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城市建成區:某一發展階段,城市建設在地域分布上的客觀反映,是城市范圍內征用的土地和實際建設的非農業生產建設的地區,包括市區集中連片的部分及分散的具有基礎設施的城鎮建設用地。城市用地:用于城市建設和滿足城市機能運轉所需要的土地城市規劃用地:已經列入城市規劃,因城市建設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具體范圍在城市總體規劃總體中劃定。第一節城市用地分類一、相關概念圖中藍紫色虛線勾勒范圍即規劃用地范圍二、城市用地分類采用大類、中類和小類三個層次的分類體系,共分10大類,46中類,73小類《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的規定
代號CODES用地類別中文名稱CHINESE英文同(近)義詞ENGLISHRCMWTSUGDE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綠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ResidentialCommercialandPublicManufacturingWarehouseTransportationStreetandSquareIndustrialFacilitiesGreenSpaceSpeciallyDesignatedWaterAreaandOthers城市用地分類中英文詞匯表
(一)居住用地1.用地組成
—住宅用地不同類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圍所必要的用地。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學校、醫療、商業服務、文娛管理等設施的用地。
—道路用地居住地區內各種道路、廣場、停車場庫的用地。
—綠地居住地區集中設置的公園、游園等公共性用地。
2.用地分類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規范,將居住用地分成四類,其中一類最好,四類較差。類別說明一類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以低層住宅為主的用地二類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以多、中、高層住宅為主的用地三類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設施較齊全,布局不完整,環境一般,或住宅與工業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類居住用地以簡陋住宅為主的用地(1)影響因素
——城市規模:如大小城市——城市性質:如新城與舊城——自然條件:如氣候或地形——城市用地標準:因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加上房地產市場的需求狀況不一,也會影響到住宅建設標準和居住用地的指標。3、居住用地指標
居住用地指標主要由兩方面來表達,即一是居住用地占整個城市用地的比重;二是居住用地的分級以及各組成內容的用地分配與標準。(2)用地指標
——居住用地的比重按照國標《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為20%~32%。——居住用地人均指標按照國標《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規定,居住用地指標為人均18.0一28.Om2
/人,并規定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m2/人4、居住用地的規劃布置
(1)理論發展我國著名的唐長安城就規劃分劃有108個坊里,以坊里做為地域的居住單位。霍華德較早地在城市總體布局結構上提出居住用地組織的概念C.“鄰里單位”概念(neighborhood)縱觀城市居住用地的規劃理論發展,可以說基本上是以基本構成單元和分級構成兩個概念為主體,并由此多側面的理性展衍。(2)居住用地的選擇
——自然條件(地形、地質條件等)——城市總體布局相協調——周邊環境(各類基礎設施、污染情況等)——適宜的規模與用地形狀——現有城區的功能結構(公共設施、就業設施)——房產市場的需求趨向——留有余地(3)居住用地的規劃布置A、居住用地規劃的原則:——整體性原則居住用地規劃要作為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的組成部分,協調與整合城市總體的功能、空間與環境關系,在規模、標準、分布與組織結構等方面,確定規劃的格局與形態。——以人為本原則
居住用地的規劃組織要尊重地方文化脈絡及居住生活方式,體現生活的秩序與效能,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生態原則居住用地規劃,要重視居住地域同城市綠地開放空間系統的關系,使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環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態效應。——規范性原則居住用地規劃要遵循相關的用地與環境等的規范與標準,在為居民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的前提下,確定建筑的容量、用地指標,并結合地理的、經濟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證環境質量。——管理原則
城市居住地區作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會即社區的性質,居住用地規劃要為營造安定、健康、和諧的社區環境,提供空間與設施支持。同時居住用地的組織與規模,要有利于社區管理與物業管理。B、居住用地的分布
Ⅰ、集中布置
當城市規模不大,有足夠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圍內無自然或人為的障礙,而可以成片緊湊地組織用地時,常采用這種布置形式。
優點:可以節約城市市政建設投資,密切城市各部分在空間上的聯系。但在城市規模較大,居住用地過于大片密集布置,可能會造成上下班出行距離增加,疏遠居住與自然的聯系。
缺點:居住用地集中布置Ⅱ、分散布置當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條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產業分布和道路交通設施的走向與網絡的影響時,居住用地可采取分散布置。例如在丘陵地區城市用地順沿多條谷地展開;在礦區城市,居住用地與采礦點相伴而分散布置。居住用地順沿谷地分布居住用地隨礦點分散布置一些城市處于對居住用地與自然的關系考慮,而將居住用地內綠化地帶劃分為若干塊體,形成多個單元的分散布局形態。居住用地多單元分散布置Ⅲ、軸向布置當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區為核心,居住用地或將產業用地與相配伍的居住用地沿著多條由中心向外圍放射的交通干線布置時,居住用地依托交通干線(如快速路、軌道交通線等),在適宜的出行距離范圍內,賦以一定的組合形態,并逐步延展。如有的城市因軌道交通的建設,帶動了沿線房地產業的發展,居住區在沿線集結,呈軸線發展態勢。居住用地成軸向分布C、居住用地的組織與構成城市居住用地的組織是基于居民對基本生活設施的需求,以及對設施的使用頻繁程度,同時結合城市道路系統與網絡的構筑,在保障居民生活的方便性、舒適性、安全性,和土地利用合理性的條件下,對居住用地賦以一定的構成形態與機能。居住用地的構成,在規模較大的城市通常采取多級序列的構成形態。
最新政策補充《關于落實新建住房結構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見》“自2006年6月1日起,各城市(包括縣城,下同)年度(從6月1日起計算,下同)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總面積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70%以上。各地應根據當地住房調查的實際狀況以及土地、能源、水資源和環境等綜合承載能力,分析住房需求,制定住房建設規劃,合理確定當地新建商品住房總面積的套型結構比例。”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二)工業用地1、工業布置的基本要求(1)工業用地的自身要求——用地的形狀和規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水文要求(2)交通運輸的要求——鐵路運輸鐵路運輸特點:一般要求年運輸量大于10萬噸或單件重量在5噸以上,有體形很大及有可燃氣體、酸等不允許轉運的貨物才可鋪設。——水路運輸水路運輸費用最為低廉,在有通航河流的城市安排工業、特別是木材、造紙原料、磚瓦、煤炭等大宗貨物的運輸應盡量采用水運。采用水路運輸的工廠要盡量靠近碼頭。——公路運輸是城市的主要運輸方式。(3)防止工業對城市環境的污染——減少有害氣體對城市的污染散發有害氣體的工業不宜過分集中在一個地段。應將排出大量廢氣的工業布置在空氣流通的高地。——防止廢水污染集中布置廢水性質相同的工廠,以便統一處理廢水,節約廢水的處理費用。——防止工業廢渣污染——防止噪聲干擾2、工業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1)工業的分類(2)工業用地在規劃建設用地中的比重工業用地在城市建設用地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一般以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5%-25%為宜;規劃人均工業用地面積指標一般在10-25㎡之間。特大城市,由于城市總體用地緊湊,工業用地面積大致在18㎡/人以下。(4)城市工業用地布置方式在生活區內——特點(包括污染狀況、用地規模、貨運量等)——類別:食品、服裝等——作用
*可以更好的為城市居民服務,就近布局
*可以解決就業問題在城市邊緣——特點——類別:機械、紡織等遠離城市——特點——類別:鋼鐵聯合企業、石油化工聯合企業、有色金屬冶煉廠。(5)工業用地布局與城市的關系——工業區包圍城市——工業區與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組團式布置——群體組合式布置(6)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的位置關系——平行布置(特點、優點)——垂直布置(特點、優點。適合于占地面積較小的工業區)——混合式布置(特點、缺點)——工業區相對獨立于城市居住區之外3、工業區(1).概念把用地規模和貨運量較大,帶有連續性生產,具有產品協作關系,原材料、副產品綜合利用的工業企業集中布置在城市的某些地段,成為與其它城市功能區有明顯分工的地區。(2).工業區的優勢生產協作(產品、原料的相互協作、副產品及廢渣回收利用的協作、生產技術的協作、廠外工程協作、動力設施的協作等)共享資源(基礎設施:交通、能源設施等)集約、節約用地(3)工業區的組成和組織
——組成①生產廠房;②倉庫;③動力及市政設施;④維修與輔助企業;⑤綜合利用和加工工業;⑥運輸設施;⑦廠區公共服務設施;⑧科學實驗中心;⑨衛生防護帶。
——組織※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工業用地,如機械、化工、制造工業,將各類工業分別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個工業區。※工業區應該有一個統—的規劃,區內布局應緊湊,各廠不應自成一套、各自為政,要注意節約用地。(4).工業區規模
隨著城市的性質、工業性質,工業區在城市中的分布、組成,以及建設條件和自然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城市中組織工業區應注意研究其合理規模。案例:上海金山工業區位于上海市西南,規劃面積58平方公里,首期規劃開發面積22.8平方公里,是上海市九大市級工業區之一,是上海市政府重點支持發展的工業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生物醫藥、新型材料及研發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力爭形成一個從原輔材料供給、設備與技術支持,終端產品制造及分銷配送各個產業環節有機鏈接的現代高新技術產業群。總體規劃由新加坡裕廊顧問公司承擔,借用“太極陰陽”理念,以S型景觀主軸分割工業區為東部標準產業園區和西部研發科技生活配套區,并在西北部規劃建設集居住、教育、商務、會展、運動、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新金山國際生活社區”。整個規劃“柔”與“剛”的融合營造出和諧、共榮和祥和的氛圍。總體規劃由新加坡裕廊顧問公司承擔,借用“太極陰陽”理念,以S型景觀主軸分割工業區為東部標準產業園區和西部研發科技生活配套區,并在西北部規劃建設集居住、教育、商務、會展、運動、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新金山國際生活社區”。整個規劃“柔”與“剛”的融合營造出和諧、共榮和祥和的氛圍。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目標:
從2002年到2006年,優選建設40個左右、占地約50平方公里的特色工業園區,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稅收50億元,安置勞動力100萬人。到2010年,共計建設60個左右、占地約100平方公里的特色工業園區,實現總產值2000億元,稅收100億元,安置勞動力150萬人。
4、舊城工業的改造(1)舊城工業一般存在的問題(2)舊城工業調整的一般措施(三)公共設施用地1、按使用性質分類依照《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規定,城市公共設施分為八類:(1)行政辦公類(2)商業金融業類(3)文化娛樂類(4)體育類(5)醫療衛生類(6)大專院校、科研設計類(7)文物古跡類(8)其他類:如宗教活動場所、社會福利院等用地。2、按公共設施的服務范圍分類(1)市級(2)居住區級(3)小區級3、公共設施用地的指標(1)公共設施指標的內容(分層控制)——在總體規劃時,為了進行城市用地的計算,需要提供城市總的公共設施的用地指標和城市主要公共設施的分項用地指標。——在詳細規劃階段,為了進行公共設施項目的布置,并為建筑單體設計、規劃地區的公共設施總量計算及建設管理提供依據,必須有公共設施分項的用地指標和建筑指標。——當列有分區規劃階段時,還須按規劃的深度要求,擬定相應的公共設施指標,以作為控制性詳細規劃等的依據。——城市的性質與規模如:國際性城市、行政中心城市、旅游城市——城市生活方式與經濟發展水平如:南方城市多茶樓、室外游泳池等;北方城市多室內商場。發達城市與欠發展城市的文化娛樂類用地布置——城市的布局結構如:當城市是分散布局時,較城市集中布局的形式公共設施指標怎樣?(2)確定公共設施指標的影響因素(3)指標確定的方法
確定城市公共沒施指標,要從城市對公共設施設置的目的、功能要求、分布特點、城市經濟條件和現狀基礎等多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綜合地加以考慮。——
按照人口增減情況,通過計算來確定。——根據各專業系統和有關部門的規定來確定。
——根據地方的特殊需要,通過調研,按需確定。4、公共設施的分布規劃公共設施分布規劃要考慮內容:合理地配置按照與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確定合理的服務半徑(與哪些因素有關?)
結合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考慮(幼兒園等;商業設施;大型體育場館、展覽中心?)
根據本身的特點及其對環境的要求進行布置(醫院;露天劇場、球場;學校、圖書館?)布置要考慮城市景觀組織的要求分布要考慮合理的建設順序,并留有余地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礎
(1)城市公共中心的概念城市開展政治、經濟、文化等公共活動的中心,是城市公共活動最頻繁、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場所。例如天安門廣場(2)城市公共中心分類(3)城市公共中心類型的選擇(4)城市公共中心的分級5、城市公共中心的布置(5)城市公共中心的規劃結構——等級結構——分區思想(6)城市公共中心的規劃布置原則(7)城市公共中心的布局形態1、城市交通的分類城市道路廣場用地:城市內部交通(交通局),通過城市道路系統來組織;對外交通用地:以城市為基點與外部空間聯系的交通,如鐵路、水路、公路、航空及管道運輸2、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的成果(四)城市交通與道路系統3、城市交通與城市規劃的關系——對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交通是城市形成、發展的重要條件,是構成城市的主要物質要素。——對城市規模的影響對工業的性質和規模有很大影響城市貿易旅游活動必須有交通條件保證交通樞紐直接影響城市人口與用地規模——對城市布局的影響a影響城市其他組成部分b車站、碼頭等交通設施的位置影響城市干道走向c對外交通用地布置(如鐵路選線的走向、港口選址、岸線位置等)關系到城市的發展方向與布局d反映城市面貌e城市道路系統是城市的骨架,更影響到城市的用地布置4、城市道路系統規劃的基本概念道路紅線、建筑紅線、路幅寬度、道路寬度、機動車道寬度、道路橫斷面、干道網密度、道路網密度5、城市道路功能分類與分級(1)按骨架作用和交通地位的分類快速路:主干路: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聯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礦企業,主要交通樞紐和全市性公共場所等,為城市主要客貨運輸路線,一般紅線寬度為30~45m;次干路:為聯系主要道路之間的輔助交通路線,一般紅線寬度為25—40m;支路:是各街坊之間的聯系道路,一般紅線寬度為12~15m左右。
(2)按道路功能分——交通性道路:是用來解決城市中各用地分區之間的交通聯系以及與城市對外交通樞紐之間的聯系。特點:行車速度大,車輛多,交通性質以貨運為主,車道寬,行人少,道路平面線型要符合高速行駛的要求,對道路兩旁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生活性道路:主要解決城市各分區內部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的需要。特點:車速較低,交通性質以客運為主,行人為主,車道寬度可稍窄一些,兩旁可布置為生活服務的人流較多的公共建筑和停車場地。6、城市道路系統布置的基本要求(1)組織完整的道路系統城市各個組成部分是通過城市道路構成一個相互協調、有機聯系的整體。城市道路系統規劃應該以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為前提,在進行城市用地功能組織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城市交通的要求,兩者緊密結合,才能得到較為完善的方案。(2)積極配置各項道路交通配套實施,與城市規劃中各類用地協調(3)盡量使交通能夠在全市范圍內均衡分布干道網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積內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長度。單位以公里/平方公里(km/km2)表示。干道網密度越大,交通聯系也越方便,但密度過大,會造成城市用地不經濟,增加建設投資。一般認為干道恰當的間距為600~1000m,相應的干道網密度為2~3km/km2。——道路寬度及橫斷面城市道路寬度(路幅寬度與道路寬度兩種含義)
路幅寬度:即道路紅線(道路紅線boundarylinesofroads規劃的城市道路路幅的邊界線)之間的寬度,是道路橫斷面中各種用地寬度的總和。道路寬度:只包括車行道與人行道寬度,不包括人行道外側沿街的城市綠化等用地寬度,主要由交通量來決定。(4)合理配置不同功能的道路——道路寬度的確定:影響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一條車道實際通過多少車數,一般是從實際觀測中和用類比的方法估算。在城市道路網中平均一條車道的最大通行能力如表所示。混合交通時,一條車道的通行能力約為400輛/小時機動車道的寬度=所需要的車道數X一條車道所需寬度基本形式:一塊板、兩塊板、三塊板——城市道路橫斷面
三塊板適用于道路紅線寬度較大(一般在40m以上)、機動車輛多(需要≥4條機動車道)、行車速度快以及非機動車多的主干道。一塊板適用于道路紅線較窄(一般在40m以以下)、非機動車不多、設四條車道已能滿足交通量需要的情況。(5)充分利用地形,減少工程量
在確定道路走向和寬度時,尤其要注意節約用地和投資費用。自然地形對規劃道路系統有很大影響。在地形起伏較大的丘陵地區和山區,道路選線常受地形、地貌、工程技術經濟等條件的限制,有時候不得不在地面上作較大的改變,縱坡也要做適當的調整。如果片面強調平、直,就會增加土方工程量而造成浪費。因此,在規劃道路系統時,要善于結合地形,盡量減少土方工程量,節約道路的基建費用,便于車輛行駛和地面水的排除。道路選線還要注意所經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線路應選在土質穩定、地下水位較深的地段,盡量繞過地質和水文地質不良的地段。(6)考慮城市環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城市環境要求*道路走向應有利于城市通風*過境車輛不穿越市區*控制貨運車輛和有軌車輛穿越居住區*在道路寬度上考慮必要的防護綠地來吸收部分噪聲。沿街布置建筑物時,在建筑設計中應作特殊處理;*臨街布置有專用綠地的公共建筑,根據具體情況調整道路和橫斷面,避免在交通頻繁的交叉路口布置人流集中的公共建筑等。——反映著城市面貌沿街建筑和道路寬度之間的比例要協調,并配置恰當的樹叢和綠帶應根據城市的具體情況,把自然景色(山峰,湖泊、公共綠地)、歷史文物(寶塔、橋梁、古建筑)、重要現代建筑(電視塔、展覽館)貫通起來,在不妨礙道路的主要功能前提下,使之形成一個整體,使城市面貌更加豐富多彩。(7)符合敷設各種管線及與人防工程的要求城市中各種管線一般都沿著道路敷設,各種管線工程的用途、性能、要求不同,對道路布置得要求也不一樣。
如電信管道,本身占地不大,但它要很大的檢修人孔;排水管道埋設較深,施工開槽用地就較多;煤氣管道要防爆,須遠離建筑物;有些管道如采用架空敷設,尚需考慮管道凈空高度,以便車輛通行。當幾種管道平行敷設時,他們相互之間要求一定的水平距離,以便在施工養護時不致影響相鄰管線的工作和安全。因此,規劃道路時要考慮有足夠的用地。一般管線不多時,應根據交通運輸等要求來確定道路的寬度。
——考慮道路縱坡設計緩解城市排水問題(雨水管、污水管是重力自流管),道路要有縱坡度,最好要予以配合。
——道路規劃也應和人防工程規劃相結合以利戰備、防災疏散。城市要有足夠數量的對外交通出口,有一個完善的道路系統,以保證平時、戰時、受災時交通通暢無阻。7、城市道路系統布局形態方格式、環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各城市不能生搬硬套某種形式,而應該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按照道路系統規劃的基本要求進行合理地組織,形成適合自己城市特點的道路系統形式。
形式分類特征優點缺點方格網式道路以直線型為主,呈方格網狀。適用于平原地區街坊排列整齊,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方向識別,車流分布均勻,不會造成對城市中心區的交通壓力交通分散,不能明顯地劃分主干路,限制了主、次干路的明確分工,對角方向的交通聯系不便,行駛距離較長環形放射式由放射干道和環形干道組合形成,放射干道擔負對外交通聯系,環形干道擔負各區間的交通聯系。適用于平原地區。對外對內交通聯系便捷,線形易于結合自然地形和現狀易造成城市中心區交通擁堵,交通機動性差自由式一般依地形而布置,路線彎曲自然。適用于山區充分結合自然地形布置城市干道,節約建設投資,街道景觀豐富多變路線彎曲,方向多變,曲線系數較大,易形成許多不規則的街坊,影響工程管線的布置混合式由前幾種形式組合而成。適用于各類地形可以有效地考慮自然條件和歷史條件,吸取各種形式的優點,因地制宜地組織好城市交通
福州市中心城區道路規劃:
中心城的快速系統由二環路、三環路、機場專用公路、高速公路聯絡線和國貨路組成,規劃快速路和主、次干道總長達402.5公里,干道網密度達到2.91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廣場面積達到10.76平方米。8、城市道路系統規劃結構2.城市道路系統的功能主要道路系統:由城市干道和交通性的道路所組成。主要解決城市中各部分之間的交通聯系和對外交通樞紐之間的聯系。輔助道路系統:城市生活性的道路系統,主要解決城市中各分區的生產和生活組織。
(1)不應把兩種類型重疊在一條干道上,以免影響行車速度和行人安全。(2)主要道路系統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和吸引大部分車流,保證生活性道路上的安全、寧靜,而使交通性干道上的車流通暢、快速。交通性道路的選線:
在小城市,一般可以從城市邊緣呈切線而過;在大城市則可在居住區之外、各片用地之間通過沿線要盡可能減少交叉口,交叉口應考慮將來有改建為立體交叉的可能,以便提高交通效率。(3)舊城道路系統的改造
考慮城市用地布局從工程建設方面改善舊城道路系統拓寬取直、改善道路線型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上海軌道交通規劃圖重慶市高速公路網布局由3條環線、10條放射線、3條聯線組成,簡稱“三環、十射、三聯線”,總規模約3888千米。
都市區規劃布局內環高速公路、外環高速公路以及渝武高速公路、渝鄰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江南通道、渝湘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渝瀘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共十一條高速公路,規劃形成“兩環九射”的高速公路網。二環:重慶繞城公路(繞城高速公路):魚嘴——王家——北碚——青木關——走馬——西彭——江津——一品——南彭——迎龍——魚嘴;三環:重慶公路外環(外環路):白砂——雙石——銅梁——合川——草街——統景——宴家——桃花街——李渡——榮桂——大石堡——鴨江——雙河口——南川——綦江——白砂;補:一、城市對外交通類型及布置
1.鐵路交通及布置
組成:鐵路線路和鐵路站場大多數城市中的鐵路站是中間車站,客、貨合一,多采用橫列式的布置方式。布置:為避免鐵路分隔城市、互相干擾,原則上鐵路站場應布置在城市一側的邊緣,并將客站和貨站用地布置在城市的同側方向。客站宜接近城市居住用地,貨站則接近工業、倉庫用地。
站場用地規模取決于客、貨運量及場站布置形式,應適當留有發展余地。2.公路交通及布置
(1)公路的分類
①國道(G):由首都通向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政治、經濟中心和三十萬以上人口規模城市的干線公路,或通向各大道口、鐵路樞紐、重要工農業產地的干線公路,以及通向重要對外口岸和開放城市、革命紀念地、名勝古跡的干線公路,有重要意義的國防干線公路。這些公路組成國家的干線公路網。
②省道(S):屬于省內縣市間聯系的干道或某些大城市聯系近郊城鎮、休療養區的道路。
③縣、鄉道:它是直接服務于城鄉、工礦企業的客貨運輸道路,與廣大人民的生產、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是短途運輸中的主要網路。
(2)公路的分級
按照公路的使用性質和交通量大小,分為兩類五個等級。兩類指汽車專用公路與一般公路,五個等級指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及四級公路。汽車專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及二級公路,一般公路包括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及四級公路。
公路分級功
能車道數交通量﹙輛/年﹚備
注高速公路專供汽車分道高速行駛并控制全部出入的公路4-8折合成小客車25000輛以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一級公路專供汽車分道快速行駛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4折合成小客車10000~25000輛聯系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二級公路汽車專用公路專供汽車行駛的公路2折合成中型載重汽車4500~7000輛聯系政治、經濟中心或礦區、港口、機場一般公路運輸量繁忙的城郊公路2折合成中型載重汽車2000~5000輛聯系政治、經濟中心或礦區、港口、機場三級公路運輸任務較大的一般公路2折合成中型載重汽車2000輛以下溝通縣以上城市四級公路直接為農業運輸服務的公路1-2折合成中型載重汽車200輛以下溝通縣、鄉鎮、村各級公路的技術特征3.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公路線路與城市的聯系和位置分兩種情況,即公路穿越城市和繞過城市。①公路穿越城市
造成公路與城市之間的相互干擾。對交通量不大的過境公路,可以適當拓寬路面;在市(城)區內路段可以改造為城市型道路,做到一路兩用;但不宜作為城市的生活性干道。
②過境公路繞過城市
對于等級較高、交通量較大的過境公路,一般應繞城市通過。
A.以切線方式通過城市B.過境公路的等級越高且經過的城市越小,通過該城市的車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圖為某城市的總體規劃示意圖,表達了城市干道網布置與地形地貌和城市建設用地的關系。試評析其主要優、缺點。(三)倉儲用地倉儲用地:指城市中專門用作儲存物資的用地,主要包括倉儲企業的庫房、堆場、包裝加工車間及其附屬設施。注意:并不包括工業企業內部、對外交通設施內部或商業服務業內部的專用倉庫。一、倉庫的分類根據城市規劃的需要,可作如下分類:
(1)
從城市的衛生安全角度,倉庫可按儲存貨物的性質及設備特征分為:
1)一般性綜合倉庫2)特種倉庫。(2)從城市使用的角度,可按倉庫的職能分為:1)儲備倉庫
2)轉運倉庫
3)供應倉庫
4)收購倉庫
二、倉儲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1.倉儲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則(1)滿足倉儲用地的一般技術要求:1)地勢地形:高位、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2)地下水位:不能太高,不應將倉庫布置在潮濕的洼地上。蔬菜倉庫,要求地——廠水位同地面的距離不得小于:2.5m,儲藏在地下室的食品和材料庫,地下水位應離地面4m以上。3)土壤承載力(2)有利于交通運輸
倉庫用地必須以接近貨運需求量大或供應量大的地區為原則,應合理組織貨區,提高車輛利用率,減少空車行駛里程。大型倉庫必須考慮鐵路運輸以及水運條件。(3)有利建設、有利經營使用
不同類型和不同性質的倉庫最好分別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同類倉庫盡可能集中布置。(4)節約用地,但有一定發展余地
倉庫的平面布置必須集中緊湊,采用豎向運輸與儲存的設施,如糧食采用的筒倉以及其他各種多層倉庫等。(5)考慮與工業及物流配套設置(6)注意城市環境保護防止污染,保證城市安全,應滿足有關衛生、安全方面的要求。(7)特殊要求2.倉庫在城市中的布局
小城市宜設置獨立的地區來布置各種性質的倉庫。大、中城市倉儲區的分布應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可按照專業將倉庫組織成各類倉庫區,并配置相應的專用線、工程設施和公用設備,并按它們各自的特點與要求,在城市中適當分散地布置在恰當的位置。
三、倉庫用地規模城市倉庫類型很多,影響因素很復雜,在規劃時要根據各城市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確定。1.影響倉庫用地規模的因素有:(1)城市規模與發展戰略;(2)城市儲藏貨物的特點、性質;(3)國家經濟力量與人民生活水平;(4)倉庫建筑在城市的布置與樓層比例等。2.倉庫用地規模的估算
三、城市用地規模預測(一)用地指標的確定P2071.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2.規劃人均單項用地指標3.城市建設用地結構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分級
指標級別用地指標(㎡/人)Ⅰ60.1~75.0Ⅱ75.1~90.0Ⅲ90.1~105.0Ⅳ105.1~120.0現有城市的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
現狀人均建設用地水平(㎡/人)允許采用的規劃指標允許調整幅度(㎡/人)指標級別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人)≤60.0Ⅰ60.1~75.0+0.1~+25.060.1~75.0Ⅰ60.1~75.0>0Ⅱ75.1~90.0+0.1~+20.075.1~90.0Ⅱ75.1~90.0不限Ⅲ90.1~105.0+0.1~15.090.1~105.0Ⅱ75.1~90.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適合2024年小語種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畜牧師職稱考試準備工作與試題答案
- 制定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復習策略試題及答案
- 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復習知識點總結試題及答案
- 產地保護與畜牧師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金融理財師考試投資風險的基本認知與試題答案
- 根據考綱定制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透析考試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試題答案
- 資產流動性金融理財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資格證考試預測試題及答案
- 衛生院法律法規知識培訓課件
- 宅基轉讓協議書模板
- 江西省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內容
- 配電室運行維護投標方案(技術標)
- 食堂改造與裝修設計方案
- 關于公司企業進行人員總量控制的實施方案
- 物流運輸托運單模板
- 油田結垢機理及防治技術
- 天然氣管道工程施工設計方案方案
- 全球價值鏈與中國貿易增加值核算報告
- 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