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個男女有愛情,便可共處,愛情盡了,當然分手。這根本沒有什么可奇怪,可羞恥,可驚駭。更用不著發什么惱!愛情原與天氣是差不多一樣的自然現象。”
——五四時期青年的愛情觀1“兩個男女有愛情,便可共處,愛情盡了,當然分手。這根本沒有什散文寫作特點形散神聚“形”,就是描述對象的具體特征,即形象;“神”,就是作者通過聯想、寄寓等精神活動,移注到描述對象之中去的某種思想感情。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茅竹。從遠處看,一片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看,有的峻峭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一支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袁鷹《青山翠竹》)“形”的刻畫:生動地勾勒出蒼山竹海的蓊郁氣勢。“神”的寄寓:井岡山人民戰斗風貌的剪影。效果:筆筆寫“竹”而又筆筆見“人”2散文寫作特點形散神聚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茅竹毛主席下山去了,紅軍北上抗日去了,井岡山的人,井岡山的茅竹,同樣地堅貞不屈。血雨腥風里,茅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青青翠竹。觸“竹”生情,既回顧了當年血雨腥風中的艱苦斗爭情景,又使抽象的斗爭歷史,通過千枝萬葉、盤根錯節的“青青翠竹”,而變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觸了。3毛主席下山去了,紅軍北上抗日去了,井岡山的人,井岡山的茅竹你看,你看,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茅竹滑下山來了么?這些青翠的竹子,沿著細長的滑道,穿云鉆霧,呼嘯而來。它們下了溪水,轉入大河,流進贛江,擠上火車,走上迢迢的征途。去吧,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廠礦山,多少高樓大廈,多少城市和農村,都在殷切地等待著你們——井岡山的翠竹啊!快快地去吧,帶去井岡山人的心愿,帶去井岡山人的干勁,也帶去井岡山人的風格吧。一連串的動詞,寫活了竹子的形象,也表現了竹子急于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革命激情!沒有真情融注,對竹子描寫就可能變成客觀死板的風景畫;離開了各具神態的竹的形象,感情的抒發,就會因失去依托而成為無病呻吟!小結:形散神聚①摹形要善于使用修辭手法,刻畫豐滿的形象。②在形象描摹中要融注激情,使“摹形”和“傳神”有機結合。4你看,你看,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茅竹滑下山來了么?這些青翠的
如何讀懂散文?
——基于《荷塘月色》的思考——逸群5如何讀懂散文?
——基于《荷塘月色》的思考理解鑒賞評價
分析綜合
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3.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5.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7.鑒賞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8.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閱讀鑒賞散文考點6理解鑒賞評價分析綜合1一.讀懂散文
(一)閱讀一篇散文,我們必須明白三個問題,即“寫的什么?怎樣寫的?為何這樣寫?”要搞清這些內容,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關注“標題”,理清“思路”,抓“關鍵語句”,理解“主旨”。“標題”,提供了閱讀的線索,隱含著寫作對象、重要內容等信息,與文章的主題有著密切的聯系,閱讀首先從標題開始,必須加以關注。7一.讀懂散文(一)閱讀一篇散文,我們必須明白三個問題,即“(二)理清“思路”,整體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們對文章思想內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從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劃分層次,能理清思路。2.捕捉“線索”,能理清思路。“線索”常有這樣幾種:①以中心事件為線索,②以感情為線索,③以具體事物為線索,④以時空變化為線索。3.分析表現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應、對比、襯托、穿插、虛實結合、欲揚先抑等表現技巧都體現了作者寫文章的思路。8(二)理清“思路”,整體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三)局部把握,抓住關鍵。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關鍵詞語”“關鍵句子”。中心句,抒情句,議論句,過渡句,修辭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強的概括力。這些語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點,或者是作者的主觀情感,或者體現作者的觀點態度。因而,我們在閱讀時要特別留心,必須重視這些語句的作用。把握住這些語句,我們就能夠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脈絡。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另外,我們更不能忽略文章的開頭、結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處境等方面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9(三)局部把握,抓住關鍵。9
以“形”探“神”找“通”形(形象)——人、景、物、事神(主旨)——情、理、志、趣
神(情、理、志、趣)形(人、景、物、事)10以“形”探“神”找“通”形(形象)——人、景、物、事神
1.寫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處。《荷塘月色》《故都的秋》
2.寫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對所寫之人的感情。《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3.寫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處《小狗包弟》
4.哲理散文――托物說理或直接說理――物與理相通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記敘性散文:這類散文以敘述和抒情為主要表達手段,敘述多是日常生活較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對所寫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典型寫作思路:簡敘寫作緣由→多角度多層次寫人記事→中間穿插一些細節描寫→結尾抒發情感,由實到虛,反映世態,總結感悟
111.寫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處。《荷塘
狀物性散文:這類散文以描寫和議論抒情為主要表達手段,描寫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議論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進行人生道理的隱喻。主旨即物人相通處。典型寫作思路:引出寫作對象→詠物狀景,時空拓展→中間常穿插其他景、物對比反襯→再由自然之物作擬人化延伸議論→結尾抒情言志,升華主旨
議論性散文:哲理散文。這類散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但議論不是憑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開頭交代議論的由頭,或事,或物,然后逐層遞進式議論。主旨在物(事)與理相通處。
典型寫作思路:對現實的事、物有觸動(觸發點)→類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聯想議論(聯系點)→點出道理(感悟點)→結合現實議論升華(升華點)12狀物性散文:這類散文以描寫和議論抒情為主要表達手段,描讀懂小說(宏觀):1.本文的敘述線索是什么?根據線索,梳理行文思路。2.本文的線索有什么作用?3.本文有何構思特色?作用:①明暗線結合,一實一虛,雙線并行,貫穿全文,使得中心內容突出,敘述、描寫、抒情渾然一體。②雙線并行,使得行文富于變化。①明暗線結合。②結構上層層深入,由實入虛。③材料組織詳略得當,詳寫荷塘月色,突出中心內容。④以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⑤插入采蓮舊事,大量引用詩文。13讀懂小說(宏觀):1.本文的敘述線索是什么?根據線索,梳理行課文結構出門小徑荷塘明線暗線得靜進門出靜不靜求靜14課文結構出門小徑荷塘明暗得靜進門出靜不靜求靜14清單1:文章構件的一般作用1.題目①寫作對象;②文章體裁;③其它重要內容。2.開頭⑴開篇點題;⑵總領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3.主體部分⑴過渡段:承上啟下(過渡)作用;⑵段落總括句:總結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觀點態度4.結尾
⑴卒章顯志(點明……的中心),畫龍點睛;⑵總結全文,深化(強調、升華)中心;⑶首尾呼應(照應開頭,呼應題目)。15清單1:文章構件的一般作用1.題目15清單2:人稱選用的效果作用第一人稱以身臨其境的口吻敘述,顯得真實,可以增強文章的可信度、真實感;第二人稱以對話的口吻敘述,可起到擬人化的作用,拉近與抒情對象的距離,顯得親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強感染力。第三人稱以客觀旁述的口吻敘述,可使文章張馳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達感情。16清單2:人稱選用的效果作用第一人稱161.表達方式:敘述順序、描寫方法、抒情類型。2.表現手法:懸念、鋪墊、伏筆、烘托、渲染、 襯托、對比、象征、想像、聯想3.布局謀篇:線索選擇、順序選用、過渡照應、 伏筆鋪墊、卒章顯志、詳略剪裁4.語言辭格:⑴描繪類:比喻、夸張、擬人、借代——生動 形象⑵結構類:對偶、排比、反復——強調突出⑶語氣類:反問、設問——增強語氣特別注意:散文的反襯手法。清單3:常見表現手法與技巧171.表達方式:敘述順序、描寫方法、抒情類型。清單3:常見表現讀懂散文(微觀):1.賞析加點字的含義。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參考:“裊娜”“羞澀”二詞,在作者的眼里荷花已是仙子一般。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荷花飽滿盛開、含苞待放的情狀。2.解釋加點詞語的指代義。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這”指“不能朗照”,“酣眠”指“滿月”的“朗照”的境況,“小睡”指“淡淡的云”遮月情景。18讀懂散文(微觀):1.賞析加點字的含義。參考:“裊娜”“羞澀3.理解面的句子。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4.說說下面的句子有何作用。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表層:寫僻靜、人少的路,體現出荷塘環境的幽靜。深層:僻靜和寂寞一語雙關,寫出了作者內心得不寧靜和孤獨寂寞。這句話是文眼。它不但是夜游荷塘的緣由,而且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調。頗不寧靜”是關鍵詞,“頗”字表明不寧靜的程度之深。作者不寧靜的心緒是籠罩全篇的。193.理解面的句子。4.說說下面的句子有何作用。表層:寫僻靜、5.文章最后引用《采蓮賦》和《西洲曲》,有何作用?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①用古代采蓮的熱鬧、嬉戲的情景,反襯此時此地荷塘月色的靜。②含蓄地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之情。③為下文的“出寧靜”做鋪墊。205.文章最后引用《采蓮賦》和《西洲曲》,有何作用?①用古代采6.作者為什么說“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7.請從語言的角度對劃線文字進行賞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①長短句、整散結合,使表達錯落,有情趣。②運用了比喻、擬人、博喻、通感等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的風姿綽約、荷花的美麗動人、荷香的清新淡雅、若有若無。表達了作者對月下之荷的喜愛之情。①采蓮是樂事,有趣的事,可以讓作者暫時忘掉憂愁。但是,作者又是一個人于荷塘邊行走,難免孤獨寂寞,又不能忘憂。②作者是江南人,“采蓮”讓他思鄉。③作者內心充滿著對政治的擔憂。216.作者為什么說“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8.結合文章簡要分析本文的表達特色。9.本文的題目“荷塘月色”有何含義?①交代了本文寫作的重點: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②寧靜之景映襯內心的不寧靜。①融記敘、描寫、抒情為一體。②充分運用了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③長短句結合,同時語言又體現出勻稱之美。228.結合文章簡要分析本文的表達特色。9.本文的題目“荷塘月色10.這篇散文的“形”和“神”分別是什么?形: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荷塘四周、江南采蓮舊事。神: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后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托了作者一種向往于未來的政治思想。揭露了當時蔣介石社會的統治黑暗和一心救國的愛國熱情。2310.這篇散文的“形”和“神”分別是什么?形:荷塘上的月色、“兩個男女有愛情,便可共處,愛情盡了,當然分手。這根本沒有什么可奇怪,可羞恥,可驚駭。更用不著發什么惱!愛情原與天氣是差不多一樣的自然現象。”
——五四時期青年的愛情觀24“兩個男女有愛情,便可共處,愛情盡了,當然分手。這根本沒有什散文寫作特點形散神聚“形”,就是描述對象的具體特征,即形象;“神”,就是作者通過聯想、寄寓等精神活動,移注到描述對象之中去的某種思想感情。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茅竹。從遠處看,一片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看,有的峻峭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一支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袁鷹《青山翠竹》)“形”的刻畫:生動地勾勒出蒼山竹海的蓊郁氣勢。“神”的寄寓:井岡山人民戰斗風貌的剪影。效果:筆筆寫“竹”而又筆筆見“人”25散文寫作特點形散神聚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茅竹毛主席下山去了,紅軍北上抗日去了,井岡山的人,井岡山的茅竹,同樣地堅貞不屈。血雨腥風里,茅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青青翠竹。觸“竹”生情,既回顧了當年血雨腥風中的艱苦斗爭情景,又使抽象的斗爭歷史,通過千枝萬葉、盤根錯節的“青青翠竹”,而變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觸了。26毛主席下山去了,紅軍北上抗日去了,井岡山的人,井岡山的茅竹你看,你看,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茅竹滑下山來了么?這些青翠的竹子,沿著細長的滑道,穿云鉆霧,呼嘯而來。它們下了溪水,轉入大河,流進贛江,擠上火車,走上迢迢的征途。去吧,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廠礦山,多少高樓大廈,多少城市和農村,都在殷切地等待著你們——井岡山的翠竹啊!快快地去吧,帶去井岡山人的心愿,帶去井岡山人的干勁,也帶去井岡山人的風格吧。一連串的動詞,寫活了竹子的形象,也表現了竹子急于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革命激情!沒有真情融注,對竹子描寫就可能變成客觀死板的風景畫;離開了各具神態的竹的形象,感情的抒發,就會因失去依托而成為無病呻吟!小結:形散神聚①摹形要善于使用修辭手法,刻畫豐滿的形象。②在形象描摹中要融注激情,使“摹形”和“傳神”有機結合。27你看,你看,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茅竹滑下山來了么?這些青翠的
如何讀懂散文?
——基于《荷塘月色》的思考——逸群28如何讀懂散文?
——基于《荷塘月色》的思考理解鑒賞評價
分析綜合
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3.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5.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7.鑒賞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8.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閱讀鑒賞散文考點29理解鑒賞評價分析綜合1一.讀懂散文
(一)閱讀一篇散文,我們必須明白三個問題,即“寫的什么?怎樣寫的?為何這樣寫?”要搞清這些內容,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關注“標題”,理清“思路”,抓“關鍵語句”,理解“主旨”。“標題”,提供了閱讀的線索,隱含著寫作對象、重要內容等信息,與文章的主題有著密切的聯系,閱讀首先從標題開始,必須加以關注。30一.讀懂散文(一)閱讀一篇散文,我們必須明白三個問題,即“(二)理清“思路”,整體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們對文章思想內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從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劃分層次,能理清思路。2.捕捉“線索”,能理清思路。“線索”常有這樣幾種:①以中心事件為線索,②以感情為線索,③以具體事物為線索,④以時空變化為線索。3.分析表現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應、對比、襯托、穿插、虛實結合、欲揚先抑等表現技巧都體現了作者寫文章的思路。31(二)理清“思路”,整體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三)局部把握,抓住關鍵。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關鍵詞語”“關鍵句子”。中心句,抒情句,議論句,過渡句,修辭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強的概括力。這些語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點,或者是作者的主觀情感,或者體現作者的觀點態度。因而,我們在閱讀時要特別留心,必須重視這些語句的作用。把握住這些語句,我們就能夠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脈絡。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另外,我們更不能忽略文章的開頭、結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處境等方面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32(三)局部把握,抓住關鍵。9
以“形”探“神”找“通”形(形象)——人、景、物、事神(主旨)——情、理、志、趣
神(情、理、志、趣)形(人、景、物、事)33以“形”探“神”找“通”形(形象)——人、景、物、事神
1.寫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處。《荷塘月色》《故都的秋》
2.寫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對所寫之人的感情。《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3.寫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處《小狗包弟》
4.哲理散文――托物說理或直接說理――物與理相通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記敘性散文:這類散文以敘述和抒情為主要表達手段,敘述多是日常生活較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對所寫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典型寫作思路:簡敘寫作緣由→多角度多層次寫人記事→中間穿插一些細節描寫→結尾抒發情感,由實到虛,反映世態,總結感悟
341.寫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處。《荷塘
狀物性散文:這類散文以描寫和議論抒情為主要表達手段,描寫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議論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進行人生道理的隱喻。主旨即物人相通處。典型寫作思路:引出寫作對象→詠物狀景,時空拓展→中間常穿插其他景、物對比反襯→再由自然之物作擬人化延伸議論→結尾抒情言志,升華主旨
議論性散文:哲理散文。這類散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但議論不是憑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開頭交代議論的由頭,或事,或物,然后逐層遞進式議論。主旨在物(事)與理相通處。
典型寫作思路:對現實的事、物有觸動(觸發點)→類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聯想議論(聯系點)→點出道理(感悟點)→結合現實議論升華(升華點)35狀物性散文:這類散文以描寫和議論抒情為主要表達手段,描讀懂小說(宏觀):1.本文的敘述線索是什么?根據線索,梳理行文思路。2.本文的線索有什么作用?3.本文有何構思特色?作用:①明暗線結合,一實一虛,雙線并行,貫穿全文,使得中心內容突出,敘述、描寫、抒情渾然一體。②雙線并行,使得行文富于變化。①明暗線結合。②結構上層層深入,由實入虛。③材料組織詳略得當,詳寫荷塘月色,突出中心內容。④以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⑤插入采蓮舊事,大量引用詩文。36讀懂小說(宏觀):1.本文的敘述線索是什么?根據線索,梳理行課文結構出門小徑荷塘明線暗線得靜進門出靜不靜求靜37課文結構出門小徑荷塘明暗得靜進門出靜不靜求靜14清單1:文章構件的一般作用1.題目①寫作對象;②文章體裁;③其它重要內容。2.開頭⑴開篇點題;⑵總領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3.主體部分⑴過渡段:承上啟下(過渡)作用;⑵段落總括句:總結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觀點態度4.結尾
⑴卒章顯志(點明……的中心),畫龍點睛;⑵總結全文,深化(強調、升華)中心;⑶首尾呼應(照應開頭,呼應題目)。38清單1:文章構件的一般作用1.題目15清單2:人稱選用的效果作用第一人稱以身臨其境的口吻敘述,顯得真實,可以增強文章的可信度、真實感;第二人稱以對話的口吻敘述,可起到擬人化的作用,拉近與抒情對象的距離,顯得親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強感染力。第三人稱以客觀旁述的口吻敘述,可使文章張馳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達感情。39清單2:人稱選用的效果作用第一人稱161.表達方式:敘述順序、描寫方法、抒情類型。2.表現手法:懸念、鋪墊、伏筆、烘托、渲染、 襯托、對比、象征、想像、聯想3.布局謀篇:線索選擇、順序選用、過渡照應、 伏筆鋪墊、卒章顯志、詳略剪裁4.語言辭格:⑴描繪類:比喻、夸張、擬人、借代——生動 形象⑵結構類:對偶、排比、反復——強調突出⑶語氣類:反問、設問——增強語氣特別注意:散文的反襯手法。清單3:常見表現手法與技巧401.表達方式:敘述順序、描寫方法、抒情類型。清單3:常見表現讀懂散文(微觀):1.賞析加點字的含義。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參考:“裊娜”“羞澀”二詞,在作者的眼里荷花已是仙子一般。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荷花飽滿盛開、含苞待放的情狀。2.解釋加點詞語的指代義。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這”指“不能朗照”,“酣眠”指“滿月”的“朗照”的境況,“小睡”指“淡淡的云”遮月情景。41讀懂散文(微觀):1.賞析加點字的含義。參考:“裊娜”“羞澀3.理解面的句子。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4.說說下面的句子有何作用。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表層:寫僻靜、人少的路,體現出荷塘環境的幽靜。深層:僻靜和寂寞一語雙關,寫出了作者內心得不寧靜和孤獨寂寞。這句話是文眼。它不但是夜游荷塘的緣由,而且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調。頗不寧靜”是關鍵詞,“頗”字表明不寧靜的程度之深。作者不寧靜的心緒是籠罩全篇的。423.理解面的句子。4.說說下面的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數位音響行業市場深度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初級電力線路工習題庫及答案
- 護理核心制度考試模擬題及參考答案
- 箱包消費升級趨勢考核試卷
- 自然遺跡保護與土壤污染防治考核試卷
- 漁業資源保護考核試卷
- 航空物流時效性與運輸網絡優化考核試卷
- 聚合纖維的綠色農業與食品安全考核試卷
- 環保技術在國際合作中的機遇與挑戰考核試卷
- 照明器具生產設備的智能化發展趨勢探討考核試卷
- 【海信電器公司員工激勵機制問題和完善對策分析(附問卷)】13000字
- 《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2023版)》解讀
- 兒科感染性疾病課件
- 暖通提資建筑設計數據
- 基于大數據的展覽館觀眾行為分析研究
- 《MOFs材料介紹》課件
- 資產評估常用數據與參數手冊
- 危險化學品混放禁忌表
- 侵占財產起訴狀
- 靜壓樁機安裝拆卸方案
- 煤礦機電運輸提升安全知識考試題庫(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