣分。

例如: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3分)要求與評分:聯系文段內容,言之成理。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達不好,酌情扣分。

例如:甲段借游歷山水表達自己對山水的愛好;乙段既表達了對山水的愛好,又從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個哲理:作畫、寫文章,乃至做學問都應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或欣賞。

(2022?齊齊哈爾市)

(一)閱讀文言文,回復10-14題。(共11分)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選自《曹劌論戰》)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犧牲:(2)衡:

11.翻譯以下句子。(2分)

(1)何以戰?譯文:

(2)人恒過然后能改。譯文:

12.齊魯長勺之戰,魯國假如沒有曹劌這樣的賢士就不會取勝,這個事例恰恰證明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用原句回復)(3分)

13.找出段中集中表達曹劌政治思想的句子,段中表達文章中心論點的句子,分別抄寫在下面。(2分)

14.從段或段中,選出你感想最深的一個句子,談談你的理解。(2分)

(一)閱讀文言文,回復10-14題。(共11分)

10.(1)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2)衡:通"橫',阻塞,指不順。

評分說明:(2分)每題各1分。

11.(1)(您)依據什么作戰?

(2)人往往犯錯誤,這樣之后才能改正。

評分說明:(2分)每題各1分。

1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評分說明:(3分)每空各1分。

1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

評分說明:(2分)每句各1分。

14.例如:"人恒過然后能改'這句話說明了每個人難免會犯錯誤,當我們敢于面對并勇于改正錯誤時,就會不斷進步。

評分說明:(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2022?XX省)

(一)對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題。(12分)

小石潭記(節選)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周圍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7.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2分)

往來翕忽()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8.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2分)

潭中魚可百許頭懷民亦未寢

9.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其岸勢犬牙差互:

②念無與為樂者:

10.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用原文回復表現情感的句子:(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例如,賞析乙文中的句子。(2分)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例如:正面寫了游魚,側面寫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寫魚,對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魚歡的幽美畫面卻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一)(12分)

7.(2分)xī;su

8.(2分)大約;睡覺、眠、臥

9.(4分)

①那(石)岸的外形像狗的牙齒(犬牙)那樣相互交織(參差不齊)

②想到(考慮)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10.(2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答"心樂之'也可);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1.(2分)例如:此句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月光的皎潔(清澈透明)。句中沒有寫"月'字,卻無處不見皎潔的月光,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蔬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好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潔'即可得分)

(2022?邵陽市)

(四)古詩文閱讀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節選自柳宗元《捕蛇者說》)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凄愴。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白居易《觀刈麥》)

21.解釋以下加點的詞(4分)

(1)弛然而臥(2)苛政猛于虎

(3)故為之說(4)但惜夏日長

22.用現代漢語寫出以下句子的意思。(4分)

(1)君將哀而生之乎?

(2)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乎?

23.用"/'畫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只劃一處)(2分)

鄉鄰之生日蹙

24.閱讀上面詩文材料,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2分)

A"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種近乎變態的矛盾心理寫出了刈麥者的痛楚生活與不幸遭遇。

B"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中"是農桑'指的是從事農業勞動。

C"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寫出了一個古代貪官的形象。

D蔣氏自陳心曲的核心內容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25.對比《捕蛇者說》和《觀刈麥》在寫作手法或內容上的一致之處。(2分)

21(1)輕松的樣子。(2)比。(3)因此。(4)只。

22(1)你將要可憐我,使我活下去嗎?

(2)誰知道苛捐雜稅搜括百姓的毒害有比這蛇毒更厲害的呢?

23、鄉鄰之生/日蹙

24、C

25、都運用了比較手法。《捕蛇者說》把"賦斂之毒'和"蛇之毒'、鄉鄰的生活和蔣氏的生活進行比較,突出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表現對勞動人民的可憐。《觀刈麥》把"貧婦人'的凄涼生活和"我'"曾不事農桑'"歲晏有余糧'進行比較。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可憐。思想內容上的一致之處是:都表現了對勞動人民凄涼生活的可憐。

(2022?沈陽市)

(一)閱讀選文,完成9~13題。(17分)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選自《出師表》)

貞觀二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漢、魏以來,諸葛亮為丞相,亦甚平直,嘗表①廢廖立、李嚴②於南中,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嚴聞亮卒,發病而死。故陳壽④稱亮之為政,開誠懇,布公平,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卿⑤等豈可不企慕及之?

①表:指上表建議。②廖立、李嚴:蜀漢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數民族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而亡國。④陳壽:西晉人,著有《三國志》。⑤卿:古代君對臣的稱謂。

9.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

(1)志慮忠純:____(2)悉以咨之:______

(3)嚴聞亮卒:______

10.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一致的一組是()(3分)

A.太宗謂房玄齡等曰太守謂誰(《醉翁亭記》)

B.嘗表廢廖立、李嚴于南中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C.立聞亮卒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D.發病而死舜發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1.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2)諸葛亮為丞相,甚平直。

12.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

13.文中哪句話最能詮釋諸葛亮提出的"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的主張?(請和原文回復)(3分)

(一)(17分)

9(1)忠誠(2)商討,詢問(3)聽到,聽說10.B11(1)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給陛下(使用)。(2)諸葛亮做丞相,十分公允正直。12.亮之為政/開誠懇/布公平13.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2022?吉林省)

(一)文言文閱讀(15分)

(甲)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回復問題。(10分)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周圍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記承天詩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9.兩篇短文的柳宗元、蘇軾分別是我國代和代文學家。(1分)

10.解釋以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悄愴幽邃(2)懷民亦未寢

11.《小石潭記》其次段通過刻畫游魚的形神神態表現了潭水的什么特點?(2分)

12.記承天詩夜游》中以高度凝練的筆墨對月夜進行了描寫,請用自己的語言將這種漂亮風景描繪出來。(2分)

13.都寫于被貶期間,分別表達了柳宗元和蘇軾怎樣繁雜的心情?(3分)

評閱說明:

閱讀試題除第9題、第17題以及第25題第一問外,均為開放性試題,下面所給答案均為參考答案。對于學生的答案,在意思對的基礎上,要考慮語言表達;即使意思與參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對于有新意、有創見的答案,要給總分值。評閱閱讀試題時,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一)文言文閱讀(15分)

9.唐宋(共1分,每空0.5分)

10.(1)憂傷的樣子(2)"躺著休息'或"睡覺'(共2分,每題1分)

11.圍繞"水清'回復即可。(2分)

12.圍繞"月光如水清澈透明,竹柏影如藻、荇交織縱橫'回復即可。(2分)

13.柳宗元的心情圍繞"樂與憂'回復即可;蘇軾的心情圍繞"欣喜清閑與失意悲涼'回復即可。(共3分,內容2分,語言表達1分)

(2022?蘇州市)

閱讀《出師表》中的兩段文字,完成69題。(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無恥,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謝,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小心,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節選自《隆中對》

每:往往。信然:確實這樣。先主:劉備。就見:到那里訪問。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門)來。致,招致,引來。枉(wǎng):委屈。駕:車馬,借車馬指劉備。由是:因此。凡:總共。

6.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一致?()(2分)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愚公移山》)

先帝不以臣無恥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

還于舊都

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7.用現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的畫線句。(4分)

先主曰:"君與俱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師表》能流傳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辭質樸,情真意切。請以"遂許先帝以驅馳'為例,結合選文內容作簡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針對文中畫線句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看法:諸葛亮寫《出師表》時劉備已經去世,那么,即使出師未果,也不會對"先帝之明'造成影響,所以諸葛亮的擔憂是多余的。對此,你有怎樣的見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分)A

7.(4分)譯文: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劉備就去訪問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

8.(3分)"許'是允許、許諾的意思。諸葛亮為報答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遂許先帝以驅馳',而一"許'便是二十一年。在歷經了無數"危難'后,如今又要"出師',繼續為劉備的遺志"北定中原'而"驅馳',這仍舊是對"許'的踐行。一個簡單的"許'字,讓我們讀出了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們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諾、一諾千金的高尚人格。

9.(3分)諸葛亮的擔憂不是多余的。劉備把國家大事都托付給諸葛亮,這是對諸葛亮的信任。假如諸葛亮辜負了這份信任,也就等于說劉備有眼無珠、看錯了人,那"先帝之明'當然受損,甚至就不能成立了。從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維護著劉備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諸葛亮為報答劉備知遇之恩而鞠躬盡瘁的誠懇內心寫照。

(2022?遂寧市)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2224題(10分)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選自晉朝?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隆中對》)

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選自西漢?劉向《烈女傳?趙將括母》)

22.解釋以下加點的詞(4分)

(1)將軍宜枉駕顧之顧:

(2)欲信大義于天下信:

(3)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用:

(4)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日:

23.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24.以下說法有誤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凡三往,乃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兩句中的"乃'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王以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兩句中的"若'的意義和用法也不同。

B.劉備擅長聽從他人看法,以誠懇求得人才,終成就三國鼎立之勢;而孝成王不聽從他人看法,最終兵敗。

C.兩段選文在塑造人物時都采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甲文徐庶全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側面表現了諸葛亮的謀略與才干,乙文第一段寫括母分析趙括父子是側面表現括母仁智。

D.歷史上赫赫著名的兩件事"三顧茅廬'和"長平之戰'在兩段選文中僅以"凡三往'"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就概括了,這是由于這兩件事本身與突出兩篇傳記的主人公的性格關系不大,這也告訴了我們寫文章時與中心關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寫。

(三)(10分)

22.(4分,每題1分)(1)訪問(2)通"伸',伸張(須寫出本字和解釋。)(3)因此(4)每天

23.(3分)孝成王由于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因此最終沒有加罪于她。("以'"卒'各1分,句意通順1分。)24.(3分)C

(2022?咸寧市)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題。(12分)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

①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24、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含義。(2分)

①雖乘奔御風()②其間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鳥聲俱絕()

25、下面各組中,加點詞的意思一致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A、良多趣味此皆良實

B、飛漱其間又何間焉

C、余拏一小舟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長煙一空

26、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句話。(2分)

譯文:

27、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句,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方法,表現山遠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榮峻茂'四字狀四物,表現了"水之清澈,樹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繁茂',表達了本文語言簡約凝練的特點。

C、甲文布局奇妙,前后照應。如末段寫"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奇妙照應了首段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D、"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襯托出環境的幽靜、空曠,也示意的"癡'。

28、甲、乙兩文中的畫線句,都是從什么角度寫景的?這兩處景物描寫各有什么作用?(4分)

(四)(12分)

24、(2分)①即使②代詞,那③代詞,這④都

25、(2分)D

26、(2分)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自'"亭午'"曦'三個詞翻譯確切,可得總分值,否則扣分)

27、(2分)A

28、(4分)

甲文、乙文都是從聽覺方面寫景的。(2分)

甲文畫線句描寫三峽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種凄異的氣氛,使人感到無限的悲涼(1分)。乙文畫線句描寫出雪后西湖萬籟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現出孤寂(或孤傲)的情懷(1分)。(注意:意境須答出"景'與"情')

(2022?揚州市)

(二)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0-13題。(16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周圍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有刪節)

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①,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②木異竹,垂陰相蔭③。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元結《右溪記》,有刪節)

①攲(q)嵌盤屈:傾斜嵌疊、曲折回旋的樣子。②休:美好。③陰:樹蔭。蔭:遮掩。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隱士。⑤裨(bǐ):使。

10.解釋以下加點的詞語。(4分)

⑴凄神寒骨()⑵悉皆怪石()

⑶不可名狀()⑷為之悵然()

11.以下句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組是(3分)

A.都邑之勝境無絲竹之亂耳(劉禹錫《陋室銘》)

B.以裨形勝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C.乃疏鑿蕪穢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D.以其境過清其真無馬也(韓愈《馬說》)

12.翻譯以下句子。(6分)

⑴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⑵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2分)

⑶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分)

13.兩文的帶我們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覽了一番,請你向同學概括介紹"小石潭'和"右溪'的相像之處。(3分)

①②③

(二)

10.(4分)⑴使凄涼使感到凄涼(凄清)⑵全,都。⑶說出⑷失望,失意,惆悵

11.(3分)C于是,就。A結構助詞,的/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來/因;D它的/表猜測語氣,生怕。

12.(6分)

⑴(2分)那石岸的外形像狗牙那樣相互交織,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得分點:"犬牙',像狗地牙齒,1分;"差互',相互交織,1分。)⑵(2分)這條溪水假如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適合隱士游覽和居住的地方。(得分點:若,假如,1分;宜,適合,適合,1分。意思對即可。)⑶(2分)由于溪在州城之右(的右邊),就命名它為"右溪'。(得分點:"為',由于,1分;"命',命名,1分。意思對即可。)若整體翻譯不通順,酌情扣分。

13.兩文的帶我們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覽了一番,請你向同學概括介紹"小石潭'和"右溪'的相像之處。(3分)

①都地處荒郊,少有人來。(從文中的"寂寥無人'和文中的"無人賞愛'等語可以看出。)②都是以石為底、為岸(從文中的"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文中的"水抵兩岸,悉皆怪石'等語可以看出。)③風景都很幽美。(從文中的"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和文中的"休木異竹,垂陰相蔭'等語可以看出。)④都能使人產生凄涼、惆悵之感。(從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和文中的"徘徊溪上,為之悵然'等語可以看出。)(每寫出1點得1分,無需舉出相應的語句。得滿3分為止。意思對即可)

(2022?義烏市)

(二)(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禮運》)

[乙]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選自《桃花源記》)

16.解釋以下文言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選賢與(▲)能(2)貨惡(▲)其棄于地也

(3)故(▲)外戶而不閉(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1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18.[甲]文中闡述的"大同社會'與[乙]文中描繪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像的地方?(2分)

(二)(8分)

16.(1)"與'通"舉',選拔(2)憎惡(3)所以(4)類(4分,每題1分,意思對即給分)

17.田間小路交織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四處可以聽到。(2分,意思符合即給分)

18.兩文都表現了對理想社會的追求。(2分,結合語句分析也可)

(2022?永州市)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題。(13分)

《論語》十則(節選)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9.以下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A.溫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體會

B.學而不思則罔罔:迷惑

C.及魯肅過尋陽過:到

D.但當涉獵涉獵:全面廣泛地閱讀

10.對以下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③結友而別

②安陵君其許寡人④攻大澤鄉,收而攻蘄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一致,③④也一致

C.①②不同,③④一致①②一致,③④不同

11.請你至少寫出出自以上選文的三個成語。(2分)

12.用現代漢語說出以下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蒙辭以軍中多務。

13.孔子提倡學習要與思考相結合,孫權認為,學習"但當涉獵'。關于學習,你又有怎樣的體驗?請簡要述說你的觀點及理由。(3分)

9.D

10.C

11.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待)(寫出"刮目相看'也可)

12.("慍'1分,省略成分補出1分)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恨,不也是君子嗎?("辭'1分,句式1分)呂蒙拿軍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

13.(開放題,能陳述自己的觀點,語句通順即可)

例如:我的體驗是,既要廣泛涉獵,也要學思結合。對一般文章要廣泛涉獵,才能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對文化經典要邊讀邊思,認真品味,才能領會其中精要。這樣,才能做到學有所獲。14.表達了詩人投筆從戎、衛國立功的豪情壯志。

(2022?棗莊市)

(一)對比閱讀下面三則詩文,完成7-11題。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